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返回上级目录】

哥林多后书第八、九章

 

 

    这两章是论到为圣徒乐捐的事。本段具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但仍值得我们研究,因为即使地方的色彩淡褪了,他所含的原则依然存在。我们现在就要来探讨这原则。

    当时耶路撒冷的教会饱受贫穷之苦,本段的主题即在论为他们捐款的事。前一封书信里,保罗已经明确指示当如何收集款项(林前十六14)。那与我们现今的情况大相迳庭。现在的教会往往是为了收捐项而差派我们出去。我个人比较喜欢使徒的方法。我一向反对利用某一个人作为捐钱的工具。

    本段的主要价值在启示永恒的原则,而使徒一再重复使用「恩惠」(grace)一词来描述整个行动。这词在第八章出现七次,第九章出现三次。「神……的恩」(八1)。「供给圣徒的恩情」(4节)。「这慈惠的事」(6节)。「在这慈惠的事上」(7节)。「主耶稣基督的恩典」(9节)。「多谢神」(16节)。译成「多谢」的那个字在保罗的书信中和「恩惠」是同一字。「恩惠归与神。」毫无疑问的,翻译者觉得很难将这短句译得流畅达意,所以译成「多谢神」,这样译并无不妥,仍然能表达原来的思想,只是我们必须知道,原来的句子是「恩惠归与神。」然后是「和我们在这恩惠的事工上同行」(19节)(注:中文圣经无「在这恩惠的事工上」数字)。第八章一共出现七次之多。至于第九章则有三处:「各样的恩惠」(九8);「神极大的恩赐」(14节);「感谢神」(15节),这句话原意同样是「恩惠归与神」。

    如此「圣徒交通」这主题被提升到崇高的领域里,而被视为一种恩惠的行动。让我们来看「恩惠」一词,他的希腊文是「charis」。在希腊语言及文学里,这字的含义曾有过一些改变,或者说有不同的运用。到新约作者使用他的时候,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他最初是指一切美的事物,以与丑恶相对;一切强壮的,以与软弱相对;一切健康的,以与残疾相对;一切可爱的,以与可憎相对。这整个令人喜爱的领域——美丽,荣耀,健康,力量,崇高——就是恩惠,「charis」。

    稍后的着作里,这个字有了新的含义,指想要将这些事物与别人分享。我是指希腊文的作品。然后新约作者将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领域,这个字代表了去将这些强健,美丽,荣耀事物分享给别人的行动。

    神的恩惠是一切恩惠之首,在神里面一切都是强健,荣美的。神渴望将他分赐给人。这恩惠终于藉着他的儿子和十字架彰显出来,神儿子的行动使人可以有分于他一切的荣美。

    这里的原则相当明显。教会只有一个,神将他的恩惠临到教会。保罗在前一封信和本封信的开头都说,「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神的恩惠就是:他为了回应他心里的渴望——将健康,力量,美丽,荣耀赐给缺乏的人——而采取的作为。

    现在,整个为众圣徒乐捐的主题在本段里都被视为恩惠的行动。教会是一体的,每个教会之间有相互的责任和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koinonla)。这个字的字源意思是凡

物共享。使徒行传中说到信徒凡物公用时用的就是同一个字。因此教会本是一体的。保罗已经在前一封信论教会是基督的身子时提出这一点。他说,「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这是崇高的理想。教会中一个肢体所受的痛苦,就蔓延到全体,被所有的人分担。一个肢体所享受的快乐,就流经整个教会,大家都感染到其快乐。教会既然是一体的,为周济众圣徒所作的募捐自然就被看成一种恩惠的行动。

    综览整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如河应用这原则。他首先举出马其顿人为例(八1-5)。然后他论到那些被打发将捐赀送去耶路撒冷的人(八6-5)。接着他指出这个恩惠的行动将产生的后果(九6-15)。

    先来看马其顿人的例子。那是什么?第一,他们行动的源头是神的恩惠,而行动的原则是喜乐和自由。这些记载在第八章前四节经文里。

    然后是这恩惠的行动所采用之方法,记载在第五节。这里我们看到一项原则,「先把自已献给主。」常有人误解或误用这句话。有人说,他们先把自己给主,然后才把财物给主。不,他们先把自己献给主,然后「照神的旨意……又归附了我们」。他们的方法是,第一,把自己献给主;第二,献身于使徙,以及教会的事工。整个的交通都包含在内了。这句话也包括奉献自己的财物,并且解释了他们奉献的原因。首先把自己献给主,这是原则。请谨慎这一点,不然你会献得心不甘情不愿。稍后我们还会论及此。先献给主的意思是把自己最丰富的给主,然后将自己任由在耶稣基督里的使者和领袖使用。这是奉献的态度和方法。

