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要恒切祷告儆醒感恩
4:1应归在第3章,是关于家庭生活的原则。说完家庭中相待的原则,现在就谈整个教会生活的责任。全教会,当然包括上面所说的妻子与丈夫、儿女与父母、仆人和主人,他们各人都要听最后的劝勉:怎样对神和对人。 一、进一步的教导(2-6节) 1.祷告与代求(2-4节) (1)“要恒切祷告、在此儆醒感恩”(2节): ①“要恒切祷告”: 原文直译“要恒切在祷告里”,这是基本祷告的态度,是一种战争作工的祷告。祷告不只是灵交与享受,也是侍奉。 “要恒切”,是动词,是坚决持守而不放松。我们祷告有时会感到乏味,所以要不断倚赖神和不断等候神的旨意。 ②“在此儆醒感恩”: a. 要求信徒要感恩(参弗6:18,帖前5:17): 有感恩的心,祷告就不会变得枯燥无味了。 我们不但为蒙应允而感恩,更要为未蒙应允而感恩。 b.“儆醒感恩”: 我们祷告要有感恩的心和儆醒的灵。 (a)平常我们注意儆醒祷告(弗6:18):其实儆醒与祷告是一而二、二而一。“总要儆醒与祷告”(太26:41),原文有“与”字;“免得入了迷惑”。 “儆醒”,就是不要睡觉:“务要谨守,儆醒。”(彼前5:8)平时要儆醒,祷告时更要儆醒,不要云游象外、幻想其它、不让别的事入心。真儆醒就能加强我们祷告的心。我们有儆醒的灵,祷告就不会乏倦。 (b)儆醒等候主来(太25:13)。 (c)特别要“儆醒感恩”:基督徒常得恩典——祷告蒙应允,或在困苦中得搭救或得神保护,得神的爱,但经常不觉察那是神的恩典,所以我们要在感恩上儆醒。 (2)请信徒代祷(西4:3-4): 保罗在其它书信也请信徒为他们祷告(弗6:19-20,帖后3:1,林后1:11)。 ① 要为神的仆人祷告(西4:3): 许多人需要传道人为他们代祷,而不去为传道人祈祷。 a.“也要为我们祷告”: 这两节与以弗所书6:19-20大致相同。 “为我们”,不只为保罗,也包括提摩太、亚里达古、马可等。 b. 不是为其它事: 不是为身体健康、不是为经济不足、也不是为求得释放。 c. 为“开传道的门”: 不是为“开自己的门”。 保罗请信徒为他们的工作祷告:保罗有大恩赐,还求神给他口才(弗6:19),开更大传道的门。 “能以讲基督的奥秘”:基督的奥秘,是基督救恩的福音。 d.“(我为此被捆锁)”(参弗6:20): 保罗没有叫人为他早日得释放祷告,因他十分注重神的计划。 ②“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秘发明出来”(西4:4): a.“该说的话”: 要用该说的话把真理讲得透彻。不该说的话就不要讲。可惜我们常讲废话,“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3:8)。保罗虽然很会讲福音,但他还有词难达意的感慨,还会不知道该用什么话能讲解清楚,使人容易明白。 b.“将这奥秘发明出来”: 基督的奥秘,是叫外族人得救的福音。 “发明”,不是发明创造,原文是“显明”,英译manifest. 保罗叫人为他祷告,使他能用合适的话语将福音显明出来。 神的话语对世人是奥秘;神的仆人是“神奥秘事的管家”(林前4:1)。 2. 怎样与外人交往(西4:5-6) “外人”,是世人;“交往”,应译“来往”。我们与信徒之间是相交、交通;与世人只是来往,我们在他们面前要有所表现。 (1)“要爱惜光阴”(5节): 这里与以弗所书5:16的“爱惜光阴”,原文都是“赎回光阴”exagorázō,英译redeeming the time,其实原意是抓紧每一个好机会,把握时机。 “用智慧与外人来往”:要把握机会,又要用智慧。因为世人忙于今世事物,所以我们谈道时要抓紧时机,用智慧引领他们相信;不要随从他们无益而虚耗时光的应酬,因为主再来的日子近了。 