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模范教会
这章是写保罗为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感恩,因为他们在逼迫中接受了福音,成了众教会的榜样,同时他们在患难中把福音传开了。 一、问 安(1:1) 1.问安方式 当时的希腊文化问安方式是:先是写信人的名字,其次是受信人的名字,接着是问安。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时)仍然是沿用这个方式的。 (1)“保罗、西拉、提摩太”: 他们是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的主要同工。 只有罗马书、以弗所书和教牧书信单用他自己的名字,其它书信是用联名写的。 ① 保罗: 扫罗是他父母给他的希伯来名字;但保罗是罗马名字。 帖撒罗尼迦前书1:1、帖撒罗尼迦后书1:1与腓利门书全没有提及“耶稣基督的仆人”、“作使徒的”,保罗不是不好意思称自己为使徒,而是因为当时没有人怀疑他是使徒。 ② 西拉:Silas’在使徒行传是拉丁名Silvanus;保罗书信是用亚兰文名“息耳瓦诺”Silouanos. 西拉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领袖(徒15:22-27),他也是个先知。 他是罗马公民,他和保罗一样是罗马人(徒16:37-38)。 使徒行传多次记载保罗与他的传道事迹: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西拉陪着保罗“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徒15:41)。 彼得前书5:12的西拉可能不是这个西拉。 ③ 提摩太: 他是南加拉太区路司得城的居民,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徒16:1)。 保罗和西拉在路司得遇见了提摩太,他们邀请他参加布道,同在小亚西亚坚固众教会。 他们听见马其顿的呼声,就在爱琴海东北海港特罗亚渡到欧洲,他们先在腓立比建立教会(徒15:40-16:12),后来到帖撒罗尼迦传福音、建立教会(徒17:1,14)。 西拉比提摩太年长,更有声望。 (2)这信是保罗一人写的: 保罗有几次用单数第一人称(帖前2:18,3:5,5:27)。但“我们”出现更多。提摩太刚回报帖撒罗尼迦人持守真道、信心坚固时,保罗才写这信。他用“我们”表示西拉和提摩太帮助保罗建立帖撒罗尼迦教会,他们也是说同一样的话的。 2.收信人 帖撒罗尼迦前书1:1直译:“……给帖撒罗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只有这节和帖撒罗尼迦后书1:1,其它书信没有“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这个写法。 3.问安 “愿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保罗书信中,这里问安简单得多。在提摩太前、后书加上“怜悯”两字,这里原是祝福,取代问安。有时在问安预告了书信的主题和部分内容(加1:4)。 “恩惠”:是从神来的。是信徒在生命中经历神的能力(林后12:9,8:1)。 “平安”:是他自己的经历,包括与神和好、彼此和睦、内心享平安。恩惠是根,平安是果,这是有效的祝福话。 二、感 恩(1:2-10) 希腊书信习惯,常是在得脱危难的时候而感谢神,但这里有两个原因。 1.感恩之因(1:2-5) 保罗的感谢与祷告(2节):保罗为这个教会常常感谢神。他的祷告是先感谢神。“我们”,指保罗与西拉、提摩太一同感谢。“感谢”,本书有4次,其中3次是保罗与同工向神感谢(1:2,2:13,3:9)。注意,“常常感谢”。 (1)直接原因(3节):信、爱、望三方面的表现。 ① 新约有11段经文以4个不同的次序出现: 信、望、爱(林前13:13,罗5:1-5,加5:5-6,来10:22-24,彼前1:21-22)。 信、爱、望(帖前1:3,5:8,西1:4-5)。 望、信、爱(彼前1:3-8)。 爱、望、信(弗4:2-5,来6:10-12)。 ② 帖撒罗尼迦前书1:3,保罗书信中有3本最大教义书:罗马书(信心),以弗所书(爱心),帖撒罗尼迦前书(盼望)。 a.“信心所作的工夫”(工作):信心产生行为。 b.“因爱心所受的劳苦”: 例如雅各爱拉结,为她劳苦了14年(创29:18-30)。特别指信徒相爱,他们身体劳苦,又在福音事上劳苦。 c.