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返回上级目录】

满足众生所需的主

(约6:1-15)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耶稣每行一件神迹都是为了造福人群,这段经文是记载主耶稣在加利利的海边所行的神迹,就是藉着孩童的五饼二鱼,经过祷告,祝福,擘开,分给成千上万的人吃饱,还剩下零碎把它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其说明耶稣能满足众生所需,又显明他的神性『使少变多』,他行神迹的目的如下:

一、关心人肉身的粮--更关心灵性的粮
当初,主耶稣为了战胜肉体的情欲,曾在旷野禁食四十昼夜。(太4:2)但是他却关心会众肉身的需要。 他们在那里听了一天的道。灵性虽饱足,肉身却饥饿,因为一天没有吃食物,虽不会死,但在回家的路上,长途跋涉,难免疲乏困倦。 正因为这缘故,主把五饼二鱼经过祝福,掰开递给他们,让他们得着丰足的供应。 不但如此,但他更关心的是人灵性的粮。 在这段经文中让我们知道,耶稣先是把生命之道讲给他们听,然后,把肉身的食物供给他们。
主耶稣曾讲过:“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神的话就是他们生命的粮。 先知耶利米说:“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耶15:16)

二、吃饼鱼暂时得饱--得灵粮永远不饿
那天,他们虽然吃得很饱,不到第二天又饿了。 所以,第二天又乘船到迦百农去找耶稣。 耶稣洞悉他们的动机,而且劝勉他们“不要为那必朽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6:27)
可见,他们来找耶稣,不是为了听道,或相信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乃是『因饼得饱』。 那么、在主耶稣看来连一点价值都没有,不过是像他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饼和鱼只能使人暂时得饱,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 所以主耶稣叫他们要为永生的食物劳力。
『永生的食物』 即主耶稣。他是从天降下来的生命粮,凡到他面前来的必定不饿。……

三、会众们缺食忍饿--神赐下丰富供应
在加利利的海边,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食物;若能买到也没有那么多。
腓力说:“如果用20两银子买的饼,也不够各人吃一点。”由此可知,众人只能忍饥挨饿。 但是主耶稣不忍心让他们缺食忍饿。 经上说:“他(耶稣)原知道自己要怎样行。” 有个门徒安得烈来告诉耶稣,说:“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饼二条鱼。” 耶稣叫他们拿过来,经过祝福,擘开,递给门徒,按着众人所需的,分给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吃得饱足,既不多,也不少,剩下的只是12篮子的零碎,以此说明主恩是够众人用的,正如诗人所说的:“他一张手,众生都得饱足。”
                   神恩奇妙
五饼二鱼供千人,荒漠旷野变餐馆。


无私奉献的孩童

(约6:1-15)
有关这段经文所记载的故事,对于老信徒都耳熟能详的。但是使徒约翰把『符类福音』的许多材料多舍而不用,有的只间接提及。关于这位孩童的奉献,他却详细地描述,让我们知道耶稣既然要行神迹奇事;为何不『使无变有』, 而『使少变多』。为的让众人知道那个毫无保留献上的孩童,却有这种舍己的爱心。
有句话说:『人人献出一份爱,人间变得更美好』。教会的弟兄姐妹,倘若都有舍己的精神,哪怕困难无法解决。一个孩童将五饼二鱼全然献上,经过耶稣的祝福,使成千上万的人都得饱足。还剩下零碎被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有关这个故事,分底下四点解释,作为共勉!

