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选民将来满有希望

【返回上级目录】

 1-10蒙上帝拣选的余数

    我且说,上帝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上帝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呢?他在上帝面前怎样控告以色列人说:“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上帝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如经上所记:“上帝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在人类历史的全景中,一幅最幽暗凄凉的画面就是上帝背逆的子民所经历的忧伤和痛苦。但他们的被弃是局部的,有时间性的。有一日,这一切都要成为过去,以色列要在忏悔中归向被他们钉在十字架上的主,那时他们要蒙赦免并大有喜乐,这是本章的主题。上一章,保罗已说明以色列人的被弃是咎由自取,但是不是已到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的境地?是不是被上帝完全永远的弃绝了呢?保罗肯定地说:“断乎没有!”他分析这个问题是从历史的全过程和“余数说”这两方面来阐述的。

    他先举自己为例,他也是以色列人,但上帝却将这个逼迫教会的闯将拣选为有用的器皿。他再举亚哈当政时,举国背逆,以利亚以为全国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坚持真理,上帝告诉以利亚,他为自己留下七千人的余数。

    其实,历代先知都从以色列的背逆中看见蒙拣选的余数。阿摩司称这种恩典的拣选“好象用筛筛谷,连一粒也不落在地上”(摩9:8-10)。

    耶利米说上帝把“余剩的”人如同牧人聚集羊群一样领回圈内(耶23:3)。弥迦和西番雅也都怀着同样的观念(弥2:12;5:3,番3:12,13)。

    以赛亚为自己的儿子取名施亚雅述——余民归回。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预言以色列忠心的余民在掳掠中得以归回(赛7:3;8:1-2)。

    以西结是一位勇敢的先知,他极力反对“团体得救”、“肉身蒙选”的观点,认为上帝的拣选永远是根据个人与主的关系,别的一切都不是条件(结14: 14,20)。保罗提出“余数说”,是圣经中一贯的真理。那些剩下来的人将如何呢?非常可怜,他们都成了顽梗不化,硬心到底的人。他们的心因长期拒绝圣灵的感动已变得麻木不仁,有眼睛却不能看见,有耳朵却不能听见。主耶稣曾经用相同的口气来描述当世代犹太人的可悲景况(见太11: 16-19;13:

    14,15)。这样的结局在保罗看来,并不稀奇,既然有人蒙拣选,而且只是余数,自然有人会落在硬心中,圣经早有预言(赛29:10;6:9,诗69:22,23)。

    保罗引大卫的预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说明以色列人的惨败是“死于安乐”。他们不是死于艰难而是死于享受。如同一个人坐在筵席上,无忧无虑,自满自足、自觉安全、毫无警惕,松懈到了不能再松懈的地步!谁知仇敌的网罗正悄悄张开,就此将他们掳掠吞灭,如同伯沙撒一样。

    一个人的顽梗不化决不是生成如此,这是生活中长期对真理违逆的结果,拒绝恩典的结果便是硬心,责任在于个人。

    余数说:上帝凭恩典拣选人,与行为、血统、团体等无关。因信称义被选的,对于其他拒绝恩典的人相对成为余数。

    得救是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心的交托,生命的投诚,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凭藉。肉身蒙选论,集体得救论,和全体被弃论一样,都是错谬的理论。

    信徒灵魂中一个最丑恶的现象,就是肯定自己是得救的,而别的与我们不同一信仰的人则是灭亡的。以色列人以这个眼光审视外邦人,却忘记自己已堕入拒绝基督、不信的深渊。在狭隘的教派观念里都有发现别人眼中的刺而忽视自己眼中梁木的危险。其实,真理要求我们每个人直接对耶稣的死负责,是我们的任性造成他的痛苦,是我们的罪伤了他心。我们的心只有走出自义和自私的峡谷,才能沐浴在无私公义的阳光里。如果以色列人没有走出那自义的圈子,他们永远成不了属灵的余数。

    1l-15以色列人的拒绝造成外邦人的机会

    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份。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上帝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今抄《当代圣经》译文参考:

    那么,以色列人失足就不能自拔了吗?绝对不是。恰好相反,因他们的过失,救恩就临到了外族人,上帝也藉此激动他们发奋回头。试想,他们的过失能使全世界大得裨益,如果他们回头归正,人类不是要得到更大的福分吗?我有些话要向你们外族人说:我是上帝差派向你们外族人传福音的使者,所以十分尊重自己的职份,希望藉此激发我的骨肉,我的同胞发奋回头,好救他们一些人,既然上帝放弃了他们,人类就有与上帝和好的机会,如果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自从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以后,推卸罪责便成为人类的一大发明。虽然人们常用鸵鸟将头钻进沙堆喻那些对现实盲目的人,但往往又喜欢无视现实。以色列人中的诡辩者很会钻寻孔子,他们摆出很高的姿态,询问上帝的目的,难道上帝能看着以色列人跌倒吗?一次失足就永远没有希望了吗?保罗反驳说:“断乎不是!”

