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献上自己遵行主旨

【返回上级目录】

    基督的救赎将我们带到上帝面前,在地位上已成为上帝的儿女,地位的改变必带来人生的改变。同时,因信称义并不是玄妙的、脱离实际的理学,乃是应用于实际的人生科学,基督教不单要求理性上的认识,更赐以力量付诸行动,基督的灵住在心中,必成为推动我们向舍己服务人生前进的不可抗拒的动力,因基督曾为万民舍了自己的性命。

    1-8章讨论了全世界的人如何才能与上帝恢复关系。

    9-11章讨论了以色列民如何与上帝恢复关系。

    12-16章着重讨论与上帝恢复关系以后如何保持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教义的实际应用,一切信仰若不实际就不是真的,也是毫无价值的。

    1—2对上帝——完全献上自己

    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1)劝勉的根据—一上帝的慈悲:上帝在基督里为人类所作的一切慈怜是保罗恳请我们献身侍奉的理由,如果一个人对上帝的慈悲恩典有所领受,有所感悟,人生必从利己向舍己作根本的转折。不是其他理由,惟是爱的感动,愿意将自己献上降服于基督,行主所喜悦的事(林后8:5;林前6:20)。

    (2)劝勉的内容——献上身心:身体的献上和心意的改变构成基督徒真正的侍奉生活。参加会堂中宏大的崇拜礼节,献上诗歌和祈祷,循规蹈矩的崇拜方式,还不是完全的侍奉内容,只不过是引向实际侍奉——生活投诚的方法。基督徒侍奉上帝的地方不单在教堂里,更多的是在生活中,上帝悦纳人身心的降服胜过仪式上的降服(彼前2:5;撒上15: 22)。

    归服基督的属灵礼节——洗礼是立志的明确表示。不到水里表明人与主同死,水里上不来表明新人与主同活,保罗再论到我们要将肢体献给上帝作义的器具,都表明一贯的真理——基督徒应该留意人生的责任——为主而活。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基督徒的心意被圣灵更新,有属灵的视力辨别善恶,不为世界上的邪恶腐败所动、所左右、所影响,确立人生的正确方向,谨填留意脚下的每一步,积极遵循主的旨意,远避不洁的道路。

    侍奉上帝固然有许多的方法,奉献金钱推进圣工,参加各项属灵活动,这都是上帝所喜悦的。但这一切都代替不了以全身心的献上为主而活。我们的一切都是主所赐予的,献上一切侍奉他也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丝毫可夸。

    在许多的宗教里,身体往往被视为罪恶的工具,要蔑视并虐待它。但在基督教看来,圣灵临格的身体成为上帝的殿,它可以献给上帝作义的工具,为上帝和人类服务,这是保罗所称的活祭。

    活祭:凡旧约的祭物都是杀而献之,表示完全的舍去。蒙恩的儿女,担任君尊的祭司,献上祷告、颂赞、感恩为祭。但最美好的莫过于将身体献上为主而活。我们被赎不是为了死,乃是为了活,成为散发上帝馨香品德的祭品。

    保罗为身体献上为祭定了三点要素:

    ①、活——为主而活。

    ②、圣洁——不含其他动机,单被主爱激励。

    ③、上帝所喜悦——行在主的旨意中,不自作主张,不遵循世界邪恶潮流(加1:4),乃照主生命的模式。

    (3)献上的结果——察验上帝的旨意:当一个人完全放弃自己的意图和主张,就能察验到什么是上帝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察验”含有试验、检验和分辨的意思,如果人生没有经过改变,在自私的精神状态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行主所喜悦的事的,新的生命有新的认识能力,有特殊的辨别力,不但能察验,而且能顺从。

    3-5对自己——看得合手中道

    我凭着所赐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连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一个人对主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价值,正确进行自我估量,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位置的和谐。

    (1)估量的标准——信的大小。信心是生发仁爱的动力和承接恩赐的基础。上帝赐给人信心,并接着信心的容量赋予恩赐,恩赐若没有信心的乘载,必使人的生命失去平衡,生活倾斜,引发骄傲。信心是“上帝所分给各人”的(林前12:9;弗4:7),所以人就毫无可夸之处(林前4:7)。因而信心的一个直接效果是谦卑。

    (2)估量的态度——合乎中道。有理智地对自己进行估量,可避免两种偏差;优越感过高的人,自视过高的人往往自不量力,结果去作那缺乏恩赐而难能胜任的工作,招致工作的损失、失败、自身的痛苦。自卑感过重的人往往自视过低,遇事畏缩不前,自我排斥,坐失许多良机,同样给圣工带来损失。正确地估量自己,按着能力大小找到合宜的位置,人生的成就是量力而为的结果。

