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返回上级目录】

保羅在十一章36節講完了上帝一切奇妙的計畫後,便發出了讚美。他在聖靈感動下,把神整個救世計畫講出來,然後說:就上帝的權能來講,我們只能讚美、歸榮耀給祂,因祂所做的都甚好。那麼,我們是不是什麼都不要做?剛好相反!從十二章1節開始,就講到我們在這樣(信靠上帝預定、計畫、掌管一切事情)的信仰之下,不但不變成一個死板的木頭人,反而有個非常積極和正面的生活態度。

基督徒的生活態度(十二1-21

十二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以「有上帝愛」的心來勸人

每一個蒙恩的人,保羅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我藉著上帝的慈悲來勸你們,就好像保羅說:我現在體會到上帝的慈愛,我心裡有強烈的愛,我用這愛來勸你們。再舉個例:就好像我們勸人不要吸毒、好好讀書、不要走入歧途、不要去墮胎、不要偷東西、不要做壞事,是用什麼心在勸人?各位,很多時候並不是慈悲的心,像我自己做父母的,對小孩應該很好,但有時誠實的說,就是很自私。比方天冷小孩不想多穿衣服,就罵他們。我是以慈悲勸他們嗎?不是!我們自己都說出來了:「不穿衣服感冒了,誰辛苦帶你看醫生啊!」並不是為他好,只是我不想辛苦帶他看醫生。當然我們也希望他健康,但常有自私的理由,就是你生病我很辛苦,我不要那麼麻煩。我們不要人家吸毒、墮胎、做壞事、這樣、那樣,其實最後是我們不希望辛苦收爛攤子。不希望收爛攤子這不是壞的理由,但有個更好的理由。保羅說,我是有一個上帝愛的、慈悲的心來勸你們,我並不是怕你們不聽我的話,做錯了以後我很麻煩,我是用上帝的的慈悲來勸你們。各位:上帝的慈悲拯救了我們,祂實在很愛我們,不願意我們在罪惡、痛苦、死亡、魔鬼的掌握中被整,就如同上帝不希望祂的兒女在埃及被整一樣。現在已經被救出來,很好了,為什麼保羅在這裡還要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這慈悲是講一種強烈的感情,希望我們好了以後,能更好:走正路、行得對、行得好。對一個以前不好,現在已經很好的人,下一步你會勸他什麼?一個現在身體健康,不像以前有癌症、或考上台大,不像以前沒有學校讀、或很有錢了,不像以前是個窮光蛋,你會勸他把這錢好好的來用、如何把身體做在正事上面、好好讀書,對不對?也很遺憾,我有時看到一些基督教的作法,比方孤兒院,他們是使這些孩子脫離了貧窮,也受了教育,可是沒有進入一個健全的生活裡。就像醫好了的身體、救出的雛妓,沒有做正用,很可惜。保羅在這裡講的,就是這個很強烈的盼望,跟我們強烈盼望人信靠耶穌一樣,勸你既被拯救了,就不要浪費上帝豐豐富富的恩典。這我也想到耶穌曾說過:「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空閒,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太十二43-45)」保羅在此也有同樣體會:我們蒙恩得救,我們的時間、金錢、身體、生命,就希望用在最好的事上。所以他說:我用像神那樣強烈的感情,是愛你們的,來說這話勸你們。不是說你做錯了,而是你已經被拯救了,若要走得更好的話,就請你做一個正確的選擇:以前正確的選擇是信靠耶穌、離棄罪惡;現在的選擇是什麼?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理所當然」

在「神已經揀選你」這個大恩之下,神這麼愛我們,我們該如何呢?若有人愛你愛得不得了,你該如何?就是嫁給他。神這麼愛我們,我們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跟人間想的一樣:父母對我們好,我們就孝順;老闆對我們好,我們就忠於人事。人間的好,都還有缺點,上帝的好、奇妙拯救大恩,我們就該信靠祂、盡心盡力盡性的愛祂、把身體獻上。「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比較直接的翻譯是「將身體獻上,當作祭物」,就是說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當作祭物獻給上帝的話,是活的、聖潔的、分別的;是神所喜歡的。

