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福音是万民的需要

【返回上级目录】

    1—7问候与祝福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这福音是上帝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我们也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上帝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保罗写《罗马书》,是寄给一个不是他建立,也没有去过的教会,而且这个教会处在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首都,所以他对每一论点,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的推敲斟酌。

    保罗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我们有理由相信,罗马教会的信徒虽然大部分人还不认识保罗,但他的名字和经历必为大家所熟知。地处交通枢纽的罗马,有许多来往的弟兄姐妹将外面圣工的进展消息带到这里。而保罗写《罗马书》时,已被召工作了二十多年,亲手建立了许多教会,所以大家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多有爱戴的敬重。

    保罗自称是耶稣基督的仆人。这一称呼,在奴隶制盛行的罗马帝国是家喻户晓的。奴仆必须无条件地效忠主人,永远归属于主人,执行主人命令、完成主人托付是奴仆不可违抗的职责,不能有自己的主张。保罗对耶稣基督最喜欢的称呼是“主”,最喜欢自称“仆人”,表示他不再属自己,乃完全属基督,因主爱他为他舍已,他有爱和忠诚的责任。而且这种服事不是出于不得已,乃是甘心乐意。

    接着,保罗说自己的职责是奉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奉召”和“特派”是上帝主动的工作,出于上帝不是出于人。奉召是在众人中被上帝亲自选召,特派是为了特殊的任务而受差派。主耶稣曾对门徒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当上帝要委派人去完成某一项工作时,他就呼召人去作。如亚伯拉罕(创12:1.3)、摩西(出3:10)、耶利米(耶1:4-5)、以赛亚(赛6:8-9),这项工作是要不来又推不掉的,在保罗的思想意识中,本与耶稣为敌,积极逼迫教会,但上帝拣选了他,使他参加基督救灵的队伍,并成为一个聪明的工头。保罗事后确信,是上帝“从母腹里”把他“分别出来”,“又施恩召”他来担负这分圣工(加1:15)。

    上帝不但召他,在上帝的计划中,有一分工作要藉着保罗去完成,所以特派他去传福音,给他的特殊任务乃是“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徒9:15,22:14-15)。他再一次从一般人中分别出来。“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又作分别)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出去了”(徒13:2,3)。

    为了在外邦人中传扬福音,保罗和巴拿巴早已蒙上帝亲自委任,所以按手礼并未加给他们甚么新的恩赐或实际的资格,这不过是他们受委任的正式手续,藉以承认他们在这个职分上所有的权柄。这也就是教会在上帝所行的事上所加盖的印鉴。

    在犹太人中,这是一个饶有意义的仪式。每当一个犹太人的父亲为儿女祝福时,他总要恭敬地将双手按在他们头上,每当一个牺牲要被献为祭时,一个负有祭司职权的人必须按手在祭牲的头上。所以当安提阿教会的福音工作者按手在保罗和巴拿巴头上时,他们就此求上帝赐福给他所拣选的使徒。赐福给他们在工作上所表现的忠诚。按手礼是严肃而富有灵意的礼节。

    保罗提到上帝将他从母腹中分别出来,是一语双关,因为他是法利赛人(腓3:5),法利赛人的意思就是从众民中分别出来者。保罗在此的用意是指那种分别是自以为义、肉体的分别,毫无意义,只有上帝的分别才有生命的效能。

    “使徒”的称呼,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狭义上来说,专指特别蒙上帝重用,被主耶稣所召的十二位门徒。保罗传道时,其内涵已扩大到其他教会领袖和教师们(见徒14:14;罗16:7)。保罗此处将自己列入蒙主特选的使徒中。

    保罗之为使徒,目的特为传福音,在问候语中,立即就引出这个主题。保罗善于使用这种方法,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环环相扣,层层叠叠。福音虽然是一新词汇,保罗向他们说明,其实是与犹太人从前所得的启示连续的,也与圣经的信仰一脉相承。上帝已应许,先知已预言,其中心就是耶稣基督,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乃是上帝的计划,圣经的主题就是基督,圣经的目的就是为耶稣作见证。众先知都预言到基督的救赎工作,只是犹太人没有很好地接受这一福音信息。他们虽曾研究过预言,却没有属灵的眼光,骄傲模糊了他们的视线。他们依照自私的心愿来解释预言,结果将永生失去了。