一、渴慕主的真理
经上告诉我们,这次在加利利海边,听耶稣讲道的人特别多。《马太福音》记载,吃饼的人,除了妇女,孩童,约有五千人。(太14:21)
至于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不都是为了寻求真理。但是内中有不少的人是带着疾病向主求医;也有不少人是凭着好奇心来凑热闹,也有一部分人因耶稣所行的神迹而跟随他。
其实,在每一个时代,或每一个教会都有这样的人;你说他是信耶稣吗?他安息日来不是为了敬拜而敬拜;你说他不信耶稣吗?他也经常来听道。至于他在听道的时候,是抱着心不在焉的态度,没有把《圣经》的话,当真理领受;把《圣经》的真理当作神话而已。这样的信徒如果听到『奉献的道』。他就知道用《圣经》的话维护自己的利益。经上岂不是说:“神的救恩是白白赐给我们吗?怎么还要奉献金钱呢?”神曾说:“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赛55:1)
是的!神的救恩是白白赐给我们的,我们要奉献金钱,虽有《圣经》的依据。并非神缺少什么,需要我们奉献。他在《诗篇》第50篇10至12节说:“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飞鸟,我都知道;野地的走兽,也都属我。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
在《哈该书》第2章8节也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
由此可知,我们的奉献是为了教会的需要。譬如某地盖了一座教堂,还欠了一笔债,需要弟兄姊妹凭着爱心献上财物,还清所欠下的债。
亲爱的读者!当我们看这段经文,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内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位孩童,他与众不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童在教堂里光顾吃东西,至于这位孩童把所带来的五饼二鱼却顾不得吃,因为他留心听耶稣讲道。
他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说的一样,把耶稣所说的话,当作生命的粮吃了。(耶15:16)
可见,耶稣所讲的道,对于渴慕真理的人来说,却比必朽坏的食物更好。所以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神对以色列民说过:“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赛55:2-3)
凡渴慕真理的人,他不会故意坐在教堂的一个角落里的;他会选择前摆的位置。智慧王所罗门说:“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传5:1)
有一件事实在令我费解,人家去看电影、看戏好,总想争前摆的位置,但是来做礼拜的人,前面有空不坐,偏偏坐到后面去。其实,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心是否寻求真理?
我想,这位无私奉献的孩童,他绝对不是站在众人的后面,否则,门徒也不一定知道他有带着五个饼和两条鱼。因为他渴慕真理,所以就近前来听;他渴慕主的真理,如同鹿渴慕溪水,也像婴孩爱慕灵奶一般,他的奉献与渴慕真理有关。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信主多年了,有的年龄也大了,但是我们的心是否像这位孩童那样地渴慕主的真理;耶稣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
但是我们知道,饭要肚子饿的人吃;道也是渴慕的人听;渴慕真理的人,他才会得到饱足。真理饱足的人,他才不会注重吃喝。
《圣经》讲到以扫一顿饭还没吃,他就说自己会被饿死;于是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长子的名分。
可想而知,因为他心里没有真理;因此,才会注重吃喝,因为他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