什麼叫「把身體獻上」?當然不是說我們把自己殺掉獻給上帝,因為聖經裡、舊約先知書裡都一再講:上帝從來不需要吃喝這些祭物,這是象徵性,讓我們學習把最好的給主,分給祭司、利未人、孤兒、寡婦吃。上帝不吃公牛的肉、不喝山羊的血,不從我們家裡取公牛,不從我們圈中取山羊,因為樹林中的百獸、千山上的牲畜、山上的飛鳥、野地的走獸都是祂的。耶和華如果飢餓,祂不用告訴我們,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耶和華的。祂什麼都有,事實上,祂也根本不會餓,祂什麼都不需要,反而把東西給人。因此「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從舊約到新約,都不是說我們給上帝一個東西,而是《羅馬書》六章13節說的:「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16節:「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19「你們從前怎樣將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僕,以至於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意思就是我們要因為上帝的愛而對祂有一個「把我最好的都給你」的這種心。像結婚時就是這樣:我這個人都給你,我的一生就是單單愛你,跟你同甘共苦。當然我們跟上帝在一起沒有任何的苦,上帝也不需要我們任何的服事,就是我們被上帝的愛感動而願意來服事祂,祂不需要服事。所謂「服事祂就是靠著祂的恩典來服事弟兄姊妹、服事這世界的人。用從信心得來的愛、智慧,在這世上作一個無私的人,不為自己而活。這叫「把身體獻上」,就是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人:不再做罪的奴隸、不再滿足自己的私慾、我們的一切是給義、給上帝、一切聽祂的;我們的肢體(每一根頭髮神經)、時間金錢一切,是被上帝的愛感動來做事情。所以,不是到非洲去宣教才叫奉獻,我們燒飯、吃飯、洗衣、旅遊、坐捷運,都是要把這身體用來榮耀上帝,讓人得到福音的好處。

「當作活祭」我們是活的,不是死的;隨時被主的愛感動,用我們的心思意念去討主的喜悅;而且這樣全心的擺上,我們就更有活力。也「是聖潔的」分別出來,單單給上帝,不給別人了;「是神所喜悅的」神喜歡我們有信心,信心就是接受祂的恩典、愛;當接受了之後的反應,就是依靠祂、從祂那裡得到各樣的力量、恩賜來服事人,這是神所喜悅的。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我認為保羅這話最好的理解還是這樣:我們因為領受上帝的愛,而能用愛、良善來對每個人。因為領受愛,我們生活可以是充滿愛的。我們人間任何一種忠於理想、國家等等的愛,都跟基督教的愛有個極基本的不同:就是這裡面都沒有講到你是一個被愛、被救的,只是一個理想或國家這抽象的觀念,甚至救國救民的使命感感動你,這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花,會枯乾的。我們的愛必須不是這種感動,而是來自被上帝拯救、愛的感動而有的反應,那才是有根、有基、有源的。我們領受了上帝的愛、聖潔、善良,就獻上,而且這沒有任何污穢,無私、沒有為自己的任何利益打算。

「事奉」就是「敬拜」、把自己獻給上帝。

「事奉」比較好的翻譯是「敬拜」在一般西方教會這兩字是互用的,主日崇拜有的教會用 “Sunday Worship” (主日敬拜);有的用 “Sunday Service” (主日事奉,我們中國人比較少這樣講)。可能這裡翻「敬拜」比較好,因為從上文來看,我覺得保羅心中可能在想一個圖畫,就是他在敬拜上帝。各位,我們怎麼敬拜上帝?星期天到教會,很多人就是說我來聽道、跟同儕朋友social等等,這不錯,只是我們不太會想到到教會來是來敬拜上帝。什麼叫敬拜上帝?最多人說(尤其靈恩派弟兄姊妹):我們唱詩歌來敬拜主。但可以再想深一點:聖經上人怎麼敬拜上帝?英文裡Worship也有Worthy的意思就是一個配得敬拜的對象,讓你好像是五體投地的,把一個最好的東西獻給祂,這就講到什麼是敬拜了。敬拜(崇拜)在靈恩派就是大聲唱詩歌、又跳又舞的,這不是壞事,我覺得很好。事實上,我們今天在聽道也算是敬拜(像我們週報寫:以介紹新人來敬拜主,雖然我們不懂是什麼意思,但好像每件事都是要敬拜主)。但,有沒有一個形式可以最貼切的表現出來,讓人馬上想到我們是在敬拜上帝?最起碼在舊約我們看到,敬拜上帝最貼切的一件事(整個宗教儀式的最高潮)就是獻祭:我千里迢迢牽了一隻牛來、我今年一切農作物初熟的,我跪下來獻在上帝面前,這個叫敬拜;我把我的血汗、心血獻給上帝,這叫敬拜。我們當然也知道神根本不需要這些吃喝的東西,那麼在今天新約的時候,沒有獻祭了,初熟的果子、牛羊也沒有了,最多就是有一點金錢的奉獻。新約裡還有沒有像舊約那樣,把我們這一生(一年或一季、一月)的心血獻上?我想到了一個(很寶貴,但平常我們也沒有多想)就是東方的博士把黃金、乳香、沒藥,獻給那個嬰孩,然後就敬拜祂。我覺得他們非常有福氣,他們怎麼能看出那位幼小的嬰孩是可以跪下來敬拜的對象?他們把一個寶貝的東西獻給祂。不過我們今天也不太覺得奉獻金錢就是敬拜上帝。因此保羅就說,你敬拜上帝就是把自己獻給上帝;就是你代替了那個牛羊、初熟的果子,把自己獻給上帝,這就是敬拜上帝,這也就叫做事奉上帝。「事奉」通常我們講對人,因為神不需要人事奉,神反而在事奉人,把生命氣息賜給人、給人各樣需要的東西。「敬拜」比較是針對上帝,因為祂尊貴榮耀我們敬拜其實這兩個應該連在一起敬拜上帝的時候你一定會事奉他事奉祂就是事奉教會的弟兄姊妹和上帝給我們一切的工作。

