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 关于回应教会分裂的事 1章10节至4章21节

【返回上级目录】

引言之后,我们看到保罗没有立即触及到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首先提到哥林多教会存在纷争结党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其他的问题就无法清理。因为在教会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是权利或某种手段,而是爱;只有在基督里彼此相爱,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和矛盾。纷争结党的事情解决了,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保罗是一个有智慧、有策略的使徒,他处理问题的思路是值得我们鉴戒的。
(一)分门别类的事态(1:10-17)
1、总要彼此相合(1:10-11)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保罗在此劝勉哥林多教会必须做到四件事:就是“都说一样的话”,不可分党,一心一意和彼此相合。
第一,“都说一样的话”   这句话乃是古希腊人用来劝勉同一团体的成员团结一致的惯用语,也是当时罗马世界的一个政治术语。这是要求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要“求大同、存小异”,虽然每一人的才干不同、恩赐不同,但是在重要的原则性的问题上应该要保持一致。在教会里,保罗是要求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基本要道上保持一致,因为我们都是在主耶稣基督的名下,还有什么不能一致的呢。
第二,“不可分党”   “分党”希腊原文的意思是嫌隙、分离、裂缝,或者说是指“衣服上的裂缝”。这种被“撕开”的裂缝是因某种存见、看法产生的矛盾所造成的。那么造成哥林多教会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下文保罗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使得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之间产生存见、嫌隙,继而出现教会内部的不合、分离,如同衣服被撒开了一道裂缝。所以,保罗接着就是要求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会的裂缝痊愈。
第三,“一心一意”   这里的“心”有悟性、心思的意思,“意”有意见、看法的意思。“一心”是保罗强调哥林多教会信徒要同有一个领悟、心思、心态;“一意”是强调大家要有同一个“意见、目标和决定”。有了“一心一意”,才有“彼此相合”的结果。在语法上“一心一意”和“彼此相合”是一个平行子句,都是保罗劝勉的内容,但有先后之分,就是“一心一意”在“彼此相合”之前。没有一心一意,就没有彼此相合;有了彼此相合这个结果,就一定有了一心一意这个原因。
第四,“彼此相合”   “相合”有修理、修补、使之完全的意思。或者说,“相合”希腊原文的意思是恢复原状;古代作家用来描述双方结束交战,重新恢复融恰、友好气氛,彼此互相协调。“相合”也是一个医学术语,是指把脱了臼的关节在连接起来。
无论是从原文的意思来看,还是从医学术语来理解,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彼此相合”是神所喜悦的。因为我们在基督里都是“弟兄们”,是同出一脉,同有一个生命的。所以保罗说“劝”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都要说一样的话,不可分党,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当然,要“彼此相合”就不可“分党”,有了“一心一意”就自然“相合”了。不过,我们不要误解保罗的意思,就是说“一心一意”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想法都完全一样。事实上,我们晓得各人总有种种不同的意见(这是神给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但只要大家都公认最重要的──“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就仍然可以和睦共处、彼此相合了。在你的教会内,也应努力减少纷争,促进和谐,微不足道的分歧不应造成基督徒之间的裂缝,继而导致分裂的局面。
接下来,保罗就声明自己的消息是真实的,“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分争”的事发生。“革来氏”是何许人也?解经家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认为革来应该是哥林多教会中的一位热心的、虔诚的姊妹;她可能经商、家境相当富有,并拥有奴隶仆婢(她“家里的人”就是指成为信徒的仆婢);她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或为教会的领袖,故保罗提到她。
“说你们中间有分争”,这话的意思不仅表示他们之间意见不合,而且已经发展到了彼此有口角、争吵、争闹、冲突、不和的地步。这场争执和冲突几乎把哥林多教会所有的人都卷进去了,这就是下文保罗提到哥林多教会分成四派(12-13节)。
2、总要尊主为大(1:12)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保罗在此列出哥林多教会四派的清单:属保罗的、属亚波罗的、属矶法的、属基督的。为何哥林多教会分成四派?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第一,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喜欢以人为中心;第二,既然喜欢一人为中心,他就会找自己喜欢的使徒为师傅;第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自高自大,认为保罗、亚波罗和矶法都不过是人而已,惟有属基督的才是真正属灵的。
“我是属保罗的”,因为保罗是哥林多教会的建立者。不仅如此,保罗作为外邦人的使徒和个人的传福音的魅力,在当时的教会中其影响是巨大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是因为亚波罗有特别的口才和智慧,这是那些喜欢哲学的哥林多人所欣赏的(徒18:24~19:1)。“我是属矶法的”,这是因为彼得是使徒的领袖,他才是大使徒,而保罗和亚波罗都不在彼得的话下。同时,彼得曾蒙主赏赐钥匙,开启犹太和外邦众教会的门(太16:19;徒2:14、40~41,10:44~48)。“我是属基督的”,这是表示自己是属基督的,大概指只有他们是属祂的,其他的人则不然。保罗不是责备“属基督”的说法不对,乃是责备说这话的人那种暗示别人不属基督,藉此夸耀自己、藐视别人的态度。
所以,今天对我们来说,保罗的话实在提醒我们:任何一个时期的、地方的教会,什么时候高举属灵伟人的时候,那就是教会分裂的时候。从古到今,我们发现总有许多基督徒喜欢宣称自己是唯一真正跟随基督的人,自认为自己是站在最正确的立场上,自认为自己的说法是站在最正确的真理上。这种个人完美主义的狭隘思想,常常使人产生自己是唯一正统的“幻觉”。
金句:“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
彼此相合。”(1:10)
讨论:1、“都要说一样的话”怎么理解?                        2、“一心一意”怎么理解?
      3、“彼此相合”是什么意思?                            4、为何哥林多教会出现派别?
应用:1、在基本信仰上保持一致。                             2、做一个使人和睦的人。
      3、总要尊主为大。                                     4、不以完美主义看待别人。

