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返回上级目录】

彼得和哥尼流(1-33節)

1   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

「該撒利亞、哥尼流」這兩個字都跟羅馬有關係。該撒就是CESAR凱撒,該撒利亞是紀念凱撒的一個城。「哥尼流」,在更早時有個哥尼流蘇拉他,是羅馬的一個將軍,曾經釋放了很多的人,這些被釋放的人以後就取名叫做哥尼流,就有這樣一個姓氏出現。他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我們在聖經裡看到,百夫長都是非常優秀、非常好的,難怪羅馬帝國能夠強盛。羅馬帝國能夠強盛就是靠兩個:一個是法律,一個是軍隊;軍隊的靈魂人物就是百夫長。我們在聖經裡看到百夫長的確是很高貴,神在不信主的人身上有的時候有一些特別的品質,包括高貴、誠實、勇敢,我們也很高興,只是希望這些人因此信主,不要因此自大。這個哥尼流跟我們看過的太監是有點相似的,都是敬虔人,都是還沒有信靠耶穌,但是因著猶太教人的影響,讓他們覺得要對以色列人這個神有更大的恭敬和追求才好。

2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哥尼流是虔誠人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虔誠人」我們講過,是外邦人,但是因為猶太人對上帝的一神信仰很忠實、乾淨(沒有那麼多複雜),道德也是很好,不跟羅馬人一樣放縱,所以他們就受到影響,願意來親近這位上帝。親近到一個地步,他們願意信靠,就成為一個猶太教的信徒;還沒有受割禮,還沒有受洗,就還是一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不信上帝的人也可以敬畏神,雖然他們不是真正的信靠,但他們有一個敬仰上帝的心。「懼怕上帝、敬畏上帝」,整個聖經都講到我們要「敬畏神」,甚至「敬畏神」的字眼比信靠神、愛神好像還有更多。這敬畏神或懼怕神是因著聖靈的光照,對神的偉大、慈愛有認識,而且願意去投靠祂,而不敢得罪祂。這非常好,他敬畏上帝,他不放肆,也有很大的愛心,敬神、愛人;怕神、愛人;「多多賙濟百姓」,拿很多的金錢有實際上的賙濟;常常禱告神,跟神很親近。

但尚未信耶穌得救

各位,這樣得救了沒?一個人很敬畏上帝、很有愛心、常常向上帝禱告,各位,我們必須說他沒有得救,如果他得救,根本神就不必叫彼得去見哥尼流了。更清楚的在《使徒行傳》十一章14節:「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這是彼得聽到哥尼流這樣跟他講的:「請你們把西門找來,告訴你怎麼得救。」今天我看很遺憾很多宣教士、宣教的神學院裡面,好像不是在講基督徒、宣教士可以告訴別人、告訴異教徒他們可以全家得救。很多時候我們受巴特神學的影響,我們要跟他們講他們已經得救了、你信的那個也很好。各位如果宣教士宣到這樣的話,就是離經叛道、宣的就是走遍海洋陸地,叫人作地獄之子了。那就不是宣教,而是叫人留在自己原來宗教裡面,沾沾自喜。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哥尼流固然是敬畏上帝,但在這個時候已經有耶穌了,他更是需要去單單的信靠耶穌、倚靠耶穌的靈。如果這個時候沒有耶穌、耶穌沒有來,只要他是真實信靠上帝;甚至我們可以說,耶穌來了,但他沒有聽到耶穌的名字,他是真實信靠上帝,他不是只是敬畏、只是常常禱告,他敬畏、賙濟、禱告,都是建立在信靠神上面,那就得救了。就是:信耶穌就得永生、信神就得永生,不是別的;不是賙濟得永生,也不是禱告得永生,而是得永生我們才能禱告。不管怎麼樣,在哥尼流這個時候,神讓他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榜樣,就是:你需要信靠耶穌。不管你怎麼樣敬虔、道德怎麼好,你需要信靠耶穌、你需要悔改得生。這也是第十一章18節講的:「叫他們悔改得生命。」。再好,沒有認識上帝,都需要悔改。感謝主,我們就看到這個「好人」要悔改、「好人」要信耶穌、「好人」要得救。太棒了!這裡所描述的,原來我以前在看《使徒行傳》第十章也很擔心,因為路加描述得不大好:他敬畏上帝,把外邦人寫得這麼好,那我們還需要傳福音嗎?但現在想到是更好,外邦人這麼好,還是需要福音,甚至更需要福音。我們需要很清楚的聽到福音,去信靠祂,這樣才是一個得救的人,否則我們的禱告、敬畏都沒有用。

哥尼流見異象

3   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

「申初」就是下午三點。這又是一次「上帝的一個使者」進去。他在異象中看到了這個現象;「異象」很強化他的感覺。神也叫他「:哥尼流」

4   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阿,什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哥尼流害怕,當然神接觸人的時候,不管在《士師記》、《創世記》裡,神的使者接觸人,祂代表神,我們是會有一種敬畏、害怕,是因我們的渺小,不是怕刑罰;就是因為祂的偉大。「主阿,什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禱告達到神面前,就是把禱告描述得像「香」的煙,冉冉上昇,禱告就升到上帝那裡去了。《詩篇》一四一篇2「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啟示錄》八章4節也講到:「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好像慢慢升上去。「賙濟」也能夠慢慢升上去,好像我們行了良善的事情,越堆越多,神就喜悅了。不過,這又是一個很危險的觀念:我們是因為禱告、賙濟,神就可憐我們嗎?若是這樣,就是用好行為來換得恩典,就不是因信稱義了。那麼,如果你沒有在尚未信主時,就開始常常向神禱告、沒有在尚未信主時,就有很多的善行的話,那神就不讓你得救,是這樣嗎?這真是很危險了,我們要把它看得更廣一點:一切都出於神,固然聖經裡為了避免囉唆,不是每一句話都這樣講:「你這樣禱告是出於神、你這樣走路是出於神」,這樣就太囉唆,不需要這樣。但我們不要因此就忘記了所有的良善是出於神的,若忘記就真是忘恩負義、甚至變成異端。哥尼流能夠禱告、賙濟,那都是神的恩典;是神的恩典使他禱告、是神的恩典使他尋求、是神的恩典使他賙濟;這個恩典讓他在禱告、賙濟中就更得神的恩典,最後神就給他「認識祂的恩典」。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死板的模式,但我們的確要知道一件事:是神的恩典使我們這樣、那樣!神的恩典使我們能禱告、能賙濟、能有愛心;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但是當因為神愛我們,我們能愛神、愛人的時候,這個舉動,神也是紀念的、神記得。神是很公平的,祂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是因為恩典臨到,你就有好行為;是因為你拒絕了恩典,就用你的壞行為來審判你,神非常的公平、正義。「已蒙記念了」,神知道!在《利未記》二章2節也講到:當一個馨香的祭燒在神的面前,這就是一個紀念;好像就是達到神那裡、神就知道了;當然沒有達到神那裡,神也知道,這只是用擬人化的寫法在寫這件事而已。

5   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

神的帶領剛剛好

現在你要做什麼事?如果哥尼流已經得救,神就不需要差彼得去了,他就是沒有得救。這整個的事情是讓我們更加知道:一個人親近上帝,是神使他親近的,然後他常常做、做得久,神使量變到質、變到又有新的帶領。我們一點不是要孝感動天、我們做了什麼事感動上帝,但的確是上帝感動我們,使我們能夠做出禱告感動上帝的事情。「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你看多巧,彼得就剛好去這個地方,先醫治了以尼雅,然後又醫治了多加,更重要的就是讓福音傳到外邦人那裡;若還要加一個第三項(第一個是醫治以尼雅,第二是叫多加復活)就是住在硝皮匠的家裡,讓他知道這個行業已經沒有什麼污穢了;第四個就是到哥尼流那裡。上帝帶領得剛好,一方面把彼得帶到這裡,一方面哥尼流在多年的賙濟當中,現在神給他一個突破。

6   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

7   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

「虔誠兵」跟第2「虔誠人」類似,哥尼流這虔誠的百夫長,顯然也影響到有人跟他一樣虔誠的去尋求、親近這位上帝。

8   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哥尼流把這樣的事,跟自己家人講,自己家人因為看到這位家長是常常虔誠禱告上帝的,所以對這個事情有了解;虔誠兵更是,就叫他們去找天使跟他說的彼得。這要怎麼找?沒有地址,就是海邊那硝皮匠家裡。也許這消息也就夠了,因為硝皮匠也許沒有那麼多,住在海邊的硝皮匠更是沒有那麼多,也許還有一個名字,所以就找得到。然後這三個人,兩個家人一個兵,去找彼得的同時,神在做事。

9   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

「午正」也是猶太人喜歡禱告的時間。回教徒一天五次禱告也有他們的時間;《詩篇》五十五篇17節也在午正的時候禱告。彼得顯然也在那個時候禱告。「上房頂去禱告」《撒母耳記上》九章25節有上房頂、《西番雅書》一章5節有講到異教徒在房頂所做的,這裡是去房頂禱告。

