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义上的论证 3章至4章

【返回上级目录】

 一、加拉太人的经历(三章1-5节)
    (一)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我们的面前,为什么又被迷惑呢? v1
          ●「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本句直译「就在你们眼
            前,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已被活生生地描绘了。」
          ●「活画」:以前写过、公开写出、公开宣布、公开招贴。
          ●「迷惑」:「勾引入歧途」的意思。

    (二)受圣灵是因为行律法,还是因为听到了福音,而且信福音呢? v2
          ●「受圣灵」:原文时态显示是过去的事实。
          ●「问」:「请教」的意思。
          ●「听信福音」:原文只有「听、信」,意思就是听到了福音而且信了。
          ◎「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保罗在此直擣问题的核心。
    (三)如果是靠圣灵入门,怎么又会靠肉身行律法成全呢? v3
          ●「你们既靠灵入门」:直译为「在你们靠圣灵入门之后」。
          ●「入门」:开始之意。
          ●「肉身」:指人的自然身体。
          ●「成全」:完成、达成、实现。
    (四)加拉太人经历如此之多,难道都是徒然的吗? v4
          ●「受苦」:原意为「经历」,后来演变成「受苦」或「忍受」之意。
                      亦即如果没有前后文的理由,此处的「经历」原文应该指
                      坏的经历,而非中性或好的经历。
                      不过此处因为上下文的关系,似乎也可以解释做好的经历。
          ●「多」:原文为「许多事」,即「许多苦难」。
                  南加拉太教会有许多受逼迫的记载(徒十四 2、5、19、22)。
    (五)上帝赐给你们圣灵,又在你们中间行异能,是因为你们行律法或是听福音
          呢? v5
          ●「行」异能:运行,运用能力,产生。
     ◎本段可以归纳成三个问题:1.谁迷惑了你们? v1
                               2.靠行律法,还是靠信福音? v2,v5
                               3.既靠圣灵开始,还靠肉体成全?V3-4
  二、亚伯拉罕的例子(三章6-9节)
    (一)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v6
          ●「算」:「归入」、「算为」、「算入」。
    (二)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v7
          ●「以信为本的人」:直译是「那出于信的人」。这是保罗的一贯用语
                              ,可以参考罗马书四章16节,罗马书十四章23节
                              。表明那属灵的养子权(被上帝收养)是「出于
                              信心」而非来自「血缘」。

    (三)圣经作者知道外邦人也要因信称义,所以记下上帝告诉亚伯拉罕「万国要
          因你得福」。 v8
          ●圣经在此被拟人化,似乎是圣经预先看清楚因信称义的道理。

    (四)有信心的人要和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v9
          ●「有信心的」亚伯拉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信靠(神)的」亚伯拉罕
                                  。

  三、信心与行律法的不同果效(三章10-14节)
    (一)凡是靠行律法称义的,都在咒诅之下 v10
          因为圣经记着:「凡不常常照着律法书上所写的一切去行的,都被咒诅。」
          ●「被咒诅的」:直译为「在咒诅之下」。
          ●保罗在此引的是申命记二十七章26节─「以巴路山咒诅」的最后一句话
            ,不过他把七十士译本稍稍做了一点修改,「这一切的话」改成「记载
            在书上的一切事。
          ●「不『常』照着」:意思为「持续」、「维持」。意思是凡不能恒久且
                              持续的遵守律法上所记的一切的,都要被咒诅。

    (二)没有一个人能靠行律法在上帝面前称义 v11
          因为圣经说「义人必因信得生」。
          ●「明显」:意思是「眼睛可以看到」、「一想即通」的。
          ●「义人必因信得生」:可译作「因信称义的人,必定得生」。

