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返回上级目录】

                逾越節的羔羊

【閱讀經文】約翰福音11:45-12:19

耶穌在每年的逾越節都會上耶路撒冷(2:41; 2:13),這節期是為記念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藉著羔羊被殺,血塗在門上,使滅命的越過那門,以色列人性命得以保全(12:23)。逾越節的羔羊就是預表基督(林前5:7),施洗約翰一見到耶穌,就宣告祂是神的羔羊,除去〔背負〕世人罪孽的(1:29)。所以,耶穌在逾越節的時候要進耶路撒冷,公開顯明祂就是彌賽亞,是逾越節的羔羊,祂要擔負全人類的罪孽,被釘在十字架上。祂的血是無瑕疵、無玷污的,祂為我們罪人捨命,顯明神的無限大愛。

 

1.      殺害耶穌的陰謀

a.       什麼是公會?為什麼公會的人害怕耶穌行神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大祭司是做什麼的?他說了什麼預言?這預言是出於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耶穌為何而死?誰要對耶穌的被殺負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耶穌受膏抹

a.       馬利亞用香膏抺主,有何特別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人對用香膏抹耶穌有何看法?與耶穌的看法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這香膏的價值如何?有什麼屬靈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耶穌進耶路撒冷

a.       耶穌在哪一天進耶路撒冷?那一天是什麼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耶穌公開進耶路撒冷,印證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人們對耶穌進耶路撒冷有什麼樣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每個基督徒都有自己以為知道的耶穌,但若不是神開啟,沒有人能認識耶穌(11:27; 1:17),若不是聖靈感動,也沒有人能明白神的慈愛有多麼深廣(5:5-8; 3:16-19)。若我們能真認識耶穌,被祂的愛激勵,就能為祂顛狂,不再憑肉體認祂,而是憑聖靈(林後5:13-16)。我們就能像馬利亞,將自己傾倒在耶穌面前;也能像迎接耶穌進耶路撒冷的群眾,手拿棕樹枝,把衣服舖在路上,揚聲歡呼和散那。因為這是我們在天上向祂稱頌的景象(4:9-11; 7:9-11),祂是被殺的羔羊,配得尊貴、榮耀、和頌讚。

 

【應用與分享】

1.      約翰福音查考到一半了,請分享各人所認識的耶穌,祂是怎樣的一位。

2.      基督徒在表達對耶穌真誠的愛與敬拜,和對社會關懷的責任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與和諧。

參考資料

. 殺害耶穌的陰謀

1.      公會的顧慮:羅馬統治猶太地,允許猶太人設立公會,掌管猶太事務與宗教案件,公會有71個議士,成員有法利賽人、祭司和長老,由大祭司作公會主席,是猶太人的最高權力機關。與羅馬政府合作,維持猶太地的秩序。耶穌以神蹟奇事顯明祂是彌賽亞,吸引群眾跟隨,公會害怕造成紛亂,羅馬人怪罪下來,將會剝奪公會的權力和地位。所以他們定意要殺耶穌,並且禁止人稱耶穌是彌賽亞。

2.      大祭司該亞法:當時大祭司是有任期〔不同於舊約是終身制〕,掌管聖殿和主持各樣獻祭儀式,當時由亞那家族把持,他有五個兒子都作過大祭司,該亞法是亞那的女婿(18:13)。雖然祭司已經腐敗墮落,但神仍尊重這職分(23:5),藉著該亞法的口說預言,耶穌要替百姓死,免得全國滅亡。

3.      替罪的羔羊:自人類犯罪以來,神的救贖工作是藉著代贖,就是以無罪的代替有罪的,舊約時代,藉著犧牲的羔羊,使神與人和好。耶穌甘心為罪人贖罪而死(10:18),不僅為猶太人,也為全世界的人,祂作了多人的贖價(約一2:2; 20:28; 53:6),使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耶穌的死不能只歸咎於大祭司、公會、猶太人,或是彼拉多,而是每一個有罪的人都要為耶穌的死負責。

 

. 耶穌受膏抹

1.      馬利亞用香膏抹耶穌:四福音書都記載一個女人用香膏抺耶穌(26:6-13; 14:3-9; 7:36-50),其時間和膏抹的方式有所不同,可能是三個不同的事件〔馬太馬可所記的是同一件事〕,就是耶穌三次受膏,正如大衛也是三次受膏,才作以色列王(撒上16:13; 撒下2:4; 5:3)。耶穌說,福音傳到哪裡,都要訴說這女人所行的(26:13)。這三次可能是同一個女人做的,約翰福音指出這女人是馬利亞。

2.      膏耶穌造成的迴響:膏耶穌是一件不尋常的舉動,這表達了對耶穌的愛(7:47)與毫不保留的奉獻。

a.       膏耶穌的人受到指責:把貴重的香膏只用在耶穌身上一次,是浪費的事,不如用它來賙濟窮人。

b.      耶穌為膏祂的人辯護:神看的與人看的不同(撒上16:7),價值觀也不同(16:15)。耶穌只一次獻上自己,受膏作大祭司(40:13),藉著祂的血來完成救贖(9:12)。只有這女人得著這機會,為著耶穌的死與安葬來膏耶穌;後來耶穌復活,再沒有人能用香膏來膏耶穌了(23:55-24:3)

3.      三十兩銀子的價值:馬利亞的香膏值三十兩銀子,相當於一人一年的工資。

a.       猶大賣主的價碼:猶大以三十兩銀子賣耶穌(26:15),這數字是彌賽亞為人捨命的代價,祂用祂的血與我們立了新約,使我們脫離舊約律法和罪的轄制(林前11:25; 8:8-13; 11:12-14)

b.      一個奴隸的價值,他的命值三十舍客勒(21:32):耶穌被賣三十兩銀子,表示祂奴隸的身價,印驗了彌賽亞是耶和華的僕人〔奴隸〕,擔當眾人的罪(52:13-53:12),死在十字架上(2:7-8)

 

. 耶穌進耶路撒冷

1.      羔羊預備日:耶穌進耶路撒冷的那天,傳統稱為棕枝主日〔基督受難日之前的星期天〕,即耶穌受難前五天。那天也稱羔羊預備日,即猶太曆的110日〔逾越節為114〕。羔羊經過檢驗,必須是沒有殘疾(12:2-7)。耶穌進城後,通過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試探(22:15-46);後來被人控告,也找不出任何罪(14:55; 23:13-15)。祂的血無瑕疵、無玷污,使我們能夠得贖(彼前1:18-19)

2.      印證祂是彌賽亞:耶穌公開進耶路撒冷,顯明祂是和平的君王彌賽亞,要施行拯救,使神與人和好。

a.      拿著棕樹枝:當時傳統以棕枝來迎接彌賽亞,歡迎祂得勝凱歸;將來天上也是如此(7:9-10)

b.     和散那:求救之意(21:9),也表示對彌賽亞王的歡呼(118:25-26; 23:39),祂必施行拯救。

c.      謙和的王:不同於馬是代表戰爭(21:31),騎驢代表祂是和平的君王(王上1:33-34; 9:9-10)

反應兩極化:彌賽亞是榮耀的大君王,但祂第一次顯現時並無佳形美容(53:2),取了奴僕的形像,謙卑以致於死(2:7-8)。神不將祂顯明給聰明通達的人,卻顯明給謙卑如小孩的人(11:25; 18:4)。廣大的群眾歡呼迎接耶穌,祭司長和文士與百姓的尊長卻硬著心,尋法子要殺耶穌(19:47)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