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讲

【返回上级目录】

『窯匠手中的泥團』

羅馬書9:19-21

 

當我們提到「神學」這個詞的時候,很多弟兄姐妹不是肅然起敬,就是敬而遠之,大部分人覺得「神學」是一門高不可及的學問,把神學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了具有神學意味的話。當一個人脫口而出說:「我的天啊!」通常是遇到一下子接受不來的事,他想找老天爺幫忙;當一個人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做某些事時,他是把鬼神包括欺蒙的對象裡面;當我們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時,代表我們承認上帝無所不在。還有很多類似具有神學意涵的用語,我們常常在用。

 

保羅在羅馬書9-11章討論以色列人的得救問題時,同時呈現出許多神學方面的議題。這些神學討論不是為了作學問,而是要學著把神的啟示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今天看的這三節經文,有一個主要的神學問題,「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意志之間的關係」。在十九節保羅舉出一個對神的主權抗議的說法:『他為甚麼還指責人呢?有誰抗拒他的旨意呢?

 

保羅在羅馬書第九章從神的揀選一路討論下來,指出有被選上跟沒被選上的,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那些蒙神憐憫的就是得救的人,神叫他剛硬的人是指將來滅亡的人,按照這樣的說法,只有神的主權,人不具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如果這樣的理解真的能夠成立,十九節的問題就不會有人問了。如果人真的沒有自由意志,就不會對上帝的絕對主權提出質疑。

 

我們今天看的這三節經文大綱很清楚,十九節提出問題,二十節提供答案,二十一節用一個畫面解釋二十節的答案。在這一段問答中,保羅用三個對比談上帝的權柄。第一個是人與神的對比,保羅說:『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這樣的語氣我們都很熟悉,人在不同的階段和處境裡面,會跟不同的權威對象搶嘴爭辯,一直到我們發現對我們擁有權柄的對象不高興了,將要對我們採取壓制的手段時,我們才曉得閉嘴。人敢對掌權者爭辯,大部分都是出於無知。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明白神的作為是什麼,事實上我們也不會明白,人與神之間的差距之大,人自已無法想像。當我們不明白上帝的作為時,可以向上帝求讓我們明白,在不明白之前就說上帝錯了,這種指控是出於無知的反應。

 

第二個對比是受造者與造物主。受造主所有的一切都是造物者所定的,人類製造一個機器之前,都先設計好這部機器要做什麼,能發揮多大的效能。上帝造人也把人的各種能力設定好了,包括人能自由思想的能力,也都是來自於上帝。上帝給人自由選擇怎麼面對人生,所以我們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有人用他的自由權利選擇神不喜悅的生活方式,也有人願意選擇按神的旨意行。第三個對比是窯匠跟泥土的對比,這個對比是用來解釋造物主對受造者的主權。按照字面的意義,我們看二十一節都能明白保羅的意思。但我們要留意在舊約聖經中,關於窯匠和泥土關係的意義。

 

舊約聖經中有四個地方用到窯匠和泥土的比喻。第一處經文在以賽亞書29:16:『你們把事顛倒了?豈可看窯匠如泥麼?被製作的物豈可論製作物的說、他沒有製作我。或是被創造的物論造物的說、他沒有聰明。』先知問說:豈可看窯匠如泥麼?這裡是指人把上帝當成人來看。雖然聖經告訴我們,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及樣式造出來的,不過人並沒有完全跟神一樣。上帝樂意我們認識祂,祂透過先知、聖經、耶穌基督把祂自己啟示給人,祂採取人可以了解的方式,藉著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叫人認識祂。但人因為耶穌看起來跟人沒有兩樣,就以為上帝跟人一樣。

 

我們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幾個從來沒看過大象的瞎子為了瞭解大像是什麼,用他們的手去摸大象。摸到大向尾巴的人說,大象像一條繩子;摸到大象腳的人說,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身體的人說,大象像一面牆壁;另一個摸到象鼻子的人說,大象像一條粗水管。每一個人都是用自己的體會去描述,結果都是錯誤的。站在人的角度去認識神,如果光憑著自己的感覺和體會,很容易認錯了神。

 

第二個在舊約中論到窯匠與泥土的比喻在以賽亞書45:9:『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泥土豈可對(ㄊㄨㄢˊ)弄他的說、你作甚麼呢?所作的物豈可說、你沒有手呢。』這個比喻的意思是,人要否認上帝對他的主權,不接受上帝在他身上的作為。對基督徒來說,有些人會選擇性的接受神的作為。靈命好一點的人會把好事情當成神對他的祝福,遇見不好的事情就解釋為魔鬼的攻擊,而靈命不好的人會把好事當成應該的,壞事看成上帝的懲罰或上帝沒有祝福他。不管我們怎麼去解釋生活中遭遇的大小事情,都應該有一個前提,無論好事或壞事都是神容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我們今天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是按照神的心意被塑造成的。每一種個性及能力,都是上帝給的,我們不需要抱怨上帝,為什麼把我造成這個樣子。

 

第三個比喻一樣在以賽亞書,64:8『耶和華阿、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這一節經文是認罪告白的一部份,先知以賽亞代表百姓向神禱告說:『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原來你掩面不顧我們、使我們因罪孽消化。』接下以賽亞來向上帝求情,承認人和上帝的關係就如同泥和窯匠一樣,但以賽亞透露出一個信息,人是神手裡的工作,代表我們的生命被神掌管著,我們是可以被調整、被改變的。

 

最後一個提到窯匠比喻的地方在耶利米書,這段經文比較長。我們一起讀這段聖經(舊約聖經905頁),耶利米書18:1-10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你起來、下到窯匠的家裏去、我在那裏要使你聽我的話。我就下到窯匠的家裏去、正遇他轉輪作器皿。窯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壞了、他又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耶和華說、以色列家阿、我待你們、豈不能照這窯匠弄泥麼?以色列家阿、泥在窯匠的手中怎樣、你們在我的手中也怎樣。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

 

請再讀一次第四節,『窯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壞了、他又用這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我們的神真好,當我們「壞了」,祂不是把我們隨手丟掉,另外拿一塊泥來,而是重新把我們改造成「好的」,在神的手裡面,每一塊泥都能做成有用的器皿。雖然我們曾經離開過祂,曾經犯罪失敗過,上帝也按照祂的法則叫我們在罪中受苦,但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因為祂是一個會後悔的神,耶利米兩次描述神的後悔,並不是說我們的神是一個反反覆覆的神,而是說祂是一個兼具慈愛與公義的神,沒有一次的悔改祂不饒恕,也沒有一次的犯罪祂不追討。因為祂鑒察人心,祂知道每一個人的悔改跟想犯罪的意念,只有祂能夠對人赦罪及定罪。

 

你如何看你自己和神之間的關係呢?當你真的尊重神在你生命中的主權,你將會有一股想為神而活的動力,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考慮到上帝。你會想這一件事有沒有違背上帝的心意;你會想做了這一件事會不會得罪神;更積極的方面,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留意上帝在你身上有沒有得到榮耀,你願意神得到榮耀時,你就會全力以付的去做那一件事,當你害怕得罪神的時候,有一些事你自然的就會避開不做。

 

願我們都是神手中所造出來的上好器皿。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