3、总要传扬福音(1:13-17)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在这段经文里,保罗向哥林多教会首先提出三个问题,接着加以解释。
(1)三个问题(13节)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保罗在此一连向哥林多教会所提到的三个问题,都是关系到基本信仰的问题。
第一,基督是分开的吗?——教会  “分开”希腊原文是一个现在完成时态与被动语态词,是强调现存的情况。对哥林多教会来说,目前现有的情况就是他们将主的身体分成了数个对立的小群、小派。“分开”的意思就是分割、分散、分派,现在哥林多教会已经分了四派,这就是哥林多教会的现状。但是,圣经明明告诉我们,基督是教会的头(弗4:15),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弗1:22);头既然不能分开,身体当然也不能分开了。基督是一个,基督的身体也只有一个(林前12:12)。所以,保罗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强调我们在基督里是不能分开的。“头”既然不能分开,“身体”当然也不能分开了。
第二,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救恩   钉十字架是关乎救恩的事情,这救恩的事是与基督有关的,而保罗只是和我们一样,是分享救恩的、领受救恩的人。保罗提醒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不要忘记不是我保罗为你们钉十字架,保罗没有成全救恩,也是没有资格来成全救恩的。惟有耶稣基督为我们钉了十字架,是祂为我们成全了救恩,并未成全救恩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救恩是从神自己而来的,人类只有白白的藉着信,来领受这丰盛的恩典。
第三,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圣礼   早期的基督徒都是奉主耶稣的名受浸的(徒2:38;8:16)。奉谁的名受浸,乃表示他这个从今以后归属于谁。基督徒受浸,藉此行动表明我们是“归入基督”的人(罗6:3;加3:27)。从此以后,他们不是任何其它人,他们单向基督效忠,至死忠心。保罗在这里提醒他们,他们不是因保罗的名受洗归入教会,而是因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归入教会。而且有谁来施洗、或以什么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奉谁的名来受洗。如果只注重施洗的人或施洗的仪式,过于可以靠着得救的“名”——耶稣基督,那么,他们就是看重洗礼过于福音的本身。哥林多教会所存在的错误在今天的教会里仍然可见一斑。所以,教会的领袖、牧养的仆人有责任常常改正信徒错误的观念,好把他们完完全全的引导神的面前。
我们把以上三件事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三方面的基本信仰认识如果处理不好,信徒不明白或一知半解,那么就有可能成为教会分裂的原因;或者说,如果这三方面的基本信仰向信徒讲解释不清,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基于这种因素,势必会给教会内部带不稳定、不团结,甚至造成结党、纷争的后果。
对哥林多教会来说,可能受洗是造成教会分裂的一个主要原因,不然在接下来的经文里,保罗特别解释、说明,他没有给几个人施洗过,而且他自己自己重要的工作是传福音。
(2)个人说明(14-16)  “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保罗说“我感谢神”,一方面是表明自己来到哥林多传福音,这是神的恩典和托付;另一方面是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时,不曾给许多人施浸,没有给人留下不必要的借口。下文接着就提到有两个人是由他施洗的,就是“基利司布并该犹”。
“基利司布”是谁?原来基利司布是住在哥林多,管理犹太会堂的。保罗在哥林多的犹太会堂里传道时,有些犹太人抗拒、毁谤保罗。保罗就离开会堂那里,到了提多犹士都家中去讲道。就在这个以后,“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由此可见,保罗到哥林多传道福音的时候,基利司布一家应该是最早的信徒之一(徒18:7-8)。
那么“该犹”又是何人?新约中叫该犹大名字的有四个。第一,约翰三书的收信人该犹:书中描述了该犹是使徒约翰“诚心所爱的”一位信徒(约三1)。该犹的灵命丰盛;心里存有真理(约三2-3)。该犹用爱心接待过往的信徒(约三5)。约翰在年老的时候,有许多事要和该犹当面谈论,盼望快快地见到该犹,足见该犹是老使徒约翰所器重的人(约三13-14)。第二,马其顿人该犹:他是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时同行的旅伴。保罗在以弗所传道使许多人离弃偶像和邪术、归向真神,使得那些靠偶像赚钱的银匠不满,就起来生乱,反对保罗,聚众闹事,竟然把该犹等人抓起来,幸好有城中行政官吏出来“安抚了众人”,“众人才散去”。(徒19:29)第三,特庇人该犹: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途中,由马其顿来到希腊,“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和他一起同行的众人之中,就有特庇人该犹。(徒20:4)也有人考证说该犹乃是特庇教会中管理捐献款项的人,这次和保罗一起回去,乃是同往耶路撒冷去。第四,哥林多的信徒该犹:保罗曾为他施过洗(林前1:14)。该犹也是接待保罗的人,甚至接待过全教会的许多的信徒(罗16:23)。
保罗说“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这是强调传道人不一定要给人施浸,施洗并非是传道人最重要的工作。如果因为施洗给人有什么把柄和误解,宁可不要做。所以,保罗接着说:“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原来施洗(浸)的目的是要引领人归向主自己,施洗(浸)者只不过是主的器皿,不应与受洗(浸)者发生直接的从属关系,然而不幸的是,许多受浸者竟常以被谁施浸为荣。
接着保罗又补充说:“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在新约中有两位司提反,其实并不同名。这里所提的司提反,绝不是那位为主殉道的司提反(参徒六5);他是哥林多教会一位热心的信徒,在保罗写此书信的时候,似乎是受教会的委托到以弗所去服事保罗的(参林前16:17-18)。除此外,保罗说“记不清”了。保罗这样说,并非是他轻看施洗的圣礼,乃是告诉我们他对于给谁施(洗)浸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信徒的灵命光景。所以,在17节的经文强调了自己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3)为传福音(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保罗非常清楚地告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而且传福音不是用人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保罗所提这“智慧的言语”乃是指当时希腊人所热衷追求的哲学修辞技巧;希腊人爱好智慧(哲学),哥林多人也因此受到影响,对世俗的哲理和华丽的辞藻相当风靡。
保罗指出,如果我们是用人智慧(哲学)的言语,又用世界的学问传福音,就会叫十字架落了空?因为世界的哲学、学问只能把人带到人的面前,不能带到神的面前;只有十字架的福音,才能够把人带到神面前。如果人间的哲理能够拯救人、满足人,十字架的福音就变成多余的了。如果保罗传福音是凭世界的学问,那么,人家所信的是他的学问,不是福音,这样基督的十字架就落空了(解经家陈终道语)。
金句:“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7)
讨论:1、如何理解保罗所提的“三个问题”?                       2、洗礼是表明什么意思?
      3、这四位该犹的经历对我有何启发?                         4、保罗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应用:1、在教会里不做分裂的事。                                 2、学习保罗谦卑而不自傲。
      3、做一位有爱心的该犹。                                   4、总要努力传扬福音。

保罗在问安与感恩之后,就提到哥林多教会分门别类的事态,提醒他们基督是不可分开的,总要彼此相合,总要尊主为大,总要传扬福音,不要被世俗的哲学、理论和学问所蒙蔽,因为这些不能拯救人的生命,只有基督的十字架才是惟一拯救的办法。所以,在接下来一章十八节至二章五节的经文里,保罗特别谈到十字架道理远胜于人的智慧(哲学)。而且,在一章十八节至二章五节的经文里,“智慧”一词,大约出现了十五次,而在保罗的其他书信中只出现过三次。可见,我们推断哥林多教会出现的问题是与哥林多人的“智慧的学问”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解经家丁道尔所说:“哥林多人至少有一部分,把人的智慧和口才看得太高,跟随了希腊人推崇修辞哲学研究的作风。”这种作风成为哥林多教会纷争、结党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保罗在接下来的经文里,从三个方面来比较智慧与十字架的道理之区别于不同。一则阐明十字架的道理(1:18-25),二则说明神拣选的奇妙(1:26-31),三则忠于十字架的道理(2:1-5)。
(二)论智慧与十字架(1:18-2:5)
1、阐明十字架的道理(1:18-25)
1)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18)   保罗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这里的“道理”原文字面的意思是指“the word”即“字”、“话”或“言”,英文的“message”是“信息”、“要旨”的意思,而NEB作 Doctrine,有“教义”、“学说”的意思,这个字是强调“内容”说的。这样我们综合以上的解释,可以归纳一下“十字架的道理”,应该就是我们基督教教义的要旨,福音信息的核心。所以保罗说:“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那么这“十字架的道理”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指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是为救赎罪人。这道理包括传道的形式与内涵。如果具体来分析的话,这基督教的教义是指什么呢?“如果我们研究使徒行传中的四篇伟大的讲章(徒2:14-39,3:12-26,4:8-12,10:36-43),我们看见在基督教所讲的道中,有些不变的因素。(一)宣告上帝应许的时候已经来到。(二)耶稣生平,受难,复活的概述。(三)宣告这是应验先知的预言。(四)宣讲耶稣必再来。(五)逼切的劝告人悔改并接纳所应许的圣灵的恩赐。”(巴克莱注释)
“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这里的“灭亡的人”与“得救的人”形成对比,并非指灵魂已经沉沦在地狱里的人,而是指那些虽然仍旧活着,但心里刚硬、不愿悔改、不肯信主,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的那些人。“愚拙”是说在不信的人看来,救恩的道理乃是非常不合哲理,不合逻辑,荒谬至极,惟有蠢笨的人才会接受。因为神成为一个人,然后又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后又复活、升天,还有再来审判世界,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无稽之谈。
然而,保罗却说:“在我们得救的人,却是神的大能。”这里“得救的人”是指信耶稣的人说的,但一个在心里诚心相信并接受耶稣为个人救主的那一刻,他就是一个蒙恩得救的人。有解经家根据哥林多后书一章十节的经文指出:得救的那一刻,是指一个人“灵”得着重生而蒙救恩说的(约3:6-7;多3:5);至于完满的得救,是包括魂和身体的得救。具体来说,今天信徒的“魂”正在逐步被更新变化而经历救恩(彼前2:2),信徒的“身体”则要在主再来时复活改变成荣耀的形状而得着完满的救恩(罗8:23-24;林前15:51-53;腓3:21)。感谢神!凭着我们自己的心智、能力,实在无法难以接受十字架的道理,但如今我们却因着相信并得救了,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经历了得救的恩典,这正是神大能的明证(罗1:16);这就是“神的大能”,没有人可以否认的。所以,接下来保罗提到十字架的道理实在是神的智慧。
2)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19-20)   保罗说:“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那里?这世上的辩士在那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这段经文就是保罗要阐明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
“如经上所记”,这里的“如”是根据上文继续推出下文的信息,有“因为”、“原来”等意思。就是说保罗所讲的道理不是他自己的新论调,原来旧约早有记载,就“如经上所记”。这句话在希腊文中是一个现在完成时态,表明其功效至今犹存、仍然有效产生作用。保罗所引用的应该是诗篇三十三篇十节,或者是以赛亚书二十九章十四节。可见,自古以来神的道和人的道是不同的、对立的;天道永远不同于人道,天道永远高于人道(参赛55:8-9)。所以,神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这里的智慧人的“智慧”,是偏重于人对事物的创见;而聪明人的“聪明”,则是偏重于对事物的领悟。前者是强调智能、智力的超卓、卓越,后者是强调对“事物因果”明哲的感悟、悟性。在使徒保罗看来,这两种在神的面前都是站立不住的。所以保罗用一连串巧妙的问话,来强调他的重点。
“智慧人在哪里?”一般解释认为这“智慧人”就是指那些希腊的哲学家,或明哲之士。“文士在哪里”这话中的“文士”是指犹太人的文士,就是那些圣经学者之类的。“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的“辩士”有认为是指当时的罗马律师之类的人(徒24:1);但也有人说“这世上的辩士”是包括两者在内的,就是保罗所说的智慧人和文士。然而,“神岂不是叫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这一切在神的眼里都不过是愚拙的,人的智慧、学问、哲理等等在神的面前算不得什么,因为任何属于人的智慧或道里,都不能在神面前站住脚的。这是保罗一点也不含糊的告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特别是那些骄傲自大、自以为义的。所以,保罗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21)
3)十字架是保罗的中心信息(22-25)   保罗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因为犹太追求超自然的神迹,希腊人追求属世的逻辑哲理,这样一来,十字架的道理在犹太人面前就成了绊脚石(因为犹太人素来所盼望的救主弥赛亚,是以超自然的能力,来带领犹太人脱离罗马帝国的政治迫害,而不是在十字架上任人嘲弄、羞辱至死的囚犯),在那些希腊的外邦人被视为愚拙(讲智慧的外邦人不能明白,一个看来在软弱和失败中死去的人,怎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保罗却明确地指出,这十字架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希利尼),基督总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所以保罗说:“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因为“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意指在人眼中看来似是神的愚拙,事实上比人所能及的更具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意指在人眼中看来似是神的软弱,到头来还是比人所能作到的更为强壮)。”所以:“纵然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愚拙,这愚拙还是强于人的智慧。纵然基督钉十字架被看为是神的软弱,这软弱还胜过人的强壮。因为这被人看为愚拙的十字架,却能把人从灭亡里面拯救出来,被人看为软弱的基督,却胜过了掌死权的魔鬼。”
金句:“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
的智慧了。”(1:21)
讨论:1、为何说“十字架是神的大能?”               2、为何说“十字架是神的智慧”?
      3、理解“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                4、理解“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应用:1、确信十字架是神的大能。                     2、笃信十字架是神的智慧。
      3、以十字架的道理为光荣。                     4、以传扬十字架的道理为荣。

