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二十章 1-6 節 保羅再次訪問希臘 廿章 1-2 節: 雖然在(2 節),希臘是指著亞該亞說的;但一般所稱為希臘的,其北部乃是馬其頓,其南部乃是亞該亞。他在六月離開了以弗所(林前十六:8),而在次年四月離開了腓立比 (6節),差不多有一年之久在希臘,那就是三個月在亞該亞,其餘的時間是在馬其頓。 這或許也是他去以利喱古的時候(羅十五:19),即馬其頓的西北部。他不但教訓並堅固了那些教會,並且為著耶路撒冷的貧窮聖徒收集了捐項。 "保羅的四大書信"在這段時間內保羅寫了四封信。林前是寫在他未離開以弗所以前。林後是他正在馬其頓的時候寫的。按照普通公認的傳說,加拉太書也是在同時寫的。羅馬書是他在哥林多時所寫的。 3 - 6 節 : 保羅的歸程 4 節: 與保羅同行的有馬其頓教會,加拉太教會和代表不同地區的外邦教會的成員,將捐欸送往耶路撤冷,救濟該處貧苦的信徒。 5 節: [。。。我們] : 保羅第二次旅程到達腓立比後,便未見到的 "我們"二字(十六:17),在此再次出現,表示作者路加和保羅同行前往耶路撒冷。 路加在此之前是否留在腓立比或者到了以弗所,無從稽考。但從這裏開始,先到耶路撤冷,再隨他去羅馬 6節: [除酵的日子]:逾越節次日舉行,一連七日(利廿三:5-8)。參啟導本#127頁。 [從腓立比開船]: 即是從離這城不遠的尼亞波利海港上船(十六:11-12)。往 特羅亞的航程本來只需一天時間(十六:11),但這次可能季候風的影響,船隻 行駛緩慢,竟用了五天才抵達。 廿章7-12 節: 一個少年人沉睡 [七日的第一日]: 即今星期天,我們稱為"主日",《聖經》中有關這日的記載有三處較為特別的;這裏是第一次;另外兩次見(林前十六:2);和(啟一:10)。 猶太人一周七日,從我們現在的星期日開始,到星期六為止。星期日為七日的第一日,星期六為安息日。保羅和同工常在安息日參加猶太人會堂的聚會,但這並不是教會的正式聚會,只是他們在己經有人聚集的地方借機會傳福音而己。 教會後來也沒有定期在安息日聚會,而選擇了每個星期的第一日,也就是禮拜天,來交通敬拜 (7節),參(林前十六:2),因這一天是主復活的日子,也是特別屬於主的,也是記念主的。這裏敘述關於基督徒祟拜聚會情形的第一個紀錄。兩次說到擘餅,是在家庭式的聚會中舉行。 7 節: 保羅在特羅亞己經住了七天(6節),但在第二天就要離開,乃在七日的第一日聚會擘餅(舉行聖餐)。是在晚上信徒工餘時間舉行。 8-9 節: 猶推古之所以打瞌睡,可能房間擠滿了人,加上燈燭的燃燒,空氣混濁。他坐沒有遮攔的窗邊,結果在沈睡中掉樓下失去知覺。 保羅知道他的靈魂仍在身上。 10-12 節: 保羅使推羅古確確實實的復原。類似事件 參(王上十七:21;王下四:34)。由下一節(13)我們知道保羅並未與大隊同走;顯然他的留下來,要使猶推古確確實實的復原。 廿章13-38 節: 保羅在米利都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話別 13 節:[亞朔]:離特羅亞卅二公里(廿英里)。因季候風的影響,坐船行路時間差不多。 14 節:[米推利尼]:亞西亞省對面位於一外島東部的要城。 15 節: [基阿]及[撒摩]:稍南的另外兩個島嶼。[米利都]:位於以弗所之南48公里。 16 節: 保羅急於上耶路撒冷過五旬節,一方面要將捐款交與當地教會,另一方面要 讓猶太的基督徒知道他尊重摩西律法(參林前九:20),表明他不是無律法主 義者,他只是認為得救與遵守律法無關。 17 節至 38節: 保羅以為日後不會再回到亞西亞,故向以弗所長老說出感人肺腑的 臨別贈言。保羅曾提醒他們要記念他在以弗所所行的一切,並且他沒有接受 過一文錢的工價。(25節)後來他的計劃更變了,他又回到他們當中去。 29 節:[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指傳異教的假教師(參太七:15;提前一:3-7)。 錯謬的道理有兩個來源:教會外面的假教師(林後十一:13-15;彼後二:1-3)其次是教會裏面野心的領袖(30節),參(約壹書二:18-19,約三書:9-10)。 這一篇充滿著情感的臨別贈言,不可能作詳細的分析。但是兩方面的特點郤是顯著的。 首先,他表明自己的立場: 1。他毫無戒懼地說話。他己經把上帝一切的旨意都告訴他們,不畏懼他們,也不討好他們。 2。他自食其力。他自己的一雙手供給了他的所需,而且他的工作不單為自己,也為那些不幸的人 3。他勇敢地面對未來。他受聖靈的管束,因他具有這信心便能以對付將來要臨到他的一切。 其次,保羅也對他的朋友盡力提出若干要求: 1。 他提醒他們的本分。 他們是上帝全群的監督。這並不是他們所選的本分,但是是那些被選上的人的本分。善牧的僕人必須也是群羊的牧者。 2。 他提出他們的危險。世俗的惡劣影響到處都有。真理所在之處便必有悖謬的襲擊。要保持信仰完整和教會純潔,前頭便有經常的爭戰。 在這整件事的經過當中,都顯著地存在著一種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摯愛。這種愛心應當存在於每一教會之內,因為愛心失去了,任何教會的工作便只有萎謝了。 35 節 [施比受更為有福]:此語不見於四福音書。可能耶穌常用此語教導門徒。路加現在記錄下來。保羅提到它,因為可以概括耶穌的教訓。此語也為初期教會廣泛引用。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