“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我们”指所有基督徒的盼望,特别在盼望基督再来。“忍耐”是坚忍,患难生坚忍(罗5:3)。 忍耐,是对人的宽容忍耐;坚忍,是对事的忍耐,在困境中奋勇前进。帖撒罗尼迦教会因盼望基督再来,在痛苦中存坚忍的心。 “盼望”,在这里放在最后的位置,这是与帖撒罗尼迦书讲基督再来有关。 (2)最终的原因(4-5节): 原来这个原因是一直延到第10节的。 ① 第4节:保罗知道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已经“蒙拣选”,5-10节是讲蒙拣选的原因。 “弟兄”,包括女信徒。 “神所爱的弟兄”:新约只有这里这样说,还有帖撒罗尼迦后书2:13“主所爱的弟兄们”。神的拣选是出自神的爱。 “被拣选”:原文是名词,神的拣选完全是出自神的恩典,与人的行为无关。 拣选是神对人的呼召:拣选是在神永远的计划里,呼召是将所决定的实行出来(罗8:29-30)。帖撒罗尼迦前书1:4是帖撒罗尼迦人蒙拣选,5节是福音传到他们那里,这福音是神呼召他们的方法,但也有人的响应与接受(帖后2:13-14)。 神的拣选是根据神的预知(罗8:29):神预先知道proginosko(新约另有4次:罗8:29,11:2,彼前1:20,彼后3:17)。 ② 第5节: “因为”,帖撒罗尼迦人被拣选是因为所传给他们的信息是从神来的(5节);他们诚心接受了这个信息(6-10节)。5节下半详细解明。 “我们的福音”:是神的福音(2:2,8-9),也是基督的福音(3:2)。保罗等受神委托成了福音的使者,所以说“我们的福音”(林后4:3),或“我的福音”(罗2:16,16:25;提后2:8)。 “传到你们那里”:不是强调传福音的人,而是在乎圣灵的能力。 “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如果我们只会说,而没有能力,就没有用(林前2:4-5)。 “权能”:不是指神迹奇事异能。一般是用复数的(除了马可6:5,9:39),但这里是单数式的,这是圣灵的能力(林前2:4-5)。 “充足的信心”:这里不是指他们的信心,而是指保罗传福音的信心。 这“信心”:原文是确据assurance,是保罗及同工心中的确信。 “是怎样为人”(帖前2:1-12较详细),是“为你们的缘故”,“为你们的好处”。 2.称许(1:6-10) 这段是说明“感恩之因”的真确性。 (1)“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6节): “效法”:原文是名词,即“效法者”。有“主动地”效法的意思(帖后3:9)。 ①“效法我们”: 效法保罗。保罗接受基督后就受逼迫,帖撒罗尼迦人明知道要受逼迫,但他们仍要效法保罗,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当日福音能速速传开,是因为信徒乐于受苦,能胜过苦难,能以患难为喜乐,这是圣灵的工作。 ②“也效法了主”: 基督在钉十字架前没有畏缩(来12:2)。 “效法了主”,有强化作用,而且是与主的经历相同。 ③“在大难之中”: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出现共5次,指外来的苦难,特别是逼迫。 在大难中“领受真道”,实在是不容易。“领受”是过去式的。 (2)成了榜样(7节): ① 马其顿和亚该亚: 是当时希腊国的两个省。 马其顿 原是独立王国。公元前168年罗马打败马其顿,次年被分为4个共和国。公元前148年(20年后),罗马吞并马其顿,成了罗马的一个省,以帖撒罗尼迦为省府,地肥物丰,可供给全国。有二大湖,鱼非常的多。 亚该亚 原是由希腊城市组成的联盟。公元前146年被罗马打败。到公元前27年,奥古士丁皇将马其顿和亚该亚分为两个省分。亚该亚是南部的一个省,以哥林多为首府,亚该亚山多。 公元15-44年,两个省又合并;不久又分开,但两个省仍有密切的关系。 ②“所有信主之人”: 是指希腊信徒,包括腓立比信徒(徒16:11-40)、庇哩亚信徒(徒17:10-12)、雅典信徒(徒17:32-34,参22节)并哥林多信徒(徒18:8,11)。 保罗写帖撒罗尼迦前书是在哥林多(亚该亚省府)写的。 ③ 作了“榜样”: 有记号、模型、轮廓、形像等意思。 榜样也可作“模范”。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个模范教会,在书信中再没有第二个模范的教会了。 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时所经过的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及庇哩亚,都是马其顿省的城市;他后来所到的雅典及哥林多,是属亚该亚省的城市。