    以色列人的失足本是上帝所不愿意的。但在能将万事(包括坏事)引出好结果的主手中,使之成为将救恩临到外邦的机会(太22:3-9;徒13: 46)。外邦人的蒙恩,反过来又推动、激发以色列人,使他们在羡妒中回头归主。所以跌倒并不是最后的结局,乃是引发更大更广的悔改。

    保罗作为外邦人的使徒,其职分与救以色列同胞的工作并无冲突,而且目标是一致的。藉着外邦信徒的增加来激动骨肉之亲发愤,得承救恩。

    孤傲的犹太人看到保罗这些话,必定也会动心,他们意想不到自己的错失也成了外邦人的好处,岂不有一分说不出来的感觉吗?是得意?是可怜?是感激?但愿他们是发愤回头!

    如果以色列民的过失尚且使世界获益匪浅,若他们回心转意,归向基督,给人类带来的福气岂不更难以想象吗?写到这里,保罗差一点忘了一切悲痛而欣喜雀跃了,他觉得这一场景只能用失而复得、死而复活那样的心情可以形容。

    16-24对外邦信徒的劝戒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上帝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可见上帝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上帝能够把他们重新接上。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保罗的思想这时转向外邦人.他必须对他们讲几句劝戒的话,免得自高自傲,反而失去已得的恩典。

    使徒用两个比喻,一个是新面的例子:将麦子磨面作饼为举祭献给上帝(见民15: 19-12)。虽是一团面粉,但只要将其中一分献给上帝,全团就圣洁了。另一个是橄槐树的比喻(耶11: 16;何14:6),只要树根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

    保罗在此以接上去的野橄榄树枝喻外邦的基督徒,好橄榄树枝喻以色列民,他在这比喻中对外邦信徒发出一个警告,也包含对以色列人的一个乐观希望。

    使徒再次回到《罗马书》的中心信息,基督是属灵生命的根源,惟有保持生命的连接才不致于被上帝弃绝,以色列人的经历已够深刻和悲痛了。只有不断保持在因信称义的经验中,才是留在好树上的枝子。这恩典的维系一刻也不能间断。从他汲取属灵的滋养,才能枝叶茂盛,果子繁多。失掉基督便是失掉今日的救恩。一旦转离基督,便失去选民的资格。以色列人被弃的遭遇也将临到一切切断这恩典唯一通道的人。

    外邦信徒,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夸或轻视以色列民,当记住他们是因着以色列民祖宗从救主而得的真确信仰而蒙恩的,只有愚拙人才会踢去使他登到高处的梯子。感恩和谦虚是当取的态度,若自傲必将死亡。

    以色列的被弃,并不是上帝所愿意的。只要以色列民愿意悔改,相信基督,那发生在蒙恩的外邦人身上的事也随时可能发生在以色列民身上,他们将重新被接纳,无论是谁,只要照主的话而行,绝不会被拒之门外。无论是谁,只要越出主的旨意,绝没有特权任意妄为而不受惩罚。上帝是公义严厉的,但更是仁慈的,这是满含希望的话语。

    新面和树根:有多种不同解释。

    (1)以为新面指信主的以色列人,树根喻以色列人的祖宗。

    (2)以为新面和树根都指以色列民的祖宗亚伯拉罕、以撒、雅各。

    根据圣经的直接意义,不论喻余民或喻列祖,都不及喻基督那么贴切。

    在圣经中,凡献祭中作为初熟或分别出来献在上帝面前的祭物都是预表基督的(利23:9-12;2:1-3;民15:18 - 21;林前15:20-23)。他是献在上帝面前圣洁的祭物。

    基督从死里复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他是摇祭(利23:11)所预表的实体,而且他的复活,正是向耶和华献摇祭的那一天。

    基督正如一把新面,由于他的被献,把一切因信而连在他身上的人都包括在新团里。(这新团就是从罪恶里召出来的人组成的教会,保罗着重是告诉外邦人,无人能离开基督而自夸圣洁,而基督的救赎已包括了所有相信的人)。

