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在主里面作新造的人

【返回上级目录】

  1-5爱中互助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分担重担:保罗对“异端”所表现出来的严厉和不容忍,所产生的刚烈反应,似乎与他所极力提倡的“爱”有不融洽之处。其实保罗是发自上帝那忌邪之心的义怒。爱决非无原则,基督徒应该是一个有原则之爱的人。真理之爱本身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人若没有忌邪之心,与“异端”讲爱心,那是最没有爱的表现,其目的是保全自己,结果那保全自己性命的必丧失掉生命。为了羊群的安全,为了千万灵魂的得救,一个真爱教会,真爱羊群的人都会如保罗一样,作一位儆醒的守门人。

    当保罗的思想奔驰在神学的最高境界时,决没有忽略实际的生活。律法主义者可能攻击保罗是个不切实际、忽略行为的空谈家、理论家,但保罗在维护因信称义,否定律法主义的时候,最注意行为上的规范。这时他的笔触要回到教会实际的生活中来。教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大家庭,属灵经历有浅有深,属灵生命有弱有强,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基督里的这一群体,免不了有的弟兄会偶然被过犯所胜跌倒了。若用律法主义的眼光必然是审判和定罪,但对人对事基督徒都要以因信称义的眼光去看。属灵人,就是顺从圣灵行事的人,有属灵眼光的人,就要动用体谅人的爱心去积极地挽回软弱跌倒的人。冷眼旁观、热讽冷嘲、落井下石都是违背上帝救人的旨意的。我们自己也是从婴孩到小孩渐渐成长的,作孩子时偶尔摔上几跤,都是需要人扶持的,凭这种体谅之心,就知道当如何行。保罗特地指明,要用“温柔的心,”也即体恤、怜悯犯罪者的心情和态度去作挽回的工作。人都是敏感的,尤其是跌倒的弟兄更加敏感,如果我们把自己摆在他的位置,设心处地的去体会,就会知道当如何地表示基督的同情。因为基督除去了我们的罪担,我们也当效法基督,凭着爱心来分担别人的重担。可能加拉太教会有不少人被律法主义所诱惑,虽然保罗十分强烈谴责律法主义,但对待那些被引入歧途的人决不是同样的感情。

    人都是软弱的,没有人能自夸刚强、永无被试探所胜的可能。在挽回失败弟兄的过程中,必然更多耳闻目睹犯罪的情节,这些印入脑海的画面都有可能成为令你跌倒的试探。因此保罗提醒去工作的人“当自己小心”,首先要装备自己,披挂上阵,以祷告的心束紧自己的腰。其次不要过于详细探究一些不必要探究的细节。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尤其是某些隐私的询问,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还有一点,以爱的包容来使人振作,谈论失

    败,是在扩散失败的影响,谈论罪恶,是在扩散罪恶的影响。记住我们自己的软弱,大家都是软弱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诱惑。

    当别人软弱、跌倒、负重时,我们当主动、积极地去分担他的重担(当然不是指与他一同跌倒、软弱,乃是心灵上分担他的痛苦和忧愁所形成的心理压力)。生活造成的重担需要人伸出援助的手,工作造成的重担,需要人尽力同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每一份爱心的及时举动,必定给处于灰心和失望中的弟兄以意想不到的帮助。总之,基督徒不是一块冰,乃是一团火,表现出爱的主动,爱的热情,使人感受到无所不在之好处。这就是实践爱,实践律法的要求。

    基督的律法:也即上帝颁布的道德律法之精神和总纲。

    持异议者甚多:

    (1)在基督教界,有人认为,这几个字不是出于保罗的手,因为他们以为基督一直与律法站在对立的地位,绝对不会提“基督的律法”这名词。

    (2)有人认为基督本身——他的榜样和教训合成新的律法。

    (3)耶稣在世时给门徒留下的伦理教训,流传于教会中。

    (4)指爱的命令。

    有一句话,很有份量:“只用超越一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论。”最迷惑人的谬论都是以极左的面目出现,似乎比真理更“真理”,真实这就是极端,法利赛人在律法上所取的态度给人的假象是严守,认真,热心,从这个方向上走上一步,便成了律法主义,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他的位置是不能移动的。