這樣的事奉是一個理所當然、理性的事奉,是完全合理、合邏輯的。通常事奉、敬拜這裡面都有豐富的感情,但也是完全合理的,因為上帝把一切最美好的給了我們:祂的兒子、祂的聖靈、祂的話、將來的新天新地。我喜歡用一段經文來跟這段相比,《約翰壹書》四章10-16節,那裡講到的就是愛:「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這就是我們一切的基礎和根源,你講一切的奉獻、頭生,如果不講到神那麼愛我們、我們領受這樣的愛的話,那都是白講。約翰在這裡跟保羅像極了,他強調我們根本不愛神,我們根本是恨神的,可是神就愛我們,然後「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所以,愛不是什麼葡萄美酒月光杯、羅曼蒂克的氣氛,(當然我也不否認那些形容詞情調也很不錯)但在聖經裡,愛是一個動詞,一個動作;而且是上帝永恆的一個計畫產生了動作;而且是上帝成為人而死、而復活的動作,這個為我們的罪做了挽回祭,這就是愛。然後他說:「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就是說你領受了上帝的生命,你的生命就不一樣,愛就是一個奉獻的生活了。我們最想到還是我們有個愛的對象,就無怨無悔、非常歡喜的,把一切給這個對象,因為這個對象把一切給我們了。神把祂的兒子賜給我們,然後「神將他的靈賜給我們」「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我們的回應就是:我們是彼此相愛的。也因此「把身體獻上」我們如果真的領受上帝這麼愛我們,就能夠彼此相愛,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了。也就是不要想到什麼英雄豪傑、好人好事,還是像共產黨喜歡講的什麼學雷鋒、絕對的犧牲之類的,我都覺得那不僅可以是作秀、作假,就算真實的,那也總是空的,就是沒有根基、沒有從上帝領受的愛。我們領受了這樣無私的愛,就對世界、對教會發出。

十二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基督徒的生活態度,這一節先講負面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這很像《羅馬書》八章4-12節所講到的:「不要體貼隨從肉體」因為《約翰壹書》二章15節講「不要愛世界(就是肉體)和世界上的事(就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這些都不是從上帝來的)。」世界、肉體,是上帝所造,也是上帝所愛的,非常好,但我們容易把這些當作我們的主,而忘記上帝;那就是上帝所造非常好的受造物,變成了上帝;它就越權,我們就犯了大罪,就在死亡裡了。這並不只是說我們體貼肉體,去吃喝嫖賭、打人罵人、嫉妒驕傲自私,體貼肉體在聖經裡講的,甚至可以是絕對的好意。像彼得那麼愛耶穌,當耶穌說祂會被羞辱、被釘死時,彼得說:「主,這事不可以發生在你的身上。」耶穌說:「你是撒但、你退到後邊去,因為你體貼人的意思,你不體貼神的意思。」。當我們不是從信靠上帝來做每件事的時候,即使我們有一萬個好意:我要去宣教、要去這樣、那樣,都會造成很多的傷害。包括在教會裡,比方有人說:「我們應該挨家挨戶的傳福音」。這很好,可是我可以用這個來批評別人:你們怎麼都不像我這麼愛主;我也不考慮你們要上班、要怎麼樣,我就覺得你們不愛主;應該來參加禱告會啊,可能我們就是照著自己的私慾要來做。我聽過多少父母對孩子說我這是愛你啊!你問問孩子有多大的壓力。人如果不是信靠上帝所做的,一切體貼都不好,有的短暫看不出來,有的覺得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但求神讓我們每一個愛、想法,都是從信靠上帝而來的。不要效法世界,不要體貼自己的肉體,世界不斷的變,變來變去都是遠離上帝、自我中心、不要聽神的。不跟隨世界潮流,我們並不是老古板保守,我也不覺得保守就一定是對的。經文這裡有講要變:你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基督徒是要繼續不斷的變,可是,是越變越像我們的上帝、越變越穿上基督、越變越有主的榮形。近來與同工分享,談到一個新聞說:你希望像誰?有人說王永慶,有人要像林志玲,有人很有自信的要像自己。榮生就說不希望像自己,又臭又硬太爛了,有人就說:我們基督徒的自我形像是不是太爛了。我想這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在這裡一提:你不認識上帝的愛,你的自我形像都不好,因為我們不夠英俊、不夠漂亮、不可能夠好的,再反省一下裡面,當然很多污穢。可是感謝主,再一次,一切的答案在上帝的愛:在我們最爛的時候,上帝愛我們。我們就非常歡喜,也就發現一件事:我們不必像別人,你就是你,不必像任何人。對,我們學習像保羅、像摩西,但是你就是你,我不必是沈牧師沈牧師是也不必是我,每一個受造物都有他獨特的地方。因為離開了上帝,這獨特都變為罪惡、自私、自大,但是如果我們破碎、跟隨主、知道自己真是罪人,一無是處,可是上帝愛我們,你那獨特的地方就發揮出來了。所以,真正的自我形像建立,真的又是在十字架:承認自己完全的罪惡。不是像世界上:你要肯定你自己、你很好。我們哪裡好?可是上帝在我們最壞時愛我們,然後上帝改變我們。所以我們不必變得像誰,倒是因著與主同死、同埋、同復活,我們彼此互補,而且彼此欣賞。沒有重生得救、沒有把自己獻給主、沒有把自己破碎時,我們看彼此身上的特質都是醜惡;但被主破碎後,我們就看到他性急也好,性緩也好,以前都是不好,現在都是好的,我們的變化就應該這樣。我們不必像這世界,自私得不得了的e世代,也是最沒有自信心的世代。他的手機、髮色一不像別人的,就害怕了;一點自信都沒有,他一定要跟著潮流、同儕走;他不知道他的自我是什麼,因為他不認識上帝的愛。那不要說e世代了,我覺得貴為總統、教授,都是一樣,大家都怕自己落伍、落單、不被肯定,而被肯定的又驕傲得不得了,那都不是真實的。我們要變化,越來越像我們的上帝、耶穌。就在主耶穌奇妙的愛裡,我們不僅越來越像祂,而原來被造的本質,也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耶穌就透過祂造我們的那個部分,表現出祂的榮耀;並且我們看到,不管祂在我們身上表現出多少榮耀,其他肢體沒有一個是可以缺少的。我們不效法這世界,但是有變化,就是越來越按著主的心意、信靠祂來做事。《哥林多後書》七章10「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你知道屬靈人也可以憂愁嗎?可以,屬靈人可以憂愁、快樂、高興、難過、痛苦、憤怒,我們基督徒不是沒有感情,因為我們的上帝充滿了感情,感情是上帝所造的,但一切是依著上帝的意思、依著十字架、依著上帝的愛,否則依著人的意思憂愁就是絕望、就是憂鬱症。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興奮、喜悅)就有最大的對人的愛和關懷,並能交託。因著越來越認識十字架,和聖靈的帶領,我們的心思越來越像主,這才對世界以及周圍的人有幫助。

