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讲

【返回上级目录】

『愛惡相間的人生』

羅馬書129-21

 

今天這段經文和哥林多前書134-8節很像,主題都是「愛」。如果把經文的範圍放大來比對,羅馬書十二章跟哥林多前書十二、十三兩章的思路是一樣的。這兩處聖經都以基督徒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做比喻,接著談各種肢體的不同恩賜,最後強調基督徒處事為人的基礎是「愛」,如果沒有從神來的愛,我們有再多的恩賜、才幹都不能為自己或別人帶來益處。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8節常常用在婚禮當中,這段經文很多人都會背了,在這段經文中最多出現的字是哪一個字?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不」字,在這段聖經中用了八次,如果加上後面的四個「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忍耐,這段話一共有十二個「煞車裝置」,叫人多一點的自我控制,才能持續活出愛的生命來。「煞車」系統對車子來說,比動力系統要來得重要,一部車子從時速零到時速一百的加速時間再怎麼短,如果沒有「煞車」的話,會發生什麼事?不是撞到別人,就是開車的人自己出意外。如果只用一句話來總結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談的愛,這句話就是「愛,必須有所限制。

 

羅馬書129-21節這段經文,和哥林多前書134-8節的主題一樣談愛。如果按照聖經原文的字面直接翻譯,第九節應該是:「愛、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我們中文和合本聖經翻譯為「愛人不可虛假」,是因為後面10-20節列出許多不同的人稱代名詞,在聖經原文當中,羅馬書119節跟哥林多前書134節所用的,都是「愛」這個字的名詞,保羅談論關於「愛」的內容。

 

有很多人對於基督教所教導的愛,有很大的誤解,把基督徒所講的愛,當成廉價的恩典。有人以為,基督徒所講的愛是,沒有限度的容忍,就像哥林多前書13章所講的「愛是恆久忍耐」。而基督徒自己也接受這樣的看法,不斷的付出愛心,心裡卻有所抱怨,結果「忍耐」變成了「壓抑」,「壓抑」到承受不住之後,便採取「逃避」的行動,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再付出、不再愛別人。耶穌論到末世時的景況說:『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纔漸漸冷淡了。』(太24:12)人的愛很容易被磨損,我們需要學習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愛,免得自己的愛心漸漸冷淡掉。

 

上個禮拜我們去花蓮休假,我們有兩個晚上方別住在兩個同學的家,他們都是牧養教會的傳道人。在其中一位同學家的時候,有一天早上他去醫院探訪一個老太太,我們自己在附近到處走走,當他回來的時候告訴我一個故事。他去探訪的人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她一個人養著九個孫子,這九個孫子是她的三個兒子各生的三個小孩,她這三個兒子因為各自的原因,都把孩子送回到鄉下給老媽媽帶。這個老太太的事曾經有媒體報導出來,結果有很多人捐錢給他們,這些錢的數目不小,但不久之後所有的錢全部沒了,除了花用之外了,就是被人騙去投資輸光了。這個老太太是領政府的貧戶補助養著九個孫子的,但她的其中一個兒子用捐款買了一部不便宜的休旅車,她因而失去了貧戶的資格。

 

後來這個阿媽出了一個車禍,前前後後動了六次手術還沒治好。這個家庭陷入比以前更嚴重的困難中,卻沒什麼人來關心她們。還好有一個人還是願意幫助這家庭,不過這個人不把錢直接給他們,而是找了他們家附近的一家商店,跟老闆說好了,只要這個家庭需要什麼食物或日用品都可以不付錢直接拿,那個人定期匯一筆錢給那個商店扣。這個家庭因為這個人的幫助,才能繼續活下來。我很佩服那個繼續提供幫助的人,通常人發現自己的愛心被辜負之後,往往會停止付出,但那個人選擇不同的方式繼續幫助。

 

保羅在羅馬書129-21節這段經文談愛之外,也談厭惡,愛是接納的表達,厭惡是拒絕的表示。在原文中,「惡要厭惡」、「善要親近」這兩句話是用來形容「愛、不可虛假」的分詞,簡單說,愛必須有所區分。我們對自己所表達出來的愛要做分辨、對別人行出來的愛要有選擇。

 