    有所谓强调和热衷因信称义者,将律法与救恩置于对立的地位,认为基督与律法是无法相容的,也即表明基督来是废了律法,敌视律法。如果上帝的律法可以提,而基督的律法不能成立,就把基督与上帝处在对立的地位。这是另一种极端。至于保罗在此为何不用上帝的律法而用基督的律法,最大的可能是保罗所论及弟兄之间爱中互助的行动使他想起了救主所赐的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 34)。基督讲述新命令正是确认了上帝所颁布的律法的总精神(利19:18)。我们不要像当时代的法利赛人一样,耶稣发挥真理教训,恢复律法原来的精神时,就以为他是废了律法和先知,那样的话,救主又得说明:“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救主将“爱”作为新命令,也就是体现律法就是爱(命令也就是律法)这与他一贯的精神相同(太22:36—40)。

    保罗一直坚持认为:人若没有因信而接受基督的爱,根本无法实践上帝律法的要求,因为律法的总纲就是爱,没有爱而想去实践爱的律法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基督的爱正是总结律法和成全律法的方法。“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象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诚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0:4,;13: 8-10)。

    不要自欺:自欺是一种很普遍的病症。欺人难,欺人也不应该,欺人更不长久。但自欺却很容易又很长久。初看起来,人怎么可能自己欺哄自己呢?仔细一想,不但可能,而且很多。保罗指出,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没有自知之明,自视过高,自我吹棒,企图受人不当有的尊敬,自以为了不起都属自欺。这样的人,不能增添他原来已有的那一点,反而会亏损品格。保罗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

    老底嘉教会的病症正是如此:“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其中的危险是以为得救了,其实却是沉沦的状态(启3:17)。耶稣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祢的名传道,奉祢的名赶鬼,奉祢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2,23)。避免自欺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实际生活,真理从来不是虚无不可捉摸的,真理必在行为上体现。宗教若不实际就毫无意义。因此,行为和工作是认识自己的最好依据。那听见真理知道真理而不去行的人,他就是造在沙土上的房子,经受不了实际的考验,而听见真理能在生活中结合的,这就如造在磐石上的房子,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摇动(见太7:24-27)。

    因信称义不是空洞的理论,它必导致成义的生活,每当保罗讲述千秋不变的真理时,都与人的实际生活联系。上帝审判的时候,还是以行为为依据“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2:6)。

    义就是合理的行为,人人都要根据自己的行为受审判。我们的品格乃是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行为能显明信心的真伪。我们仅仅相信耶稣是人类的救主,圣经的话都是真的,这不是还够的。我们可能相信除了耶稣以外,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人可以靠着得救,但我们很可能并未因信而接受他为个人的救主。仅仅相信真理的理论是不够的。我们仅在口头上承认相信基督,并将名字记在教会的名册上,也是不够的。经上说:“遵守上帝命令的,就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约壹3:24,2:3)。这才是悔改的真实凭据。不论我们口头的表白如何,如果不在正义的行为上表显基督,这一切都等于零。

    我们必须将真理种在心里。真理要管制我们的心志,调节我们的感情。整个人格必须印证上帝的话语。上帝圣言的一点一划必须实施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之中。