    (三)律法的本质不是信,而是一种交换:「行这些事的必因此活着」。 v12
    (四)基督替我们受了咒诅,救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就让因信称义的福气临到
          外邦人,让我们因信得着圣灵。 v13-14
          ●「赎出」:「从市场买回」,「赎回」。此字在保罗时代是奴隶买卖所
                      用的专门术语,这字用来形容把奴隶由主人手里赎出来,成
                      为自由人的一个行动。
          ●「既为我们受了咒诅」:直译为「既为我们成了咒诅」。
          ●「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引自旧约申命记二十一章23节。
          ●「因基督耶稣」:应译作「在基督耶稣里」。

  四、应许与律法(三章15-29节)
    (一)前提:即使是人的约定,也没有可以废弃或加增的,更不要说是神的约定
          。 v15
          ●「文约」:指「约定」或「遗嘱」。
          ●「立定」:批准、生效、坚固、坚定的意思,时态是现在完成式被动语
                      态。
          ●「虽然是人的文约,若已经立定了」:直译是「即便是一份已经生效的
             『人的约书』」。
          ●「废弃」:取消、废止。

    (二)承受应许的人:亚伯拉罕和耶稣。 v16
          ●「应许」:承诺。
          ●「子孙」:引自创世记十三章15节、十七章8节。原文是一集合名词,
                      有单数形式、复数含意,因此也可以用来指单独一个人。
                      原意是「种子」。而实际在圣经中也曾用同一个字来指「
                      一个后裔」(创世记四章25节、撒母耳记上一章11节)。
                      看旧约圣经的上下文则可以知道这里的「子孙」字义上解
                      释成「集合名词」比较合适,保罗这里可能是用「拉比式
                      的解经法」来与持律法主义的人对话。
                      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第九章所使用的后裔,似乎是做集
                      合名词解,因此这里保罗应该是用拉比式的解经法来与律
                      法主义者对话。

    (三)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的约不能被四百三十年以后的律法改变。 v17
          ●「我是这么说」:直译为「我的意思就是」。
          ●「预先所立」:先前批准、先前确立。
          ●「虚空」:「使....无效」。

    (四)应许与律法不能两立。 v18
          1.若本乎律法才能承受产业,就不本乎应许。
          2.但神是凭着应许把产业赐给亚伯拉罕,所以承受产业就不是本乎律法。
            ●「赐给」:原文的时态(现在完成式)显示这「赐给」是现在仍然存
                        在的状况。而「赐给」跟「恩惠」是同一个字根,表示「
                        「白白送给」、「没有报酬的」、「不是商业行为」。
            ◎上帝把产业给亚伯拉罕是「白白赐给」的,不是像律法般的「交易行
              为」。

    (五)律法的意义:v19
          ●「这样说来,律法是为甚么有的呢」:直译应为「那么,为何要有律法
                                              呢?」
          1.为「人的过犯」的缘故附加上去的。
            ●可以参考罗马书三章20节、四章15节、五章13节。
          2.直到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
            ●「等候那蒙应许的子孙来到」:直译是「直到那蒙应许的子孙来
                                          到」。
            ●「子孙」:指「基督」。
          3.藉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
            ●「中保」:表示「两造之间的居间者」,此字特指法律记录中的
                       仲裁者或担保人等。 应该是指摩西。此字的用法可以
                       参考提摩太前书二章 5 节、希伯来书八章 6 节、九章
                       15 节、十二章 24 节。
            ●上帝是经由天使,藉着摩西作中保而颁下律法。
            ◎如果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是在律法之先,且持续有效,那为什么还要
              有律法呢?基本上是「过渡时期」因为人的过犯加上去的。
            ◎律法藉中保与天使之手设立,是间接传达的关系,不比应许是上帝直
              接对人的恩典。所以律法比不上应许。

    (五)律法与应许的关系 v20-29
          1.律法与应许反对吗?当然不! v20-21
            ●「反对」:抵触。
            ◎「中保本不是为一面作的;神却是一位」的解释可能是:中保的存在
              显示这个约是双方的合约,必须双方都守约才能有效力。因此其效力
              是有限的,而且并非绝对的。只要有一方背约,合约就破裂。而应许
              则是本于上帝的承诺与信实,只在乎单方面的坚持,因此是绝对而无
              条件的。