    关于救主降生的应许,在伊甸园中早已预言了,这个预言提及一位“女人的后裔”来到,将打破蛇的头,即粉碎魔鬼的权势。当亚当、夏娃初次听到这个应许时,就希望它快快实现。他们对头生的儿子很快乐很称心,希望他或许就是那要来的拯救者。但这个应许的实现迟延了。那些首先接受这应许的人,到死的时候都没有看到它应验。但上帝总是在地上拣选属自己的子民,保存这应许并向他们重申这应许:塞特的后裔(创4:25,26)、挪亚的后裔(创6:9-12)、闪的后裔(创11: 10-26)、亚伯拉罕的后裔(创13:15,17:5-8;加3:16)、大卫的后裔(撒下22:51;赛9:7;耶33:22;约7:42;提后2:8),最后将“女人的后裔”范围缩小成“童女怀孕生子”(赛7:14),并指明了降生地点(弥5:2)。

    关于他的工作(赛61:1-2,42:1-4)、被厌弃(赛53:3)、被卖(诗41:9,55: 12, 13;亚11: 12)、死的情景(诗22: 18:亚13:7;诗69:21;出12:46)、埋葬(赛53:9)、复活(诗16:10)、升天(诗68:18)、再来(亚14:4-8),先知都有清楚的预言。

    保罗表朋自己所传的福音是有圣经确凿凭据的福音。这福音是以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为起点。并以从死里复活证明这福音的完全、能力和胜利。主耶稣的道成肉身,成了实实在在的人,像我们一样,才能使我们像他一样。耶稣基督在我们人类的营盘中,支起他的帐幕,以便住在我们中间,使我们熟悉他神圣的品格和生活,基督用他的人性接触人类,用他的神性把握着上帝。藉着他,软弱的人类和全能的上帝有了交通。他以人子的身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顺从的榜样,以神子的身份,赐给我们顺从的力量。基督忍受我们所该受的,使我们享受他所配享受的。他为我们的罪,他原是无分的——被定为罪,使我们因他的义——我们原是无分的——得称为义。他忍受了我们的死,使我们得以接受他的生。“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在保罗的书信中,“福音”出现六十余次,他津津乐道的,就是这甜美的信息。

    基督的福音不但是道咸肉身的福音,也是复活的福音。如果基督只有一生的伟大,圣洁和善良仁慈,他只能是人类崇拜的英雄,令人怀念而已。我们所信的主耶稣,具有神人二性,他虽成为血肉之体,虽经受痛苦,死在无法之人的手中,但基督复活了,并且继续活着,永远活着。这证明了他道德上的完全无瑕,证明了他万古之先就是上帝的儿子,证明了他与罪恶和撒但抗争中的胜利。因为他复活,因为他活着,所以他常与我们同在。对于相信的人,基督乃是复活的生命。在我们救主里,那因罪而丧失的生命就可以恢复了,因为他“在自己有生命”,“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活着”。他赋有赐人永生的权柄,他在人性里所舍去的生命,他又取回来赐给人类,他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4)可翻为:根据耶稣复活后赐下圣灵这点看来,他已被确立为大能的神子。

    “圣善的灵”是指耶稣有完完全全的神性。

    恩惠(5):上帝白白赐给不配罪人的礼物。人在世上肉身和灵的得救都完全出于上帝的白白赐予,不是自己当得的。

    平安:内心与上帝和谐。有罪的人生必与上帝冲突,只有救恩临到才获此福气。

    信服真道:由相信而导致顺从。真信仰就在于对上帝话语的确信导致行为的同步。

    圣徒(7):一切相信耶稣,藉着他血被分别为圣的人(林前1:1;来10:10—14;13:12;彼前1:2)。原意为“分别出来的人”。新约中为基督徒的专称,表明是一班在生活上彰显上帝圣洁品德的人。