二、顺服主的旨意
《马可福音》第5章34至38记载,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至于我们不知道耶稣这次讲道的主题是什么?不过耶稣每次所讲的道,都是按时分粮的;但是在这众多的人群中,有妇女、孩子、老人及许多壮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同,领受能力也不同。
故此,我们可以猜测,耶稣在这篇讲道的内容中,也许提到有关『舍己爱人』和『有福同享』的道理。所以,当耶稣要这位孩童将五饼二鱼献上时,他就完全地献上。
亲爱的读者!有时我们唱着歌说:“主啊,我今完全献上,一切所有都归你;我要永远爱你,靠你,与你同在不分离。一切全献上,一切全献上,我将所有全归耶稣,一切全献上。”
倘若我们真的像诗歌唱的那么动听,那么真实感人,哪怕教会所欠的一点钱。
论到人的天性来说:一般想拿孩子的东西比较困难,但是这位孩童的表现很慷慨,并没有留下一个饼或是一条鱼,乃是无条件地顺服了。
耶稣虽然要他将所有的献上,并没有剥夺他自由的权利;孩童虽有理由不献上,因他东西是自己的;但他这样行,完全是顺服主的旨意,正如主顺服天父旨意一般。
我们既是神的孩子,有什么需要向神求;神若没有随即答应,也许有人就灰心。但是神若向我们要些什么,也许我们不会象这位孩童一样,完全的献上。
所以,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太18:3)
至于这位无私奉献的小孩子,他不但渴慕主的真理,他也顺服主的旨意。那些既然口称耶稣为主的,若不顺服主的旨意,将来也必被关在天国的门外,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故此,神既然把得财货的力量赐给我们,使我们在今年(2005年),有的赚40万,有的赚20万,有的赚一万多,也可以说:这是我们辛苦劳碌所得来的;要完全的奉献,还是奉献多少,或者一分也不奉献,这是由我们自己作主。耶稣绝对不会勉强我们。当初,他没有吩咐门徒去把孩童所带的饼和鱼夺过来。
假如,是从孩童手里夺过来的话,那孩童肯定会大哭起来。那么,耶稣的门徒也变成了强盗。
再说:孩童如果不愿意完全地献上,或者是奉献两个、三个,门徒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哪知,他把五饼二鱼全然地献上。
有关奉献的事,我们听听使徒保罗所说的;《哥林多后书》第9章5至11节,说:“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资预备妥当,就显出你们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根据情况决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悦的。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穷人;他的仁义存到永远。’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食给人吃的,必多多地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由此可知,凡捐得乐意的人,他也是顺服主的旨意,所以得蒙神的喜爱。但是不要勉强,奉献财物不是为了体面,得人的称赞和荣耀;只要按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在神看来,你也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孩童。
现在教会有种弊病存在,这是有目共睹的。每当看到收入公布单的时候,总是把奉献数目少的人,排在最后。其实在神面前不是这样的;神并不是看你奉献的多少,乃是看你剩下的多少。所以,奉献两个小钱的寡妇,耶稣说她所献上的比众人还多。
穷人在社会上虽受到轻视,在教会里不应该这样;他所奉献的虽是微不足道,但是他已经尽自己所能的;求主怜悯我们!希望大家都顺服主的旨意。

三、享受主的厚恩
这位孩童将一切所有的都献给主,不过只是『五饼二鱼』,只能够个人充饥,但是经过主的祝福,却成为数千人吃饱的食物,给后世留下了永远的记念,和亿万信徒爱说的故事。
孩童献上的虽不多,但是被主看中的并不是物质,而是他舍己的精神。
亲爱的弟兄姊妹!奉献财物多的人固然是好的,假如没有他们的奉献,也不可能盖起如此雄伟的教堂。因为我们要知道理所当然地献上。
神爱我们,甚至赐下他的独生子,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救赎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并将永生与天国都赐给我们。所以,作诗的人说;假如万物都归我手,尽献与主不足报恩,主爱如此至高至厚,我无报答只献心身(诗274首4段)。
故此,我们所奉献的无论多少,目的是为了报答主的恩情,并不是认为自己在建堂上有一分功劳。其实,主也没有嘱咐我们要为他盖这样一座教堂。
再说;耶稣要这位孩童将五饼二鱼献上,并不是为了自己,乃是为了会众。他曾经禁食四十昼夜,何况一天不吃饭。至于耶稣知道众人中有的是来自较远的乡村,有的是体弱的人,假如让他们饿肚子回去,怕他们会因此疲乏困倦。所以,叫孩童将他的五饼二鱼献上。
前面我们曾讲过我们的奉献既是给主,其实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如果有孩童那种舍己的精神,主就不得不向我们施恩。
使徒保罗说:“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有福。’”(徒20:35)
在加利利海边的数千人,都是在领受神的恩典;但是这位孩童却是施舍自己的粮食。他若不施舍,众人哪有享受呢?他的施舍是为了主,所以主也必向他施恩。他既然把一切所有的献上,使大家有的吃,他也不会饿肚皮。
可见,一个乐意奉献的人,神也不会使他缺少什么?虽有人做生意亏了,工厂倒闭了,却没有一个人说:“我越奉献越穷”。奉献虽然是拿出去的,但是神所赐的福也必随着你的奉献而倾倒下来;如使徒保罗所说的:“多种的多收,少种的少收”,这话是真的。我们若是完全地奉献,也必完全地得着。

