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返回上级目录】

第十二至十六章

活出神的義

羅馬書的主題是神的義,這主題貫穿了整本書,我們會看神的義怎樣在我們的生命裏表現出來,或說活出神的義,在我們的生命裏彰顯神給我們的公義。這裏有幾個部分,首先是在信徒中間的應用,然後是在本國中的應用──我們應否交稅?究竟我們順政府到什麼地步?

第十四章很有趣,因為提到一些疑問,需要花時間來講解。很多基督徒會為一些事究意可不可以做而有大爭論。我們怎樣知道什麼是對的?第十四章裏有答案。還有第十五章,最後提到福音的傳播。

一.在信徒中間的應用(一二1-21

1. 向神的獻身(1-2

第一步是要將身體交給神。第1節的第一個用詞是“所以”。保羅說“所以……我,……勸你們……”。很多人說“所以”是指着第十一章的結論,因為神為我們作了很多事,都在第一至十一章說明了。這說法是對的。

我們讀頭十一章時,會發覺自己欠了神很多。第十一章3032節:“你們從前不順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恤。這樣,他們已是不順服,叫他們因着施給你們的憐恤,現在也就蒙憐恤。因為神將眾人都圍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人。”第30節提到憐恤,第3132節也提到憐恤,特別是第32節:“神將眾人都圍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人。”

1節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在希臘原文有兩個不同的用字,但想法是一樣的。因為神的慈悲,所以我們欠了祂一切。“所以”這個用字是指第十一章3032節。當神祝福我們的時候,我們是欠了祂的。我們一切所有的也是祂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欠了祂一切,這就是經文所帶出的想法。因此,我們向基督獻身是很合理的。另一個要留意的是“勸”字,意思是要求、懇求,並不是命令,和舊約用的字眼很不同。舊約時常提到律法,對我們要求,命令我們去作;但神在新約裏借着保羅勸我們。保羅是一個使徒,如果有任何人可以命令別人的話,保羅便有這個權柄了。

哥林多後書一章24節提到保羅不是要轄管信徒的信心,而是要幫助他們。保羅說其它人可以命令他們,因為是使徒,但他不是這樣看待他們,他說在主裏大家是同工。所以保羅勸他們說:“我勸你們、要救你們……”。

第三個用字是“獻上”,意思是將一些東西帶到神面前,就如神在寶座上,我們來到祂面前,然後說“主!我在這裏。”這是一個完全的獻上,一個實在的獻身。保羅說不要將肢體獻給罪作不潔的器具,倒要將自己獻給神(羅六13)。所用的動詞是同一個,文法也一樣的,意思是必須作這決定。我們不會漸漸地將自己獻給神,我們面對神的時候,需要作一個選擇,一個決定。你說:“我決定將自己的身體獻給神。”象結婚的決定,不會慢慢地結婚,因為這是剎那間要作的決定。你說:“我願意。”我們要作出決定,我們的生命裏總有時候要作決定,我們要將自己的身體獻給神。

我在年輕時曾作過這樣的決定,將我整個生命交出來。你有沒有這樣做過?你有否想過對神說:“主!我來到你跟前,將自己的身體獻給你。”當你交出自己的身體時,你是交出自己所有的一切:將自己說話的能力交出,做事的能力交出,思考的能力、看的能力、走路的能力,和一切身體的能力也交出來。死人不能作這樣的決定,所以我們要將自己的身體獻給神。如果你從未決定過將身體獻給神的話,我懇請你今天晚上跪在床前,作這樣決定,將身體交給神。你想過一個公義的生活嗎?你希望討神喜悅嗎?哪你便要立刻作這決定了,不是慢慢進入這個決定。這裏說“我……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中的“身體”是眾數。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借這身體,所以我們的身體要成為活祭。舊約裏有三種祭,其中一種是贖罪祭或贖愆祭。獻祭時,代表我們向神悔罪。第二種是平安祭,指我們與神之間有交通,過程包括吃東西。獻平安祭的時候,他們同時一起進餐,與神有交通,彼此間也有交通。第三種就是燔祭,指向神獻身、敬拜神,將自己交出來。

