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返回上级目录】

  保罗旋归耶路撒冷
(21:1-23:11)


保罗此次赴耶路撒冷,与耶稣末次赴耶路撒冷,情况略同,以明知此去有患难等待,仍毅然前往,绝不转路。回忆保罗自大马色悔改以后,冲锋陷阵,跋涉欧亚,多次收监,多次冒死,皆为主乐受不辞,纵此次不往耶路撒冷,亦非无理由可释,然保罗以万事悉由主旨,决不以危难而萌退志,此其所以立空前之伟业,而为千载救世英雄之最大原因。

一、不受会友劝阻(21:1-16)      保罗自米利都至耶路撒冷,亦沿途拜别各处会友,虽经大众诚切相劝,但其决不以性命为念,惟欲行完当行的路程,是以不能容纳众人的劝言。
(一)推罗会友的劝阻(3-6节)    保罗由米利都附舟至推罗,遂经哥士、罗底、帕大喇等处,及至推罗,则趁机拜会教友,其至推罗时,有二要事堪令人注意:l、见会友交谊之深密。观众信徒与妻子等,一同送保罗启行,可知其交谊如何。2、见信徒遇难之前知。推罗的信徒,“被圣灵感动”,明知保罗此次至耶路撒冷,必遇不测,故劝其勿往耶路撒冷。我们于此当注意的,是“他们被圣灵感动”,知保罗必遇难,因而劝他勿往耶路撒冷;并非圣灵感动他们劝保罗勿往耶路撒冷,因保罗前面的遭遇.是“圣灵在各城里所指证的”(20:23)。而且此患难迫害等事,亦莫非为主的荣耀,故保罗决不以患难而退避。
(二)该撒利亚会友的劝阻(7-16节)    保罗自推罗启行,至多利买城,系坐落于迦密北境。属叙利亚沿海的口岸。由此登陆拜会该处弟兄,次日即与众作别,至该撒利亚。l、腓利家之款待(8-9节)。回忆前约二十年时,腓利曾受保罗的逼迫,逃至该撒利亚;而今相晤,腓利竟待之如上宾,非以基督的爱化敌为友之铁证么。至于特言腓利之四女,其意:一则,表明传道人之家庭为如何。二则,表明教中从来即需要女传道士。腓利四女皆能说预言,即是皆作先知传道之意。三则,谅以此四女招待保罗甚殷,故特志之,以示女信徒之特长。2、亚迦布之预言(10一11节)。旧约先知,恒以幼稚园的教授法,借具体之实行,令人触目惊心,感悟其语言之确凿,时亚迦布以保罗的腰带自缚,表明保罗将如何受外人的捆绑,亦是用旧约先知的宣道法啦。3、众会友之苦劝(12-14节)。众会友连与保罗同来之弟兄,闻亚迦布之言,栗栗然咸有戒心,遂苦劝保罗勿冒此大险,但保罗以万事有主美意,纵为道受死亦所甘愿,众人“便住了口……愿主的旨意成就”便了。

二、大被总会欢迎(17-26节)      保罗此次至京,总会中的长老们并主弟雅各等,极表欢迎。
(一)以其所作圣工归荣于神(17-20节)    保罗见了长老们,即详细报告外邦传道之景况,及捐款之情形。会众闻言,便将荣耀归与神,承认传道外邦,乃神的旨意;且承认保罗为弟兄,为主家里的同工。
(二)劝其行洁净礼免避嫌疑(20-26节)     1、劝保罗行洁净礼的原因。当时“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20节);其中或有人听信谤言,以为保罗教训外邦人破坏摩西的律法,而以冷颜相待。故劝保罗亲行洁净礼,显于众前遵守律法,以弭谤言,果如此而行:其一可以免避众人的嫌疑,其二可以保守教会的统一,这不是一举两得吗?2、保罗行洁净礼之心理。其在推罗并该撒利亚等处,对于友人的劝言,坚不允从,于耶路撒冷则甘心听受,是为何故呢?乃以推罗等处会友的劝言,是为个人的利害,而耶路撒冷长老的劝言,是为教会的关系,如能令教会获实际上的利益,殊非于真理有碍,何事不可为呢?然保罗此举,究为迎合人心而弭谤言,如此而行,可乎否乎?亦待研究之一问题。
 
三、遽为敌人所执(27-36节)      自保罗悔改以后,犹太人时时与之为难,所以此次遇难,并非事出偶然,乃因犹太人早具成见,不过以时机未到耳。今有自亚细亚来的犹太人,同见保罗在圣殿行洁净礼,即散布谣言,诬其携希利尼人进入圣殿,以此耸动众人,群起而攻。至其所控保罗之事有三项:一则言保罗在各处扰乱众人。二则言其糟践律法。三则言其污秽圣殿。犹太人如此讼保罗,虽系诬陷,然而以此最易激动公忿,耸动众人,因而“合城都震动……拿住保罗”。前长老等所定之计,原求免祸,不料所设,意为保罗暮年罹祸的原因,可见事由于主,人最好是顺主旨而行,不必参以人的办法,以致事的结果更不堪设想。所幸居近圣殿,有千夫长吕西亚,闻警营救,但初疑保罗为凶犯,故以两条铁链捆锁带回营中,此亦上主暗中的护佑,使那些宅心险恶,非除灭保罗而不快于心的犹太人,未能如愿而行。