    8—15保罗自述去罗马的心意

    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上帝,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上帝,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的提到你们,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上帝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因为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保罗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他的心中有一幅满布福音据点的地图,其上标有计划行程的路线,他通过三次远征式的旅行布道,已将十字架的旗帜遍扦亚细亚、亚该亚和马其顿各地,这些教会如同一座座灯塔围绕着地中海,为飘泊的孤帆指点航向。当他逗留哥林多的时候,有机会眺望到更宽广的新的工作园地,他特别考虑到往罗马去的计划。他最大的一个宿愿乃是要看到基督的信仰竖立在欧亚世界的大中心,保罗希望得到那里(罗马)信徒的合作,以便在意大利和其他国家完成圣工。这些弟兄中既有许多是他所不认识的,所以他为要准备自己将来在他们中间的工作条件起见,便事先写了一封信,表明他决意访问罗马,并希望还要在西班牙树立十字架的旗帜。在短短的话语中,我们不难觉察,这位百折不挠的福音战士的心在爱中颤抖。他是最能动情的人。他虽未到过罗马,但他关心罗马教会,爱罗马教会,他为他们的馨香品德广为散发而欣喜,他为自己能见罗马教会信徒的面而不住祈祷,他为自己屡次定意前往都未能成功而深感惋惜,他不单想把自己所得的分给大家,更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安慰,好像说:我们能彼此交通,互相得造就。保罗的智慧和谦逊不免令人叹服,他没有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教导者自居。这位属灵境界如此之高的使徒,真诚地认为,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恩典和亮光、信心和经历都各有特点,藉着交通,可互得助益。保罗的笔触动了罗马信徒的心。保罗觉得自己欠了所有人的债,为这债未能还清而深感不安。

    保罗的传福音工作,包含着不住的代祷;他把众教会都牵挂在心灵中,成为一个爱的负担,这无形的工作所产生巨大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是传福音者隐藏的工作。

    为了取得罗马教会的信任,他以信任和合宜的赞誉作为开始。因为只有信任才能够产生信任。爱的目光总是善于发现人的长处和优点。罗马教会的见证是真实的,保罗的赞誉也是合宜的。

    作为基督的仆人,运用爱心去扶助人是最有效的方法,若单使用教训、斥责、批评,往往使人沮丧失望,反之,鼓励和信任却能唤醒人的心灵。有一小故事:某顾客向商店经理反映,说有一营业员态度极为恶劣,许多顾客受气,希经理严加批评。第二天,这顾客特地到这营业员那里买东西,想看一下批评的效果。果然,营业员十分热情、百问不厌。顾客问经理说:“你昨天是怎么批评他的?”经理答道;“我对他说,许多顾客都反映说你的服务态度非常好!”

    从保罗殷切代祷和传福音的负债感两方面,我们看到保罗高尚的基督徒情操。他具备基督爱心的同情,没有自私和排它的观念。这生命的活水既然在他心中涌流,必成为供应他人的泉源。这回流不息的活水,无时不在探求前进的方向,以不倦的奔突寻找爱流的缺口,为使干渴、濒死的生灵得到清新的供应。

    阻隔(13):不能得便。从15:22-23可得知是指福音工作的繁忙使保罗无法脱身。

    保罗访问罗马的计划心意已久,但终未如愿,原因多方面。他为此不住祷告,使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并未在平坦的路上去罗马,却是以一个被告的身份,上罗马受审而去,沿途经受风浪之苦,船破之险,生命无定,最后在罗马被囚禁二年。

    化外人(14):指一切未受希腊文化薰陶的人。保罗时代,罗马是统治欧亚的大帝国,但自亚历山大征服天下后,希腊的语言、思想、文化带到各地,罗马统治下的百姓也同样受希腊文化的薰陶,大家以此为荣、自豪,自称聪明。反之则被称为化外人,愚拙人。

    16—17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保罗将这笔锋一转,马上提出他所领受的福音真义。这是本书的中心题旨,是信仰的精华,也是保罗一生福音工作的主题——因信称义。

    在对待福音的态度上,保罗有一反一正两方面的经历。他过去曾以福音为耻,逼迫福音事业。他是一位抱着犹太传统观念的法利赛人,他们都盼望弥赛亚来,并且肯定是从天而降,在荣耀中带着能力而来,拯救他们脱离异邦的压迫。他与所有犹太人一样,根本无法接受这位生长在平凡的拿撒勒,又死在羞辱的十字架上的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的儿子怎么会被人钉死呢?所以便认为这所传的是异端、害人的邪说。但后来却以福音为荣,成为被逼迫的人,到处传说福音,称之为能救赎万民的喜讯。他过去作为一员闯将,残害教会,东奔西走,搜捕信主的人,那时他觉得做一名正统的犹太教徒很荣耀,而信奉耶稣的人则是偏离信仰的败类。但是,大马色的经历彻底地摧毁了他的旧人生,他也从迫害者而一变成为被迫害者。苦难、讥诮、打击、患难接踵而来。大马色的谋杀(徒9:23,24),以哥念的凌辱(徒14:5),路司得的石击(徒14:19),腓立比的监禁(徒16:22-24),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3-33)。