四、成为主的见证
当众人吃饱,还剩下零碎,耶稣叫门徒收拾起来,免得被糟蹋。门徒就把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亲爱的读者!我们如果详细分析这个故事的每一个小节,都向我们启示了宝贵的真理。
孩童所献上的五饼二鱼,经过耶稣的祝福,为什么正够大家所吃的,说明神的恩典是够我们用的。所剩下的零碎也正好是十二篮子,十二个门徒各分一篮,说明神是公义的,他是以公平待人。否则,也会使门徒们产生误会。
门徒收拾零碎,也是耶稣给他们学习一门功课。耶稣既然使五饼二鱼,经过祝福,使数千人吃饱,但是也不让一点的零碎被糟蹋。因此,给我们留下教训,人非但不可糟蹋粮食,更不可糟蹋神的恩典。
现代人对粮食太不珍惜啊!非但是小孩子,甚至连大人也是如此,经常把所剩的饭菜都倒掉。我们都教小孩子背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说:神的恩典也是藉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牺牲而赐给我们的。
当门徒们把一篮碎饼碎鱼带回去,他们的家属会问:“这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就说:“这是耶稣在加利利海边所行的神迹,是他祝福过的。……这饼鱼是一个孩童所奉献的。”
再者!这位孩童若不肯将一切所有的全献上。那么,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神迹,也少了一个美好的见证。
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求主的爱激励我们,希望我们因教会的需要而向主奉献。等我们把债还清,也要向外地教会伸出支援的手。他们有的是在危房中聚会;有的坐在水泥砖上听道……求主怜悯!但愿主的话存在我们心里,直到永远!


耶稣是全能的神

(约6:16-21 太14:22-33)
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耶稣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那些听众虽吃饱了晚餐,还不肯散开,各归各家去。 他们藉此机会强逼耶稣作王,因此,耶稣摧逼门徒先上船,渡到海那边去,于是众人不得不散开而回家去了。 耶稣辞别了门徒,独自一个人上山祷告。
马太和马可描写那个晚上门徒行船的情景,却使人触目惊心,也使人深深地感到这位拿撒勒人耶稣,不是一般平凡的人,的确是永生神的儿子,有超然的能力,能掌管自然界。

一、履行孽海不沉溺
夜里的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故此,世上虽有许多善于游泳的能手,却没有一个能在水面上行走。 假如耶稣不是神的话。 哪有这种超然的能力。 在那波涛汹涌中,船只也无法航驶,何况是一般的人呢?但是主耶稣在那孽海上行走,非但不沉溺,并且像走平坦的路一般。
门徒们看见却非常害怕,惊慌,他们认为人是不可能在水面上走的;所以,以为是鬼怪,主耶稣为了消除他们害怕的心理,便大声喊着说:“是我,不要怕!”因此,门徒们的心便立时平静安稳了。从这方面来讲,耶稣显出他的神性,证明他是无所不能的。

二、牵引彼得破风浪
彼得在船上听说在海面上行走的是他的夫子,他的心非常的激动。他想耶稣能在海面上走,自己也想尝试一下。 于是对耶稣说:“主啊,如果是你,请你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耶稣答应他的请求,对他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
可见,彼得是个敢冒危险的人,事先不考虑后果。 他认为耶稣能在海面上走,自己也要走,然后,果真遇到生命危险。 但是他的依赖性也强,将要沉下去之时,便呼求主名。 经上说:“耶稣连忙伸手抓住他。” 在那狂风巨浪之中,耶稣牵引彼得走到船上。
至于耶稣既然在海面上行走,却没有使水变成固体,也没有先使风平浪静;所以,彼得便无法走到主那里。 彼得既是一位善于游泳的渔夫,正因为他是地道的人,所以只有害怕;惟有主耶稣不但自己能在海面上履行,又能牵引彼得破风浪。
这里给我们的教训是:基督徒所走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乃是在大风浪冲着,逼迫中行走着,学会依靠主的功课。

