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至十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以色列与神的拯救计划

到第八章结束的时候保罗基本上已经对整个的基督教教义论述差不多要告一个段落,现在他把目光转向以色列这个具有特殊身份和特殊历史的这一个民族。因为保罗所谈到的福音即凭着信而得到神的祝福并且要承受神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丰厚的基业这种信仰的思想与上帝在以色列中的工作以及上帝曾经给予他们的应许是否抵触或相矛盾?所以在这一章中保罗要谈到的是真正的以色列民或神的选民即应许的儿女也就是真正上帝的后嗣是属于那一部分人?

一、神的应许与主权(118

13节保罗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流露了他的心灵真正的伤痛之处。他说“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保罗在基督里在圣灵中说话,他因为以色列人没有接受福音没有接受这位在好多个世纪以前就已经为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而被弃于神的恩门之外,从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保罗因为自己的民族,这一个曾经在历史中被上帝所特别拣选具有无上福分的民族被弃而感到伤痛。第三节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保罗为了他自己的民族的信仰为了他们能够接受福音接受他们的弥赛亚能够归回到上帝的面前,保罗说即使是与基督分离被受咒诅也是愿意,这样的一种为福音的迫切性足以使我们感到震惊。这样的心志,这样赤城的心灵让我们折服。这就是献身精神的清楚表现。

45节保罗回顾以色列的光辉,赞扬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长处: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列祖是他们的列祖,最后最值得荣耀的是基督在肉身的层面上是出于这个民族并生活在这个民族之中。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人亲慕,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与神发生关系的一个见证。然而,就是在这个民族中不肯接受基督甚至逼迫基督基督最后把他送上十字架,以至于无缘于神的救恩,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和根据是“因信称义的人必的生”,信成为了一个关键点,但以色列所作出的反映是“不信”,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上帝与以色列的先祖立的约怎样成就,神给予他们这个民族的应许怎样实现,因为上帝告之亚伯拉罕他的后裔将要得福,而且在大卫之约中上帝应许在他的宝座上必不会断人。

89:29我也要使他的后裔,存到永远;使他的宝座,如天之久。

89:36他的后裔要存到永远,他的宝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耶 33:17因为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必永不断人坐在以色列家的宝座上;

那么是不是今天因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上帝为人类所预备的救恩而使得以色列这一切的福分被剥夺呢?保罗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第六节说“这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保罗首先肯定了上帝的话是没有错误的,而且他的话所带出的应许必定要实现。那么怎样来解决在这个问题所出现的似乎是些抵触或矛盾性的问题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一个方法就是要回到真正的后裔或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选民或以色列民的问题上来。这个问题的解决其实是使得上帝是全世界人的上帝,福音具有普世意义的这种思想得以更加凸现出来。保罗的这种思想其带给整个基督教的影响是深远的,为基督教的更快、更广、更迅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今天基督教的发展来看,这一点更是不容任何置疑的。第六节的下半节就已经切入了正题,保罗的理由是“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第八节更加明朗化“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上帝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谁或说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后裔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这里我们会看到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加体现了圣经整个信息的统一性,即上帝的应许特别对以色列民的应许与保罗所传的基督的福音是没有任何一点冲突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选民其范围扩展到一切相信基督接受基督的人群中去。第二、我们看到神在他的应许里有主权,正如十一节说的只因要显明上帝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他把应许赐给他愿意赐给的人,不容许任何人为它规定法则。在这权柄里甚至在他赐下应许之前神已经将它保留给属灵的以色列人了即赐给那些信他的人,应许与信是无法分开的。信是应许所必需的前提,信就是抓住神的应许,只有信的人才是应许的儿女。对于这一点保罗运用了以撒的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的事为例。圣经说当时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做出来,神就对利百家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另外,以撒和以实玛利也是如此,以实玛利和以扫都作为长子,从外在来讲理应由他们来承受产业和福分,况且亚伯拉罕在以撒未出生之时有意思要以实玛利来继承他的一切,但是上帝的本意完全不是这样,神要应许给亚伯拉罕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基业。所以我们简单的看到上帝的主权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神的权力。所以保罗说“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当然保罗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反映了一个事实是有许多的人认为上帝这样作是否有欠公平之处。保罗说断乎没有,原因是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当人论到公平与否的时候其实是人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神的作为,其结论只好说神的善良是假的。我们必须要领悟的一点是神在他的怜悯作为中有绝对的自由和主权。没有一个人能有要求怜悯,也没有人能以行为赢得怜悯。它只能当作是一个白白赐给的恩典来接受。雅各甚至还没有生下来神就拣选了他,并且为他确立了他的应许,那样的拣选完全在乎神仁慈的旨意,是属于恩典与应许的性质。否则就不是恩典和应许。如果神的怜悯在人的行为上有其原因,他就不真正是怜悯了。神的怜悯就是在乎神的怜悯;那就是说除了神要怜悯之外就再不能有别 个理由了,这与除了神爱与他是爱之外就没有什么能够解释他的爱了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在1618节在总结中说“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如此看来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二、上帝的忿怒和怜悯(1929