          2.律法不影响应许的结果。 v21-22
            (1) 如果律法可以叫人得生命,那「义」就是本于律法了。
            (2)但是圣经(就是律法)判定人为「有罪」,使应许的福气因信基督,
               归给信耶稣的人。
               ●「圈」:「关监牢」的意思,原文有「鱼被网住」的意思。
          3.律法是应许主体─基督来之前的启蒙老师  v23-25
            (1)「信」来到以前,我们被律法看守。 v23
               ●「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原文只是「但在这信来到之前」。
                                             无「得救的理」。
               ●「看守」:「把守」、「监禁」、「守护」。
               ●「将来的真道」:原文是「将来的」,意思是指「信」。

            (2)律法是我们的启蒙老师,目标是要引导我们到基督那里因信称义。
                v24
               ●「训蒙的师傅」:启蒙的老师。指受雇在希腊或罗马人的家庭中
                                 ,负责督导六到十六岁孩童的仆役或奴隶。
            (3)但今日「信」来到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启蒙老师的手下了。 v25
               ●原文无「得救的理」。
          ◎本段用「启蒙老师」和「正式的学校老师」来阐述律法与基督的关系,
            律法的目的就是带领我们去基督那里。而我们进入学校,成为正规教师
            的学生后,启蒙老师就不再受雇了。亦即有了基督,就不需要「靠律法
            称义」的方式了。

          4.应许终究在读者身上实现了  v26-29
            (1)因信耶稣基督都是神的儿子,披戴基督。 v26-27
               ●「所以」:直译应为「因为」。
               ●「上帝的儿子」:复数,而且没有冠词。这种没有冠词的名词是要
                                 强调此一名词的素质。所以这里「儿子」是一群
                                 上帝施恩的对象。而且这里的「儿子」,有「长
                                 大成人的儿子」之意。接续25节的意思,我们因
                                 信耶稣,都是不需要监护人的成年人了。

               ●「因」信耶稣基督:「藉着」。
               ●「归入」:有「归入」基督名下的意思。是一个商业用语,表示转
                           移某事物的所有权到另一个人的帐内。而这里主要指「
                           受洗者与基督联合」, 被纳入「基督与属基督的人」所
                           构成的身体之内(参考罗马书六章1节、林前十二章13节
                           )。

               ●「披戴」:「穿上」。旧约把这个字心灵化了,可以用作披戴能力
                           、公义、救恩等等。基督彷佛一件外衣把信徒包起来。

            (2) 无论是何种身份,都在基督耶稣里成为一体。v28
               ●「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原文
                 直译为「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希腊人,既没有自主的,也没有为
                 奴的,既没有男,也没有女」。
               ●「西利尼人」:希腊人,是指所有的非犹太人。
               ●「都成为一」:都成为「一个人」或「一个整体」。
            (3)属于耶稣,也就是依照上帝的应许承受产业的人。 v29
               ●「承受产业」:就是继承人。
               ◎显然犹太派的基督徒认为要守律法行割礼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后
                 裔」,然而保罗在此的论证说明只要加拉太人属于基督,就已经是
                 亚伯拉罕的后裔了。

  五、藉基督成为长成的后嗣(四章1-7节)
    (一)未成年的后嗣 v1-3
          1.嗣子虽是产业的继承人,但小时候与奴仆的待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v1
            ●「孩童」:「婴儿」,原文有「尚无说话能力的人」的意思,即未成
                        年的人,或道德心智不成熟的人。
            ●「为孩童的时候」:直译为「只要他为孩童的时候」。
            ●「虽然是全业的主人」:直译为「虽是一切的主」。

          2.是在师傅和管家的手下,直到他长大成人,真正承受产业的时候。v2
            ●「师傅」:指「监督」或「管事的」。此处指照管孩童的人。
            ●「管家」:指「照管家务的经理」。
            ●在此处「师傅」与「管家」可能是指同一类人。
            ◎罗马法律规定「训蒙的师傅」必须照管一个孩子,直到十四岁为止
              ,然后再由监护人继续照顾到二十五岁。