保羅明顯是說第三種祭,這個叫我們將身體獻上作為活祭的就是獻身的祭。他說這個祭是聖潔的、分別出來,我們為神的緣故將身體分別出來。他又提到這是神所喜悅的;當我們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的時候,並不單令神覺得可以接受,而是祂也喜悅。當人獻上燔祭的時候,燃燒祭物的馨香便升上天,神感覺到這馨香的時候便喜悅了。同樣,我們將身體獻上的時候,神也喜悅。

保羅接着說這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事奉。這裏有在聖殿獻祭和敬拜的意思,不象一個執事去作事奉,只關乎宗教上的一個儀式,而是有屬靈的意思在內。經文再提到屬靈的事奉,用字很難翻譯,有好幾個解釋,其中可以理解為“理所當然”。也可以指要我們用心去作,相信保羅就是這個用意。我們怎樣將自己的身體交給神呢,就是用我們的心思意念做出來。

保羅不是說一個實物上的獻出,不是說每一家教會也應該有一個祭壇,每次崇拜完結後我們爬上祭壇燃燒自己。這是指我們心志上要作的事,我們心裏宣告要將自己獻給神。

2節是第1節的證明。我們怎樣知道一個人真的已將自己的身體交給神?第2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首先是一個負面的講法──“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希臘文原文指我們的外表,而不是我們的內在。人從你的外表看你是怎樣的。

哥林多後書十一章1315節說:“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榜樣。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他的差役,若裝作仁義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們的結局必然照着他們的行為。”假使徒的外表看起來與真使徒一樣,用字就是效法了,撒但假裝光明的天使,撒但的使者也假裝成光明的使者,這不過是外表。“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如果我們象這世上的人一樣生活的話,我們的外面便與裏面不相稱。既是重生的人,但生活模式仍象未信時的一樣,我們便是在效法這個世界。保羅說不要這樣,不要跟從這世界的主張,不要象這世界的人那樣思想,也不要象他們那樣做事。

接着保羅說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更新”就是指由內而外的改變,主耶穌曾帶着彼得、雅各和約翰登山,突然間祂的外表完全改變了,祂的衣服放光,三位使徒甚至不能看着祂。用字就是更新改變了,意思是祂的外表代表祂內裏的狀況。這是由內而外的轉變,我們會越來越象耶穌基督。基督徒若效法這個世界,好象這個世界的人一樣,隨波逐流。若是如此,又怎能作鹽作光呢?一個死了的人怎能更新?然而,我們的心意要改變,將自己的身體獻上,心志會同時更新變化。我們的心意要由內至外改變。

首先要扎根在聖經上,神的話滿有能力;去思想神的話,讀神的話,默想、背誦、研讀,讓神的話管理我們。我在一個基督徒的家庭長大,上一家好的教會,進入大學時我未曾真正的研讀過聖經。後我入讀達拉斯神學院,令我看見需要研讀聖經。當我去研讀聖經時,神的話就越來越多的改變我,我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神借着祂的話在我的生命裏作了很多的事,我懇切的勸你們要在神的話語上好好的扎根。

我們只需讀一節經文,然後記着、默想,神的話便在我們的生命裏動工、燃燒,你就會改變。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說:“我們眾人既然敞着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象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看見主的榮光”就是在神的話裏認識主,當我們誦讀神的話語時,我們便榮上加榮了。這樣我們的心意就可以更新而變化。

但是否只借着聖經?你亦會借着你的朋友而改變。你的朋友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你要加入一家好的教會,在教會裏選揀你的朋友,他們可以令你改變。當我到了神學院時,我一個人也不認識。我開始認識一個人。我在班房裏看,發現當中有一些人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便特別選揀這些人,與他們有交往。他們後來成為我的朋友,對我的生命有很大的影響。他們影響我的心志,所以要小心選擇你的朋友,因為他們可以改變你。祈禱也可以改變我們,也有很多其它事物使我們由內而外改變過來。

