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继论保罗二次布道
——布道于亚该亚之雅典(17:16-34)


保罗至马其顿布道,既是由于圣灵的指引,谅必愿意久留该处,以尽传道之职,无奈该地犹太人多方阻碍,遂承友人的美意,送至雅典城。按雅典原为希腊的京都,文风技艺,冠绝一世。当保罗时,虽然政治的集权,移于罗马,商务的总埠,迁至哥林多,而文学的中心,却仍在雅典。其以哲学设教者,除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外,亦代不乏人,天下学子,每负心书担囊,摩肩接踵,而至雅典求学。历世所出之辩士、诗家以及哲学家、史学家,实繁有徒。因而各大学子、墨客骚人,每相与讲习哲理名学,而一般演说家、文豪,皆可任意发挥,俾众听闻。甚至迄于今日,世界各国大学,亦莫不诵习希腊文学,研求希腊哲学,非如保罗其人者,所发言论,实难得众人的欢迎。

一、保罗于雅典之辩论(16-25节)
(一)保罗起而辩论之故(16节)    保罗由庇哩亚避难至此,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回忆前次之危险,未知同人之存亡,故拟暂居雅典静待西拉提摩太之消息。但目赌当时景况,确有令保罗不能不起而与辩的情势,以雅典虽是文化学术为全欧之冠,宜其有真智慧;不忆“满城都是偶像”(16节),“凡事很敬畏鬼神”(23节),城中庙宇,率皆巍峨宏敞,极壮观瞻,于街侧公园,亦供立大神像,计三千余,雕刻之精致,世无其匹。或谓雅典城内的偶像,多于希腊全国,亦有言“在雅典城中寻神,易于寻人”,是极言城内偶像之多,随在有,触目皆是。保罗目睹当时景况,能不忧心如焚,痛惜世人的智慧变成愚拙吗(林前1:19)?故不待同人之来,即心热如焚地起而与众人辩论。   
(二)保罗所用辩论之法(17节)     此时保罗心中虽然异常  “着急”,却未尝毁坏他们的偶像,拆毁他们的祭坛,或去斥责他们的祭司,亦或在街上大声呼喊,说明城众的无知;在那些不谨慎从事的人,或乘一时的血热,闹出种种冒昧的举动来,但保罗却是善用机智以将之。   
1、在会堂中辩论     犹太人虽不信基督,却不拜偶像,总比异邦人较易接近。所以先到会堂,与犹太人辩明耶稣为弥赛亚,其中亦有“虔敬的人”,不能不趁机先将救道传给他们。
2、在街市上辩论    雅典市场,商务繁盛,四周讲堂公园,不一而足,文人学士,每相聚讲学。保罗于进会堂辩论之余,亦“每日在市上所遇见的人辩论”,是其布道热,已达沸度,决不能闭口不言了。
(三)保罗相与辩论之人(18-21节)
1、辩道者之派别(18节)    与保罗辩论之人中,亦有最要的两派,以当时希腊哲学有二宗,各创一教,一名以彼古罗,一名斯多亚。
(1)以彼古罗派    以彼古罗派,系哲学家以彼古罗所创。此派以寻求人生之快乐为目的。所谓快乐,亦不仅属于肉体,且兼及灵性;虽信多神,但以多神超出世物,去人甚远,绝不干预人世之事;天地万有,尽出自然,非由神造,亦非由神管;人类虽有灵魂,但至死时则与身体同归于尽。是此派之学说,与自然神教无异。
(2)斯多亚派    此派以修身为急务,以耐苦为工夫,乐不为善,苦不为恶.至美之德,为苦乐皆无介于心,凡事听天由命,与孔教相若,亦言四海之内,不论是希利尼人,是化外的人,皆为兄弟。信仰泛神主义,言万物皆神,迨各物消没后,莫不返本归宗,如水之汇归于海。人类死后,灵虽不灭,却已失其觉悟之本能,入于混沌之境界。是此派之学说与万有神论无殊。
2、辩道者之观念(18节)    辩道者对于保罗的观念,亦未能一致。
(1)有视保罗为胡言乱语者    言保罗为“胡言乱语”之意,即以保罗为不学无术之辈,所言所讲不过是拾人牙慧,道听途说,并无根据,无何要理,亦仅信口胡谈而已。
(2)有视保罗为外邦神道者    此乃以保罗“传讲耶稣与复活的道”,似乎是外邦传来一种新道理,颇可令人注意。
3、辩道者之进行(19-20节)      他们以为在街上随随便便的辩论,不得要领,遂将保罗“带到亚略巴古”,给保罗一个机会,请他将所传之道,详细地说一番。(1)以他们听见保罗讲新道(19节),保罗所讲复活之道,是他们从未听过的,以此乃基督教的特色,是世上各宗教,未曾言及的。亦人的理性未能想到的。(2)以他们只要听保罗讲新道(20节)。既有“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如不知其究竟,心何以安?然而他们也不过只是为听听新闻,并非有心求道啊。
4、辩道者之生活(21节)    奇怪啊,城中人士,竞以闲谈新闻为生活,如言“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虚耗宝贝时光,作此无谓举动,好不笑人。此亦习于宴乐,荡佚其性者之恒情,曾为使徒保罗所厉禁(提前5:13)。雅典人既以保罗所讲,不过为平常的新闻,无怪他们不能闻道而信纳,此即保罗相与辩道无结果的最大原因。