三、狂风巨浪听主命
当耶稣带彼得上船时,『风就止住了』。假如,耶稣没有来的话,门徒一定在狂风巨浪的摧逼下,一夜不得安宁。
我们可以想象,耶稣催门徒上船时,天虽黑了,气候比较好,所以他们就坐船到那边去。 气候突然改变,忽然使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是出于他们的预料,如有句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门徒被狂风大浪所困,却无法到达目的地。
据我推测,那天晚上,他们在船上很可能议论耶稣为什么拒绝他们的请求,而不登上大卫的宝座作以色列的王。 耶稣若作王的话,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随之改变。 因此,他们心怀不平,撒旦也趁机兴风作浪淹没他们。主耶稣知道门徒们处在困境中,于是在四更天赶来,保守他们的性命。当耶稣把彼得带上了船,『风就止住了』。
再说:狂风巨浪虽能吞没船只,卷走门徒的性命,却不得不听从耶稣的命令。 有一次,耶稣吩咐风和海说:“静了吧!住了吧!”风就止住,大大得平静了。(可4:39)

四、促使船只达彼岸
那个晚上风的阻力相当厉害,门徒摇橹摇了七八个小时,只航了10多里路,甚至比小孩步行还慢。 摇橹虽相当辛苦,却无法到达彼岸。
当耶稣走到船边时,使徒约翰说:“门徒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 换言之,耶稣如果不来,风浪不静,门徒的船只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主耶稣上了船,风平浪静,门徒们也安然无恙,主又赐给他们力量,促使船只到达彼岸。
基督徒的人生,也好象一只小舟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泊,若靠凭自己的力量,绝不能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只要有耶稣的同在,和他的带领,为我们铺平前面的道路,然后才能到达目的地。

五、启徒心眼深认识
跟从耶稣的人,不是都因认识耶稣而跟从,也许有人对耶稣是陌生的,却掺杂在人群中一同跟从主。 但是这十二个门徒是耶稣亲自拣选的,他们也时常跟在耶稣身旁,对耶稣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经常会扪心自问,“这人究竟是谁?”说他是人,却有超然的能力;说他是神,却与我们一样,需要休息,吃饭,喝水,疲惫,困倦,睡觉等;的确很难明白。
可见,他们的心眼迷糊,还未开启。 此时此刻,耶稣开启他们的心眼,让他们从疑团中出来,对主有更深的认识。
经上说:在船上的人都拜耶稣,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我们从这句话得知,此前的门徒的确还未认识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但当他们认识耶稣是神的儿子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向主耶稣跪拜。
也许这是耶稣平生第一次接受门徒们的敬拜;他们也是第一次把耶稣当作神来敬拜。
可见,耶稣每作一件事,或行一件神迹,目的是为了让门徒对他的认识加深,坚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知道在危难时有依靠。
感谢主!使我们在这段经文中领悟到其中宝贵的真理,耶稣既然有人性方面的软弱,却又有神性方面的能力;他不仅仅是个完全的人,也是全能的神。

 