保羅告訴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目的就是使我們可以察驗何為神的旨意。你要去尋找、認同,知道一件事的時候,照着去做。什麼是神的旨意?有人會說:“我可以入讀兩間大學,但我不知道選擇哪一間。我想知道神的旨意是叫我入讀哪一間。”又或者是一個女孩子有兩個男朋友,他們兩個同時向她求婚,他們也是基督徒,是很好的人,也有好的工作。她想知道神在當中的旨意。當然你需要為這事祈禱,願意在這事上尋求神的帶領。我相信神會幫助我們知道誰是我們的配偶,我們當然要祈禱,但經文強調向神獻身。所謂神的旨意,就是做正確的事。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3節提到神的旨意就是要聖潔,要遠避淫行。所以提到神的旨意,就是關乎我們作好的事,做一個聖潔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8節告訴我們,凡事要感謝,因為這是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就是感恩(參看:弗五17;六6;西四12;彼前二15;三17;四19)。這些經文也提到神的旨意,提到公義、善良和聖潔。神要我們將自己的身體獻上,就是我們不去效法這個世界,是與這個世界不同,然後跟從、效法神的公義,這樣我們便可以察驗何為神的喜悅、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我們向神獻身,有兩個證據。我猜所提的第一是愛,因為保羅在很多地方也強調愛的重要,但他說第一是謙卑,因為在神面前謙卑是絕對需要的。在一個獻身的生命裏應該看到謙卑,不會驕傲。第一步是我們要謙卑。經文是對各人說,就是對每一個人說的,因為別人的謙卑不會成為自己的謙卑,每一個人也要決定作一個謙卑的人,而不是集體地謙卑。

什麼是謙卑?這是個困難的題目,謙卑不是我們說自己什麼也不憧做。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在神面前應當怎樣看自己。基督說虛心的人是有福的。虛心這個用字的原文,指動作好象吐唾沫,意思是人原本全無價值的。當說到我們是一個虛心的人時,基本上就好象說我們是一個乞丐。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就用了這個用詞語形容耶穌,祂滿有恩典榮耀,但為了我們而虛己。當一個人來到神面前時,他靈裏面是一個乞丐,沒有任何價值,這就是謙卑其中一個觀念。

另一方面是當我們事奉神的時候,我們不能說我們什麼也不是。我覺得最好的例子是施洗約翰。在約翰福音第一章,當時的宗教領袖差派一些人出去調查施洗約翰,他們問約翰:“你是誰?你是否彌賽亞?”“不!我不是!”他們又問:“你是否以利亞?”約翰回答說:“也不是。”他們奇怪地說:“哪究竟你是誰?”約翰沒有說他不是任何東西,不能作任何事。他說他是那在曠野裏呼喊的聲音。約翰並不是將自己放在不正確的位置上,也不是將自己放在適當的位下,他知道當事奉神的時候,他的崗位是什麼,這才是真正的謙卑。

2. 向神獻身的證據(3-21

3節:“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看得合乎中道。”我們要知道自己在神的計劃裏的位分和自己的崗位。神照着各人信心的大小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是屬靈的恩賜,神分給我們,我們各有一分。

每一個重生的基督徒也有神給予的恩賜,是神小心地分給我們的。我太太的廚藝十分了得的,當她做餅的時候,她會小心地量度麵粉的分量。她不是隨意放上去,就等如神細心地量度、分配我們應有的恩賜。神要你用你所得着的恩賜來表達你的信心。所以開始時呼籲大家要謙卑,接着提到謙卑的理由。

4節開始時用了“正如”這個用字,意思叫我們不可驕傲,因為信徒聚集一起時,好象一個人的身體。第45節:“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 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當我們看見人的身體時,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傲。胃不能以為“我比眼睛大”,因此而驕傲。身體上每部分也是必須的,是互相聯絡;身體上各肢體不會互相爭鬥,也不會自己驕傲。

