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返回上级目录】

认识进深的妇人

(约4:1-30)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马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 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注: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当下门徒回来,就希奇耶稣和一个妇人说话。只是没有人说:“你是要什么?”或说:“你为什么和她说话?”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道成肉身的主,马槽中的婴孩,拿撒勒人耶稣,饱经忧患,周流四方的人子,如果没有神亲自的指示,恐怕世上没有一人能知道他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是创造天地的主宰。正如耶稣所说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太11:27)
我们从这篇经文中得知,撒玛利亚的妇人对耶稣的认识是逐渐进深的,其实也不简单,因为耶稣仅仅用较短的时间与她谈道,而且将自我启示,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基督)。

一、认主是犹太人--人子的形象
耶稣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他却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既有人的样子,……当他向妇人要水喝的时候,妇人便一口咬定地说:“你既是个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要水喝呢?”
妇人认耶稣是犹太人,倒是不错,他很有眼光,耶稣的确是犹太人,生在犹太地的伯利恒,长在加利利的拿撒勒。 他的扮装也随着犹太人传统的风俗。所以,妇人一瞧,便知道耶稣是个犹太人。
那么,难道犹太人就不能喝撒玛利亚之人的水吗?妇人认为耶稣既是犹太人就不应该向她要水喝,至于她要不要给耶稣水喝,是由她自己作主。
因此,我们知道这两个民族之间所存在的隔膜非同一般。 经上说:“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
我们可以肯定,假如,耶稣仅仅是个犹太人的话,他决不会向撒玛利亚的妇人要水喝,更不会和她谈话。
妇人若把耶稣当作一个犹太人的话,且是把他看作是撒玛利亚人的一个仇人。这种认识不但得不着上天的福气,反而对耶稣产生怨恨。

二、认主是位先生--先生的仪态
尽管这位妇人对耶稣有否成见,耶稣总是爱她,并将生命之道讲给她听。 让她知道喝雅各井里的水,还会再渴,人若喝他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
妇人虽不知道耶稣所指的活水,并不是指着雅各井里的水,于是对耶稣的看法有些变化,再也不说耶稣是犹太人了,而很有礼貌的称呼耶稣是先生。 既以礼待人,显然会消弭两个民族之间的冤仇。
可是,这不过是对男士的一种称呼,对耶稣的认识不过是犹太人中的一位好人,是一个能懂道理的人。
假如,耶稣仅仅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实在不如他的祖宗雅各。 他只能传授知识,相当于我国的孔夫子,却不能改变人的旧性,也不能治好人的病,更不能救人出死入生。

三、认主是位先知--先知的灵命
先生与先知有什么区别,“先生”是人对男士的一种有礼貌的称呼。“先知”是神的代言人,传达神的信息。 他能讲说预言,传警告,也能揭露人心所隐藏的事。
在耶稣与妇人的谈话中,让我们得些宝贵的教训。 耶稣既然知道妇人所犯的罪,却没有明明地把它指出来;他既是忌邪的神,却没有严厉地谴责她,只是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好叫她知道自己在暗中所犯的罪。 她的父母、兄弟、邻居、亲戚也许都不知道,而她所说的这位犹太人却全然知道。 于是,她感到十分惊讶!而且不得不承认耶稣是位先知,是神高尚的仆人。
假如,耶稣仅仅是一位先知,也不过与我们一样,却没有赦罪的权柄。 因为耶稣不但有先知的灵命,也是至高神的儿子,有赦罪的权柄,也能救人脱离罪恶和死亡 。

四、认主是位基督--君王的身份
『基督』二字是希腊文,也就是希伯来文的『受膏者』和『救世主』的意思。 后来,耶稣把妇人所提的难题都解答了,向她声明人敬拜神,而不在乎外表,乃在乎内心。 神也要心灵和诚实的人拜他。
因此,她还不明白这位和她说话的就是弥赛亚(基督)。然后,耶稣明确地告诉她,“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那么,她就知道这位犹太人就是她所等待的弥赛亚。于是,拼命地跑城里去告诉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了。
由此可知,一个认识耶稣是基督的人,才会为他作见证。而且要引人归向主。 认识耶稣是基督的人,她所得的最大的福气,就是永生。(约17:3)

 

