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的丰盛都在基督里
基督的全备,是防止哲学、律法主义、神秘主义、禁欲主义的危险。我们在基督里就得以完全。 保罗为基督尽忠:一方面督责与劝勉信徒,一方面驳斥异端。 一、保罗的劝告(1-7节) 1.“尽心竭力”(1-3节) 保罗为信徒“尽心竭力”。“竭力”是奋斗的意思,与哥林多前书9:25的“较力争胜”、提摩太前书6:12的“打仗”、腓立比书1:30的“争战”同字。 原文开头有“因为”:第1节与第1章是连接着。1:28-29,是努力于教导和传道,使他们成长。 (1)“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 歌罗西和老底嘉两城相距约有18公里,附近还有希拉波立城。 保罗没有和他们见过面,怎样为他们尽心竭力呢?原来保罗对他们有极重的代祷负担(4:12)。保罗不只在祷告上为他们争战,更为他们的灵性热切地付上代价。 (2)为他们竭力的目的(2节): ①“要叫他们的心得安慰”: “安慰”,是鼓舞的意思。是为使他们不至因异端搅扰而感到不安。 ② 使他们“有充足的信心”: 是“因爱心互相联络”,有爱心的交通而日渐增长。 “充足的信心”:“信心”,原文是“确信”。确信,不是由感情中产生,而是由悟性中产生。是根据理智,而不是凭感觉与情绪。悟性的结果是确信,确信的结果是丰盛。 ③“使他们真知道神的奥秘,就是基督”: “真知”是充分的认识,与1:9的“满心知道”是一样的意思。 基督是神的奥秘,与以弗所书3:3-6同。 (3)“智能和知识”(3节): 歌罗西书特别强调智能和知识(参西1:9-10),以防异端;2:3针对歌罗西的异端。 诺斯底主义Gnoticism,原文是“知识”Gnōsis的意思。诺斯底派Gnostics异端强调人的智慧是人得救的根本。他们秘传知识、贬低基督是神又是人。但保罗要人明白智能和知识是来自基督的。 智能sophia,知识gnōsis:我们用知识来明白真理;用智能来应用所学的真理。 “一切智能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藏着”,是隐藏在基督里。“一切”,不用人的方法来补足。 2.保罗的表白(4-5节) 4-23节用坚固的信心来对付异端。保罗在分辩异端错误时,不是以教师的态度,而是以父母的心肠来劝告与指点。 (1)“免得有人迷惑”(4节): 原文是“不让一人受迷惑”。 “用花言巧语”:我们传真理,不需要像讲异端那样以雄辩巧言的技俩。 “迷惑”pithanologia:这是法庭用词,是律师辩护时带有说服力的字句,使犯罪者逃过判决。保罗要他们防备异端的欺骗。 (2)“见你们循规蹈矩……”(5节): “循规蹈矩”与“坚固”这两个词,原文指军队列阵,井然有序,屹立如山。有纪律、有秩序、“按班次”(路1:8)。
保罗身体虽不同在,“心(灵)却与你们同在”,真正是灵里相交。歌罗西教会有小部分人受异端的影响,保罗没有严责全教会,反而称赞他们。 我们当顺服主里长辈的引领,按教会规律行事(林前14:40),不要乱叫乱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是没有按规律运行的。教会有良好的秩序和有生命的组织是合乎圣灵引导的原则。 如果这样做,保罗“就欢喜了”。 3.生根建造(西2:6-7) 保罗劝信徒不可放松警觉。 (1)“就当遵祂而行(6节): 他们已接受了基督(6节上),“就当遵祂而行”,原文是“就当在祂里面行动”,英译walk in Him. 不单得救恩,更要有基督徒生活上的见证:道德与灵性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祂里面,与祂联合,活出属灵的生活来。 (2)信徒成长的过程(7节): 一切都是“在祂里面”,在祂外面就没有用处。 ①“生根”: 这是农民的用语。 第6节说我们已接受基督,且遵祂而行;第7节说到我们要成长。 “生根”,原文是“扎根”,扎根要深。根是向下扎的,我们要谦卑扎根于基督。 ②“建造”: 这是建筑用语,是现在时态,是不断地建造在盘石(基督)上(参路6:47-49)。生根是向下,建造是向上。 建造,是工程(太7:24-27,林前3:10-15),包括生活与工作。 ③“信心坚固”: 在信心里坚定,在信仰上站稳,不断坚定。 “正如你们所领受的教训”:注意“正如”,你们所领受的,不是自己想出来的。 ④“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原文是“满溢的感谢”。不要因扎根、建造、坚定而骄傲,当有满溢的感谢,将荣耀归给神。 二、谨防异端(西2:8-9) 歌罗西书的中心(8-23节),关于错误的教训与真理的比较。这是保罗对异端有力的攻击。 假教师对基督的5种附加物:哲学(8节)、天文学系统(星星等特别的知识)(8节)、对基督徒要行割礼(11节)、禁欲主义(16、20-23节)、拜天使(17-18节)。前两种来自诺斯底主义,后3种来自犹太教。 