19节“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神的主权是不可逾越的。从2021两节经文保罗把人与上帝之间划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分界线,并且特别给人以清楚地定位,让人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是什么?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认识上帝在人类历史所作的一切。保罗说上帝是窑匠而人只是他手中的泥;他是创造者,而人只是受造物,是他手中的工作。泥与窑匠之间的关系我们是非常清楚的,泥是没有任何的权力去与窑匠争辨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或者说它喜欢或不喜欢以怎样的方式与形式存在。所以当犹太人或其他的人要与上帝来辩论上帝其本身的工作的时候,其实人已经在无形之中把自己的身份提升到与神同等的地位,甚至超越了上帝的地位。其实人原本是没有权力与神对话的,因为上帝是创造一切的创造者,而人只是千千万万受造物中的一种。所以 8:4[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因此上帝有绝对的权柄拣选他所喜悦的人成为他的子民。在24节保罗说在犹太人中也好,或是在外邦人中也好,上帝进行他的工作称那些本来不是他子民的人为子民,称那本来不为蒙爱的为蒙爱的,使他们成为永生上帝的儿女,对于上帝这样的工作人是没有权力去反对或干涉的。

27节开始保罗从整个世界的范围之内再次回到以色列这个民族范围当中,回到这个民族的历史当中去回顾、去看上帝的工作的计划。当保罗带领我们一起去回顾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神的怜悯,他引用了以赛亚的话来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种。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的完结。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俄摩拉的样子。”从以赛亚的话语当中我们看到以色列民当时存在还是出于神的怜悯。若是按照上帝的严格要求,他们早就不复存在了。

三、以色列的不信(930104

保罗通过以上的论述总结了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凡得了义,而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却得不着律法的义的原因,即以色列被弃的原因是由于以色列的不信。所以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清晰的看到了“信”在整个基督教信仰中的重要。外邦世界得到义的原因保罗说就是因信而得的义。而以色列人得不到义的原因在于只凭着行为求,不凭着信心求。行为是无法完成这样伟大的使命的。33节保罗引用了以赛亚书814节的话“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大家都熟悉这一块石头或磐石就是指弥赛亚也就是基督,但在圣经中基督也被称为“房角石”,所以他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那些靠自己的行为和力量去寻求义的人基督对于他们就成为了一块绊脚石;可是对于那些信他的人,他就成为了神所安放的房角石,他们能在上面建造而不怕羞愧,因为保罗说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因此没有义可以求助的外邦人现在已经成为蒙怜悯的器皿,而追求义的犹太人因为不信基督不接纳基督就绊倒在这一块磐石上面从而成为了遭忿怒的器皿。在这种情况之下,保罗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向上帝祈求让以色列人得救。他也同时肯定了以色列人的所具有的信仰上的热心。我们看到保罗的判断和分析是极为客观的,接下来保罗说虽然他们热心但是他们不是按照真知识。第十章的第四节,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以色列人不接受基督相要建立自己的义的行为导致了他们被弃的原因。神的义属于一切相信的人,他的义不是以人的行为和品格为起点。

四、救恩是为所有人预备的(Salvation is for all)(10521

1-13节保罗没有否定律法的义,他以一种肯定的语气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言下之意是人只要行完全律法是可以得到义的,但凭着人本身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保罗把论述的焦点和人的思维带向了基督所带给我们的福音之中。保罗首先提到了律法的义然后就是信的义,在这里保罗作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以突出神的救恩,突出神的救恩离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他说人不必升到天上去把基督领下来,因为基督他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更不必下到阴间去将基督领上来,意思是基督虽然被杀钉在十字架上死了但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今天他不再在死亡的国度里,因此他是与我们同在的,而且应许我们说要永远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基督活在每一个愿意接受他的人的心中。因此保罗说这道离你不远,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福音成为神的子民。保罗道出了最为简单的救法——口里承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任何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没有任何的分别。用保罗的话来说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后待一切求告他的人。所以福音已经在无形之中延伸到了一切愿意接受基督信靠基督的人的心灵领域之中。福音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没有一个人是被赋予特权或以特殊的身份进入的,他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条件,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口里就在我们心中。

