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
经文:弗四:1 - 6主旨:保罗把教会合一的神学理论基础告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
|
名称 |
国家 |
建造年份 |
长度 |
类型 |
贝尔法斯特停火线 |
英国(北爱尔兰) |
1970年代早期 |
平均约500米 |
防止恐怖攻击 |
巴格达围墙 |
伊拉克阿达米亚 |
建造中 |
5公里 |
防止恐怖攻击 |
俄罗斯 / 车臣 |
车臣(俄罗斯) |
预定兴建 |
700公里 |
防止恐怖攻击 / 争议地区 |
乌兹别克 / 吉尔吉斯 |
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 |
1999年 |
870公里 |
冲突区域 |
中国 / 朝鲜 |
中国和朝鲜 |
2006年 |
1416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防止北朝鲜人离开) |
韩国围墙 |
朝鲜和韩国 |
1953年 |
248公里 |
冲突区域 |
文莱 / 林梦 |
文莱和林梦(Limbang) |
2005年 |
20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马来西亚—泰国围墙 |
泰国和马来西亚 |
计划中 |
650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印度孟加拉围墙 |
印度 |
建设中 |
3268公里 |
冲突区域 |
印度克什米尔围墙 |
印度 |
2004年 |
550公里 |
防止恐怖攻击 / 争议地区 |
巴基斯坦 / 阿富汗 |
巴基斯坦 |
计划中 |
2400公里 |
防止恐怖攻击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阿曼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
建设中 |
410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阿拉伯—也门围墙 |
沙特阿拉伯和也门 |
2004年 |
75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科威特—伊拉克分隔围墙 |
科威特和伊拉克 |
1991年 |
193公里 |
冲突区域 |
克鲁格国家公园 |
南非和莫桑比克 |
1975年 |
120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博茨瓦纳 / 津巴布韦 |
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 |
2003年 |
500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沙姆沙伊赫 |
埃及 |
2005年 |
20公里 |
防止恐怖攻击 |
塞浦路斯联合国缓冲区 |
塞浦路斯 |
1974年 |
300公里 |
冲突区域 |
西萨哈拉狭道 |
摩洛哥 |
1987年 |
2700公里 |
冲突区域 |
梅利利亚边界围篱 |
西班牙梅利利亚 |
1998年 |
11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休达边界围篱 |
西班牙休达 |
2001年 |
8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美国—墨西哥围墙 |
美国 |
计划中 |
3360公里 |
防止非法移民 |
Via Anelli Wall |
意大利帕多瓦 |
2006年 |
85米 |
国家内部围墙 |
除了有形的围墙,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隔离围墙,如“经济隔离墙”,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益,凭借资金、技术优势,人为设置了重重壁垒,使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处在全球贸易链条的低端、利润分配的最底层,要翻身可难矣。还有文化和宗教围墙、思想意识围墙。。。
但无形的隔离围墙也有倒塌的时候:
去年(2007年)十二月尾,在申根公约下(Schengen Treaty)的无疆界欧洲进一步扩大,东欧九国开放通往西欧的边界,现在欧洲24个国家的多达四亿人口,无需出示护照,就能跨过原本深严的东欧公路、铁路和水路关卡。几十年前,这样的事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德国法兰克福市与波兰的边界奥得河还发生战争。现在一个波兰学生说:“这样很好,没有了边界,就有了平等。人们现在可以沟通,也可以不受控制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旅行。”
今年(2008年)二月12日,澳洲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在上任后举行的第一次国会会议上正式为过去数届政府的土著政策和法令提出三次道歉。他承认,过去政府对“被偷盗的一代人”(The Stolen Generation)所提出和实行的政策,是不对和不公的。在这政策下,数以千计的土著人,在白人移民至澳洲后所实行的同化政策下,被迫和家人骨肉分离。白人政府公开向土著人道歉并作出赔偿是从来没有的事,所以陆克文此举轰动全澳州,甚至全世界。他这样做也缓和了澳洲白人与土著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让这道无形的隔离墙可以得到拆毁。
可见“拆毁有时,建造有时”是真确无误的。回到前面的问题:人的本性是筑墙,还是拆墙呢?
我想,筑墙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性;
拆墙是因为人喜爱和平吗?不是!归根究底,还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如欧洲无需护照自由往来,难道不是为了刺激商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吗?拆墙的背后不也有政治和其他的目的吗?
圣经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7-19)这是人的本性,不管筑墙,还是拆墙,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我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弗四:20)
“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不是人手所能拆毁,必须借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才能废掉冤仇,把两下归回一体,与上帝和好,也彼此和好。用这么重价换来的合一,难怪保罗在上文弗四:1-3劝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
应该竭尽所能以和睦联系,保守教会的合一;为达致这样的合一,他们在教会里行事为人,就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
2。弗四:4 - 6 “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5一主,一信,一洗,6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新译本》:4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位,就像你们蒙召只是借着一个盼望。5主只有一位,信仰只有一个,洗礼只有一种;6上帝只有一位,就是万有的父。他超越万有,贯彻万有,并且在万有之中。
KJV:4 There is one body, and one Spirit, even as ye are called in one hope of your calling;5 One Lord, one faith, one baptism,6 One God and Father of all, who is above all, and through all, and in you all.