在接下来的26至31节的经文里,保罗用一连串的对比来说明十字架的大能,神拣选的奇妙。保罗并用自己本人的事奉,来见证神的作为;尤其是哥林多教会本身的改变。
2、说明神拣选的奇妙(1:26-31)
1)三个不多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1:26)这里的“能力”和“尊贵”是指社会上领导阶层的,而“不多”是指在教会里领导阶层的人为数不多、凤毛麟角,但不是绝无仅有。保罗说这话,主要是告诉哥林多教会,大家要清醒的认识到,按照神的蒙召,就人的尺度、标准来看:在教会里有智慧的人不多,有能力的人不多,有尊贵的人不多。这些不多无关紧要,关键的是诸如知识、智能、势力、财富、地位、特权等等,皆不是将人引往神和救恩的条件;因为引人归向神并得着救恩的十字架的道理。所谓能力和尊贵只是就世上而言,但在神的国度里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神的国来说是没有意义了。
 “智慧的不多”是指有学问的高等知识分子不多,而教会里有高等学问之人的比例是很低的;“能力的不多”是指精明能干的、大有影响的人士,而教会中的人大部分在社会上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力(这里的“能力”原文是刚强、影响力的意思),就是在今天的中国教会里找这样的人才,也是聊聊无几不多的;“尊贵的不多”是指出生于贵族家庭、地位高尚的人不多,教会内绝大部分是出生贫寒、社会低层的人。一般来说,神应该拣选那些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出来为神作工不是更有果效吗。然而,恰恰相反,神没有这样做,因为神定意要在人看为最无足轻重、软弱卑微的人身上,显出祂的神能。这就是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信徒能明白神的心意,而且是“弟兄们哪”,如此充满爱心来教导他们、指正他们,而下面三个比较就是进一步的说明了。
2)几个比较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1:27-28)这里保罗谈到神的拣选,从时间来看,拣选是在蒙召之先;神在永世的计划里就拣选了我们(接受救恩的人),然后在祂所定的时间里呼召我们。那么神的拣选与呼召(蒙召、恩召)与人的愚拙、软弱、卑贱、无有是无关,也是与人的智慧、强壮、拥有是无关的。所以保罗才这样说,是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明白拣选是神自己的事情,什么人被拣选、什么人不被拣选都是神自己的事,祂有自己的标准,不是按照人的标准。神拣选那些愚拙的(无知而没有学问的)、软弱的(无能而懦弱的)、卑贱的(不尊贵而出生低微的)、被人厌恶的(轻视而看不起的)、无有的(无价值而一无所有的),就是要废掉(毁灭而归于无有)那些自以为智慧的(聪明而有学问的)、强壮的(勇敢而坚固的、或自以为强壮的)、有的(拥有而富足的、或自以为富有的)人,是他们自觉惭愧、羞愧、羞耻。因为当神在这些愚拙的、软弱的、被人厌恶的、和那无有的人身上显明祂自己的大能和作为的时候,他们岂不自惭形秽吗?所以保罗接着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神面前自夸的。
从保罗比较中,让我们看到神在永恒计划里的拣选是一反常理、发乎情理的,使得犹太人、包括希腊的外邦人都不明白,不可思议。原来神拣选“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无有的”,乃是要藉此打倒人一切在基督之外的夸耀,而单单以钉十字架的基督为夸口。
3)唯一夸口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1:29-31)保罗说“神又使祂”的“祂”是指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说的,神使耶稣基督成为我们智慧(侧重真理之道)、公义(侧重与神的关系)、圣洁(侧重实际生活表现)和救赎(侧重施行拯救)。具体分析如下:
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是在提醒我们,只有跟从祂,我们才能行在正道上;只有听祂的话,我们才能听见真理(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祂是人生的专家(祂的话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公义”是什么?广义上说,是指一个人行其所当行之事;狭义上是指应当行的道德。简而言之,就是指思维和行为完全符合标准。标准是什么?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神自己(世上没有一个标准是完全的),这是世人尚待学习的。人类生命中的公义,或义,就是完全符合神在基督耶稣里所启示的标准。奇妙的是,保罗这里说到神使基督成为我们的公义──那就是智慧的根源和基础。
保罗又说到“圣洁”。圣洁是什么?那是指分别出来,成为洁净。我不打算在这个题目上作任何神学或教义上的争论,许多教会往往因这题目而分争。关于圣洁的问题,有两派不同的说法。我们常听人说到“第二次的祝福”。我完全不同意。有些人经历“圣洁”之后就到处宣告他们已得到圣洁,并且趾高气扬,四处炫耀。我不想和任何人争辩。我们是可能由于突然临到的启示、光照,而进入成圣的经历里;而事实上,我们重生的那一刻,就已成为圣洁了。我们相信耶稣,成为祂身子(即教会)的一份子,那一霎时之间,基督的这一切都成为我们的了。
然而这其中是有顺序和过程的。公义,是的,我们立刻就称义。圣洁,是的,是渐进的。最后是救赎。我们很容易想把救赎放在最前面,但保罗却用它怍总结,这是比较特别的。事实上,这里的救赎有不同的含义,它是指人类最终脱离了一切束縳。这个特殊的希腊字在新约一共出现十次,每一次都是指着未来,而非现在或过去。“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罗13:11)。在这种意义下,基督成为我们的救赎,确保我们最终逃避一切束縳和限制,完全进入救恩真正的意义里。那时祂要更新我们卑贱的身体,使我们与祂荣耀的身子相似。这一切都等在那儿,都已为我们预备妥当。
这就是保罗要说“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任何愿意接受并相信的人就能明白,技巧和智慧不能使人进入天国。拯救的方法只有一个——我们只须相信接受就行了;相信接受十字架的基督,就这么简单具体。因此没有人可以自夸,或可以靠自己的成就使自己可以得到永生。
金句:“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1:30)
讨论:1、“三个不多”是什么意思?                            2、“几个比较”是指什么说的?
      3、“智慧、公义、圣洁、救赎”什么意思?                4、 “当指着主夸口”作何解释?
应用:1、我要为自己被神拣选而感恩。                          2、让公义成为生命的妆饰。
      3、让圣洁成为我们生命的妆饰。                          4、夸口的当指着耶稣夸口。

