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A.引言 在保罗十三封书信中,腓利门书是最短的一卷。在监狱书信中,此书虽没有其它书信的宏伟,但其感人程度不亚于其它书卷,保罗在书信中多提及要彼此相爱(如罗13:8;帖前3:12),饶恕别人(如弗4:32;西3:13)。因神是位饶恕人的神(参出34:6~7),神的伟大在于祂肯饶恕人,而人的高贵亦是在于肯饶恕别人。 箴言19:11
云:「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主耶稣亦同样地教训人:「怜恤人的有福了!」(太5:7)因为信徒是被饶恕的人,也应该饶恕别人,这就是腓利门书的核心信息。 B.腓利门其人 腓利门是歌罗西人(西4:9),在保罗的带领下归主(门19),他可能是保罗在以弗所那三年的属灵果子(参徒19:10;20:31)。 书中透露腓利门家境富裕,他有奴仆,家中宽敞可作「教会」(门2),他的爱心受人记念,亦可能常用财物济助别人(门2、5)。 腓利门热心事主,保罗称他为「同工」(门1),在服侍别人方面,常以「为基督而做」为宗旨(门6)。传统说他负责歌罗西城中的一间家庭教会,亚腓亚(他的妻子)及亚基布(他的儿子)皆是教会中的领袖(门2 的「同工」包括亚腓亚,而亚基布则称为同当兵的)。 C.腓利门其书 1.作者是谁 本书虽只有二十五节,然而却深受初期教会所尊重,对保罗是作者毫无怀疑。在教父伊革拿修、特土良、奥利根、耶柔米及屈梭多模、优西比乌的著述中,他们皆认本书为保罗手笔,连异端马吉安亦将此书纳入保罗经典系列之中。此书亦在穆利多正典的保罗丛书中榜上有名。再者,在书中三次作者自称保罗(门1、9、19),文学词汇与保罗的其它书信相若,神学思潮也反映了保罗的「信、望、爱」重点。书内提及的人物如亚基布(门2)、以巴弗(门23)、亚里达古、底马、路加(门24)等,在保罗所著的歌罗西书亦出现(西4:10、12、14、17)。可见本书无疑地确实是保罗亲笔之作。 2.成书日期与地点 腓利门书着成的日期及地点与歌罗西书相同,因推基古是歌罗西书的携信人(西4:7),故也顺便将腓利门书带给腓利门(西4:9),时约主后62
年间。 3.著书之因 腓利门有一奴隶名阿尼西母,从他主人那里偷了钱财后逃至罗马。在神奇妙的引领下,认识了保罗(有说是以巴弗或亚里达古在街道上遇见他,因他们在歌罗西时已认识阿尼西母,遂带他去见保罗),在保罗的引导下信了主【注1】。从此阿尼西母是「再生人」,留在保罗身边服侍他(门13),名副其实地对保罗大有益处(门10
的小字)。但阿尼西母仍属腓利门,故保罗定意送他回主人处去,向主人腓利门认罪赔偿;这是道义问题,也是法律问题(罗马法律容许主人处理逃奴)。遂写腓利门书,托推基古带去(参西4:7~9),期望腓利门收回阿尼西母,并饶恕他,接纳他亲如主内家人般。 4.书的特色 腓利门书是新约中,惟一描述初期教会一个基督徒家庭情况之书卷。书中的「人」、「情」味异常浓厚。在「人」方面全书被提名的共有十一人,五人在启语问安中(门1~2),五人在结语问安里(门23~24),而居中的是阿尼西母(门10)。 在「情」方面,本书确实流露出人间最动人的情怀,保罗在书内表达的属灵伦理之爱,是新约其它书卷无可比拟的。因为对这个犯罪奴仆所要付出的爱,是比对别人更难。但在保罗的笔下,他的劝勉毫不费力,似是自然该作之事。就如马丁路德说:「我们在神面前都是逃奴,惟有耶稣基督肯接纳我们,我们才有盼望【注2】」。 5.简纲 一、问安的话(1~3) A.作者(1 上) B.读者(1 下~2) C.问安(3) 二、感谢的话(4~7) A.感恩谢祷(4) B.感谢之因(5) C.祷愿盼望(6) D.个人欣慰(7) 三、劝谕的话(8~20) A.盼求基础(8~9) B.盼求对象(10~12) C.盼求之计(13~20) 四、结语的话(21~25) A.写信两意(21~22) B.同工问安(23~24) C.结束问安(25)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