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门书剪影之三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 腓利门书18节 教会见证的原则——彰显元首的基督 模成神儿子的形像——一言一动都令人想到主 真认识「教会」的人,必绝对尊重个别肢体的感觉 权柄不是独裁,顺服不可超过良心的限度 回到腓利门书的「爱」中 一、接纳他就是接纳我——主的心上人也是我的心上人 二、但如今与你与我都有益处——
暂时离开乃要永远得着 与我同工的马可——另一个阿尼西母 读经 腓利门书第8~24节:「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兄弟阿,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或作益处)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借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教会见证的原则——彰显元首基督
我们真是要为着腓利门书来感谢主!因为主要恢复或得着的教会见证不是空谈和理想,乃是像腓利门书中的保罗一样,绝对让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教会是祂的身体,每一个圣徒都是肢体,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神,乃是主将父神表明,彰显出来。而今天基督之所以做教会的元首,就是要让祂的身体能够彰显元首一切的丰富。这也是所有的人必须穿衣服遮盖身体的原因。基督徒必须衣着端庄合宜,因为圣经的原则是彰显头而不能暴露身体。强调或彰显身体是件极其羞耻的事。教会见证的原则就是如此。
在整个教会中,应该只叫人看见头、彰显元首,而不该标榜人数多少或注意身体多大,这只是群众运动,而不是教会见证。教会的见证必须叫人看见元首——基督一切的丰富。就如一位姊妹在弹钢琴,你该注意的不只是她的手,她的手乃是在 发挥她脑子里面的智慧。「基督是教会的元首」。这话的意思乃是:无论就着团体或个人,总是叫人从我们身上看不见自己,只让人从我们或教会身上,看见基督的荣耀和丰富。为此我们千万不要只传教会。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为教会舍己,今天我们的见证应该是基督而不是教会。所以,如果你一直传教会,那就像人过度暴露身体的羞耻一样。只有头是应该显露的。在教会中唯一该表现的,不是任何人,乃是基督自己。这是歌罗西书给我们看见的。 模成神儿子的形像——一言一动都令人想到主
保罗就是如此彰显主。当你读腓利门书的时候,读来读去,你就觉得像是主为着我们向父神求情。我们知道大卫、摩西是基督的预表,但你不能说保罗是豫表,这是说不通的。马丁路德会说,我们都是神的逃奴阿尼西母。所以你一读腓利门书, 马上想到我们的主!我们从来不知道主在十字架上是怎样替我们求情的,但是如果你把主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仔细地读一读,再参照腓利门书,你就知道了。「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帐上,我必偿还。」这必定是十字架上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虽然主并没有明白地说出这句话,但祂流出的宝血却写出「我必偿还」这四个字。我们的主亲身做的,实在比保罗亲笔写的有份量得多。
感谢主!读这一段经文时,真是叫我们想起主。这就是保罗所做所写的彰显了主自己。他已经被模成神儿子的形像,因为人看见他的所作所为,马上想起主。弟兄姊妹!当人看见你我时,是想到你还是想到主?这是很要紧的问题。你我是老是让人想起我们的发型、衣着、口才……?有一个见过慕迪的人见证说,你和慕迪谈话几分钟之后,你就忘记慕迪了,只想到他所事奉的主,再过几分钟,你连自己也忘了。他原本是来访问慕迪的,但因慕迪彰显了主,使这位访客不但不见慕迪,只 见耶稣,最后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只有主自己。真是感谢主!
但愿到了有年纪的时候,快睡以前将近那天早晨,我们能像大卫一样说:我有了祢的形像就心满意足。我们睡了的时候形像如何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当我们醒来时,有没有神儿子的形像?古人说盖棺论定,可是圣经的原则却是复活论定。复活时,有了主形像的人就可以心满意足。
