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背景:作者──保羅 對象:羅馬的聖徒 引言:1:16-17 1.「我不以福音為恥」是什麼意思?有沒有試過因信仰緣故而被人貶低、嘲笑、侮辱的經歷?當時有什麼感受?
2.現在又如何?你覺得這個信仰比起其他信仰、知識有什麼值得叫我自豪、感榮耀的地方?
3.當時的文化裏面,基督教只是一個新興沒太多人認同的宗教,猶太人貶低耶穌,高舉律法、行為,外邦人(非猶太人,又稱希利尼人)崇尚希臘文化,哲學思想,人看不起這個信仰,但保羅如何?為何他「不以福音為恥」。試從1:16-17本書的中心經文中找出這信仰比其化文化、知識、宗教更值得可誇之處?
小結:本書就是要特出這信仰(或福音或救恩)超卓的地方,堅固當時被貶低的 信仰,也令後世基督徒以福音為榮,對所信的更持定,我們嘗試用三次查 經看看這救恩/信仰超卓、可誇之處。
個人讀經:1:18-2:3;2:17-24;3:19-28 一.超卓的範圍(1:18-3:20) 1.外邦人需要(1:18-32)a.V18聖經怎樣形容世人? b.何謂「不虔」? 試從三段聖經指出世人對神的幾種不虔態度(1:19-23; 1:28;1:32)
c.有沒有試過類似的經驗──對神不虔,試分享
d.何謂「不義」? 他們有什麼表現,你也認為不好、不合理?(V26-32),在V26-32列 出很多不義的心態及行為,試分享在未信前其中一件時常犯的不義? 2.猶太人亦需要(2:1-3,17-24) a.猶太人時常以自己為猶太人、自己守律法是義人自誇,但在 2:1-3,提出他們有什麼問題?
b.耶穌曾經教導門徒「勿論斷人」,你認為自己在「勿論斷人」的功課上,學習如何?滿不滿意?為什麼?
c.另外v 17-24,指出猶太人第二個問題是什麼?犯了帶來什麼不好影響?小結:保羅在 3:19-20有什麼總結?既然每個人都不能靠律法/行為可以稱義、可以離審判,人可以靠什麼得 救呢?得稱義呢?
二.超卓的途徑(3:21-28) 1.人不能靠自己行為、律法顯出、達到神的義,v 21-22宣告一個什麼的方法可得義?這個方法有什麼特別之處?令人驚訝、讚嘆的地方?(v 22-25)
2.試想想,不用這個方法,人能不能達到神的義,為什麼?(v 23)
3.分享你在幾時、那個場合相信耶穌?當時為什麼相信耶穌?
4.人相信後,帶來什麼結果?(v 26)你有沒有勇氣說自己是一個「義人」為什麼?
5.但信了後,我們在態度上有什麼值得注意及留心?為什麼?(v 27)
總結:單看 1-3,我們看到這個救恩有什麼超卓的地方?經文又對我們有什麼提醒?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