    在反对的暴风雨以及敌人的恫吓和友人的遗弃之下,这个刚毅的使徒有时几乎丧胆了。但他再向髑髅地一看,便以新的热情向前挺进。为了推广认识钉十字架之救主的知识,保罗无非是在追随基督所奔走过的染血之路而已。他坚决不退出战场,直到他必须在救赎主脚前卸下盔甲为止。他深知这福音的宝贵,他深知这福音能救万民于水深火热的罪恶之中,他深觉为福音受苦是最大的荣耀。在罗马帝国中传扬这位被人藐视的耶稣,被认为是耻辱的福音,没有勇气是无法工作的。

    保罗能为福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甚至将生命也愿意献上,因他已领悟并感受到福音的莫大能力。有人或以为福音不过是一个有福的好消息,耶稣的一生是一个故事,其实福音更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能力有多大,福音的能力也有多大。我们知道上帝是大能的神,他没有大能就无法创造。“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耶51: 15)。创造之工的能力是通过“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的方法显明和完成。但要将罪人从罪恶中、灭亡里救出来,并不能通过一句话就可完成,却要借着上帝儿子道成肉身到世上来彰显福音的大能。他必须将罪的权势打败,被罪所捆绑的人才能得着释放。“人怎能进壮士的家,抢夺他的家财呢?除非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太12:29)。

    捆住撒但,打败仇敌,释放我们,这工作只有主耶稣能作。主耶稣降世为人的一生,依靠上帝的大能,为了人类也代表全人类与撒但黑暗的权势展开了激烈的争战。他一生没有失败,结果为我们的罪而钉十字架。借着死,败坏掌死权的魔鬼(见来2:14,15),将我们从撒但手下释放出来。福音中有这释放的能力,借着主的一生实现了(见路4:18-19),一个获释的人,凭着自己无力胜过试探。还必须得着一种外来的力量才能度圣洁人生。同时这种力量得随时与他同在,永不分离。福音中蕴藏着这种大能,基督从死里复活,带着复活的生命,这新生命借着圣灵进入人的心;使我们得着战胜罪恶和试探的能力。

    圣灵是基督的代表,但他没有人类的形体,因此他是不受限制的,借着圣灵,人人都可以就近救主。基督向父祈求的一切福分中最大的恩赐乃是圣灵。上帝赐下圣灵来,作使人重生的能力,若没有圣灵,则基督的牺牲便归于徒然了。罪恶的势力一代一代都加强了,世人服在撒但束缚之下的情形真是惊人。人惟有依靠三一真神第三位的大能大力,才能抵挡罪恶,得胜罪恶。圣灵必带着无限的力量和充足的神能降下,有了圣灵,世界的救赎主所作成的大工才有实效。由于圣灵,人的心才能变为纯洁。借着圣灵,信徒才能与上帝的性情有分。基督赐下圣灵作为神圣的能力,来制胜人类一切的遗传和环境所造成的一切恶习,并把他自己的品格印证在他的教会上。

    有人把福音的能力比方成炸药,是一种巨大无比神能的活动力,在人的生命和生活历程中神性的活动力。如果没有这伟大的能力,怎么能摧毁旧造,产生新造呢?所以保罗说:“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有人认为大能是“能量”、“有效的能力”、“原动力”、“上帝的全能”。总而言之,“上帝的大能”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是人类本身无有而藉着主耶稣赐下的。福音的信息不但回答了保罗大惑不解的人生难题,也解决了全世界人类最重要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在上帝面前成为义?怎么才能得救?

    在对待如何得救的问题上,保罗也有一反一正两方面的经验,他在蒙恩之前,也在努力追求达到称义,当时犹太教有一正套追求律法的义的积德体系。保罗是严严遵循的热心者之一(见腓3:4-6)。他企图用行善的方法解决称义问题,用善行成全律法建立与上帝的关系,但没有成功。他个人没有,正个犹太民族也没有哪一个是因追求律法的义而达到圣洁的。当保罗完全顺从圣灵的感服力时,他就看出自己过去生活的错误,并认明上帝律法广泛的要求。这个曾确信自己因善行称义的骄傲的法利赛人,如今以小孩子般的谦卑和天真跪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不配,并倚靠这位钉死和复活之救主的功劳,这时候的扫罗真正认识到基督和他的义比全世界更为宝贵。