10   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

去禱告的時候覺得餓了。各位,我們很感謝主讓我們有個禱告的心,但是你禱告,你的生理還是在做事,會覺得餓。我的意思就是說,有時我們禱告時,甚至忘記了餓;但有時也沒有忘記,沒有忘記也不是一件壞事情。彼得「覺得餓了,想要吃。」神就給他看到一個跟吃有關係的異象。神用他看到的這個異象,讓他想到傳福音,這好有意思。聖經裡面,包括耶穌要人用吃喝來紀念祂的生和死;用一個很平凡的東西來讓人紀念到耶穌。這裡對彼得也是用一個很平凡的吃喝、很庸俗一個肉體的需要,還讓他知道要接觸外邦人。這真是了不起,很餓了想吃,這家人也在預備飯食。西方人不知道有沒有我們中國人那炒菜的香味,不知道他那時是不是聞到就特別想要去吃;餓得太厲害,就魂遊象外(這開玩笑的話),當然不是餓得太厲害,就是神要他看到一個異象。

11   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

「看見天開了」在《使徒行傳》第七章看到,司提反死的時候天開了;也看到耶穌受洗時天開了;《約翰福音》一章51「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啟示錄》十九章11節也看到天開了,然後有個騎白馬的戰士出來。總之,天開了,這是很重要的事情。這當然是個形容的說法,我們今天不知道天怎麼開法?像拉鍊一樣拉開?像門一樣開開?反正那就是異象,神要做奇妙的事。這天開了好像是個不太理想的事情:就是「有一物降下」這個東西「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就是一塊布,布裡面裝了很多東西。

12   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

潔淨、不潔淨的同在一處

 

正在餓的時候,叫你去吃你不可以吃的東西,這很特別,好像對彼得一個很大的考驗。吃飽了你叫我吃我不吃,現在餓的時候叫我吃我還是不吃,這表示彼得是很敬虔的,但敬虔也需要學到功課。也許就是因為他敬虔,神就憐憫他,要他學功課。這布裡面有什麼特別?有「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就是潔淨、不潔淨的都有,在《利未記》特別《哈該書》看到:潔淨和不潔淨的在一起,結果是不潔淨的得勝;就是不潔淨的會擴大到潔淨的身上;潔淨的會因為別人不潔淨而變得不潔淨;而不會不潔淨的因為潔淨的得到了潔淨:也就是不潔淨可以傳染、污穢可以傳染、可以擴大;而潔淨不能傳染。這看起來有點悲哀,但當然也是這樣:乾淨的布跟不乾淨的布放在一起,不是髒布變乾淨,而是乾淨布變髒,污染會傳染。好像這世界也是這樣,起碼猶太人規矩也是這樣,污染、污穢都傳染了。但是,我們在這件事上看到、在福音上面看到就是:是潔淨會傳染、是聖潔會傳染。傳染這兩個字現在就不當了,用擴大比較好。以前是污穢會擴大,現在福音會把不潔淨的變成潔淨、不聖潔的變聖潔、把死亡的變生命;而不是死亡把我們生命吞吃、污穢把我們的聖潔吞吃。這是福音,我們真是求主幫助我們!現在哥尼流得到拯救了,彼得跟哥尼流接觸是哥尼流變聖潔、得拯救,而不是彼得變污穢了。彼得變污穢這是猶太教的想法,我們今天不是講嗎?我們被改變的更好,感謝讚美主!當然這時候還沒有這麼快,四足的物在一起、潔淨的跟不潔淨的在一起,照彼得的想法,就是大家通通都污穢了。

13   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14   彼得卻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潔與不潔的區分有特別意義

所以當神跟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在《利未記》十一章、《申命記》十四章也看到這樣的事情:真是不潔淨的不可以吃。《以西結書》四章14節也叫以西結接觸這些不潔淨的東西;《但以理書》一章8節,污穢的,不僅是不潔淨的,也包括祭拜過的東西,就不去吃它了。這是一個敬虔,但這裡,上帝要叫彼得學更多的東西,彼得就說,我絕對不可以做這事。新約和舊約是一致的,我們不要說新約廢掉舊約;不要說福音廢掉律法,我們乃是說成全,新約和舊約是一致的。彼得在這裡說的、做的,也是主所喜悅的,並不是說那潔淨和不潔淨的分法不合聖經,只是神在有個階段、時候,特別叫猶太人知道他們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在食衣住行育樂、時間上面都有分別: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有些事有些時候可以做、有些時候不可以做。這事的重點不在這食物的問題,也不是神廢掉祂的律法,而是神在那時教他們要用生活上表現出跟別人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你們敬畏我、信靠我,所以在每件事上都會不一樣:有些東西就不吃、有些衣服就不穿、有些東西就不碰、有些事有特別的舉動。當然再多這些特別的舉動,最重要是要認識上帝,活出聖潔、善良、有愛心;如果你有這些舉動:這不吃、那不碰、不摸,可是生活中一點不聖潔、不善良、對人不好,那就跟《以賽亞書》第一章、《阿摩司書》講到的:所有宗教特別行為,只顯出我們是一種特別的階層的人,根本生命沒有主的愛、主的特別、主的生命、主的智慧,那是不對的。所以潔淨、不潔淨物,神最後廢掉了,因為所有的在神裡面得潔淨。原來也是,那個時候有一段時間有這個,是要以色列人分別出來,你常常要在食衣住育樂各樣的事情上知道你跟外邦人有別;那有別,並不是說有些東西不吃,那只是一個媒介,讓你知道你一定要像上帝那樣、你是獨獨被上帝揀選,所以你要像上帝一樣,跟別的民族不一樣。所以我再次說,《利未記》所定的那些東西,污穢、還有潔淨的那些分別,我們今天是不再用,但並不表示那個時候是錯誤的,而是那時民智未開,所以要用一些可以碰和不可以碰的東西來顯出以色列人跟別人不一樣。但重點實在不在可不可以碰這些東西,重點在他們敬畏、信靠一個獨一的、慈愛的真神。實在在永恆裡面,所有上帝造的都是好的。其實彼得的腦袋應該清楚一點:這個東西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天上還容許污穢的東西嗎?從天上降下來就是聖潔的。那其實都是上帝造的,上帝造的,哪裡有污穢?那時覺得是污穢的,是要叫以色列人有分別的習慣,讓人家知道他們單單信靠上帝,不是那些東西本身。但猶太人根深蒂固就覺得那些是污穢,他們就不能看到重點;重點是要他們單單信靠上帝,但他們看到的重點就是有些東西不可以摸、不可以碰。

15   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神要我們用福音使人得潔淨

彼得說:「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神三次提醒:「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或者我們可不可以說:「神所創造的,我們不可以當作污穢」?對!「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存著感恩的心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前四4)」神造的受造物都是好的,沒有一樣可棄的,只是在救恩過程中,有時有一些神要分別,我們不要看錯了那分別,最重要還是說你要分別出來敬畏、信靠獨一的真神,其他的都不是重要的分別了。神所創造的你不可以當作污穢的,因為神造的都很好。「神所潔淨的」當神要你用福音去潔淨的,你要「不可當作俗物」,這就是等一下要講到的哥尼流的事情,神已經把哥尼流當作潔淨的。你說:「如果潔淨了,還要我去傳福音?」是的!你最少要去接觸他,他才知道是福音使他得救,而不只是敬虔。你不要當作俗物、不要遠離,所以我們今天就知道:印度人這些我們都可以說是潔淨的,因為潔淨並不是說他真的屬靈上潔淨,而是說我們可以去接觸他。你不可以自義,你要去!用福音讓他能夠真的得到潔淨、真的成為主家裡的人。

16   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三次讓彼得的印象非常深刻。現在彼得很難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上帝要讓他看到這樣一個異象?