二、保罗于雅典的演讲(22-31节)      按保罗在雅典讲道,看其如何称赞城众之信仰,并如何利用他们原有的学理,为彼都人士所易领会者,又如何纠正他们的错谬;而且具有科学知识,世界眼光,论及神,则曰万物的上帝——天地的主宰;论及人类,则曰众人——世人——万人等等,故其在亚略巴古会中所讲,不但颇合雅典人之心理,且大可为我们的模范。
(一)题旨(真活神)    保罗在此所讲,不外说明真神之原理,即神如何为真活神。
(二)小引(22-23节)(未识之神)     即以在街上游行时所见之一座坛,上面所写“未识之神”为引端,此引端中含有二意:l、表明他们需要神学知识。因为他们缺乏认识神的真智慧,不敬拜“造人的神”,反敬拜“人造的神”。2、表明他们尚存神道知识。他们固然需要神学知识,但其知神之原知,并非完全丧失,因而敬拜未识之神。所言未识之神,其解有二:一则指以色列人所拜的耶和华,他们对于耶和华之性质等事,虽自犹太的传说略有一知半解,但终不明了,故以未识之神名之。二则或以希利尼人所以设此坛,乃因欲拜多神而不能,唯恐或有遗漏,故以“未识之神”概括之。以此引起所要证明的神,真是恰切本题,而为最美的引言了。
(三)要义(24-31节)     保罗在此以明显之理,智慧之言,表明神之所以为神。
1、论神有如何表现
(1)神对于宇宙的关系
甲、创造宇宙(24节)     神是“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而为万有的真原,虽然今日的科学家,以万物悉由自然进化而来,但一经考验,仍不能不承认宇宙真宰。即使万物果由进化而来,亦必有一位真宰经营消息于其间,而以进化为造化的方法;否则宇宙间有诸多问题难于解决。
乙、宰治万有(24节)     神不但创造宇宙,亦且宰治万有,而为“天地的主”。因神创造宇宙,并非如匠人制器,既已造成,即置而不问,乃于冥漠中,依然继续其事工,如圣经明言,其“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云(来1:3)。
(2)神对于人类的关系
甲、特造人类(26节)     神造万人,由于一本,是言世人皆从一个血脉而生。且明言人类的来源,是出于神特别的创造,然神或借进化为造化的方法,以创造万有,至于人类,却是特别的创造(创2:7),决然不是从下级动物演变而来的。神既“从一本造出万族”,自然此万族的人,亦需要同一的救法了。
乙、赐人殊恩(25-26节)    本处所言的殊恩有二:(甲)有特别的养育(25节)。神造原人,赏赐以高尚的生命(创2:7),此生命亦赐与万人,而且亦将“万物,赐给万人”以供人需用。(乙)有特别的保全(26节)。所言神“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非但指年月日时与四季而言,凡历史所载,世上各族的教化、进步、时代,亦皆由神预定。所言“疆界”,固然指各族所占疆域的界限;亦且指各民族的特性、风化、规矩等等的区别而言。
丙、与人密迩(27-28节)     (甲)人可寻神(27节)。因神“离我们不远”,人“可以揣摩而得”。此揣摩二字之意,有如人在暗中摸物,难以摸得其真相,(新约用此字计四次:路24:39;来l2:l8又22;约壹1:1)不过觉得去人不远而已。人对神亦然,如在暗中摸神,虽难摸得真实,然实在觉神离我们不远,呼吸可通,正可寻求他,与他接近。(乙)人靠神生存(28节)。我们的动作存留,都在乎他。
丁、为人之父(28节)      正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是他所生的”。此所引的诗家,系大数人,与保罗同省,属斯多雅派,故保罗引之,甚为适宜,亦颇合听者之心理。
2、论人宜如何敬拜
(1)神不似人制之像(29节)    神既是造我们,生我们,管理我们,育养我们,而为万灵之父,是一位生活的属灵的真宰;安可“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以此具体的死物,代表那位赐生命气息与万人的活神呢?
(2)神不住人造之殿(24节)    神既是天地的主宰,万有的真原,以天为座位,以地为脚登,人能造什么房屋,为他居住呢?所以你们所拜的这位“未识之神”,决“不住人手所造的殿”,虽然雅典城内之庙宇,率皆巍峨宏敞,异常的华丽,亦不足为神的居所哩。
(3)神不用人手服事他(25节)     神无所需要于人,“好像缺少什么”。新约中用此字仅一次,即除己“应用”之外,毫无所缺,即自足自乐,不用人服事他,或是供给他。神既是万有的真宰,“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尚何所需要于人呢?
