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返回上级目录】

「因信稱義」的例子:亞伯拉罕(四1-25

1   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憑著肉體得了什麼呢﹖

這一句話也應該翻成:「我們肉身的祖宗亞伯拉罕,得到了或找到了什麼?」

2   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就有可誇的;只是在神面前並無可誇。

保羅主要是跟外邦人說,但也是跟猶太人的基督徒,並舊約、新約的每個人講。亞伯拉罕到底得到了,或找到了什麼?亞伯拉罕是保羅肉身的祖先,也是我們這些信耶穌的人屬靈的祖先。他不是因為他的行為找到了任何東西,如果他是因為他的行為而得到的,他就有可誇的:因為行為守一些律法,可以誇行為,也可以誇律法。但在神面前,人沒有可誇的,因為已經壞到極處,最好的、上帝的律法我們去遵行,也不過叫我們更多的去犯罪而已。

亞伯拉罕怎麼是一個義人?他的義就是他得到了神的肯定。他怎麼會得到了神的肯定?是他做得很好嗎?不!是因為他信。這事記載在《創世記》十五章6節,亞伯拉罕蒙召出來有差不多十年了,出來以後神給他祝福,神當初呼召他時就說我會給你地、人,然而經過了十年,他仍然沒有人,也沒有地。事實上,地到死都沒有,司提反說他連立足之地都沒有。我在這裡強調的就是:上帝的話跟現實好像是衝突的。我們始終會碰到這個衝突和艱難,願上帝的話在我們心中堅固,而不是現實的環境來檢驗上帝的話。神對他說:你不要怕,我會賞賜你。他就抱怨了,說:我都沒有孩子,你還賜我什麼呢?「沒有孩子,賜我什麼?」可能也繼續表現一件事:我得孩子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七十五歲蒙召,這時將近八十五歲了(創十六3),撒拉小他十歲,不知道那時撒拉的生育斷絕了沒有,起碼隨著年歲,生的機會是越少。亞伯拉罕繼續說:那麼繼承我產業的,會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耶和華說:這人不會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生的才是你的後嗣。這是一段很生動的話,好像一個父親牽著一個孩子(或牧羊人帶著羊)一般:「神就領著亞伯拉罕走到外邊」(十五5)是亞伯拉罕在帳棚裡,上帝把他牽出去嗎?然後神就叫他看天上的星星。當然那跟今天的台北不一樣,今天台北的光、環境污染,星星沒有幾顆了,那時是滿天星斗,數不過來。各位,亞伯拉罕那時有什麼?就環境來講,地不是他的;就肉身的能力來講,他沒有孩子。他只有一樣:就是上帝的話。亞伯拉罕「信」神,神就以此為他的義。

3   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

你信上帝所做的,就給了你;你信這個,就得到這個。對我們今天來說,當然我們信上帝在十字架上的作為,並不是就得到耶穌十字架上的屍體(當然領聖餐、信靠主時,我們也有基督的身體;甚至在教會裡,我們也是在基督的身體裡面),而是我們今天信,就得到上帝給我們的義。也就是說,我們相信上帝藉耶穌基督十架成就的救恩,就得到這個救恩。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給我們,是憑著信心,信祂的話,所以得到。「因信」稱義就是:因信靠上帝藉耶穌基督的作為,是因為上帝的話,總是因為聽到上帝的話就相信,上帝就把這給我們。舉個例子:路德說:「做什麼工作,都沒有比信祂的話更叫上帝喜悅的」。我自己也有經驗,當有人把你的話當話,是多麼欣慰的事。你把上帝的話當話,祂說你就信,祂就把這給你。但我又要說,你不要想祂給我的就是什麼房子、車子,祂給我們所有的應許,都是在基督耶穌裡,是祂在十字架上的作為,讓我們能夠稱義。

亞伯拉罕信,他聽到了上帝說的話:「你的兒女會跟天上的星星那樣多」,他就信。這是一個驚人的恩典,這恩典也表現在每一個信耶穌的人身上。要想到我們也是信心的兒女,你今天能信耶穌,也是驚人的恩典,也真是上帝很喜悅的事,雖然我們常常得罪上帝。居然你還在信聖經裡所講的這位上帝,這個世界有這麼多事叫你不信祂;你生活中有這麼多打擊、叫你懷疑的理由;科學家、老師跟你講沒有神;人不住的對你說你的神在哪裡,居然我們還信,這真是上帝的恩典。感謝主!

4-5   4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 5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

信心是相信神做的

「信心」從消極來講,就是:你不是做工的,不是你做。我還是趕快要講:當我們有信心,領受了恩典以後,我們是工作的,只是我們承認這是從主而來。大家喜歡引的:「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一二七1)我們不是不建造,也不是不看守,只是我們憑著信心建造、看守。6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7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三67)我們也不是不栽種,也不是不澆灌,只是我們是憑著信心栽種、澆灌,就是我們依靠上帝在做這些;我們做好了把榮耀歸給上帝。「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十五10);「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我們「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二12)。一個基督徒憑信心領受了恩典,不是懶惰,是工作的,只是我們知道這全來自上帝,所以我們工作得更喜樂、不驕傲、沒有憂慮,這是看你有沒有信心了。我們是工作的,這裡經文說「不做工的,只信」,並不是說我們不做工,而是我們憑著信心在做,或者說我們真是像後面說到的:看自己如同以死一樣。我們是工作,基督徒的信心困難的就在這裡:我們是非常勤奮,但知道自己只是一個瓦器,有寶貝在裡面;我們只是一個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是該做而且是神使我們做的。你要誠實的對你自己這樣說,才不是驕傲。