    保罗发现了这一真理,人只有借着信靠基督才能在上帝面前称义。一个人不能借着矫正自己的罪恶而成为义人,只有被上帝的义所改变的人才是义人。所以称义的关键在于“信”——就是信靠耶稣基督。上帝拯救人类的大能若要在我们身上发挥效能,其先决条件就是“信”。保罗将信具体分为三步:认识基督;得着基督;在他里面(与他联合)。我们看下面这段圣经;“只是我先前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上帝而来的义”(腓3:7-9)。

    保罗在腓立比第三章中将自己人生的前后作一对比,将追求律法的义和因信称义二种方法作一对比。我们不要将保罗看为粪土的“万事”理解为世界上诸如虚荣、财物、地位等等。其实保罗是讲靠律法称义时所视为有益的,诸如自己的努力、热心、割礼、血统……当时他以为这些能使他成为义人,能够使他得救,谁知越依靠这些,越引起自傲,离上帝越远,如果不将它们丢弃,视如粪土,就永远得不着基督。

    上帝的救法只有一个——藉着信。

    上帝能看中的义也只有一个——因信而得的义。

    保持称义也只有一个方法——本于信以致于信。.

    什么叫信?

    信心:信心不是一种观念,信心乃是认识和完全的接受。“信心”是动词,包括一种紧密的联合。

    一个人如果名义上相信基督,只单单承认他为世人的救主,没有个人的关系,永不能使心灵得医治。使人得救的信心,不仅仅是理智上的赞同真理,人若仅仅相信关于基督的事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信靠基督本身,那惟一对我们有益的信心,乃是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并能以他的功劳,归于已有的信心。有许多人以为信心是一种观念;其实,能够救人的信心乃是一种交易,信心能使接受基督的人借着心灵中所立的约与上帝联合起来,真正的信心就是生命。

    信心哪里来?

    信心的来源,不少人认为信心总是我自己的吧,正因为我有信心,所以上帝听我祷告,我能化险为夷,我能得到永生。这样的观念,使人感到救恩的成就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其实,人不能自己产生和制造信心,信心乃是上帝所赐的。圣经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8-10)。

    《当代译本》更加清楚:“我们得到拯救,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和你们的信心,连这信心也不是你们自己有的,是上帝白白赐给你们的。你们得到这救恩,当然更不是因为你们有良善德行,不然,就会有人自夸了。我们是上帝借基督耶稣重新造成的‘杰作’,要让我们按照他的心意多行善事。”

    “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们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正是他所赐的信心,叫这人在你们众人面前全然好了”  (徒3:16)。

    什么是上帝的义?

    上帝的义,有两种解释:

    (1)义:如上帝的品格。包含道德上的完全、正直、无可指摘。在我们身上指因基督住在内心,心灵成为圣洁,行为表现基督的品格。人与上帝就有了正确的关系(罗8:9,10;林前1:30:林后3:17-18;5:17)。具体指在道德上一个人对上帝对人应尽的义务。

    (2)义:拯救的作为。上帝的义,就是上帝拯救的作为。以色列民世世代代盼望上帝的拯救,保罗指出,上帝拯救世人的作为正在耶稣十字架的救赎工作上显明。因此,福音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具体事实。上帝是通过行为,而不是通过言语;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教义来拯救世界。正如一位神学家说:“最高的真理不是用言语讲出来的,而只能通过行动显示出来。”旧约中上帝的义和上帝的救恩很多地方是通用的(参赛42:21,51:5;诗24:5,98:2,143:11)。

    有人将上帝的义翻作:上帝称我们为义的途径。

    救恩:救恩的希腊文原意为拯救或保佑。好象上帝当年将以色列人领出埃及为奴之家,从巴比伦被囚之地带他们归回等奇妙的作为(出14:13;赛45:17)。保罗在此指主耶稣将我们从罪恶和撒但权下救出来。保罗将因信称义称之为救恩(罗1:16,10:6-10)。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步来完成。

    过去:当我们在罪中为奴时,主已为我们献上自己做赎罪的祭物(来2:9)。

    现在:圣灵住在人的心中,使人脱离罪恶(弗1:13;腓2:12,  13)。

    将来:主再来使义人升天与主同在(帖前4:16-18;5:2)。

    这救恩是出于上帝(诗37:39),通过基督(徒4:12),完全不是出于人的作为(弗2:8,9)。

    什么叫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上帝所赐的信心,使我们接受基督的义,从而使罪人与基督的神性有分。人性与神性的联合,使我们成为得胜者。