今天的问题是我们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我们是要建立自己的形像,让人看见我们呢?还是人们遇见我们之后,不是碰着我们的口才、学问……而是碰到主自己?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能不能使别人想到主?保罗在腓利门书中的表现正是如 此。 真认识「教会」的人,必绝对尊重个别肢体的感觉 我们也曾说过,保罗放下他使徒的权柄,用爱来求腓利门。提到阿尼西母时,他说了三点:第一、他是我捆锁中所生的儿子;第二、我心上的人:第三、你收纳他就如收纳我。在这里保罗的方程式是:在罗马帝国中最卑贱的奴隶阿尼西母等于最尊贵的罗马公民保罗。其实保罗在神的国中也是尊贵的。但是他认识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所以他能求腓利门说:你接纳他就是接纳我。他等于我。这是保罗的感觉。
一个人认不认识教会,不在于他读过多少讲论教会的书,会讲多少关乎教会的道,重要的是他的感觉如何?他对待圣徒的情形像不像保罗在腓利门书中的情形?我们知道腓利门原本就是保罗用福音生的,保罗可以用父亲的权柄对他。而那时候许多人都巴不得去服事保罗,以巴弗就是因为爱保罗的缘故, 千里迢迢地从歌罗西到罗马,和保罗一同坐监并服事保罗。他为着爱保罗,宁愿失去自由,什么都愿意摆上。以巴弗是个蒙恩的人。难道在歌罗西只有以巴弗一人这样蒙恩吗?你读腓利门书前半,就知道腓利门也是一个蒙恩的人。如果可能的话,我相信腓利门一定也愿意跟随以巴弗的脚踪到罗马去服事保罗。现在,他的逃奴阿尼西母被圣灵遇见,借着保罗传的福音得救了。就着阿尼西母来说,他在得救以后,愿意拿着保罗的信,甘冒被严厉惩罚的危险,回到他昔日主人的家里。这实在叫我们看见福音的大能和圣灵的工作,只有主的十字架能感动并改变阿尼西母。另一方面,保罗说: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弟兄姊妹!你想想看,保罗可不可以做这事,而腓利门愿不愿意呢?我们知道答案都是肯定的。然而,这位成熟、认识基督与教会异象的保罗,他怎么说呢?「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弟兄姊妹!认识教会就是看见弟兄如同看见主一样,而不是看见弟兄属灵与否、地位如何等外面的情况。因此,保罗尊重腓利门如同尊重主一样,不随便替他定规任何一件即使是最好的事情。他认识教会,知道每一个肢体都是连于元首的,所以他尊重每一个肢体的感觉。若不清楚主的意思,他当然不做。然而,即使他清楚主的意思而不清楚弟兄们的意思的事, 他也不做。弟兄姊妹!这叫作认识基督与教会。
今天教会的难处就在这里。我们只想到自己,单求自己的意志得以伸张,别人的感觉一概不理。但是保罗的做法却迥然不同。他有个感觉,似乎也是主的意思,这个感觉腓利门是一定欢迎的,可是他不自己决定,因为他不知道腓利门的意思, 就不愿意这样行。他实在是个认识教会的人,所以他说: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他要腓利门在学习「爱」的时候,要爱得甘心。保罗处处都以教育的观点来着想,带领腓利门认识教会。如果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如此行,那么教会 中就少有难处,并能「在爱中建造自己」。虽然我是丈夫,可以吩咐妻子,但为着爱的缘故,不知道她的意思,我就不这样做。如果有这样的弟兄,就证明他是基督耶稣的囚奴,他的身上有十字架的记号。他认识什么是教会,绝对尊重个别肢体的感觉,看每个肢体都如同主一样。服事主的人若没有这种亮光,迟早有一天,在教会中他要做「教皇」,只有他说的话算数。如果有人反对他,就以为是反对主。哦!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看见一个真正认识教会是基督身体的人,却不是这样。 权柄不是独裁,顺服不可超过良心的限度 另外,在门13「……替你伺候我」的「伺候」,在原文中不是用来形容罗马奴隶服事主人的「伺候」。奴隶是没有自己主张的,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东西,整个人如同主人的零件,主人可以任意待他,主人说了就算,他不可以有自己的意见。这是罗马人对奴隶的要求。他们讲权柄讲到这种地步,完全抹煞了人的自由,丝毫不顾人的良心,要别人完全的顺服。但是圣经中的权柄和顺服却与罗马的奴隶制度大不相同。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他的顺服是不能超过良心的。如果年长的弟兄叫 他做什么事而他的良心不许可,他可以拒绝。对于人顺服的程度不应超过良心或里面的感觉。
虽然在罗马的制度下有这种极端的情形,但保罗是认识基督与教会的。他所用的「伺候」根本不是奴隶伺候主人的伺候,而是层次最高的伺候,是如圣经中所说教会里有长老、执事的那个「执事」。「执事」和「伺候」的字很相同,因此保罗在腓利门书的意思就是:我本想将阿尼西母留下,并不是像伺候你一样的伺候我,乃是像教会中的执事一样。教会中的长老、执事是有尊荣的。保罗本来盼望将阿尼西母留下来替腓利门伺候他,乃是像执事服事教会一样。在保罗的感觉里,他一点都没有把阿尼西母当作附属品或零件;保罗尊重他,把他看作执事。弟兄姊妹!没有一个属灵的、成熟的基督徒,会要求他所帮助的弟兄姊妹顺服他,像阿尼西母顺服他肉身的主人一样。在保罗的感觉里,如果他得着阿尼西母的服事,那必定是自由 身的服事,和奴隶制度下的伺候截然不同。 不但如此,当保罗劝腓利门时,在门21说:「我深信你必顺服」。这证明保罗身上有爱也有权柄,但他没有用权柄,而是用爱。我们知道保罗可以用父亲的口气吩咐腓利门行合宜的事,但是他说:「你若以我为同伴……」。你看!保罗是何等谦卑!圣经记载这位在教会中不知道多属灵、多走在前面的弟兄——就是有了年纪、成熟的保罗——他劝腓利门在基督里行合宜的事,不用权柄,乃是用爱来求他。弟兄姊妹!请我们从这里来看见一个认识基督与教会的人。 回到腓利门书的「爱」中 一、接纳他就是接纳我——主的心上人也是我的心上人