不易接受「因信稱義」的困難

「因信稱義」就是我們所有得到的是恩典:我們信了神所做的事,我們的信心讓我們成為義。「因信稱義」為什麼這麼難叫人相信?因為人間我們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世界是個殘酷的世界,汗流滿面才能餬口。所以,只要信神會做事(這裡信神做的,就是「把罪人成為義人」這事),就能白白得到,叫人難以相信(too good to be true)。這裡有兩個困難:第一個困難,就是好像顛白倒黑?神怎麼可以稱惡為善、稱罪為義呢?這前面講過,答案是經過一個代贖的工作,沒有那個代贖的話,當然神非常不公平。第二個困難,在人間好像沒有看到有這樣的事情、恩典,要得到好處只有努力的做,要不然就是運氣,一般都不會相信運氣,所以就是努力的做而得到。

舉兩個例子來想:如果你這門課想得A。上課前你會問教授:「我當做什麼,才可以得A?」(我在講那少年官的問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要做什麼,才可以得到一個好東西?教授會跟你講報告如何、作業如何、考試如何,你不會碰到一個教授說:「你要得A,你信不信我會給你A?」然後你信,他就給,你還沒有上一秒鐘的課他就給了。沒有這種事的!你去找一個工作,跟老闆說我要月薪五萬,我當做什麼?他一定說你要做這、做那,不可這、那等等。你不會碰到一個老闆說:你信不信我會給你五萬?你信,他就在你還沒有上一秒鐘的班時就把五萬給你。人間沒有這樣的事。

所以,人間沒有人是不被聖靈光照、沒有神的話語,就成為基督徒的。當然這神的話語、聖靈光照不是一次,而是越來越多、越強烈的,讓我們知道祂的話可靠,而信靠祂。最基本的就是:「祂稱罪人為義」這絕對不誠實、不公平的事,在聖靈光照、神的話語下,讓我們知道耶穌的代贖,這就變成最誠實、最公平的事。祂不但沒有不義,祂稱罪人為義,還顯出祂更大的義。把剛才兩個例子用在我們生活中,就是你想要得五萬元,和你想要得A的念頭,你所有的好念頭、好行為,都是神給你的(這排除了成功神學裡,好像是我想要得什麼,神就給什麼這叫信心的說法)。我的例子是讓各位了解不做工的意思,而且上帝不是你沒有A而給你A,放水,這樣上帝就不義。的確你是有A,耶穌在十字架上替你做成的。耶穌藉著聖靈在我們生命中讓我們能夠得到A,所以稱義、成聖、得榮耀,這些都在救恩裡面。這是先講亞伯拉罕,等一下還會再講他,現在接著講一下大衛。

6   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

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

「在行為以外」跟三章21節的「在律法以外」是類似的,所以律法、行為、肉體,我覺得尤其在說明「因信稱義」時都可以連在一起討論。因為「行為」就是肉體遵行律法的字句,這叫一個好的行為。「在行為以外」跟「在律法以外」是類似的意思,總之是人沒有可以誇口的,若在行為以內就可以誇口了。我們非「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這樣就是有福的,因為我的行為沒有辦法在神面前算為義,神就在我的行為之外算我為義。神怎麼算呢?從神這邊來講,就是祂的恩典;從人這邊來講,就是我們的信心。在大衛的生活裡可能還要加上一個悔改,不過就算是說悔改而稱為義,那也還是從信心而來的。

有福的

在講到「有福」的時候,也可以去想想整個聖經怎麼講到有福:包括登山寶訓裡的八福,什麼樣的人是有福的;《詩篇》第一篇,像溪邊的樹的,這人便為有福。基本上,有福就是被上帝揀選、呼召、對上帝的恩典有信心反應的,有福了。上帝的恩典在這裡講的就是:不是因為你的行為,神就是白白的算你為義。你一定要想到我們講過的很多例子,就是從人間來看,這非常的不公平,如果不把這跟耶穌的十字架和十字架以後的聖靈工作連在一起的話,也還是會覺得不公平,或覺得神還是在縱容罪惡。

7-8   7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8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蒙神赦罪的人是有福的

大衛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我們的行為是充滿了過犯罪惡。「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這是《詩篇》三十二篇12節的話,只是我們也要去想想這話是不是可以有個推論:我們本來有罪,認罪悔改了,信了耶穌了,神就不算我們有罪。非常明顯的,康德也好,新儒家也好,或有一般常識的人也好,就會講,基督教並不好嘛,如果陳進興這樣都上天堂,那我不要去。我聽人說不要去天堂的理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如果我是女生,到天堂可能會被他強姦;第二個如果我是男生,我不要這種齷髊的人作我的鄰居。這兩種顧慮都是錯的!第一個天上沒有娶嫁的事情,也沒有惡人!保羅說過: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重生的人不能進神的國,所以陳進興或十字架的強盜或任何人如果進了神的國到了天堂,他必定是一個重生得救的人,必定有個新生命,所以你不必害怕將來在天堂他會怎麼樣。更嚴重的是第二個:如果陳進興這樣都在天堂,那我不要去,恐怕很多不了解「因信稱義」的人都會有這想法。各位,說真的,你想想:你天天任勞任怨,為主傳福音,後來到偏遠地方為主殉道;一生天天都是讀經、禱告、愛人、遵行主的話,然後你到天上發現陳進興(陳進興有沒有上天堂我不知道,如果他信耶穌他一定上去,一定是我們的弟兄,但他信不信,我不知道。),你會覺得你做得這麼辛苦,將來到天上,他跟你平起平坐,你覺得很舒服嗎?就算不是平起平坐,我們知道在天上不是每個人都一樣,你心裡接受嗎?用我剛才的例子,教授說你們要好好讀書,不過這是你們自己,我會給每個人的成績都是A+(已經「因信稱義」),信不信一定就有人不好好讀書了?不是我看不起你,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又如果教授規定你要好好讀書才會成績好,結果到最後有人遲到、早退、逃課,卻每個人成績都一樣,你會不會覺得不公平?我相信你會覺得不公平。