4節提到肢體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我們的身體可以作很多的事。人的身體很奇妙,好象基督的身體一樣,有很多不同的恩賜。第5節提到合一、肢體互相合作。一對腳會合作,有些病人不能控制四肢,以致行動困難。基本上我們的身體有協調的能力,我們的肢體各有不同,但同時合一,所以我們不應有驕傲。每一個肢體也有存在的目的,而神將肢體放在一起是有祂的原因。在教會裏,祂將我們放在不同的崗位上,也將我們放在一起,必定有祂的原因。

我們看謙卑的表現。怎樣看到肢體的謙卑呢?這就是我們如何運用我們屬靈的恩賜了。當我們提到自己的屬靈恩賜時,我們就不能有驕傲,所以第6節提到我們有的恩賜。每個基督徒也有自己的恩賜,基督徒不會什麼恩賜也沒有的。什麼是恩賜?就是神賜給信徒一些特別的能力用以事奉祂。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去事奉,分別有很多不同的恩賜。屬靈的恩賜有什麼目的?就是要彼此服事,就正如我們身體上的肢體服事整個身體,教會的肢體也是彼此服事。我的心不是為了它自己而存在,而是要服事整個身體。我的肺、眼睛、耳朵……,身體上每一部分也是為了事奉自己的身體,我們在基督的身體上也是為了事奉她。因此,神給了我們屬靈的恩賜彼此事奉,但恩賜各有不同。

其中一個恩賜就是說預言。提到預言時會有很多的爭論,有人認為預言單是指講道,所以一位講者就是先知了。我認為此說不對。我不相信一個講者就是先知,一個講道家也不一定是先知。聖經提到預言的時候,指神給予某人信息,直接將信息給人。這信息可能是現在的,也可能是將來的事,但直接來自神。在保羅的時代,神將這恩賜給人,但是今天我們有聖經,不再需要這樣的預言了;神也沒有賜下新的預言,今天已不再需要使徒時代的預言了。但保羅的時代的先知,就照着自己信心的程度說預言,說預言的時候,要肯定是來自神的。信心的程度是指對所說的信息是來自神的信心。

第二個保羅在經文中提出的恩賜就是作執事。有人是特別有能力去服事其它人,不單作一個執事,而是作各人的僕人。有些人特別喜歡服事人,他們服事的時候,是很喜樂的。我有時候也會服事人,但不是常作。這是很自然的,當他們服事你的時候,你同樣也覺得自然舒服。如果你在基督的肢體裏有這恩賜,便應當使用。

接着是教導。一個有教導恩賜的人能夠用淺白的方法解釋深奧的道理,當然有這恩賜的,也需要使用。

接着是勸化,即鼓勵人的恩賜。這裏有兩個意思,一是鼓勵。有些人在生活裏遇到失意的事,需要人鼓勵的時候,有這恩賜的弟兄姊妹可以幫助他們,使他們再站起來。二是督責,使人歸正。譬如我有這恩賜,看到別人有不妥的,我便有能力,溫柔地把他帶回正路。我不會捏着他的頸叫他一定要回轉歸向神,我要有溫和的心去糾正別人的錯誤,並安慰那些憂傷的人。

接着是施捨的恩賜。首先每一個人有施捨的能力。有些人說自己沒有施捨的恩賜了,所以不會有什一奉獻。這可能不是你的恩賜了!但這的確是你的責任。有這恩賜的人可以超越其它人去施捨,他們很慷慨,很願意去做。我有時發現有施捨恩賜的,同時也有信心的恩賜。你若沒有信心的話,施捨對你來說是多麼困難;你若有這恩賜,你便應該感謝神。