察驗何為神的旨意

我們也要「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什麼是「神的旨意」?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常犯的大錯誤:「投給陳水扁,還是連戰,還是投廢票,是神的旨意?」。我們一想到神的旨意,就想到是某件事才叫神的旨意,應該移民到哪裡、要不要出國我們都在問這些。這樣了解神的旨意是非常普遍,但我認為是不對的!在聖經裡,神的旨意從來不是我們說的投給誰,事實上投給誰都可以是神的旨意;也都可以不是神的旨意。重要的就是:「神的旨意,就是要我們信靠祂」,當然還可以說十誡、登山寶訓,是神的旨意;我們要聖潔、善良、傳揚福音,是神的旨意,但最基本的、包羅萬象的就是信靠祂。從信靠祂裡面來做好丈夫、好妻子。所以「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認為就是:「在生活中,求神讓我們在每件事上,查驗自己是不是有信心」。你憑著信心去投票,投給連戰、投給陳水扁都感謝讚美主,沒有人能論斷你(當然我們可討論),你投廢票也很好、你不去投也很好。這給我們極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又讓我們在做事時,不那麼憑著血氣,也不會讓我們互相攻擊得那麼厲害。求神讓我們有信心。這也有一段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三章5「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我卻盼望你們曉得,我們不是可棄絕的人。」4節也講到說:耶穌為我們被釘十字架,我們因祂的大能跟祂一起同活。這實在是太奇妙的事情,我們有沒有信心?神要我們查驗的,就是要我們知道上帝對我們的愛,我們不是可棄絕的人,不要自卑,不要絕望,當然我們不要自傲。你要常常在每件事上(不管自己做的,或別人做的),查驗有信心沒有。你說我投的人沒當選,台灣現在政治這麼亂,這不是我的錯。不管別人做錯害了你,或你做對了幫助了別人,不管怎麼樣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上帝的慈愛裡,我們不是可棄絕的。祂為了我們成為軟弱、成為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因著這個,我們知道祂是愛我們,我們可以與祂一起同活。所以「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就是你信靠祂的善良、純全、可喜悅,你信靠祂是愛你的,這就在生活中產生巨大的力量和謙卑。下面保羅就更具體講到我們基督徒這種生活態度。

十二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具體的生活態度

保羅在勸弟兄姊妹過一個教會生活。但我也要再說:我們活在世界裡,過教會生活不可能跟世界沒有關係,所以這也跟你的世界態度(整個生活)有關係。教會更不是有形的組織(如信友堂)叫做教會;教會就是耶穌的身體。所以只要有兩個人,甚至一個人,你是在阿拉伯國家工作,你禱告求神跟你在一起,你們兩個也就是教會。如果有一萬人聚會,神的靈、神的話,不在當中,即使我們做了一切看起來很敬虔的事,也不是教會。所以你在捷運站、公司,都可以是教會,因此這就應用在生活裡每個地方。