撒种与收割

(约4:31-38)
这其间,门徒对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得对问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原文作“发白”),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在耶稣的讲道篇中,经常以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比喻,用眼见的事物用来阐明真理的奥秘,使听众容易明白。这段经文的『撒种与收割』,也是一个比喻,说明撒种之人的经历和收割的享受。

一、忍饥挨饿--灵命得饱
撒种之人在肉身方面不是很享受的,他经历忍饥挨饿的可能,但他所得的灵食是丰富的。
试问: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说:“吃喝最重要,世人忙来忙去,都是为了吃喝,不吃不喝,谁都活不下去。”
以扫饿了一餐,说自己也会死,(创25:29-32)至于主耶稣却不是这样,他在旷野禁食了四十昼夜也没有说会死。 故此,耶稣因工作的忙碌,很可能经常饿肚子,他曾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说的一切话。”(太4:4)
但是主耶稣这次和撒玛利亚的妇人谈道,甚至不顾吃喝。 肚子虽饿,灵里饱足。
当门徒把食物递给他时,他却说:“我有食物吃了,是你们不知道的。”
门徒们觉得莫名其妙,这里除了妇人,并没有第三者,于是彼此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呢?”
其实耶稣还没有吃过什么东西,当他向妇人要水喝的时候,妇人并没有随即给耶稣喝,而是向耶稣问个究竟。 作一个犹太人为什么要向撒玛利亚的妇人讨水喝?
可见,那时的耶稣并没有尝过什么食物,也没有人拿东西给他充饥。 他也甘愿忍饥挨饿。 他所得的是灵食。 所以对门徒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使徒保罗也有这同样的经历,他说:“我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林后11:27)但是神所赐给撒种者的灵食是丰足的。
有一次,我们和一位老同工一同外出工作,我们为了赶时间,来不及吃午饭。 当我们搭上车,我的同学说:“肚子饿了不得了。”老同工说:“青年人饿一餐就受不了,我在外经常饿肚子。”因此,我们知道作一名神忠心的仆人,常年在外工作实在不容易。 他们也经历主耶稣所经历的,但是他们的灵命却得享饱足。

二、劳苦流泪--快乐享受
撒种的工作相当艰辛,开垦荒地,呕心沥血。 有一位青年同工刚踏上献身侍奉神的道路。 一位牧师送他两条毛巾,对他说:“一条擦汗,一条擦眼泪。”
我们回顾耶稣在世三年半时间作撒种的工作,(太13:17)他是多么劳苦。经上说:他疲乏了,困倦了,累了,睡着了,渴了,饿了等等,甚至不知多少次流泪哀哭?
约翰说:“耶稣哭了。”(约11:34)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基督在肉身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来5:7)
有人认为眼泪是妇人、孩子的专利品。 中国人是流汗,流血不流泪。难道耶稣是一位非常脆弱的人吗?他为何会流泪?请思考吧!
至于耶稣的劳苦、流泪并没有徒然。他看见撒玛利亚人因这位妇人的见证,那城里的居民如同蜂拥般出来见他。 他们穿着白衣经过田野,像庄稼般的成熟。 所以对门徒说:“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透了,可以收割了。”
这些庄稼的成熟,作为他劳苦的赏赐,正如诗人所说:“流泪出去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家。(诗126:5-6)
故此,耶稣在撒玛利亚城里所撒下的生命种子,到耶稣复活之后,他差门徒彼得,约翰去收那成熟的庄稼。 也就是应验耶稣所说的话,“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

 

撒玛利亚人信耶稣是救世主

(约4:39-42)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 “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救世主』这个词在整本《圣经》66卷中只出现一次。 撒玛利亚人所相信的耶稣是救世主,惟有耶稣能够救赎他们脱离世上的罪恶和属地的吸引。
耶稣在犹太人心目中是一位卑微的拿撒勒人,木匠的儿子;但是被犹太人所歧视的撒玛利亚人,他们却承认耶稣是救世主,的确让人感到意外。
故此,人都喜欢向大众传福音,容易忽略向个人传道。 主耶稣却不是这样,无论人多少,他都要传。
有一次,他吩咐门徒们要随走随传,在雅各井旁的只有一个妇人,也向她传讲,工作的果效非常好,结果撒玛利亚城里的居民,有好多人相信耶稣是救世主。 他们相信耶稣是救世主有底下两个因素。