接着的恩賜是治理的,原文的意思是站出來。當然一個作教導的人會在人前站起來,但站出來的意思是作領袖。你若有這恩賜,就要殷勤地去作。有些人真的有作領袖的恩賜,但卻比較懶散,以為可以草草了事。我們不可以這樣,當我們有這恩賜時,要殷勤地去作,留意每一個細節。我們知道自己往那裏去,有很清楚的目標,所以要殷勤地去作。

接着是憐憫人,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恩賜。我沒有這恩賜,我認識一個教會的秘書有這恩賜,在教會裏人們有需要,我會為他們祈禱,我覺得自己已盡了責任。但你有憐憫人的恩賜,是甘心樂意的;但當苦着臉去憐恤人的時候,其實不是真的有這恩賜,因為憐恤人是甘心的。這樣做的時候,不會小看其它人,不會說:“你真是慘了,你看我多好,你應當仰慕我。”一個有憐憫人的恩賜的人會由心底發出憐憫,體貼人的苦難。

這裏提到七個不同的屬靈恩賜,但不是個完整的單子,新約裏有四段經文提到屬靈恩賜(羅一二;林前一二-一四;弗四;彼前四)。當你看到這幾段經文的時候,你會發覺沒有一段是將所有恩賜一起提出的,可能是寫出來的恩賜是多的,但卻不是全部。

例如我看不到接待人的恩賜,因為接待人是基督徒的責任,但有些人是特別有接待的恩賜。當你到他的家,你會覺得好象在自己的家一樣,你可以躺在他家裏的沙發上。有些人到別人家裏時,整天生怕自己做錯了事,但能夠接待人的人會令你賓至如歸。但在聖經裏沒有明顯指出這是一個屬靈恩賜。

我相信音樂也是一個屬靈恩賜,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隱約提到,因為那裏談及其它的恩賜,但沒有明確指音樂是屬靈恩賜。我怎麼知道自己有什麼屬靈恩賜?開始時我會看新約怎樣說,看當中有沒有什麼恩賜是我也有的?你可以有多過一個的恩賜,看看施醞道(C. Swindoll),他有很多屬靈的恩賜,我們未必有這麼多的屬靈恩賜,但最少會有一樣。我們要在教會裏事奉,當你擔當不同的責任時,你就會留意自己的應有崗位,單坐着是無法發掘自己的屬靈恩賜,要做些事才可以找出自的屬靈恩賜。所以首先是起來做事,第二步是問自己做什麼才覺得舒服,令你覺得合適,那可能就是你的屬靈恩賜了。你的屬靈恩賜很可能就是你在生活裏的特別能力,例如一個成功商人的屬靈恩賜可能是治理,當然不一定,他可能覺得做行政工作很舒服而已。

第三是其它人的看法,這也非常重要。有些人覺得自己是好教師,但事實不然,他們想作教導,可能因為他們能站在人前讓人看見,所以要問其它人的看法。

第四是問神是否祝福賜給你這個恩賜。有些人在傳福音上特別有恩賜的,但我們每一個人也有傳福音的責任。有些人傳福音時,常有人得救,有傳福音恩賜的人可以帶很多人歸主。將每一個基督徒放在基督的身體裏,讓我們擁有最少一個的恩賜。你要做點事,看看自己的恩賜,但我有一個忠告,就是不要將你的事奉限制於你的屬靈恩賜。例如會堂裏需要人搬坐椅,這當然有服事的恩賜,但不是說我只有教導的恩賜,沒有搬凳的恩賜。也千萬不要說:“我沒有施捨的恩賜,我的恩賜在講道。”我看到有些人一生只專注在自己的恩賜上,不作其它的事,結果他們失去很多來自神的祝福和機會。

我們應表現我們的謙卑,安靜地運用我們的恩賜。我們向神獻身的證據,第一是謙卑,第二是愛。第一個的表達是愛教會,第9節:“愛人不可虛假。”在希臘文原文有四個字代表“愛”,其中一個是eros,指兩性之間的愛。性愛這詞從未曾在新約出現,性愛本身沒有問題,但今天很多時提到性字便帶着不健康的想法。因此eros隱喻一些不太好的東西,相信是因為沒有在新約裏使用過。

