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返回上级目录】

经文:约翰福音2:23-3:36

主题:向尼哥底母作见证

焦点:重生的工作

大纲:

二.公开的事工(1:19-12:50)

(道显给世人并被世人弃绝)

B. 与民众的个人接触(2:23-4:45)

1. 与一般民众(2:23-25)

2. 与尼哥底母(宗教领袖)(3:1-21)

a. 接触与回应(1-9)

b. 教训(10-21)

3. 与门徒及施洗约翰的追随者(3:22-36)

a. 接触与回应(22-30)

b. 教训(31-36)

观察与注释:

与民众的私下接触(2:23-25)

1. 耶稣的神迹记号确实促使了很多人信他,虽然约翰在此并没有一一记载(2:23)。你也许记得约翰福音所记载的神迹都是经过仔细选择的(20:30-31, 21:25)。

2. 但耶稣深知人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意识到:仅靠他的大能的神迹将他们引向自己,并不能带来长久的信靠。必须使人明白:他们是失丧的,因此他们需要一个使他们“从上而生”,并赐给他们永生的“活水”的救主(2:24-25)。

因此,第3-4章记载了耶稣与人之间的接触,他试图引导这些人真正理解他是为什么来的。一位重要的宗教领袖,一个普通的、不道德的妇女,还有一个高层的王室官员,都面对了耶稣提出的真理──就是关于他是谁以及他们是谁。注意2:25的“人”与3:1之间的关联。

与尼哥底母的私下接触(3:1-21)

3. 神迹记号在宗教群体中引起了相当大的骚动,公会的一个重要人物找到耶稣,问他一些有关他的教训的问题。尼哥底母本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律法教师,他来是要听师傅〔拉比〕(3:1-2)教诲的。他在夜里来,表明他可能只是出于个人目的,而不是作为法利赛人的官方代表。尼哥底母最终成为耶稣的一个秘密门徒(19:38-39)。

4. 尼哥底母来的目的之一是表明他对耶稣的尊敬(“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并且他有一颗可教之心。他也承认耶稣的神奇的能力是来自神(3:2)。

5. 在第2节和第3节之间,尼哥底母是否问了一些特别的问题不很清楚。不过,既然耶稣“知道人心里所存的”,他也就开门见山,不需要另加注解了。耶稣在3:3中的回答显然是击中要害的,因为耶稣关于如何进入神的国的教训与犹太宗教制度所教导的相去甚远。

法利赛人的教导是:人若想进入神的国度(与得到永生本质上是同义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

1) 生为犹太人,或者

2) 自义,表现于外表上遵守律法。

耶稣的回答是:要想进入神的国,人必须“从上而生”(或“重生”),这一回答使这位博学的律法教师感到困惑(3:3-4, 10)。尼哥底母在3:4中的回应表明他不明白耶稣所谈论的从圣灵而生(“从上”见1:12-13)是什么意思──它不是肉体的第二次降生,虽然类比能有助于理解。

6. 在3:5-8中耶稣继续用与肉体出生相比来解释他的意思。耶稣在这里阐明了两个重要观点:

1) 正如肉体的出生是进入物质世界的必由之路,“从上”而来的从圣灵而生也是进入属灵的神的国的必由之路。

2) 属灵的重生只能由神的圣灵来成就这是一种转变,只有神能做。它是不可见的,只能在外表观察(3:8)。

7. 在3:5中所提到的“从水和圣灵而生”曾引起不少混乱。有以下三种最主要的解释:

1) 水代表施行水礼,而圣灵代表更新或重生。

2) “水和圣灵”构成一个词组,水的意思是指一种洁净,即通过悔改使罪得赦免(见结36:25-27; 来10:19-22);圣灵则代表重生(新生命)。

3) 水表示肉身的出生,圣灵则表示属灵的出生(见1:12-13)。

第二和第三种都是可能的解释,但上文下理似乎更支持第三种,因为紧接着的第6节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8. 听过了耶稣的这堂优秀的实物课,尼哥底母还是不大明白(3:10)。耶稣又提醒他自己所说的话和行的神迹,都能证实他刚刚说的这些话是真实的。事实上,耶稣在说的是:人子(耶稣)从天降下,才使得灵里的“从上而生”有可能成为现实,并与以色列人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记在旧约民数记21:5-9。