真懂「因信稱義」,就知道自己的任何一點良善,都出自上帝,不是自己。

這事在聖經裡提過很多次,耶穌也講過浪子的比喻。現在很多講浪子比喻的書,論點都有錯。我看到包括盧雲,都是講那大兒子很混蛋,都在罵大兒子。其實說這樣話的人自己是混蛋,就是說,這才是把上帝的恩典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大家也都在罵法利賽人,我承認法利賽人不對,但也別忘了耶穌說的:你們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但他們所說的都要聽,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換句話說,法利賽人不是一無是處的。因信稱義也好,上帝的恩典也好,絕對不是說我們繼續縱容罪惡。你不要忘記浪子是需要悔改的,他也悔改了,那個大兒子也需要悔改,但並不是說那個浪子就沒有錯。這部分不多談,但這比喻我們的確看到那個大兒子在生氣,我認為那就是不懂「因信稱義」,不懂我們的一切良善是上帝的恩典,不是自己。我每天從早到晚辛苦耕田工作,你沒有給過我一隻羊,然後你這個兒子回來,你給他這麼多,這是不是不公平?你若不懂「因信稱義」,不僅你勝必驕、敗必餒,在生活中就跟這世界的人一樣,基督裡的喜樂也是沒有的,因為你看環境、憑自己的感覺、看自己肉體的成就。

故看神對別人不同的待遇不會眼紅

在《馬太福音》二十章葡萄園的比喻,不也是一樣?有人從清晨到晚上做了十二小時的工,有人只做了一個鐘頭,結果拿一樣的工錢(當然我們說過所有比喻都不可以抓來做每一樣神學上的延伸,如果你要隨便延伸曲解,有人在天上的時候,上帝說:你走吧,那就慘了。)。有一句話,耶穌(或家主)講的,正是保羅在整個「因信稱義」上所表達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真正的謙卑是看到:神是稱罪人為義的神(罪人也包括你),你就不會紅眼,你就知道你自己不是好人,神是好神。我認為那個從清晨就做起的人,應該更感恩,因為他比別人早十一個鐘頭認識這位上帝,跟這位家主在一起,不用在外面閒晃很久。不過今天基督徒很多人還有屬世、屬肉體的想法,覺得在外面閒晃到黃昏再進來工作很不錯,所以會說:好倒楣,早知道就晚一點進去。這都是沒有主的生命才會講這種話,所以恐怕還沒得救呢!難怪主人說:你走吧(太二十14)。所以不要羨慕陳進興或十字架旁的強盜,也不要說神怎麼這麼不公平,他殺了這麼多人、強姦了這麼多女人,結果還上天堂,我好倒楣,我都沒有強姦人。那表示你想強姦人嘛,你沒有主的生命嘛,你覺得吃喝嫖賭是件很快樂的事情,然後最後悔改上天堂就好了。你根本沒有主的生命,你不知道沒有犯罪是一個喜悅的事情;不知道從早就在葡萄園工作、在這世界上背十字架,為主受苦是一件有福的事情;你以為那些罪人被稱為義是有福。當然他們是有福,可是他們的福氣比你這早一點就被稱為義的,要少一些喜悅(姑且用喜悅來說)。

我們真知道「因信稱義」的話,會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大衛這話雖是在《詩篇》三十二篇,而不是在五十一篇說的,但跟他以後犯罪的情形,也跟那浪子回家在路上時的心情是一樣。他多麼希望他的父親能在他苦苦哀求之下,讓他成為一個雇工就好,結果他父親是完全遮蓋他的罪、赦免他的過、而且把他當兒子,就是稱義。很多新派神學家喜歡講:耶穌講的跟保羅講的有衝突,是有些在字句上看起來有點不一致的地方,但若我們敬畏上帝,求神給我們智慧讓我們看到他們是完全一致,舊約新約也是一致的。我們有罪,但因著主的恩典,祂沒有算我們有罪。而且祂沒有有算我們有罪,這在祂並沒有不公平,祂使我們最後真的也成為聖潔。如果是這樣,那就再一次跟你的肉體沒有關係了,每一個人都可以憑著信心得到救恩、稱義。所以我一開始講過「憑著信心」,應該就是「憑著聖靈」的同樣意思,因為我們的信心是從神來。

9   如此看來,這福是單加給那受割禮的人嗎﹖不也是加給那未受割禮的人嗎﹖因我們所說,亞伯拉罕的信,就算為他的義,

如果上帝這「稱義」的恩典就是給人,跟你的肉體沒有關係,那有沒有割禮,有什麼關係呢?都會給。因為我們說了「亞伯拉罕的信,就算為他的義,」。

10   是怎麼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禮的時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呢﹖不是在受割禮的時候,乃是在未受割禮的時候。

亞伯拉罕在未受割禮時,就已經信了

我們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那是就肉體來講;就靈裡來講,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兒女、他是我們的父。也可以想到更早一點《以賽亞書》六十三章16節「亞伯拉罕雖然不認識我們,以色列也不承認我們,你卻是我們的父。耶和華啊,你是我們的父;從萬古以來,你名稱為我們的救贖主。」亞伯拉罕雖然不認識我們,這看起來好像是指我們這些外邦人,不過我看這裡是以色列人跟外邦人一起的呼求。以色列人好像已經背約,被踢在亞伯拉罕之約以外了。不過《以賽亞書》前面、後面都有講到說,那些素不認識祂的人,也要成為祂的兒女。亞伯拉罕在還沒有受割禮時,就已經信了(創十五)。若要從預定論來講,他在母腹中、從萬世以前就信了,只是我們不是每句話都要講到預定論。他在七十五歲就蒙召了,從《創世記》十五章和之前都表示出他有信心:他去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來十一),什麼都沒有,只有上帝的話,在還沒有受割禮時就已經信了。

割禮不重要又重要

所以割禮不是很重要,但也不是不重要:不是很重要:這不能救我們;很重要:這是個立約的記號,上帝吩咐我們做的。亞伯拉罕受割禮是在十七章的時候,離十五章又差了十四年(他受割禮是九十九歲,十五章神跟他立約是八十五歲)。換句話說又等了十四年,上帝的話毫無實現,他仍然沒有孩子、仍然沒有地,但他仍然信,了不起!