17   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什麼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

找、找、找,找到了,這時間配合得剛好。上帝奇妙的帶領,他正是肚子餓在禱告,神讓他看到這異象,但他好像還要很堅持的遵守這摩西的律法。這遵守是對的,雖然他的了解不夠全面,他不懂神是什麼意思,神怎麼可以違反祂自己,叫他吃這污穢的東西?就在這時候,哥尼流派來的人到了。   

18   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

19   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

總是順服聖靈的帶領

這時聖靈就對他說話。《使徒行傳》就是聖靈行傳,聖靈帶領人,人就順服。聖靈帶領人有的時候把人帶到很艱難的地方、有時把人帶到逼迫中、有時讓人經歷神蹟奇事、有時讓人經歷逼迫監獄,都是聖靈,但我們都順服。有的時候讓人經歷莫名其妙、讓人到沙漠地方去;有的時候讓人經歷到好像要違反《利未記》的規定,我們都不懂,就更謙卑,也更堅定的,因為知道神不會錯,我們順服他,總是對的。「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不是跟我們前面看到腓利是一樣的情形嗎:一個順服上帝的人,神對他說話,他就聽得到;一個尋求上帝的人,神對他說話,即便不明白,像太監一樣,神最後會讓他明白。聖靈啊,來對我說話,讓我過聖潔的生活,使我們在碰到艱難的時候,我們真是就能夠被你帶領,克服那些艱難;我們就能夠不疑惑,像羊聽得到主人的聲音一樣,不會跟著披著羊皮的狼、假基督、敵基督、假先知。我們實在要羞愧,有的時候我們分不清楚,因為我們生活中沒有好好讀主的話,我們也沒有尊主為大,主的聲音、聖靈的聲音,我們分辨不清楚,就常常會上當了。

20   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

「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怎麼會外邦人也被主差遣?我們不是也看過保羅也是神差遣的;神將來要差遣他,現在差遣亞拿尼亞到他那裡去。大家都順服,亞拿尼亞順服、彼得順服,聖靈就越用;越工作,就越浩大、越好。

21   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什麼緣故﹖

「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這裡我們可能還有點害怕,因為是羅馬兵丁派來的。羅馬兵丁多多少少有些權威,即使哥尼流是很好,但羅馬兵丁是不是就像施洗約翰責備他們的:不要訛詐人、不要欺負人。有權力的人常常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而犯這樣錯誤時,還覺得自己沒有錯。求神幫助我們。彼得說:你們為什麼到這裡來?

22   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

彼得不用害怕,也許別的羅馬兵丁很神氣、很兇惡,但這個是敬虔的、是哥尼流家裡來的。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通國」可能略略誇大,就是知道的人都稱讚。

23   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

神使用人來做事

這時可能時間已晚,今天去恐怕來不及,所以就「住了一宿」。他們講得很好:這哥尼流敬畏神,是個義人。敬畏神也是智慧人,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好像有點囉唆、麻煩,上帝做事可不可以做得更有效率一點?你就直接跟哥尼流講耶穌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彼得去?你就直接跟太監講,為什麼還要腓利去?各位,我們人在世上不是懶惰的,神的恩典越豐富,我們越不是懶惰的;神的恩典越豐富,就越使用人;越豐富我們就越勤快,神是活神,神也是叫死人復活的神、神也是叫我們活著有力量的神。懶惰是靈魂大忌,我們絕對不懶惰、不抱怨、積極的來做主的工作。感謝主,是,上帝可以直接指示,上帝也曾經直接指示,但上帝通常都是用人來做事的。彼得就去了。

幾個弟兄是去監視彼得

「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各位,這是一個伏筆,約帕有幾個兄去。為什麼要去?這去是為將來要作見證;要見證彼得沒有做錯。事實上恐怕甚至不只是見證,有一點也是監視。什麼?彼得是教會領袖也要監視?這時彼得已經慢慢不大是教會領袖,而是雅各,雅各作主。當然都不是異端,都是正統,而雅各比較和猶太教奉割禮的,也就是比較嚴謹一點。所以在後面十章45「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奉割禮」在新約聖經裡比較是負面的,他們是不是得救的?我們真的不敢說,但他們是信猶太教又信耶穌的。猶太教又信耶穌,如果信到還要律法稱義、還要行割禮才能得救,那就是異端了。但在這個時候也許我們不是分得這麼清楚,他們還是得救的人,但他們對摩西律法維護得很嚴格,他們還是不太知道因信稱義的道理。總之我們在教會初期時,看到有這個很混亂的事:就是初代教會,所有基督徒都是猶太教的,包括耶穌也受割禮,也到聖殿裡去獻祭,但他們不知道這遲早要廢掉,有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的就夠了。神就讓這衝突越來越白熱化、越來越清楚,叫人知道雖然是出身猶太教,但最後猶太教跟得救一點關係都沒有。就好像我們出身是哪一個文化背景,這些對我們都沒有得救的果效,甚至有妨礙。我們要單單的信靠耶穌才好。現在有幾個弟兄(是得救的,所以稱弟兄)跟他去,但從後面看他們是去監督,對彼得是不大放心,怎麼可以跟外邦人接觸。也就是他們得救的觀念還有很多的不當,需要糾正。

24   又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

這讓我們看到哥尼流恭敬的態度;一個敬畏上帝的人的態度是等候的。我們今天就看到很多時候好像臨時抱佛腳,客人來了、主來了,臨時做這個事情,這都是不好;我們要有一個等候、預備好的態度,把事情都預備好。我們等候神不是懶惰,守株待兔,而是把事情都做好,然後看上帝要怎麼來工作。

25   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

好敬虔的一個態度!彼得就把他拉起來。

26   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

彼此恭敬、彼此謙讓

彼得說:「你起來,我也是人。」我們基督徒接不接受人的拜?我們基督徒拜不拜人?只要不是宗教色彩的,這並不是不可以。在《以斯帖記》裡,明顯看到惡人哈曼和以斯帖的叔叔末底改有這樣的衝突,末底改不拜。當然就非宗教信仰來講,對活人的這種恭敬,不是不可以的,但末底改有心要挑起這衝突,好解決猶太人被逼迫的問題,所以末底改就不拜了。但是對於不信主的也好,信主的也好,這種拜是一種恭敬,尤其在東方,不是不可以,這是可以的。但是對哥尼流,彼得應該是謙虛,也就教導他:我們都是人。甚至這裡不涉及到宗教拜不拜的問題,就是哥尼流也許沒有錯,但彼得要他更對就是了:我們是弟兄,都是蒙恩的罪人;因為你是管理我們的羅馬百夫長,你要學習謙卑,但你不要謙卑過了頭,因為我雖然是教會的領袖,但我也是人,不過是個罪人。我們真是希望大家有這樣的態度,彼此謙卑、互相服事、互相受教、互相尊重。但當然有人是有比較大的權、比較大的知識來教導你,就世俗的權力,那哥尼流大多了;就屬靈的,那彼得大多了,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是罪人。我們在教會裡面也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分層負責,有恭敬的地方,不過我們都還是記得一件事情:都是人,我們都需要被主來校對、需要彼此之間來學習事奉。

27   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

28   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

 原來猶太人跟外邦人沒有來往

「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是不應該的。那我為什麼來?,怎麼樣不應該?在《加拉太書》二章12節彼得正好也就犯了這個錯誤,那當然是以後的事情,彼得到安提阿的時候他就隨夥裝假、就不跟那些外邦人一起吃飯。這當然就是舊約猶太人的規矩:不可以跟這些污穢的外邦人接觸。在《約翰福音》也看到猶太人跟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的,甚至說話都不可以,因為那會傳染污穢。猶太人從外面回到家裡要洗手,因為總是接觸到了外邦人、接觸到了污穢;也許你沒有直接接觸,但外邦人碰到的東西也許你也碰了、被污染了,所以要有一個潔淨的儀式。這些神都廢掉了,並不是說神前後不一致,神永遠不改變,是要讓我們知道單單要信靠神,要把神跟其他分開來,就在這些習慣裡,讓我們更敬畏上帝。「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因為他們是外邦人,他們不認識上帝,我們跟不信主的人「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林後六14)」「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賽五十二11)」。當然我們還是說在《出埃及記》、《利未記》、《申命記》都有講到說:以色列人是單單被揀選的,所以不要跟別的民族混合,不要跟別的宗教信仰混合在一起,你要單單的敬畏我。以前是這樣,最後的目的還是要顯出你們的宗教信仰是錯的,你們要歸向我們這唯一的真神。所以「跟他們親近來往是不合例的」只是在說:你的信仰不要被他們影響;他們的信仰要被你影響,就如同進到迦南地,把別人都殺掉,目的就是用個很劇烈的方式,叫以色列人知道他們所信的是錯誤的,你不要被他影響了。但如果他們被你影響,那是很好的,就像路得被拿俄米影響,敬畏耶和華,那是很好的;所羅門被外邦的妃嬪影響去敬拜他們的神,那就是很壞的。所以不是種族歧視,而是宗教,要獨一的信靠上帝。當然也有一段時間是拒絕他們的種族,還是因為他們的信仰不對,而不是他們種族本身,大家只要信仰上帝就是好的了。

但神已經指示彼得

「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彼得很聰明,有屬靈的智慧,他一到約帕這裡,就知道是什麼事情了;甚至更早的時候他就知道了。他原來不知道,看了異象怎麼這麼怪,怎麼跟《利未記》、跟神的話是不一樣的,神怎麼叫我來吃那些被沾染不潔淨的東西?然後他一聽到說哥尼流、外邦人找你,你就去,他就知道神不要我們把別人看成不潔淨的,他就懂了。你看,實在不是智商的問題,是敬畏上帝的問題。敬畏上帝我們就明白;越敬畏上帝,明白得越快;越敬畏上帝,因著明白,所產生的能力就越多。他說神已經指示我,當然他沒有說他自己看到異象。雙方都看到了異象,哥尼流看到的異象就是:使者說你去找彼得;彼得看到的異象就是:俗物和潔淨的物都是潔淨的,神指示無論什麼人都不可以看為不潔的,但是他仍然需要福音,也就是你可以去接觸他,接觸了也更用福音讓他成為一個潔淨的。