第8-9节,是哲学与真理。 1.“理学和虚空的妄言”(8节) “你们要谨慎”:是现在时态,表明要经常谨慎。 “免得有人”:单数,指某人,实是“不让任何人”(参4节)。我们不要随便接受今世各种新奇的道理或教训。 (1)“理学”: 原文由“喜爱”与“知识”合成;字根是“爱智慧”或“爱真理”,可以译作“哲学”。 “哲”,是智慧;“哲学”,是研究宇宙万有的原理和原则的学问。可以说,是人思想活动的结晶,以物质为基础的观察探究成果,对人有说服力。 哲学原是好的,保罗是个哲学家,他不斥责哲学。可惜有人自以为可以凭自己的智慧来洞悉天地的奥秘,反对神的创造、反对福音真理。保罗反对只基于人的思想和经验的人生哲学。 混入歌罗西教会的理学:是当时流行的一些玄学,是诺斯底派的奥秘传授。他们的道理是按照人的理想和玄妙设计出来的。 (2)“虚空的妄言”: 指那些人所供应秘密真理者的虚假和无价值的教训,并混入人意敬拜所发明的教义。这是鬼蜮技俩的胡言乱语。 (3)他们的根据: ①“不照着基督”: “照着”,是根据的意思。 ②“乃照人间的遗传”: 指当时异端者凭自己的敬虔所订的种种规条当真理教导人,是人所发明的宗教教训,但没有圣经真实的基础。 ③“和世上的小学”: “小学”stoicheia,小学是初级的教训。 摩西律法的目的,作为一所小学,预备人心来迎接要来的基督,但后来加拉太信徒返回小学,以律法的礼仪、仪式和规条来得恩典(加4:1-5)。 世上的小学:希腊思想认为日月星辰为宇宙的基本构成体,是左右人类命运的灵体居所。这“星宿之灵”就是世上的小学。 (4)“就把你们掳去”: 把被征服者带去为奴隶。 2.基督的尊贵(9节) 一切异端都否认基督的神性。 保罗在其它书信没有这样极力的高举基督:这节经文回到基督的位格,是基督的神性;1:16强调基督创造的地位;又强调祂的人性(1:22)。 (1)“神的本性”: 就是神自己;公义、慈爱、良善等。 (2)“一切的丰盛”: 丰盛fulness,是圆满的(参1:19,约1:16,弗1:23)。 (3)“有形有体的”: 很具体的、很实际的。 (4)“居住在基督里面”: 原文是“不断地”,即永远居住在。神的本质完完全全地存于基督的身体里,这是真正的道成肉身。 三、在基督里的丰盛(10-15节) 1.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10节) (1)这节放在第9节后面,因为丰盛是从第9节而来: ① 第一句是重点,“你们在祂里面”: 在基督里的人是得救了的,他(她)的生命与基督联合,他(她)是在基督里,他(她)属灵的情况靠着圣灵自然有了改变。 ②“也得了丰盛”: “丰盛”与“得到完全”同字根pieroo,可译“得到完全的丰盛”。不得救的人什么都不完全。神的恩典使我们在祂里面得到完全。 “得了丰盛”,不是说“可以得丰盛”,而是得了充充足足和完完全全的丰盛。这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已是更丰盛的生命。我们有了神在基督里的丰盛,还要追求长进,在灵里与祂联合,才会得到更丰盛的生命(约10:10)。 异端者教人藉守规条、苦待己身等来追求完全。保罗说,这完全是不对的。 (2)“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西2:10下): ①“执政掌权者”: a. 这里不是指世上各国的“执政掌权者”。 b. 这里的“执政掌权者”是指一般的天使,因为一切的天使都是由基督分派的,15节才是指恶天使。 ② 元首(头):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1:18,参弗1:22);这里说基督“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异端说基督是天使之一,也有说基督是多神之一的化身。 但基督不只是创造者(西1:16)、天地的坚立者(1:17),祂也是一切的元首。我们有了基督,就不要听假师傅的错误教导。 2.解释“丰盛”的意义和表现(11-15节) 11-15节有三件事:真割礼的意义(11-12节),与主同活(13节),在基督里夸胜(14-15节)。 (1)真割礼的意义(11-12节): 保罗突然提起割礼,因为歌罗西异端强调割礼。他们的看法不象加拉太的假师傅认为受割礼是得救的条件;他们认为受割就更圣洁、更属灵。 ① 犹太人的割礼: 神初设立割礼是与肉体有关:割礼是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记号:“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创17:9-14)“割礼”,就是割包皮。耶稣也受了割礼:“满了八天,就给孩子行割礼,与祂起名叫耶稣……。”(路2:21) ② 基督徒不需要受犹太人所受的肉身割礼: 当时的律法者说:“不受割礼的人是与基督无关”。现在也有人认为基督徒不守律法就不能得救。