真信心是日常生活不順時仍信

不一定你需要什麼被嚴刑拷打、競技場、獅子中承認信仰才了不起,你在每天非常日常的生活裡面,這是我喜歡強調的,因為我們不是常常會碰到什麼獅子、老虎、共產黨、回教徒,但我們會天天碰到許多瑣碎的、煩躁的、人和事情都不住的對我們說你的神在哪裡的時候,你仍然信!

 11   並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禮而信之人的父,使他們也算為義;

割禮是個記號,但不是肉體的割禮

「並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割禮就成為一個記號了。我們可以從《歌羅西書》那裡來了解:割禮是神在人身上的一個立約的記號。較早的立約記號是「虹」,挪亞的時候,好像神看到那個記號,就不會滅掉人。割禮好像是人身上的記號,神看到這記號,就曉得你是我家裡的人。當然肉體上的割禮算不得什麼,是心靈上的,「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西二11)然後經文接著講到受洗,所以洗禮可能跟割禮有點像。因此洗禮翻成洗也不一定是錯的,有人說一定要翻成浸。從《歌羅西書》來講,的確割禮跟洗禮好像都有一種除去污穢的意思,以色列人尤其認為「性」好像有點污穢的含意。但在聖經裡講,我們需要耳朵和心受到割禮,而不是只是性的事上需要被對付。

總之,他還沒有受割禮的時候就信了,神就跟他立約(在十五章就跟他立約),且在立約前神就已經呼召他了,那都只是一些記號。所以割禮,還有時間的前後,不重要,甚至前面不是有看到「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嗎?在這裡可以看到先是外邦人,亞伯拉罕先做外邦人的父,因為他在還沒有受割禮的時候他就信了,然後才受割禮。然後下一節說:「又作受割禮之人的父」

12   又作受割禮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禮,並且按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未受割禮而信之蹤跡去行的人。

受割禮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受割禮以後「按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未受割禮而信之蹤跡去行」這行是憑著信心而來的。這話有點繞口,但不是多餘,保羅也要對猶太人講:你看亞伯拉罕那時,沒有受割禮就信、就聽、跟了上帝,那我們也應該一直跟著祂。

13   因為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

「承受世界」意思是得到神的應許

這話需要有些說明。第一個,在《創世記》或聖經其他部分,從來沒有講到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會承受世界。有說承受地土、福份,沒有說承受世界,我想這就是一個比較鬆散的用法。當亞伯拉罕會承受地土的時候,從《約翰福音》可以知道,亞伯拉罕所仰望的其實是耶穌的日子,「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約八56)。「我的日子」就是耶穌基督的日子,就是上帝應許實現的日子。我們相信亞伯拉罕不知道耶穌道成肉身的事,但我們一再講過:信「神的話」,就是信了「耶穌基督」了,因為神的話就是聖子,就是神。亞伯拉罕信神,神對他的應許就在耶穌基督身上成就,他那時能懂多少不重要,他會信神的話就好了。信神的話就得到神的應許,包括新天新地,所以說「承受世界」。他信,神就算他為義人;義人,神就把一切的應許給他;有信心,就得到義;有信心,就得到上帝的恩典。這不是因你的肉體,不是因你行律法。

14   若是屬乎律法的人才得為後嗣,信就歸於虛空,應許也就廢棄了。

若守「律法」才能得救,就永遠無法得救

若一定要你在遵守上帝的律法,才成為上帝的兒女,你就永遠不能成為後嗣,怎麼樣守律法都不能,因為後面有講:律法是惹動憤怒的,守律法只能成為奴僕。

律法之下的被罪轄制;恩典之下的被義管理

「若是屬乎律法的人才得為後嗣」,這個「律法」我們延伸一點:屬乎「自然的、生理的」律法、屬乎人肉體的法則(這也不是壞事)、「遺傳的」法則(那就根本沒有以撒,因為生理的法則,亞伯拉罕生不出來)我認為這話裡的律法,應用到亞伯拉罕本人的身上,你可以說:「生理的法則讓我們知道亞伯拉罕是不會有後裔的」。擴大一點可說:「屬乎摩西律法的,就是想要憑律法稱義的人,永遠不會是上帝的兒女。」很可怕,你在律法之下的話就是奴僕、罪的權勢就臨到你。六章14節又講「罪不能作你的主」。罪能做你的主,如果你在律法之下;罪不能作你的主,因為你不在律法之下,你在恩典之下。