29   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什麼意思呢﹖

我來要接觸你們、我來也是叫講福音,但「請問:你們叫我來有什麼意思呢﹖」我要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派。

30   哥尼流說:前四天,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

哥尼流敘述他的異象

「哥尼流說:前四天」猶太人的算法:哥尼流看到異象是一天,彼得看到異象是一天,他差來請他的人去是一天,來的路上是一天,不管怎麼算,有四天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剛好也是這個時候,下午三點是禱告的時間。有好幾個禱告的時間,我們今天當然也不是像回教徒一樣,覺得一天要禱告三次、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禱告才是對的。我們說了,任何一個時候、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應該禱告,事實上我現在,在講的時候,我也應該在禱告;不一定我意識到我正在跟神求,而是我總有個敬虔的態度、信靠上帝的態度:主,我需要隨時倚靠你,我才能講出真理,榮耀也都歸給你;我能講真理是出自你,所以榮耀當然是你的。「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這個「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在前面是沒有說,但哥尼流看到就非常的驚奇。「光明的衣裳」在《路加福音》廿四章4節有看到,這都是路加寫的,大概路加也特別喜歡用這樣的字眼。天使穿著這樣「光明的衣裳」,看到的婦女很害怕,特別的光明因為是從神來的。

31   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不是你的禱告、賙濟,換來了神的恩典,看起來好像是這樣,更重要、不是每次都講的是:上帝給你恩典,使你能向上帝禱告、使你能夠賙濟人;神賞賜你、祝福你、紀念你,是因為神先施恩給你,使你活出這種神紀念的行為來。你還是沒有得救,只是神在進一步的引導你,走向得救之途。從你開始禱告,到現在神啟示你,要你去請彼得來,都是一樣的意思。

32   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

33   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

「立時」感謝主,對神的恩典、神的引導,這些屬靈的人總是很快的、不耽誤的;而我們這些屬肉體、屬血氣的,常常就是耽誤、聽不懂、莫名其妙,聽懂了也在那裡耽誤。但是屬神的人就不耽誤,後面也看到保羅就不耽誤,雖然耶穌的靈一直在攔阻他,但好奇怪,兩次攔阻他,他就繼續等候神,神就帶他到了馬其頓去。神不會讓那依靠祂、等候祂的人苦等。對,我們是等候,有的時候也等了很久,但是神總是指示我們如何在等候當中積極的行事,或安靜的等候。「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當然彼得去也是因為他自己看到了異象,等一下就有講,後來也有跟人講,就是有疑惑的時候。我們就很遺憾,疑惑的正是那些跟彼得一起的人。有成見,就往往疑惑得更厲害、往往更難被神帶領進入更真實的真理,雖然我們相信所有真理都是一致的。「現今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我們在神面前,神說話吧;但這裡不是,我們在神面前,神要祂的僕人說話。祂僕人說的就是神說的,因為是神吩咐祂的僕人要說的,而且是一切的話,whole truth , nothing but the truth,就是美國人在法院裡發誓的話,那是一個對神敬虔的結果,就是我要說出來都是誠實的話。這裡我們要聽主吩咐人的話,而且是一切的話。各位,我們不要只聽我們想聽的、不要只揀我們耳朵順耳的:要聽主要我們聽的。「你來了很好」就是要聽主的話。願我們、我自己有這種渴慕神話語的心,否則真是很遺憾,我們只是在熱鬧、在social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敬畏、聽上帝的話。彼得這樣一聽就更明白了,當那三個人來找他的時候,彼得就明白那異象的意思,而現在就把那異象跟哥尼流的異象連在一起;然後再把聖經連在一起:把舊約聖經跟耶穌的工作連在一起。彼得雖然還沒有保羅那麼大的啟示,看到整個救恩計畫的奇妙,包括在《羅馬書》、《以弗所書》、《加拉太書》都講的;但是彼得看到的,也是上帝給他的異象,也是一致的,只是保羅的更深、更全面而已。

彼得在哥尼流家講道(34-43節)

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彼得開口講道

「彼得就開口說」,我很稀奇他們都開口說,怎麼一看到《使徒行傳》、《哥林多前書》就看到他們開口、說方言。可是那些異象也好,方言也好,神蹟奇事也好,最後是要讓人悟性上了解上帝的救恩。「彼得說」,這個「說」又是悟性,大家能夠懂的:「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神不偏待人

神偏不偏待人?神從不偏待人!可是神好像又偏待人,神好像又有個特別的揀選。各位,神有祂特別的揀選,但是神也絕對公平。什麼叫做公平?有人高、有人矮,有人聰明、有人笨,這算不算偏待?如果你要把神不偏待人,說成神把大家都造得一樣的話,那神當然是偏待人,有男女、有老少、有在各種不同的時代、大家的處境都不一樣,但是如果我們相信神所帶領的都是最美好的、最正確的,我們就會說神不偏待人,即便這個世界上,從亞當夏娃一直到今天,每個人都有這麼多不同的遭遇,有的人真是好像非常非常的幸福,有的好像非常非常的痛苦,我們的神沒有不義,祂不偏待人!這在《歷代志下》十九章7「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也在《羅馬書》二章9-11節更是說神不偏待人:「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不偏待人。」神公平!在《摩西五經》裡面神也說:你們不要偏待人、審判的時候不要偏待窮人。你不要偏待,我再次說,如果公平是指每個人的遭遇一樣的話,那神真是很不公平,因為每個人遭遇、生活不一樣;但如果我們相信神的帶領,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環境,神帶領的都是最美好、最公義的話,我們相信這樣的話,那神當然不偏待人,不偏待天使,祂就是這樣絕對公平的。我們要用上帝的帶領、上帝的話來決定什麼是公平,而不要用我們的想法來決定,我們的想法常常覺得完全一致叫做公平,那並不是公平,那這世界會非常死板。而且就算完全一致,我們還是會覺得神不公平,我們為什麼不像天使一樣;就算我們是天使,我們還是會覺得不夠好,因為天使也有不同的。總之,我們相信神是公平的!神先揀選了某些人,就是以色列人,神先給了他們恩典、律法,神讓他們在舊約的時候就有得救的,而我們在舊約的時候,外邦人都沒有得救;神在新約的時候讓某些人、民族、文化比較早得救,某些人根本沒有聽到福音就死了;神讓某些人道德比較好一點,某些人比較壞一點。各位,這些,神都沒有偏待人,我們今天不是在講這一方面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肯定這一方面的事情,就是:神讓人有不同的遭遇,甚至有天堂、地獄之分;有永遠得救和永遠沈淪之分,我們還是說神沒有偏待人,神按著祂的旨意,讓每個人得到他應該得到的,這叫不偏待、這是公平。當然我也更要說到:人的責任也在其中,我們相信人得到什麼,是咎由自取,也是功由自取:在神的恩典中願意聽從順服就得到,我們也沒有什麼可誇的,這是神的恩典;我們在拒絕當中,成全了神在我們身上咒詛的旨意,那也是公平的,沒有什麼可抱怨,因為人不是被強迫,是自己選擇了他喜歡的路,同時也就是神要帶領的。總之我們要相信神絕不偏待,神絕對是公平的,有早有晚,有快有慢,有多有少;神的公平不是說大家都一致,神的公平是神看為好的就成就,那就公平了。

35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各國中敬畏主、行義的人仍須信耶穌才得救

各國中有敬畏主的人嗎?不信上帝的有敬畏上帝的人嗎?然後這些人都為上帝所悅納?這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各國中那敬畏主」的,有人說像孔子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因此就可以有一些本色神學。這我不能接受,你再次看哥尼流,這裡是在講哥尼流,他敬畏神、他行義、為主所悅納,但是如果他沒有認識耶穌,他仍然是滅亡的,即便他敬畏上帝,他需要悔改,他需要得生命;即便他敬畏上帝,他需要全家得救。所以人沒有去信靠耶穌,是沒有得救的,只是神給這些敬畏主、行義的人,就像哥尼流,神喜悅他們,神喜悅祂自己在他們身上的恩典。

