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 二十七 至 二十八章15 節 保羅去羅馬的航程 主後六十年開始,六十一年春到達。〕
保羅策劃他的最後旅程。有兩件事一定會使他永誌不忘的。其一是一個陌生人的慈心; 在整個旅程中,羅馬百夫長猶流用慈心關照保羅超出常情。據說他隸屬亞古士督營,可能在國土與地方之間,擔負聯絡官的特殊部隊。果然如此,則猶流必是富有經驗和優秀閱歷的軍人。更可能是保羅的風度,令這位軍人景仰,彼此就惺惺相惜。 另一使他高興的事則是亞里達古的忠誠。在患難中見真情,隨保羅同去。 旅程先沿海上至西頓。第二個港口是每拉,可是事情卻困難了。每年這個時候,流行刮西風。他們惟有貼著居比路背風岸航行,才能到每拉去。在每拉找到一艘由亞力山大開往羅馬的船。這可能是一艘運穀米的船,因為埃及是義大利的糧倉。我們查看地圖,可能他們要走一條長長的彎路,可是強烈的西風使他們不能直達。一連多日他們都被風所阻,便貼著革哩底背風岸行過,來到一個小港名叫佳澳。 廿七章9-20 節: 水路的危險 9-13 節: 禁食的節期指的是猶太人的贖罪日,在猶太曆第七個月的第十日舉行(利廿三:27),約在陽曆九,十月間。猶太人認為地中海航行比較安全的時間是在九月中以前。十一月以後,海上風浪太大,必須停航。古代的船沒有六分儀,也沒有羅盤,在惡劣陰暗的天氣之時便無法找到航路。保羅在地中海有多次旅行的經驗,因此建議不要繼續航行,勸他們在佳澳過冬。但是佳澳不是甚好的海港,不靠近大城市,給船員可以過冬的;因此百夫長拒絕了保羅的勸告,卻接受了掌船的和船主的見議,沿岸去非尼基,那是一個比較方便的海港,也是一個較大的城市。 14-20 節: "友拉革羅"是一股從東北吹來勢如颶風的大風,原文Euroklydon有 "東風巨浪"之意。此風自革哩底島(今克理特)吹來,在保羅乘船之南。用大帆靠風力航行的船若遇上此風暴不是翻側,便是擱淺(27節)。古時航行地中海的大船都拖有小船隨行,在大風中小船和大船或有互相撞破的危險,所以把小船拉上大船,綁在船邊。高大小島在革哩底島南約40公里。 在這危險關頭,如果他們控制不住那船,他們便必然吹到賽耳底沙灘上去,那是在北非洲之外,不少船隻曾經葬身其間。(這沙灘被稱為地中海的古得文沙灘。) 他們把貨物和器具拋掉,以減輕重量。既無太陽,又無星宿,狂風大浪,而賽耳底沙灘的恐怖籠罩住他們,他們以為無望了。 廿七章21-26 節: 安慰眾人 船的危險這時已經很嚴重的了。這種穀米船並不小。大的長一百四十呎,寬三十六呎,吃水卅三呎。在風暴時卻有很大短處。船頭和船尾一樣,船尾翹起像一鵝頸。這些船不像現代的船,沒有舵,只靠船尾兩邊伸出的兩枝大槳來控制方向,所以很難駕駛。這些船只有一枝桅杆,桅杆上懸一張大方形的帆,這帆是布或針縫的獸皮造的。像這樣的帆輕不起暴風。最壞的是,那單桅大帆使船的木料所受的張力太大,如在風暴中開行,船便沈沒。為了避免這種情形,他們把船索縛緊在船底下,拉緊了絞盤,使船身緊湊。 在這危險關頭。保羅在指揮船了,囚犯變成船主了,因為當眾人在這驚濤駭浪不思飲食之時,只有保羅處變不驚,豫言船上的人必安全無恙,安慰眾人。保羅在海上和地上一樣與上帝親近。屬上帝的人,在別人心中為恐怖所侵時,他的勇氣依然兀立不搖。 廿七章27-38 節: 水手想逃 到了此時,他們對船已經完全失去控制。船飄來飄去,側著船身前進,橫過了亞底亞海;卻不知身在何方。在黑夜裏,他們從船尾放下了錨,以減低船身漂流的速度,免得撞在那些他們看不見的石頭上。水手想要坐小船逃走。保羅時破壞了他們的計劃。這些小船對二百七十六人可說毫無用處,船上的人必須同舟共濟。保羅勸他們吃飯。保羅是一個屬於上帝的,有遠象的人;但他也是一個講實際的人。他深信天助自助者。他知道餓肚的人沒氣力工作,叫他們吃飯。我們讀到這記載;在那風暴中,卻帶來了一種異乎尋常的平靜。這屬於上帝的保羅,確信上帝在掌管一切,自己鎮靜而又給人以信心去得到安寧。我們要學效保羅的榜樣。 廿七章39-44 節 逃出大海 這位羅馬百夫長的善良,救了保羅和眾囚犯。船上的人全得救了。他們幸虧有保羅。 小組討論 第廿七章 1。 試從本章中找出保羅在旅程中所遭遇的阻滯。保羅的反應如何? 分享: 2。 既然神早己差遣使者(廿三:11,廿七:24)保證保羅能如願到羅馬申訴,為何神又容許保羅的行程多方受阻?神應允了什麼?沒有應允什麼?這對我們有何提示? 分享: 3。 試從本章中找出表明保羅與羅馬長官關係的七處經文。什麼事改變了船上的人對保羅的態度呢?保羅的表現帶給我們有何學效的榜樣? 分享: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