当年使徒保罗是受教于迦玛列门下,而迦玛列是那时代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一位学者,且是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徒5:33-39),如是保罗成为一位出色的学者也是在情理之中。保罗本来可以用充满理性的高言大智来说服他的听众,但是他宁愿顺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藉着圣灵的引导,与人分享耶稣基督的简单信息——十字架的道理,就是把十字架的道理忠实地告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同时也表明自己是忠于十字架的道理。今天,我们在与人分享福音时,也要学效保罗的榜样,相信圣灵会一样赐给我们说话的能力和智慧,藉这些话叫耶稣得荣耀和称赞。
3、忠于十字架的道理(2:1-5)
1)没有用高言大智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2:1)“高”原文的意思是“崇高的”、“高超的”、“优秀的”、“优越的”;“言”原文的意思是“言词”、“言论”、“发表”、“说话”;“大”在原文里没有这个字,“大”和“高”都是形容词,在言与智之间有“或”字的意思;“智”原文的意思是“智慧”、“哲学”、“哲理”。这样一来,“高言”就是指高超的言詞或發表;“大智”指深奧的智慧或哲理。
“宣传”是一个现在主动语态,原文的意思是“宣扬”、“宣告”、“传播”。“奥秘”(marturion)有古卷为“见证”(marturion),它的原文意思就是见证、口供、证言。所以有人认为在原文中这两字的串法相近,故在抄写的过程中有手误的可能(个根据1:6和2:7的比较,有支持“奥秘”的译法,有支持见证的说法,两者各不相同、自圆其说)。但我们遵循解经家摩根的话:“不管“见证”也好,“奥秘”也好,保罗指的都是真理的内容,教会有责任将这真理向世界宣明”这一原则,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神那隐藏的“奥秘”如今藉着神的启示,已经向世人展现出来,就是藉着基督向我们显明了,而我们这些接受基督救恩的人,是有责任去向世人见证神的救赎,这就是保罗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心愿。正如保罗充满温情的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2)定意只传十字架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2:2)“定了主意”原文的意思是“决定”、“选择”、“赞许”、“宁愿”。“知道”原文的意思是“注意”、“关注”、“重视”,“不知道别的”是指不关注、不重视别的只是和学问,只关注或重视后面所提到的“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道理。这里的“只知道”不是一般的、普通的理论上的、知识上的知道,乃是一种生命的经过和生活的体验之后而有的深刻认识。这里的“耶稣基督”是保罗强调圣子衪的位格,而“并祂钉十字架”是保罗强调圣子衪的工作。这“钉十字架”的原文是现在完成时态的分词,是表明当年耶稣钉十字架的果效至今仍然存在,发挥作用。所以,保罗才下定决心、定了主意“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今天,这“不知道……只知道”对我们而言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只有先“知道”十字架的道理,然后才能去“传扬”十字架的道理; 我们只有在生活中经历基督和十字架,才能在众人面前见证基督和十字架的道理;我们只有受过十字架对付之后,才能去帮助别人认识十字架的道理;我们只有肯走十字架的道路,才能经历到十字架的恩典。
3)坦诚传道的心境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2:3)这话是保罗向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坦白自己传福音时的心境,是“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又软弱”是指能力不够、身体不够强健、或肉身上有疾病。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是因為保罗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屡次遭受迫害,以致身体软弱乏力,好像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肉体上(林后十一23-29;十二7-10)。
“又惧怕”有“敬畏”、“恐惧”的意思,是指裏面的感覺,这种感觉是对神有一种敬畏的心、恐惧的心。保罗存“恐惧”的心去宣扬福音,并不是指为他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而恐惧,也不是因为他觉得他所传的福音感到羞耻而恐惧。这种恐惧乃是属于一种“战战兢兢去完成责职”。所以保罗说“又惧怕,又甚战兢”。这“又甚战兢”是指保罗外面的態度,表明他为神所托付的责任而感到十分的、非常的小心谨慎。因为传福音的工作是神圣的、是任重而道远的,所以必须要常存谦卑顺服、恐惧战兢的心境。
保罗就是用自己在事奉所感受到“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的生命经历,来见证“十字架的道理”在他身上所作工的奇妙记号。因此保罗在接下来的经文里特别强调:“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4)靠着圣灵的大能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2:4)有人说“说的话”重在指所使用的字眼和词藻;“讲的道”重在指所表达的信息和方式。亦有些解经家认为“说的话”是偏重于指日常生活的言词表达;“讲的道”则偏重于指传道工作时的信息内容。“委婉”原文的意思是“有说服力的”、“非常动听的”。“明证”原文的意思是“证实”、“证据”,『明证』是当时哲学家辩论时所用的名词,意思是言词理论发挥无遗,是强有力的证据,足以使人低首俯心,心悦诚服;那么保罗在此是要表明圣灵的能力无坚不摧,无人不服。
这句话是保罗告诉我们,我们传福音,不是靠人的优美言词、甚至是花言巧语,而是依靠圣灵大能的作为,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所以,传讲主的道、作主的工,不可一味的专靠人的脑筋和心思,而是要多花时间祷告、读经、仰望主(徒六4)。传道人(每一个信徒都是传道人)要成为时代的先知,不是成为一个演讲家、艺术家;要成为时代的先知,就必须依靠圣灵的大能,凭信心去宣扬福音。
5)保罗传讲的目的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2:5)这里的“叫”(hina)原文有“目的”的含义,“信”就是相信或信心,也就是相信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保罗他如此传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也就是教导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也包括历代的信徒)要扎根在神的大能里,而不靠人的智慧(哲学、哲理、学问和知识等)。
金句:“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2:2)
讨论:1、“高言大智”是什么意思?                             2、保罗只定意传讲什么?
      3、保罗是靠什么来传道的?                               4、保罗传讲的目的是什么?
应用:1、我要定意只传讲十字架。                               2、学习保罗传福音的心境。
      3、靠着圣灵的引导传福音。                               4、只信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针对二章6至16节的经文,解经家摩根说:“这一段篇幅虽短,却寓意深刻,特别对身负传讲神奥秘重任的传道人和教师,更是意义重大。”这话说的好,今天依然不会失效。每一传福音的人,都必须清楚是圣灵的启示,我们才能明白神在万世以前所预定的,因为只有圣灵才能参透万事。保罗用“然而”这个醒目的词,来提醒我们他将要谈及另一个主题就是:论属灵的真智慧。这种属灵的真智慧与上文的信息不是毫无关系,乃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保罗所论属灵的真智慧,可分为三个方面:属灵的智慧如何超越(6-9),属灵的智慧如何得着(10-12),属灵的智慧如何传讲(13-16)
(三)论属灵的真智慧(2:6-16)
1、属灵的智慧如何超越(2:6-9)  
1)属灵的智慧与属世智慧之不同。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2:6)这里的“完全”是指长成、长大,走向成熟的意思,而“完全的人”不是指一个人没有瑕疵、毫无缺点,乃是指在圣灵的引导和真理的浇灌下,以致心智和属灵生命逐渐走向成熟。保罗的意思是对那些心智和属灵生命逐渐走向成熟的信徒,也要讲智慧,这是属灵的即神奥秘的智慧(参7节),它出于神的启示(参10节)。这是第一种智慧。“不是这世上的智慧”,是指那些“眼睛所能看见,耳朵所能听见,人心所能想到的智慧;换句话说,它是根据人观察各种现象而得来的智慧,例如科学。”这是第二种智慧。“也不是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是指那些“根据人思想的推理而得来的智慧,例如哲学。”这是第三种智慧。 这里的“有权有位的人”是指那些有权柄有地位的的管理者、统治者(参罗十三1),非指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弗三10);“将要败亡”就是指地上那些有权有位的将要归于无有,或将要灭亡。第一种是属灵的真智慧,是存到永远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是属世的智慧,是不能存到永远的。
2)属灵的智慧是隐藏在神里面的。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2:7)保罗在此说明第六节经文里所讲的第一种智慧,这智慧就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指神救赎的计划在旧约是隐藏的,但最终启示的是耶稣基督。参来11:2-2),这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意思是神在永恒的计划里,就预定我们得“荣耀”(得荣耀就是得着基督,因为基督就是荣耀的主)。“预定”就是预先划定界线,或预先决定、注定,这是要强掉并特出神自身的主权和绝对的能力。
3)属灵的智慧是世人所不知道的。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2:8)这个“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是这“世上有权有位的人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正因为不知道,所以他们“把荣耀的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这里的“他们”从时间概念来说,应该是指当时犹太的祭司、文士等领袖们,把耶稣交给罗马政府处理,并把牠钉死在十字架上。如果他们耶稣就是那要来的弥赛亚、救赎主,那么他们就不会把耶稣钉十字架了。
4)属灵的智慧是世人所未想到的。   “如经上所记:‘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2:9)“如经上所记”按下面经文的大意一般认为应该是引用旧约以赛亚书64章4节,也有说是引用诗篇31篇20节。保罗说这话主要是强调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告诉我们人与神的关系的根基,是神的爱,不是世上的智慧;二是神为人所预备十字架的救赎及其属灵的福分,不是来源于人思维的设计,而是出于神自己爱的主动。神这一主动的爱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也是想象不到的。因为这永生的福分实在是神自己奇妙的计划,只有爱神的人才能知道、明白。
2、属灵的智慧如何得着(2:10-12)  
1)只有靠着圣灵才能得着。   “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2:10-11)这里“深奥”的意思是“深的”、“深不可测”。“参透”原文的意思是“察看”、“洞察”、“细察”“考察”、“研究”,根据这个字的意思可以总结为“彻底了解”、“完全明白”。保罗的意思是,圣灵的工作不仅仅是可以“彻底了解和完全明白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连神‘深奥的事’,也就是在基督里预定外邦人和犹太人同得荣耀这一万古隐藏的奥秘,圣灵也是彻底了解、完全明白的。”可见,我们要想完全明白神深奥的事,就必须依赖圣灵,因为除了在人里头的灵,才能知道人的事;同样除了神的灵(圣灵),是没有知道神的事情。我们要知道属灵的事情,是在乎圣灵向我们“显明”(此字的意思是启示、显露、揭开)。
2)只有领受圣灵者方得着。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2:12)这里的“世上”不是世代(aion,参6-8节),而是指世界,就是使事物有次序的一种系统(kosmos)。“世上的灵”是指世上的智慧,或指运行在不信者心中的灵(参弗二2)。这种灵虽然能够叫人在世上聪明,但它对人领悟神的事,却是毫无作用、毫无意义的。惟有从“神来的灵”(圣灵),才能“叫我们知道(不是理论、知识上的知道,乃是一种生活的感受、生命的体验、生命的经历的认识和明白)神开恩赐给(是赦罪的、宽恕的、免债的、白白的给予)我们事(是指属灵的事情)。”
3、属灵的智慧如何传讲(2:13-16)  
1)按圣灵的教导传讲。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2:13)保罗再一次强调,宣扬属灵的事,不是用“人的智慧所指教的言语”(意思是指经过人的智慧判断后所产生的话),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就是圣灵的感动下所说出来的话),并且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就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阐明属灵的真理)。因为整本圣经都是由圣灵启示人写出来的(参提后三16;彼后一21)。
2)是属灵的人所传讲。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2:14-15)“领受”原文的意思是“同意”、“支持”、“接受”、“接纳”。“属血气的人” 是指一般人,或天然的人,缺乏属灵的判断力。因为这等人受魂(人自己的思想、意志、情感)的管理与支配,其视野被困在自我的境界里,反而使自己成了愚拙的人,不明白属灵的事。惟有“属灵的人”(就是属乎圣灵的人,受圣灵的光照与启示寻求并理解神奥秘的人),才能看透(检验、判断、看出、洞察、明白)属灵的原则。因为只有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所有的、任何的、每个属灵的或属世的事情)。只是属血气的人不能判断属灵大大人,理由是属灵的人能判断万事,而属血气的人却是不能的。所以,属灵的事,只有属灵的人可以去传讲。
3)存基督的心去传讲。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2:16)现在我们应该晓得,一个属灵的人能够洞察明了万事,是有圣灵的光照与启示之外,还有“基督的心”(有基督的心思和悟性)在他里面。有了基督的心在里面,就能明白主的心(心思、悟性)与教导(联络、指导、证明、献策)了。所以凡存基督的心都可以去传讲属灵的事。这是神给我们的主权和荣誉。
金句:“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2:12)
讨论:1、属灵的智慧如何超越?                              2、属灵的智慧如何得着?
      3、属灵的智慧如何传讲?                              4、“基督的心”是什么意思?
应用:1、竭力追求属灵的智慧。                              2、当顺服圣灵的光照。
      3、按照圣灵的教导传讲。                              4、存基督的心去传讲。