國外的人他們怎麼得到這些恩典?我們也在舊約的時候看到,特別大衛有一些他所使用的外邦人,包括赫人烏利亞;在《約拿書》裡那船上的水手也是。在舊約,救恩只有在以色列人;天下萬國萬民裡,只有以色列人是上帝所認識、所揀選的,在《阿摩司書》有講:萬族中我只揀選了你們、把律法給你們;《羅馬書》也講到:凡事大有好處,神揀選他們。那其他的人多半是墮落的、死亡的,在他們裡面也有神給他們的恩典,在舊約只有極少數有些人他們知道去敬畏上帝。除了剛說的還有像路德、喇合也是,他們聽到、看到了上帝的作為,就敬畏上帝、就行了公義,當然這些都是相對的義,沒有人是全然的義,根本沒有人可以靠著自己的行為能稱義,每個人都是在上帝的恩典之下,才有有限度的義。後來在《使徒行傳》十三章16節保羅對人講話時也說:「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你們敬畏了神,還是需要悔改;你有敬畏神的心,所以今天願意來聽道,聽道叫你悔改;也就是你還沒有悔改的時候是不得救。當然從永恆來講,得救的人永恆都得救了,包括保羅在敵擋基督的時候,他也是得救的,但那是從永恆來講,我們看不到的。如果他敵擋基督的時候就死了,從我們人來看,他當然是下地獄的。我們不要把神永恆的觀點用在我們身上,我們沒有那個能力的,但我們也不要忘記,神都悅納,神都給他們機會

神都給他們機會

都為主所悅納,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就是在這些裡面,都有為主所拯救的。這些人到底是哪些人?哪些多、哪些少?就都不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反正各國、各族、各民、各方都有神所揀選的。也許你說在舊約時多半是猶太人,不過惹神憤怒的也多半是猶太人。在新約的時候一開始是猶太人,後來猶太人就越來越少,而就是外邦人了。外邦人裡面,可能剛剛開始是羅馬這個民族比較多,後來就是一些外邦人或蠻族(哥德人、日耳曼人、匈奴人)了,總之在中世紀是歐洲的人認識主的很多,其他民族幾乎都沒有。到了廿世紀,可能美國人信靠主比較多,十九世紀英國人比較多,更早時義大利、法國人比較多。有人說到廿一世紀韓國人比較多、非洲人比較多,西方人反而不信了。神在哪些民族裡、哪些人得到祂更多的拯救,這我們不知道;哪些人在還沒有信靠上帝的時候就比較有敬虔的心、神比較悅納,讓福音傳到他們那裡,他們比較快接受,這我們根本不知道。在教會歷史上看到其實羅馬人信主,不是也有很長的抗拒嗎?蠻族信主時,抗拒的倒是少一點,不過他們一開始比較多是接受亞流的異端。傳到非洲、亞洲都有很多的抗拒;韓國人其實也有過大量的流血,後來就反而讓韓國的教會很增長。總之我們相信在沒有得救之前,神就給某些人比較有敬畏神的心、比較能夠行義、神對他們也有那有限的悅納,然後這些人也比較多在福音傳到的時候,願意信靠上帝。起碼哥尼流是這樣子。

36   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

神藉著耶穌基督傳和平的福音

「萬有的主」耶穌基督就是主,就是神。這句話已經把耶穌的神性講出來了,因為萬有的主是用在上帝身上的。在萬有的主,所有的民族都有得救的,當然在舊約特別在《以賽亞書》裡面,看到福音有一天會傳到天下的各地,甚至傳到海島、遙遠的地極之處,這觀念已經勝過新約時猶太人那狹窄的地域觀念;舊約的《以賽亞書》如果他們看懂了,他們就不應該有那種狹窄的觀念。神都悅納,不過神悅納,最重要還是基督。基督是萬有的主宰,在《約翰福音》三章35「父愛子,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一切的事情都在耶穌的手裡,神把這些交在祂的手中了;《約翰福音》十三章3節也有這樣講:「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希伯來書》一章23「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萬有都是耶穌所造、也是耶穌所管裡的、也是耶穌所要承受的,這在這裡講,在《歌羅西書》也有講:萬有都是靠著祂而立「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西一16-17)」創造是祂,繼續維護也在祂的手裡,將來歸於祂也是,被祂使用也是,祂是主宰,祂是萬有的主。這在《以弗所書》一章22節也講到,另外祂是主,在《啟示錄》十七章14節、十九章16節都有講:祂是萬有的主,祂是神。祂「傳和平的福音」「和平的福音」就是叫神跟人和好、也叫人和人之間和好的。我們跟神、跟人之間有仇恨,以色列人跟神也有仇恨,因為我們不敬拜、遠離上帝,在上帝一再警告中不肯悔改,所以上帝也就恨惡我們:信子的有永生,不信子的沒有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第三章這樣講。因此我們跟神之間需要和好,我們跟神之間有太大的仇恨,神恨惡我們這些罪人,我們這些罪人也恨惡上帝,現在需要和平的福音。這和平的福音、跟神和好,在《哥林多後書》第五章有講,我們要跟神和好,不過我想,講得最完整的是在《以弗所書》第二章,講到說有兩種仇恨的情形:一個是猶太人跟外邦人是仇恨的;一個是人跟上帝之間是仇恨的。所以這兩種仇恨:人跟神之間、人跟人之間的仇恨,都是靠著耶穌的死、耶穌的寶血,那仇恨、遠離,能變成親近、合一。所以「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二14)」,中間隔斷的牆,是猶太人跟外邦人中間在聖殿裡面隔斷的牆;也是神跟人之間隔斷的牆,我們人沒有辦法到神那裡,因為我們惹神的怒氣,只有藉著耶穌的身體,兩下就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的身體,就跟上帝和好了;然後人跟人之間也在這個跟上帝和好的情形之下,彼此和好了。所以「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以弗所書》第二章特別講到這種和平的福音:和好、不再仇恨、不再在恐怖當中、不再在神的怒氣之下。和平是跟神和好,也是跟人和好,我們絕對相信福音的廣傳,不僅讓人死後能夠上天堂、不僅讓人能夠跟上帝和好,也是在今生,人和人之間的仇恨,就像在《使徒行傳》看到的這些說不同話、不同階級的人和好了,大家成為一了,沒有一個人說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道、真理、福音、奧秘,都是類似的,就是上帝讓人得救的道,舊約時就賜給以色列人,而且也單單賜給以色列人;只有以色列人領受了上帝的話。在新約的時候也是,只有他們領受耶穌基督、以及耶穌基督的教訓、教會,都是由以色列人開始,然後外邦人就越來越多。到現在當然也是,已經傳到哥尼流這裡了。 

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和平的福音」「道」「話」,就是耶穌所傳,以及耶穌叫門徒所傳的,就「傳遍了猶太」。是誰來傳的?我們又看到在初代教會,總是高舉基督的。

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神與他同在。

神以聖靈和能力膏耶穌基督

前面講:「基督是萬有的主」,現在又講祂是一個人;神性、人性都講得非常清楚,因為祂真的是一個完全的神,也是一個完全的人,結合在祂的身上。在《希伯來書》也有講這樣的情形:一方面講祂是創造世界、又是承受萬有的、又洗淨人的罪,又講祂是人;祂有最高的權威、跟上帝是同等的,但祂又是一個人,做完了工作,神把祂升為至高。這裡也是一樣:「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用聖靈和能力來膏耶穌基督」就是讓祂有聖靈充滿,神的靈在祂身上,使祂能用神的靈來趕鬼。耶穌不是講嗎:如果我趕鬼是靠著神的靈,這就證明神的靈在你們當中了。耶穌總是滿有聖靈的能力,不是滿有自己的血氣,當然祂的能力總是順服上帝的。從世界來看,又是一種無能;祂完全順服上帝,祂不為自己做任何事,不靠著自己,完全是靠著聖靈。趕鬼是這樣,教導、傳道都是這樣。神把聖靈膏在祂的身上,就是聖靈和能力加在拿撒勒人耶穌的身上,好像在膏一個彌賽亞一樣。膏彌賽亞就是給祂彌賽亞的身份、權柄和能力,能力就是來自聖靈。

你們都知道耶穌基督的事

「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你不管知不知道,教會也都這樣傳了,你也應該都知道了。「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就在加利利、猶大這些地方行善事,就是像你講的這:「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祂醫治、傳道、趕鬼,「因為神與他同在」,神的同在讓祂勝過這些魔鬼的權勢。在《以賽亞書》五十八章6節講到說:耶和華所揀選的禁食,是要你們使被欺壓的得到自由;六十一章更是這樣講,耶穌的工作就是這樣。全世界每個人,不管是猶太人或外邦人,我們都在那惡者的勢力之下、都在罪惡的勢力之下、都在神的震怒之下,是神的震怒之子;神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就是要我們脫離神的震怒、脫離魔鬼的轄制、脫離罪惡的轄制。神跟耶穌同在,祂就是以馬內利的神、祂就是在《以賽亞書》第七章就有講到的以馬內利,就是神與你們同在的預言。這就是在舊約《申命記》十八章就有預言:將來神要在你們當中興起一個先知像摩西一樣,祂要來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這是聖經裡多次的預言。「神與他同在」,祂就把各樣神的能力、恩賜都顯出來了。這是耶穌基督這一生所做的。「神與他同在」在《約翰福音》第三章2節、八章29節、十六章32節都講:神的同在,使祂有各樣的能力;神的同在也見證祂是能夠行神蹟奇事。神的同在,神與祂同在,事實上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因為從一個角度來講,祂就是神了。祂本來就是神,祂所行出來的,也顯出祂就是神了。「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的。」我們今天也是一樣,我們當然不是耶穌,我們沒有神性,但耶穌就某個意義來講跟我們一樣,就是祂把祂自己能力限制住了,加上了人的身份,然後祂靠著上帝的聖靈來做事。祂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凡事靠著聖靈來做事。