现在保罗更进一步把合一的神学理论基础告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这个基础是什么?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其实在保罗之前,主耶稣自己已经告诉我们了:(约十七:9,11,20-23)
9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11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
20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
21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22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
23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主耶稣为教会祈求,盼望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三位一体的上帝给了我们一个榜样,让我们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合一”:
一、这是“爱的合一”。
独一的上帝不是孤孤单单、冷酷的“一”,如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所相信的神,他们的“一”是数字里的“一”(yachid);基督教“三位一体”的“一”(
'echad)是“爱的合一”(申六:4 的“独一”,a compound entity),这个超越的爱能够把三个不同位格结合为一体,圣经甚至说“上帝就是爱”(约壹四:8),是爱的本体。
有人认为“三位一体”不过是神学里一个争论的议题。他们说,我们敬拜的上帝是“三位一体”也好,不是“三位一体”也好,对我们的信仰“无可无不可”。我们千万不要听信这些人的谎言。“超越的爱”不可能存在于“一位一体”的神或“二位一体”的神中间。一个连“爱”也不懂的神,肯定不是那位爱世人的上帝。我在《疑难解答》栏也曾谈论过这个问题:
。。。有人说,圣经没有提到“三位一体”,这是教父特土良在《护教辞》里第一个使用拉丁字 trinitas (三位一体)的人。圣经没有提到“三位一体”,就好像“主日”、“团契”、“诗班”。。没有出现在圣经,并不等于说它们的使用不合乎圣经的教导。由于诺斯底派异端的思想渗入教会,加上幻影派、伊便尼派、神格唯一论(撒伯流主义)的兴起,特土良是第一个使用神是一体(substantia),可是有三个位格(personae),把在圣经里道成肉身的基督所启示的上帝,清清楚楚地描绘出来。其它教父如俄利根也有提出“三位一体”的概念,但各人从圣灵所领受的并不整全,直到尼西亚大公会议(主后325年),在亚他那修反亚流的斗争中才将三位一体的教义阐释得更为完善。当然这个教义引起了很多争辩(详情可参考神学家伯克夫的《基督教教义史》),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难以理解这个教义(毕竟我们是有限的,上帝却是个灵,是无限的),就将上帝简单化,如一位一体,三位三体。。。这跟按自己的意思造一个偶像来拜没有两样。。(节录完)
二、这是“真理的合一”。
三个位格结合为一体不只是“爱的合一”,这也是“真理的合一”。有的人谈教会合一的时候,总是提“爱的合一”,却不提“真理的合一”,所以他们提倡普世教会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不单呼吁所有基督教派别重新合一,还扩大范围让天主教和世界所有各宗教都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世界统一教会,称为联合宗教(URO)(这机构已于1997年六月在美国三藩市举行成立大会)。如果只谈爱的合一,把真理置之一边,这样圣洁的上帝和邪恶的魔鬼也可以合一了!所以,没有真理的合一是有违圣经的教导,我们只要查考约十七:1-26 的“主祷文”就一目了然:当主耶稣提到“合而为一”的时候,他也一再提到“道”(8,14,17节)和“因真理成圣”(17,19节)。基督的道或真理是不能和别的道相通、相和、相干和相同(林后六:14-16)!
在圣灵的默示下,保罗就在主耶稣所说的“合而为一”的基础上继续地发挥:
为什么我们要竭尽所能以和睦联系,保守教会的合一?保罗说,因为:
第4节: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第5节:一主,一信,一洗,
第6节: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3。弗四:4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新译本》: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位,就像你们蒙召只是借着一个盼望。
KIV:There is one body, and one Spirit, even as ye are called in one hope of your calling;
我在上一课已经提醒大家,保罗谈合一的背景是弗二:14-18 :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已被拆毁,两下借着基督被一个圣灵所感归为一体(合一),所以保罗劝勉教会中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要用和平的绳索“捆绑”彼此,竭力保守圣灵在他们身上所成就的合一,不要在彼此之间再筑起隔断的墙,制造纷争不和。简言之,拆了的墙不要重建,不然拆墙的宝血就等于白流,是“明明地羞辱他”(来六:6)。
现在,保罗从救恩的角度来看教会的合一。在查考弗一:3-14节的时候,我们说:
3-5节
天父上帝在救恩过程中预备救恩,拣选我们,给我们一个新的身份,就是“圣徒”;上帝在基督里预定我们得儿子的名分。
7-10节
圣子耶稣基督在救恩过程中成全救恩,借他的血,我们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又照上帝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
13-14节
圣灵在救恩过程中施行救恩,他是我们得救恩的印记,也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
不过,他把次序颠倒,先谈圣灵,再看圣子,最后才说圣父。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在施行救恩的过程中,外邦人和犹太人都是被同一个圣灵所感(弗二:18);归入同一个基督的身体(教会);在蒙召的时候,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借着同一个盼望,就是得救和救主耶稣的荣耀显现(路二十四:21,加五:5,西一:27,帖前一:3,五:8,多二:13,彼前一:13)。既然如此,他们岂不该竭尽所能,保守和活出这样的合一吗?