我們的聖經翻譯做「不可虛假」這個字在原文中是一個加了否定字首的形容詞,這一個字在聖經其他地方翻譯做「假冒為善」,這個字原本是只舞台上的演員所帶的面具。在古代的舞台表演,一個演員常常要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們不會去換戲服,而是把不同的面具戴上去,就轉換為另外一個角色。保羅用「不可虛假」這個字來談愛,就是要我們誠誠實實的把愛表達出來。我們不需要帶著面具去愛別人,如果我們去愛某一個人,卻帶來很多的痛苦跟壓力時,有可能是我們的動機錯了、也有可能是我們的方式錯了。

 

很多人唸書時都會遇到樂捐之類的事,事實上有很多人都在做不樂之捐,因為大家都捐了,自己不捐感覺不好意思,只好勉為其難的捐一些。如果遇到具有競爭氣氛的樂捐時,心裡面更是不好受,怕捐得比別人少而沒面子,「樂捐」成了「苦捐」。原本是愛心的表達,卻讓自己感到難受,這是屬於虛假的愛。

 

另外一種虛假的愛,就是我們並沒有不樂意的付出,我們所付出的也是我們承擔得起的,但是我們付出的卻沒有叫人得幫助。上個禮拜我有提到,去年十二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針對許多災難捐助的報導,事實上並沒有真的救助到大部分需要幫助的人,有非常龐大的金錢和物資是浪費掉了。現在有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捐助計畫,不再直接把錢或物資一次送給需要幫助的人,而是按照受助人的需要,做長時間的扶持。做這樣的工作,雖然比直接拿錢出來給人要來得麻煩,但對受助者而言,才是最好的幫助。我們要分辨自己愛心的付出,是為了滿足自己良心說:「我也有付出了。」還是為了真正的幫助到人。

 

在聖經中我們通常比較會注意到,上帝叫我們怎麼愛,很少想到關於「恨」的教導。在這裡保羅說:『惡要厭惡』,就是在教導我們要怎麼去「恨」。「厭惡」這個字的字根就是「恨」,「惡要厭惡」的意思就是,要痛恨邪惡的。按照聖經原文的用法,「邪惡的」可以用來指人、也可以用來指事情。我們要接受一個事實,有許多人跟許多事是我們需要遠離的,這些我們必須遠離的對象,一方面是我們無能為力改變他們,另一方面是如果我們不跟他們保持距離,我們將會受虧損。

 

有一部很久以前的電影叫做「屋頂上的提琴手」,這部電影描述十九世紀末,俄國沙皇逼迫猶太人時期,發生在烏克蘭一個小村子裡的故事,這部電影一開始介紹幾個村子裡的特別的人物,其中一個是拉比。有一堆年輕人圍著拉比問問題,有一個人問他,要怎麼為沙皇祝福,這個拉比想都不想就說:「這個簡單,願上帝祝福沙皇離我們遠一點。」

 

對住在俄國的猶太人來說,共產黨掌權之前,逼迫猶太人最厲害的就是沙皇,而猶太人的傳統教導是「不可以咒詛,只能祝福。」他們在無法抵擋大環境對他們的逼迫之下求生存,只能期盼那些逼迫他們的人離遠一點。

 

聖經用很多篇幅描述上帝的愛,但也有很多表達上帝的恨的經文。箴言六章16-19節講到七件上帝所厭惡的事:「高傲的眼、撒謊的舌、留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佈散紛爭的人。」在以賽亞書第一章12-15告訴我們,上帝厭惡那些流於形式的宗教:『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討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朔、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你們的月朔、和節期、我心裏恨惡、我都以為麻煩?我擔當、便不耐煩。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阿摩司書五章二十一節說:『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

 

當我們要沒有虛假的去愛,免不了要學習的是上帝的「厭惡」,上帝對一切的邪惡是非常厭惡的,特別是那些假冒為善的事情,祂無法容忍,祂也不要我們被邪惡的人或事影響,失去了誠實無偽的愛。

 

我們的人生是一個「愛惡相間的人生」,人生中有許多值得愛的事情跟人,但同時也有需要採取很強烈隔離手段的情況,為的是保護我們自己。保羅在21節說:『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勝」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征服,不被邪惡征服的唯一辦法就是,親近善。這是在第9節所講的。「親近」這個字在希臘文中的意思是「用膠黏在一起」,讓好的、善的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才能征服邪惡。「愛惡相間的人生」是一個征戰的人生。

 

願上帝幫助我們,常常在善惡之間,做一個蒙神喜悅的得勝者。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