保罗在和哥林对教会信徒谈到“属灵的人”和“属血气的人”之后,接下来就直截了当的介入他要讲的主题,就是针

对哥林多教会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指正他们应该如何处理存在的问题。三章1-4节是谈到教会属肉体的情形,5-9

上半节是谈到神的工人与教会的关系,9下-17节是谈到教会是神建造的房屋,三章18-四章5节是谈到信徒对神仆人错

误的观念。
(四)正确看待神的仆人(3:1-4:5)
    1、教会属肉体的情形(3:1-4)
       1)在基督里为婴孩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

基督里为婴孩的。”(3:1)“弟兄们”这个称呼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保罗父亲一般的慈心,以及牧羊人一般的情怀

,虽然哥林多教会出现很多问题,保罗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放弃他们,只是告诉他们是属肉体的、在基督里为婴孩

,而不是看他们为属灵的。
“属灵的”是指领命成熟,行事为人受圣灵的管理、支配、导引、推动和约束并带领的人。“属肉体的”非指身体说

的,而是指人类堕落之后受罪恶败坏,以致含有情欲和罪性的肉体(罗7:14;加5:24)。“属肉体”的在此有贬义

的意思,就是有“属情欲”、“属世俗”的意思。保罗只是把他们当作“在基督里为婴孩的”。“婴孩”原文的意是

“未成年”、“幼稚的”、“不熟练的”、“没有教养的”意思。保罗是说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是在基督为婴孩的,这

是表明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属灵的生命没有长大,行为表现无知、幼稚,甚至显得没有教养。因为他们所结出的果子

是嫉妒、纷争、结党,而不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一个属灵

生命不能成熟的人,也只能喂奶而不能喂饭。
      2)不能吃饭只喂奶   “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3:

2)在保罗看来,一个属肉体的人只能“喂奶”,是不能“喂饭”的。“奶”是指比较浅易、初步的道理,主要是为

着在基督里的婴孩(林前3:1节;来5:13;彼前2:2);“饭”是指比较深奥,需要用属灵的悟性去领会的道理,是

为着灵命长大的人(来5:14)。吃奶,是经过别人才能获得的,是间接的;吃饭,使自己领受的,是直接的。哥林多

教会到保罗写信时,还是不能吃饭的,仍然需要喂奶,只能间接的领受神的话语。这实在是不正常的现象。
因为“那时”,就是哥林多信徒刚刚接手福音的时候是婴孩,这是合情合理。但是到“如今”,就是保罗写信之时,

他们仍然吃奶,这就不是合情合理的问题,而是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生命成长的问题。所以保罗用强烈的语气说“就是

到如今还是不能”。一个生命不能成长的基督徒,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基督徒。
     3)仍然是属肉体的   “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

样子行吗?”(3:3)保罗进一步强调,哥林多教会是属肉体的,这是因为在他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里的“嫉妒

”是指认为别人无权拥有比自己更优越的地位和财物,因而心里妒忌别人的成就和所得;并且是极端的愤怒,甚至到

了恨之入骨的地步。而“纷争”是指由嫉妒之心而生发出的外在行为,包括争斗、争吵、吵架、打架、不和、仇视等

;或者是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的争吵、不和、仇恨等。按照圣经的教训,在教会里有嫉妒、分争便是属肉体的记号之

一(加五20-21);一个属肉体的人总是喜欢高抬自己、压抑别人、诋毁别人、仇视别人。所以保罗说“这岂不是属乎

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照着世人的样子行”这是保罗对我们提醒。我们要晓得:属肉体的人喜欢照着世人的样子行,结果就与世人没有分

别,同流合污,当然也就没有生命的见证;但是在基督里,一个属灵的人理当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罗12:2),乃要

作中流砥柱,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4)高举领袖的心态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3:4)保罗是教会的领袖,也是外邦人的使徒,更是神的仆人,但不可以崇拜保罗、高举保罗。亚波罗也是神的仆人

、是宣扬福音的使者,也是不可以崇拜与高举的。如果在教会里崇拜或高举某某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只能崇拜

我们神,高举十字架的基督。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来崇拜或高举教会领袖或传道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和世人搞个人

“崇拜主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我们要谨慎行事。
   2、工人与教会的关系(3:5-9上)
      1)在教会里是执事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

”(3:5)「执事」不是指教会中选出来的执事,是指那些受神的委托而事奉神的人,就是神的仆人、服侍人的。在

保罗看来,自己和亚波罗都不过是神的仆人,听命于神,去服侍众人。服侍的目的就是引导人相信耶稣,接受救恩。
      2)在教会里是农夫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

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3:6-7)“栽种”是指开荒布道,“浇灌”是牧养教导,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开。不管是开荒布道,还是牧养教导,都是出于神自己的作为,因为栽种和浇灌的都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

神,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教会好比一块田地,由神亲自交给我们,是要让我们像农夫一样好好地经营,虽然

我们算不得什么,但是我们要尽心尽力、尽忠尽职做好栽种和浇灌的工作。这是神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3)在教会里是同工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因为我们是

与神同工的。”(3:8-9)当我们尽心尽力、尽忠尽职区栽种和浇灌的时候,我们各人都要从神那里得着赏赐。我们

之所以要得神的赏赐,是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与神同工”的意思乃是:“神是工头,我们是小工。”在事奉的