    (3)估量的结果——肢体协调。保罗非常喜欢把教会比喻作身体。这是一个和谐统一、完善无缺、功用不同、目标一致的生命体。每个信徒能按着信心,运用信心去应付责任,必成为身体上合宜的肢体。口有口的位置,手有手的位置,不会有错位的现象。

    教会中许多问题的出现往往都是人的肉体作怪。过高估量自己,不按自己当有的功能服事教会,造成肢体生活的不协调。其实在上帝的旨意中,任何肢体都是身体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可贵的就是各自尽职,不求自我突显,为了身子的工作而存在。

    6-8对工作——殷勤专一

    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教会是主的身体,大家互作肢体,谦让存心,温和处众,各尽所能,推进善工。不是所有基督徒都得相同的恩赐,但每个基督徒都有他个人所得的恩赐。我们要善用既得恩赐,在大事、小事、甚至似乎是低微的,不为人所赏识、无人称赞、没有名誉的一切服务中尽心竭力,忠诚专一。不企盼信心程度所未能乘载的恩赐,只是照着本分行主所托之工。上帝所悦纳的是动机,不是事工的大小(恩赐方面详见林前12:8-10,28;弗4:4-16)。

    恩赐:原来泛指一切上帝恩惠的赐予。狭义上指上帝赐给教会各肢体用以服侍他的才能。有超自然的,如说预言、行神迹等,也有一般工作性质的,如教导、服事、管理才能等。

    保罗在此提及的恩赐有:

    (1)说预言或先知讲道的恩赐(参出7:1;徒15:32;林前14: 1-39):新约中“预言”二字,常被用来指传达上帝启示性的话语。传扬福音的人在属灵上有先于别人的亮光和信息,是灵性的守望者。各人当以信心的实际领受传达信息,免得高谈阔论,漫无边际。    

    (2)作执事的恩赐:这是实际服务方面的恩如服侍办事、料理事务、解决难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大庭广众中宣讲福音,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生活和服务上向周围的人表现基督的爱。执事的工作往往是事务性,劳力方面的工作多于属灵的工作。

    (3)教导的恩赐:解释真理,使人明白真道,认识真神,在实行真理时有人心中不明,能给予指导。

    (4)劝化的恩赐:对软弱疑惑者以劝告,解心中难处,开人心窍。    

    (5)施舍的恩赐:纯一慷慨的施舍,能帮助人,也使施舍者分享主舍己的喜乐。施舍不是为求精神报偿,也不是因责任,完全是爱的释放。

    (6)治理的恩赐:这是教会的领导和管理的工作。

    小教会与大教会一样都少不了照看羊群,关顾软弱,处理纠纷,安排圣工等事。治理者如能好好运用恩赐,教会凡事都能规规矩矩按次序行(林前14:40)。

    (7)怜悯的恩赐:上帝乃是一切怜悯的源头,世上到处有需要怜悯的人。当我们对犯错、贫穷痛苦的人表露基督之同情与安慰时,能使许多人从灰心和软弱中振作起来。

    9-13对肢体——以爱相连

    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保罗在论述了属灵恩赐的运用之后,接着以其特有的属灵见解,再次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基督最基本的属——“爱”上。这是保罗最为津津乐道的信息。在使徒眼光中,没有抽象的爱,情感的爱,或交易式的爱,他所领受、实践并见证的乃是真理之爱,这是纯净不杂,毫无虚假的。

    以下的内容涉及人际关系的各方面,是基督徒伦理道德的核心部分。检验信仰是否真实,就从人际关系的反馈上来显明。因为人与上帝关系的恢复必将带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弟兄姐妹之间的一切联系都是凭藉基督无私之爱的纽带。而爱的表现是有所行动的。

    (1)爱人不可虚假:爱最容易落入虚伪和口头中,出于自我的爱是不良动机的掩饰,凡另有企图和目的的行为都不被上天所赞许,基督徒所表达的却是真诚无伪的爱,它不求报偿,那怕是精神上的赞誉。

    (2)厌恶恶,亲近善:上帝是忌邪的神,从上帝爱中所发的最强烈情感是恨恶罪、喜爱善。与罪妥协是对爱的破坏和践踏,与善亲近是对爱的坚固和促进。基督徒也要与上帝同有忌邪之心。

    (3)、爱弟兄要亲热:诚于中而形于外的表达爱。使主内交通充满家庭般的温暖感。不让任何最小的弟兄有孤独陌生的感觉,用热情温暖人。

    (4)恭敬人要谦让:谦恭礼让是公认的美德。能善于发现上帝在别人身上的长处,处处给予赞赏。地位、权利、名誉等往往如掺杂在圣工中的砂粒。基督徒若把荣誉让给人,则是在生命冠冕的宝石上增添不灭的光辉。