    好橄榄树根也是指基督,以根喻基督是圣经中常见的(赛11:1,10;路8:13;启5:5;22:6)如果将根喻以色列人的列祖,保罗在18节中“乃是根托着你”便显得有些欠通。惟有基督是托住万有的生命根源。不论是以色列人、外邦人,不论是原来的枝子或刚接上去的枝,都从根——基督——得着供应,他是信徒生命的根源,凡接受恩典的就是从其上汲取肥汁。

    保罗在此告戒外邦信徒,以色列中虽有多人不信悖逆,但上帝赐给他们的信仰却是生命的、圣洁的。

    25-32上帝的恩召没有后悔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因为上帝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你们从前不顺服上帝,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因为上帝都将众人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上帝是信实的,他决不作背乎自己话语的事,他所有的应许(赛59: 20)和盟约(赛27:9;徒3:25)是不能改变的,以色列民是他所宠爱的对象。

    上帝是仁慈的,他宣告自己的名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他一切所作的,都是以施慈爱行拯救为目的,而不是以刑罚为目的。刑罚永远作为被动的手段,至终还是为了拯救而不是为了毁灭。虽然以色列民的被弃是咎由自取,但他们的悖逆至终促成上帝向众人施怜悯旨意的实现,上帝在外邦人蒙恩的全过程实现后,必重新向以色列民施下浩大恩典,保罗认为这是一个奥秘。

    奥秘:圣经中,尤其是保罗书信中,多次提到奥秘(弗3:3;5:22-32;林前15:51;帖后2:3;可4:11;罗11:25,16)系指人类理智不能充分了解,但藉着上帝的启示,可以为我们所知的事情(罗16: 25,26)。

    保罗认为以色列人的最终得救是一个奥秘,这并不是指神秘不可知,乃是指这是上帝在永恒里隐藏的旨意,而这旨意在现今显明出来。他叫以色列人不要自作聪明,以为以色列入的结局无法改变,造成终生悔恨。虽然以色列中现在还有许多人没有响应上帝的呼召,仍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对这节经文的认识各有不同,主要是对“以色列全家”的解释有所不同。

    有人以为,主耶稣复临时,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无不寻求耶稣,并承认耶稣基督,至终全部得救。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以色列全家”只能作为一个属灵的实体来解释。保罗对真以色列人的定义从来不是根据血统。他曾用橄榄树来预表一个实体,那些接上去的野橄榄枝与那些原来存在的橄榄枝,再加上剪下后重新被接上去的橄榄枝,都属同一棵树,组成了一个实体——以色列全家。所以以色列全家乃是被救的以色列余数,加上被救的外邦人余数,构成一个属灵实体。

    这福音总有一天有力地传给以色列民,也必有人接受基督为弥赛亚,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因信称义了。

    就整个犹太民族来说,在他们拒绝拿撒勒人耶稣时,就有可怕的厄运宣布要临到他们。但历代以来,仍有许多高尚而敬畏上帝的犹太人,忍气吞声地忍受痛苦。上帝在患难中安慰他们的心,凭怜悯顾念他们的悲惨境遇,上帝也已经垂听那些全心全意寻求他,并要正确了解他圣言之人的呼求。他们中有不少人终于看出,他们先祖所拒绝所钉死的那位卑微的拿撒勒人,就是以色列期望的弥赛亚,当他们认识到长久因遗传和曲解以致形成对预言的误会时,他们就得见真光,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

    为了证实上帝必会向以色列施恩,保罗引用赛59:2;诗14:7:53:6;赛27:9;耶31:31,34,的精意作为根据。从引证的经文内容看出,保罗没有“普世得救论”的观点。不是一切以色列人和一切外邦人到了有个时候都能得救,得救的乃是罪恶得以解决的蒙恩者。

    在结束关于以色列人的讲论之前,保罗最后申明,不论以色列民和外邦人都是因着上帝的怜恤而蒙恩,否则一无所得。

    33-36赞叹之词

    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每当渺小的人类发现上帝伟大的一斑时,不禁心底惊叹不已,保罗从上帝无穷的爱心和永恒的旨意中看到了普降于世界的恩宠,他怎能不赞美呢!保罗深感自己的思想穷乏,智力有限,无法尽究生帝的作为,更难能测透上帝的计划。除了接受上帝所施的,献上当献的赞美之外,还能作什么呢?

    这段赞词是《罗马书》中的又一高峰,作者的心弦是受舍已之爱的重锤猛击而发出情不自禁的乐音,他的灵就随着这不息的音波而向上帝荣耀的宝座升腾。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