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十一1-57 拉撒路的死亡与复活

 

十一1-44 克胜死亡的耶稣

    有些人从两方面反对接受拉撒路死后复活此段记述的真实性。一方面是它的超常性,另一是其它福音书没有记述此事。除非接受没有神迹的说法,不然,以它的超常性来否定此事的真实,是无法成立的。此外,面对耶稣基督复活这事实,拉撒路的复活就不是甚么难以置信的事了。虽然符类福音没有记述此事,路加福音却有记述寡妇儿子复活的事(参路十一25)。有人认为此事是路加福音里财主和拉撒路的延伸发展,但两者除了名字相同外,就没有其它相似之处了。因此,反对此记述的历史可靠性,是无处立锥的。

    约翰清楚陈明拉撒路的身分,他就是那位膏耶稣的马利亚的兄弟。约翰在第十二章才交待膏耶稣的细节,或许约翰假设读者熟悉此事,又或是假设他们已多次阅读本福音书。

    3节当约翰记述了姐姐们的请求时,用的「爱」字是,但是在第5节用了语气更加强烈的是「爱」。有些学者因此推论拉撒路就是那位写本福音书的「主所爱的门徒」,并且这位拉撒路也曾与其它门徒一起在那吃最后晚餐的楼房处,但这是不可能的。第4节耶稣说:「这病不至于死」意思是这病的结果不是死亡,而是要使神的儿子得荣耀。这也可以和本书其它的神迹来作比较(参二11,九3)。彰显神的荣耀比疾病要来得更加重要。

    耶稣获得消息后与门徒的讨论,引起一个很重要的神学课题。

    6节论到耶稣两天之后才起行,是甚么原因呢?从经文处境来看,耶稣的迟延和祂对这个家庭的爱有关系。祂的迟延不能说是不关怀他们。随着发生的事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答案,原来耶稣要借着拉撒路的死来荣耀神(4节),以及帮助门徒建立信心(15节)。开始的时候,门徒担心耶稣回去犹太的安危问题。

    8节联系了十章31节,显示第十章与第十一章的密切关系。从十章39节,我们就能理解门徒的挂虑了。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比犹太来得安全些,因此当耶稣延迟行程的时候,门徒都松了一口气,当然他们更加盼望耶稣会取消去犹太的念头。

    9节耶稣所提及的12小时似乎并没有回答第8节的疑问,其关连其实就是外在的环境并不能影响时间的运作。时间是让人们使用的。耶稣的时候还未到(即12小时),祂必须等候神的时候才能行动;当务之急就是继续他的使命。

    犹太人和罗马人一样,把白天的时间划分为12小时。每小时不一定是60分钟,它的长短是按照白天的长短来决定的。第9-10节光和暗,以及行走和跌倒等比喻,是藉以对比耶稣执行使命的无误,以及犹太人虽试图却无法阻止。

    11节我们又看见这福音书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听耶稣讲论的人,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耶稣的比喻说法。

    12-13节耶稣把死亡形容为睡觉,是希腊传统和旧约里所惯用的说法。其实门徒之所以误会是因为他们得知拉撒路病了,而不是死亡的消息。对任何病症来说,能够入睡确是好的迹象。当耶稣说要叫醒拉撒路的时候,门徒根本没有想到其实就是叫他从死里复活。第13节紧随着约翰解释门徒为何误会了耶稣的意思后,耶稣接着清楚说明拉撒路其实是死了,所用字词的时态也强调了事情的终结。

    15节乍听之下,耶稣说祂因此而欢喜必定令门徒感到困惑。除了能够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外,耶稣的确有其它的理由可以感到欢喜。诚如本福音书的主题意义一样,约翰指出这事可以增强门徒们的信心。表面看来,耶稣似乎是关注训练十二门徒过于拉撒路姐姐们的需要。耶稣必定是要门徒进深一层来理解他们尚未掌握的信仰。多马虽然于稍后产生疑惑,他此时的反应却不是怀疑,而是一种认命的表现(16节)。

    17-27节记述了耶稣和马大的谈话,也是整个段落最富神学意义的记述。耶稣显然是在伯大尼(参30节)的外郊遇上马大,她告诉耶稣拉撒路已经于4天前去世了(17节)。这话与耶稣已经知道拉撒路的死讯并没有任何冲突(14节)。第18-19节约翰提到伯大尼和耶路撒冷距离不远,是为了解释为何有这么多犹太人来到丧家慰问两位姐姐。马大的反应证实了她确如路加福音十章3842节所记述,是一位一个忙个不了的人。而留在家里的马利亚也正如路加福音所记述般,是一位沉静爱思考的人。马大所说的话(21节)和马利亚所说的一样(32节),显示了两姊妹对此事持有一致的看法。显然的,她们相信耶稣有医治疾病的能力。而第22节显示马大对耶稣的信心更是超越了医治的层面。马大向耶稣宣告她的信心似乎是为了把握住最后一线希望,就是神必答应耶稣的祈求。第23节「你兄弟必然复活」具有双重的意义。耶稣所说的复活具有深层意义,马大却以为只是末日复活的应许。其实马大无法领会眼前死人能复活的意义是无可厚非的。