    当一个人能细细察验自己的行为,如果无有,就该承认事实,不要再自以为有,再飘飘然。否则就是荆棘作王,后患无穷(参士9:8-15)。如果是一位蒙恩的弟兄姐妹,必能发现人生中不可否认的改变。保罗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搜寻值得夸耀的地方去作为与别人比高低的本钱。乃是强调个人的责任;每个人至终都要为自己负责,而不要为别人负责。一个灵里贫乏的人往往拿自以为有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相比,来显示自己的优胜。越是缺乏越想证明自己不缺乏,甚至会将陷在罪里的弟兄作为衬托自己比他们强的依据。保罗切愿大家都作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真有长处,真有“所夸”,真能满意就好了,否则,一无所有的人只能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他的好处是建立在别人的软弱上,保罗希望大家不要在别人身上寻找自夸的理由。因为每个人都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这里的担子与第二节的重担不同。是指各人应尽的本份和责任。基督徒不能逃避推却应尽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向上帝负责。这是没有人能代替,也是无法代替的。如同行军途中的背包、行囊必须各人负着往前走,原文为将来时态,包含着审判之日向上帝负责之意。

    6-10播种与收获

    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第六节到底与第五节相连还是与第七节相连,,一直难有定论,有人认为应该与第五节相连,如果这样,保罗的思想就是说:你们属灵的人要分担别人的担子,对软弱失脚的人要分担你们的忧愁和心理压力。对在真道上教导你们的人,你们要挑起他们生活上的担子,你们不可以叫施教的人自己负担生活的担子。不能只顾享受而忽略了传道人的需要。这样的连接使态度比较平和。

    因为,接受永恒真理之教导的人,不可在暂时的物质上表示吝惜,慷慨的善行不是损失,乃是天国的投资。无回报而领受是不合理的。

    如果与第七节联系,态度就显得严厉:各人的担子要自己担当的,但不能忽略负责属灵教师之需要的责任与担子。人不能认为自已对上帝仆人的吝惜,漠不关心可以逃脱责任。口里虽然说尊敬上帝,其实却以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态度表示出对上帝的轻慢;人对上帝仆人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这方面的精神,不论从物质上或精神上对上帝仆人表示的亏负或多或少都是对上帝的轻慢。

    “传福音的靠福音养生”这本是自然而合理的。旧约圣经中对劳苦服役的牛尚且留下照顾的命令:“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申25:4)。单从得益方面来说不从爱心方面来说,信徒和教会都有责任使施教者没有缺乏,保罗用“一切需用的”来说明其充分。如果传道人只有劳苦而没有供给,这是另一方缺乏了起码的公义。

    保罗虽然有这个权利,但不是万不得已,他宁可自己作帐棚而不收教会钱财。但教会不能因此而心安理得:“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参林前9:7-12)。他不愿见到上帝的仆人像他一样忍受缺乏。

    当然,那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传道人”其实不是“传道人”,而是雇工,也可能是豺狼。保罗所说的是对劳苦为主而服务的上帝仆人而言。

    自然界和人类道德范围内有一条定律:种什么,必定收什么。这永不改移的定律是上帝所制定的。保罗可能想起主耶稣的话:“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太7:16、17)。全世界的人只有两种生活方式:顺从肉体或顺从圣灵。整个人的生活期就是播种期,今生如何撒种,以什么方式生活,就决定了将来如何收获。如果顺着人的本性和肉体,以满足肉体欲望为最高的生活目的,必将收取“败坏”——道德的腐败,身心的毁损,德性上的朽坏,及末日永远的死亡。

    一个人若顺从圣灵的引导,以体贴圣灵心意为人生最高目标,必将收取“永生”——今生新生命中的生活及永远无期的不朽生命。这两者都是毫不含糊的。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上帝的旨意是要带他们进入迦南,可是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好珍惜人生的机会,在圣洁上追求。反倒玩弄人生,体贴肉体。圣经称他们的行为是“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出32:6)结果他们所得的不是美地,乃是倒毙旷野。

    以扫为了一时口腹的满足,以一碗红豆汤的代价轻易出卖长子的名份,后来虽是号啕大哭,终得不着门路。今日仍有许多人为放纵肉体的情欲而出卖长子的名分。他们牺牲了健康,败坏了智力,丧失了天国。一切不过是为了暂时的享乐——就是本质上既使人衰弱,又使人败坏的放纵。以扫怎样在已经不能恢复损失的时候,发觉自己轻易出卖长子权是多么的愚蠢,照样,当上帝的大日,那些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而断送承受天国之福份的人,也必后悔莫及

