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背景绪论

【返回上级目录】

一、引 言

1.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原是一本颇长的书卷,分前后两部分,在归入正典的过程中,前部(路加福音)与后部(使徒行传)被分开了;前部归入四福音书的范围,后部则独立成为历史书【注1】。

2.使徒行传为新约中惟一的历史书(福音书为传记),它是继续耶稣生平后的一份重要历史文件。它与前书(路加福音)共占新约四分之一的篇幅。没有它,教会的存在便失去其始源的记录,教会的历史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3.使徒行传是福音书与书信间的桥梁,它是福音书的续集,也能让读者了解书信的历史背景。它确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性质与功用,如下图析:

二、作者与读者

A.作者——路加

1.内证

(1)作者必是保罗布道同工之一,从众多(五人以上)的布道同工中经淘汰(如有些半途离开保罗,有些没有到罗马去等)后,同工只剩下提多及路加;再据歌罗西书414节及腓利门书24节的提示,路加为作者的可能性最大。

(2)书中三段「我们经文」(we section)(161017205211827l2816)显示当时作者与保罗在一起。且全书中无论书中的「非我们经文」(non wesection)与「我们经文」的文学修辞是一致的。

(3)书中的文学修养、遣词用字、医学术语(133791833131l28110)与路加福音相若。

2.外证

(1)初期教父如爱任纽(斥异端Against Heresies31

33)、特土良、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奥利根、耶柔米、优西比乌等均以路加为作者。

(2)反马吉安正典序论(ADl60180)、穆拉多利正典(ADl70190)利亚以法莲古本,巴色版本(Beza)等亦印证作者是路加。

3.生平简介

(1)路加为新约二十七卷作者中惟一外邦人,职业为医生(西414),出生地不详。穆拉多利之残缺碑文谓他是安提阿人,耶柔米也认同此说。古教父Epiphaneis说他是那七十个蒙主差遣外出传道之一;另一传说他是往以马忤斯路上那革流巴的同伴【注2】,但这些传说不太可靠。

(2)当时有三间医学院最负盛名,即亚历山大、雅典、大数。路加就读大数医学院之可能性最高,因此地接近利亚省之安提阿。

(3)路加归主之背景无从查考,可能由大数的保罗带领信主,后成为保罗挚友及布道同工。保罗接受「马其顿呼声」之后,路加一直陪伴到底。

(4)当保罗被囚禁在该撒利亚的二年期间,路加在他身旁,完成其福音书;当保罗在罗马被监禁二年之期间,路加又完成其福音书的续集——使徒行传。

(5)保罗在罗马被囚禁时,路加在罗马自由传道(24),后来保罗再次被囚在罗马时,路加仍在他的身旁(提后411),直至保罗为主殉道,他实在是保罗的患难之友、生死之交。

B.读者——提阿非罗

1.非历史人物

据使徒行传l1节所记,本书卷乃是为提阿非罗而撰著,但提阿非罗(意「爱神的人」)可能是个虚构人物,代表历世历代的信徒。

2.历史人物

据路加福音11节所记,提阿非罗被称为「大人」,此封号也是腓力斯(243)及非斯都(2625)的官街,因此他应是一名历史人物,更可能是该撒利亚的一位律师、地方官或监狱长。

三、日期与地点

A.日期——AD6263

1. 书中提供的「日期线索」,即「时标」(如迦流作亚该亚方伯,腓力斯、非斯都的任期),可鉴定书的故事是在主后六二至六三年间发生的。

2.书中所提及的事迹似是罗马帝国对基督教仍保持「友善」态度,视基督教为犹太教的一门「分支派别」。而犹太教则确定在主后六七年之前为政府接受为合法宗教(religio licita)。【注3

3.书内未提及尼禄焚烧罗马而逼迫信徒的事件(AD64),故此本书卷应在主后六二至六三年间写成的。【注4

B.地点——罗马

四、资料与目的

A. 资料

据路加福音114节所记,路加为一细心历史家,他撰写使徒行传的主要资料有四:

1.保罗:他的书信及交谈的话题,皆是有助于本书卷著成的参考资源。

2同工:其他布道同工(如西拉、马可、提摩太、腓利全家),或教会领袖(如彼得、雅各、约翰等)皆可提供宝贵资料。

3.初期教会:初期教会散布多处,如耶路撒冷、该撒利亚、安提阿或其他地方。教会对使徒的行踪、事迹皆有可靠的资料,无论是口传,或是笔录这些都成为路加的重要参考材料【注5】。

4.自己:书中的「我们经文」乃路加的亲身经历。身为历史家的路加,必定不会放过这些重要资料。

B.目的

1.本书主要是一篇「护教历史」,指出耶稣升天后的初期信徒虽身体遭受逼迫,但仍决心追随主到底。他们的生命是活生生的福音见证。

2.因对象仍是提阿非罗,故目的与前书一致,指出犹太人依然拒绝耶稣为弥赛亚,于是救恩便从他们身上(18)转给了外邦人(928)

3.同时本书亦指出福音广传之迅速(即教会广泛之建立),全是圣灵的工作,非人力能成之,这是神的能力在历史中的彰显(「圣灵」一词在本书中共出现五十五次)

五、特征重点

A.主要特征

1.过渡时期的生活特色

四福音所记之事件仍属旧约时代,新约时代以使徒行传的五旬节开始,一切都是新的;使徒拥有新的生活能力,所以他们在圣灵的工作下,大有能力地为神作见证,生活满有力量,凡物公用,不分彼此。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成立教会,但也常回去圣殿,继续向神献上感恩敬拜,是因「新酒放在旧皮袋里」之故【注6】 ,此特色可参阅下页图析【注7】:

2.圣灵的神迹奇事

圣灵的工作在此时代异常明显,是神在新时代里给予门徒传新信息时的新力量与新证明。故本书也是圣灵工作的外证——多人大批同时得救,神迹奇事纷纷出现,而这些事亦显出使徒们的凭据(林后1212)

B.次要特征

1.犹太宣道史

使徒行传主要是一本犹太信徒的宣道史记,也是初期教会的宣道史。他们秉承耶稣为他们设立的福音策略,将福音从他们的本乡耶路撒冷开始,遍及犹太全地及撒玛利亚,直趋地极,内中有甚多宣教原则及策略,可供历代教会借镜仿效。

2.诸多讲道记录

全书共有十八篇讲辞,其中十六篇是初期信徒的证道记录(彼得及保罗各有七篇,雅各与司提反也各一篇),另二篇是非信徒的讲辞(迦玛列、帖土罗各一篇)。在使徒方面,他们的证道可分三大系列:布道性(2341014172426)、护教性(7131522)及劝慰性(20)

3.主要字汇

「道」、「教会」、「使徒」、「信」、「受洗」、「圣灵」、「外邦」等,这些字词的运用皆显出书中故事的重点。

六、历史背景

A.政治背景

1.巡抚制度(在使徒行传时)

彼拉多 (Pilate AD26 36) 、马尔克路(MarcellusAD3637)、马利勒(MarullusAD3741。在AD4144年间,巡抚制度被革老丢废除,由希律亚基帕一世统管,巡抚制度在革老丢后复立)、法都(FadusAD4446)、亚历山大(AlexanderAD4648)、库马纳(CumanusAD4852)、腓力斯(FelixAD5259;徒2324)、非斯都(FestusAD5962;徒2427251)

2.该撒帝王(在使徒行传时)

提庇留(ADl437)、加利古拉(AD3741)、革老丢(AD41541128182)、尼禄(AD5468;徒258)

3.希律家族

大希律(37BC4BC)殁后,将巴勒斯坦分给三子—亚基老、希律安提帕及腓利(参太222;路3l2)。在本书中出现的有希律安提帕(4BCAD39

427)、希律亚基帕一世(AD3744;徒121)及希

律亚基帕二世(AD50100;徒2513)

B.宗教背景

在耶稣时代,人民的宗教生活由公会、大祭司及各教派控制著,他们的势力在使徒行传时期仍然不变,其宗教势力可分为数大类。

1.教派主要有二

(1)撒都该(41,亲公会)(2)法利赛(同情保罗)

2.大祭司

因犹太人没有政权,故此大祭司是与罗马政权接洽的桥梁【注8】。亚那(AD615)、以实玛利(AD1516)、以利亚撒(亚那之子;ADl617)、西门(ADl718)、该亚法(ADl837)、约拿单(46的「约翰」;AD37)、提阿非罗(亚那之子;AD37)、西门(AD3740)、马提亚(亚那之子;AD4143)、以利安奈(AD44)、约瑟(AD4447)、亚拿尼亚(AD4755)、以实玛利(AD5661)【注9】。

3.守殿官

协助大祭司的宗教职务,权力仅次于大祭司,也是大祭司的合法继承人。他们多是大祭司四大家族之一的后人(46)

4.公会

成员有七十人,大祭司为当然主席,其他成员分别是祭司长、守殿官、撒都该教派、法利赛教派、民间长老(参太26572741)

5.利未人

协助圣殿杂务,但在本书卷里却是大祭司的「捕快」、「差役」(俗称「宗教警察」),专门追捕信徒(参徒4l517182226)

C.著书背景

作者路加(意「发光」)本为医生(西414),是新约作者中惟一的外邦人(西41214),可能在当时著名的「大数医学院」就读,或在行医时认识保罗,蒙他引领归主,成为挚友,更成为「终身」同工。当保罗在罗马面临死刑宣判时,路加还在他旁边伺候陪伴(提后411),有友如此,夫复何求?路加为「患难之交」当之无愧。

五旬节期,教会诞生,此后教会虽经内忧(5111616)、外患(4l2251742687608l39l21214) ,仍勇往直前(67841224),更得「福音的执事」(37)保罗之努力,把福音传遍了当时整个外邦人的世界,甚至远达欧洲的罗马。福音在当时看来是传至「地极」,故使徒行传18节之「大使命」已初步完成,作者的故事也在罗马结束。

七、全书简纲

一、在耶路撒冷之见证(17)

㈠教会之开始(12)

㈡教会之见证(35)

㈢教会之迫害(67)

二、在犹太与撒玛利亚之见证(812)

㈠教会转向外邦人(89上章)

㈡教会接纳外邦人(9章下~12)

三、在「地极」之见证(1328)

㈠教会之布道(1321章上)(保罗为教士)

㈡教会之西迁(21章下~28)(保罗为囚犯)

书目注明

【注1 JMunck, “Acts”,ABDoubleday1967c

1979pxv

【注2】 同上书265页。

【注3】 同上书LII页。

【注4】 一些学者如FFBruce( Acts”,NBC revEerdmans

1976p969) IHMarshall,“Acts”, TNTC

IVP1980?1994p48)皆说本书在接近AD70

写成。

【注5 IHMarshall上引书39页。

【注6】 详研此特征可参RoyCAldrich,“The Transitional

Problems in Acts”, Bibliotheca Sacra1951

pp235242

【注7】 马有藻著,新约概论,中信,1987120页。

【注8 GDFee,“Priest in the New Testament”。ZPBE

IVZondervan1978p849

【注9 JJeremiasJerusalem in the Times of Jesus. Fortress

1926?1981p377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