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返回上级目录】

                                                       最后的期许与祝福         

 

                  哥林多后书十三:1~14

 

1.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

2.我从前说过,如今不在你们那里,又说,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所说的一样,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我若再来,必不宽容!」

3.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我必不宽容,因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

4.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5.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

6.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

7.我们求神,叫你们一件恶事都不作;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是要你们行事端正,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吧。

8.我们凡事不能敌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

9.即使我们软弱,你们刚强,我们也欢喜;并且我们所求的,就是你们作完全人。

10.所以,我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把这话写给你们,好叫我见你们的时候,不用照主所给我的权柄严厉地待你们;这权柄原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

11.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必常与你们同在。

12.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13.众圣徒都问你们安。

14.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壹、使徒的提醒(十三:1~10)

 

☆保罗第三次去哥林多城,是建立教会(林前四:15、九:1)。第二次是受害的探访,而目前他所预备第三次去他们那里。

(林前四: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而本卷书信的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内容都是可说是为了,第三次探访而预备的。这样的准备,可说是存着最高盼望,做最坏的打算而预备。

☆保罗在这书信的最后,提到他内心对于该教会的信徒们,有着深切的期许,以及最后的问安与祝福。

☆其中,当然也不例外的对犯罪者,提出严正的警告。并表明在 基督里,深切的为他们代祷,期待他们都能够成为完全人。

 

一、对犯罪者的警告(十三:1~3)

 

☆保罗归入 主的一名下之后,一心遵从 上帝的心意,持守在真理当中。特别不容许信徒违背真理,而甘愿在罪恶中存活。

☆保罗对于这些不愿悔改,而甘愿堕落在罪恶过犯当中的人,保罗提出真理的原则,以及他的内心,深深的为这些人忧愁。

 

1、指证犯罪者的原则(v.1)

 

v.1『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

v.1『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保罗第一次到哥林多,是他设立教会的那一次。哥林多教会的存在,就是他这次访问的证据(林前四:15)(使徒行传十八)也记载了他这次在哥林多的情形。

(林前四: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保罗第二次访问哥林多,并没有清楚的记载。但是,保罗回顾那一次的访问时,心中可以说是伤痛,因那次的访问,受到假使徒的攻击。而这一次,他将计划作第三次的前往访问。

v.1『「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按照(申十九:15)的原则,在保罗心中有一条具有实效的律法。保罗引用这条律法,说明凭两三个见证人的口,就可以定准一个案子。

(申十九:15):「人无论犯甚么罪,作甚么恶,不可凭一个人的口作见证,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才可定案」。

☆而保罗有过哥林多两三次的访问,就等于两三个人的见证一般。

☆这句话似乎是法庭上的听证,保罗所引用这『两三个人』的目的,不在乎这个数字,而是说他们已经有足够的机会被提醒,有足够的时间去悔改纠正,我现在就要采取行动。

 

2、必不宽容犯罪的人(v.2~3)

 

v.2『我从前说过,如今不在你们那里,又说,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所说的一样,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我若再来,必不宽容」!

v.2『我从前说过』,就是「曾经说过、事先说过」的意思。这含有「警告」的意思在其中。

(帖前四:6):「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正如我预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

☆保罗的意思是说明:「这个警告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发出来的,但直到现在仍然有效」。

☆那一次是保罗第二次受辱探访,临行前所发出的警告。而现在保罗再藉这封书信发出警告。

☆,保罗这样说,是加强保罗认真的心态,以及强调出他们悔改的机会,是充分有时间的。到时候保罗就要执行裁决,决没有开脱的借口。

v.2『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这都指的是:犯淫乱罪,以及别的罪恶的人,当然也包含接受假使徒所离间的话,而过放纵生活的人。

v.2『和其余的人说』,这些应该指的是纵容、认同犯罪不法之事的人,这些都是不按真理而行的人,都成了保罗『不再宽容』的对象。

v.2『必不宽容』,就是「不用姑息、必定依法惩办」的意思。

☆保罗曾说过,取消上一次的行程,目的是宽容他们,不想当面责备他们。但是宽容并非纵容,他有一个目的,就是给他们机会悔改。

☆所以,要保罗宽容他们,是有一个期限。若是过了这个期限,那么就不能再宽容下去,否则就成了纵容了(十:2)

(十:2):「有人以为我是凭着血气行事,我也以为必须用勇敢待这等人;求你们不要叫我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有这样的勇敢」。保罗强调他们要为自己所行的负责任。

v.3『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我必不宽容,因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

☆这节经文中的『必不宽容』原文是没有的。这节经文的现代中文译本:「你们会有需要的凭据,可证明 基督在借着我说话」。

☆吕振中译本:「你们既然寻求 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经验证据,我就说」。

☆他既然要看看保罗所说的话,是不是 基督借着他说的,保罗就得显现出他说的话,确有使徒的权威。

☆他们既然要向使徒的权柄挑战,保罗就不能宽容他们了。不然,他们岂不是以为他没有使徒的权柄吗?