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

我們為耶穌基督作見證

「有我們作見證」,我們講過,這就是使徒的身份。我們所傳的是真的,不是虛枉的,有十二個使徒作見證;十二個見證人,是很可靠的見證人。他們真是看到了,讓你們所知道、所聽見、所教導你們的不是虛枉的話。我們所見證的「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從祂受洗,一直到祂復活升天,都有見證。事實上,當然從更早祂出生時我們也有見證,雖然那時我們不在,但有聖靈感動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耶穌所做的顯出祂真是上帝的僕人、上帝的彌賽亞,你們居然把祂掛在木頭上,也就是讓祂被釘十字架。也就有點像舊約聖經裡所講到的:你們讓祂成為一個受咒詛的,因為掛在木頭上的都是受咒詛的。你們把祂殺掉了。這都是《使徒行傳》前面講的,是你們殺了,當然這又是成就上帝的救恩。這非常奇怪:人犯罪了、人做錯了、人該死,但這件事又顯出神的救恩、上帝的計畫;而且不因為你們成全了上帝的計畫你們就得賞,因為你們是邪惡的,你們是惡意要殺掉祂的。不過,你們的惡意不能攔阻上帝救恩的旨意,你們把祂殺了,但神叫祂從死裡復活。

40   第三日,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

這都是初代教會不斷有的信息,就是耶穌復活了,然後祂顯現出來。

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神只顯現給為祂作見證的人看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這也是使徒的工作。這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見證,就是:耶穌復活了,我們見證祂。我們怎麼知道祂復活?我們怎麼能跟你講這是真的?因為我們看到了。祂復活了,大家都看到了嗎?沒有,神向誰多給,就向誰多要,當神顯給我們看的時候,就向我們多要;就是我們要為祂作見證。就如同神給以色列人在曠野吃了四十年的東西,就要他們做到那些沒有經歷這四十年恩典的人做不到的事。要做什麼事?就是證明主養了他們四十年?那還不夠、還不對,就是要他們證明:「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要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八)」神是絕對慈愛、又絕對公平的,所以祂每一件最公平的事,也是最慈愛的事;每一件最慈愛的事,也最公平。給你這個,讓你看到,就是要你去見證祂。我們在《約翰福音》也聽過門徒問過這樣的話,門徒問:「為什麼顯給我們看,不顯給世人看?(約十四22)」這有點像以利亞對俄巴底說,你去跟亞哈王講,找到我了。俄巴底說:不行阿,我說找到你了,等一下他派人來找你,你又被神提走了,那我不是頭要不保了?各位,我們跟別人講說耶穌復活這些事,當然我們跟門徒不太一樣,我們沒有親眼看到。可能門徒就會說,你顯給我們看、顯這個神蹟,為什麼不在別人也看到的時候顯現?這樣我們就省一番口舌,他們自己看到了;要不然我們看到,他們沒看到,跟他們講我們看到了,他們還說我們騙人。可是各位,你記得在《約翰福音》,耶穌所行的神蹟一開始就是大家都看到,看到了沒有加添你的信心,看到了或者你的信並不是真正的信,那神並不會繼續的向你顯現;給你一個恩典,你要妥善的使用。我講的是《約翰福音》第二章,祂在耶路撒冷,逾越節行了許多的神蹟。這可以說祂在南方行的第一個神蹟,在北方行的第一個神蹟是迦拿。南方祂行了很多神蹟,很多人就信了祂的名,但那信不是真的信,所以耶穌沒有把自己交託給他們。後來就看到祂行了神蹟,大家也都看到了,甚至「我們不能說沒有」,不能說沒有,但他們卻不要信,為了自己的私利不要信,那神就越來越不顯給你看,是不要讓你糟蹋祂的恩典;也是不要祂將來對你的處罰更嚴厲,是為你好。為什麼向我們顯,不向世人顯?耶穌沒有多講,耶穌只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講得簡單一點:因為我愛你,所以顯給你看;因為你愛我,所以我讓你看。這我們用親密的關係來講,不是隨便,尤其是回教徒的女人,她的臉不能隨便給別人看,只能給自己丈夫看的。我們也多次講過:神、神的榮耀,是給那渴慕的人看的,那不渴慕的人顯給他,他還會死掉;顯給他,他還嫌不好看。神、耶穌所有的恩典、真理,顯給世界上的人看,當世界上的人不看的時候,祂就特別顯給門徒看。一方面顯出門徒是特別蒙恩的;一方面顯出世人是不配得到這樣的恩典;再一方面也提醒門徒:你們有個責任了,你既然看到眾人沒看到的,你就有一個責任跟世人講。那我們問題又來了:「主,這樣太累了,你就顯給我們看時,一起也顯給他們看」,問題是他們不配,「那我們好累,還要跟他們講,那時你又不顯」。講到這兒,想到以前有個電視連續劇叫靈馬愛德,有個人養了匹馬,後來發現他會講話,可是只有跟主人在一起時才講,有別人在就不講。所以他剛開始跟別人講我的馬會說話,把人家帶到馬面前,結果馬一句話都不講。這主人氣死了,你在我面前講話,別人在時你就不講了,人家還以為我是瘋子、騙子。各位,基督徒好像被人家看成瘋子、騙子,這時我們也有點抱怨,你為什麼不顯給世人看?我再說,因為顯給他們,他們不信,罪加一等。上帝不要把祂的恩典拿出去給人家褻瀆;另外,祂顯給我們,我們就有一個責任,我們就要讓人家相信我們所看到的是真的。好難,是的,但有聖靈跟我們一起作見證,而且神的話本身就是見證,而且我們知道這是真實的。

我們和主耶穌同吃同喝

所以「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為什麼要說「同吃同喝」?神叫耶穌復活了,復活不顯給別人看,只顯給我們看;顯給我們看,就是要我們去跟別人講祂真的復活了。我們什麼時候看到祂呢?不只是偶爾看一看而已、不只是出現一下下而已,祂是復活以後,跟我們同吃、同喝。這表示祂的復活,真的不是我們一個暫時的幻覺、幻影、一相情願,我們跟祂一起同吃、同喝了。當然我們又想到了聖餐,聖餐是紀念耶穌的死,但當我們吃聖餐時,我們也在吃祂的肉、喝祂的血;甚至就第一次的聖餐來講,我們也是跟祂一起在吃喝,我們跟祂一起在吃祂自己的肉,喝祂自己的血,因為我們是一個身體的。就是記住,起碼第一個聖餐是耶穌跟我們一起在吃祂自己的肉、喝祂自己的血;祂自己提供的生命,祂自己也吃也喝,因為祂跟我們是一體的。感謝讚美主,同吃同喝表示這不是一個幻覺;同吃同喝也讓我們想到祂的身體是為我們死的;我們甚至也摸到、看到這個身體,就像《彼得後書》有講的:我們是真的看到,不是捏造出來的謊言;我們真的看到、經驗到,而且是跟祂一起吃喝的;一起吃喝,有這豐富、美好的生命。在《路加福音》就有講到: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就跟那兩個門徒一起,最後也是拿起餅來祝謝了。《約翰福音》當然也有講在耶穌復活的那個晚上,就跟那十一個門徒顯現了。顯現時也是說:願你們平安,雖然在那裡沒有講一起吃喝,但在下一個禮拜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通常講在一起,尤其我們華人,應該就是在吃喝。不管是不是吃喝、不管是不是聖餐,耶穌的復活,在這裡彼得講「和他同吃同喝的人」很親密、很深刻的一個見證。

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耶穌吩咐我們傳福音

耶穌「他吩咐我們」《馬太福音》廿八章20節、《使徒行傳》一章2節,都有講到,祂死後復活,給我們的命令,就是要我們把整個,不只祂復活以後,還有復活以前祂所做的事情,包括祂的生和死和祂的教訓,是要傳給眾人的。我們傳什麼?耶穌,四福音,整本聖經講得這麼多,我們到底要傳什麼?我們要傳耶穌,而且是很有力的傳,所以叫「證明」