          3.我们也是这样,在信仰的幼稚期受管于世俗小学之下。 v3
            ●「世俗」:直译是「世界」。
            ●「小学」:原意是「基本元素」,所以可能可以解释成「天上的星座
                        」(因为这些地区星象宗教颇为流行)。也可能可以解释
                        成「任何学问的初阶」或「浅显的基本原则」。或者「世
                        上律法的基本要点」。

    (二)基督使我们长大成人 v4-7
          1.时候满足时,上帝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为要赎
            出律法以下的人,教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 v4-5
            ●「满足」:充满、完成。
            ●「为女子所生」:直接的意义是「成为真正的人」,另外本节也间接
                              承认「耶稣为童贞女所生的事实」。
            ●「儿子的名分」:指领养的嗣子,与儿子享有相同的权力。
            ◎此处提到耶稣的神性(上帝的儿子)与人性(为童贞女所生)。
              耶稣在来到人间之前就是「儿子」,而非降世的差遣使他成为儿子。
          2.我们既然是儿子,上帝就差遣圣灵进入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
            v6
            ●「你们既然是儿子」:因为你们是儿子。
            ●「儿子的灵」:在此不需要详细区分「谁的灵」,就当成是圣灵即可
                            ,此处只是表示父、子、圣灵的密切关系。
            ●「呼叫」:大声、诚恳喊叫。
            ●「阿爸」:是亚兰文,一种家庭中子女对父亲亲密的尊称。

          3.从此以后,就不再是奴仆,而是儿子了。既然是儿子,就靠着神为后嗣
            。 v7
            ●「可见」:可以翻译作「显然」。

  ◎本段强调上一段的思想,带领收信人身历其境,体会继承人由管家的手中脱离的
    过程,并且作为下一段主题:「不应该想回去当奴隶」的预备。

  六、复陷奴役的作法(四章8-11节)
    (一)以前不认识神时,我们给那些「不是神」的当奴仆。 v8
          ●「本来不是神的」:「那些就本质而论不是神的」。
    (二)现在既然认识神,怎么还要归回那些无用的规条,情愿再做这些规条的
          仆人呢? v9
          ●「归回」:原文的时态显示加拉太人已经有归回的行动。
          ●「懦弱」:原意指「穷人」,这里用来指「低贱」、「毫无所有」。
          ●「无用」:没有能力。
    (三)看到你们的行为,又在谨守那些日子、月份、节期,我替你们害怕,怕
          我自己在你们身上是枉费工夫了。 v10-11
          ●「谨守」:「谨慎的态度」,表示「很仔细的遵守宗教礼仪」。
          ●「唯恐」:原文的时态表示所担心的事已实际发生。

  七、个人的呼吁(四章12-20节)
      ◎教义式的谈论告一段落,保罗转用个人性的方式呼吁加拉太人不要陷入律
        法主义。
    (一)劝告加拉太人像保罗一样  v12
          ●「要像我一样」:直译做「你们自己要继续成为像我一样」。
                            应该是要加拉太继续效法保罗脱离律法不再回去。
          ◎这段保罗用比较温和的劝告方式希望加拉太人回转。
          ◎「我也像你们一样」:保罗现在也像外邦人一样,不需要受律法的捆
                                锁。不过确切的意思我们无法肯定。

    (二)今昔对比 v13-16
          1.第一次传福音给加拉太人,是因为身体有病。 v13
            ◎保罗因病传福音给加拉太人的理由,加拉太人显然都知道。
            ◎以南加拉太说来解释的话,这次传福音是记在使徒行传十三、十四
              章。