我们要用圣灵所赐的智慧,认识世人心灵的需要,认识世人的心里的罪恶。我们不但不受他们诱惑,更要引导他们悔改。真智慧必引人认识真神,不导入迷途。 与世人来往,与他们一起生活时,我们要有所表现。因为世人看我们的生活比听道还重要,所以我们与世人来往时就要用智慧(实际生活中的智慧)。 (2)要言语柔和(6节): ①“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 “和气”,原文是恩典,含有诚实的意思。和气是“恩言”(路4:22),温和的话语,叫人听见很舒服,说话有“风度”。诚实而柔和使人容易接近,话语是唯一重要的见证。 与人谈道,如果态度恶劣,不管信息如何强而有力都是没有用的。我们不要自吹自擂,惹人反感。我们要用和气的话语回答慕道者。 ②“好像用盐调和”: “调和”,说话有意义,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和睦,不制造分争。我们说话不只要有技巧,更要有高深的灵性和有爱神爱人的心。 盐调和有味,我们说话不该沉闷无味、平板枯燥。 盐有防腐作用,请记住,“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弗4:29)。 ③“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我们好像一个处在备战状态的士兵。不信者各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要用适当的话语“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 二、保罗的一些同工(7-14节) 上次谈到信徒祷告的生活和以生活言语作见证。 4:7-18是歌罗西书的结语。在结束前,保罗提及一班同工的问安。 1.带信的人(7-9节) (1)推基古(7-8节): ①“我亲爱的弟兄”(7节上): “亲爱”,用在耶稣身上是“我的爱子”,显出爱的性格。推基古与教会肢体有亲爱的关系。 推基古是亚西亚以弗所人,从使徒行传20章他开始跟从保罗(徒20:4),先到访耶路撒冷,他是同去的代表之一。保罗写歌罗西书时,他跟从保罗在罗马;保罗第2次坐监时,他受差到以弗所代替提摩太,使提摩太往见保罗(提后4:12)。保罗晚年,想见提多,因提多在革哩底岛作工,就差推基古往革哩底代替提多(多3:12)。他又代表保罗往访各教会。 他把歌罗西书带给歌罗西教会(当时保罗被囚于罗马)。 “将我一切的事都告诉你们”(西4:7):保罗信中提到有关信仰和教会生活,没有讲他自己的私人问题。歌罗西信徒想知道保罗(特别是他坐监)的情况,推基古不单带信,他还要把保罗的事情亲口告诉他们。他是保罗个人的使节。 ②“他是忠心的执事”(7节中): 是“在主里”,不是指教会的职责,而是指服侍保罗的工作,是忠心的(弗6:21)。推基古到歌罗西,把保罗与保罗同伴的消息告诉歌罗西教会的人,安慰他们、坚固他们。当时保罗在监里等候受审,他能被承认是保罗的忠心同伴,必定是个忠于基督的人。 ③“一同作主的仆人”(西4:7下): “仆人”,原文是奴隶(1:7),英译bondman.仆役,指工作方面;奴隶指身分、地位。 ④“我特意打发他到你们那里去”(4:8): 推基古不单送信,保罗还“特意打发他”,“好叫你们知道我们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们的心。”(8节下) 歌罗西信徒难过,可能因为保罗受苦,或因为保罗的责备使他们难过;更因为受错误教训的影响,他们需要教导劝勉使他们能站立得稳、多得安慰。 (2)阿尼西母(4:9): 他是腓利门的一个奴隶。他偷了他主人腓利门的财物,逃到罗马,被逮捕了。