對人證明耶穌是神所立的

這當然不是像證明幾何題一樣的證明,好像無懈可擊,卻是比幾何題要更確實,因為幾何題的證明有一些預設,這些預設是不能證明的。我們的證明不像幾何題一樣那麼確定,每個人都可以;也像幾何題一樣,有個預設。我們的預設就是:上帝講的都是真的、上帝做的都是真的。其實這是一個兜圈子、循環論的證論:我們在肯定上帝所說的聖經上面,證明上帝所說的都是真的。別人覺得這樣是一個循環論證,不可靠,但我們會說:上帝作為自己的見證是最可靠的。我們也是這樣,我們傳福音給別人,我們來見證祂是真的,雖然我們這一群人很差勁,但是我們有上帝的權威、有上帝的話,我們就能很確定的讓人知道這是真實的。那不肯接受的,當然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見證不好、行為不好、說得沒道理,人家不肯接受,這我們都承認,但是所見證的這位主可是一點都沒有錯。我們要傳道給眾人,要很確定的證明,即便我們有很多的錯誤,但聖靈跟我們同作見證時,這就沒有錯誤。見證耶穌是上帝所立定的、上帝所揀選的。這當然是就人這一面來看,就神來講,耶穌從永遠到永遠都是神。這裡好像是耶穌遵行了一切的工作,神就叫祂從死裡復活;好像耶穌做好了一切事,神才立定祂,事實上從永恆來講,神早就已經立定祂為要承受萬有的那一位,在永恆裡就計畫的,在《希伯來書》第一章就有講。又在祂一生順服當中看到祂真是配,就立定祂作為「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就是立定祂作主,祂本來就是主,但是因為祂的順服,就立定祂作主,這個主是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耶穌基督是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審判活人、死人的主」也就是立定祂做神。祂本來就是神,因著祂的順服、謙卑、靠天父的恩典、討天父的喜悅,所以天父也立定祂要作主、作神、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審判本來就是上帝的一個特質因為上帝才是公平的、有智慧的;上帝才是看透一切、明白一切的;把最佳、最恰當的刑罰也好、賞賜也好,給人的。上帝才是最有智慧的,審判要有智慧;上帝才是有全面智慧的、上帝才是公正的、上帝才是能夠衡量一切的因素來判決的。所以用「審判的主」來講上帝的能力,不只是從創造、拯救、管理萬有,審判也是顯出上帝是獨一真神的地方。我們世界上的人,當我們能夠審判的時候,要像上帝的兒子一樣,這是《詩篇八十二篇》講的。最早的時候是亞伯拉罕替所多瑪、蛾摩拉,或替羅得在求情的時候,《創世記》十八章25節說「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你既是審判全地的主,那你在審判所多瑪、蛾摩拉時能不公義嗎?你不可以不公義,你一定要把義人和惡人同殺、一樣的看待?所以「審判活人、死人,或全地」是指祂有智慧、能力、公義、公平。耶穌就是這樣的人,耶穌怎麼能做這樣的人?事實上耶穌還活著的時候,好像還不大想作審判官,包括有人請祂來分財產,祂說:「誰立我作你們的審判官?」,然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耶穌在活的時候好像不大審判,在《約翰福音》有講:「不信我的已經被審判;罪已經定了」,祂第一次來好像主要是來拯救,但因為祂顯出來是獨一的真理、獨一的救恩,那麼拒絕的人就已經在將來的審判當中被定罪;接受的人也在將來的審判中,被稱為義了。耶穌是要來作審判者、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這個也是我們不太常講的,因為我們通常講:祂是上帝所設立的,是作救人的主,這裡作審判的主。因為在這裡,實在不但是要提醒他們耶穌是拯救的;也要提醒他們耶穌是審判眾人的。對外邦人和猶太人都是一樣,祂的拯救是公平的;祂的審判也是公平的。「活人、死人」是表示審判那個時候,有人還活在這個世上,有人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祂通通都要審判;每一個人都要被上帝審判,因為祂是「活人、死人的主」,祂也是叫死人復活的主。這個「活人、死人」涉及到審判,也涉及到因著相信祂,而能夠有復活的救恩    

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整個舊約聖經都在為耶穌作見證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那我們就要說:整個舊約聖經都在為耶穌作見證。這裡我們不太能夠引出某一節經文,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我們可以說先知有講:末後神會設立一位,我們會因為祂,罪得赦免,特別在《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有講到。「凡信他的人」在《申命記》十八章也有講:將來有一位先知,主會從你們弟兄中間興起一位像我你們要聽祂的。「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當你信摩西的時候,好像比較不是赦罪,而是得拯救。

凡信耶穌的,得蒙赦罪

不過,「赦罪」和「得拯救」,在新約看起來也是一樣的。我們之所以要被拯救,就是我們在神的震怒之下;我們之所以在神的震怒之下,就是因為我們有罪惡。所以,當神為我們預備了赦罪的恩典的時候,就是因著相信耶穌基督、因著耶穌基督替我們承受刑罰,我們就不必再承受刑罰、就得到上帝的恩典,這樣我們的罪就蒙赦免,因為該受的刑罰,耶穌已經替我們承受了。「因他的名」也就是因祂的作為;祂的名包括祂的身份和祂一切的作為。耶穌就是一個救主,耶穌的名字就是拯救者;我們因著祂的名,和祂這一生所做的,我們相信祂真是上帝所設立的。我們相信祂,即使信得很晚、即使我們曾經是在定祂有罪的、我們做錯了,像保羅那樣子,後來悔改、信靠祂,我們所有的罪,包括以前不認祂的罪、和以前不認識祂,故意犯的罪,也通通得到赦免了。彼得在這裡跟外邦人、猶太人都一樣在傳講說:我們見證耶穌從死裡復活了。這裡當然是對哥尼流,也是對其他猶太基督徒講的,就是我們都是站在同樣一個level上,猶太人、外邦人都是一樣,祂是眾人的主,眾先知已經講過:信祂的人,不是說某種血統的人、不是以色列人,所有信靠祂的人,這又是在《以賽亞書》、在先知書後面比較多講到,當然在《創世記》也有講到就是:萬民都要因為亞伯拉罕那一個後裔蒙福;信靠祂的人,一定得赦罪。赦罪不是我們中國人喜歡聽的,我們中國人不覺得自己有罪;覺得有罪就要受罪,我們不要被赦免,要公平。但實際上是我們中國人跟任何一個人都是有罪的,如果我們真的要公平,我們是下地獄的。幸好神的公平是很公正的,讓耶穌替我們死,使我們也能在祂的公平中得到祂的憐憫、祂的愛,罪得到赦免。

外邦人受聖靈(44-48節)

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人聽道後的反應有不同

「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聖靈降下來了?這很有意思,你記得以前彼得講道,講完了,他們覺得扎心;司提反講完了,他們覺得憤怒。每個人在聖靈感動之下講的道,有不同的反應,基本上不是很謙卑的接受,就是很大的拒絕。那是團體,個人也有,那個埃提阿伯的太監聽了道會怎麼樣?希律、彼拉多、大祭司、尼哥底母、有五個丈夫的婦人聽了道會怎麼樣?個人、團體聽了道,就算完全出於聖靈、也合真理的,也有完全不同的反應。這個時候還不要說他們的反應,各位,我們不能把上帝律法化,也不能把上帝的話和上帝的作為律法化,也就是把祂很死板。系統神學是很對的、很有系統的來知道聖經、知道真理,不過系統神學也可能僵化。第一個,系統神學常常很沒有趣味,不像聖經那麼有趣味,很死板,我們說這是寫系統神學的人的錯,因為他們自己不認識上帝。但是就算最活潑、最有生命,仍然系統神學有可能會把上帝僵化。說這個也要很小心,我的意思就是說,不要把上帝的每個作為套在一個公式裡,說一定是這樣。對。我們說:信靠耶穌一定得永生,這沒有錯,但信的表達方式不一定都是一樣的;每一個人到底是怎麼信,我們也不知道。當然我們也知道有些一定的:一定要有神的話、一定要有神的恩典、一定要有神的揀選、一定要有神的憐憫、一定要有聖靈的工作。

這裡「聖靈降下」是個見證

這裡「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各位,注意:這裡這件事情是一個見證,要見證耶穌是眾人的救主。這是對哥尼流講的;也要見證耶穌是個人的救主,這是上帝要來做的見證。彼得剛剛講的話對誰作見證?不是對哥尼流了,是對那些猶太基督徒,他們不相信外邦人不受割禮也可以得救。也就是,其實這些奉割禮的猶太教的基督徒,到底有沒有得救?我們今天界線不清楚,如果他們後來越來越敵擋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那他們不但沒有得救,他們是敵基督的。不過在早期,他們只是不大明白信耶穌就不再需要守律法了;他們開始時不太明白而有困惑,這個還是得救的。我們不能分得太清楚,我在這裡要說的就是:哥尼流還沒有任何的反應時,聖靈就降下來。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從神的永恆來講,他早就得救了,我們不能說他哪一個時候得救,不過我們現在要分一下的話,也可以說,在行善、渴慕的時候,是已經快要得救,而還沒有得救,因為如果他已經得救的話,就不需要找彼得來了;後來在十一章裡面也不必再說:「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14節)」。從人來講,哥尼流得救,不是他行善的時候得救,因那就是善工可以叫人得救,這是違反我們基督教信仰的;而是彼得跟他講道的時候、聖靈降下來的時候,顯出聖靈真是揀選他。當然這也是表示萬世以前他就已經得救了,但是在這個時候降在一切的人身上,好叫那些猶太基督徒無話可講、好叫哥尼流他們也非常的感恩、也見證剛彼得講的話是真的。這又像《約翰福音》一樣,我們來見證主,主也來見證我們;我們來見證耶穌是真的,上帝也見證我們所講的見證是真的,這是互相的見證,相得益彰,是光上加光、榮耀上加榮耀、真實加上真實。聖靈降在他們身上很明顯,因為他們是說方言,46節講他們說方言。你可以看到方言真是給不信的人作見證,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講的。原來不信,聽到了人用我們的鄉談來傳講上帝的話,就信了,這是五旬節的時候的方言。也就是方言一直就有一種傳福音,讓人用自己的鄉談、方言能聽到的;也是讓這些不太相信上帝會揀選外邦人的猶太人,看到他們也能說出方言,就不能不承認上帝實在會在他們身上做這樣的工作。

