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门书一瞥
腓利门书一瞥—— 一封永垂不朽的私函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
腓利门书l节 腓利门书在保罗的书信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它虽然只用了三百三十四个字(根据Westcott- Hort Text),然而有人认为文中所涵盖的,「远胜于世上所有的智慧。」John Bengel引用评论家语。 十九世纪的德国解经家兰格(John Peter Lange)称誉这一封短短的书信为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从早期教会开始,就被视为珍品之一,一直珍藏到如今! 依照历史上的先后次序,许多圣经学者,诸如迪威特(DeWette)、迈耳(Meyer)、渥滋窝斯(Wordsworth)和以利格特( Ellicott)等,常将这封书信与歌罗西书相提并论。这两封信是同一位为主被囚的保罗(门l~9),从同一个囚禁的地方,在同一个时候发信送达同一个收信地点——歌罗西。除了—个例外,这两封信中问安的人甚至也几乎完全雷同。(门23~24,比较罗四:10~14)。 整个故事开始于主后六十二年,罗马城中一个歌罗西的逃奴:他的名字叫阿尼西母。他的主人腓利门是当时歌罗西教会中—个有名望的人(门:2~10;西四:9~17)。阿尼西母起初不只亏欠主人,大概还犯了偷窃的罪(门18)。后来,不知怎 么地,原以为可以消失在罗马广大人群中的阿尼西母,竟然遇上了保罗(门11~13),并且得救了,成为一个基督徒。起初,他服事保罗(门11~13)一个短时期,但是保罗觉得阿尼西母这样留下是不妥当的,应该回到他原来主人的身边。显然地,穿上了新人的阿尼西母也有同样的感动,乃毅然决然地踏上归程。就在这个时候,保罗在百忙中写下了这一封感人肺腑的私函。 保罗写这封信的意思是要说服腓利门在主里饶恕并收纳阿尼西母。不仅如此,更要按崭新的模式对待他:待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门16)。保罗在信中多次暗示他有权对腓利门作这样的请求,并且有十足的理由腓利门不会使他失望(门19~21)。然而,他不用命令的语气,相反地却是一味地恳求(门8~l 0)。一面他诉诸于腓利门基督徒的天性(门5~8):另一面,又晓之以自己的处境(门9)。此外,他更进一步表示,希望不久能重获自由,回到亚细亚(门22),并期待一切都能如愿! 新约宝库中的珍珠 这封简短的私函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圣经的读者与学者。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说:「这封书信为基督徒的爱竖立了一个尊贵无比的榜样。」论到保罗,加尔文( John Calvin)说:「虽然他处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然而,他的翩翩风范使他被提升到接近神的属灵高峰。」另一位学者撒巴铁(Sabatier)说:「这封信虽然是寥寥数行,但是却充满恩典,充满严肃并可信的爱,使得这封短信闪烁得犹如新约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又有人赞誉:「这封书信贯穿着最尊贵的基督徒之灵! 」解经大师莱福特(J.B.Lightfoot)也说:「这一本腓利门书可以说是独一无双!」另一位著名的解经家麦克拉兰( Aleander Maclarer)说:「这里必定有一位大有智慧的人,由于不断地与众先之源以及美善之源有亲密的交通,使生命之泉水先漫过歌罗西书,使之生出既深且广的教训,再悄悄地渗入这本美丽无比的书信,以致显出优美清纯的情操。」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