保罗在这些地方传福音遭到反对,特别是犹太人的反对。帖撒罗尼迦人不理会一切的反对,欣然接受了福音,成了其它各城里教会的榜样。 (3)“传扬”与“传开”(8节): 中文次序与原文有分别。 ① 主的道从你们那里传扬出来,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这里先着重“传扬”主的道,是传扬以主耶稣为创始者,而不是传扬“关于主的信息”。 “传扬”,新约只有这一次,意思是“使声音响遍,如吹响嗽叭或如同打雷的声音”。这是完成式的被动时态,即“已经传扬出来了”,好像响声仍存留似的。 帖撒罗尼迦城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希腊城市,他们与马其顿省及更远地方的人有贸易关系,在他们中间有人从远方把福音传扬出去了(徒11:19-20)。 ②“你们向神的信心在各处也都‘传开’了”: 他们归主的见证已传遍了各地。帖撒罗尼迦是个海港,是繁华贸易中心,也是陆路交通中枢。罗马建军用的公路,是从马其顿的亚底亚海岸直通到帖撒罗尼迦,后伸至拜占庭,所以帖撒罗尼迦的位置是极有利于传播福音的。 “传开”,是完成时态,已被传开,有响雷或吹号的意思。 ③“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 “说”字,希腊文中有“胡言乱语”的意思,但在2:2,4,16,都是指传福音说的。至于1:8就不是指传福音,而是说帖撒罗尼迦人归主的事。 保罗和西拉及提摩太二位同工,在他们当中都不需要说他们归主的事,因为他们的事已在各处传开了。 (4)“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9节): 9-10节是信、爱、望的表现。 “他们自己”:指从各处来的人。 “报明”:述说、传述意,来自各方的人述说他们归主的见证。 他们提起这事有3 方面: ①“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 指保罗及同工如何带着能力和确信把福音传给帖撒罗尼迦人。 ②“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 “怎样”:是“怎样热烈地和有效地”。 “偶像”:是复数的。帖撒罗尼迦人原是拜偶像(外邦神)的。 “离弃偶像,归向神”,是不可分开的。 ③“要服侍那又真又活的神”: 离弃偶像归向神的目的,是“要服侍……”,“服侍”,以奴仆的身份来服侍。 “那又真又活的神”:要服侍神要有爱,且有共甘苦的心。但偶像就又假又死。帖撒罗尼迦人从前服侍的是哑吧偶像(林前12:2)。 (5)“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10节): 这是他们的盼望(3节)。 9节“服侍”,10节“等候”,合起来同是“归向神”的目的。 “等候”:原文只有这里,不单是等人回来,而是要忍耐地等候,又要热切地等候基督的再来(林前1:7)。 “祂儿子”:与基督再来连在一起,只有这一节。 “天”:复数。“祂从死里复活”,“复活”是被动的,是神使祂复活的。 “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原文把“耶稣”摆在前面,祂是拯救者。“救”,重点是在“脱离”末日的忿怒。 “忿怒”:神的忿怒有现在的(罗1:18)和未来的(罗2:5,8,5:9)。帖撒罗尼迦前书1:10是 “将来的”,含有“快要临到”的意思。 * * * *
* * * * * * 帖撒罗尼迦人真正悔改的3个方面(帖前1:9-10):这与第3节相呼应。 “离弃偶像,归向神”(9节),这是与他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相呼应。 “服侍那又真又活的神”(9节),包括了“因爱心所受的劳苦”。 “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这是与“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相对。 2-10节以“神的拣选”为主题(4节)。神的拣选通过使徒的传讲和人的相信而成。神使用使徒和同工传讲福音;帖撒罗尼迦人不但领受真道,而且在大患难中仍有喜乐(6-7节),又有好见证,所以保罗为他们感谢神。 本章论三一神:圣父、圣子(1节)、圣灵(5节)。 我们是不会经受七年灾难的(10节下,5:3-4)。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