他們還在聽的時候,聖靈就降下來,他們還不需要有什麼反應,聖靈就先工作,讓人確確實實的知道這像五旬節時的重演,聖靈就按著祂自己的時間,降臨在祂揀選的人身上。揀選的人要為耶穌復活作見證,也要為上帝的恩典臨到他們身上作見證;一個指得救;一個指傳得救福音。其實每個基督徒都是這兩種人,我們既是得救的;又是得救以後,要去傳福音的。聽道,就一定有聖靈;講道,也一定有聖靈;神的道就是聖子,神的靈就是聖靈;三位一體的神不能分開,神的話跟神的道在一起。「聖靈降在聽道的人身上」,聖靈從講道的人口中而出。

45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奉割禮的猶太基督徒有很深的成見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一共有六個人,可見他們對彼得要到外邦人那裡很有懷疑,要派了六個人來監視、看他有沒有做錯。彼得是教會的領袖,你看,奉割禮的這些猶太人勢力很大,也很有敵意。我說過,恐怕他們如果持守這種敵意,最後真會是沒有得救的人,就變成在《加拉太書》裡奉割禮派的了。不過他們在這個時候還很好,只是成見太深,不相信外邦人也可以得救、不相信外邦人信耶穌就可以得救、不相信外邦人單單聽、接受了福音就可以得救。現在他們不能不相信了,因為看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了。很稀奇怎麼會在外邦人身上也有?外邦人身上當然也有,因為本來福音就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加拉太書》三章14「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28「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這恩典是無分軒輊的給每一個神所揀選、每一個願意相信的人,這是最大的恩典,就是超乎我們肉體、超乎一切人的背景的。現在外邦人身上也有聖靈了,就像《約珥書》說的,應驗了。其實我們今天看這很正常,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但在有成見的猶太人覺得外邦人怎麼可以白白蒙恩典?就跟你猶太人白白蒙恩典一樣!「不,我們猶太人不是,我們守了很多律法,行了割禮,上帝才給我們的。」可是保羅在《羅馬書》告訴我們:你們蒙恩、亞伯拉罕蒙恩、神就算他為義的時候,是受割禮時還是沒有受割禮時?是沒有受割禮的時候!而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時因信稱義的印記,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禮而信之人的父,使他們也算為義;又作受割禮人之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禮,而且按著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未受割禮而信之蹤跡去行的人。《羅馬書》第四章保羅講的好像囉唆,其實一點都不囉唆,就是要強調這件事:是先有恩典,才有割禮:先有揀選,才有律法;先有信心,才有行為;一切都是出自神的恩典、神的揀選、神的權柄、神的慈愛、神的憐憫;一切出於信心、上帝的作為。聖靈也澆在外邦人身上,你們猶太人真的那麼稀奇嗎?就是你們忘本了!忘記你本來也是白白蒙恩的。現在你蒙了恩典有一點神氣了,那你就是忘記恩典了。我們基督徒也常常會這樣,有比別人優秀的地方,都是蒙了恩典,所以一點沒有可誇的,只要誇上帝,因為上帝的確使人優秀;上帝也可以使這些沒有信主的人,因著信靠主而優秀。

46   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

稱讚神為大

「稱讚神為大」這也是我們要常常記得的。「方言」各位,記得第一次五旬節的時候,就是他們用人的鄉談來述說神的大作為。對,「方言」在《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是「講說各樣的奧祕」,那是沒有錯,但「各樣的奧秘」、所有的奧秘,也都不過是要講到說那個「人的智慧測不透的上帝的智慧、上帝的救恩的道理」。那聖靈感動我們知道了,我們怎麼能不讚美上帝?不管是祂的創造、管理、救贖、審判,只有上帝偉大、上帝為尊為大;方言只不過是福音叫天下說各種語言的人,有一天都能用他們的語言來說上帝偉大,他們信靠了耶穌。

47   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

 在主裡的合一

「與我們一樣」是,他們跟我們一樣。猶太人嚴,一下子必須大方了;連外邦人、猶太人之防(這防比我們中國人那民族意識還要更強),通通被打破了。隔斷的牆都被打破了,因為原來隔斷的時候,也是上帝為了要叫這牆隔斷而先有的、在訓練猶太人的一些作法,可惜猶太人不受教。我們今天基督徒要受教了,我們基督徒要說:大家都是罪人,也都因為信靠耶穌成為一樣了,這才可以打破我們之間因為血統、種族、語言、生活習慣、文化、政治觀點、階級、性別而產生的差異,能夠合而為一。

洗禮是蒙恩得救的見證

「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對,有的時候,包括在《使徒行傳》有講,好像施洗、把恩典降下來,就是洗禮在前,洗禮帶來了恩典;但更好的講法是恩典在前,有蒙了恩典,洗禮是作已經蒙恩的一個見證。我們傳統講到洗禮就是聖禮,到底是一個施恩的管道?還是一個蒙恩的見證?兩個都是,聖經都有講。我們講得完整一點,還是要說是蒙恩的見證,就是神先施了恩典,然後我們用可見的、有形的受造物來見證我們真是蒙了恩典了。他們真是蒙了聖靈降在他們身上的恩典,我們怎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記得在前面腓利跟那太監也是,主要是太監說的:「我受洗有什麼妨礙?」沒有妨礙,你聽了道願意信靠,甚至你在還沒有聽到的時候,神已經揀選你,讓你有一個渴慕的心、讓你讀神的話、聖靈就差遣腓利去,這都表現出:在永遠中,一切都沒有改變,所有的都只是一個過程。從我們人來看好像有人聽了,願意信,事實上在《使徒行傳》第八章,連腓利說你若願意相信,這話原來的抄本沒有,是後來加上去的,我們中文和合本聖經37節裡有加上小字說明。總之就是「我信了,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這裡,他們說方言了,見證聖靈已經接受他們,有誰能禁止給他們施洗呢?我就想到我們有的時候,感謝主,教會不要太死板,當然我們有些規矩是好的,受洗要經過慕道班、幾堂課等等,一般是好的,但我們看《使徒行傳》,受洗真的有各種情形:有單獨、有集體、有悔改覺得扎心的、有外邦人、有已經渴慕很久的,以及在這裡他們已經受了聖靈,先有聖靈,再有施洗。也有人(五旬節派)說先施洗了,第一次恩典,然後再受聖靈的洗,第二次恩典。其實我想我們都不必在這些事上太執著,覺得一定要怎麼樣,反正每一個都是上帝的恩典,那就對了。我們不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他們已經得救了,施洗見證他們得救。

48   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是彼得自己來施洗,還是叫別人做?我們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是太重要的事。也有人對施洗者的身份、道德、靈性有很多的講究,在教會歷史上也有一些叫Donatist的,覺得施行聖禮,那行的人要很好、很屬靈、沒有變節。這用意是好,但還是有個極大的錯誤,就是我們沒有一個人會更好的,我們若能夠成為聖禮的施行者或福音的傳遞者,不是我們好,實在是主好,我們沒有什麼。當然我們也希望在主好的情形下,我們也能被改變得越來越好。反正,總之是上帝的恩典。「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然後「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這幾天蠻長的,有那麼多話可以講嗎?可能他們有很多的見證。那六個奉割禮的,他們在這裡恐怕也有很多需要了解的。當彼得讓哥尼流受洗了以後,應該我們想到是外邦人信主了,而且是一個百夫長,是一個官,就像我們今天知道一個部長之類的信主了,很興奮一樣,不過這個興奮有時可能也是體貼肉體,我們不必因為他是一個官,信主,我們就特別興奮。總之,這是一件大事情,我們也很高興,可是你看看,成見很重的。往往這些最早知道真理的人,常常是真理更清楚顯出來時的妨礙者,因為他們用他們過去的成見,來拒絕真理更全面的解釋。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