耶稣是生命的粮

(约6:22-59)
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 神所印证的。”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 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 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 神的工。”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作什么事呢?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的真粮赐给你们。因为 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这不是说,有人看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人类生存在世上,粮食是不可缺的,正如有句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活着虽不是单靠食物,但也不能没有食物。 例如:在二十世纪的五八年,国内局部地区遭遇大饥荒。不知有多少人因缺粮而丧生。
古时,以色列民在旷野四十年, 神若不从天下降吗哪养育他们,他们就无法进入应许之地,并且会饿死在旷野。
基督徒跑天路,正如以色列民在旷野行走,不能没有灵粮;耶稣也就是我们灵性的粮。
这篇道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人若吃这粮,就永远不死。我所赐的粮,就是我的肉和我的血,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又说:“我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一、要为这粮而劳力
天上的飞鸟虽没有种,也没有收,尚且天父养活它。 即使这样,并没有说:神把食物送到它的巢里,或它的嘴里,乃是要他们起早摸黑四处寻觅,也就是要它们劳力。
作为基督徒为着自己灵命的健康与成长,也必须付出代价,花时间去为那永生的食物劳力。 智慧王所罗门说:“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箴20:4)
当初, 神赐吗哪给以色列人作食物,他们也必须趁早起来收拾。(出16:21)圣经提到蚂蚁是无力之类,却在夏天预备粮食,在收割时聚敛食物。(箴6:6-8)
至于这些犹太人,辛辛苦苦地起来找耶稣而不是为了生命的深造,乃是因吃饼得饱。 所以,耶稣叫他们不要为那必朽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
耶稣讲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叫他们不要作工。 诫命中说:“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出20:9)神也吩咐始祖亚当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3:19)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是不能为了吃喝而跟从耶稣。 跟从耶稣,乃是为了从他口中得听神宝贵的话语,接受他的话语作生命的粮。

二、当得这粮为灵食
世人忙来忙去,如果只是为了吃喝,那么、人活着就没大意义了。
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在本章63节又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再说:没有食物,人就无法生存;有了食物,人也照样会死。好象以色列民在旷野既然吃过吗哪,也是死的; 惟有听耶稣的话,吃耶稣所赐的粮,才有永生。
那些犹太人听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 我所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可见,耶稣所讲的道,至于属肉体的人是无法领受的。 因为犹太人明明知道耶稣是约瑟的儿子,怎么又说自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怎么又把自己的肉给别人当食物呢? 所以,他们非但没有把耶稣所讲的道当作灵粮,反而因耶稣所说的话跌倒,他们彼此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约6:60)
主耶稣在《圣经》中所说的话,不是我们都能懂的,即使不懂,也要虚心领教,像先知耶利米一样,得着神的话语就当食物吃了。(耶15:16)

三、吃了这粮有永生
耶稣对犹太人说:“我所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世上没有人会说:“我不要永生”,乃是因他们不相信有永生。据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听人说在渤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中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于是,差遣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入渤海,求仙丹不得, 三千人无法覆命。据说:飘流过海,成了日本民族之先祖。 秦始皇没有长生,反而早亡。
世界上根本没有仙丹妙药,若有的话,人就不用尝过死味。得永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听从主的话,把他的话语当作食物吃了。
我们回顾当初始祖没有听从神的话,吃了不该吃的果子,结果犯了大罪,遭受死亡的痛苦;他们如果听从神的话,摘那生命树上的果子吃,就必永远不死。 那生命树就是代表耶稣,耶稣说自己是生命的粮,凡是吃这粮的就永远不死。
当初,神曾对先知以西结说:“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这书卷,好去对以色列家讲说。”
以西结说:于是我开口,他就使我吃这书卷。 又对我说:“人子啊,要吃我所赐给你的这书卷,充满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觉得其甜如蜜。(结3:1-3)
“书卷”指旧约圣经。 可见,神所赐的粮,即圣经的话语,它的滋味并不是苦涩的,乃是甘甜如蜜。
诗人也说:“你的言语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诗119:103)
再者,这段经文最突出的,就是耶稣说自己是生命的粮,又叫人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正因为这句话使听众跌倒。 但是耶稣每一次讲道,就是想把人带进永生。
至于『永生』在前面几篇中曾作过解释。 我们信耶稣的人,目的也是为了得着永生。
有人主张说:“信耶稣如果只为了的永生,未必太自私。”反言之:信耶稣如果没有永生。我想,世上没有一人会相信的。耶稣将命舍去,也就是要将永生赐给反相信他的人。凡信耶稣的人,必须要听从耶稣的话,因为他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再说:听耶稣的话,就是吃生命的粮;凡吃这粮的,就必永远活着。