          2.加拉太人虽然受此试炼,却没有轻看保罗,反而接待保罗如同上帝的
            使者。v14
            ●「厌弃」:原意是「吐唾沫以示厌弃」,后演变为「摒弃、拒绝」
                        之意。
            ●「上帝的使者」:替上帝传信息的人,或是天使。
            ◎试炼或试探原文是同一个字,而中、英文的翻译者为了分别好的
            (来自上帝)与坏的(不是来自神)的「试」,才分别翻译成两个
              字。
            ◎这里显然是因为保罗的病,有可能让加拉太人以为是上帝的刑罚
              (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有此观念),而拒绝保罗的信息。而加拉太
              人成功的拒绝这观念的引诱。

          3.当日加拉太人甚至愿意为保罗牺牲自己的眼睛。 v15
            ●「福气」:欢乐、快乐、喜乐、福气、满意或满足之感....。
            ●「你们当日所夸的福气在那里呢」:直译是「你们当日的福气在哪里
                                              呢」。
            ◎看来保罗当日可能罹患严重的眼疾。
            ◎显然当日加拉太人以保罗在他们中间传福音为「福气」。
          4.说出实情反而成为仇敌。 v16
            ●原文没有「如今」。
            ●「将真理告诉你们」:直译是「说出实情」。
            ●「仇敌」:原文意思是加拉太人看保罗如同他们的仇敌一般(而不是
                        保罗看加拉太人如同仇敌)。而且是「以前变成仇敌,而
                        到目前为止敌意仍然存在」。
            ●本节许多译本都当成是问句,不过原文的意思可能是陈述句而且带有
              讽刺的意味(冯荫坤)。意思是保罗把真实的福音真理传给加拉太人
              ,结果却让他们以怀疑的眼光看他,以他为一个危险的骗子,必须小
              心提防的敌人。
            ◎显然保罗说了老实话,以至于被加拉太人敌视。但实际上于何时开始
              加拉太人对保罗产生敌意,我们并无法确定。

    (三)真假的关怀 v17-20
          1.犹太派的基督徒热心对待加拉太人,意思是要把加拉太人关在福音之外
            ,要他们热心待犹太派的基督徒。v17
            ●「热心待」:原文是「热切追求」的意思。亦即「热切关怀」之意。
            ●「是要离间你们」:原文作「要把你们关在外面」。
            ●「离间」:隔绝、排除的意思。
                        离间对象在此有三种可能解释:与保罗
                                                    与基督
                                                    与保罗及其福音
                        或者三者皆有。
            ◎犹太派基督徒热心待加拉太基督徒有两个目的:一是离间、一是期望
              加拉太信徒也热切待他们。

          2.只要动机是好的,受到别人热心对待本是好事,不管保罗在不在。 v18
            ●「热心待人」:是被动语态,是指受到别人的热心接待。
            ●「在善事上」:直译是「在善上」。意思是「只要目标与理想是好
                            的,受到别人的热心接待本是一件好事」。
            ●「却不单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才这样」:意思是说「只要目标是好
              的,保罗在的时候加拉太人接受保罗的热心对待,这原是很好。保
              罗不在时,有人愿意因为好的目标热心对待加拉太人,这也很好。
              」

          3.保罗现在承受生产的痛苦,盼望加拉太人改变。 v19-20
            ●「我小子阿」:称呼小一辈的人,可以译为「我的孩子们啊」。
            ●「生产之苦」:是当时形容激烈痛苦的字。
            ●「成形」:指胚胎在母腹中发育成婴儿的过程。
            ●「巴不得」:愿意、渴望。原文时态表示一种正在发生的愿望。
            ●「口气」:声音、语调。
            ●「作难」:困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
            ◎显然保罗用生产的比喻来描述自己与加拉太信徒的关系,保罗是母
              亲,加拉太人是婴儿。而一方面基督也如胚胎在加拉太人心中成形
              。

  八、夏甲与撒拉之喻(四章21-31节)
    (一)基本的史实  v21-23
          1.向律法主义者挑战 v21
            ●「愿意」:甘愿、渴望。
            ●「请告诉我」:原文无「请」,可以翻译作「你们说说看」。
          2.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凭应许生的,一个是凭血气生的。v22-23
            ●「因为律法上记着」:原文没有「律法」一字,而这一句话在犹太教
              中几乎是一个公式。保罗在用旧约争辩时,使用律法书的材料、拉比
              的解经法,甚至连语气都是犹太教的(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文艺出
              版社)。
            ●亚伯拉罕两子的记载可以参考创世记十六、十七章。
            ●「使女」:指未婚的女仆。
            ●「是按着血气生的」:直译为「是按着肉体生的」。