    了。

    顺从圣灵过生活,结出佳美的果子,其人生是非常美好,收获也是确定的福分。但在其善行所表现的范围和过程中,不可能得到一切人的认同和赞赏。往往还有不少的误会、打击、毁谤临到。保罗劝勉在这般遭遇中的弟兄姐妹们,不能因此而灰心丧志,不能被恶所阻抑而半途而废。既然每天都顺着圣灵撒种,只管忍耐等候,到了时候,必有收成。“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雅5:7-8)。“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诗126:5-6)。上帝在一切事上都有时候,最迟也不会超过主来的日子。信心的果子,工作的果子都要在忍耐和等候中收获。

    我们今生所作的选择将会决定我们永久的命运。我们要么得永生,要么得永死。没有中间的道路,也没有第二种选择。上天已经赐给我们丰富的机会和特权,使我们能够象基督那样得胜,并与他同坐宝座。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随从肉体的倾向,所有自私的东西必须连根拔掉。

    正因为如此,不但不要灰心丧志,更当抓紧一切机会行善。机会临到人是不多的,我们的人生是为行善而存在,行善的对象是一切人,善行的性质包括属灵和物质的一切益处。尤其是让我们表现爱的机会是有责任的。犹太人有句名言:有机会行善而不行善就是行恶。这爱这善要临及众人,更当临及主内的肢体。

    11-18最后的劝勉和祝福

    请看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凡希图外面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他们那些受割礼的,连自己也不守律法。他们愿意你们受割礼,不过要藉着你们的肉体夸口。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凡照此理而行的,愿平安、怜悯加给他们和上帝的以色列民。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弟兄们,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阿们!

    为了对全书的重点作一次概括,加重语气,引起读者特别的注意,保罗从代笔者手中接过笔来,亲手写了这一段话,因为视力差,所以字体特别大。按保罗一贯的习惯,只是亲笔写上结束中问安的几句话。但加《拉太书》是要挽救教会于危急时刻,保罗心情特别沉重,所以他以亲笔对主题的再突出来加强力度。叫他们提防律法主义者的不良企图。告诫加拉太人,律法主义是与十字架救恩相对立的。

    律法主义者动机不良:犹太律法主义者一切的作为,都是贪图外面的虚荣和体面,他们这么热心的去勉强人受割礼,不厌其烦地到各地游说,其目的是藉着受割礼的人数作为夸口的本钱。他们对接受割礼的人说受了割礼是很光彩的,于是大家也引以为荣。

    初期教会,基督徒受到犹太人的逼迫,他们认为基督徒是离弃上帝律法,不行割礼。假师傅们劝说外邦基督徒受割礼,企图表明自己是一贯维护正统、传统的人,这样就可以不受逼迫。这种行为其实是很卑鄙的。采取折衷、调和、妥协而保全自己,这对真理的危害比逼迫更甚,因为妥协会使真理变质。