    因信称义不是一个神学名词,它是一种宝贵的属灵经验,真理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信的人不单知道上帝是公义的,也使我们去经验上帝的义;并接受这种公义进入我们的人生。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信心过程。分两步进行:

    (1)当我们接受基督时,上帝将基督的义,归到我们身上。上帝看待我们,好象从来未犯过罪,并将我们当作蒙爱的儿女。称义的人得与上帝建立挚爱、信赖、友善的良好关系。

    (2)借着圣灵,将基督的义带进我们心中。

    所以因信称义是上帝的恩赐,是上帝赐给世人最好的礼物,人类最好的行为也不能赚取永生。因为我们的人生都是有罪而不洁的,我们无法完全遵行上帝的律法,我们自己并没有丝毫公义。正因为如此,离开基督,我们永不能称义;我们若有公义,这公义永远是他的。由于我们接受他,他的义归于我们身上,都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在人这方面是一无所有,毫无可夸。

    一个人如果靠自己的力量,是决不能脱离罪恶的。因为我们的心乃是邪恶的,自己无法改换。圣经说:“谁能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呢?无论谁也不能”(伯14:4)。“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8:7)。教育、良风美俗、意志力、这一切虽各有其相当的地位,或能帮助我们做正直合宜的事,但决不能改变人的内心,使我们生命洁净。只有从上面来的新生命,在我们内心运行,才能使我们离罪成圣。这种力量就是基督,惟有他的爱,才能带来新的生命,使我们接近上帝,成为圣洁。上帝的义已在基督里具体地表现出来了。只要我们接受他,就接受了义。

    马丁,路德是这样说的:“用信心接受基督住在心中,就是真基督徒的公义,由于这种因信而有的义,上帝将我们称为义,并将永生赐给我们。”

    本于信以致于信:《现代英译》:“起于信、止于信”。

    《新译》:“本于信、而归于信”。

    《意译》:“始于信、也终于信”。

    《当代译》:“由始至终都靠着信”。

    上帝使人成为义,得着义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借着信(接受)开始,借着信继续,并持续到最终。信是贯穿称义全过程的。

    加拉太教会受律法主义干扰后,走上一条“靠圣灵入门”却“靠肉身成全”(加3:3)的路,这是人肉体中蠢蠢欲动的自义去干扰破坏上帝的救法。凡用别的方法妄图得救都是对因信称义救法的违背。

    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原出自《哈巴谷书》(2:4),新约中有三卷书以此为基础,阐述因信得救的伟大真理(罗1:17;加3:11;来10:38)。

    意思是:与上帝和好的人,必能藉着信得到生命,也能藉着信而活。

    《意译》:“因着信而成为义人的,必得着生命。”

    一个明确的意思:基督的生命要因着信在我们里面活着,并且活出来。

    福音不但带来赦罪,带来称义,更美好的是带来了生命——属上帝自己的生命。并且这生命活在人的里面,使人有力量去行上帝所要我们去行的事。正如保罗所说:“现在活着,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

    18—32外邦人的罪

    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所以,上帝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他们将上帝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因此,上帝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馋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上帝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他们虽知道上帝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到此为止,保罗向他们述说了上帝的慈爱——主动为罪人设立救恩,使一切相信的人得蒙拯救,这是人类光明和希望的源头。

    现在保罗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一幕黑暗的图景:外邦世界的罪恶,人在罪中的状况,面临的处境,将来的结局,面对着一个最为严重的反应——上帝的忿怒(震怒)。

    保罗以严密的论证,先把人圈在定罪的范围内,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而不来就救恩,必死无疑。所以外邦世界是何等需要福音。

    这段经文围绕外邦人的罪与上帝的忿怒所发生的冲突,将人引向上帝的拯救。

    不虔的人自然不义,没有敬畏的心就会放荡;不义的人所行的一切自然阻挡了上帝的真理,与真理发生冲突。于是就面临上帝的忿怒。

    先看一下上帝的忿怒是何意?