那么从1421节开始保罗论述了宣教的重要。传是信的前提。加尔文说“由于信心乃生发自福音的传讲,传讲出于神的差派,神喜悦拣选这样的方法为人预备救恩。”这其实是一个循环——信要有传,而传了以后才能有可能信。所以传道可以说是神救赎旨意的明证和确据。巴刻是在论到这一个问题的时候是这样说的“相信神有赋予恩典的主权与传福音的必须性并无抵触。无论我们对拣选的看法是怎样,传扬福音都是必须的,因为没有人能不藉着福音而得救。”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传道是必须的,但传道所必须的理由和目的就是为了是人有机会听到福音以致接受福音最后得到救恩。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明了的道理,但保罗插入这一小段落的目的是直接引向以色列人的,现在摆在保罗面前的问题,也就是出现在以色列这个民族中的问题是神已经差派了人传了他的福音并且以色列人也已经听见了,可现在所涉及到的问题是以色列人的不信。不信成为了主要的因素。保罗继续引用以赛亚的话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这句话客观的反映了一个事实,在传福音中出现不信的情况不仅是先知时代的事实,也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的事奉深涯中的极为一般而又普遍的现象。对于以色列这个民族来说基督教就是诞生在这个民族当中,福音就是出于犹太,道的光辉就是从他们的身边发出来的,并且基督工作的见证、神迹等等都在这个民族之中发生。所以保罗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 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传遍天下和传到地极”这两个片语是一种夸张性的表达,并不代表在当时福音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但对于福音就是从犹太这个民族开始的犹太人来说,已经传遍了整个巴勒斯坦。不信成为了以色列人无份于耶稣基督的救恩的最重要的原因,他们在上帝的眼中成为了背逆顶嘴的百姓。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基督在世上工作的神迹放在犹太人面前他们都不信何况在外邦民族之中呢?犹太人的表现足以看到人心的刚硬。另外所反映出的一个事实就是传福音工作的艰难,不是一件易事。但领人归主是一件美好事,在艰难之中传扬福音拯救失丧的灵魂就变得迫在眉睫了。因此保罗说“传福音报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这一节经文本来是为了赞扬那些报告从巴比伦得释放的消息的人是何等的有福,但今天让我们看到的是使得人的灵魂释放、得到救恩的人他们的脚踪岂不更加美好吗?

20节保罗把恩典撒向了没有寻找他没有访问他本来未曾蒙恩神也未曾向他们显现过的外邦民族。使不成子民的反而成了子民,这一切的作为神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施行福音普世性的计划,另外是要触动以色列民使他们能够觉悟。虽然以色列人是背逆的百姓,但上帝仍然没有放弃他们,没有彻底的丢弃他们,还在等待他们,就像等待许许多多还没有归向主接受主的人一样。这就是神的怜悯和慈爱。

五、以色列的被弃不是决定性的(Israel’s Rejection is Not Final)(11110

 在这一段中保罗要谈到以色列的被弃并不是无法挽救的。Denney说“在神眼中,以色列永远都是他的子民;在他永不改变及至高无上的爱中,弃绝这民是完全不可能的。”神在这个民族中有他的计划,不是弃绝了就完结了,因为在十一章的末了保罗还要论述到全以色列家的得救。所以保罗在第一节说“我且说,上帝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保罗在这个问题上把自己和以利亚的例子放在其中来加以说明。他是以色列人而且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纵使上帝弃绝了所有以色列人,至少保罗还没有被弃绝,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早已接受了基督的犹太基督徒。在以利亚那个年代,在以利亚的眼中在整个以色列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人都已经背叛了上帝远离了他们的信仰,只有剩下以利亚一位先知了。上帝对以利亚的回话中“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这七千人是神早已所预备的,但却是以利亚所未曾知晓的。保罗说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以色列在上帝的国度中没有绝种。那是因为上帝的旨意和他的拣选而留下余数,这就是恩典。因此第六节说“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保罗把方向还是指向了神的恩典,就是恩典是我们得以在神的面前得以存留的原因。神白白的恩典有权决定谁将属于余数。因为在这个观念中暗指不是全体以色列人,而只有神在他的恩典里所决定的一部分人,将承受神对以色列人的应许。因此保罗说现在的余数是照着拣选的恩典,出于恩典就不是人的行为。但是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他们认为他们既是神的选民,他们就有向神要求的权利,用不着完全依靠恩典,因为神早已与他们的祖先立下了永不废弃的约。这样的思想正是属肉体的以色列人被丢弃的理由,但是照着神的拣选那余数已经蒙引导相信了基督。他们不凭着选民那特殊的独有的权力来到神的面前;他们知道他们完全靠着神的恩典,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们作为属灵的以色列人,现在就得着所成就的应许。保罗自己就是一个最为鲜明的例子。到这里为止保罗对以色列这个民族的论述大概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要转到外邦世界,保罗怎样来评述上帝在外邦世界的救赎工作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六、外邦世界的救恩(The Salvation of the Gentiles)(1124