☆也就是说,他们既然怀疑他的权柄,他怎么能不用他的权柄,而再继续宽容他们呢?

☆哥林多人提出验证的要求,是合法又必须的。但他们的验证准则却是错误的。他们代表教会来检验 基督的使徒,所用的准则却是外在的(能言善辩)、属世的(风风光光)、流行宗教所采取的标准(说方言)

☆这些验证的准则,完全与 基督本身没有关系,所以保罗接着说:『因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

v.3『因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这句话的解释是:「我就说, 基督对你们不是软弱的,他在你们当中是有大能的」。

☆真正大有能力的,不能从外面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关乎生命的改变,使罪人称义成圣(林前六:11)

(林前六:11):「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在十字架上得胜最大的仇敌是死亡,以致于罪人与 上帝不再相隔,能在 基督里,与 上帝联合(罗八:35~39)

(罗八:35~39):「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这都是 基督借着保罗,传福音在他们中间所成就的(林前二:4):「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这些犯罪的人,为什么不顺从 基督的大能,使自己能够得胜罪恶呢?他们要为自己所犯的罪负责,接受该受的惩罚。

 

二、给信徒们的劝告(十三:4~6)

 

☆接下来,是保罗对哥林多人的期盼,也是劝告。保罗在 基督里真诚的表白内心的规劝,期待他们不要成为 上帝所弃绝的对象。

 

1、与 基督同软弱(v.4)

 

v.4『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这节经文的起头,有一句『因为事实上』或是『真的啊』!目的就是在于加强下面所要说的,事实也是很重要,不可忽略。

☆这经文后半句可译做:「但是为了你们,我们要靠着 上帝的能力跟祂一同活着」。

☆基督被钉于十字架,乃是有关 基督的真理之一面的最佳显明。祂被钉十字架,因为这一面的真理的是真实的,因着祂的恩典,因着他的基本特性,祂自愿成为贫穷(林后八:9)

(林后八:9):「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基督被钉时所显示的软弱,乃是他恩典的记号,并非那个时刻,祂失去了原有的力量,而带来悲剧。

☆这乃是 上帝要在祂儿子里面,成就作为之一面。从历史的事实来看, 基督宁可被钉十字架,也不愿撇下那些被轻视、被排斥的人。

☆同样的,因为在复活之后, 基督一直活着,并且祂也以大能工作着,能力乃是属于 基督所拥有的特性之一,软弱也是。富足乃是 基督的特性之一,贫穷也是。这是新约 基督论的基本模式。

☆本节的基督论非常重要,关键词是『软弱』与『大能』。

基督被钉十字架在人来看,是一件失败的事件,可以说是软弱的代表。但祂的十字架,和祂的软弱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保罗并没有说, 基督被钉十字架是因为祂本质软弱的。如果是,十字架就变成了, 基督不能逃脱的命运,不管祂是否怀着救世的计划。

☆同样的,保罗也没有说 基督现今活着,是因为 上帝的能力,强到可以胜过死亡。因为这两者说法,都忽略了 基督本身的主权、和天父 上帝透过祂儿子才可以表达的大能。

基督的软弱,并非是出于祂的本性,乃出于祂主权的选择。故祂被钉十字架并非『因为』软弱,乃是他选择『在』软弱中。

☆十字架不是 基督不可逃脱的命运,而是祂道成肉身的一个计划。照样的,祂选择软弱,被排在十字架上,也不是为形势所逼,乃是这计划的实现。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基督为人类成就的恩典,便是祂本性的显露。从历史角度而言,祂选择十字架、放弃使用能力。正如祂选择了世上被弃绝的、无能的、和无有的,是完全一样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同样的,复活也不仅是 上帝能力一时的彰显。自从 基督复活之后, 基督一直是活着,也一直是在工作着。祂的能力与 上帝的能力是不能分开的,人间没有一种方法或工具,可以把两者分割开来。

☆新约基督论的一个特性:乃是看 基督的软弱是自选的(腓二:6~7)

(腓二:6~7)「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

基督的能力,确实是属于祂的本性,祂选择虚己,成为奴仆的样式,这个选择的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只有从这角度来了解祂的软弱,我们才能说『软弱与能力都属于祂的本性』。

