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返回上级目录】

使徒行传八1-13

 

 

      司提反的殉道产生了教会史上的一个危机。从这时候开始,我们发现使徒行传的记载不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他几乎从舞台前消失了。但这不是损失,而是收获。耶路撒冷从焦点退出之后,使徒行传就不再反映耶路撒冷的光景了。那些地方性的、暂时的、物质的事,在神的教会中已无关紧要了。最重要的是普世性的、永恒的、属灵的事。从前,那旧制度的精神集中在一个地理中心上,所倚靠的是物质的表号。如今教会开始走向她得胜的道路,不再倚赖耶路撒冷了。这就是使徒行传一书最伟大的启示。他们要学会这功课并不容易,因为使徒都依附着耶路撒冷;但一个脱离倚靠耶路撒冷和使徒的伟大运动正向前推进;他并不是轻蔑耶路撒冷,不顾他过去的历史和早代的贡献,而是更进一步受从天上来的异象,及属灵的理想和得胜所影响。教会的灵命不再被局部的、短暂的事所阻碍,而安静地、庄严地向着一个新的要求,新的得胜前进。无论何时,教会若受到耶路撒冷,或罗马,或天堂以外的任河地方控制,她就有了拦阻,不能发挥她最大的功能。

    本段经文可分成三部分;所记载的事涉及三个人:扫罗,腓利,西门;有三个词用来形容本段经文的价值:逼迫,能力,危险。逼迫的一段是说到扫罗残害教会,门徒被迫分散各处。能力的一段是围绕若腓利,和他所遭遇的新奇环境和气氛。危险的一段是有关西门的故事。首先我们来看经文本身,然后再试着观察他的属灵意义。

    逼迫的故事是以扫罗为中心。第七章第五十八节里,他首度出现:「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紧随着又记到:「扫罗也喜悦他被害。」人们很自然会

问,这人到底是谁?从腓立比书里我们可以发现他对自己的描述:「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

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这段记述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是扫罗被主得着之后三十年写的。经过了三十年的基督徒经历,三十年与复活的主相交,他回忆起从前的光景。他自肉体的层次开始,指出他与旧制度的关系。「第八天受割礼」,暗示他的父母严谨遵守仪式。「是以色列便雅悯支派的人」,他是一个由希伯来父母所生的道地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他属于这个国家里的宗教团体。「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他对自己所相信的,大有热心。「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他忠于所

见的「亮光」。

      于是,扫罗出现了:一个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一个属灵的仪式主义者,一个热心的人,一个相信的人,一个虔诚人,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一个果断的人,一个有着清白道德记录的人。迫害的故事就是围绕这样一个人产生的。

路加所用的词,揭示了城中的混乱。「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我个人相信,司提反是被希伯来人,而不是被基督徒所埋葬。「虔诚人」有特别的暗示。是虔诚人,而不是信徒或使徒,将司提反埋葬。「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从这两处记载可见,即使在希伯来人中间,对司提反的死也有分歧的意见。有些人悲恸万分,将他埋葬起来。另有一些人却开始疯狂的逼迫基督徒。耶路撒冷变得嘈杂混乱,迫害的事层出不穷。

在耶路撒冷中存在两股对立的势力,是从耶稣在世时就开始的。如今两者开始明确地冲突起来。一方是撒都该人的犹太主义,另一方是基督徒。值得注意的是,撒都该人的犹太主义对基督教会的反对是受到一个法利赛人的指挥。大数的扫罗是法利赛人,他可能不知不觉中领导着撒都该人反对耶稣基督。他自己并不尊重撒都该人的大祭司,他自幼承受的法利赛教门训练,使他全然反对撒都该人的哲学。他又亲眼目睹了司提反的死。以后我们谈到他的得救经过时还会提到这些事。

 这一切混乱都是从司提反的申诉和殉道衍生出来的。我们看见底下的正企图赶走上面的;属物质的企图止息属灵的声音。我们看见加略山的故事正在重演。他们处死耶稣,因为他的观念是属灵的,他们的是属物质的;他坚持属灵的重要性,他们却在物质主义的泥浆中打滚。如今,这些有基督生命的人,也必须面临同样的冲突。

    我们观察四处分散的群众,也看到了基督教会的进展过程。他们开始为他受苦,因此他们也逐渐成就了神对犹太和撒玛利亚的旨意。「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他们分散的地方,正是耶稣告诉他们要去传福音的地方。

    接下去看到的是腓利和他得到的能力。使徒行传第六章第三至六节如此介绍他:「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就拣选了司提反,

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第二十一章第七节说,「我们从推罗行尽了水路,来到多利买,就问那里的弟兄安,和他们同住了一天。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豫言的。」作为执事的腓利,后来成了传福音的腓利。他是在扫罗的逼迫下被赶出耶路撒冷的众人之一。第二十一章里,我们看见他招待保罗同住。他们一定互相谈起早年的往事,和司提反的殉道。