    保罗论到差派代表的这一段,开始时先叙述教会的权利(6 12节);为了满足别人,必须先倒空自己,而且「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意思是,我们在奉献的事上不可拘泥形式。正如保罗在前一封书信里所说,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奉献。这种说法超越了十一奉献的教导。十一奉献固然很好,但那是最低的数额。一个年收入十万的人,他的十一奉献是一万元。但这只是最低频。我们无法硬性规定。「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因此使徒在前一封信里订下一个原则,「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

着。」这是最健康的态度。他在这封信里再次印证他的教导,「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我们若尚未遵守,就是不负责任。这可以指每周第一日都在神面前考虑,这一周的

收入会有多少?上周的收入是否比以前多?保罗的训示对你的奉献产生任何影响吗?哦!我们可能都作得不够。但愿我们在主面前切实遵行这里的教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你我都当好好思想,并照着去作。

    基督徒均平的方法是什么?「你们的富余……补他们的不足。」「他们的富余……补你们的不足。」耶路撒冷教会有何富余之处?他们在属灵的能力上是富余的。保罗所建立的每一

个教会都曾承受耶路撒冷教会的帮助。福音是从耶路撒冷传出的。属灵的富余是起源自耶路撒冷。或许有人会说,耶路撒冷曾经跌倒,未能完成他的使命。主曾吩咐他们要出去,将福音传到地极,但他们多年来始终恋栈耶路撒冷不肯离开,直到逼迫来临,将他们驱散。但是他们从此走遍各地,到处传讲神的道,这就是从耶路撒冷来的富余。

    本段(1624节)启示两个原则。关于奉献和收集捐项,我们必须留意两件事。第一,必须「可以荣耀主」;第二,是「在人面前」。这就是保罗打发提多和另一位得众教会称赞的

弟兄前去的原因。我不知道那位弟兄是谁。他和提多先被差出去,好在保罗到达之前,先将哥林多人的捐项送去。保罗也打算去耶路撒冷,如有必要,他会与他们同行。为什么?「可以荣耀主。」另外,也使教会不致对所收的捐项起疑心,「在人面前。」这里他强调教会中财务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原则运用在今日教会里。我记得救世军刚成立时,有许多人批评他的创办人卜威廉( William Booth),说他将一切财产纳入他的名下,他可以随时占为己有。卜威廉非常谨慎,他从一开始就将所有帐目公开。几年之后,批评之声终于沉寂下来。如今我们再也听不到有人批评救世军帐目不清,或者藉事工之名中饱私囊。「在人面前」一切事都要正直,清白。这是教会应秉守的原则。

    第九章开头,保罗提出另一个呼吁,但与他们的捐项无关。他知道他们乐意捐钱。使徒乃是呼吁他们要预备妥当,好显出他们所作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乐意」一词的希腊文可以译成「高兴」。「神喜悦高高兴兴捐献的人。」这话是否使我们讶异?但这是事实,他真正的意思就是指喜笑,歌唱,欢乐。主喜爱捐得乐意的人。那是从内心发出的喜乐,是从心里给的,因为你喜爱施与,而不是因你不得不给,勉强捐献。「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但愿这正是我们的写照。

    保罗用一个醒目的挑战和吩咐来结束本段。「感谢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那就是说,你给的时候要记住神给你的恩赐,他的恩典已在十字架上阐明了。他原是富足的,但为了我们的缘故成为贫穷,他的恩典即在此显明了。「贫穷」这个希腊文在新约里只出现这么一次。他的本义是如乞丐一贫如洗。他在世上成了乞丐,好叫我们在他的恩典里成为富足。记住这一点,你的爱心,你的奉献性质就会和他的一样。爱是一切的原动力。你牺牲的越多,别人就越多从你蒙福。

    在我们看来,这些原则似乎是为当时的情况设定的。马其顿众教会捐出一笔款项,用来帮助耶路撒冷贫苦的圣徒。但这也可运用到今日。有多少教会仍在挣扎?受苦?所有教会都应该尽己之力帮助他们。捐款给有需要的教会,这种施予应该有相当的品质,正如那些教会用他们的勇气,和不顾患难、痛苦仍坚持下去的毅力,供应了我们属灵的需要一样。他们的行动何等可贵,尊荣!他们捐献了他们的富足,是信心,爱心和勇气上的富足。

    比较起来,捐献的事似乎微不足道,然而保罗还是提出了两件事,那就是我们应该照自己所有的,供应信徒所不足的,好叫众信徒可以均平。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