第二個是storge,這是指家庭的愛,是家庭裏自然而有的那種愛。第三個phileo,是情感上的愛。當我們去愛人的時候,是一種友情的表達。

第四個很多人也懂得,就是agapé,是以別人為珍貴的。聖經裏提到丈夫愛妻子的時候,就是用這個字。丈夫看妻子為一個珍貴的人,他愛她因為她就是象一顆鑽石一樣,是很有價值的。為別人的益外着想,愛鄰舍的愛也是這個用字。你不會小看你的鄰舍、你的朋友,你覺得他們珍貴,“愛人不可虛假……”是很有意思的。

新約讓我們看到愛是那麼珍貴,有些人是假裝愛別人的。在早期教會有很多的愛,人們便開始變得虛假,不要效法他們,要真心。

9節下:“惡要厭惡,善要親近。”首先,真愛是關乎道德的,是憎厭邪惡的,所表達的就是“愛弟兄,要彼此親熱”(10節)。如果你愛一個人的話,你不會只是坐着不動,真愛是會表達出來的。此外是積極、活潑的。

11節:“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真正的愛是積極的,是忙的。接着是忍耐:“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12節)

13節提到愛是不自私的,“聖徒缺乏要幫補”,全為愛而付出。接着提到愛眾人。愛的表現在教會看見,也會對教會以外的人表達,所以是愛眾人的愛。

14節:“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有人對不起你,你反而善待他們,這是很難的。以惡報善是邪惡的;以惡報惡是人性,以善報惡是神性了。這是不自然的。有一次我駕車到油站去為輪胎充氣,到了後我便關掉引擎。我看見有一個人拿着充氣喉走過來,我想:“他真是好心,為我的車輪胎充氣。”誰料他的妻子駕車子前來越過我的車,他就給自己的車輪胎充了氣。我是先到達的,他的車越過我的車,取了那條充氣喉。那時我真的想扭他的鼻子,但神給我恩典。那條氣喉沒有壓力表,我走到他那裏,告訴他氣喉沒有壓力表,他顯得很慚愧。我不是常這樣行,但我相信經文所教導的就是這樣。我們要以善勝惡。

跟着我們要有同情心。第15節:“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與哀哭的人同哭比較與喜樂的人同樂容易,通常基督徒可以與人同哭,但與喜樂的人同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例如有人找到好工作,賺到很多錢,我知道後便會問,為什麼他這樣幸運,而我不是呢?我會嫉妒他,這是真正的人性。又例如有兩個人在辦工室裏工作,他們職位一樣,兩個也是基督徒,其中一個升職,但另一個沒有。試想那沒有升職的會否為那升職的高興?真正愛人的人是“與哀哭的人同哭,與喜樂的人同樂”的。

16節:“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真正的愛必然是真正謙卑的。

17節:“不要以惡報惡。”我們不報復。我們又保持名聲,在人前所作的必定是對的。我們要問:“我作這事,其它人怎樣想呢?”小時候我常想其它人怎樣看我,我有一種抗拒感,就不理會別人怎樣看我。我們不應該這樣做,一定要尊重其它人的看法。

如果可以的話,要有平安和睦。第18節:“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這裏說“若是能行”,因為有一些人真的不可能,是不可能與他相處的。馬太福音第十章提到我們要靈巧象蛇,但我沒有想過蛇是靈巧、聰明的。我看過很多受過訓練的動物,但我未見過受過訓練的蛇。為什麼說靈巧象蛇呢?因為蛇是不會故意找麻煩的,蛇攻擊別物,是因為要保護自己。神要我們不生事、要好象蛇一樣靈巧,苦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921節:“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留意聖經用了不少篇幅去討論這題目,意思是題目很重要:不要報仇雪恨。這裏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是不要報復,其次是讓神為你伸冤,第三是以善勝惡。經文證明行善是滿有能力的。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