有这样想法的人,请听保罗对加拉太教会信徒所说的话: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加5:2)“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 ③ 基督徒受了属灵的割礼: a. 几个名称都是一样的意思: 属灵的割礼、肉体情欲的割礼、基督的割礼、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真割礼。 b. 真割礼的意义: “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11节下),原意是我们受了“基督的割礼”(这不是指基督出生第8天所受的割礼)。“脱去肉体情欲”,应译“除掉肉身的割礼”,这就是“基督的割礼”。 “除掉肉身的”,指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除掉祂的肉身(我们的罪归在祂身上),连同我们的罪也除掉了。 受割礼与受浸(12节):圣经只有这里将割礼与受浸联在一起。割礼是割去肉体上的污秽,属灵的割礼是脱去肉体情欲的污秽;受浸表明我们的旧人死了、埋葬与复活,有了新生命。 c.“受了”: 我们与基督联合,“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不是人手所行的”,即不是犹太人所受的割礼,而是属灵的割礼(基督的割礼)。注意“受了”,当我们一信耶稣的时候,就“受了”“真割礼”:“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腓3:3,参罗2:28-29) d. 我们在地位是死了,但还要治死(参西3:5,罗8:13): 我们的新人需要对付旧人的情欲。 (2)与主同活(西2:13): 我们与基督联合的结果(13-15节),是与主同活(13节),在基督里夸胜(14-15节)。 ① 从前: “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你们”原文加重语气。这一节似乎与11节重复。原来11节是普遍的真理,而这一节特别用在歌罗西人身上——你们。 未信的人是未受割礼,新约常指外邦人。 “神赦免了你们的过犯”:“你们”小字作“我们”。说到神的赦免,保罗常常改为“我们”。神赦免我们一切的过犯,我们就不再受律法的辖制。 ② 现在: “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这与以弗所书2:1相同:“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参2:5)从前未受属灵的割礼是死的,现在因信称义,与主同活。 (3)在基督里夸胜(西2:14-15): 因基督的得胜,我们就得到释放。 ① 涂沫、撤去与钉死(14节): “又涂沫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a. 律例gingrich: 指旧约一切的规条、律例,包括下文16节的“节期、月朔、安息日”等。 b.“字据”: 这是商业名词,新约只这里用这词,但在当时当地法律上是常见这词,指借债的人亲笔写的欠单。 这里的“字据”,指写在旧约的犹太律法。 c.“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 “字据”既是律法,说明律法是“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 律法是公义的,但我们不能遵守律法,反而顺服罪的引诱,所以律法变成“攻击”我们的字据,使我们的良心自责。我们不遵守律法的规条,即没有履行所签的约,我们都欠了神的债,这张字据要定我们的罪,反对我们,与我们为敌,律法不能赦免。 d.“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2:14开头二字“涂抹”,是涂抹了字据,然后“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涂抹与赦免是同时发生的。不是涂抹律法的本身,律法是由耶稣成全的(太5:17)。这律法对我们的捆绑取消了。涂抹了“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那一方面,即我们不能遵守而定我们的罪的那部分。基督的死,是涂抹了我们的罪,除去障碍,除去犹太人律法里的定罪。 “撤去”,就是拿去,“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拿去”和“钉”都是过去式,一切钉在十字架上,不是把律法钉死,而是律法不再生效,不能定我们的罪。因为耶稣钉十字架还清了我们的罪债。 ② 不再受邪恶的管辖(15节): a.“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 有人认为是好天使:前面说把律法撤去,因为律法是由天使传递的。