十一节到十六节是一个部分,保罗谈到了以色列的过失和跌倒反而成为了外邦人的得救,也就是因着他们的跌倒使救恩临到了外邦世界。保罗的工作从犹太转向外邦成为外邦的使徒其目的是藉着外邦人的得救来激动他的骨肉之亲发愤。当以色列人看到他们自己在旧约中所提到的弥赛亚被外邦人承认以及外邦人指出以色列人等候的弥赛亚已经来临并承认他们自己是他的百姓的时候,这一系列的表现的直接结果是促使被弃的以色列人进行反思,用保罗的话来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他们,来使他们发愤。今天正是犹太人所等候的弥赛亚已经来临,以色列人所希望的,已经给基督徒成就了,以色列人所信的神已为外邦人所信服了。原来给以色列人的应许现在却又外邦人承受了,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促使以色列人开始反省他们的信仰。13节保罗说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保罗敬重这样的一个职分的原因是他的奉召不单独是为外邦人的好处,也是为了犹太人使他们能够转回到神的面前,希望能够藉着他在外邦人中间的工作会有益处临到他们。保罗所盼望的不只是余数的得救而是全体,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为着整个以色列会藉着信心接受基督作准备。有解经家说以色列人的被丢弃是与世界的和好相连的,他们被接纳将是最后大功告成的预兆。

1724节是保罗在这一大段中的另外一个话题。保罗现在以为树与树枝的比喻来说明被弃绝的以色列与信基督的外邦人之间的关系。被剪掉的树枝表示以色列的被丢弃。并非一切树枝都被砍掉而是部分。另外有别的野橄榄枝被接在上面,当然这些野橄榄枝代表的是接纳基督的外邦人作神的百姓。以色列就是这棵树——一棵圣洁而又尊贵的树,信基督而得救的外邦人被纳入并接在这个民族之中,他们的得救乃是神的怜悯、拣选与特别的恩典而被接在这棵树上的事实所成就的。我们回到十六节保罗说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新面”就是初结的果子,也就是基督。所以外邦人与犹太人之间不可互相轻看鄙视对方,因为彼此都是靠基督成为我们的圣洁才得以圣洁,而非因本身圣洁所以算为圣洁。保罗现在要对外邦的信徒说不是他们的信仰托着神的百姓乃是神的百姓托着他们。因为上帝剪去的只是枝子而不是连根拔起,外邦的信徒是被接在或被纳入这个民族之中,但是根还是以色列的根,吸收的滋养还是以色列的,因为今天我们所信仰的根源是源于旧约,源于神对以色列他们的先祖的拣选而产生的信仰和宗教,今天我们的教会发展到怎样一个程度,或改变到怎样一个程度,我们都无法与这一个民族脱离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色列人是污秽的但因着神的拣选却成为圣洁的百姓和国度。当外邦的基督徒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那就是被接在了属灵的以色列民族之中,藉着神的恩典我们都成为了属灵的以色列人的一分子,这是我们感恩而不是夸口的原因。所以十九节保罗说很有可能外邦的基督徒会说以色列许多的枝子被剪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保罗进一步说不错他们被剪是因为不信,而外邦成为蒙恩的一群是因为信而站立得住;这都是事实。但保罗所要敬告的是促使以色列跌倒的因素同样会威胁到所有的基督徒,因此保罗说不可自高反要惧怕,存敬畏的心。这对于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基督徒的一个既现实又善意的提醒。基督徒所要永远铭记于心的是我们的蒙恩是神的恩慈,他白白的恩典,他爱的最高的旨意以及他那不靠功劳的怜悯。但是基督徒如果以为他能够建立他的信心以换起他在基督里面的优越地位的话那么基督徒也将面临被弃的危险。用21节的话来说上帝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对待每一个都是公平的,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他是恩慈的但又是严厉的,这就是我们可信赖的上帝。所以不要自高,只有活在敬畏里面人才能长久在神的恩慈里。如果作基督徒是依靠自己的优越就必被砍掉就如以色列民作为选民的身份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遭遇,何况那些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的枝支呢?神有绝对的主权,他可以把你接上把你纳入他的国度之中,但他同时可以把你废掉,当然这样的行动上帝是有他判断的绝对公义的标准的。保罗在论到枝子的坎下与接上目的是让人过着一种敬畏、谦卑的生活,而不是放肆的态度,保罗让我们认清楚自己的身份,我们只不过是园丁手中可折又可接上的野橄榄枝。狂傲自大、为所欲为的结局我们已经看到了。

