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徒十五章 耶路撒冷的會議 1-35 節 在安提阿發生的劃時代事件,幾乎是出於偶然的,卻叫福音能以對猶太人和外邦人一樣的宣講,而他們又能像兄弟般相處。這一切,對若干猶太人的確是不可想像的事。他們總不能忘懷於猶太人為選民的立場。他們都很願意接受外邦人進入教會,但是要他們先作猶太人。如果這樣,基督教便只成了猶太教的一派。這種心胸狹窄的猶太人下到安提阿去,試圖說服那些歸信者要先接受猶太教,否則一無所得。保羅與巴拿巴堅決反對這種說法,事情便陷於僵局。出路只有一個----向耶路撒冷教會的總部申訴請求判決。保羅與巴拿巴所提出的,只是事件發生的經過。 十五:6-12 節 彼得述說一件事例 彼得在答覆嚴格的猶太人時,喚醒他們,他如何親自在十年前負責接受哥尼流進入教會。 上帝已經賜給那些他所接受的外邦人以聖靈,便證明他做的事正當。依照律法的要求,他們可能在禮儀上是不潔的;可是上帝已經藉著衪的聖靈潔淨了他們的心。靠遵行律法五光十色的要求以賺取拯救,乃是一場敗仗,徒然使人違約。只有一個辦法得救-----以自我降服的信心行動接受上帝的恩典作為白白的禮物。 彼得單刀直入,進到問題的核心。這整個爭執牽涉到最深的原則。人能博取上帝的好感嗎?還是他要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用謙卑的信心去接受上帝所給予的恩典呢?實際上,猶太幫的人說「敬虔的意思是用守律法去博取上帝的好感。」彼得說「敬虔包括把我們自己託付給上帝的恩典。」這指出行為的宗教與恩典宗教之間的區別。人到了認識他不能指上帝虧欠他,而他只能接受上帝在衪恩典中所給他的,那時他才能心安。基督教的一個似非而是的見解乃是:得勝在於降服,而得能力之道則在於承認自己無能為力。 ◆ 彼得其人: 這裏乃最後一次的提到彼得(7節)。使徒行傳一章至十二章裏彼得乃是主要人物。他自五旬節直到五旬節後是處於領袖的地位的。他曾接納了第一個外邦人入教會(十章)。在那二十年當中他是以耶路撒冷為他工作的中心,由此可斷定他一定曾訪問了巴勒斯坦所有的教會,向北延伸到安提阿一帶。關於他晚年的生活請參看彼得前書的註解。 十五:13-21 節 雅各的發言 在關於接受外邦人的事件尚在懸而未決之時,雅各發言了。他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他的領袖地位並非一個正式的職份,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傑出人物而給他道義上的領導地位。 他是耶穌的兄弟。耶穌復活後特別單獨給他顯現一次(林前十五:7)。他是教會柱石。(加二:9)據說因為他常常跪下來禱告,而且禱告很長,以至膝頭像駱駝的一樣。他為人善良,以致被稱為「善良的雅各」。尤有進者,最為重要的則是他是一個嚴守律法的人。這樣的一個人,如果站在外邦人的一邊,就會一切迎刃而解了;而他果然如此,宣佈門徒應當容許加入教會,不受禁阻。甚至到了這時候,仍然有日常社交的問題。一個嚴緊的猶太人如何與外邦人在一起呢?為求事情好辦,雅各提出若干為外邦人所應遵守的規則。 十五:22-35 節 差人送信到安提阿 教會既作了決定,便採取有效率而又有禮貌行動,把決定的項目放在一封信裏。但是這信不用普通的信差送去;卻交託給猶大和西拉,他們與保羅和巴拿巴同往。若果保羅與巴拿巴單獨回來,仇人們或會懷疑他們帶回來的是否正確的信息;猶大和西拉卻是正式的特使,也是對這決定的實在性的保證人。教會送出信件,更差派人去,這是明智的。 十五:36-41 節 保羅再登程 36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 37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38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39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40保羅揀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 41他們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保羅第二次出門傳道 從安提阿開始,保羅先探訪了敘利亞和基利家的眾教會;然後再訪特庇,路司得,以哥念和彼西底安提阿一帶的教會。 後來他在特羅亞得到異象。從特羅亞去尼亞波利,然後去腓立比。又從哥林多經以弗所去耶路撒冷,最後回到他起程的安提阿。 保羅這一旅程的活動邁進的一大步,乃是越出了亞洲,進入了歐洲。 在希臘的工作 (約在主後五十至五十三年) ◆ 西拉其人,他的生平所知甚少。他先在耶路撒冷露面(十五:22),然後在保羅二次出門傳道的行程作了他的同伴,正如巴拿巴作了保羅第一次行程中的同伴一樣。他一定是一個有能幹的人,所以保羅揀選他同工。以後他又與彼得並肩作工(彼前五:12)。 保羅與巴拿巴的分手 (十五:36-41 節) 他們的分開乃是因為馬可的緣故。馬可在第一次行程中曾離棄了他們(十三:13)。原因不詳。或許是因為他的膽怯懼怕,又或對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事工,不願意熱心去作。現在他改變了意念準備一同去。保羅不相信他能適合於長途跋涉的艱辛,巴拿巴卻以為他能夠的。因此保羅與巴拿巴同意分開工作。他們的分手雖然非常激烈,但卻不是在憤怒中而分開的。後來他們又同工了(林前九:6;西四:10)。 小組討論 第十五章 1。(1節) 法利賽派基督徒堅持外邦信徒當受割禮和守律法。今天的教會有沒有把一些不成文的傳統,變成不能負的軛,加在信徒身上呢?試討論這些規定所可能引致的後果,以及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所應有的態度? 分享: 2。(2節)安提阿教會將問題呈交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這對今日教會有何啟發? 分享: 3。(6-21節) 耶路撒冷的教會如何解決信徒在信仰上的歧見?留意會議中發言的人物及其立論根據。作為教會的領袖,你會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一些歧見呢? 分享: 4。(22-35節) 外邦信徒知道教會的決定後反應如何?有關遵守這公函的協議方面,保羅書信另有什麼原則性的教導(參林前十:23-24)? 分享: 5。(36-41節) 保羅和巴拿巴分手。?何導至他們分開的原因?(參十三:13)。後來他們再有同工嗎?(參林前九:6;西四:10)。 分享: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