    (5)火热殷勤服侍主:基督徒的生活当充满激情,如骏马奔腾,如小鹿跳跃(歌1:9;2:17;8:14)。不能死气沉沉,如蛋青淡而无味(伯6:6)。作为永生的战士,每日保持良好的征战状态。战胜内在的仇敌——罪性的困扰,并抓住机会,将基督的爱分与需要的人。不冷不热是主所不能容忍的(启3:15)。让人生在服侍主中磨光是永存,让人生在懒惰中锈光是灭亡的。

    (6)在指望中喜乐:忠诚的爱因盼望而充满喜乐。基督徒的人生从来不会临到绝望,因为上帝总是把最好的留在后面。

    (7)患难中要忍耐:爱能使人坚忍,忍耐是致胜之道。患难能使基督徒的人生乐章更悦耳动人,人生画面更绚丽多姿。

    (8)祷告要恒切:上帝期待我们祷告,并不是因我们的祷告话语比天使的声音更动人。他的恩惠和能力要藉着这一渠道畅流在渴求者的心里。我们的疏忽和停顿将使整个人生坍陷或毁损。

    (9)帮补缺乏圣徒:圣徒是上帝家中的人,上帝永远不消除穷困,为的是让爱有表达的机会,在生命中同作上帝儿女的,理所当然忧患与共,戚戚相关。精神上的鼓励当通过物质的帮补来表达和实施。基督徒留意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10)要一味款待人:好客乐施是历代圣徒的美德。亚伯拉罕、罗得、书念妇人……都以好客而得上帝丰满的赏赐。基督教是敞开一切门户接纳需求者的宗教。上帝的爱藉着一杯凉水、一块干饼、满脸笑容而送进人们的心坎。

    14-21对世人——要以善胜恶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更。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基督徒在世难免遭受世人的迫害欺凌,采取什么方法,存什么心态是人生观和信仰实质的直接反应。复仇心理是人之必然,但基督的精神却是以善胜恶。保罗在此劝导信徒:要在实际的考验中表现十字架的宽恕之爱,并深入到主舍己之爱的核心中,以爱仇敌的崇高行动来感化刚硬的心肠。保罗认为这是战无不胜的。

    (1)为逼迫的人祝福:基督的一生,心体力行实践了施爱于仇敌的崇高真理。锤入的长钉引出赦免人的祷告,恩惠的口在干渴焦灼之中仍将活水浇灌荒芜的心灵,刺进肋旁的枪却导出血和水洗净并重生一切罪迹斑斑的人。这超绝的爱也同样激励着一切处在遭逼迫中的弟兄姐妹,保罗在此所指的逼迫者是个人的仇敌,不是指真理的敌人。他对那些故意抵挡真理的人表现了非常严厉的精神。

    (2)与人同乐同哀:进入别人的环境,设心处地体会别人的遭遇是富有同情心的表现。有人说:“眼泪所结成的联系最为牢固,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和呼应。与人同乐则须有更高的心境。看到别人的成功,从心底里高兴,比看到别人痛苦产生同情,更难保持纯净的情感。”

    (3)彼此同心(参林后13: 11;腓2:2;4:2):各持己见是最危险的。自高自大、自作聪明、是不同心的主因,教会的同心是荣耀主名的有力见证。只要各人都以基督的心为心,便能万众归一,同心合意。

    (4)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十字架通到的境界已打破了一切人为的界线。上帝儿子的屈居人世,已定自高自负为天国的障碍(太23: 12)。自高是最大的无知愚昧,上帝顾念我们的卑微。人算什么,没有任何自高的理由。(5)不以恶报恶,当追求和睦:人间的常理是以恶报恶,以德报德,惟有基督的爱是以德报怨,恩待忘恩和作恶的。行善而不望回报是上帝儿女的标志。基督徒不只停留在消除怒气上,还要积极追求和众人和睦。

    (6)不自己伸怨:消除一切伸冤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站在报仇的反面,作积极之爱的实施者,对亏待我们的人,或残害、逼迫、恶意伤害我们的人施以爱、施以德,无异于将一盘令其悔悟的炭火炙烤其冷硬的心,这是变敌为友的最好方法。听凭主怒(19):有三种见解

    (1)根据申32:35的话,上帝有时会报应作恶的人。

    (2)恶人面对上帝的忿怒,终有一天会受道德律的制裁。

    (3)在我们与仇敌的怒气之间留下余地。

    保罗的思想发源于基督的教训,他所论及的人际关系,与主

    耶稣的话语完全融洽。

    (1)罗12: 14-太5:11。

    (2)罗12: 15-太5:4。

    (3)罗12: 16-太5:3。

    (4)罗12:17-太5:7,38-42。

    (5)罗12: 20-太5:43,44。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