要小心!我們很容易遠離因信稱義

所以我們真的要小心,尤其中國人我們很強調律法、道德法則,這是好事,但很容易叫我們遠離因信稱義;很容易在要求人時忘記講恩典、講信心。我們會對小孩子說:「你要乖,不乖耶穌不愛你。」這都是叫人下地獄的話!你乖了耶穌才愛你,這不是因信稱義,要下地獄。我們感覺也是:你今天多守了一點律法、比較循規蹈矩(規矩就是律法)、比較有愛人的心、多傳福音、讀經、禱告,就會覺得今天上帝多愛我一點;你今天又發脾氣、又看了色情電影、又怎麼樣了,晚上禱告時覺得沒臉到神面前。這很正常,但,是錯誤的。永遠記得你到祂面前是憑著祂的寶血,不是憑著你的任何什麼善工。善工是很好,憑著信心做,神也很喜悅,但你不是憑著這些到神面前的,「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悅」你永遠是憑著祂為你所做的,不是憑著你自己。

神使亞伯拉罕百歲才生子,要人了解「因信稱義」的道理

如果你要憑自己去守律法,那就不需要有信心,應許就廢棄了。你自己可以替自己生兒子,神定意要叫亞伯拉罕到一百歲才得兒子,原來祂要我們了解因信稱義的道理。你必定要到自己一無所能,或你看自己一無所能的時候,神才會做事,那就叫信心。當然神一直在做事,只是神做的事,神的大能、義、恩典、恩賜,要臨到你身上,你得信。信就是安息,就是接受主的話;信就是你不做工,不是你不做工,而是你看自己如同已死;不是你不勤快,而是知道你的勤快和工作是來自神。千萬要有信心,你要屬律法的話,信就是虛空,就不需要上帝的應許了。

上帝的應許,在《哥林多後書》一章20「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加拉太書》三章跟《羅馬書》四章一樣,也講到亞伯拉罕的例子。「神預先所立的約,不能被那四百三十年以後的律法廢掉,叫應許歸於虛空。」(加三17)我們說過,神的約、神的律法、神的應許常常是可以劃等號的,但保羅在這裡把他分開來講,也是對的。這句話,神的約和神的應許是一樣的事,也就是:不是憑著你的律法和神交換,你做得多,神就給你多;你做得少,神就給你少;做錯多少,神就罰你多少;做對多少,神就賞你多少,不是這樣。這些也是有的,神對律法不是不重要,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律法是我們信主之人的生活的準則(路德、加爾文說這是律法的第三個功用)。我也認為律法是正面的,不過先不去講這個。如果你是屬律法的(這是我們老亞當的天性),想憑著你的肉體守律法的字句,來得到上帝的稱讚的話,那就會不但不得到稱讚,還會把上帝的應許廢掉,你不要祂的話,你的信心也是虛空的。為什麼?因為律法是惹動忿怒的,或叫人受刑的。

15   因為律法是惹動忿怒的(或作:叫人受刑的);哪裡沒有律法,那裡就沒有過犯。

若不信靠上帝,律法只叫人更多犯罪或更驕傲

「因為律法是惹動忿怒的(或作:叫人受刑的)」這句話跟三章20「律法本是叫人知罪」、五章21「律法叫過犯顯多」、還有七章7「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一樣,震撼力非常強大。律法是惹動憤怒、叫人知罪,不是招來上帝祝福的。你說,如果我守律法,上帝就會祝福我。問題是我們不能守律法,我們是賣給罪了,而且當你有這種心的時候,就是得罪上帝了。你說我多守一點律法,上帝多愛我一點,你根本要看到自己沒有這種意願,也沒有這種能力;你是壞到極處,是被罪轄制,只有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工作、聖靈的能力能釋放你。哪裡沒有律法,哪裡就沒有過犯。不僅是不知者不罪、律法沒有定不算罪;而且律法就是專門挑動你犯罪的。這是多麼可怕的講法,對我們中國的儒家、法家,都是受不了的話。法家、儒家都在講「法」,只是儒家講的法,接近康德的那種「無上的命令」;法家講的法,是一種統治者的工具。我們基督徒也不是不講法,我們沒有因信廢掉律法,反而堅固法。我們知道上帝的恩典,就更行律法,我們更好的行,不是為了得賞,因為我們已經得賞;也不是因為怕罰,因為我們已經沒有罰了;我們是因為愛基督的愛在我們心裡,所以我們不因為任何的得失,就因為祂的聖靈、祂的豐富。「不因為任何得失」,這倒有點像康德講的「自律」,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因為康德是說我們的理性,我們是講我們的新生命: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讓我們能夠堅固的來行。你若沒有信靠上帝的話,律法只會叫你更多的犯罪;表面上的沒有罪,也是製造更多的驕傲。

16   所以人得為後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屬乎恩,叫應許定然歸給一切後裔;不但歸給那屬乎律法的,也歸給那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

一切都是本乎信

所以是本乎信:你稱義是本乎信;你得為後嗣是本乎信;你成聖是本乎信;你得應許是本乎信,信心讓你得到一切,你領受聖靈也是本乎信。不要以為我們是憑著聖靈入門,靠著律法成全;不要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不要說我們得救靠耶穌,得勝就靠自己;這都是不同程度的伯拉糾主義。在中國教會、教會歷史上都有,這都是異端,我承認。各位,我們有錯誤的思想不一定下地獄,因為我們的神學常常不太正確,但若我們知道還故意犯,就不應該了。《加拉太書》五章25「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我們可以把他換成:「我們靠信心得生,就當靠信心行事。」得救也好、得勝也好;稱義也好、成聖也好;總是不斷的憑著信心,都是因著上帝的恩典、因著耶穌基督所做的事情。這信不因此減少我們的勞累、流汗、辛苦、挫折、眼淚、沮喪,反倒讓我們能夠勝過這一切。

