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返回上级目录】

2:6-10

這段經文重點是保羅的福音。

保羅和耶路撒冷的使徒曾經私下面談,他們的名字見于第九節,他們是主的弟弟雅各、使徒彼得和約翰。但在這段經文的其他地方,保羅卻用間接的方式提到他們,稱他們為“那有名望之人”,“那些有名望的”,“那稱為柱石的”,每一次都提到他們的名望。保羅並不是有意貶抑他們,他在加1:17,承認他們是比他“先作使徒的”,又在2:9 說,他們與他“用右手行相交之禮”。保羅用這樣的表達方式,可能是為了抗衡猶太派對耶路撒冷使徒們的過份吹捧。或者,假弟兄時常突出雅各、彼得和約翰的超然地位,因為一位是主的弟弟,兩位是入室弟子。此外,這三人都曾經認識在世上的耶穌,保羅卻可能未曾這樣見過祂。保羅在第6 節附加了一句話:“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保羅所說的話,沒有否定使徒們的權柄,也沒有對他們不敬。他只是要指出,他接受他們的使徒職分,可是他並沒有因著猶太派對他們的吹捧,而被他們的威勢嚇倒了。

保羅當面向耶路撒冷的使徒們陳明了自己所傳的福音,他們沒有反駁他的福音。保羅列出了兩個結果,一個消極,一個積極。

6 節末,提到了消極方面的的結果:他們並沒有加增我什麼,更有沒有嘗試對福音加上割禮的條件。“沒有加增我什麼”。

積極的結果是,他們用右手和保羅行相交之禮。使徒們確認了他們和保羅所領受的福音託負是一樣的,惟一不同的,只是大家被指派在不同範圍中去傳揚福音。神施恩透過彼得和保羅分頭工作。于是,他們與保羅用右手行相交之禮,表示他們“接受巴拿巴和保羅作伙伴,握手作實”。他們承認了保羅和巴拿巴往外邦人那裡去傳福音,彼得他們就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

使徒們也補充說,希望保羅和巴拿巴記念窮人,指的是猶太的貧苦教會。保羅說,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這實在是保羅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的基本原因,他們代表外邦教會賑濟飢荒中的信徒。在往后的年日裡,保羅仍然記念貧苦的人,他所作的,包括了著名的籌款工作。他呼籲較為富裕的馬其頓、亞該亞教會,支持較為窮困的耶路撒冷教會,並將他們的捐獻,視作鞏固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裡團結一致的表示。

回顧加拉太書第2:1-10 這一個落段,我們知道保羅第二次到耶路撒冷去的時候,會晤了兩批對他態度完全不同的人。一批是反對他的福音和方針的“假弟兄”,他們企圖強迫提多受割禮。保羅斷然拒絕了他們。另外一批人是使徒,他們承認保羅的福音是真確的,並且握手肯定。這段經文為我們帶來了兩項極為重要的信仰原則。

首先,經文強調福音的真理是獨一無二、

永不改變的。耶穌基督的使徒們,在新約裡面並沒有互相矛盾。在風格上,他們是互不相同的,因為默示並沒有抹殺個別聖經作者的性格。在重點方面,他們也必定有所不同。因為工作地點、讀者、聽眾俱各不同,他們也因而強調福音的不同方面。舉例說,保羅針對律法主義者,雅各針對無律法主義者,他們乃是相輔相成的。福音只有一個,是來自耶穌基督的,也是使徒們所教導的,在新約聖經為我們所保存的。新約的福音只有一個,基督教只有一個,沒有其他的選擇。今日仍然如此,福音並沒有隨著日子而改變。福音的內容,無論是給年輕人或年老人、東方人或西方人、猶太人或外邦人、有文化或沒有文化的、科學家或一般人,都是一樣的,雖然傳講的方法各有不同。保羅和彼得的任務各有不同,但他們所傳的信息卻是一樣的。

福音的真理是必須持守的。這是加拉太書2 章的另一項重要原則。保羅堅決抵擋猶太派的人,他甚至連彼得也不給面子,保羅對軟弱的弟兄,就是那些良心敏感的人,顯得十分溫柔,隨時願意遷就。但在原則性的事情上,當福音真理受到威脅時,他就堅守立場,絕不讓步,在極度緊張和有壓力的環境下,他都不怕挑戰,為所信的真道作見証。2:11-16 就記載了保羅與彼得在安提阿的衝突。