这个范例的意义如下:铜蛇在旷野中被举起是为了把人从致命的蛇灾中救出,而蛇是神因为这个民族的罪而降下的灾祸/审判。正如看见铜蛇并信它的人可以得救,看见人子被举起(被钉在十字架上)并信他的人可以得到永生(即进入神的国)而不会灭亡。所有的以色列人在旷野里都被神定罪去死,只有信了的人得救了。同样,所有的人都因罪而被神定罪去死,只有信基督的人才能免遭神的审判(见罗5:12-21)。得救的待遇惟有靠接受来得到,它既不能被挣得,也不能靠个人功绩而赢得。

9. 约3:16-21是对耶稣所说的话,特别是第14-15节,所给予进一步讲解或注释。到底这些话是耶稣所说的,还是约翰所说的,是颇有争议的。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神的话,包含许多的真理。根据上下文,没有理由认为它们不是基督的至理名言。

10. 神的永恒的救赎计划被3:16绝妙地概括出来。注意:神“如此地爱”世人,以至他“赐下”,但人必须信他,才能得到这份永生的礼物。神赐下他的“独生子”来作我们的救主。

永生既是指永远的生命,又是指只有在耶稣基督中才能找到的生命的质量(见3:15, 36;约10:10;约壹5:10-12)。

11. 虽然约3:16本身美丽无比,但还应17-21节连起来读,因为它们解释了关于救赎和失丧的基本概念。它教导了以下永远地改变生命的真理:

1) 耶稣是来拯救世界,而不是审判世界的(3:17)。

2) 不信耶稣的人确认了对他们的定罪(审判),所有的人都已因罪而被定罪(罗3:23, 6:23; 约3:18)。

3) 信耶稣使一个罪人从本应遭到的定罪中被释放(解救)(见罗8:1),并得到永生(3:18)。

4) 对在基督中所显明的光的回应表明了一个人的真实内心状态(3:19-21; 另见1:4-9)。

与门徒们及施洗约翰的追随者的接触(3:22-36)

在记述了耶稣如何对抗和拒绝了犹太宗教制度所提供的救赎之路(遗传与自义),还有关于真正的得赎之路的革命性教导之后,使徒约翰又立即回过来记述施洗约翰的同步进行的工作,与以前一样,施洗约翰总是在为基督作见证。

12. 约翰收录这一部分记载(3:22-36)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表明施洗约翰的关于永生的教训与耶稣的是相同的。它是对耶稣的信息的一个支持。

13. 人们对以下两方面提出疑问:一个是施洗约翰与耶稣的工作之间的相似性(悔改的洗礼,为使罪得赦免;另一个是耶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包括许多曾经追随施洗约翰的人(3:22-26)。

14. 施洗约翰在3:27-30中的回答再次表明他为何在神眼里为大,因为从人来看,约翰是在事工中输给了一个竞争对手。但约翰的喜乐“满足”了,因为他把让贤于真新郎──耶稣看成是自己的特权。第30节很好地总结了在约翰身上发生的事,也是应当发生在每位信徒生命中的事──“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15. 3:31-36既可被作为施洗约翰的见证,又可被看作是本福音书的作者使徒约翰的神学总结。如果这些话是福音作者所说的,那么他是在以总结的方式重复强调他前面说过的话。

但是,如果这些话是施洗约翰对犹太人讲的关于基督的真理,那么这些材料就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因为这位施洗者的教训与耶稣的是同一的。从上文下理来看,认为这些话是施洗约翰所说更合理。这里对耶稣的见证是非常重要的:

1) 他是从天上来的(3:31)

2) 他的见证是出于个人知识,而不是道听途说

3) 他说的是神的话

4) 他赐下圣灵

5) 神是他的父

6) 弃绝(不信)或接受(信)确认了一个人是受审判还是得永生。

16. 注意,约翰福音里到处都有重大而深刻的神学真理,遍布于整个叙述之中。约翰一直在迫使读者面对两个而且仅有两个抉择──信而得生,或不信而经历神的震怒。信息不可能更清楚或再简单了。

指导研经题

约2:23-3:36

1. 你是否体会尼哥底母不能理解的情境?他缺了什么?

2. 你能否清楚地解释“从上而生”(重生)的意义?为什么它对得救是必不可少的?

3. 耶稣用民21:5-9对自己的话进行的说明为什么很惊人?

4. 人因着什么被神定罪?换句话说──人为什么会下地狱?人怎样才能免受他本应遭受的神的震怒?

5.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拒绝基督?

6. 你的个人事工与施洗约翰的相比如何?他的整个努力以什么为特征?(见3:30)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