第十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一, 复习与背景:

第9章是路加福音的分界线:在此以前,主耶稣均主要在加利利一带服事,包括施洗约翰的预备道路(1-3章),主耶稣所受的试探(4章),呼召并拣选12使徒(5-6章),神迹(7章)与神的话(8章)。到了第9章,主耶稣身为基督的身份向门徒启示出来,于是开始往耶路撒冷去。在此期间,主分别差遣12门徒(9章)及70门徒(10章)一同出去传道、赶鬼、治病。第10章所提到的70门徒的事、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及在马大、马利亚家中的事,均是路加福音中专有的。在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11章的侧重点在于描写主所遇见的阻拦及与这些反对势力之间的冲突。

二,分段和主要内容:

共可分为两大段:1-13节讲祷告,14-54讲主耶稣与法利赛人和律法师的冲突。第二段又可细分为三小段:14-28节关于赶鬼的争议;29-36节关于神迹的争议;37-54节论法利赛人、文士和律法师。

三, 启发性问题及应用:

问题1:门徒们看见主耶稣祷告,便要主教他们祷告。A)今天我们的祷告让别人羡慕吗?我们作基督徒让人羡慕吗?我们读经让人羡慕吗?主是以身作则来引导门徒,今天我们又如何呢?我们自己是把知识传给人,还是把榜样和生命传给人?B)门徒们有受教的心,他们深知祷告是要学习的。今天我们愿意有这方面的操练吗?因着他们向主求,于是主便把话赐给他们(2-13节)。

问题2:主祷文涉及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A)与神的关系:天上的父,神的名,神的国,神的旨意;B)与自己的关系:日用的饮食;C)与别人的关系:赦免别人的罪;D)与魔鬼的关系: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那恶者)。就着祷告来说,人所当先求的,乃是神的国与神的义,更多的时候是透着人敬畏神的心显出来。一个尊主为大之人的祷告才是蒙神喜悦的。在祷告时,千万不要把神的国和神的义当作一个台词,为的是引到自己的需要上来。敬畏神的人,没有一件事不带到神面前来祷告,包括日用的饮食都可向神求。就着与人的关系来说,赦免、饶恕人是最基本的事。若我们不饶恕人的罪,我们在神面前实在站立不住。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保守自己的心,使我们不遇见试探。在我们不小心落入网罗(凶恶)时,也求主救我们。

问题3:“半夜来求饼的朋友”这个比喻要告诉我们什么?
这个比喻的要点在于“情词迫切地直求”(8节)。真正的祷告是有行动。这位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这是行动,然后才是“说”(5节)。“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开门”(9节)。祈求是用口,寻找要用腿和眼,叩门要用手。情词迫切的祷告乃是里外结合、整体地祷告。许多人的祷告就停留在“祈求”这个层面上,尚未迈出“寻找”这一步;也有人“寻找”了,但未能坚持而最后找着,又放弃了;有人寻找并走到门口了,却未能伸手去叩门,以致失去最后的福分。神要我们在祷告上学习“祈求”,“寻找”及“叩门”的功课。11-13节是主耶稣要把对我们有益处的东西给我们的最好的应许,这是每一个作神儿女之人极大的福分。

问题4:33-36节“灯和光”的比喻在讲什么?
主是点灯之人,使到他面前来的人都得见亮光(33节)。人能否见亮光,在乎人的眼睛是否了亮,这是就着肉身来说的(34节)。人到主面前来,乃是凭着他里面的眼睛(心灵的眼睛)来认识主。保罗曾提到“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弗1:18),及“用大能使你们内在的人刚强起来”(弗3:16,新译本)。里面的人(内在的人)用内在的眼(心灵的眼)来认识主及他的话。若是我们里面(“要省察”,35节)有黑暗,神的光就不能全然照着我们;若是我们里面“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可以领受神话语的光,而“全身光明”(36节)。这对我们是个很好的提醒。每一次当我们对神的话没有把握,吃不准或摸不透时,便说明我们心中有黑暗。主的教导是,我们“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象光明的子女”(弗5:8),因为“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约壹1:5)。

问题5:“法利赛人的主要问题在哪里(37-44节)?
他们的问题是:假冒伪善,外面是对的,里面却全然不对;外面似乎是亮堂的,里面却满了黑暗。40节再一次告诉我们,人有“外面”和“里面”之分。“里面”对了,才是真正的洁净(41节),而不是靠外面的洗手(38节)。讲到法利赛人有三祸:行外面的事,不行里面的事;喜欢得人的荣耀;自己是不洁净(见民19:16,坟墓是不洁净的),因此也污秽了别人。