看自己要看得合乎中道

保羅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是一樣的態度,就是他希望他用上帝的心、上帝的靈、上帝的恩典來勸他們:你們在世上生活或在教會裡的時候,不要自大、「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說是:「不要看自己『低於』所當看的」,過與不及都不對。我們既不自傲,也不自卑,既不覺得自己是多麼偉大,也不覺得自己是多麼卑賤。就我們本像,我們是卑賤到極點;就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我們是偉大到極點,這也沒有錯,但得在一個適當上下文裡來了解。

這裡說我們要怎麼看自己?「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簡單的說,我們在世上的生活(包括在教會裡)要靠著上帝給的恩賜,和隨著恩賜同時來的信心來處理,不要狂妄:「神叫我看到異象,神叫我將來要建立一個百萬人的教會」這是自大狂,當然我不是說這樣的人一定都是自大狂;「我不行,我不會傳福音,也不會禱告,什麼都不行」這是輕看上帝的恩典,看似謙卑,其實也是一種驕傲。神有給我們夠用的恩典!前面看到的《約翰壹書》說的:「我們不能說我們不能相愛」,意思是:就我們的本性是不能相愛,但神愛我們,我們就可以支取這樣的愛;就如同我們不能聖潔、沒有智慧、沒有良善一樣,這是真實的,但神既給我們,我們就有這樣的能力了。神給我們的恩賜、信心,我們就可以用來彼此服事。你說:我沒有恩賜,雅各說:沒有你就求啊!求那厚賜百物、千物、萬物給人,也不斥責人的神。祂已經把聖靈和祂兒子都給你了,祂什麼不給你呢?如果祂不給你,祂有祂的美意,我們就順服。這個「看自己恰當」要看得很活,就是說恩賜是會改變的。耶穌說:「凡有的,還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都要奪去」。你渴慕,就繼續給你;你不信,慢慢就越來越少了。

什麼是「恩賜」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什麼叫做「恩賜」?我覺得有個很好的描述,就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講到的:「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7節)」這恩賜,又是經過十字架:祂死亡、復活、升天,然後把各樣的恩賜賜給人「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我覺得那就是藉著聖靈賜給我們的。所以,我認為恩賜又要跟耶穌的十字架相連;用在我們身上也跟耶穌的十字架相連,就是我們在世上生活,在每個地方,都是靠著上帝給的恩賜來服事,就是聖靈因著耶穌基督為我們死而復活、因著上帝愛我們,而賜給我們的。這可以越來越多,如果我們真是有良善、有愛心,主就越來越多賜給我們;如果我們沒有信心,或把這些恩賜埋藏起來,(像耶穌講的一千兩銀子的)他會被奪走的。所以恩賜要跟耶穌的十字架工作跟聖靈連在一起。

「恩賜」跟我們的「天賦」有沒有關係?有人說沒有關係,恩賜純粹是個超自然的。我自己不這樣看,我認為兩者有直接關係。我不是輕看聖靈的工作,一般來講,像我這樣的人,我不覺得我信了耶穌、被聖靈大大充滿以後,聖靈就給我一個「可以去NBA打籃球來見證祂」的恩賜,當然聖靈可以叫我一夜之間長四十公分,但我覺得一般來講聖靈沒有這樣做。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因為信了耶穌以後,她突然變成一個美聲女高音,我覺得這種情形,在我們人間很少看到。但我的重點不在我們人生的經驗,這算不得什麼,而是聖經上怎麼講?我認為耶穌從死裡復活,然後從聖靈澆灌給我們的恩賜,從舊約來看就有聖靈,到新約特別是五旬節以後,包括彼得、保羅他們一切的經驗,我認為聖靈在他們身上所顯出來的,就是把他們原有的能力做了一個徹底的更新。彼得很急躁、勇敢,當聖靈充滿、他有信心以後,他的急躁勇敢就不是那憑血氣的要保護耶穌,也不是被一個小女孩就嚇倒了的,而是在眾人、官府面前說:「我們順服神,不順服人」。但當彼得又體貼肉體,在《加拉太書》說的在安提阿教會時他隨伙裝假,又跟以前一樣膽怯、體貼肉體了。我認為恩賜就是你憑著信心來使用神給你的天賦,這信心是隨著恩賜一起降下來的。當然有人就是得著信主前、沒有被聖靈充滿前,所沒有的恩賜(如醫病、趕鬼)。這我覺得不一定,可能我們所覺得這些比較靈異的現象,沒信主前可能也有,只是沒有被主使用。總之,信心和恩賜都是可以不斷的成長的。當然我們也求主讓我們不要有酸葡萄心理。

十二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保羅在這裡講的跟《哥林多前書》十二章非常像,把恩賜跟教會,和我們每個人的配合,都連在一起。每個人就好像一個身體上的各個肢體,不是都有一樣的用處,所以你在教會裡跟別人不一定有一樣的用處,我們不必像誰。當然我們更羨慕像耶穌一樣完全,但不必看到誰就自慚形穢,覺得不如人,都要知道我們是主所愛的,不要自卑也不要驕傲,就是照著神在我們身上所做的,發揮出最大的功能。