    上帝的忿怒(震怒):上帝对罪及一切恶事的态度,并非感情的冲动,或触犯上帝而对其进行报复的怒气;乃指圣洁的上帝对罪恶所起的有相等限度的反应(厌恶)。

    有人认为“上帝的忿怒是上帝的公义与罪恶冲突时所产生的反应”。

    “善对恶永远的排斥”。

    这个宇宙是有秩序的,那是上帝制定的自然律在起作用。如果某一个星球,自行其是违背自然律,脱离轨道,它就是自我毁灭;成为“流荡的星,有墨黑的幽暗为它们永远存留”(犹13)。对自然律的逆反,必受自然律无情的判决。

    而有生命的宇宙众生灵,也受上帝制定的道德律的管理,这就是道德的秩序。凡违反道德律的人,自然把自己置身于上帝忿怒之下。犯罪的人或者感觉不到上帝的忿怒;但这忿怒却客观存在。过去、现在、将来都存在。它并非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乃是针对一切抗拒真理的人和事。保罗用“显明”一词,表示这忿怒在现在的强烈存在。主耶稣说:“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的人得不着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3:36)。表示不信者面临的定罪景况。如果一个人未接受基督悔改归正,上帝的震怒就一直留在他身上,直至他用信心接受上帝的拯救,才与上帝和好。上帝忿怒的存在,也是为了把人引向上帝的救法。

    世上只有两等人:一等是接受福音的人。上帝的爱,上帝的义,上帝的拯救都已在福音上显明,接受的人便与上帝和好,恢复了正常良好的关系。

    另一等是对福音视若无睹,任意妄为,犯罪作恶,不虔不义,阻挡真理的人,他们便面对上帝的忿怒。

    我们可以说,维持道德的秩序是上帝的工作。谁破坏他的律法,必自食其果,受无私之道德律的处置。善有善报,恶有报恶报,这中间显明上帝的忿怒。

    为了堵塞拒绝救恩者的故意推托,保罗用两方面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事实,其不信的责任是无可推诿的。

    (1)良知、良能、良心(1:19,2:15;参约1:9):“原显在他们心里”原文是:“对他们内在的道德感觉是明显的。”

    人类与一切动物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有良知,天性中有信仰的概念。不论其概念是如何模糊不清,遇到人力无法排解的难处时,总有一种求助于天的心理,茫茫中有一伟大的能力是心所企望的,这是动物所没有的。

    不论从理性,不论从感性,不论看得见,不论看不见,上帝都在向人启示他自己。在人的理性和良心中,上帝无时无刻不显明他的工作。每一抑制罪性冲动的力量,每一激励善行的火花,都是上帝在人类沉睡心灵中的作为。遇难时有求于超自然力拯救的意愿,作有负于良心错事时的亏欠不安,无不说明在人的意识中,存在着一位有绝对能力和绝对圣洁上帝的形象。

    人的智慧能向心灵和信仰探索,在生活空间中能为精神留有余地,视内心的安宁比物质的享受更有价值;并有追求真、善、美的意向,证明有一真、善、美的绝对标准存在。虽然还模糊不清,但尽力探求。只要人不是故意闭塞心灵,切断一切通道,是不会永远存留在罪恶的黑暗里的。

    (2)受造之物(1:20,参约1:10):

    被造之物向移我们证明创造主的存在(参诗19:1-2;徒14:17;17:24-28),是最客观最实际的。作为人类中的个体,“我”也是被造之物,“我”岂能自然而来?基督教解决三大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当如何生活?这是直接关于个人的。宇宙的整体宏大,万物的奇妙美丽,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微观世界的精巧神奇,无时无亥不向我们证明上帝的大能(保罗的这一论点,以后被托马斯·阿奎那发展成宇宙论证。用宇宙的动力论、目的论、设计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如果一个人故意不顾令人无法否认的事实,不相信上帝的存在,这就显得难以理解了。

    上帝不但创造了人类,又预备了空气、阳光、雨露、五谷、水等维持全人类肉身的需要,而享受上帝诸般恩典的人竟不认识他、不感谢他,甚至将荣耀归给假神,这岂不太不应该吗?