真实的信仰--彼得

(约6:60-71)
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厌弃原文作跌倒) 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如蜂拥般出来找耶稣的群众,因耶稣所讲的道而跌倒,结果如潮水般地退去。在这种难堪的情况下,耶稣转过身来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内中有一个门徒名叫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是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故此,这十二个门徒是耶稣从万民中召出来的,又是他经过一个晚上祷告所拣选特作福音事业的接班人。现在为什么又要叫他们走呢?难道真的不要他们吗?不是的!乃是在考验他们的信心,看他们是否有什么反想,是跟从到底还是犹豫不决,或随即离开?其实并非主不知道,乃是看他们有什么表态,信仰的根基是否稳固?然后,彼得的回答,很使主满意,他愿意跟主到底。让我们知道真实信仰的体现如下:

一、真  知
在本章41至42节书曾讲过,犹太人因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他们就私下议论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 可见,他们离主而去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耶稣是约瑟的儿子,却不知道耶稣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神子。
假如:耶稣仅仅是约瑟的儿子,不过是一个人而已,尽管他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基督教就必失去永恒的意义,更谈不上是生命的宗教。 耶稣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有喜怒哀乐,也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在彼得的心目中,他不但是个完全的人,也是神的圣者。
彼得所认识的与天使向童贞女马利亚所讲的相吻合。(路1:35)可见,真实的信仰必知道自己所侍奉的对象和所信的是谁,一个盲目随从者,他必定会半途而废。 彼得怎么能知道耶稣是神的圣者,不是因他的小聪明,乃是出于神的指示。(太16:13-17)
一个真正认识耶稣的信徒,他才会对耶稣的敬爱,在信仰方面才会付出,在真道上才能站立得稳。 彼得不和他们一道离主而去,是因为他真知耶稣是神的圣者。

二、笃  信
耶稣说自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你能信吗?他明明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犹太人,又在约瑟的家中长大,的确太离谱了,实在令犹太人难以置信,无法接受耶稣这种说法,认为这话太荒唐了。 所以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于是,不再和主同行了。他们各归各家,对耶稣而言,并不希奇,因为他曾经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但是最令主伤心的,就是十二个门徒中也有不信的人——加略人犹大。 他既不相信耶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为何又要和其余的人一同跟随主呢?所以,耶稣说:“你们也要去吗?”
再说:他们不再和耶稣同行的第二个原因,是不信耶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定他们的罪也是在此。(约3:17-18)他们虽然如潮水般的退去,其实也不能影响彼得的信仰,更不能动摇彼得的信心,真实的信仰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彼得说:“我们已经信了。”
故此,虽有人不信耶稣,也有人怀疑他;但是彼得对主是深信不疑的。 他不是现在才信,过去就信了。

三、坚  定
假如是你的话,有一天大部分的人都不来做礼拜,你会不会还要来?大家都不再和耶稣同行了,彼得为什么还要跟从主?这就说明真实的信仰,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乃是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决定。
宗教既是过着一种团体的生活,弟兄姐妹“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共同走天路。 若从另一方面来讲,信仰也是单独与神之间的关系。 别人的行为,生活不能影响你对主的爱,使你的信心动摇,远离主的脚踪。
西门彼得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众人虽然不再与主同行了,耶稣也对他们说:“你们也要去吗?”他却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由此可知,彼得的认识清楚,判断正确,信心坚定,他说明自己的选择是绝对无误的。 因为耶稣有永生之道,如果不归从他,还归从谁呢?有谁像耶稣那样地慈祥,体贴,照顾等。 耶稣是他终身的归依。
后来,他写信劝勉信徒说:“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此后,彼得为主道的缘故,受尽了打击,逼迫,监禁,患难,既是如此,也无怨无悔,最后被罗马皇帝尼禄判处死刑,倒钉死在十字架上。
可见,真实的信仰,最终还是要他付出生命的代价,用鲜血洒下真理的种子,使主的名万世流芳。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