☆我们若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的「荣耀的神学」(只强调 基督得荣),和「受苦的神学」(只强调 基督的十字架),在这一节经文中,就可以找到一个调合的地方。

 

2、省察自己信心(v.5~6)

 

v.5『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

v.5『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也就是「自己省察自己、自己试验自己」。

☆保罗的策略似乎改变,他不想出言威吓他们,也不想哥林多人,因害怕他执行使徒的权柄才悔改,只希望他们采取主动,自我试验、自我省察。

☆试验什么呢?就是有信心没有、也就是「是否仍在信心里面」(林后一:24、林前十六:13、加五:1、腓一:27)

v.5『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这是一句响应上一句『自己试验自己』。

☆哥林多信徒,若是能够通过这试验,就能证明他们『不是可弃绝的』,也就是「合格的」。

☆而这个合格证明就是说「有 基督在你们心里」,是真正的基督徒。

☆保罗在这里,其实是在诉诸哥林多人的内心,不再是听外面的声音要这样、要那样,只要能够在信心内, 基督就是在他们里面,这样一来,一切错误的行为,都会被纠正过来。

v.6『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

☆这节经文直接译作:「我却盼望你们至终明白,我们不是不能通过试验的」。

☆这是保罗的盼望,并不表示保罗对哥林多人,是否有希望至终能够明白、或保罗是否对他们有信心。

☆其实,这是保罗表达,希望他们能够及早悔改归正,这也是一种温婉地的表达命令的形式。

v.6『不可弃绝的』,就是「能够通过试验,不会被抛弃」的意思。

☆只要哥林多人肯省察,不乱信缠言,他们若愿意试验自己。那么他们若有 基督在他们心里面,他们就是一个真实的基督徒,不会被弃绝。

☆只要他们是真实的基督徒,他们也会明白过来,保罗和他的同工,正是基督的使徒。因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基督徒,正是保罗在他们中间传 基督福音的结果。

☆他们只要明白这一点,保罗的使徒资格就能被肯定、被验证,也就是「不是可被弃绝的」了。

 

三、为信徒们的求告(十三:7~9)

 

☆接下来的三节经文中,出现了两次『求』字,这在原来的意思是「祈求」的意思。

 

1、不要做恶事(v.7~8)

 

v.7『我们求神,叫你们一件恶事都不作;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是要你们行事端正,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吧』。

☆前面一节经文主题是哥林多信徒,怎样才能确立保罗的使徒资格,重点是在保罗本身。而现在他要把焦点反转过来,关心的是哥林多信徒本身。

v.7『我们求神,叫你们一件恶事都不作』,保罗一直劝告的目的,悔改归正、离弃恶事,以致于不被弃绝。

v.7『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保罗祷告的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能否蒙悦纳。

☆保罗的意思是:哥林多人若能通过检验,他们就能明白 基督的能力,是透过软弱的人显明出来。

☆保罗若不能通过检验,保罗就不需要在他们中间,执行使徒权柄。这也表示哥林多人已经悔改, 基督就在他们心里(v.5),这便是保罗最终的目的。

v.7『是要你们行事端正,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吧』,这句在现代中文译本是:「而是要你们有正直的行为,即使我们被当作是失败的」。

☆人们能够有正直的行为,必定因为他接受的,是正直的思想,这是保罗向他们传的道,所代表的意义。其中包含当初他们接受的,以及现在肯听从劝告、悔改归正。

☆所以,这节经文是保罗用目的型态来写,这也显示出,保罗祷告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倘若哥林多人接受了保罗的劝告,悔改归正了。那么,当保罗在探访他们时,保罗他们就没有机会,行使使徒的权柄,也就是不能在他们中间显出自己是刚强的。这在假使徒的眼中,保罗仍然是软弱的,是可被弃绝的。

☆保罗说,他自己看来,是蒙悦纳或是不蒙悦纳,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若是行事正直,就算自己因而被弃绝,也是甘心乐意的。

☆这正是保罗在前面所说的,凡他所做的,都是为了「建立教会」。

v.8『我们凡事不能敌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

v.8『我们凡事不能敌挡真理』,这句话,指的「不是不能」,而是「没有能力敌挡真理」。

v.8『只能扶助真理』,这句话也不是指「我们有能力扶助真理」,而是应该译作「为真理而行」,或是「为真理的缘故」。

☆所以,整句经文应如此:「我们毫无能力抵挡真理,只应该按着真理而行事」。

 

2、要做完全人(v.9)