既“撤去”,就不需要传律法的天使了。 但保罗说“掳来”,当然不是掳好天使,而是指恶天使:“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这些恶天使用传异端者引诱信徒顺服禁欲主义和错谬的“基督论”教导,把信徒掳去(西2:8),现在牠们成了基督的阶下囚了。 b.“明显给众人看”: 既将恶的天使掳来,就在得胜的行列中,把牠们公开示众。 c.“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在罗马帝国时,如果他们打仗胜利了,罗马的将军就带着俘虏在城里街道上游行,向所有市民显示完全的胜利。 耶稣基督钉十字架,使我们完全胜过那使人陷在罪中的恶者。基督徒不用遵守律法的字据作为生活行事的准则,只要依据基督十字架的能力和圣灵的引导(参加5:16)。 ※ ※ ※ ※ ※ ※ ※ 保罗要歌罗西教会小心,谨防人的“花言巧语”(西2:4)、人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2:8)和拘守律法的规条等异端。我们当以基督为首,“遵祂而行,在祂里面生根建造”(6-7节),“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10节),“就仗着十字架夸胜”(15节)。 我们也要谨防异端,以基督为首,靠圣灵的引导,作个得胜的基督徒! 四、提防属灵的危险(16-23节) 这段特别针对歌罗西的异端,诺斯底派的禁欲主义。保罗叫歌罗西信徒要持定元首(基督),不可让人夺去他们的奖赏。 1.仪文律和敬拜天使(16-19节) 这是从10-15节的教训接下来,是歌罗西异端的特征。 (1)生活中的错误(16-17节): 传异端者要信徒遵守饮食与节期等的规条,严责不守的人就不得救。保罗叫信徒不要听他们(参14节)。 ① 礼仪(16节): 各宗教有许多规条和礼仪,他们认为这些是往天家的路。但圣经不是这样说的。 a.“不拘在饮食上”: 这是指犹太人饮食上的律例(利11章)。 歌罗西异端者的要求比摩西律法的要求更严格。诺斯底派认为人的身体是邪恶的,要刻苦,被打,使之挨饿。他们又限制人吃什么、喝什么,认为这样做才是属灵。 耶稣说吃喝什么都不成问题(太15:10-20,可7:14-23)。彼得见异像,清楚凡物都被洁净了(徒10:9-16)。我们在基督里得以自由,不要再被这些律例所奴役。 b.“节期、月朔、安息日”: 这3件都是单数,历代志上23:31也把这3件合在一起,是犹太人每年、每月(月朔,阴历初一日)、每周(安息日)所纪念的圣日。他们是要遵守的(利16-17章,23章,申16章)。这些只是对新约的预备,现在已被取代了。 c.“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 “论断”,是评判、审断之意。我们不要怕人论断而随从他们,因为基督给我们有自由。 ② 影儿与形体(17节): 这两件事都是希伯来书的主题(参来8:5,10:1)。 a.“后事的影儿”: “影儿”,就是影子,是记号。影儿不是不真实:如果没有“形体”,就不可能有影儿。影儿不一定在形体前面出现,有时有,有时没有。 犹太人制造不少的宗教习惯和礼仪。有些是人加添的,把属灵事物变为仪文。在救赎没有完成之前的过渡时期,用律法是临时的办法。 b.“那形体却是基督”: “形体”就是真体,是基督。有了真体,就不需要影儿了,律法就停止了:“……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4:21-23)“这山上”,表明人的遗传;“耶路撒冷”,表明律法。 “那形体却是基督”:圣殿的实体是基督,祭司的实体是基督,祭牲的实体是基督。律法的条例所表明的是基督,律法的内容是基督,先知的内容也是基督,整本旧约圣经的中心内容是基督。祭牲的血会很快枯干了,祭司的服侍也不长久,但基督的血是永远有功效的,基督的侍奉也是永远有功效的。 (2)信仰上的错误(西2:18-19): 这两节是讲有关传异端者的虚伪。 ①“故意谦虚……”: a.“故意谦虚”: “故意”,是乐于、有欢喜的意思。过分谦卑、欢喜谦卑,是假谦卑。假谦卑是以自我为中心,真谦卑才是以神为中心的。假谦卑使人称赞自己而不是赞美神。我们应当注重真理过于注重人的经历。对异端,更不要学他们的虚伪, 我们当注意他们所传的“道”。 b.“敬拜天使”: 天主教现仍有拜天使的,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尊敬天使。 其它异端也有拜天使的:诺斯底(灵智)等异端认为神和人之间有许多等级的天使。他们说,拜天使就能弃恶从善;天使扮演神和人之间的中保角色;认为人要藉不同层次的天使才能接近神;所以要人拜天使。 歌罗西有人敬拜“星宿的灵”,藉以消灾解难。 c.“就夺去你们的奖赏”: “夺去”,原是指一个裁判员将一个不守规则的运动员逐出比赛场。新约只这里用“夺去”这词。 