    当时腓利是撒玛利亚城兴起的奇妙运动之中心人物。犹太人一向不与撒玛利亚人来往,但基督徒例外,腓利就前往撒玛利亚。他在那里宣讲弥赛亚。在第八章这段经文中,用了两个有关传道的词来描述腓利的工作。他「宣讲」基督,希腊文是「kerusso」,意思是像先锋那样宣告。稍后提到他「传」神国的福音,希腊文是「euaggelizo」,指他宣告的是好消息。腓利所传关于基督的信息,吸引了撒玛利亚人。他在撒玛利亚找到一个新的气氛和新的展望。更甚者,当时撒玛利亚正笼罩在西门的邪术之下。如今,有一位管理饭食的门徒因受逼迫来到撒玛利亚,宣讲神的道。他一面宣讲基督,一面行神迹奇事。污鬼被赶出去,病人得医治。全城充满喜乐,带着又惊又喜的态度聆听他。腓利的故事说明了基督教运动有了更宽广的进展。整个教会被逼迫所驱,正在能力中前进。

      然后是西门,和他的危险。他用邪术使撒玛利亚城惊奇,有一群人并且围摆他,跟随他左右。他「妄自尊大,蛊惑着全城的人。这个城市如何能脱离他的蛊惑呢?

      这时腓利来了;他被圣灵充满,有基督的生命在他里面。留意两者的区别:腓利宣讲的是另一位——基督;西门则宣讲他自己。

      前面一段说腓利「宣讲基督」,后面则说他「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他顺服这能力,并被这能力所驱策。「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那是一个新社会的新中心。

      那些人倾耳而听,并且相信,都受了洗。撒玛利亚城最惊人的得胜是,西门也相信,并且受了洗。我们没有权利说,西门的相信是不虔诚的。用来形容群众的字,也同样用来形容西门。我认为他的相信和受洗,与其余众人是一样真诚的。

      但整件事仍有美中不足之处。他们是在知识上相信并受洗。下一讲我们会读到,使徒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14节),那是说,他们在知识上领受了。他们尚未领受那带来更新,赐下新生命的圣灵。这第一场胜利,打破了邪术的蛊惑。有许多人接受腓利所宣告的真理,接受水的洗礼,以证明他们的相信。那是奇妙的胜利。

      也许有人立刻要问,为什么他们在知识上接受真理之后,没有马上领受圣灵呢?对此我也没有答案。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我们不可以从使徒行传要抽出一个画面,然后将一个系统或制度建立在他上面。有些地方,人们相信耶稣之后,就立刻领受圣灵。此处的撒玛利亚人相信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领受圣灵。因此,我们不能将一个制度建立在一件单独的例子上。福音书里,我们看见耶稣从未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两个人。同样的,在使徒行传里我们也看见基督徒的经验各不相同,不能归纳到一种模式里。神用不同的方法成就他的计划。让我们对别人的经历采取开放的态度,不要企图以偏概全。那些撒玛利亚人相信之后,没有立刻被圣灵摸着,所以尚不能成为教会的一分子,为基督作见证;这其中必定有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不久之后,使徒来到,发现西门和其余的众人仍缺乏圣灵。于是使徒开始作一番区别的工作,这是因西门的态度而引起的。

     本段经文有何属灵的意义?第一,他启示了主耶稣的主权。请仔细留意他催逼人的能力。他对这些人说,「你们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他们滞留,等待,没有出去。于是透过司提反的被害,他终于强迫他们往撒玛利亚去教导、传道;虽然他是藉着逼迫,将他们赶出耶路撒冷。

      她的主权不单单彰显在他催促人的力量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与这些人继续的交通上。逼迫不曾稍稍削弱他们对基督的认识,或他们对他的忠心。这种情形也同样适用于殉道者,见证人,和有他住在里面的人。有些人,平日大声宣称自己忠于基督,但逼迫一开始,他的见证立刻停止了。这样的人在他内在生命里并未真正认识基督。对他而言,基督只是表面的。对一个真正的见证人来说,逼迫无法模糊人对基督的异象,或改变人对他的忠心。这要有一个词颇值得注意:「于是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中文圣经无「于是」二字)。为什么用「于是」呢?因为他们先被逼迫,驱逐。这是何等发人深省啊!虽然被逼迫,被驱逐,他仍然在他们里面作王,保守他们的忠心,因为他在他们的属灵经历上,从未须臾离开过他们。

第二个意义是,他启示了福音的普世性。我们看见,撒玛利亚有一个新的传福音环境,但这些对福音本身没有影响。基督照样轻易地吸引了撒玛利亚,一如她在耶路撒冷作的一样。福音使撒玛利亚人悔改相信,正如使耶路撒冷人相信一样。

 最后,我们学到有关教会的功课。请注意使徒的沉默。所有人都被驱赶,分散各处,只有使徒留在耶路撒冷。大部分解经家都说,为了管理教会,所以他们必须留下来。我尊重这种看法,但我不敢确定真是如此。我倒认为使徒应该也出去,踏上作见证的路途。使徒若停留在一个地理中心,则坏处要远多于好处。他们若踏上宣教的道路,就比留在一个中心更符合「使徒」一词所代表的意义。

    然而,神并不只是倚靠那班留在耶路撒冷的使徒。他选择了执事,也是传福音的腓利。从属灵观念而言,基督教会所倚赖的不是地点或人手;她若要完成她真正的功能,必须藉着圣灵的同在和能力来管理教会里的一切事务。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