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返回上级目录】

使徒行传四32-37

 

 

      我们已讨论过初期教会所面临的敌对势力。现在要来看当时教会内部的光景。这部分可分为二,先是教会的团契生活,其次是教会的管教。首先来讨论前者。

      解经家和学者对这个故事的意见相当分歧,其中可分成两个主要的立场。有人称这件事是一个错误一一使徒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有人相信这是神的命令,是五旬节圣灵充满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坚持第一个立场,就是认为这是早代教会所犯第一个错误的人,持有某些理由;让我们略略检视这些理由。

 首先,他们确信,早代门徒的行动是出于他们期待基督速速再来的渴望;因此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持守世上的财物。这些门徒当然期待基督的再来,但我们没有权利说,那些早代的门徒是指望他在他们那一代中再来。他们一直在等候她,那是正确的态度。但在这个故事里,却没有一句话暗示,他们卖掉土地房屋是因为这种指望促成的。

      另外,有人认为这个行动是因为耶路撒冷教会的贫穷引起的,所以保罗曾将款项收集,经过希利尼诸城,送到耶路撒冷。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毫不考虑圣经的权威,很可能是出于一些反共产思想的人之偏见。

      有人说,从两件事可以证明,他们变卖土地房屋,凡物公用,是错误的行动;这两件事是,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骗,以及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抱怨他们在供给的事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但是教会史上这第一个谎言和管教,不是由这里记载的行动引起的,而是因为他们违反了这里启示的原则。亚拿尼亚夫妇的谎言是因他们不忠于这理想;希利尼人的怨言是针对不公平的分配而发的。

      另外有人反对这种凡物公用的举动,认为他就像今天那些不加选择,不分皂白的慈善事业一样,是不智之举。但事实上,两者之间毫无类似之处。这是整个教会的行动。他们在物质上的合一,正是他们属灵上相交的一个外在表现,是一切更新的人必然的表现。

      也有人反对这种行动,认为他是律法的、社会的宣传行动。事实上,他与律法毫无牵连。他们并没有定下律法,要求每个人变卖土地房屋。在亚拿厄亚和撒非喇的例子中,使徒说得非常清楚:田地还没有卖的时候,是你自己的,你可以任意处置,无人强要你卖。他们每一个行动都是自愿的。

      对于反对这行动的人,我必须提醒他们一句话:常常我们反对一个行动,是因为我们未能从五旬节出发,于是陷入一个危险中,就是将这行动视为全国为了实现某一种理想而采取的行动。今日常有人说,传道人的责任是宣讲登山宝训,并且试图建立神的国度。我们若从五旬节出发,这是不错的;但我们在有此处圣经所描述的各种情景以前,必须先有五句节。这里的各种情景都是紧接着五旬节产生的结果,他包含了新的意义,异象,情感,观念,能力。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节经文;开头是一般的描述,在第三十二至三十五节;其次是特别的说明,在第三十六和三十七节。

 首先是概括地描述了早代教会会友之间的事。这不是教会第一次发生的事,也不是教会在遭到反对势力后第一次产生的后果。我们在第二章第四十四、四十五节里已看到类似的记载,那是紧随着五旬节所产生的行动。当时,圣灵初度降临,那些人被圣灵充满,就得到同样的光景。请注意第四十二节,以及用来解释这一节经文的第四十三和四十七节。第四十二节宣告,「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这里提到四件事。随后的几节经文不过是将第四十二节分成几段叙述,以显示这四件事是彼此连贯的。第—,是使徒的教训:「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第二,彼此交接:「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第三,擘饼:「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最后,祈祷:「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这些都是紧随着五旬节而来的。门徒藉着圣灵的降临,受洗与主联合,继续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这不单单指他们听使徒的教训,并且藉着生活的见证来支持使徒的教训。因此他们更恒切地彼此交接。「Koinonia」这个希腊字大概是新约里被译成最多不同形式的字了。他和他的同源字常被译成交接,相交,连络,分配,捐助,伙伴,参与者。译成「凡物公用」