    此段记述的高潮乃是耶稣在第25节的「我是」讲论(新国际译本:「我是复活,也是生命」;和合本:「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复活」和「生命」乃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达。这话的意思就是基督复活要为世人带来最丰盛完全的生命。复活先于生命,因为生命是复活的结果。只有借着信心才能得着生命,耶稣以此来问马大。耶稣不是要求马大对祂有信心,乃是要求她对祂宣告的内容有信心。第27节马大的反应与约翰福音的写作目的(二十31)非常相近,似乎成了约翰福音所要带出的主题。我们无法得知究竟马大对耶稣是神的儿子和弥赛亚的身分有多正确的了解。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她所说的话对约翰是非常重要的。信心若是无法对耶稣有如斯理解,是不足够的。

    28-37节描绘了马利亚和那些来慰问两姐妹的犹太人的反应。耶稣要马大去把马利亚叫来(28节);马利亚立刻就来到了耶稣跟前(29节);她一见到耶稣就立刻俯伏在祂脚前,重复马大所说过的话;她的眼泪使耶稣感到非常难过,结果祂也哭了(33-35节)。这里所描绘的马利亚比较马大来得更加激动。在场的犹太人使场面变得更加凄凉。这些犹太人随着马利亚来到了坟墓那里,要安慰她(31节);结果是他们被耶稣的眼泪感动了(36节);他们心里都在猜想为何耶稣不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第33节「心里悲叹,又甚忧愁」更将整件事情推向高潮。这悲叹和忧愁含有生气、愤怒,甚至是暴怒的意味。有些人对这种反应起了一些争论。有些学者认为这是针对带来死亡和忧伤的罪。对于罪的愤怒或悲叹之情,必定长久以来已在耶稣心中,为何此刻才这样特别描写呢?那么,这愤怒或是悲叹之情是否引发自耶稣对两姊妹的怜悯呢?但我们发现当中所使用之动词似乎超过了这样的情理范围。或者是耶稣因犹太人不真诚的悲伤而愤怒。这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任何虚假的表现都是耶稣所恨恶的。耶稣的反应如此激烈,极有可能的是人间的苦难悲情使耶稣感到难过,因为祂晓得自己苦难之杯已经临近了。祂灵里的悲伤是由内心发出的。也许是祂的预知使祂为着那些即使看见拉撒路复活也仍会拒绝相信祂的人感到悲伤。第37节犹太人的问题把第九章的瞎子蒙医治和此事联系一起。这些人接受病人可以不死,却无法想象看见一个死人从死里复活。

    此复活神迹的记述虽然简单及有所保留,但有关的细节已经充分将真理表达出来了。

    40节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是针对门徒说的,而非马大。不过,此话也是间接回答了马大。不然,这些话就纯然是向门徒说的,而非给予马大的答复了。

    41-42节耶稣的祷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强调了祂使命里的信心成分。从约翰只是简单地交代拉撒路从坟墓里出来,可见此段叙述已略为简短了。

 

十一45-57 拉撒路复活的影响

    约翰让我们看见对此神迹的几种不同反应。有些人相信了(45节);有些人跑去报告法利赛人(46节);法利赛人在公会里讨论如何治死耶稣(47-53节);而耶稣本身则退到旷野去了。一个如此惊天动地的神迹也无法让那些硬心不信的人改变心意。公会里的人都集中讨论神迹,他们的挂虑是恐怕人人都要信耶稣。

    47节「我们怎么办呢?」是设问的修辞,显示他们的束手无策,他们恐怕罗马人争夺土地,他们是基于政治动机来讨论人们相信耶稣的事。「地土」可指圣殿或是京城,「百姓」指的是行政管理权,因为不少犹太人仍然操有治理权。约翰两次提及该亚法(4951节),他是当年的大祭司。他在第50节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讲及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这似乎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是约翰却领会到这是一个代赎的原则,就是新约的基要教义。值得我们留意的是,这话是由一位促使这原则生效的宗教领袖所说的。

    51节约翰的解释显示他比该亚法领悟的更多,这代赎的原则影响了全世界。

    52节约翰看见耶稣的死将会使神的子民聚集在一起,神的子民就是那些相信耶稣的人。

    犹太人设计谋害耶稣的背景是在逾越节之前,人要洁净自己迎接圣礼。关于耶稣行的神迹和法利赛人的阴谋已经满城飞扬了。因此耶稣的去向成了人们讨论的内容。约翰特别提到杀害耶稣的阴谋正是为了引进耶稣的受膏,和祂进入耶路撒冷的情景。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