四、特向大众辩论(21:37-23:10)      千夫长初疑保罗为生于埃及,尝率众作乱之犹太人,及知非是,即准其向众分辩。
(一)当时之分辩(21:40-22:29)
1、其讲法    保罗此次向众辩诉,无愧为大演讲家:(1)所立的地点(21:40)。(2)所用的手法(21:40)。使人镇静而后开讲。(3)所操的语言。保罗对犹太人讲话,特用希伯来方言,不但以众人易于通晓,且是表明他的谦卑。(4)所用的称呼。如称犹太人为父(22:1),是以众人为同胞。不明言耶稣之名,而称之为义者(22:14),使众人易于听受。不称外邦人,而称为万人(22:15),免致触人忿怒。而且满腔热血,足以表现其爱同胞的热诚。
2、其言论    此次辩诉,纯用事实,与在雅典的演讲,绝不相同:(1)言其信主以前之履历(22:3-5)。昔日亦曾反对耶稣,逼迫教徒。(2)言其归主时之光景(22:6-l6)。(保罗悔改归主事,可看第二段第二章)(3)言其传道于外邦之理由(17-21节)。看保罗此次所讲,足见其机智之敏捷,言语之温和。最后方提出犹太人所憎恶的“外邦”二字。
3、其结果    犹太人一闻外邦二字,即怒气冲天,千夫长为防暴动蔓延,遂张惶失措地鞭刑拷问,保罗趁机言其在罗马民籍,得免于刑,此非为见机而作,求免一时苦痛,乃循公理法律,是应当如此的。
(二)次日之分辩(22:30-23:10)    及至翌日,千夫长思得保罗被控之真情,遂携保罗至公会,令其向众人辩诉:
1、保罗与会众(1节)    保罗在会众面前,直言无惧地表白他的心迹说:“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这一句话,足可以表明保罗之所以为保罗。
(1)言“凭良心”行事    (甲)以按律法言,无可指责(腓3:6)。(乙)即以迫教而言,也是良心的主张(26:9)。(丙)虽在今时,公会以保罗的举动不合于理,然在保罗方面,却是良心无愧的。
(2)言“都是”在神前凭良心行事  (甲)以空间言。不论在何地行何事,莫不是在神前,凭良心而行。(乙)以时间言。从先前“到今日……”。以至将来,莫非按良心而行。
2、保罗与大祭司(2-5节)    (1)大祭司无理掌颊(2节)。大祭司等本欲证明保罗非按良心行事,今闻保罗所言,适背其心理,遂封闭其口,禁其发言,无理孰甚。(2)保罗严厉警告(3节)。(甲)言其为粉饰的墙。犹太人于守节时,每粉饰墓墙,令夜行者知所躲避,免触不洁,保罗特借此以喻其伪善(参太23:27;路ll:44)。(乙)言神必要打他。此不但由保罗的义怒所发严责之语,亦是预言大祭司将遇之祸,以主后66年,其为凶徒所杀。(丙)言其必受罚之原因。其审问不按律法。(3)会员插言申斥(4节)。(4)保罗切实表白(5节)。保罗不识大祭司之言,解说不一:或谓保罗目力不佳,不辨其为大祭司。或谓会中列席人多,保罗未知出言者为何人;亦或言保罗并非不知其为大祭司,乃未想到他为大祭司(不晓得原文或译不思想),似此非法之审讯,之掌颊,决非神大祭司的行事,亚拿尼亚既已失了大祭司的体统,岂可仍看他为大祭司呢?但神民的真大祭司,自是不得轻慢的。看保罗对大祭司的讲话,真无愧为威武不屈的大丈夫。
3、保罗与法利赛人(6-l0节)    会员中多属法利赛与撒都该两派人,于保罗分辩之顷,计从心生,遂利用之,使会势瓦解。(1)宣言己为法利赛派。冀得法利赛人之同情,或借此脱难,得有传道机会,非以保罗善于看风使船,故意开启争端啊。(2)宣言己所传不外复活之道。复活之道,原为根本要道,且为法利赛人所深信,保罗既自认为法利赛人,亦即表白其信仰,借得法利赛人之赞成,有何不可呢?保罗发言后,众议员群相起立,哗然争论,保罗因此亦幸免于祸。

五、终蒙上主慰藉(23:11)      议员虽以纷扰怒气稍杀,但景象仍甚危险;保罗于此波涛汹涌,怒浪澎湃之时,有如孤舟漂流,茫无泊际,非上主特别安抚,不能慰其苦衷,由主所示之言,亦可推知其厄境与苦况。(一)身心之困惫。(二)犹太人的谋害。(三)其于耶路撒冷之工,有似失败。(四)对于罗马传道的希望,亦无把握。故主特于是夜慰抚之,嘱其“放心”,且言其在耶路撒冷的事工,以人的眼光,虽似失败,但由神视之,却大有功效,其将来在罗马亦必如是为主作证,保罗之心始释然而安。
保罗末次赴耶路撒冷,与耶稣末次赴耶路撒冷,有何相同?保罗何以在途次不听教友的劝言,而竟在耶路撒冷听长老的劝言呢?观保罗对于会众之讲话,其机智如何,态度如何?保罗对于公会特言其为法利赛人,并提及复活之道,系出于诡谲的妙计呢?抑诚实之申诉呢?
讲经要题
(一)悔改(22:3-21)
1、悔改之前(3-5节)反对基督。
2、悔改之时(6-l6节)接受基督。
3、悔改之后(17-21节)见证基督。
(二)凭着良心(22:1)
1、不可凭的良心
(1)软弱的良心(林前8:7、10、12)
(2)习惯的良心(提前4:2)
(3)污秽的良心(多1:15)
(4)有亏欠的良心(来10:22)
2、可凭的良心
(1)无亏的良心(提前1:19;来l3:18;彼前3:16、21)
(2)清洁的良心(提前3:9;后l:3)
(3)强有力的良心(徒24:16)
(4)被灵感的良心(罗9:1)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