十二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我們是成為一體的,這不僅想到聖餐裡,我們是耶穌的身體,裡面有耶穌的血肉;也想到在《約翰福音》十七章耶穌為我們禱告,希望我們是合而為一的。我們的合一是一個身體上的肢體,《哥林多前書》十二章那裡特別講: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總是保養顧惜。在主耶穌的愛裡,希望我們保養顧惜每一個肢體,包括我們自己,因為要服事主和弟兄姊妹。而且互相聯絡,這他用身體來講,可是聯絡的秘訣就在信心、就在看不到、摸不到的神那裡。

十二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有的人是說預言的。預言在靈恩派教會比較多講,信友堂比較少講。我自己不覺得預言就停止了,預言的重點是在講上帝的話,是在講耶穌基督。這裡講要「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十二7-8  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執事」就是服事人的。這裡「執事」「教導」「勸化」中文都加上了「專一」我覺得這加得可能並不最好,而是按照上一節的說法更好,就是:「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作執事、作教導、作勸化。我再說:信心就是我們對上帝的啟示、恩典、愛,的認識,而有的一個生活態度;一種很平安、很謙卑,但是又對上帝很有把握的一個態度。我們願意受教、被更正,但神給的,我們就憑著信心來做,而且可以擴大來做,因為如果說是「專一執事」,那執事就不能變成長老了?「專一教導」,教導的就不能作施捨的嗎?所以我覺得「專一」在這裡不是加得很好。但我們憑著信心領受上帝的恩典,而在教會裡彼此服事。

十二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這類的經文我們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因為重要的是你的實踐,而不是理解。太容易理解了,「愛人不可虛假」誰不知道?可是愛裡面有多少虛假,誰又不經驗過?我們求神讓我們的愛是不虛假的。「愛的不虛假」跟第8節「施捨的當誠實」是類似的。「施捨的當誠實」我想比較不是講到說,在施捨時因為有金錢,就容易上下其手、不誠實,而是說:你要給人東西時,要從心裡愛他,而不是用那種看不起、自大、嗟來食的態度。「愛人不可虛假」也是這樣,不要在口頭上。但是聖經上(林前十三)講「愛」,跟現在人講的愛都不一樣,現在人講「愛」,都是一種sentimental feeling感情而已,不是說感情不對,但愛裡面絕對不是只是和稀泥。這裡有講:你有愛,但是你要厭惡罪惡,要親近良善,「愛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哥林多後書》二章4-8節,保羅帶著愛心對人有非常嚴厲的責備,他是多多的流淚,但他責備人是格外的疼愛人。《腓立比書》一章9-10節也講,「愛」能夠分辨是非:「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

十二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愛弟兄」應該是說「『論到』愛弟兄(當然包括姊妹)「要彼此親熱」,是一個很恰當的提醒:愛不要冷冰冰的,需要有一些溫馨。「『論到』恭敬人,要彼此推讓」,這千萬不要變成我們一般看到的假客氣:彼此請上座、太太是賤內、兒子是小犬的,這有時很虛偽。我認為是像以下經文說的:《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2-23「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這是在教會甚至在家庭裡的生活,我們對那軟弱的弟兄姊妹,實在是需要有些加倍的扶持。當然我們也希望軟弱的弟兄姊妹能堅強起來,不是一直被人家扶持。我特別要說:不要那麼容易受傷,基督徒要剛強一點。《腓立比書》二章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也不是虛假,看別人比自己強,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僕人來服事人。可能你有更多的能力,但是你在服事人。《雅各書》一章9-10節:如果是尊貴的弟兄降為卑,我們應該高興;卑微的弟兄升為高,我們也應該喜樂,因為這都可以叫富足的能夠學習謙卑,叫卑微的可以知道上帝的恩典也與他同在。這跟《馬太福音》十六章20節講「在前的在後,在後的在前」是類似的。

十二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這裡也是「『論到』殷勤」「不可懶惰」。我們實在肉體容易疲倦,所以這些事,我們再一次求神來幫助,讓我們有信心。愛人、愛弟兄、恭敬人、殷勤,都需要有聖靈來幫助,因為這是聖靈給我們的恩賜。「要心裡(靈裡)火熱,常常服事主」。我真覺得這是一個很強烈的十字架的命令,不是一個描述:你要靈裡火熱!你說我哪裡熱得起來?我們的團契、小組、教會、老公、老婆叫我冰冷,我被他氣成這麼冷的。我們看人、看自己,當然是冷。我一再說,我們要仰望主,從上帝那裡得力量,人和世界和你自己一點都不足為恃,一靠這些,就是勝必驕、敗必餒,然後就疲倦受傷了;你看那永遠不改變的主,你就永遠得勝、就可以心裡火熱。你講一萬個理由,上帝說我已經把火熱的靈給你了,你就沒有話可以講;你說:「我感覺不到」,我們不是憑感覺,我們憑祂的話、祂的聖靈。「常常服事主」,服事主,我一再講,主不需要服事,就是在教會裡服事弟兄姊妹。

