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效法基督多结善果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但愿赐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上帝、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上帝。我说,基督是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上帝。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人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叉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又说:“外邦啊,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但愿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这段话是十四章劝勉的继续。 非原则问题的争执影响了教会的同心,保罗叫众人彼此体谅、宽容。在食物和日子等有分歧的事上不要苛求别人与自己取同一态度。并当首先明白人生的责任感,活着能为别人的好处。只有这样才不会妄用在基督里的自由,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教会是由许多信徒组成的,灵程、经历、环境等都不相同。软弱的人须要有爱的扶助和关心。保罗劝勉坚固的人——多有亮光和信心的人能以爱的精神实践对邻舍的扶持。爱的债是永远还不清的,基督徒道德的本能是主动担负别人的担子。保罗以基督的榜样来激发众人的心。 (1)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应当互相担代:基督的一生没有为自己作任何事,他的心总是关心别人的需要(腓2:4-8),担当罪人的软弱(赛5:4;太8:17),为了失丧的人类能蒙拯救,受尽了辱骂和痛苦。自私的人在他面前是深感羞愧的。当世界上的罪——自私,变成教会内流行的罪,其毒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基督的牺牲为要摧毁所有自私的根,让心中积累并充满基督永恒的爱,去爱世上每一位渴求帮助的生灵,更爱教会内一切软弱需要帮助的弟兄姐妹。设心处地体谅软弱的人,当记念主是如何扶助我们这软弱的人。看到主的爱,就不会妄自尊大、心高气傲了。也不会蔑视、摧残、打击、挫伤幼稚和冷淡的人。 只有最自私的人才会只求自己的喜悦,不体谅别人的难处、固执己见、纵然明显错误了,还坚持己意,不理他人的建议。 爱是最温柔和细腻的。惟有如此,才能使受伤的心得医治,千万不要暴露软弱者的过错羞辱他。也不要将信奉主名之人的罪过、错误公诸大众,使基督的名受羞辱。要用最细心的方法,敏锐和机智地将髑髅地受苦之主身上所涌流的爱输送到受伤和疲乏的心灵,发挥医治效能。 当天父从坚固和软弱者口中同心合意的感恩所发的赞美中得到荣耀时,他的心是何等的满足! (2)基督接纳犹太人和外邦人——我们也当彼此接纳:基督作为全人类的救主,他的死是包括一切人。不但叫犹太人蒙恩,也叫外邦人蒙恩。保罗引证撒下22:50;诗18:49;申32:43;诗117:1,赛11:10说明这是上帝不变的计划和旨意。基督以其无比博大宽宏的爱怀拥抱收纳我们这些不配的信徒,包括外邦人,只有没有偏见的爱才能使教会合而为一。 如果我们只接纳与我们自己完全一致的人,有什么可称许呢,站在基督的地位上去领会,他爱我们是何等艰难,爱的容量何其大!我们在主的眼光中如此鄙陋不堪,竟蒙接纳,我们也当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 14-21保罗自述开荒布道的心志 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上帝所给我的恩典,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上帝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所以论到上帝的事,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可夸的。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就如经上所记:“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见的,将要明白。” 保罗在上帝拣选的旨意中担负的使命是将基督的福音带到许多未知的荒地上去。由近及远,经过二十五年的努力,在小亚细亚和希腊等地,建立了许多福音的据点,罗马帝国东方的大部分都留下他的足迹。保罗是一位福音工作的开路先锋,他不愿在已有别人传过的地方工作,一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更主要的是将福音带到未知之地。虽然保罗的工作是空前的蒙福,但他没有丝毫的自夸,他只提基督的恩典,及恩典的成就,表现了基督仆人坦荡的心怀。保罗视为之献身的神圣事业为最大的快乐的荣誉。他回顾往日的工作经历,不是自我欣赏,乃是满怀感恩。 保罗提到自己在外邦人中工作的结果,为的是叫罗马信徒明白,他作为外邦人的使徒有同样的爱的债要向罗马教会还。他又回复到开头的个人心愿中,是责任感和爱促使他写这封信,将真理告诉他们,他以极机敏的话,称赞他们,深信他们必能领会接受他信中的一切教导。 保罗念念不忘地告诉罗马信徒,他所要达成的目的只有一个——外邦人因圣灵的重生成为圣洁,做为蒙上帝悦纳的果子献上,他也深信罗马信徒已有这方面的恩典和知识。 “诸般的知识”:新译:“丰富的知识”。意译:“属灵的知识”。 保罗对知识的提法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是指一般学者所追求的客观知识(林前8:1)。另外是指藉着基督认识上帝的经验,这种知识不是凭头脑聪明所能得的,乃是圣灵的恩赐(林前2:8-16;弗3:3-11)。 “上帝福音的祭司”:这是保罗又一自称,将从外邦人中所得的福音果子作为祭物献给上帝,他深信这批果子必蒙悦纳,因为他们在圣灵里已成为圣洁。保罗也以自己的生命为祭物“浇奠”在祭坛前,以身殉职(腓2:17)。 “因着圣灵成为圣洁”:新译:“靠着圣灵成为圣洁”,意译:“被圣灵分别为圣”。 没有人生而圣洁,也无法从另一个人取得圣洁,圣洁是上帝藉基督而赐予的,接受救主的人,领受圣灵,成为上帝的儿女,重生的生命使人心志改变,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成圣乃是一种从内至外无保留地归主为圣的状态。