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
第一章特重基督的身分和工作,但在未进入讨论之先,保罗为歌罗西教会有忠心而感谢,又为他们祷告。 一、感恩与祷告(1-14节) 1.问安(1-2节) (1)写信的人(1节): ① 保罗:希腊文第一个字是“保罗”。 ② 他自称是使徒: 但保罗是“奉神旨意作”的。他写罗马书和歌罗西书时加上“使徒”,因为保罗未与他们见面,所以歌罗西教会不是保罗设立的。“使徒”是“使者”(林后5:20),原文作“大使”。 ③“和兄弟提摩太”: 不是和提摩太联名写的,信中常用“我”、“我保罗”(西4:18),但里面的话有提摩太可以作见证。保罗开始一直用“我们”,但从1:23就用“我保罗”、“我”。 提摩太不是使徒,保罗称“兄弟提摩太”。保罗让他们知道他和兄弟提摩太一同坐监。保罗写歌罗西书时,可能提摩太作书记。 (2)读信的人(2节上): 当时信牍体裁,先提写信的人和受信人的名字。不像中文末了才写自己的名字。 ①“歌罗西的圣徒”: 歌罗西在以弗所东160公里,是个贸易中心和文化思想及宗教的交汇点。 “圣徒”,每个基督徒都是圣徒,这是地位上的。 ②“在基督里有忠心”: “忠心”,原文是“忠信”、“笃信”。把歌罗西圣徒列为有忠心,因为他们都在基督里。 歌罗西教会有误导,但他们有忠心。 歌罗西有许多犹太人:公元前200年,安提阿库3世和4世曾逼迫犹太人,所以许多犹太人离开耶路撒冷去了歌罗西。 (3)问安(2节下): 先写了受书人才问安。先有“恩惠”才有“平安”。 “从神我们的父”:原文有“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2.为信徒感谢神(3-8节) (1)感谢祷告(3节): 保罗在祷告时献上感谢。希腊文:“我们为你们祷告的时候常常感谢”。在书信的开头(除了加拉太书),保罗不忘感谢父,这是保罗书信的特色。 感谢也是本书信的一个特色(1:12,2:7,3:15-17,4:2)。 “我们感谢神”:保罗不是感谢他们,而是为他们感谢神。不是“你们常常为我祷告”而感谢,而是保罗为他们祷告而感谢。 (2)为歌罗西信徒的“信心”、“爱心”和“盼望”感恩(4-5节): 简单问安之后,立即进入主题,也就是以巴弗带来的信息。先提歌罗西信徒的美德:信、爱、望。 ①“信心”: 信心是根基,但必须是“在基督耶稣里的”。 ②“爱心”: “向众圣徒的爱心”(参彼后1:7),要从爱圣徒开始,从本教会开始,扩至众教会和一般的“众人”。 ③“盼望”(5节上): “存在天上的盼望”,“天”:原文是“诸天”,因有了诸天的盼望,才生出信心与爱心来。 ④ “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5节下): 福音的道所存的是真理,而不是异端。 (3)福音的结果增长(6节): ①“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参7节)。 ②“也传到普天之下”: 圣灵降临后30年,福音已传遍罗马帝国全境(23节,罗1:8)。 福音是“普世性”而不是“普救论”:福音是为全人类而设,各国都有,四处传播。 (4)以巴弗的报告(西1:7-8): 以巴弗是以巴弗提的缩写,溯源于希腊爱的女神爱弗提亚富罗底特,可知以巴弗原来是异教徒。但这个以巴弗与腓立比书2:25,4:18的以巴弗提不同。 以巴弗是歌罗西人(西4:12),他在歌罗西传福音并建立歌罗西教会(4:13)。他到罗马,把歌罗西教会的情况告诉保罗,保罗才写这信(西1:8)。 他曾建立吕加斯谷Lycus Valley、歌罗西、希拉波立和老底嘉等教会。4世纪后,这些教会都被毁掉。他与保罗同工,“一同作仆人”,与保罗同坐监。 以巴弗带来的信息很好(1:8)。 3.保罗为信徒祈求感谢(9-14节) (1)保罗的祷告(9-11节): ① 祷告的原因(9节上): “因此”:是根据上文说到歌罗西信徒蒙恩长进。 “不住”:保罗不是因为他们有长进而停止代求,相反,他还恳切不住的为他们祈求。 ② 代祷的愿望(9节下): a.“属灵的智慧悟性”: 智慧sophia与悟性sunesis,有“了解”的意思,也与生活上的实践有密切关系。“悟性”,是心思。要明白神的旨意,不是求特别的感觉发生,而是要有里面的智慧悟性。如果凭人的思想,没有人能认识主的旨意,必须要在属灵的智慧悟性上。 诺斯底主义在1世纪入侵新生的教会中,说:“得救要靠智慧悟性而不是信心,更不是行为。”保罗在这几节经文借用了假师傅所用的名词术语来维护真道。 “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不是为个人求知道神的旨意,这里是指神的永远计划,耶稣是神旨意的内容。 b.“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知道”epignosis,有认识、知识的意思,不能脱离神的旨意而独立。这“知道”是知识上与经历上调和的知道。我们不仅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更要“满心知道神的旨意”。 ③ 三大标准(10节): 有了属灵的好质量的人,在道德灵性上可以达到三个大标准: a.“行事为人对得起主”: 行事为人配得上被称为基督徒,正如以弗所书4:1的“相称”。 b.“凡事蒙祂喜悦”: 在与神关系上,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神的旨意。 c.“结果子,渐渐的多知道神”: 结出好行为(善事)的果子。 “渐渐的多知道神”:第一章多次论到知识一词(6节,9-10节)。第一,知道救恩;第二,知道神的旨意;第三,多知道神。 “多知道”与“真知道”、“满心知道”都是一样的意思。 ④“忍耐宽容”是我们应结的善果(11节,参加5:22-23): a.“忍耐”hupomonē: 忍耐是对逆境而说的,是对外来压力的坚忍不屈。要“欢欢喜喜”忍耐,而不是勉勉强强(徒5:41,罗5:3-5)。 b.“宽容”makrothumia: 宽容是以宽宏的心对待磨练我们的人,不怕别人恶意中伤我们。中文“宽”,阔也;“容”,容貌也,合起来就是宽笑的容貌,所以不要“长容”(伸长脸子)。 (2)“感谢父”(西1:12-14): 保罗很少单用“父”字,感谢 Father. 这是代祷中要歌罗西信徒当感谢。为着已得的3种福气而感谢(原文是众数的)。 ①“在光明中同得基业”(12节): 已得的(徒26:18,弗1:11)。自己得到地上的产业,自己欢喜;但天上的基业是“同得”的,众圣徒就一同喜乐。 ②“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西1:13): a.“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 这是撒但的国:“黑暗掌权了”(路22:53)。 b.“迁到祂爱子的国里”: 爱子的国,也是神的国、圣灵的国,但分3个时代: (a)圣灵的天国是教会:也称“神的国”(约3:3,5);也称“爱子的国”(西1:13)。 (b)圣子的天国(千禧年国):基督在地上掌王权一千年(启20:4)。 (c)圣父的天国:千年国完了,基督“把国交与父神”(林前15:24-28)。圣父的天国就是新天新地,父子圣灵一同掌王权直到永永远远(启21章)。我们被“迁到”(过去式)“爱子的国里”。 c.歌罗西教会怕黑暗的权势: 保罗说,我们已经“脱离黑暗的权势”,转向光明,不再成为奴仆了。 ③“得蒙救赎”(西1:14): “得”是今恒时体,是一直都得的。 脱离罪恶与审判(参来9:12);“罪过得以赦免”(弗1:7)。 二、基督的位格与工作(15-23节) 主要论及教会元首基督的荣耀,本段是歌罗西书主要的信息,针对异端,这也是圣经论基督耶稣的神性最强的惊人篇章。 15-20节可能是初期教会的一首诗歌:颂赞基督超越的地位,亦对付错误的道理。另有人认为这里没有清楚的韵律或节奏,很难评定是诗歌。 另有人认为15-20节不是保罗写的,因为这涉及基督与全宇宙的关系,而是与约翰的教训相似。但保罗也曾提到这一方面(林前8:6)。 这诗歌分为两部分:1. 基督在“创造方面”是至高无上(15-17节);2. 基督在“救赎方面”也是至高无上(18-20节)。 1.基督与神的关系(15节) (1)“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 ① 神是看不见的(约1:18),由神的爱子显明出来(约14:9)。 ② 基督是神的像: “像”eikōn,形像。耶稣是神最完美的代表。 “道”,是神的形像(创1:26-27):eikonion,指肖像(相片)的意思。 基督是神的像(林后4:4,来1:3)。 (2)“是首生的”: ① 有人根据这节经文说耶稣是被“造”的第一位,也是被“生”的,例如李常受等。 箴言第8章论智慧(基督),24-26节有3次说“我已生出”,原文都是“我已被带出”。 ② 首生的prōtotokos: 新约有8次,其中5次预言耶稣是弥赛亚。 希腊文“首生的”与罗马书8:29的“长子”、约翰福音3:16的“独生子”同一字。 ③“首生的”几个意思: a. 马利亚生了“头胎的儿子”(路2:7)。 b. 象征意: 长子(出4:22),以色列是头生的儿子。 c. 独特超越位置(诗89:27): 称大卫为长子,他是超级君王,荣耀钟爱。 (3)“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① 异端者说:“基督都是被造的,只不过祂是最先被造的。” ② 在歌罗西书1:15-20保罗提“一切”、“万有”与“凡事”共7次,强调基督都是居首位的。 这不是说,基督在一切被造物之先被造。这里的意思是基督在一切被造物“之上”,是首要的、独特的,是与一切被造之物不同的(参诗89:27)。 2.基督与受造物的关系(西1:16-17) 第一点说基督与神的关系,现在说基督与万有的关系。 (1)祂是万有的创造者(16节上): 祂不是受造物之一,而是远超过“万有”,祂是造物主(约1:3)。“万有都是靠祂造的”,原文是“在祂里面造的。” 在创造上,神是计划者,基督是创造者,圣灵是“运行”者(创1:1-2的“神”,原文是复数)。 (2)祂是万有的统治者(西1:16下): “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这4个名词是当时通用的天使等级的名称,指天使。 “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一概”,是“万有”(参太18:18,罗11:36,林前8:6,弗1:22,腓2:10-11)。 (3)祂是万有的维持者(西1:17): “祂在万有之先”,“是”是现在时态,指时间上(参约1:1-2,8:58)。 “万有也靠祂而立”,原文“万有也靠祂存在”。 神不只创造了宇宙,也维持宇宙一切的运行(来1:3)(请参看灵音小丛书《宇宙万物的奇妙》)。 3.基督与教会的关系(西1:18-19) 基督首先复活,新造的开始。 (1)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弗1:22-23): “首”是头,生命上的关系:但耶稣在世先谦卑(太20:26-28)。 基督也创造了一个新人——教会。 (2)“祂是元始”: 元始archē(约1:1,参创1:1),指新创造的开始,即教会是基督的新创造。 (3)“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 保罗讲论耶稣复活(徒13:33),是引用诗篇2:7的。 在祂以前的复活是“复醒”,他们还要再死的。基督复活得了属灵的身体,就不再死。祂是“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是“首生的”(西1:15)。 (4)祂是教会的丰盛(19节): plērōma,丰盛、完满的意思。 赞美基督藏有父神一切的丰盛。父喜欢(原文“乐意”)使所有的丰盛都住在爱子里,是永远居住。 “丰盛”是诺斯底哲学专门用语之一。但保罗用这词是指神一切的能力与属性的总和(2:9)。 4.基督的救赎使万有与神和好(1:20) (1)和好之功基于十字架救赎(20节上): 在基督之外并无救法(徒4:12)。 (2)基督和好大功包括全宇宙: ① 不是“普救论”(万有都得救): 俄利根Origen 是普救派者 universalist,他认为最后连魔鬼和牠所有的使者都得与神复和。 ②“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 不是“地上的”(全世界)都得救,不信的最终是灭亡的。 不是“天上的”都得救,犯罪的天使,神不拯救(来2:16)。 ③“万有”: 原文panta,是中性名词。有一天连宇宙万物在基督里都是“同归于一”(弗1:10)。 不像诺斯底主义者所说:物质是恶的。 ④ 与神和好: 我们知道,人类犯罪后就灭亡;万物受影响。基督救赎之功,使凡信的人都得拯救,与神和好;连万物都要与神和好。 不是神与我们和好,而是我们与神和好,万有都要与神和好。 5.基督救赎的工作,使信徒与神和好(西1:21-23) 实施在歌罗西人的救赎:人与神和好的目的与人们所当尽的义务。 (1)过去的情况(21节): “你们从前与神隔绝……”,“与神为敌”,无法与神和好。因为我们犯罪,“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 (2)现在的蒙恩(22节): “但如今……叫你们与自己和好”:如今因基督的救赎,我们一信,就与神和好。但万物与神和好(20节),要将来才实现。 我们一信,就得到和好之恩,在地位上“都成了圣洁……”。 (3)将来的提供(22下-23节): 摆脱罪恶的方法,在真道上坚定不移、追求圣洁、不被异端所诱惑。 ①“只要你们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 “只要”,原文是“如果你们常住在信心的里面”。“根基稳固”:例如歌罗西常有地震,所以要打好根基,“常住在信心里面”(在福音里满有确据)。 ②“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 “引动”,是移动。“失去福音的盼望”:“失去”,原文作“离开”(小字),不是说得救后又灭亡。保罗说了恩典之后,立即发出警告,恐怕被诺斯底主义所迷惑,就会“失去福音的盼望”,但不是失去救恩。 ③“我保罗也作了这福音的执事”: 这里的“执事”,不是指教会圣职,而是“管家”的意思。保罗严肃地声明他是这福音的执事。 三、保罗的侍奉(1:24-29) 这段是保罗在歌罗西书讲自己的情况最多的一段,也是充满关怀和劝勉的一段,保罗以诸般的智慧把各人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并乐意为福音受苦。 1.保罗的职分(24-25节) (1)乐意受苦(24节上): ①“现在”: 保罗写这书信,正是他坐监的时候。 ②“为你们受苦”: 保罗未到过歌罗西,怎样说“为你们”呢? 因为歌罗西信徒也是主的羊群。歌罗西教会虽然不是保罗直接设立,但是由保罗所传给的人设立的。 ③“倒觉欢乐”: 不是顺境时唱高调,而是坐监时(参彼前2:12-20)。哥林多后书11章是他受苦的清单,后于使徒行传记了部分,还有些没有记在圣经里的,加起来受不了,但保罗乐意为主受苦。 (2)“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下): 这是难解经节之一。 这不是说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还有“缺欠”,因为耶稣说“成了”(约19:30),毫无“缺欠”。 ① 指保罗所受的患难(西1:24上): 以前他逼迫基督徒就等于逼迫基督(徒9:5);现在他所受的患难是基督的患难(参启1:9)。 保罗看自己为基督受苦还没有完全,他愿意在肉身上受完所该受的患难、打完所该打的仗、跑完所当跑的路。 ② 指教会的患难(西1:24下): 这也是基督的患难。教会还有该受而没有受的患难,所以是“缺欠”。保罗愿意自己受足患难,以“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是他的特权。 (3)忠于职分(管家)(25节): ① 神所赐的职分:“我照神……所赐我的职分”: 他不是自取职分,而是“照神”的旨意与呼召。 ②“为你们”: 包括外邦信徒,因为保罗是外邦使徒(罗11:13)。 ③“作了教会的执事”: 这里的“执事”不是使徒行传6:1-7或提摩太前书3:8-13的执事,而是上文(西1:23)“福音的执事”。这是保罗从神领受的职分的一种惯用语(林前3:5,弗3:6-7)。 这里的执事,意思是“管家”、“仆役”。 ④“要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 “道理”,原文是“道”。我们不是讲道理、传道理,而是讲道、传道(神的道)。“神的道”是完全的福音。 “传得全备”:不是断章取义,也不是传他自己所喜欢的,而是传完整的真理,也就是下文(26-27节)“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保罗得了启示把这奥秘显明出来。 2.这职分的信息(西1:26-27) 这是保罗所传的真道。 “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26节): “道理”,原文没有,应是指神的道。 (1)什么是奥秘: “福音的奥秘”(弗3:3-6),以前的世代不为人所知,直到耶稣完成救赎后才启示出来(提前3:9)。 教会在旧约里是个隐藏的奥秘(弗1:9-10),如今显明了(罗16:25-26)。 基督自己是个奥秘(西1:26-27下,2:2,提前3:16)。 (2)“在外邦人中”(西1:27): “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基督、福音真道、教会都是奥秘。基督作成救赎工作,这也是福音真道。教会是身体,基督是头,教会是基督借着福音真道生的。没有基督就没有一切。基督是奥秘,福音真道也是奥秘,教会也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 这奥秘有“荣耀”、“丰盛的荣耀”、“何等丰盛的荣耀”;是我们心里“荣耀的盼望”(西1:27),原文没有“有”字,中文圣经第2个“有”旁边有3个小点。不是“有”神的盼望,而是“荣耀的盼望”! 3.这职分的方法、对象与成就(28-29节) 这是传道的目标与原则。 (1)这职分的方法(28节上): “用诸般的智慧”传:原文是“所有的智慧”。我们不单用智慧,还要用“所有”的智慧。靠圣灵,我们也要用所有的智慧传,使人容易明白。 也要“劝戒各人、教导各人”:不单“劝戒”,又要“教导”。 “……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不是把各人引到自己面前,而是引到神面前;不是把各人引到一半,而是“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2)这职分的对象,要将人引到神跟前(28节下): “各人”:这里有3次提到“各人”,就是每一个人。保罗不只公开传福音,也对每一个人传;不只劝诫会众,也劝诫每一个人;不只教导会众,也教导每一个人。 保罗不像异端的排外作风,而是对人一视同仁。 (3)这职分的成就(29节): 要顺从圣灵运行的大能而作工。 “我也为此劳苦”:“劳苦”kopiáō,是“极端劳苦”、“过劳”、“积劳”、“疲”。帖撒罗尼迦前书2:9的“劳碌”mochothós,指困难的工作。 “尽心竭力”:原文有如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取胜般努力,“竭力奋斗”。有人以为靠圣灵就不用努力,但这里要“竭力”。 ※
※
※ ※ ※ ※ ※ 这段提到侍奉主的人应有的态度: (1)有为主受苦的心志(24节上)。 (2)愿作个补满缺欠的人,不是制造破口的人(24节下)。 (3)一切要为主而作(25节上)。 (4)要完完全全作成神所托付的(25节下)。 (5)要明白神旨,善于教导(26-27节)。 (6)要将人引到神面前(28节)。 (7)要顺从圣灵运行的大能而作工(29节)。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