4。弗四:5 “一主,一信,一洗”
《新译本》:主只有一位,信仰只有一个,洗礼只有一种.
KJV : One Lord, one faith, one baptism
在成全救恩的过程中,外邦人和犹太人都是借着同一个主耶稣基督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他们都是透过同一个福音信仰的内容而得救(弗二:1-10);他们也是受同一个洗归入基督,与他同死、同葬、同复活(罗六:3-5)。既然如此,他们岂不该竭尽所能,保守和活出这样的合一吗?
5。弗四:6 “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新译本》:上帝只有一位,就是万有的父。他超越万有,贯彻万有,并且在万有之中。
KJV:One God and Father of all, who is above all, and through all, and in you all.
在预备救恩的过程中,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是被同一个天父上帝所拣选,给他们一个新的身份,就是“圣徒”;被同一个天父上帝所预定,在基督里得儿子的名分。
这是一位怎样的上帝?请大家先看原文:
保罗用了三个介词(preposition)- 英文的 over (超越或在。。之上)、through(贯彻或在。。之中)和 in(在。。之内),竭力地想表明上帝的广大性(immensity)和普遍性(omnipresence),他在万有之上,在万有之中,又在万有之内。广大性表示上帝是超越一切空间,不受其限制;普遍性表示上帝的整个本体充满每一部分的空间里面。前者注重他的超越性;后者注重他的内在性。泛神论的错误就是否认上帝的超越性,误以为上帝就是宇宙万物的实体;自然神论的错误刚好相反,他们认为上帝并非真实的住在宇宙之中,他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并非在本质上,仅在他的能力运行在当中。保罗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上帝观:上帝既是超越宇宙万物,不能视为一体,但他也住在宇宙万物之间,并非只有能力运行在其中。
我还要请大家注意,原文的前两个“万有”在文法上是中性(neuter),最后的那个“万有”却是阳性(masculine),因为上帝不可能住在中性的无生物之内!你说圣经的用字奇妙不奇妙!
既然有这样的一位上帝拣选犹太人和外邦人,给他们一个新的身份,就是“圣徒”;又有这样一位上帝在创世之前,就已预定他们在基督里得儿子的名分,他们岂不该竭尽所能,保守和活出这样的合一吗?
6。今天的教会不是过去的以弗所教会,不是由犹太人和外邦人所组成的。今天的基督教分门别派,在不同的行政体制和教义下,教会分成几个主要的宗派:
A。路德宗(信义宗)
B。改革宗(归正宗,长老宗,长老会)
C。安立甘宗(圣公宗,圣公会)
D。公理宗
E。浸礼宗(浸信会)
F。卫斯理宗(循道宗,卫理公会)
G。灵恩派(五旬节派)
请问大家:这样的分门别派,上帝喜欢吗?还是上帝喜欢所有的教会归属于一个宗派?___________
我们下一课再见。
默想:
(基督徒间的合一,源于他们与基督的合一。)(取自《灵命日粮》2006年3月19日)
亚里斯泰(Aristides)是第二世纪基督信仰的护教家,他曾写信给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描述当时的基督徒:
「他们彼此相爱,绝不会对寡妇漠不关心;他们还救孤儿脱离企图伤害他们的人;如果他们拥有什么,他们会慷慨地给予一无所有的人;若是他们看见陌生人,他们会把他带回家,并且欢喜快乐,待他如同亲兄弟。他们互为兄弟,但并非一般观念中的兄弟,而是藉著圣灵在上帝家中为兄弟。」
身为人类,我们原属于同一个家庭。我们虽因各种阻碍和差异而分属不同团体,但在「骨子里」我们都是一家人(徒十七:26)。
我们是耶稣基督的信徒,我们彼此虽有宗派、个人爱好、或是敬拜风格上的差异,但我们都属于一个属灵的身体,都承认同一位天父(弗四:4-6)。对于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基督徒来说,属灵前辈所留下的榜样,既有教育意义,亦是一个挑战。
让我们尽心竭力彰显在基督里的合一。在这个被罪损毁的世界上,我们彼此不同但却能合一,这是最有力的见证。(By Vernon C Grounds)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