他在监房遇见保罗,保罗向他传福音,他信了主。现在保罗把他送回他主人腓利门家里,叫腓利门收纳他(门10-16)。 歌罗西人不认识阿尼西母,也许他们只知道他是个逃跑的奴隶。保罗说:“他是你们那里的人”,原文是“你们中间的一个”。同是基督徒,在基督里就平等了。这样称呼一个奴隶,在当时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事。 阿尼西母由一个逃奴成了保罗的发言人,并被保罗差派跟着推基古同往歌罗西! 2.替人问安(西4:10-14) 这里的名字大部分出现于腓利门书,可见两本书是同时同地写的。透过问安进入交通。 这些问安特别长,因为前面所写的有许多是严厉的话语。他们是保罗在罗马的同伴,一同问候歌罗西教会。 (1)“……只有这三个人……”(10-11节): 不是说与保罗同工的只有这3个人。这3个是犹太人,上文“奉割礼的人中”。保罗在罗马,许多犹太人反对他,只有这3个犹太同工“叫我心里得安慰的”(11节下)。 ① 亚里达古(10节上): 亚里达古是“摆上自己的人”的意思,他是帖撒罗尼迦人(徒20:4)。 保罗第3次旅行布道到以弗所,以弗所人暴动(林后1:8-9,参徒19:23-29),他在以弗所与保罗一同传道,一同被捉(徒19:29)。 后来保罗把奉献款送到耶路撒冷时,他也是马其顿所派的代表之一,与保罗同往。 保罗从叙利亚坐船到罗马,他与保罗同行;在中途他回帖撒罗尼迦,后来又到罗马陪伴保罗(徒27:2),一同坐监。 “与我一同坐监”,原意是“作为战俘”。 ② 马可(西4:10下): a.“巴拿巴的表弟”: 特别提他与巴拿巴的关系,因为歌罗西教会的人认识巴拿巴。 b. 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旅行布道时,马可是他们的秘书(参徒12:25,13:5),他与保罗同工。 c. 马可的失败: 他中途离开保罗(徒13:13)。这里所提的约翰就是马可(徒12:25)。保罗对他失望,不带他宣道(徒15:36-40)。 d. 马可的悔改: 经巴拿巴的带领,也可能是彼得的帮助(参彼前5:13)。12年后,他大有改变。 e. 保罗饶恕了他: 因为他悔改了。我们不要认为一个人有错,他就一定一直错下去。我们不单要学习饶恕人,更要忘记他的错过。 5年后,马可刚到罗马(门24),预备到亚西亚,保罗就推荐他。 “你们已经受了吩咐”(西4:10):保罗从前吩咐过歌罗西教会。现在保罗叫他们接待马可。 马可最终成为保罗的好同工(提后4:11)。 f. 教会传统说:马可到埃及做传道人并建立了亚力山大的教会。 g. 他是写马可福音书的作者。 ③ 耶数(西4:11): “耶数又称为犹士都”:“耶数”与耶稣同字,只有这一节。“耶数”是希腊名,即希伯来文的约书亚。还有称“巴耶稣”(徒13:6),即约书亚或耶稣之子的意思。 “犹士都”是姓氏,也可能是别号,这名字在犹太人中是很普遍的(徒1:23,18:7)。是“义”、“义者”的意思。 到2世纪,少人用“耶数”这个名字,而多用犹士都这个名字。基督徒们不愿称他们的朋友为“耶稣”。
他是为神国的争战者,是保罗的同工。 (2)外邦的问安(西4:12-14): ① 以巴弗的问安(12-13节): “有你们那里的人”:他是歌罗西教会的创办人(1:7),可能他是最先到歌罗西传福音的人。他与保罗一同坐监。 “常为你们竭力的祈求”:“竭力”与1:29的“劳苦”同字,但与4:13的“劳苦”不同。“祈求”,应译“战争”。祷告本是灵里的享受,同时又是一场战争,是竭力(劳苦)的工作。以巴弗是一位祷告有力的弟兄,是为神儿女蒙恩的劳苦者(12节下)。 “他为你们(歌罗西)和老底嘉并希拉坡立(3个都教会)的弟兄多多的劳苦”(13节):这3个教会都是亚西亚省吕加斯谷内的市镇里,相离10-20公里。这里的“劳苦”是指体力的劳苦。