    (二)背后的意义  v24-27
          1.这都是比方,指着新旧两约。v24
            ●「比方」:说比喻、讲寓言。有说出「字面以外的意义」之意思。
                        保罗也用「预表」一字,在林前十章11节,与此字不同
                        ,直译是「象徵性地」。
                        此字是指在这简单的事迹后面还有更深刻的意义。
            ●「这都是比方」:直译应为「这些都是寓意的说法」。
            ◎保罗用「比方」这字,意思就是说保罗现在不是解释旧约作者的原意
              ,而是他从那些经文看出来的属灵意思。另一方面,保罗不是说原作
              者有这种意图,而是要读者看出(保罗现在看出的)这些属灵意义来
              。他只是用旧约的经文,按着他自己所见的去解释,说明他的论点。
              (真理与自由  冯荫坤)

          2. 一是夏甲,就是地上的耶路撒冷,是为奴的。v24-25
            ●「那两个妇人」:原文没有「妇人」一字,但有阴性代名词,所以
                              直译为「这些妇人」。
            ●「就是」:可以译作「代表」、「意味着」。
            ●一约出于西乃山:参考出埃及记十九章到二十四章。
            ●「夏甲」:字义是「流浪者、逃亡者」。
            ●「这夏甲」:带着中性冠词,所以指的是「夏甲」这个词,而不是
                          夏甲这个人。  v25
            ●「与....同类」:「站立在同一排」、「一致」、「相符」。

          3.一是撒拉,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是圣经所应许,是凭应许生以撒的,
            v26-27
            ●「不怀孕、不生养的....」:记载在以赛亚书五十四章1节,系先知
              预言以色列人自外邦轭下得释放时欣喜若狂的景象。
            ●「不怀孕的」:指「不能生育的」。
            ●「不生养的」:指「不能生产的」。
            ●「产难」:生产之苦。
            ●「没有丈夫的」:原意是「荒废」,直译是「独居,被弃的女人」
                              或「不生育的女人」。
    (三)对读者的应用 v28-30
          1.我们也是凭应许作儿女的。 v28
          2.以前凭血气生的逼迫了凭应许生的,今日律法主义者也逼迫真福音。
            v29
            ●「逼迫」:追逐、猎取、迫害。
            ●根据创世记二十一章9节的记载,希伯来文圣经的记载是以实玛利
              「戏笑」,七十士译本的记载是「戏弄」或「玩耍」。而犹太人的
              传统说法是「以实玛利带着弓和箭,像玩耍一般射向以撒」(不过
              有人认为这传统是基督之后才出现的)。 或者保罗指的可能是以实
              玛利威胁以撒,危害他的自由与安全。

          3.然而圣经说明凭血气的不能承受产业。 v30
            ●「赶出去」:赶逐、驱离。原意是「丢掷出去」。这里是命令语气
                          。
            ●「不可」:双重否定词,表示强烈的否定。

    (四)结论 v31
          1.所以我们这凭应许的正如以撒是撒拉的儿子一样,可以承受产业。v31
            ●「这样看来」:此字是语助词,用来综合前面的讨论,引出以下的
                            结论。
            ●「使女」前面无冠词,泛指任何的使女,而「自主妇人」前则有冠
              词,特指前面提到的「我们的母」、「在上的耶路撒冷」。
    ◎保罗在这里的解经与保罗一般的解经原则不同,因此自然的推论就是他在此
      用这个方法是有特别原因的。看来是加拉太的犹太化煽动者,正用这样的理
      论来游说信徒,保罗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拉比式的解经法来抵挡
      犹太派的律法主义。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