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膏膏主
这一章着重描述在耶稣基督即将钉十字架之前,人对祂的态度,爱与恨,相信与拒绝。
一.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1-11节)
1. 时间:逾越节前六日,即耶稣受死前六日。地点:伯大尼,耶稣叫拉撒路复活之处。
2.
马利亚用一斤极贵的真哪达香膏抹耶稣的脚,受到犹大的指责,为什么不卖掉赒济穷人。
3.
犹大的话表面不错。30两银子相当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太浪费了,可是错的是心里隐藏的动机:他并不挂念穷人,他所关心的是钱,心中没有主。
4.
耶稣替马利亚说话:她是为耶稣的安葬作预备,其中有神的意思。要避免两个极端:1)不关心穷人
2)将施舍关心穷人只做在外面。有对主的心,才有对穷人的心。
5. 马利亚所作的代表我们怎样服事主。
1)
一个谦卑的灵:在主脚前(她曾三次在主脚前)事奉经主的脚开始(不要以为作了??)
2) 一个单纯的爱心:为主可以将一切摆上
3)
一个敏锐的心:虽然理解的不完全,但体会到一点点主的心,祂将受死
4)
一个适时的行动:这瓶香膏用得适时,在主还活的时候(不要悔恨)
5) 一个坚定的态度:虽受反对,非难,误会,仍勇往直前,不出声
6)
一个结果子的服事:屋里满了香气,叫众人享受。传福音,要讲她的事,作别人的光。
二.
耶稣胜利进耶路撒冷(12-19节)
1. 意义:公开宣示祂不但是神的儿子,也是大卫的儿子,是王,弥赛亚。
2.
许多人欢迎祂:1)棕树枝(代表犹太国),2)喊着“和撒那”(意思是现在就拯救我们),3)他们听见耶稣叫拉撒路的复活神迹
3.
耶稣骑驴驹进城:针对群众的热情,祂表明祂的作王不是武力,是和平,谦和
4. 经耶稣骑驴进城,看耶稣作王的性质
1)
非武力——(撒9:10),不用战马,但权柄仍可经这海管到那海,用武力得的只限本国。
2)
和平之君——不要惧怕,因为祂的国是“公义,和平和圣灵中的喜乐”
3)
普世的王——不只是犹太人的王,也是全世界的王,连法利赛人也说“世人都跟从祂”
三.
希腊人要见耶稣(20-36节)
1.
希腊人代表寻求真理的外邦人,他们不清楚耶稣对外邦人的心意态度,因此要见耶稣(这个“见”是认真地谈话)
2.
希腊人的请求使耶稣很激动,祂知道“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以前祂常说“时候未到”,现在到了,连外邦人也要得救恩了。
3.
“得荣耀”不是个人的荣耀,是顺服父以至于死在十架的荣耀。这是“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的意义。
4.
主的十架的死,不但是祂得荣耀,也是为门徒的好处。有两方面:
a.
救恩(25节)——永生,是人子这粒麦子种在地里的权威。门徒要相信,舍己。不随从世界。
b.
服事(26节)——服事主就是跟从主,不走自己的路,必蒙主记念,蒙父尊重。
5.
在人看荣耀和十字架,似乎不相称。但这是神的路,没有十字架,就没有宝座。
6.
“这时候”(27节)是一个严肃、痛苦、羞辱也是荣耀的时候。因为得荣耀要经过十字架。“心里忧愁”,不是害怕,胆怯,而是震惊,激动,要面临神对罪的审判,身心灵的煎熬,父的弃绝。
7.
这里经天上有声音来:1)父赞许子顺服的服事,2)父的应许必成全。
8.
接着主耶稣在(30-33节)讲明十字架的意义,祂的死所成就的事。
1) 这世界受审判(31节)
a)
十字架暴露人类的罪——拒绝神差来的,杀了祂
b) 主耶稣替人的罪受审判
2)
世界的王被赶出(31节)——子完全顺服,魔鬼失败,罪人锁链脱落了。
3) 基督被高举(32节)——“人子经地上被举起来”
a)
钉十字架
b) 坐宝座作王
4) 吸引万人来归向祂(32节)——主的死将救恩带给世上千千万万的人(包括外邦人)
9.
犹太人不明白基督的荣耀永存怎么要死呢?想不通,主耶稣指出:祂就是光,相信祂,就在光里,就明白,否则就落在黑暗里,重要的是作光的儿子。
四.
耶稣公开服事结束时的结语(37-43节)
1. 针对犹太人的不信——拒绝耶稣的话(37-43节)
1)
神的许可(39,40节)——“主叫他们瞎了眼”,因为不肯来就光,神就叫他们继续看不见,但人不能推卸责任
2)
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43节)——怕赶出会堂,信了又不承认。
2.
结语:(44-50节)耶稣这些话是大声说:表示迫切、爱、重要
第十二章 香膏膏主
这一章着重描述在耶稣基督即将钉十字架之前,人对祂的态度,爱与恨,相信与拒绝。
一.
马利亚用香膏膏主(1-11节)
1. 时间:逾越节前六日,即耶稣受死前六日。地点:伯大尼,耶稣叫拉撒路复活之处。
2.
马利亚用一斤极贵的真哪达香膏抹耶稣的脚,受到犹大的指责,为什么不卖掉赒济穷人。
3.