    最为可鄙的是:这些律法主义者,自己也不能守律法,是律法主义失败的活见证。

    惟夸十字架:世上有什么值得夸口的?让他们去夸那些毫无价值的肉体和割礼吧!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十字架在保罗的心目中、思想中、生命中占有最中心的位置,是他惟一、最高的夸耀。为什么保罗如此珍惜十字架、高举十字架,以至他说自己“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呢(林前2:2)?因为在上帝的启示里和个人的经验中,他已深深领会十字架是上帝拯救人类的大能,上帝的智慧正是藉着这被人看为羞辱的十字架显明出来(林前1:24,23)。是爱的最高表现(罗5:5-8;林后5:14-15)。上帝堵塞了一切人为的方法,而让十字架成为惟一的通路(林前1:26-31)。保罗在基督的十字架里经历了生命改换的过程,这是过去竭一切所能而无法成就的。他很形象地描绘了这场面:如果我保罗是活的,有感觉,可是,经过十字架的能力,世界对于他已完全没有吸引力,象死了一样。这世界就是指世上的罪恶与虚荣(约壹2:15-17),以及他作为法利赛人时的生活方式、个人的长处所引为自豪的旧世界(参腓3:5-6)十字架把他和那个旧世界完全隔开了,形成了世界与他及他与世界之间永久的藩篱。如果世界是活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力,但在保罗身上却毫无希望去引动、挑衅或使之随从,因为保罗已经死掉了,那迎合肉体、情欲的旧人已经死掉了,没有这个桥头堡,世界便无法侵入了。正因为十字架使保罗的人生获得根本的转折,所以他视之为人生至宝。他一生高举、宣扬这伟

    大的救恩,指引罪人来仰望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今日上帝的工人,若将基督的十字架举得高而又高,我们的传道工作就必更有成效。如果罪人能蒙指导诚心仰望十字架,能完全看到钉十字架的救主,我们就必体会到上帝慈爱的深厚和罪恶的极端可憎了。

    基督的死证明上帝对于人类的大爱,这就是我们得救的保证。从基督徒身上挪开十字架,那就如同把太阳从天空挪去一般。十字架引导我们亲近上帝,使我们与他和好。上帝本着父亲慈爱的怜悯心肠,垂看他儿子为拯救人类脱离永死而忍受的痛苦,因此就在爱子里悦纳我们了。

    人若没有十字架就不能与天父联合。我们的一切指望全在于此。十字架放射出救主爱的光辉;所以当罪人在十字架跟前仰望那位舍命救他的主时,他就必有满足的喜乐,因为他的罪已蒙赦免。他只要凭信心跪在十字架前,人就能到达人类所能到达的最高处了。

    作新造的人:十字架结束旧造,带来新造,凡接受这拯救大能的人,都被迁入全新的生命范畴里。基督教所带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绝对不是受割礼之类的仪文,乃是圣灵作内心重生的生命,使我们作新造的人,活出基督的荣美。

    本书信是为要不要受割礼而起的争执所写的,保罗认为这两者在得救的事上都无足轻重。上帝定下永不改变之理,那就是蒙救赎者都能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大家都当向这个目标追求,向这方向奔跑,获得心志、品格、思想和行为的完全改变(林后5:17:弗4:23-24)。

    最坚定的态度:律法主义者对保罗的搅扰实在太多了。他盼望从今以后他们能保持缄默,停止一切破坏活动,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也是难以肯定的。但有一件事他能截钉斩铁地肯定:他的归属永不改变,他的认识,永不改变。

    保罗称自己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指在路司得传福音时被石头击打后留下来的伤痕(徒14章),及各种苦难逼迫所造成的刨伤。“印记”是古时用火烧的方法烙在奴仆身上的一种记号,表示这个奴仆永属某一主人。

    但我们认为,印记作为属灵解似乎更贴切,因保罗这卷书所针对的是律法主义的搅扰而言。他在此意思说:不要再妄企动摇我所传扬的因信称义的伟大真理。这是无比坚定、永远动摇不了的,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这印记是相对律法主义而言。他有基督召他、启示他、差派他的确凿经验;在他个人蒙恩、工作、生活中处处留下耶稣圣名的烙印。从律法主义困扰下出来,走上因信得救之道的见证人就是保罗,何必还要你们律法主义者再来说三道四、干扰真理的传播呢!

    最后,保罗以满含盼望和期待的祝福来结束这封严厉而重要的信,他深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加拉太人的“心里”。他们所将失去的就是这个恩典。希望不要失去并永远常存。加拉太人对他改变,但保罗的爱仍然如初。这些良好的祝愿都发自心灵深处,阿们。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