一、因妇人的话而信-间接-好多
这位妇人对耶稣有深刻的认识,果然得着的是生命的活水。 原先出来的是打水,如今连水也不要,甚至连水罐子也留下,拼命跑回去,大声喊着说:“有一个人把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听见这话,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可见,蒙恩者的见证是真实的,这位妇人又没有地位,更不是有声望的人,说话却有感服力,众人都听从她。
经上说: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
妇人所见证的耶稣『是有一个人』,并没有说是犹太人,假如说他是犹太人,恐怕撒玛利亚城里的居民因两个民族的歧视,不可能出来见主耶稣。
妇人后面加一句话『莫非这就是基督吗?』这是最有力的说服法。 城里的人因盼望弥赛亚来临的心切,所以众人都出来往耶稣那里去。

二、因耶稣的话而信-直接-更多
能揭开人生秘密的是谁呢?那人不平凡。 当撒玛利亚人见到耶稣,并没有把他当作一位犹太人而已,乃是认识他是救世主,所以求耶稣到他们那里住下。
我们可以肯定,假如耶稣仅仅是个地道的犹太人,他决不会进撒玛利亚城与他们同住。 正因为他是神,才不受种族的约束,他也不排斥何等人。 凡求他的,他都愿意与他同住。
经上说:“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翻译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然后,耶稣进去,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向他们传讲生命之道,结果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
可见,神的工作总比人好,作工的果效也比人作工的果效大。因为耶稣在那城里工作两天,有更多人相信他是救世主。
故此,他们相信耶稣是救世主,是直接听到耶稣的话,所以对那妇人说:“现在我们的信,不是因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以信为本的大臣

(约4:43-54)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了那地,往加利利去。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见他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为他们也是上去过节。
耶稣又到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末时热就退了。”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的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全家就都信了。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

从第四章的上半段经文,让我们知道耶稣是『无所不知』的主,他能知道撒玛利亚妇人在暗中所行的事。本章后一段经文说明耶稣是『无所不能』的神,他在加利利的迦拿说一句话,使住迦百农大臣的儿子,快要死的病得着痊愈。
至于穷人患病连买药的钱也没有,但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使他的病得医治。 大臣虽请了不少医术高明的医师给他的儿子治病,也许花了很多的钱,结果一点也不见好,反而病势更重,甚至到快要死的地步,在走投无路时,大臣亲自到了迦拿求耶稣为他的儿子治病。 耶稣既没有推辞,也不亲自去,只说一句话,“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
大臣也相信耶稣的话有医治之能。 耶稣也因着他的信,使他儿子的病得到了医治。 在这段经文中让我们得知,医师所医不好的病,耶稣只说一句话,大臣的儿子就好了。
可见,人所不能作的事,在神凡事都能,他的能力不受空间的阻隔,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当大臣的儿子被耶稣治好之后,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耶稣。他相信耶稣,分底下四方面讲:

一、因见耶稣奇事而信
人都以『眼见为实』,若没有亲眼目睹,就不足以信,耶稣的门徒多马也是如此。(约20:25)
在耶稣所讲的话中,让我们知道这位大臣如果没有看见神迹奇事,他不可能会相信。
再说:耶稣若没有治好他儿子的病,他绝对不会相信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
作为一名高级官员,去求出身卑微的拿撒勒人耶稣,实在不容易。 有的作为一名村干部,宁可择死而不信耶稣。
但是大臣来求耶稣,也是出去无奈,除了耶稣之外,再没有任何医生能治好他儿子的病,所以不得不向耶稣求救。 儿子胜于地位,身份不如生命,求耶稣能得平安。 但他的信心还是凭眼见。 所以,耶稣对他说:“若没有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二、信耶稣是病者医师
医师只能治病,却不能治命:有的病也是医师无法解决的。 正如有句俗话说:“真药治假病,真病无药治。”有的人在医院住到死。
但是这位大臣,他当时只相信耶稣的医术远超过所有的名医。他想儿子的病,其他的医师虽治不好,耶稣若肯,必定会好,于是把他儿子生存的希望都寄托在耶稣身上。
他既来求耶稣,却未知道耶稣是全能的神,认为耶稣是一位能治百病的医师而已。 所以对耶稣说:“先生,求你趁我儿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每个人都知道疾病不能耽误治疗最佳的时期。 譬如;癌症,如果到了晚期,尽管他的金银堆积如山,也无法保住他这条命。 对大臣来说,他儿子的病再不能耽误治疗的时间了。 所以求耶稣趁着他儿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若是死了,耶稣也是无济于事了。
故此,我们怎么知道这位大臣只相信耶稣是病者的医生呢?因为从他对耶稣的称呼中得知。 他对耶稣的称呼是“先生,”他并不称呼耶稣为“主。”
假如,耶稣仅仅是医师的话,他只能治活人的病,却不能叫死人复活。 那么,他的医治之能必受时间的限制。
再说:救死扶伤乃是医师的职责。 有的病人若缴不起医疗费,医生也会要求病人出院,要死么死在自己家里。 他们不会因救他的病,院方又为他们付出医疗的代价。 多少人因为贫困而缴不起医疗费,回家等死。
但是这位拿撒勒人耶稣,他既然医治大臣的儿子的病,没有收他一分手续费,所以求他的人越来越多。