犹大的话表面不错。30两银子相当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太浪费了,可是错的是心里隐藏的动机:他并不挂念穷人,他所关心的是钱,心中没有主。
4.
耶稣替马利亚说话:她是为耶稣的安葬作预备,其中有神的意思。要避免两个极端:1)不关心穷人
2)将施舍关心穷人只做在外面。有对主的心,才有对穷人的心。
5. 马利亚所作的代表我们怎样服事主。
1)
一个谦卑的灵:在主脚前(她曾三次在主脚前)事奉经主的脚开始(不要以为作了??)
2) 一个单纯的爱心:为主可以将一切摆上
3)
一个敏锐的心:虽然理解的不完全,但体会到一点点主的心,祂将受死
4)
一个适时的行动:这瓶香膏用得适时,在主还活的时候(不要悔恨)
5) 一个坚定的态度:虽受反对,非难,误会,仍勇往直前,不出声
6)
一个结果子的服事:屋里满了香气,叫众人享受。传福音,要讲她的事,作别人的光。
二.
耶稣胜利进耶路撒冷(12-19节)
1. 意义:公开宣示祂不但是神的儿子,也是大卫的儿子,是王,弥赛亚。
2.
许多人欢迎祂:1)棕树枝(代表犹太国),2)喊着“和撒那”(意思是现在就拯救我们),3)他们听见耶稣叫拉撒路的复活神迹
3.
耶稣骑驴驹进城:针对群众的热情,祂表明祂的作王不是武力,是和平,谦和
4. 经耶稣骑驴进城,看耶稣作王的性质
1)
非武力——(撒9:10),不用战马,但权柄仍可经这海管到那海,用武力得的只限本国。
2)
和平之君——不要惧怕,因为祂的国是“公义,和平和圣灵中的喜乐”
3)
普世的王——不只是犹太人的王,也是全世界的王,连法利赛人也说“世人都跟从祂”
三.
希腊人要见耶稣(20-36节)
1.
希腊人代表寻求真理的外邦人,他们不清楚耶稣对外邦人的心意态度,因此要见耶稣(这个“见”是认真地谈话)
2.
希腊人的请求使耶稣很激动,祂知道“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以前祂常说“时候未到”,现在到了,连外邦人也要得救恩了。
3.
“得荣耀”不是个人的荣耀,是顺服父以至于死在十架的荣耀。这是“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的意义。
4.
主的十架的死,不但是祂得荣耀,也是为门徒的好处。有两方面:
a.
救恩(25节)——永生,是人子这粒麦子种在地里的权威。门徒要相信,舍己。不随从世界。
b.
服事(26节)——服事主就是跟从主,不走自己的路,必蒙主记念,蒙父尊重。
5.
在人看荣耀和十字架,似乎不相称。但这是神的路,没有十字架,就没有宝座。
6.
“这时候”(27节)是一个严肃、痛苦、羞辱也是荣耀的时候。因为得荣耀要经过十字架。“心里忧愁”,不是害怕,胆怯,而是震惊,激动,要面临神对罪的审判,身心灵的煎熬,父的弃绝。
7.
这里经天上有声音来:1)父赞许子顺服的服事,2)父的应许必成全。
8.
接着主耶稣在(30-33节)讲明十字架的意义,祂的死所成就的事。
1) 这世界受审判(31节)
a)
十字架暴露人类的罪——拒绝神差来的,杀了祂
b) 主耶稣替人的罪受审判
2)
世界的王被赶出(31节)——子完全顺服,魔鬼失败,罪人锁链脱落了。
3) 基督被高举(32节)——“人子经地上被举起来”
a)
钉十字架
b) 坐宝座作王
4) 吸引万人来归向祂(32节)——主的死将救恩带给世上千千万万的人(包括外邦人)
9.
犹太人不明白基督的荣耀永存怎么要死呢?想不通,主耶稣指出:祂就是光,相信祂,就在光里,就明白,否则就落在黑暗里,重要的是作光的儿子。
四.
耶稣公开服事结束时的结语(37-43节)
1. 针对犹太人的不信——拒绝耶稣的话(37-43节)
1)
神的许可(39,40节)——“主叫他们瞎了眼”,因为不肯来就光,神就叫他们继续看不见,但人不能推卸责任
2)
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43节)——怕赶出会堂,信了又不承认。
2.
结语:(44-50节)耶稣这些话是大声说:表示迫切、爱、重要
1) 祂是父差来的(44节)
2)
祂与父等(45节)——听见,看见祂就是听见、看见父
3) 祂是世上的光(46节)——来和信的人就得救恩的光
4)
拒绝祂就是选择在黑暗里,要面对审判(47节)
5) 审判是根据主说的话,来审判,是父叫祂讲的(48-50节)
6)
跟从,听主的话的结果是永生(50节)
五. 背诵经文(12:24)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1) 祂是父差来的(44节)
2) 祂与父等(45节)——听见,看见祂就是听见、看见父
3)
祂是世上的光(46节)——来和信的人就得救恩的光
4) 拒绝祂就是选择在黑暗里,要面对审判(47节)
5)
审判是根据主说的话,来审判,是父叫祂讲的(48-50节)
6) 跟从,听主的话的结果是永生(50节)
五.
背诵经文(12:24)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