耶穌基督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後嗣

「所以人得為後嗣是本乎信」。我們得成為後嗣是本乎信,本來我們不是上帝的兒女,都是因為耶穌基督所做的這一切事,我們才成為上帝的兒女。亞伯拉罕能得後嗣,也是因為上帝的恩典,就是這裡有一點點轉換:亞伯拉罕得以撒、得後嗣,是上帝的恩典,憑著信心;我們成為上帝的後嗣,(不是我們得後嗣),是本著信心。因為我們血統上不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事實上亞伯拉罕血統生下來的,不是後嗣,憑著信心、蒙揀選、被神呼召的才是。

我們成為後嗣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因此就屬乎恩」本乎信就是屬乎恩,也就是出於上帝的恩典。「叫應許定然歸給一切後裔」一切的後裔就是一切亞伯拉罕的後裔,包括我們這些基督徒。這應許就是叫我們得到神的義、得到耶穌基督。得到神的義,就是得到耶穌基督,這兩個也可以劃等號的。上帝這應許歸給我們一切的人。在《加拉太書》甚至講到那後裔就是耶穌基督,這位後裔使別人也成為後裔。「不但歸給那屬乎律法的(就是那些有律法的猶太人),也歸給那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就是有信心的猶太人,和有信心的外邦人)。」 因為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才是真正的後裔,血統、肉體都算不得什麼。這裡保羅講的話,不是跟約翰講的也非常一致嗎?「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一13

17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使無變為有的神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保羅在講這一章時講了兩段歷史,一段是《創世記》十五章,亞伯拉罕到了迦南地大概已經十年了,還沒有孩子,但神應許他多如星沙的後嗣,亞伯拉罕信神的話,神就以此為他的義(創十五5)。然後亞伯拉罕就跟神立了一個約,這時還沒有受割禮,再過了十四年到了十七章,神向他顯現。林道亮院長講:十六章到十七章差了十四年,上帝生氣了沒有跟亞伯拉罕講甚麼話,生氣就是因為生以實瑪利的事情。我不敢講這一定不對,可以參考,起碼聖經上沒有記載這段時間上帝有跟亞伯拉罕說甚麼話。到了九十九歲時上帝就講話了,不管中間有沒有生氣,我覺得這十三年也很難熬,不管這段時間上帝有沒有說話,我們知道的就是上帝的話沒有實現。神說:「我立你做多國的父」(十七5)這次上帝的顯現和上帝對他所講的話,都是叫我們很心酸、心痛也害怕。上帝第一句話說:「我是全能的神」,這很諷刺(上帝用的每個頭銜,如全能神、耶和華以勒、耶和華拉法等等,在不同場合都有特定的意義),祂跟本是個無能的神,祂沒有實現祂的話。然後祂說:「你要在我面前做完全人」。「完全人」簡單的說,就是要信靠我,要在上帝好像沒有實現祂的話的時候你還要信靠我。所以第3節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我覺得他實在沒有話講,不知道要講什麼。然後神就真的講了一大堆好像有自我膨脹的幻想症的話:6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7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8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十七6-8)然後上帝真是越講越興奮了。以前也立過約、應許過,這次上帝是不是有點不好意思,已經失約跳票、說話不算話已經二十四年了,那這次我跟你慎重一點,立約有個記號:全家的男人要受割禮,若不受要從民中剪除(這是後來摩西在《出埃及記》差一點死的理由)。不但要跟你立約,你家男人都要受割禮;你的太太也要改名字叫撒拉,我要賜福給她,也要使你從她得一個兒子,她要做多國的母。我不知道上帝這段話滔滔不絕講了多久,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喜笑是我們中文聖經敬虔的翻譯,喜笑好像是喜樂的笑其實應該是苦笑。笑很重要,這裡有三笑姻緣:亞伯拉罕在這裡有一笑,(中文翻喜笑);十八章撒拉又有一笑(中文翻暗笑);後來二十一章9節以實瑪利笑了一下(中文翻戲笑),就被趕出去了。中文翻得敬虔,其實原文就是一個笑字,這三笑都很重要。亞伯拉罕在這裡不是喜笑而是苦笑,不是我污辱亞伯拉罕,他是在懷疑聖經講的,他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嗎?」然後還給耶和華一個台階下:「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但上帝不要台階:「不然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以實瑪利我也會祝福」這是《創世記》十七章所講的,也就是《羅馬書》第四章這裡的背景。亞伯拉罕信一個神,這個神是全能的神。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的神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另一段歷史背景,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的神,這是什麼事?這是獻以撒的那件事。獻以撒那件事在《希伯來書》十一章19節講到的「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我不知道保羅有沒有把《創世記》十五、十七、二十二章這三件事連在一起,但起碼在這裡保羅提的「叫死人復活」在《創世記》並沒有講,不過他在獻以撒時,的確相信神能叫以撒從死裡復活。這裡就是祈克果、巴刻這些人都講錯的,就是認為上帝叫亞伯拉罕獻以撒,基本上就是一個不道德、不理性的事,所以基督徒的信心就是一個不理性,甚至是往黑暗的山谷中跳,信心就是一個不理性的黑暗的跳躍,這是錯誤的解釋。各位,我們當然知道父親殺兒子是一個不道德、不對的事,可是對亞伯拉罕這信心之父來講,這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在二十一章,當撒拉要把以實瑪利趕出去時,上帝說的那句話(:「你把他趕出去,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跟二十二章上帝說要他獻以撒的話,彼此矛盾了。十七章上帝講,撒拉生的,才算你的後裔;二十一章上帝講以撒生的才算你的後裔。換句話說,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信心是會遵行上帝的話,但現在遵行上帝的話,要違反上帝的話,這才是最頭痛、最困難的事。因為基本上這是一個理智的困難,而不是道德的困難,對亞伯拉罕來講,他那麼信靠上帝,道德上要殺兒子,他也願意。是理智上的困難:信心就是遵行上帝的話,現在要遵行上帝的話,上帝的話就不能遵行了。這是矛盾之處:信心就是遵行上帝的話,就是把以撒殺掉,但如果殺掉了,二十一章那句上帝的話:「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就不能實現了,這是困難之處。在這極度困難中《希伯來書》告訴我們亞伯拉罕有一個想法:我殺了以撒,神能叫他復活。他是這樣想的,這樣的解釋才是吻合的信心,沒有違背理性,只是理性真的需要先順服信心、順服神的權柄。當然神沒有叫以撒死,也沒有叫他從死裡復活,可是《希伯來書》作者說:「他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