以巴弗为了抵抗异端前来向保罗求教,旅途劳苦。在分争最厉害时,他离开歌罗西(不是避难),向保罗汇报歌罗西教会情况是为他们多受劳苦。 ②“所亲爱的医生路加”(14节上): a. 是安提阿人: 新约作者只有路加不是犹太人。 b. 他是保罗的同工(门24): 他是保罗“亲爱的”同工。 c. 他跟从保罗: 从保罗第2次旅行布道开始,他一直跟从保罗直到保罗下监;后来保罗再次下监,在保罗殉道之前,他还在保罗身边(提后4:11)。 ③ 底马(4:14下): a. 没有一点称赞: “亲爱的”,只用在路加身上。原文次序:“所亲爱的医生路加问你们安,和底马。”他是唯一没有附加赞赏的名字。这时他已经是有点问题了。 b. 他原是保罗的同工(门24):保罗第一次坐监,他在保罗身边。 c. 后来他离开保罗(提后4:10上):他因贪爱世界,一去不复返,与马可不同。 三、向人特别的问安(15-18节) 1.“请问老底嘉的弟兄……安”(15-16节) (1)问老底嘉的弟兄安(15节上): 老底嘉在歌罗西西北约17-18公里,两地信徒多有来往。保罗特别问老底嘉弟兄的安。 (2)嘱咐歌罗西和老底嘉教会(16节):关于交换书信的指示。 ① 嘱咐歌罗西教会把歌罗西书信给老底嘉教会念。 ②“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 a. 是保罗写给老底嘉的书信,在圣经正典成立前已失落了。保罗书信共有13卷,历时15年。原来保罗不只写了13卷,但有许多遗失了,这是其中之一。 b. 可能是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不单给以弗所教会,而且是一卷传阅的书信。还有,以弗所书是歌罗西书的补充。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是姊妹篇。 c. 可能是腓利门书。 d. 许多世纪存在一卷称为保罗写给老底嘉的信: 这是用拉丁文写的,似乎是从希腊文译过来的。这书信包含在弗连西斯抄本Codex Fuldensis的拉丁文新约圣经中。它是加菩亚的维克多Victor of Capus(加菩亚是意大利拿不勒斯北部一古城)的作品,可溯源于十六世纪。 但耶柔米和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伪造的。 2.“问宁法并他家里的教会安”(15节下) 宁法是男的Nymphas(女是Nympha)。他是老底嘉教会一弟兄。“他家里的教会”:老底嘉教会在他家里或老底嘉其中一个教会在他家里。 歌罗西教会借用腓利门的家;老底嘉教会借用宁法的家。新约初期多数是在家里聚会的,因为他们多受逼迫,况且他们没有很多钱银来建大会堂。到3世纪,教会才有聚会所。 3.嘱咐亚基布(4:17) 保罗写信给腓利门,同时也是写给亚基布的:“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门2)。他可能是在歌罗西教会传道,也可能是腓利门的儿子。 保罗不是直接吩咐他,而是透过歌罗西教会更为有力。 “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这是保罗对他的劝勉。“职分”与“仆役”(西1:7)同字根,是服侍之工。神安排他面对逆流的情况,要他坚强站立得住。 4.结语(18节) 保罗亲笔签名问安与祝福:保罗书信多半是有人代笔的,因他手上的锁链给他带来不便,但问安是亲笔的。 “你们要纪念我的捆锁”:“纪念”,只代祷,而不是求释放。“捆锁”(复数)bonds,保罗把从前的捆锁也算进去,是他甘愿走上的。他有众多的捆锁,也有众多的恩典。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