 

v.9『即使我们软弱,你们刚强,我们也欢喜;并且我们所求的,就是你们作完全人』。

v.9『即使我们软弱,你们刚强,我们也欢喜』,意思是:「就算我们被人看轻,你们却被人看重、看得起。只要信徒真正在 主里有长进,保罗都欢喜」,这正是保罗的心。

v.9『并且我们所求的,就是你们作完全人』,『完全人』这个名词是由本章(v.11)的动词『要做完全人』变化而来。

☆这个字在(可一:19):「耶稣稍往前走,又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布,和雅各布的兄弟约翰,在船上补网」。被解释为「补网」。

☆其它地方的解释,原本就是只「使脱臼的骨骼重新接上」、或是「修补破网」,好使能够重新使用。

☆这也正是保罗为哥林多信徒祷告的目的,也就是表明,期待他们能够真正的悔改归正。

☆保罗并非要求他们做完全人,只是要把破口堵塞,把因脱臼而不能使用的肢体重修复好。不再因为假使徒的破坏,而与 上帝隔离。

 

四、使徒权柄的表白(十三:10)

 

v.10『所以,我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把这话写给你们,好叫我见你们的时候,不用照主所给我的权柄严厉地待你们;这权柄原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

☆这段相似的话,在本书信中的(十:8、十二:19)都已经说过了。

(十:8):「主赐给我们权柄,是要造就你们,并不是要败坏你们;我就是为这权柄稍微夸口,也不至于惭愧」。

(十二:19):「你们到如今,还想我们是向你们分诉;我们本是在基督里,当神面前说话,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事都是为造就你们」。

☆保罗重复这些话的目的,为表明他这样严厉对待他们,并不是滥用他使徒的权柄。

☆相反的,他巴不得,能不用权柄对待他们。所以他先写信给哥林多人,希望在见面的时候,他们已经悔改,就可以不用严厉的对付他们了。

☆那么,到底保罗第三次探访哥林多的情况是如何呢?他这封书信,特别是十到十三章的劝告,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吗?或者是说,到底哥林多人,有没有按着保罗的劝告来悔改呢?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资料得知,但间接的,我们得知保罗终于去了哥林多城,作第三次探访。时间主后五十六年夏天或是初秋,接着他还留在那里写了罗马书。

☆保罗第三次探访,若是与第二次探访一样,被哥林多所拒绝,极有可能他也会立刻离开。因为尚未到冬天,航道没有结冰,要离开是有可能的。

☆按照(罗马书十五:26~27)的记载,哥林多似乎完成了捐献的工作(虽然按照使徒行传二十:4~5的记载,他们没有派代表送捐献到耶路撒冷)

☆保罗与他们的关系若是破裂了,必会影响捐献的事。保罗与他们的关系若是破裂了,保罗在写罗马书的时候,应该也会反映在罗马书当中,例如说:请他们代祷之类的内容。

☆无论保罗第三次探访是否愉快,就算是哥林多真是听了劝告悔改,这个改变也是短暂的,因为按着主后九十六年写成的「革利免一书」来看,哥林多教会又再度限于,保罗在这书信中所警告的情况里面。

 

贰、使徒的祝福(十三:11~14)

 

☆保罗在每封书信结束前,都会为对方祝福。这其中充满保罗慈祥、温柔的心。

☆纵使前面书信当中,有着不少严厉的话。但这都是出于保罗对于他们,真实爱的呈现、及良善的好意。

 

一、使徒的愿望(十三:11)

 

v.11『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必常与你们同在』。

v.11『还有末了的话』,原文只有『最后』。这是本章(11~14)的结语。也就只有两句话『弟兄们,要喜乐』。

 

1、要大家喜乐(v.11a)

 

v.11a『愿弟兄们都喜乐』。

☆有人说这是祝福的话,也就是「弟兄们,祝你们喜乐」。

☆也有人说是「再见了」!也就是「最后,弟兄们,再见了」。

 

2、要做完全人(v.11b)

 

v.11b『要作完全人』。

☆这句话译做「要修补你的道路」或是「自己振作起来」或是「校正自己的道路」也是「要被重建」。

☆保罗已经清楚的指出,哥林多教会错在哪里,改正的途径又是怎样。现在他们只要照着行,并能够赶在保罗去之前改过,那就足够了,所以「要重建」。

 

3、要接受安慰(v.11c)

 

v.11c『要受安慰』。

☆这句话也就是「要彼此鼓励」,或是被动式型态的意思:「要接受我的劝告」,这也是保罗写此信的目的。

 

4、要同心合意(v.11d)

