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论
一·帖撒罗尼迦城 帖撒罗尼迦原名塞马(Therma),后由马其顿王安提伯特(Antipater)的儿子该撒特(Cassander)所重建,而改用他妻子的名字──帖撒罗尼迦。他的妻子就是亚力山大大帝同父异母的妹妹。在罗马时代帖撒罗尼迦是一座大城市。罗马政府曾将马其顿分为四区,而帖撒罗尼迦是第二区的首府。约在主前一四六年马其顿被划为罗马政府的一省,而帖撒罗尼迦就成了马其顿的省会。在保罗时代帖撒罗尼迦被立为“自由城”,是当时那一区域中最繁荣的城市,可以有本城的公会和官长(徒17:6),也是马其顿方伯的驻防城。城中居民希腊人最多,当然也有不少罗马人。按徒17章的记载,帖撒罗尼迦设有犹太人的会堂,可见犹太居民也不少。主后第十世纪帖撒罗尼迦城因勇于布道被称为“守道之城”。主后一四三○年被土耳其所占,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又再归属希腊,现在称为撒罗力加(Salonica)(以上参考The Pulpit Commentary Vol.21及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 page848)。 二·帖撒罗尼迦教会 使徒保罗第二次游行布道时,和他的同工西拉、提摩太离开腓立比后,所到的第一个大城就是帖撒罗尼迦。按照徒17章所记,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进入会堂,根据旧约圣经极力证明基督就是弥赛亚,于是有不少人相信了保罗所传的基督,这就是帖撒罗尼迦教会的雏形。后来由于犹太人的反对, 引起群众的骚动,说保罗等人作反,承认另一个王耶稣,又因找不到保罗,就把收留他的耶孙和几个弟兄拘捕(参徒17:6-7),后来官长取了他们的保状才获释放(徒17:9)。大概耶孙和其余的人获得保释后,按当时的情势,可能有不得已的困难,所以保罗就在夜间被弟兄送去庇哩亚。那时大约是主后五一、二年左右。 但按保罗在本书和后书中的语气看来,他似乎与帖撒罗尼迦信徒十分熟稔,因而解经家推想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大概不止三个星期,他可能在“一连三个安息日”之前或之后,另在会堂以外作工;不过照使徒行传的记载,保罗很不可能在那“一连三个安息日”之前或之后,另外有长时间在帖撒罗尼迦作工。按保罗的习惯,所到之处要是有会堂,他总是先到会堂传道。而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在会堂传讲福音之后,已激起犹太人的嫉妒和恼怒,招集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要逼害他。所以如果说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时间不止三个安息日,也不可能很长久。况且在“一连三个安息日”的上句有“照他素常的规矩”,那就是先向犹太人传道(13:14-16,46,14:1;17:1-2,10)。所以“一连三个安息日”,最自然的解释,就是指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工作的时间了。帖撒罗尼迦教会既是保罗在大争战中建立起来的教会,信徒跟他曾一同为信仰共患难冒生死,那么保罗对他们深切悬念爱护,就没有什么希奇了。况且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人际关系,来推断保罗时代的人际关系;也不能用现代人习于虚,挖不出真情的势利观念,来体会当时使徒在基督的爱里跟信徒所建立的关系。保罗所写的教会书信中,只有有在以弗所和哥林多两处停留的时日较久,其它教会都只是短时间的逗留。但他所写的书信,那一封不亲切呢?甚至写给他从未到过的罗马教会时,他的语气也像对自己人说话(参罗1:8-12)。基本上保罗是以主的心为心,把众教会都看作是一家人。另一方面保罗看来是个很容易跟人亲热,又有智慧的人。 三·著书原因 保罗离开帖撒罗尼迦之后,对这新建立的教会心中悬念不已。