工作中,神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伙伴,带领我们一同作工。保罗指出,基督徒的事奉就是“与神同工”的,这是何等尊

贵、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极大无比荣耀的赏赐。
金句:“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
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3:7-9)
讨论:1、属肉体的情形有哪些?                              2、吃奶和喂饭是什么意思?
      3、工人和教会是何关系?                              4、“与神同工”表明了什么?
应用:1、追求灵奶使灵命茁壮成长。                          2、凡事高举基督荣耀主名。
      3、做一个尽忠尽职的农夫。                            4、以与神同工为荣耀。

保罗在上文中指出,自己和亚波罗在神的家里不过是栽种的和浇灌的,因为教会就是“神所给耕种的田地”。神

是田地的主人,保罗也好、亚波罗也好,都是主人的仆人,是彼此同工,替主人管理田地的。保罗这样说,是用比喻

来说明神的仆人和神及教会的关系。紧接着,保罗又把教会比喻为建造的房屋,这是强调神的仆人与教会工作地关系

。保罗用建造房屋的比喻,目的就是把焦点从他个人和亚波罗身上转移到教会、就是所有参与教会事奉的人身上。
3、教会是神建的房屋(3:9下-17)
“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3:9下)这半节经文将上下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读这经的人,自

然而然地对照上下文来思考保罗所用比喻的教训,这比喻的教训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启发和现实意义。在建造房屋的比

喻中保罗进一步强调,在神的家——教会,神的仆人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在教会的工作,教会又如何正确看待神的仆人

在教会的工作。
    1)作一个聪明的工头   “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

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3:10)“恩”不仅仅是指恩慈、恩赐和使命,也是指神所赐给保罗的能力(一种属

灵的能力及权柄)。前者,告诉我们神恩召保罗,使他成为外邦人的使徒,这是保罗的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后者,告

诉我们保罗是靠着神所赐属灵的能力及权柄去行使他的使命。这样分析也是基于保罗自己说“我照神所给我的恩”,

保罗这样说是表明自己原来是不配的,但是神的恩典和能力,使他担任外邦使徒的重任,并且成为一个聪明的工头,

建造教会(包括哥林多教会在内)。
“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聪明”的意思是“有智慧的”、“精于筹划”,在此保罗表明自己是遵照神的旨意行事

,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这就是保罗的智慧了,而且是一个聪明的工头。“工头”原文是“建筑师”、“工程师

”、“建筑专家”,在此可以表明,作为一个工程师或建筑师,保罗清楚一方面自己要付出辛劳和责任,同时要有计

划进行工程的建造。另一个方面是保罗清楚地知道房屋的建造,根基是非常的重要,而建造教会的根基已经立好了—

—就是耶稣基督。所以神的工人包括保罗、亚波罗在内,“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怎样在上面建造”这是

十分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的经文保罗给与清楚的回答和教导。
    2)惟耶稣基督是根基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3:11)保罗

再次强调教会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这个根基已经立好了,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保罗这样说,就是提醒我们根

基只有一个,并且是已经立好的,那就是耶稣基督。这是最基本的起点,没有人可以从别的作起点,这是至始至终所

要强调的真理。在教会历史的进程中,虽然有人设想在基督以外建立所谓的“基督教”,就是用人的善功、人本主义

、等等作根基。但是根基只有一个——耶稣基督(《新编?赞美诗122首》)。因为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是建造

教会的惟一根基(太16:16-18);这个根基也是其他的使徒和先知所共立的根基(弗2:20)。所以,“别的”福音

就不是福音(加1:6-7),“别的”根基就不是根基;一个不以耶稣基督为根基的教会,就不是基督的教会。
    3)建造的工程要检验   在三章12至15这段经文里保罗从两个方面,即建筑的材料和工程的验收来指出哥林多教

会的问题所在,也是对所有教会的提醒和警告。
      (1)建造工程的材料(12)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有人对保罗所列出

的这些材料进行寓意式的解释,认为金表征神的性情,银是表征基督的救赎,宝石是表征圣灵的变化工作。“草木、

禾秸”是指没有属灵的价值,低贱且不能耐久,又经不起火的试验的工作成果。所以草木禾秸是指这出乎人自己的:

人的荣耀像花草,人的性情像木头,人工作的结果像禾秸。
不过,也有解经家认为这是保罗关注的只是两大类:贵重的、有价值的,以金、银、宝石做代表;卑贱的、贱价的,

以草木、禾秸做代表。也有解经家认为是代表两种信徒或传道人的生活:一种是实在真实的,一种是表面虚假的。或

者是代表两种事奉:一种是永存的,经得起考验的;一种是暂时的,经不起考验的。还有解经家指出,从保罗列出的

六种材料次序来看,发现其质素是趁下降趋势,就是每况愈下,哥林多教会就是这样的光景,教会里充塞了“草、木

、禾秸”,教会内的成员既不成熟、也不彼此体谅,又追求错误的教义(3:1-4),难怪他们存在这么多问题。你我

属灵建造的质素是每况愈下的吗?是金银宝石,还是草木禾秸呢?
      (2)工程完工的检验(13-15)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

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

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显露”就是真相大白、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的意思。“那日子

”是指主再来审判的日子(帖前5:4;来10:25)。关于审判,保罗用“火”来比喻,“火”在犹太人看来有净炼、

考验和审判的意思(赛26:11;但7:9-14;玛3:1-5、9),在此是强调试验,是试验人的工作和事奉,将素质、性

质彰显出来。纵使人的工程被火焚毁,他却是得救的。“赏赐”是指应得的工价或工资。“受亏损”是指赔上、赔本

、丢掉,意思是丢掉神的赏赐、一无所有,还被神惩治(太24:51,25:29-30)。
“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这话的意思是,工程被火毁了,工作没有做好,并不影响一个人的蒙恩得救

,但毕竟像是“从火里经过的一样”,在主面前赤身露体,毫无赏赐与称赞可言。有诗歌《岂可空手回天家?》说:

“兩手空空歸回天家,難道這樣見主面?從無一日為主作工,全無寶珍獻主前?(副歌) 兩手空空歸回天家,何能如

此見恩主?未領一人歸向耶穌,豈可空手回天家?”(作者路德牧师)
    4)建造者就是神的殿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

,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3:16-17)保罗说到这里,把教会提升到一个属灵的高度,那就是教会不

是一般的房屋,而是“神的殿”(原文是圣所,表明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有神的灵住在其间,这殿就是众圣

徒,众弟兄姊妹的团契(3:16)。所以,这属灵的团契谁也没有权利可以去毁坏的;谁要毁坏神的殿(分裂教会、

破坏团结),神必要毁坏那人(是破坏教会的人受亏损、受惩治)。“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教会是

从世界里被分别出来归神为圣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圣洁不容玷污的,是美丽不许破坏的。
金句:“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
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3:16-17)
讨论:1、聪明的工头是什么意思?                                  2、教会惟一的根基是谁?
      3、工程将来有谁来检验呢?                                  4、神的殿是指什么说的?
应用:1、作聪明的工头服侍教会。                                  2、在基督里建造属灵工程。
      3、当用金银宝石建造工程。                                  4、作圣洁的器皿为主所用。

到了18-23节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就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做了一个诊断:认为哥林多教会为什么会出现结党纷争

之事,就是因为他们有了“错误的价值观、错解了智慧、错看了使徒们的事奉”,以致落到如今这般田地。保罗在此

也不是禁止哥林多教会追求智慧,只是警告他们,若果世上的智慧使人远离神、甚至背叛神,那么这根本就不是智慧

。还有,哥林多教会不能再世上的智慧来评价、判断教会中领袖和教师的工作,这样只能使人陷入一种看外貌、凭口

才、论资格、重技巧的处境中。
接下来,保罗便引用了旧约圣经的经文,来劝解哥林多教会若继续这样下去,对己对教会都没有益处的。相反的,他

们继续保守并持守保罗所教导他们的那纯正的信仰和真理的教导,那么就是聪明之举、智慧之举,是基督这根基上谨

慎建造属灵的工程了。
4、对神仆错误的观念(3:18-4:5)
    1)人不可自欺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18)保罗用一个现在命令式——“不可自欺”,来警告哥林多教会,不要自以为在这世界上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如果一个人参与教会活动和服事,却仍活在世界里,行事为人按照世界的原则,那么这样的人“倒不如变作愚拙,好

成为有智慧的(真智慧,参看林前2:6)”。意思是说,当醒悟过来,远离世上从人的智慧,而顺从神的旨意,这就

是他的智慧了。所以,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要用“倒不如”来取代前面的“自以为”,这样做才是神所喜悦的,这样