十二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盼望中是會有喜樂,但也會像《羅馬書》五章4節說的,盼望會羞恥:我們一直等不到對主的盼望的實現,但是我們仍然求主給我們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這也不是廢話,忍耐是有盼望的忍耐。「禱告要恆切」我覺得這些實在不需要再分析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是我們實在是做不到,就求神給我們夠用的力量來恆切禱告。

十二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聖徒缺乏要幫補」這些當然也不是說就不幫補外面的人,但教會裡的缺乏實在是要幫補。我們需要檢討、反省,為什麼有貧困的,我們居然不知道、知道也不幫補?為什麼有人有缺乏,他也不給人知道?我覺得大家都有錯,都需要反省。先不要講別人的錯,求主讓我們開始注意到別人的需要。一個沒有上帝生命、基督的靈的人,我們只會想到自己的需要、別人有錯。「客要一味的款待」這要與我們今天的處境連在一起看。以前人出外,根本沒有什麼飯店旅館的,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看俄國、中國那些小說就知道)都是很危險的,唯有在教會裡面可以接待。我們今天當然不是把人接到家裡,也不是請人吃飯(幾乎都營養過多了),這個「一味的款待」就是注意到人的需要:就是神的話、神的靈、彼此的代禱。

十二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這並不是說,對逼迫我們的沒有任何的防範,我們不縱容罪惡。耶穌在登山寶訓裡講的這些經文:「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都很容易引起一些誤解,真的照字面去行的話,罪惡就真會大行其道了。這裡和耶穌的意思不是說我們在縱容罪惡,第一個,這些罪惡的對付是國家(後面13章有講),我們不可以自立報復。政府有設立警察、官吏、公權力,我們可以,也應當訴諸這些;我們不是單一的不抵抗主義,那會縱容罪惡。第二個,我們心裡對任何人,的確沒有恨。我們應該制裁小偷、強盜,但在制裁的時候沒有恨意、自義。「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這祝福也不是物質上或身體上讓他繼續去犯罪,最重要的祝福我認為還是讓他認識主。所以即使我們懲罰行惡的人,希望我們是帶著一個祝福的心。這當然非常難,但在希望或他們受懲治時,我們是希望他改邪歸正,而不是報復的心。這樣了解就既合聖經的話,又不致縱容罪惡了

十二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這些都是我們肢體的生活。我們沒有這樣的生活,因為如果沒有聖靈把我們連在一起,憑著每個人的血氣,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所有的相愛是很表面的。但如果憑著聖靈,我們就可以非常感恩的,在看到別人家小孩考上台大,我家的落榜時,可以為他高興,而不是嫉妒、憤怒,求主幫助我們這樣行。這只有聖靈能讓我們這樣,屬肉體的我們,只有自私、憤怒。我覺得牧師、每個人都非常需要真情流露,可是有時真的很難:好比去醫院探訪,先去嬰兒室,白白胖胖的小孩跟人家一起高興;然後到安寧病房,與人同哀哭,我們的情緒如何能在短時間裡突然就變過來。不過我們還是需要有這種真實的悲哀和快樂,聖靈可以給我們不是做作、虛假的情感。

十二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要彼此同心」「同心」並不一定是好事,一群強盜可以同心搶銀行。「同心」必須是「同基督的心」(腓)。「不要志氣高大(不要驕傲),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缺點:一比別人好,就驕傲;一比別人差,就自卑。很多的批評、論斷、自大,我們再笨的人也都常自以為聰明。所以要常常想到自己沒有良善的本像,所有的一切,是神白白賜給我們的。

十二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不要以惡報惡」這跟《出埃及記》二十一章24節、《利未記》二十四章24節講到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不是衝突了嗎?還有跟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38-39節的「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不要與惡作對」那不是姑息養奸?現在很多基督徒說要對抗惡勢力,可是耶穌說不要與惡作對,到底什麼意思?聖經舊約和新約有矛盾嗎?保羅跟耶穌一致,但跟摩西矛盾嗎?沒有矛盾!「不要以惡報惡」是講我們不要被惡挑起了惡心。你打我一拳,我也恨惡,打你一拳;丈夫有外遇,我也去外遇,這就叫做惡。「不要以惡報惡」並不違反摩西上帝的律法:「以牙還牙」,就是說:你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應當有恰當的處罰,但在處罰時,不帶著惡心、不帶著自義和報復的心,這叫「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這個孔子、孟子都有講過。但,大家都說好,我們也不一定去做,要先查驗再去做。所以眾人以為美的事,我們不一定去做。「留心去做」,最重要的是合上帝的心意,當然也希望合群,但還是以合上帝的心意為主。