(4)神只要人寻求认识他      神虽不要人的服事,人的供给,但亦决不欲人亏欠他的荣耀,将他当作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等物的形象。他所希望于人的,是要人“寻求”他,真认识他,不可视如“未识之神”。果能真认识他为万灵真宰,自必以诚以灵地敬拜他,再不以他为偶像了。故此“认识”二字之所关,异常紧要,无怪耶稣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四)结语      即言人当怎样悔改(30-31节)保罗既在亚略巴古会中,将雅典“未识之神”讲了个明白,最后他就加以警告劝勉的话,盼望他们及早悔改,要认识那位“未识之神”。似此讲法,实传道人最美的模范,其结语亦分三步:
1、言以往神的宽容(30节)    于以往的时代,世人多蒙昧无知,连神也不认识,当此时代,“神并不监察”。按此“不监察”一语:一则,是表现神的公义。因为“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罗2:12)。二则,是表现神的忍耐。人当蒙昧的时候,虽是不识神,去敬拜偶像,神未尝按人的罪过,将人灭除,可见神的忍耐度量。
2、言今日神的吩咐(30节下)    在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虽“不监察”,但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悔改、信福音。(1)神“吩咐”人悔改。神所以如此吩咐,固然因为这是人对神当然的本分,更是人自己莫大的利益。(2)神吩咐“各处人”悔改。此悔改的福音,是为人——为各处的人——为所有的人——并非为犯罪的天使。(3)“如今”吩咐各处的人悔改。因福音的救道,今已完成.今已普传,凡信而悔改的,皆可得救,此时机诚不可失。
3、言将来神的审判(31节)    保罗在此劝人悔改,最急切最得力的话,即将来神的审判。
(1)审判之故。神既为世界的主,决不能听其自然,而无显然审判之期。否则不但人的果报未全,于善善恶恶之间,赏罚报施,未能公允;即神之公义,亦未能表彰,耶稣的救功,亦未能显著呢。(2)审判之日。“神已经定了日子”审判天下,时日一至,天下万人,皆必于审判台前,显露出采。(3)审判之人。即“用他所设立的人”施行审判,即明言耶稣为审判之主,非如耶稣之具有神人二性者,决不堪当此审判之主。(4)审判之法。即“按公义”审判天下,耶稣既为神,必深悉人的善恶;耶稣又为人,必深体人的荏弱,如此凡经他判定的,当然无不公允。(5)审判之据。神既已令耶稣“从死复活,给万人可信的凭据”,即是表明耶稣已为神设立,被神高举,是万人可信从的,否则难免定罪的审判了。
 
三、保罗于雅典之结果(32-34节)      保罗于雅典城所讲虽用极智慧的话,真确之理,有似足以感动雅典城人幡然改悟,而竟有不然者:
(一)反感力不少(32-33节)      1、有讥诮者。雅典人闻听保罗所讲,“死而复活”的话,虽以为新奇,却与他们平常所讲“死归于尽”的哲理不符,因而即哂笑保罗之然知,亦不过“胡言乱语”而已。2、有嬉戏者。众人中听保罗的讲话,有的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此并非为对保罗所讲未能了解,愿意再加讨论;亦不过出于一种嬉戏的态度,以此取笑而已,此种讥诮侮慢,亦今日传道人所遇的常事。3、致保罗离之而去(33节)。
按本章路加记保罗的讲论,有似未能畅所欲言,方才讲到耶稣的事迹,会中忽然有人插嘴搅扰,以致未能讲毕即离之而去,以不欲与众人徒然辩论,将“圣物给狗”(太7:6)。此亦传道人当有的机变?
(二)真效果无多(34节)      此番讲论,虽无大效果,但亦非徒然。1、中有几人相信。当保罗离众人而去的时候,尚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此亦令讲道者可稍得安慰。2、亦有二人提名。在相信的几人中,有二位著名的,一为亚略巴古会中的官,一为著名的妇人,可见保罗在雅典的工夫,虽收成无多,却亦未徒然劳苦。此亦教训保罗,决定心志,日后宣讲不再用高言大智,唯传基督并他的十字架(林前2:1-2)。不但在保罗的经历上,显见用高言大智,讲一些哲理名言,不如讲基督的救恩更有果效;此亦历世传道家显然的经历,某牧师所谓“讲道感人的秘诀,惟在基督的十字架”,诚哉是言。
详阅本章,可知雅典人的品行如何?保罗于辩论之中,如何显其言语的灵巧?保罗在雅典,何以未讲基督的救恩?圣经所说:“世上的智慧成了愚拙”之言,如何在雅典人身上证验之?我们对于保罗在雅典的讲道得何教训?
讲经要题对知识阶级中人宣讲的模范(22-33节)
(一)从听者已知之事说起(22-23节)
(二)痛言世人上帝观的错谬(24-25、29节)
(三)申明上帝之所以为上帝(24-28节)
(四)言及人对于上帝的关系(27-28节)
(五)引用听者所明之哲理为证(28-29节)
(六)劝勉众人务要趁机改悟(30节)
(七)否则不免于公义的审判(31节)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