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在生命中不断战胜邪恶,直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成圣之福不是等到将来成就,却是现在就能享受的在基督里圣洁的经验(帖前3:12,13,4:1-3,林后3:18;彼3:18)。 主耶稣开始工作时,先有“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然后“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禁食祷告并受魔鬼的试探(可1:10.12)。接着“耶稣满有圣灵的能力”行走在加利全地(路4:14),并周流四方行善事。他离世之前给教会最大的应许就是赐下“真理的圣灵”(约14: 17)。而且这圣灵“是没有限量的”(约3:34)。一切信的人都“要被圣灵充满”(弗5:18)。这是我们生命改变、生活圣洁、工作得胜的根源所在。 23-29保罗访问罗马的计划。 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因为马其顿和亚细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这固然是他们乐意的,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因外邦人既然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份,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士班雅去。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 保罗在《罗马书》的开头已表明去罗马的心愿,但未得平坦的道路。从这段话中我们可得知拦阻的原因是福音的园地众多,没有时间前往。目前时机似乎已经成熟,因“如今在这里再投有可传的地方”。当时地中海的东海岸一带已有许许多多福音的据点,也有不少人在这一带传福音。这位被基督爱所激动的使徒,有充沛的热力和不泯的雄心,他计划将福音的战线向西挺进,多年存好心意想望到西班牙去,由于人们的视野还有限,西班牙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远处。当时保罗的第三次布道行程即将结束,正在希腊的哥林多,要上耶路撒冷去。心想,那时必定经过罗马,虽然他还未到罗马,实际上他的心早已在那里,他希望罗马能成为以后传福音的中心据点,帮助他计划的实现。保罗心中已构想在他们中间交通时的喜乐与满足,并体味蒙他们送行时的亲切感。接待上帝仆人,并亲切送行,是当时教会例行的事。保罗特意提及送行,可能是他计划经过罗马前往西班牙时,能得到为工作带来帮助的伴随者。保罗认定,待他办完了目前的要务,将救济的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后,就能与他们见面。可是,这一计划的实现,实际上遇到许多困难。保罗到耶路撒冷后,被犹太人陷害,三年后保罗是作为带锁链的囚犯到罗马去的。罗马信徒以无比热情远远地迎接这位福音的使者,他们出来到距罗马约六十公里的小镇亚比乌市和距罗马约四十公里的三馆迎接(徒28:15)。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位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英雄。保罗在罗马至少往了两年,工作很有果效。福音深入该撒的宫廷,保罗在这段时间写了《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可能加上《希伯来书》。 约于公元63 - 64年,保罗被判无罪开释。据传,这时去西班牙做过短暂逗留,公元65 - 67年间回到希腊和小亚细亚一带工作。此后,据传尼罗纵火焚烧罗马城又嫁罪基督徒,身为基督徒领袖的保罗再次被捕,在公元67年被尼罗判处死刑斩首殉难。在殉难之前写了《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及《提多书》。 30-33请求代祷。 弟兄们,我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藉着圣灵的爱,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上帝,叫我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也叫为耶路撒冷所办的捐项可蒙圣徒悦纳;并叫我顺着上帝的旨意,欢欢喜喜地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同得安息。愿赐平安的上帝常和你们众人同在。阿门! 保罗这次上耶路撒冷,心中隐约觉得困难重重,为此,他请求罗马教会为他迫切代祷。互相代祷并非因上帝不听个人祷告而昕多人祷告,代祷实际上是心内爱的交流,互相担代,属于一种永不被时间空间所阻隔的牵挂。上帝愿意地上的子民冲决自私的防堤,将广博的爱施惠在所需的人。 保罗请求的代祷有三方面内容: (1)脱离犹太地不信从之人的干扰:偏执不信的犹太人对保罗的迫害使保罗精神和肉体倍受痛苦,昔日的情景历历在目,保罗似乎预感到犹太人会在他这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加以逼迫。沿途教会切心挽留,但保罗视死如归,他向众教会表明自己的心迹,证明清白,劝他们为灵魂和羊群儆醒,毅然前行(参徒20:17-38)。实际上,保罗是死在他同胞的手中,虽然保罗愿意以永死来调换他们的永生,但至终他们仍是那么的狭隘,疯狂。 (2)所带的捐款能在耶路撒冷蒙悦纳:由于犹太人中普遍存在的民族偏见,对外邦人蒙恩表现出不容忍精神。以致保罗带着外邦教会爱心的礼物,前往耶路撒冷为帮助犹太人圣徒时,还不断祈祷,愿这礼物能蒙悦纳。保罗很了解犹太人的自傲精神,所以他说,外邦人这些乐意奉献“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他劳累不倦地将福音传给外邦人,并不以为外邦教会是因他的劳苦而创立,是欠了他的债,却认为外邦人是从犹太人身上得了“属灵的好处”。实际上,这一大笔款项的每一文钱上,都有主爱的印记和保罗劳苦的见证。这是他舍生忘死所结的累累果子,是他工作的成就标志。 (3)得平坦道路能去罗马:这位冒险工作一生的战士,真希望能安安稳稳地到罗马,与众圣徒亲切会面,欢喜交通,同得安息。保罗决不是冷漠的人,他有火般的热情,他有许多的渴求、想望和企盼,可是,为了主的缘故,这一切都可以舍去,也都已舍去。他不知这一渴求能否实现,请求罗马圣徒切切为他代祷。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