 「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無變有」也一樣在《創世記》十七章裡看不太到。無變有通常是講神的創造,祂是使無變有的神,原來什麼都沒有,祂說有就有了。所以你要把上帝的創造、上帝的救贖,也運用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包括在我們聽到上帝的應許的時候。當然這裡馬上就跳到:「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跳到保羅那時候,也跳到我們今天了。亞伯拉罕在天上已經一直看到一件事,就像摩西在《申命記》第一章看到的,就是:耶和華實現祂的話,你們真的好像海邊的沙、天上的星那麼多。亞伯拉罕在天上可以看到他的後裔是這麼多,他是我們世人的父、多國的父。這不是他,是上帝的話!他信。

18   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

「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我們若沒有信心,看起來這是多麼悲哀的一句話:《創世記》那個老人,趴在地上,沒有指望,沒有盼望了。沒有盼望的時候,因著信心要有盼望。我們從信裡有盼望:相信自己、環境,當然沒有盼望;相信上帝,我們就有盼望。

「就得以作多國的父,」亞伯拉罕一直到死都沒有看到這個實現,甚至當耶穌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時,從時間來講,亞伯拉罕那時也沒有看到,一直到五旬節,到今天我們才看到了神的話實現,千千萬萬外邦人成為他的後裔,他實在做了多國的父。

「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這先前就是《創世記》十五章5節上帝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像天上的星那樣多。我們今天在講這些事情時都講得很輕鬆,但在信仰生活中,你也知道這好困難哪!真的在艱難時,神的話沒有實現時,環境跟神的話那麼衝突時,我們真是度日如年,人不住的對我們說你的神在哪裡?復活的大能在哪裡?都沒有。

19-20   19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20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

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

他的信心不但不軟弱,而且仰望神的應許。應許,早就說過了,在十五章甚至在十二、十三章神都講過:你的後裔要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這是亞伯拉罕跟羅得分開了以後神對他的應許。在十二章沒有直接講,但有說要叫你成為大國,那應該也是你的後裔會非常的多。總之到十三章就更清楚了,然後到了十五章、十七章更說:你的後裔要極其繁多,而且成為國度。越講越大,而現實是越來越跟上帝的話違背:他的身體如同以死。《希伯來書》十一章12節也講到這事,「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彷彿已死:他的生理上是已經不能生,而且撒拉的生育是已經斷絕了。先提一個不太重要的事:在《創世記》二十五章講亞伯拉罕後來跟基土拉又生了六個孩子,有人說那個時候亞伯拉罕生育能力又恢復了,有解經家說可能基土拉是比較早期的事,我想這兩個可能都有,聖經沒有說一定是哪一個,但我們相信在《創世記》十七章時,一定是像《羅馬書》第四章講的:他的身體如同以死,最起碼撒拉生育已經斷絕了。在《創世記》十八章時撒拉自己也講了這話:「撒拉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12節)不能有這樣的事了,那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我也不能生,太太也不能生,只有上帝的話。

「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原文沒有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

21-22   21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做成。22所以,這就算為他的義。

怎知亞伯拉罕有信心?

「這就算為他的義」我們也再講,他的義就是:神的義加給他就是他的義,他就在神面前領受到神的恩典、能力、拯救。所以「算為他的義」在當時來講,他就得到那個得兒子的能力了。甚至有人也講那個「堅固」也是指性能力,就是他因著對上帝有信心,他就有這樣的能力。保羅用「堅固」這字,好像可以看到一點暗示,但我們要把這個跟《創世記》十七章連在一起。各位,保羅寫《羅馬書》第四章,時,是不是沒有看《創世記》十七章?或欺負我們沒有看?他信心不軟弱(軟弱和堅固都可以跟性能力連在一起)?在《創世記》十七章,他信心可真軟弱!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撒拉還能生養嗎?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整個十七章我們能看到亞伯拉罕的心意就是這樣子,這不是軟弱是什麼?然後「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他明明是有起疑惑。「將榮耀歸給神,」你又在什麼地方看到他將榮耀歸給神?他「滿心相信」,你又在什麼地方看到他滿心相信?就是十七章你看到亞伯拉罕所想、說的是懷疑,怎麼會說他滿心堅固?

他的信心表現在:立刻遵神的話行割禮上

我們相信神的話一定真實,《羅馬書》說他有信心,他就有信心,那怎麼說呢?我認為他的信心表現在一件事上,就是《創世記》十七章23「正當那日,亞伯拉罕遵著神的命,給他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家裡的一切男子,無論是在家裡生的,是用銀子買的,都行了割禮。」神叫亞伯拉罕等二十五年,亞伯拉罕沒有叫上帝等一天。上帝並沒有說你今天就要受割禮,上帝只有說你家裡的人都要受割禮。就對比我們事奉主、聽主的話的情形:我們常說等一等吧,十一奉獻?等我有錢一點再來;聚會?等我有空再來。等等吧,神也沒有說一定要怎麼樣嘛。像奧古斯丁的禱告:「賜給我誠實、聖潔,但不是現在。」我們可以等嘛,神好像也可以等,神讓亞伯拉罕等了二十五年。這裡二十五年了,亞伯拉罕聽了上帝的話,當天就去做,一天都不等。他可能有過笑、懷疑,但在這段講話的過程中,他的信心一定是越來越堅定:「好,你說的是真的,我就接受你的話去做。」。叫一個九十九歲的老頭子去行割禮,也不是好受的,很疼痛(後來示劍的事就知道很疼痛)。這行動代表他的堅定、他的信心。聖經沒有騙人,保羅沒有曲解。