保羅與彼得的衝突,無疑是新約最緊張、最戲劇化的場面之一。耶穌基督的兩位主要使徒,竟然面對面的公開衝突起來。事發的地點,已從猶太重鎮耶路撒冷,轉到敘利亞、亞西亞的首府安提阿。外邦宣教在這裡開始,門徒被稱為“基督徒”,也是在這裡開始。保羅在耶路撒冷的時候,彼得、雅各和約翰用右手與他行相交之禮。但是,后來當彼得到安提阿時,保羅卻當面反對他的一些表現。

保羅和彼得都是基督徒,是屬神的人。他們都知道借著相信基督而罪得赦免、領受聖靈等道理。他們都是耶穌基督的使徒,是特別蒙召受命,有神所賦予的權柄的。他們在各自的教會中,都是眾所公認的領袖。他們都是蒙神大大使用的人。事實上,使徒行傳就是根據他們的事蹟,分為兩大部分,彼得是前半部的重心,保羅就是后半部的主角。

但是,保羅竟然在這裡說他當面反對彼得,駁斥他、責備他,因為彼得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不和他們吃飯,這種表現行的不正。

有一次,彼得到了安提阿與基督徒同桌用餐。事實上,加拉太書這裡所用的動詞是未完成過去式,顯示這一同吃飯是本來的習慣,指“彼得慣常與外邦人一同進食”。彼得看來已經克服了猶太人的傳統顧忌,再沒有像以往一樣,認為與未受割禮的外邦基督徒來往,會污染自己,反倒樂意與他們一起用飯。身為猶太基督徒的彼得,樂于與安提阿的外邦基督徒相交。

有一天,有一班人從耶路撒冷來到安提阿。他們都是基督徒,但全都是猶太血統,是嚴緊的法利賽人。他們是“從雅各那裡來的人”,雅各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但是,這不等于說,這些人是得著雅各授權的,在使徒行傳15 章裡,雅各后來也證實了這一點,這些人乃是自稱得了授權,其實是冒充使徒的代表。他們一到安提阿就開始宣講:“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顯然,他們所說的不止這些,他們也表示,受了割禮的猶太信徒,不該和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一同吃飯,縱然后者已經信了耶穌,也受了洗,但還是不能相交。

這些猶太派教師所推行的惡毒政策,竟然得到一位名人的支持,他就是使徒彼得。本來和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飯的彼得,這時就此退去,將自己隔開。按經文的含意,他似乎是毫不光明磊落地避開的。這樣的描述清楚有力地指出,退開的人是怯懦而謹慎,恐防被人看見。

彼得為什麼在安提阿製造了這種可悲的分裂呢?觸發的原因,就是我們剛才指出的,“有些人從雅各那裡來”。但是,彼得因何向他們讓步呢?難道這些人勸服了他,使他認為與外邦基督徒一同吃飯,是不對的麼?

按照使徒行傳1011 章所記載,在不久之前,彼得從神那裡得到直接的特別啟示,正是關乎外邦事物的主題。有一個下午,他在約帕的房頂上魂遊象外。在異象中,他看見一塊布,繫著四角,從天降下,裡面有各式各樣不潔的動物,雀鳥、走獸、爬蟲。然后他聽見有聲音說:“彼得,起來宰了吃。”他雖有反對,那聲音繼續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異象重複了三次,強調了這信息。彼得于是認為,他必須隨同哥尼流派來的外邦使者進入他的家,縱使這是不合猶太規矩的事。他向哥尼流一家講道時,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當聖靈臨到相信的外邦人時,彼得也同意他們接受基督的洗禮,歡迎他們進到基督的教會中。

加拉太書二章沒有說彼得改變了他對外邦信徒的接納,但他還是“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了”,他的影響很大,“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他們全部的人都避開外邦信徒,不與同席,受到人為壓力影響了。事實上,彼得在安提阿所作的,正是保羅在耶路撒冷堅決不作的,就是向壓力低頭。彼得仍然相信福音,只是沒有切實遵行。他的行為與福音不相吻合,因為他沒有為信念而站穩的勇氣。

保羅當年以出眾的勇氣對抗了彼得的怯懦,成功地捍衛了福音因信稱義的真理,把不同國界的信徒結合起來。保羅與彼得,兩位教會的巨人,縱有共同的信仰,也因立場和表現的不同,結果出現了一次對抗,但我們必須留意,這次抗爭帶來了正面的意義,也澄清了信仰的真理。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