问题6:律法师的问题在哪里?
律法师本是最明白律法的人,晓得什么是洁净或不洁净的。他们听完主的话,说法利赛人是“坟墓”,而律法师常常与这些“坟墓”接近,因此他们说“也把我们糟蹋了”(45节)。律法师有三祸:能说不能作(46节);流先知的血并为此作见证(47-50);阻拦别人进神的国,自己也不进(52节)。47节起讲到这些律法师所作的事:一方面他们修造被杀之先知的坟墓,作为祖先杀先知的凭证,这是他们“证明”的部分。他们还有“喜欢”的部分,即49-51节所说的,他们自己亦杀先知,而且更甚。

问题7:什么样的人是当今的“文士和法利赛人”(53节)?
今天也有诸多的人,他们用各样的方式来攻击神的话,找各样的破口,“私下窥听”,要拿主话语中的把柄。这等人的结局就是死亡。

四, 难点:

1,如何理解主耶稣关于赶鬼的比喻?
“壮士”(21节)乃是指撒旦,“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22节)乃是指主耶稣,紧接在“分了他的赃”之后,主耶稣说“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23节)。这是主分赃的原则:他胜过那壮士之后,就要把所有的物品(这里指人)分类。凡是不与主相合的及不同主收聚的(即不到主这里来的人),便是敌主的也是分散的(失落的)。这种人末后的光景比先前更可怕,因为主的得胜已将污鬼赶出,但由于人不接受主,给那恶者留了地步,以致另外七个更恶的鬼都进去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人死,借着死败坏掌死权的魔鬼之后,人若是不接受主、甚至抵挡主,他们所面临的灾难将会更大、更重。这便是“污鬼离了人身”(24-26节)这个比喻的意思。这个比喻亦可应用在我们如何去帮助别人的事上。若我们认识到某人作了错事、心里为某些恶念所辖制,我们在指出他的错并制止他的恶之后,一定要用主的真道教导他,否则他所遇见的试探比先前更大。真正使人得益的方式是“且破且立”,不能“破了不立”。

2,如何理解“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30节)?
这句话不是说主耶稣不再行神迹,因为此后主耶稣继续治病、赶鬼,包括治好18年被鬼附之驼背的女人(路13;10-17);患水臌的人(14:1-6);十个大麻风病人(17:11-21);瞎子巴底买(18:35-43);大祭司的仆人(22:50-51)。这个比喻的重点是要说明当人不真心寻求主却用要看神迹为借口时,他们所要遭遇的审判。主已经给这等不信之人下了结论:“邪恶的世代”(29节),被定罪的世代(31-32节)。约拿自己一件神迹都没有行过,不象先知以利亚或以利沙。“约拿的神迹”或“约拿怎样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指的是虽然尼尼微城里的人一个神迹也没有看见,但他们却全部悔改,只因他们听见约拿所传的(32节)。那些不信之人在面对“约拿的神迹”时,只能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如今天许多不信之人,对于一帮又一帮的人归入主的名下极为不解,因为并没有什么神迹发生,只是有人传了道而已。主说“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就是这个意思。南方的女王并没有见着神迹,她只是听闻所罗门的名声,就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到时她要定这世代不信之人的罪,因主比所罗门更大、更有智慧,他们竟然自己不来寻找!尼尼微城里的人听见约拿传的就信了,到时他们要定这世代之人的罪-因为他们听了还是不信,更何况主比约拿大多了!

读这段圣经,要注意两件事:A)不要用见不着神迹给自己的不信作借口,这等人要受极重的审判;B)也不要误用这段圣经,说“耶稣再也不行神迹”。主是说,“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是对不信之人说的。对于信的人,主说“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可16:17)。主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1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约14;12);C)人不该把神迹当作自己信主的条件、目的或手段,这等人必会跌倒而落入不信的恶心之中;神迹乃是信主之人必会经历的结果,因为这是“随着”而来的。这就象佛教徒与基督的区别,虽然两者都强调作善事,但是结局却全然不同:行善是佛教徒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手段,结果他们只能死在这上面;行善是信主之人所当作的,因为这是真正信主必结的果子,但信主之人却不是靠行善得永生,乃是单单信靠耶稣基督。

3,51节中的撒迦利亚是谁?
通常认为这是代下24:20-22中所记载的撒迦利亚。在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中,历代志是旧约的最末一卷。因此主用“亚伯到撒迦利亚”来表明跨越整个犹太人 历史的时期。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