有些信徒见这些情况就效法他们;也有些信徒佩服而学效他们。这样的信徒虽然不会失去生命,但奖赏就被夺去了。 ②“这等人”(18节下): “这等人”,是指传异端者。 a.“拘泥在所见过的”: “拘泥”是迷于的意思。他们认为自己曾见过特别的亮光,可能是异像,也可能是一种特别的知识。 人的弱点是凭眼见,以求得救之法。但眼只看见物质世界,属灵境界就不是凭眼见的。 b.“随着自己的欲心,无故的自高自大”: “欲心”,是意念,即心思意志。传异端者凭自己肉体的意念,以为拜天使就可以治服肉体,达到属灵的地步。他们根据他们的恶欲,说人的身体是邪恶的,于是根据他们的恶欲来自制宗教,而不是根据圣经。 “无故的自高自大”:“无故的”,是没有理由的、随己意的。不认识自己对遵守律法的无能,外表谦卑,内心自高。 c.“不持定元首”(19节上): 这里先针对传异端者,他们不持定教会的头,他们无心跟从基督,不以信徒的元首为元首。 “持定”,有抓住、持有hold fast的意思,不只联在一起。身体没有头是死的。 传异端者认为基督不是元首,认为祂是受造物最高的一个。 ③ 劝歌罗西信徒要持定元首……(19节): 教会是身体,基督是头,身体必须受头的支配,一切的丰盛都输送到每一个肢体里。我们在生活上抓紧基督为元首,使我们得供应,荣耀归神。 “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人身体各部分都是以关节和筋络相连而得供应和联系;“就因神大得长进”,原文是按着神而生长起来。肢体同作工,身体就长进(弗4:15-16)。 2.无用的规条(西2:20-23) 保罗责问歌罗西人的错误,要他们知晓与基督同死的意义,防备教条主义的禁欲派。 (1)“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20-21节): 保罗责备信徒为什么还在世俗中活着。 a.“与基督同死”: “你们”,指歌罗西信徒;“若是”,在原文是“既是”的意思。基督徒在地位上已与基督同死(罗6:6,加2:20,5:24)。奴才死了才能脱离奴主,得自由。我们与基督同死,就能脱离以前的主人(撒但)。 b.“脱离了世上的小学”: “小学”,原文stoicheon,与彼得后书3:10,12的“有形质的”是相同。原指“水、火、风、土”,也指作砖的初步手续、军队整齐行列,亦指小学生第一课ABGD(希腊文头4个字母)。这里指一系列的东西,律法一切的规条(加4:3-5,9-11),有哲学的素质。他们把福音加上高深的知识。这不是基督教的信仰,我们已经脱离了“小学”。 c.“……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西2:21): 我们已脱世上的小学律法,为什么还继续服从那些规条呢(罗6:6-7,7:4-6,8:1-2,加4:8-11)?大学生为什么要再读小学呢?下面有3个禁令: (a)“不可拿”:“拿”字haptesthai, 有性接触的含意。哥林多前书7:1译“近”,这里应译“不可触”。 (b)“不可尝”:下面两件与食物有关(参罗14:14)。“尝”,对喝酒,连尝也不可。 (c)“不可摸”:有拿起或抓住的意思。他们谨守食物规例,对有些食物连摸也不得。一件比一件更严历。 以上是禁欲主义者的规条。 (2)人的规条毫无功效(西2:22-23): ①“人所吩咐、所教导的”(22节): 这些规条是照人的命令和教训而定的,不能长存,因为这是离开神的命令去守人的遗传(可7:8)。 “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要用他们的规条就败坏了,显出无效,因为这是人的道理。 ②“是毫无功效”(西2:23): “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表面上有智慧之名。异端所定的规条,叫人表面看来是属灵的、是有智慧的,但实际上是没有智慧的。 “用私意崇拜”:“私意”,不是从神来的。异端者建立一种崇拜的制度,是自己想出来的一套,我们应当“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4:23)。 “自表谦卑”:原文没有“自表”二字,应是连接上文“故意谦虚”(西2:18),即随己意谦卑,是假谦卑。 “苦待己身”:本来圣经要我们在生活上有节制、不放纵自己肉体的情欲。但传异端者要人苦修,“苦待己身”,他们用方法使肉身痛苦:许多东西不能吃、许多事不能做,用针来刺自己的身体等(参提前4:3)。 “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禁欲不能使肉体的情欲停止,纵欲也不能使肉体的情欲消失。越禁贪念,贪念就越要出来……。人故然不能禁止自己脱离死亡,连脱离败坏也禁止不了。 人的规条、人的克制是“毫无功效”的。我们要怎样做才有功效,在第3章就告诉我们了。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