 

v.11d『要同心合意』。

☆保罗强调教会不能分裂,要合一,这也是保罗对其他教会的要求(罗十二:16、十五:5、腓二:2、四:2)

☆但这句话对哥林多教会而言,有着更深一层的意思:他们的分裂源自于假使徒散播的谬论。保罗写此信的目的,就是要揭发他们错误,要他们能够归回保罗所传的真理中。

☆所以,『合一』必须要在真理中合一,而不是要他们循情面,在谬论中合一。

 

5、要彼此和睦(v.11e)

 

v.11e『要彼此和睦』,这在英文的表准本译做「生活在平安中、活在和平中」。也就是「彼此间的关系要和睦」。

☆信徒个人生活都能够圣洁,内心就有平安,信徒都不亏负别人,教会就有平安,这正是『和睦』的意思。

v.11e『如此,仁爱和平的神』,信徒必须实行爱心,以及追求和睦。

☆保罗盼望他们接受他的劝告,同心合意、和睦相处,这样仁爱的 上帝就必常与他们同在。

 

6 主必同在(v.11f)

 

v.11f『必常与你们同在』,这句话用在将来式,那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这是带条件的应许。

☆只要哥林多信徒,按着保罗所说的去行,那么仁爱、与和平的 上帝就会与他们同在。

☆也有人认为,保罗的祝福是表达 上帝的特性,祂乐意将各样福份,赏赐给人们做礼物。

 

二、使徒的问安(十三:12~13)

 

v.12『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现代中文译本:「你们要用圣洁的亲吻彼此问安」。这表示当时有亲吻是不圣洁的,尤其是流行在当时的,神秘宗教或是秘密宗教。

☆保罗所说的『圣洁的亲吻』,当是禁止邪教及情欲之吻而言。保罗在(罗十六:16、林前十六:20、帖前五:26)都有提过。

(罗十六:16):「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基督的众教会都问你们安」。

(林前十六:20):「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帖前五:26):「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

☆信徒以亲吻作为问候的仪式,是颇为普遍的(彼前五:14,除了保罗书信之外来看)

(彼前五:14):「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

☆圣餐或洗礼前,似乎也有亲吻问安的。信徒参加敬拜前,以亲吻为问安是可以想象的。

☆有关信徒间,以亲吻慰问安的教导,有两点是要注意的:

☆第一是:保罗是针对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来加以训诲,并不是命令教会信徒,必须都如此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也不要因此而开始。

☆第二是:有此习惯者,必须正其心,而以圣洁为准则。

v.13『众圣徒都问你们安』。

☆这可能是指,保罗写此信的地方教会问安。可能是代表马其顿的教会问安。

 

三、使徒的祝福(十三:14)

 

v.14『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这是所有基督徒最熟悉的一节经文,在每次聚会后,都由牧者祝福这段话语。

v.14『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为什么不是「 上帝的恩惠」放在第一句?三位一体的教义不是以圣父为开始吗?

☆因为,保罗在别的书信祝福的话语,都是以 主耶稣的恩惠为主体,这是他的习惯,然后再扩充到 上帝与 圣灵。

☆从神学意义而言:因为恩惠是本于 基督论的意义来用。 主耶稣的恩典就是他的行动,也是祂赏赐给人类的恩赐。

☆人们只能透过祂降生、受死、复活,来认识 上帝的爱,和有分于 圣灵的交通。所以,祝福的话语当中,以 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为 主导,是合乎逻辑的。

v.14『神的慈爱』,这对于保罗而言, 上帝的慈爱与 基督的爱是紧密的(罗八:35~39、林后五:14、加二:20)

(罗八:35~39):「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林后五:14):「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加二:20):「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上帝的爱,不仅是赐下独生子(约三:16)、不仅因为人,只能透过 基督来认识和接受 上帝的爱(罗五:1~2、加一:15~16、二:20、林后八:9)

(罗五:1~2):「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加一:15~16):「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

(林后八:9):「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信徒们只能透过 基督,向 上帝表达他的爱。所以,这句话也是用在主体属格,强调的是 上帝的爱,不是人对 上帝的爱。

v.14『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强调前面两句所指出的:恩惠和爱是怎样由 耶稣及 上帝,来到信徒这里呢?

☆前面提到,主体既然是 耶稣与 上帝。那么,这句话同样的指出,交通是由 圣灵而来到信徒中间。

☆因为,以主体属格式来说,才能表现出作者祝福内容的『愿』的意思。

☆所以,把属格解释为主体,也就是说 圣灵的交通,基本上不是我们怎样分享 圣灵,而是信徒有分于, 圣灵所赐的团契。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