的「公用」一词,其字根就和Koinonia一字的字根相同。因此,「交接」木身就有凡物公用的含义。新约教导我们,神的儿女与神相交,那就是说,凡物与神共用。神一切的资源都任由他儿女使用,神儿女一切的资源也由神任意支配。所以早代教会的人必然地彼此凡物公用。于是,我们可看出,第四章所描述的光景,与五旬节他们被圣灵充满之后的光景完全一样。他们藉着圣灵的洗,与基督建立了新的关系,也与神建立了新的关系。这意味着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也有了新的关系。

    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中间部分,鼓励以弗所的信徒,行事为人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他第一个托付是,「用和平彼此连络。」然后用下列的话描述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是何意义: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那一个身体就是基督,和她的一切子民。接着保罗说明人如何能合一:「一主」,就是基督;「一信」,即单单信靠他;「一洗」,指圣灵的洗,能使信他的人合一。最后他描述合一的结果:「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那就是「Koinonia」,相交,凡物公用。男人和女人都与神的性情有分,都看见神的亮光,感觉神的爱,有神的生命。这就是本章所论合一的基础。这些人的合一,不是签下合约,凡物公用。他是一种新生命的合一,这新生命促使他们不得不采取这

种态度。

    让我们再进一步探讨这段经文和其中的团契生活;先注意他的能力;其次是原则,最后是实践。

      从「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一句话,可看出这种团契生活的能力。信徒是否变卖田产家业,并无关紧要。不要从变卖房屋田地开始,要从「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开始。最先的事实是「信的人」,然后是「一心一意」。这些人因着相信,所以一心一意。此处必须用新约的价值来诠释「相信」一词。相信的人,必然会一心一意。我们不可以将这事件应用在当时耶路撒冷不信的人身上,也不可企图将这事的教训应用在今日不信的人身上。「信的人」是指那些向耶稣的主权降服,顺服他教训的人。

    他们相信的结果如何?「都是一心一意的。」这两个词并不是随便使用的。「一心」指情感和灵感的中心;「一意」指新生命的动力。这些相信她的人,都已经降服于她的主权,忠

心于他,因此是「一心」。他们同被一个伟大的灵所感,被同一个爱所管理,他们有同一个外表,同一个内在的良知,同一个鼓舞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有一意。这里的「意」指生命;他不是指更高层次的灵,而是指生命的力量和动力。

    除非我们有根,我们不能享有主的花园内美丽的鲜花和水果。除非我们重新有初代门徒那样的一心一意,我们无法在任河团体或国家内产生那样美丽感人的光景。

    再来看看这行动的原则。第一个要素是无私。「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今日社会一般观念的问题在,每个人都说他的东西是他自己的。他们的一心一意,使各人的

自私消弭无踪,他们是无私的。

    第二个要素是一体的感觉。「都是大家公用。」我们若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不妨读读使徒的书信,听听他们描述教会应有的光景。如果一个肢体受苦,其他肢体就关心,谈论这事,并且决定募捐帮助他。今日我们也当存这种观念。「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这就是一体的感觉。他们公用一切,「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是他自己的。」

    第三个要素是,这些人活出一个信念,就是相信属灵的事必超过属物质的。他们里面属灵的生命,使得物质的问题成为次要的。他们被属灵的能力所管理,被永恒、属灵的事所占有,完全浸浴在教会生活的新鲜和芬芳里,以致于轻看世界的东西。就属灵的目标而言,一切物质财富都是附带的,因此他们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是自己的。

      再留意一点,这其中没有勉强,没有法则、规定,没有誓言约束!一大堆的誓言,正是教会生活腐败的表徵。他们固然受到圣灵的催迫,但其中没有任何勉强的意味。那些人没有被强迫交出任何东西;一切都是出于自愿的。使徒照各人的需要,分给各人。整个运动都是自愿性质的,纯粹是属灵的,是用外在的行动来回应内在的动力。