    有人从另一角度来领会这段话,认为保罗不但叫我们从上帝创造的万物中看到奇妙的作为,也从这世界因罪而带来的衰败中(如花的凋谢,草的枯干,疾病死亡、灾祸)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公义是上帝治理万有的不变法则。

    接着,保罗将外邦人的罪具体指出来:

    (1)宗教上的堕落(21,23,25):外邦人所谓的“义”——道德是建立在虚妄的宗教上,污秽的宗教产生污秽的生活,他们以偶像为神,敬拜自己手所作的东西,便使品德日趋堕落。

    凡想用具体的东西来代表永恒上帝的,就必降低人类对上帝的观念。人的心若转离上帝无穷的完全,就必被引诱去敬拜受造之物而不敬拜造物之主。人对上帝的观念如果降低,他的人格也必随之堕落。从这方面的危害来说,偶像的崇拜就是属灵的奸淫。

    追根究底,偶像崇拜就是自我崇拜。敬拜者希望偶像帮助他达到自私的目的,把自己的理想、计划、要求强加于偶像,求它成全。

    希腊和罗马的宗教是集世界荒谬之大。不论埃及的,叙利亚的,古代的,当代的,天空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日、月、星、海、水、火都被作为神来敬拜。他们也为每一件事定下一个神来掌管,诸如生育之神、牧羊神、爱神、命运神、战神……直至取遍了所有名字,最后取一个“未识之神”作为候补的神(见徒17:23)。希腊人自诩聪明,实则对认识上帝的事昏蒙无知。他们将自己置身于无知、无德、无用的偶像崇拜中,结果是自取败坏。

    许多偶像崇拜都搀杂着淫乱。女神庙中的祭司就是妓女,她们出卖身体表示奉献给女神,以淫乱收取钱财。哥林多就有一座爱神庙,一千多名女祭司都是为拜偶像者进行肉体服务的。

    (2)道德上的堕落:这是一幅非常黑暗的画面。放纵的情欲,逆性的情欲,同性恋泛滥于世。有人说;罗马帝国的崩溃是因为浴池。冷热水从金银龙头喷洒而下,放纵和淫乱也在此尽情渲泄。妇女们结婚是为了离婚,离婚又是为了结婚。名门贵妇用历个丈夫的名字为自己定年号并引以为荣。从内心到行为的罪恶比比皆是。

    邪僻的心:原意指可废弃的心,自暴自弃的心.已走上邪路的心。

    不义:原意含抢夺上帝的荣耀,排斥上帝和人,唯我独尊,偏离了正常的人生方向。

    邪恶:指非一般性的坏,其坏有破坏性、毁灭性、攻击性,以毁损别人的善良为目的,包含主动作恶。

    贪婪:不知足心理中发源的侵略性罪恶。

    恶毒:无丝毫良善素质的坏品格,意念中的罪恶图谋。

    嫉妒:因别人的好而生妒恨。

    凶杀:意念和行为上的残忍,不愿与别人共存,欲置之于死

    地。

    争竞:由野心的嫉妒而产生的搏斗欲。

    诡诈:以卑劣手段达到目的。

    毒恨:以最坏的意思去解释、猜测、谈论别人的精神。

    谗毁:公开说人的坏话。明知为假见证、故意散布。

    背后说人:背后说人坏话,以害人为目的。

    怨恨上帝:因自己行为是恶的而憎恨上帝的圣洁。

    侮慢人的:虐待别人,在别人的痛苦中寻找快乐。

    狂傲的:除了自己以外,蔑视一切。

    自夸的:其实没有,却假以为有的,装腔作势。

    捏造恶事的:不断在新的犯罪中寻找新的刺激,以搬弄是非为

    乐。也指制造罪恶,使罪恶达到更高水平。

    违背父母的:不守做儿女的本分,伤及父母的好意和爱的情

    感。

    无知的:不会运用心智头脑去学习人生经验,无有还不自知。

    背约:对自己的话语不负责任,刻变时反。

    无亲情:将人类间最宝贵的血肉之情丧失净尽。

    不怜悯人的:毫无同情心。

    上帝对待这些明知过犯的人,本书中一连用了三个“任凭”(24,26,28),原文含“交付”或“放弃”的意思。人对上帝的犯罪是离弃,上帝对人的惩罚就是“放弃”,这也就是上帝忿怒的执行。不愿来就上帝而愿拣选罪恶的人,上帝只有任凭他们在犯罪的路上每况愈下地滑行,自食其果。这三个“任凭”中,人的恶行不断升级,将来不可避免的要遭受报应。

    上帝从来不剥夺人的自由意志,也不勉强人来敬拜他,但当一个人从生活中排除上帝,不愿将人生交付上帝,让上帝为他掌管,上帝只有“任凭”他,他所面临的危险犹如无人驾驭的车,必是毁灭。

    以上这些论点必定是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时经常运用的,指出他们的罪,使他们认识自己深重的罪孽,危险的处境,转而向救主依投。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