虽然有两次想再回去,却未能实现(帖前2:18)。这木概因为保罗顾虑耶孙等信徒的处境,并权衡对福音工作的利弊之后,还是定暂不回去。但另一方面,在保罗去后,这新建立的教会还在受逼迫中(帖前2:14),因此保罗更觉挂心,很想知道他们的情形。于是保罗打发提摩太回帖撒罗尼迦去(帖前3:1-2),探望信徒的情形,并坚固他们(西拉亦被打发到马其顿的别处去),而他自己则去哥林多(徒18:1),后来三人同在哥林多会晤(徒18:5)。保罗在哥林多听到提摩太报告有关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形之后,知道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不但未因逼迫和试炼退后跌倒,反而还能在逼迫中热心传福音,心中大感快慰(帖前3:6-10)。 但另一方面,那些反对保罗的人,在逼使保罗离开帖撒罗尼迦之后,却又讥笑保罗没有勇气,并利用这件事作为攻击的把柄,说保罗传福音另有诡诈(参帖前2:3)。此外,帖撒罗尼迦信徒对主耶稣再来的真理,似乎有些误解。例如:已去世的人在主再来时是否能够被提?主既要快来是否还要照常作工?(参帖前4:13-18;帖后3:6-16)。保罗针对这些情形写信给他们,一方面称许他们的信心和工作,一方面解除他们心中的疑难;同时鼓励、指导他们怎样在圣洁生活中,等候主的再来。 四·著书时地 按徒17章的记载,保罗离开帖撒罗尼迦之后,到了庇哩亚,曾把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亚,自己到雅典去(徒17:14-15)。到了雅典以后,又吩咐西拉和提摩太赶快来跟他会合(徒17:15)。但他们可能立即又受差派出去,提摩太受派去看望帖撒罗尼迦教会,西拉则未详(参帖前3:1)。后来,西拉和提摩太都从马其顿回来,跟保罗在哥林多会合(徒18:5;帖前3:6)。保罗在听取提摩太对帖撒罗尼迦教会状况的报告之后,就写了本书。注意本书是用“保罗、西拉、提摩太”三人一同具名写的,看来是写于西拉和提摩太跟保罗在哥林多会合之后;并且由于书信中表现出保对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悬念之情,应该是在听取提摩太报告之后不久就写了前书。这样,写前书的时候,大约是在哥林多居住的头几个月之内,那时大约是主后十二年左右。 五·要题 关于信仰的要道 本书所论关乎教义方面的基本真理,与保罗日后所写的书信,以及新约其它书卷所见证的都是一致的,例如: 1·信、望、爱的关系(1:3-4;参林前13:13;西1:4-5)。 关乎三位一体的真神 神 1·神是我们的父(1:1-3;参加1:4;腓4:20)。 基督 1·神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使徒很自然地表示基督与父神的合一(1:1)。 圣灵 1·圣灵的权能在传福音工作上之重要(1:5)。 关乎信徒的生活与事奉 1.
离弃偶像服事真神(1:9)。 六·全书分析 第一段 引言(1:1-3) 一·问安(1:1) 二·感谢与代祷(1:2-3) 第二段 因信心所作的工夫(1:4-10) 一·信心工作的根据(1:4-5) 二·信心工作的见证(1:5下-8) 三·信心工作的目标(1:9-10) 第三段 因爱心所受的劳苦(2:1-4:12) 一·争战与忠心(2:1-6) 二·父母般的心肠(2:7-12) 三·爱心的劝勉与安慰(2:13-20) 四·爱心的关怀(3:1-5) 五·爱心的好消息(3:6-13) 六·爱心的劝勉(4:1-12) 第四段 因盼望所存的忍耐(4:13-5:11) 一·主再来与信徒被提(4:13-18) 二·主来与信徒的准备(5:1-11) 第五段 一般的劝勉(5:12-22) 一·对神仆(5:12-13) 二·对弟兄(5:14-15) 三·对自己(5:16-22) 第六段 结语(5:23-28) 一·祝祷(5:23-24) 二·请求(5:25) 三·问安(5:26) 四·嘱咐(5:27) 五·祝福(5:28)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