三、对主话不怀疑的信
经上记载: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喂,奇怪!大臣来求耶稣到迦百农去医治他的儿子,耶稣却不和他同去。
耶稣是否嫌路途太远,因为加利利的迦拿离迦百农约有30公里,那时又没有交通工具。 只能靠两条腿步行。 其实,耶稣不与他同去的主要原因,并非因路途遥远,乃因考验他的信心。我们在四福音书中看到凡来求告耶稣的人,耶稣都与他同去。 无论是管会堂的睚鲁,还是被百夫长所差来的长老。 他们来求,耶稣就去。(太9:18-19,路7:1-7)
此时此刻耶稣却不与大臣同去,只是说一句话,“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
因此,大臣也不强求耶稣非去不可,因为他虽是一位高级官员,来是为了求耶稣,并不是命令耶稣。 所以耶稣有权力不和他同去。
耶稣既然人不去,却没有不听他的祈求;同时,为了考验他的信心,所以只说了一句话。 大臣既然来求他,但是相不相信耶稣所说的话。
亲爱的读者!真理的奥秘就在此。 我们平时虽祷告祈求,但是对耶稣所说的话是否完全相信?耶稣所说的话若是不信,我们所求的怎么能得着呢?
耶稣在《马可福音》第11章24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祷告祈求,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经上说:“那人信耶稣的话,就回去了。”
由此可知,大臣深信耶稣的话有医治之能,否则非要耶稣去不可。
当他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想问个究竟,儿子是怎么活的,是在什么时候好的?他的仆人告诉他说:“昨日未时(13至15点)热就退了。” 昨日未时的时候,正是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儿子活了”的时候。
每当我们回想耶稣的话语,觉得真奇妙,他在加利利的迦拿所讲的话,使在迦百农患病的大臣的儿子得医治。
由此可知,耶稣的确不仅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乃是全能的神。 全能的神,才会行奇妙的事。

四、他和全家都信耶稣
大臣的儿子被耶稣治好,他和自己的全家都信了耶稣。
可想而知,耶稣不只是病人所信的,康健的人可以信。 因为他不但是病人的医生,也是罪人的救主。
他全家相信耶稣不只是全能的神,也是全人类的救主,他既爱犹太人,也爱外邦人。 全家人都信耶稣,那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因为信耶稣不像我们做生意一般,做生意所赚来的钱,能养活一家的人,全家人一起共享;信耶稣却不是这样,乃是谁信谁得,决不能因一个人相信而全家得救。
在《圣经》中保罗虽有对腓立比的禁卒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下一句说:“他们把主的道讲给他和他全家的人听。 他和全家,因为信了神,都很喜乐。”(徒16:31-32,34)
可见,禁卒一家人得救,并非因禁卒一人相信;乃是全家人都相信,正如大臣的家庭一样。
耶稣在《马太福音》书里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太24:40)
两个人在田里一起工作,肯定是一家人,或者是父子俩,或者是兄弟俩。 再说:两个女人一起推磨,或者是俩母女,或者是俩姐妹,或者俩妯娌,既然是同一家人,怎么会被撇下一个,被取去一个呢?原因是在于这个家庭,有的相信,有的不信;不信的必被撇下,信的必被耶稣接去。
《以西结书》第14章14节16节说:“其中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这三人,他们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生命。 这是耶和华说的。”虽有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们连儿带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的家人在那里?他们为什么不和你一同信耶稣?难道你蒙神的恩还不够多吗?将来主来的时候你能全家得救吗?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