十二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基督徒在社區、在任何一個環境裡,都希望是盡量與眾人和睦的。包括我們在佛教、回教、共產黨、無神論的世界;包括約瑟在埃及、但以理在巴比倫波斯,都是在一個敵擋的環境中,可能的話,還是與人和睦,但是不一定都能和睦。《詩篇》一二零篇6-7「我與那恨惡和睦的人許久同住。我願和睦,但我發言,他們就要爭戰。」但以理想要和睦,但那環境實在逼得你不可以禱告、不可以承認你的神時,那我們沒有辦法和睦,在這個時候我們順服神。但仍然不是一種自大、狂妄的態度,我們願意為義受逼迫。這一點,我覺得基督徒的態度,真的很像孔夫子說的:「君子合而不同;君子群而不黨」:我們合群,跟人相合,但不是組小組織。所謂「不同、不黨」就是只要他是我這一邊的,我就不管是非對錯的支持他;只要他跟我不同一邊的,不管是非對錯我就反對他,這就叫黨、同。這裡耶穌也說:盡量跟眾人和睦;沒有違反真理之下跟人和睦相處。當然我們知道,基本上是不可能一致的,他們跟我們有不同的神。在神的恩典中,有的時候可以一起共事,就像但以理、約瑟,可以在埃及、巴比倫跟人共事。

十二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這一節也是我們常常不太懂,好像耶穌在登山寶訓講的那種不反抗。我們怎麼來了解?這「不申冤,聽憑主怒」引的是《申命記》三十二章35節。我想那意思也不是我們在生活中一切就束手就擒,什麼事都不去做。神學上有一種叫寂靜主義(quietism),就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安安靜靜等主在做事。很多人以為這種是信心、恩典、信靠主的一個反應,其實剛好相反,一個有信心、信靠主、高舉上帝恩典、榮耀歸給主的人,他是非常積極在做事;越信上帝,越知道上帝掌管一切,越因為這上帝的偉大、正確,我們就越照著祂的應許來做,非常積極!因此基督徒,不管是聖經上、是教會歷史上,不管是摩西、保羅、大衛、清教徒、或偉大的屬靈偉人,他們的生活是非常積極的。可是這裡說不要申冤?我在辦公室裡受了委屈,我就不要申冤,聽憑主怒,若主再過二十年也不怒,我死了也沒聽到祂怒,那怎麼辦?我想「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我們是很容易錯誤的把他解釋成甘地那種不抵抗主義,那種就隨便讓步、什麼事都不做。這路德解釋得最好:這些都不是指我們的動作要這樣,而是神要我們的心有一個依靠祂的態度。我們的心是倚靠神的,就跟約瑟被賣作囚犯、作奴隸時,他有那種積極,但他也一直希望神來替他申冤。也許有的時候很晚,大衛對掃羅也是一樣,希望神來替他申冤,有的時候等得很慢。但你也不要覺得神就很慢,有時快得令你想像不到,不過問題不是快慢,基本上是有信心,我們知道上帝是公平的、全能的神,我們就在這信心當中,去做我們一切該做的事,而心是靠主在做的,使我們很積極,但不被得失所綑綁,對自己更沒有一個自義的態度,即使我們對別人錯,要知道我們都是罪人,是蒙了恩典我現在可以比他良善,都是恩典,不自義。對別人也沒有一個報復的態度,因為報復就是一種惡了,報復、洩憤都是被惡所勝。對傷害到我們或別人的事,我們所做的,即使是嚴厲的處置,都是希望對方好,所以是愛他的。我們是有懲治的。《申命記》三十二章那裡講得非常奇妙、有意思:那裡是神在替自己申冤,神在替自己把那悖逆的以色列人做了很強烈的處罰,叫敵國來攻打處罰,然後這些敵國因為不是順服上帝,而是在悖逆、驕傲、自大中,像亞述和巴比倫,神也會申冤,攻擊報應他們。也就是說,在人間的每件事上,神都會有一個最公正的處置,我們有這樣的信心,才在司法、政治,各樣的事上有信心的推動。

十二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十二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20節是《箴言》二十五章21-22節的話「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說就是燒死了、把敵人消滅掉、化敵為友了;也有人說這是中東的一個風俗,頂著一個炭火表示懺悔。這些我們不確定,但我們知道一件事:我們既沒有自義、報復的心,我們對人好也不是叫人家羞愧、難過。都不是為了自己,是希望他能悔改、更良善;不是懦弱、不是低姿態、不是孝感動天,我們對人好就是活出基督的精神,希望他也能悔改。也並不是說我們不制裁惡人,保羅不是還上告該撒嗎?是,我們是制裁的,但我們心中沒有自義、自大、報復,反倒希望這些惡人能悔改。是愛他,是希望對他好的,這樣就不被惡所勝了,這就叫做「以善勝惡」。我們實在在屬血氣的時候,常常被惡所勝(你一句惡言,我也一句惡言,我的忍耐都被你的暴力所消滅掉了)我們希望是上帝給我們的智慧、耐心、溫柔、公義,能夠消除這些罪惡,而不是我們的良善被他們化成罪惡。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