23   算為他義的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

我們也同樣是因著信被算為義

亞伯拉罕也有動搖的時候,當他聽到上帝的應許時,他是喜笑,不相信神的話(創十七)。但當神繼續跟他講話中,他就勝過了懷疑,以至於當那天結束時,亞伯拉罕已經有個堅定的信心了。這正是保羅在這裡所說的,他堅定信心的表現,就在於當天他自己,以及所有的人都受了割禮。因此這信心算為他的義。當然我們也不能說信到什麼一個地步,不是心理分析。主耶穌說只要有信,像芥菜種那麼大,就足以移山了。只要是從神來的恩典在我們心中,我們就必定會有這信心,也必定會越來越堅固,我們就被算為義。也很感謝主,既然我們都是走同樣道路的亞伯拉罕子孫,一主、一信、一洗、一神、一個恩典、一種救法,那麼對亞伯拉罕,稱義是因他有信心,就算他為義,這當然就不是為他一個人行的,而是為所有效法他信心的蹤跡而去行的人,也就是為我們、為世界上所有的猶太人、非猶太人、希利尼人,我們都也是因著信心,被算為義了。

24   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之人寫的,就是我們這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人。

我們信什麼?

我們信什麼呢?我們信神的話、啟示、恩典、權柄等等,也就是信神。而在這裡特別講我們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當我們信神的時候,就是信神的啟示;神的啟示就是耶穌基督;信耶穌基督的重點就在祂釘十字架。祂釘十字架不單是死了,也復活了。因此「我們這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復活的人」,就包括我們信這位在舊約裡就應許的主;我們就信這位主是童女懷孕、道成肉身;我們就信祂在世上三十三年的所有言行;我們就信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死;我們就信神叫祂從死裡復活。我們也講過在《使徒行傳》初代教會講到耶穌是神的兒子時,喜歡用的證據就是祂從死裡復活了。所以保羅在這裡講到說我們信的這位神時,就特別只講一件事,就是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當然他講這件事可能也和亞伯拉罕有關:亞伯拉罕信,是信神、是信神的話、是信神的應許:「祂能使無變有」、「祂能使一個彷彿已死的人生出許多子孫來」。如果跟《創世記》二十二章連在一起,就是他信:「神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也就是說,要想到不管是亞伯拉罕、是我們、是歷世歷代的偉人、是普通的小民,信都常常是跟環境、感覺是衝突的,就算在極少數時候,那環境跟神的話是一致的,環境就印證了耶穌的話,那我們很感恩,但我們仍然不是看那環境,不是因為環境壞而不看它;環境好你也不看它。當然我們活在這世上,環境也是要看,要好好處理上帝給我們的一切,但我們是透過信心的眼光來看,信心的眼光定睛在耶穌的身上。最近有人對我說「不看環境」這話好像不太對,我覺得是不太對,我們不可能不看環境。大衛不可能不看歌利亞;迦勒也不可能不看那些高大的城牆。只是我們是用信心的眼光來看,也就是我們專心定睛仰望主,持守祂的應許,然後我們再來看這些事情時,就有個正面的態度,就能夠攻克敵人,就能夠勝過仇恨。我們是看的,但是怎麼看?仰望主的看。所以這裡保羅說我們信的是「神使主耶穌基督復活」 ,跟亞伯拉罕信的是「使無變有使死人復活」是有關係的;跟初代教會不斷用耶穌從死裡復活來印證祂是神的兒子也有關係。再用在我們身上,祂死裡復活的重點,不只是印證祂是神的兒子,而是印證祂是神拯救我們的工具,就是藉著十字架。

25   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或作:耶穌是為我們的過犯交付了,是為我們稱義復活了)。

要看到每件事背後是正直良善的上帝在掌權

十字架是很奇妙的事,也顯出神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透過祂的受造物在做的。耶穌為什麼會上十字架?會被交給人?耶穌被交給人是因為猶大的貪婪、、彼得他們的膽小、彼拉多的懦弱、祭司們的嫉妒、神的百姓猶太人和外邦人一起在敵擋上帝。耶穌被交給人或十字架這件事,顯出了人最大的罪惡、愚昧:因為他們的膽小、貪婪、嫉妒、無知、罪惡,耶穌被交給人,可是在這一切人的罪惡、無知之後,你一定得看到,就如你在每一件人的罪惡後面,得看到上帝的正直、良善和主權,這一切的後面是上帝在掌管。耶穌被猶太人交給人、被彼拉多交在死地、被羅馬兵丁釘死,可是耶穌是被上帝交給人。最大的罪惡裡,因著對上帝話語的最大信心,我們有最大的感恩,十字架這醜陋的記號,變成榮耀的記號。「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祂被交給人,是因為我們的過犯、罪惡,所以又回到前面所講的:為什麼耶穌要釘十字架?十字架主要不是針對魔鬼,主要是針對上帝,因著我們的過犯得罪了上帝,耶穌基督就為我們的過犯,代替我們受刑罰。「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當然不是說耶穌的死跟我們的稱義就沒有關係,是有關係,「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只是耶穌的復活,顯出祂的死不是一般的死,祂是「神而人」那位的死,所以祂的死對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來講,有讓我們稱義的果效。這個是「因信稱義」。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