七、全以色列将得救的奥秘(All Israel Will Be Saved)(2536

关于全以色列家都要得救的问题历来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解经家提出了对“全以色列”这一个概念不同的注释和理解,从而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全以色列”在这里有几种解释供参考:

A、指属灵的以色列,包括一切蒙神拣选的人,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但保罗说这是一个奥秘,似乎与这种观点不符。

B、指以色列中蒙拣选的人也就是余数。当然这部分人的得救是肯定的,不必等到外邦的数目添满之后才得救,这样的论述似乎是多余的。

C、指以色列的每一个人都要得救,这令人很难接受。因为在以色列的历史上有许多背叛神抵挡神的人其结局又怎样来定论呢?

D、把以色列看作一个整体的民族来看待。从整体来看今天他们是一个被弃的民族;将来到神施恩的时候他们要再成为蒙恩的民族成为得救的人。在以色列的时候不表示以色列人中的每一个个别的人都是蒙恩的,正如以色列人被丢弃的时候也不表示以色列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被丢弃的。在蒙恩的时候从整体来讲他们顺服神,他们被丢弃的时候成为整体的背叛神。

2829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这两节经文我们简单的提一下,28节都是针对以色列而说的。前半节经文说以色列成为仇敌是为了外邦人得到救恩(外邦人是在以色列人拒绝救恩的情况之下福音才临到了他们),而后半节则是说明了他们的蒙爱乃是因为列祖,因为神永远不会忘记他与以色列的先祖所立的永约,因为他是信实的,并且他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真正被上帝所拣选的人上帝要负其一切的责任。这也是我们在弟兄姊妹进入神学院时要求清楚自己的蒙召的原因。因为我们的事奉得以保证的两大因素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提到过,就是“基督的爱和神的拣选”,凡是出于他的拣选的,他都没有后悔,没有后悔的意思就是神必定要负责,无论我们在怎样的处境之中。这也同时成为我们的动力,因为他是信实的。正是因为他的信实也就成为了以色列最终没有被丢弃的直接原因,也是我们今天得以蒙恩的原因。3032节说明了上帝把全世界都列在了被怜悯的对象里面,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怜悯。让人在恩典中来到主的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夸口的余地,这样的一种思想保罗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外邦基督徒与犹太基督徒的合一,因为任何一方来到主的面前都没有自身特殊的条件为依据,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神的怜悯。既然是出于怜悯,那么要求于人的就是感恩,除了感恩还是感恩。这就是上帝工作的方法。从33节一直到本章的结束被称为保罗的荣耀颂。当保罗领略到上帝在整个人类救赎计划中的奇妙和让人测不透的旨意,而保罗只是藉着圣灵的启示仅仅领略到其中的一部分,当他发现整个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永生上帝的手中,上帝在把把握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命脉的时候,他发出了内在的赞美的声音说“深哉,上帝的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做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对于这几个问号所产生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没有人能够知道主的心;没有人能成为他的谋士,因为上帝根本不需要谋士,而恰恰他却是我们人最好的谋士;最后人没有给任何的东西给上帝,相反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赐给我们。这一切的一切其最终的原因只有一个,保罗说那就是“因为万有都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原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一切都来自上帝,因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是上帝带来了人类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要依靠这位绝对者而存在。世界万物以及整个宇宙运行的正常秩序都是本于上帝,都要依靠这位上帝,最后我们都要在他的国度中合而为一,都要归向这一位永恒的存在者。保罗面对这样一位主愿意将当得的荣耀要归于他,而且要直到永远。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