做才不至于给教会带来分裂。
    2)神是真智慧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又

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19-21)世界上

的智慧在神看来是愚拙的,因为它们只局限于有形的物质的范畴里,无法超越其界限,看到更深更远的事。所以,保

罗引用圣经上的话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中国人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节经文的最好诠释

。在保罗看来所有自逞聪明的人,都是活在自欺欺人的悲哀中;而人的诡计只能欺骗人,不能欺骗神。
所以保罗又引用旧约经文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意思是,神知道世人心中的意念,没有什么事情可

以瞒得过神,而且神知道世人心里的意念是没有意义的、毫无价值的。“虚妄”原文的意思是“没有力量的”、“没

有果效的”、“没有永存价值的”。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可以在神面前夸口呢?“所以无论是谁,都不可拿人夸口

”。 因为“拿人夸口”是一种以領袖為榮耀、且是崇拜領袖的心態,这种心态是分裂教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

万有全是你们的”,这“万有”是包括一切主的工人、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在的事、或将来的事(参22节)。

教会在基督里所要承受的,真是无限量、无穷尽的(罗八32)。
    3)一切属于主   “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

。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22-23)这里第22节的经文正是解释上文“万有全是你们的”。第23

节经文让我们看到一个属灵的次序:神摆在第一,基督摆在第二,教会摆在第三,仆人摆在第四。然而哥林多教会出

现分裂的又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在属灵的次序上有问题,他们吧教会的领袖(神的仆人或工人)摆在第一。所以,保

罗清楚地提醒哥林多教会说:“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我们是属基督的,这实在提醒我们的生活与行

事为人要印证基督的生命,就是活出基督的生命。如活出主基督的生命,在第四章1-5节保罗的表白里可见一斑。
    4)保罗的表白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们

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

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

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4:1-5)在这段经文里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第一,为神的管家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4:1)这里的“执事”原文的

意思是“仆人”、“助手”、“侍卫”(君王身边的陪从),“为”原文的意思是“看为”、“算为”、“如同”,

“管家”原文的意思是“管事人”、“看家的”。保罗的意思是提醒哥林多教会要把神的仆人看为是基督的执事,就

是在神的家里当差的、为管家的,只是不是一人的管家,乃是神奥秘事的管家。“神的奥秘”本不为人所知,却藉着

耶稣向我们显明了,就是福音真理。保罗表白自己神所托付他传福音的神圣使命是不可违背的,他要向神尽自己的责

任,就是存着一颗忠心去把福音完整的传给外邦人。
      第二,管家的忠心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4:2)神的仆人所具备的一个重要品格就是向神

尽忠心。所以保罗特别说“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这“忠心”的意思就是“可信赖的”、“可靠的”、“

值得托付的”;一个可靠可信赖的人,自然是一个明主人的意思,并遵照去执行的(太24:45-26;25:20-21)。在

神看来,祂对祂仆人的判断,不在于他们的才干大小、恩赐多少,乃是在乎其是否忠心;一个人能忠心于神,那就是

达到了神要求的顶点。接下来,保罗告诉我们不要用人的眼光去判断人。
      第三,不可论断人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

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4:3-4)在保罗看来,只要向神尽忠尽职,人的论

断不过是一件极小的事情,我们所在乎的是神对我们的看法。所以“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不过,保罗接着说: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这话的意思是指:不能自己的良心觉得没有

错,就可以得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因为主是最终的、最准确的定案者。这里的“觉得”与“良心”有关系,“称义

”不是指“因信称义”的“称义”(不是指称义得救,而是被证明没有错的意思),而是指在神面前不能被称为一个

完人。所以,这节经文也可以翻译为“我良知上虽不觉得有什么可以自责的地方,我却不因此就被断为无罪。审断我

的乃是主。”(吕振中译本)
      第四,神是审判者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

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4:5)所以,当神审判的时候没有到来之前,我们没有权利彼此论断,只

有等主再来的时候。因为到那时,一些的隐而未显之事,就是人的心思意念,也要在基督审判台前被显露出来,祂要

照各人所行的来定案;配得称赞的,必得着称赞。
金句:“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1-2)
讨论:1、保罗为什么说不可拿人夸口?                     2、神看重仆人的重要品格是什么?
      3、“不能因此得以称义”怎么理解?                  4、谁才是我们最终的定案者?
应用:1、夸口当指着主夸口。                             2、做一个尽忠尽职的管家。
      3、凡事不可论断人。                               4、相信基督是人类最终的审判者。

(五)使徒的本分及事奉(4:6-21)
     1、不可自高自大(4:6-8)   “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
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
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
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结合上文来看,保罗一直在谈传道人的事情,并且提到自己和亚波罗。其实不然,这是他的用心良苦,旨在以间接
地方式劝勉哥林多教会,而劝勉的内容在下文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了。保罗的重点不是谈自己和亚波罗及传道人的事
情,而是关注哥林多教会对传道人及神的仆人的妄加评判,或者是对某一个传道人的偏爱,而这种偏爱已经给教会造
成了分裂的现象。所以,接下来,在这段经文的开头保罗就用“弟兄们”这样的语气作为开场白,以表达自己的劝勉
是出于爱心,动机是纯正的,不是出于论断,更不是出于恶意,而是为了“你们的缘故”,就是为了哥林多教会信徒
自己的益处(“缘故”意思是“益处”);为了哥林多教会的益处,保罗才拿“这些事”(上文有关神工人的各种比
喻等)应用到亚波罗和自己身上(“转比”的意思是“改变形式”,“改变外型”,“”变成,“改造”【腓3:21】
,也可用作“假扮”【林后11:13-15】。这里的意思是,保罗似乎在用一种比喻方式【sche{ma 这名词多用在修辞
性的形象上】说:“我用自己和亚波罗为例,阐明我要教你们的功课。”)。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哥林多教会信徒
无论是效法自己、还是效法亚波罗都要看得“合乎中道”,不要“过于圣经所记”的,免得陷入自高自大,贵重这个
,轻看那个。因为哥林多教会的某些人已经到了狂妄的地步,正如保罗所说“你们已经什么都有了!你们已经富足了!
你们在作王,把我们撇在一边。好吧!我倒愿意你们真的作王,好让我们也跟你们一起作王”(第8节,现代中文译
本)”。
    这里的“过于圣经所记”在原文里没有“圣经”二字,Parry 根据蒲纸古卷,认为这话意思是:“‘不要过了规限’
,即作教师的职任」”或“循规蹈矩”(是当时人们熟悉的一句谚语)。不过保罗很可能是引用圣经,但不知道是旧
约的那一段经文。也有解经家认为是这句话的意义有如下不同的解释:第一,信徒当按圣经的观点看人,才不致于将
任何人看得太高(参7节;罗12:3;林前1:31,3:19-20)。第二,信徒不可高举主的工人过于圣经上所记有关人物
的地位(参耶9:23-24)。第三,信徒要按照本书前几章所记的,来看待主的工人,才不会高估他们(参林前1:13,2:
1-4,3:5-8、22)。第四,信徒不可在主工人所传给他们的属灵原则之外,再按属世的智能加上一些别的(参林前15:
3-4)。“所以,在这段话里,是叫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知道怎样看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很容易被某一位教会
领袖风范、品格及教导所吸引,并愿意附从了他(这并非是完全的错误);但是,保罗提醒我们要十分小心,对教会
内某些牧人及传道人的过于偏爱,会很容易造成同工与同工之间、信徒与信徒之间的矛盾,继而会导致教会分裂。任
何一个真正的属灵领袖,都只是基督的代表,为基督的仆人。因此,不要因任何人的偏爱和效忠,以致互相藐视、彼
此轻看、相互猜疑或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正如保罗所说:“谁使你胜过别人呢?难道你所有的不都是上帝所赐的吗
?那么,为了什么自夸,好像你所有的并不是上帝的恩赐呢?”(第7节,现在中文译本) 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你最
忠诚的效忠的对象应该是基督,而非其他任何人间的代表。如果争论谁是更佳的教会领袖、是最佳的教会讲员、是最
好基督工人,而忽视宣扬基督的福音大使命,那么他就是没有将基督放在生命的首位,这样的行为的大错特错了。
     2、效法使徒谦卑(4:9-13)
在这段经文里,保罗旗帜鲜明的提醒哥林多教会,不可因自己与某个传道者的关系而自夸,因为他们都只是基督卑微
的仆人,都是为相同的福音信息而劳苦,为共同的大使命而委身基督。没有任何一位神的仆人比别人更有地位。我们
只有在神面前的谦卑服侍,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保罗用使徒的经历来阐明在基督里谦卑事奉的心态。
      1)好像死囚者   “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9上)在保罗的时代,当时罗马城有一
种圆形的竞技场(剧场),主要是供王公贵族并一般市民一同观赏、消遣。演戏开始时,先让各组的勇士彼此角斗;最后
的压轴戏,则将已判决死罪的囚犯放进竞技场,使其与凶残的野兽搏斗,直到被野兽活活的撕碎吃掉,以此娱乐观众。
这就是保罗福音的缘故,要随时准备为福音牺牲自己;而且保罗这样告诉哥林多教会,他在以弗所目前的光景就好像是
定死罪的囚犯。在这样艰难的光景中,保罗仍然关心哥林多教会,可见他忠心的事奉与慈悲的心肠。
      2)成为演戏者   “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9下)保罗称自己如同演员在戏台要表演,表演
给世人和天使观看。观众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上的人,一种是天上的天使;前者是看外表的,后再是看内心的;前者
是看热闹的,后者是内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台戏,演给世人和天使看。
      3)成为愚拙者   “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
耀,我们倒被藐视。”(10节)保罗为福音的缘故,情愿成为世人眼里的愚拙人;更让保罗不能理解的是格林多教会
的人也是把他看为是愚拙的,是软弱的,且被藐视。保罗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他情愿承受这一切,谦卑顺服在神的
面前,愿意经受一切的苦楚。
      4)成为贫穷者   “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11节)“直到
如今”是表明直到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仍处在“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的光
景中(参林后11:23-27)。
      5)成为祝福者   “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
劝。”(12-13上)保罗亲手劳苦,织帐棚供养自己,也帮助别人。保罗是以善胜恶、以德抱怨,忍受从人来的一切
逼迫、毁谤;总要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祝福,这正是神所喜悦的,也是上帝看为宝贵的。基督徒应当在所处的时代里成
为别人的祝福。我们知道在教会历史上,有许多逼迫者,因见到了被逼迫者的非凡反应,也转变成了基督徒。
      6)成为卑微者   “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13下)这里的“污秽”是指
“废物”、“尘土”说的,即彻底清洁后抛弃的垃圾;而“渣滓”是指“洗擦后抹除的东西”即指清除出来的废物。
保罗用这两个字的目的,就是表明使徒是被视为一文不值的人。可见,神的仆人所走的是一条自我舍弃、自甘卑微、
乐意奉献、舍己牺牲的道路。这条路主耶稣已经走过了,今天我们也是需要神大能的保守和圣灵的引导,并沿着主
所走的道路向前走。