    在这件事里,我们也看到这伟大团契更高的价值。批评早代教会这项行动的人,往往忽略了一节经文:「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使徒因着教会生活本身的属灵和无私,而得着能力去见证主复活。这证明了教会与基督的生命相和谐;这一切行动证明都是出于爱。这正是使徒宣讲基督复活时最有力的证据。另外,「众人也都蒙大恩。」不要以为恩典就像一片荣耀、神圣的云彩,降在他们头上。「蒙大恩」的意思是,他们自己的性格中彰显出美丽和荣耀;这美丽与荣耀,可以配合使徒的见证,一同证明主的复活。使徒的话大有能力,是因为这些话都实现在早代教会的生活里了。

    接下去我们要看看特别的说明部分。约瑟可能是一个富人。他是马利亚的兄弟,马利亚就是住在耶路撒冷的那位有钱妇人,她的家是早代门徒聚集之处。她是马可的母亲,因此马可就是约瑟的外甥。约瑟生在当时犹太人聚集的中心居比路,他是一个利未人。但我们若真要了解这人,必须留意使徒给他的名字:巴拿巴。这名字指出了他性格中极重要的一点。巴拿巴的意思是先知之子。我们的译本中有括弧注明「翻出来就是劝慰子」。这名字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劝诫,一方面是安慰。使徒国约瑟内在特有的品质而如此称呼他。这人满有说话的恩赐,当这些话语是用来劝诫人时,就充满着安慰。我们继续读使徒行传,会发现他是真的名符其实。

    现在他将田地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我们试着用当时的气氛来看这故事。通常人都非常看重土地,称之为房地产。这个人拥有土地,并把地卖掉,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事。这是信心的冒险,说明了整个运动最主要的原则。这是爱心的行动,是在这里揭示的原则下完成的。没有人说他所有的,是他自己的。这是生命流露的结果,他被一种与人共同分享的生命之本质所催促。巴拿巴拥有田地,他变卖出去,那是他的投资。稍后我们会在本书中看到他所得的报酬。

    结束本讲之前,我们要注意两件极重要的事。第一,我们必须记住,这里所描述的是教会内部的情形。第二,必须记住,这也是我们应当在教会要持守的光景。也许有人说,这种

情形有危险性。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例子即说明他的危险。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所发的埋怨也证明其危险性。但是这两件例子都可以解释。在已建立此种秩序的教会中,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是无法生存的。在这样的秩序下,希利尼人的抱怨导致了设立七个被圣灵充满的执事,于是问题得以解决。这里面有行政的能力。不要引用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以及希利厄人的埋怨作例子,来强调这种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今日我们无法实现,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纯洁;因为我们丧失了那能克服一切困难的灵里的合一。但愿我们都诚实不欺!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理想,那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实现这理想的能力。

    恢复能力的惟一方法,是回到最初的地步。使徒的书信中说,「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我们若能回到团契生活里,就必得着圣灵充满的能力。我们若一心一意,就没有一个人说他

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这不是出于法则或规定,而是出于极大的爱。这也正是教会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对我来说,彼得书信中对教会真理的阐释,是所有使徒书信里最奇妙的。「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那是生命的原则;「是有君尊的祭司」,那是我们与神的关系;「是圣洁的国度」,那是社会的秩序。然而这些正是我们跌倒之处。

      今日教会内部的光景并不是我们所应当有的。我对于教会外面的社会行动也不寄予希望。即使我们无法在教会里面实现这美丽、芬芳的异象,至少要让每个人认识这异象;知道教会生活的中心是爱,圣灵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她能使物质永远居于属灵事物之下。每个人作到这一点多少,教会就接近这理想多少。让我们为教会的复兴祷告,好叫她更有能力见证基督的复活。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