金句:“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9)

讨论:1、“弟兄们”在这里表明了什么?                     2、“过于圣经所记”是什么意思?
      3、“死罪的囚犯”表明什么意思?                     4、“污秽”、“渣滓”是什么意思?
应用:1、以爱心纯正的动机劝勉。                           2、以合乎中道的心态待人。
      3、以谦卑顺服的心态事奉。                           4、一舍己牺牲的心态事奉。

在接下来的经文里,我们看到保罗说话的预期骤然改变,作为神的仆人保罗,他静下来,以无比温柔的心,并

带着十分敬虔和仁慈的心来劝勉哥林多教会,不要使纷争结党的事继续损坏教会,阻碍教会的发展。同时保罗也是

带着温柔谦卑的态度,警告哥林多教会中一些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人,要谦卑顺服,按照教会的规矩而行。
 3、温柔无比的劝勉(4:14-21)
    1)以慈父的心劝勉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14)这

里保罗提到“我写这话”是指上文及4章7-13节那番富有讽刺和强烈对比的话说的。保罗指出他这样说话,其目的不

是为了毁坏哥林多教会,乃是为了哥林多教会的益处;保罗的动机是为了造就教会,不是为了羞辱或败坏教会。所

以,保罗说“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这里的“警戒”原文的意思是“劝戒”(这词有指正对方而不致

触怒对方的意思)。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保罗是以一位父亲的身份、仁慈的心肠,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为自己

的儿女一样来劝戒。
    2)以为父的心劝勉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15)保罗在此自称为哥林多教会的“父”,一是基于保罗是哥林多教会的建立者,二是基于保罗以父亲的心

态来关怀哥林多教会。保罗希望基于这两点,能够促进教会合一。所以,保罗劝戒并提醒他们:你们学基督的(就

是作基督门徒的),师傅虽有一万(“师傅”是指当时罗马人雇来陪伴照料孩子的教师,其职责是带孩子上学,教

以礼节,照顾看护。这种教师虽也爱孩子,但他们与孩子间的关系,不可以和孩子的生身父亲同日而语。),却只

有一位在信仰上的父亲(保罗是“为父的”——是强调里面生命的分赐予供给);保罗就是他们属灵的父亲,是保

罗亲自引领他们归主的。保罗是哥林多教会的属灵父亲,而不是师傅;师傅不能与父亲相比,这是事实。
保罗用福音生了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这是真实的。保罗自己一方面追求生命的丰富,一方面甘愿为福音受苦,去宣

讲福音,自然就生出属灵的儿女来。因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所以,只有生命丰富的

人才能生养众多。正如有人说:人若不肯走十字架的道路,就不能达到丰富的境地;人若贪图名声、富足、赞美、

兴隆,他的生命必定贫穷。若要生命丰富、成熟,就必须甘愿忍受藐视和厌弃,凌辱和飘零,直到走完十字架的道

路,这是神的定律。
    3)以榜样的心劝勉   “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16)保罗为何说“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这不是保

罗骄傲自大的表现,恰恰是保罗有资格和权力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因为他确实与神同行,花时间研读神的话和祈

祷,并且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都觉察到神的同在,从来没有忘记那异象,也不敢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基督是他

一生效法的榜样,这样一来,保罗的生命也就自然能成为其他基督徒学习的榜样了。保罗说这话的目的,不是要求

别人模仿他自己所做的每件事,而是希望他们效法他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参林前11:1)。保罗既然是他们的

父亲,他们自然就要效法保罗。“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是有道理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4)以关怀的心劝勉   “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

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17)为了帮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达到保罗

理想的目标,不但写信劝戒他们,他还要亲自打发他所爱的提摩太前去帮助他们、教导他们。保罗这样做为的是把

关怀落到实处,希望做得更细致、更彻底、更有效。至于保罗为何打发提摩太去,我们可以想到,一方面提摩太和

保罗的关系视如父子,另一方面提摩太在当时的教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他在基督里有忠心。所以由提摩太去提

醒、教导应该是最好的人选。这节经文也让我们看到保罗处理事情的智慧和能力。
    5)以坦然的心劝勉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18)保罗说“有些人”是指那些反对

他的哥林多信徒,反对的目的是试图削弱他使徒权柄(林前9:1-3);他们指控他反复无常(林后1:17),他的气貌不

扬、言语粗俗(林后10:10)等。这些自高自大的人,以为保罗不敢面对他们的闲言闲语与无端指责。其实并非如此

,保罗只是先打发提摩太去,然后自己在前往去处理教会内部各种问题(林前16:3-9)。所以,保罗坦然地说:“

其实,如果主准许,我不久就会来看你们。那时候,我不但要听那些傲慢的人在说些甚么,也要看看他们究竟能做

些甚么。”(现代中文译本19节)保罗自己向来是一个光明磊落、不卑不亢的人。这样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以敬虔的心劝勉   “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20)“神的国”是指神的统治、管理与王

权。神的权能往往是彰显在我们信徒日常的生活中,而不是靠人口头的承认;人的语言是有限的、空洞的,甚至有

时是无聊的、无意义的。只有神的权能才是神国的标志,是具体表现在圣灵的大能在信徒生命中产生果效的流露。

所以,一个多亲近神、认识神的、按照神的旨意敬虔度日的人,就必多有“权能”(原文的意思是“刚强、能力、

力量”),因为权能乃在于神,不在乎人的语言。
    7)以温柔的心劝勉   “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21)最后,保罗对他们说:“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带刑杖还是带慈爱温柔的心呢?这里的“刑杖”是指

使徒属灵权柄对教会罪恶作出处分。可见保罗是出于关怀信徒灵性的真实爱心,而不是出于辖管的野心。今天的信

徒如何工作与生活,是关系到将来如何面对神公义的审判(惩罚或赏赐)。
保罗在这段经文里,也是提醒我们一件事:就是属灵的权柄非到不得已时候,否则最好不要使用;因为爱所折服的

人,要比权柄所折服的人更多,且更有果效、更有魅力。

金句:“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14)
讨论:1、“好像我所爱的儿女一样”表明什么?                   2、“求你们效法我”是什么意思?
      3、“乃在乎权能”是什么意思?                           4、“带着刑杖”是什么意思?
应用:1、学习保罗以为父的心去待人。                           2、常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言。
      3、出于爱心去使用神赐的权柄。                           4、尽可能用爱心去征服别人。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心雨文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