为什么保罗能说阿尼西母是他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是他心上的人?「接纳他就足接纳我」?阿尼西母变成了「我」!我们说过,这是保罗在主面前学的功课。我们的确是主在患难中所生的,是主的心上人,主看我们如同祂自己一样。若有人伤害我们,逼迫我们,主就认为是伤害祂自己。因此主才在大马色路上向保罗说:「你为什么逼迫我?」亲爱的弟兄姊妹!从外表看来如此卑微、毫无地位、什么都不是的人,主和保罗却能说:「他是我的心上人。」哦!让我们记得:认识教会就是对任何一位弟兄一视同仁,即使是最微小的一个弟兄,因着知道他是主在患难中所生的,所以承认他是我们的弟兄;因着他是主的心上人,所以也是我们的心上人。
主说:「逼迫他就是逼迫我」,主看他就是「我」。所以我们也该有同样的感觉:弟兄就是我;伤他就是伤我。
倪柝声弟兄年轻时,有一次他们同工之间起了争执。结果有一个弟兄要打另一个弟兄,被打的就是欺负倪弟兄的。但倪弟兄却用他自己高大的身体挡在那个欺负他的弟兄前面,并对要打人的弟兄说:「你不能打他,他是我的弟兄!i」亲爱的弟兄姊妹!他可以忽略你、伤害你、亏负你,但是一个认识教会异象的人,只看见他也是我们的主在十字架苦难底下生的,是我的弟兄。
每个母亲都爱她的儿女,尤其是难产所生的,她特别爱。没有一个人所受的苦难比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受的苦难更大,经过那样的苦难,才生下了我们这些人。所以教会的定义就是:不管他是谁,只要是主所生的,就是我的弟兄。因着主把他放在心上,所以他也在我的心上。为此,我们不要说「你们」或「他们」。你要看见:欺负他就是欺负我,批评他就是批评我,你觉得他们聚会死气沉沉,就是我的聚会死气沉沉,他们没有主的同在,就是我没有主的同在。弟兄姊妹!这就是圣经中所 说的教会。
今天许多人给教会下了很多定义,其实意思很简单:你我所看不起、渺小、卑微的弟兄,只要他在主的心上,也应该在我们心上。对那样的弟兄,你能不能爱他、接纳他?这种感觉是经过十字架的工作,组织在保罗里面的,所以保罗能这样写。 因此,我们读腓利门书时,看见他真是认识教会是基督身体的一个人。为此,我们必须爱和我们在一起配搭的弟兄,以及同在一个城市里的弟兄。通常,离我们远的弟兄姊妹都是可爱的,但最大的试验是我们能不能爱一同配搭的弟兄?能不能爱那些在我们眼前看得见的弟兄?我们能不能像保罗爱阿尼西母一样地爱我们身旁的弟兄?这是圣灵今天的工作——将我们带回腓利门书的「爱」中。 二、但如今与你与我都有益处——
暂时离开乃要永远得着 保罗还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阿尼西母的字意即为「益处」。保罗很有智慧,也有幽默感,他用阿尼西母这个字的字意来提醒腓利门。从前做为一个逃奴,当然没有益处,但是,当他被主遇见之后,情况就不同了。耶稣基督十字架的工作改变了一切。现在,这个基督苦难所生的阿尼西母,于你、于我都有益处。 一个如零件般的罗马奴隶会有什么益处?如果你是果效主义者,你会问:这个人会有什么贡献?若是一个百万富翁进来,人们的眼睛会发亮,因为这个人对教会可能有贡献;一个学者进来,也会受到尊敬,因为这人也可能对教会有贡献。而一个奴隶乃是一无所有的,可能会累着教会,不可能会有贡献。弟兄姊妹!如果这种观念在教会中产生,那就是把商场搬到教会里来了。那是商场上的做法,不是教会。
但是很不幸的,在教会历史中,许多时候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弟兄姊妹,如果真是这样,那教会中都是有钱的、有学问的、年轻力壮的,因为这些人最有用。但是你把那些老弱妇孺、残缺贫穷、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弟兄姊妹放在哪里? 圣经告诉我们:在基督里不分化外人、希利尼人,没有男的、女的之分别,什么界限都没有,都是弟兄姊妹。 所以请记得,如果我们一直注意「益处」,一直看某人有什么贡献,那我们所得着的不是教会,最多只是个工作。这个工作可以很发达,因为你把教会变成了军队,若是赶不上,就要被淘汰。世界上可以淘汰人,教会中可以淘汰人吗?不可以!你我不能将教会变成社会。教会不能都是年轻的或年长的,也不能光是有用的或智慧的。相反的,圣经说:「神拣选愚拙的人。」 保罗提醒腓利门:「他暂时离开你,或者叫你永远得着他。」保罗的意思是,幸好他暂时离开你,结果叫你永远得着他,好像得着一个宝贝一样。如果得着的只是如垃圾之物,怎么能觉得是宝贝呢?罗马主人对脱逃的奴隶是极严厉的,常在他脸上烙上记号或将他钉十字架。如今,阿尼西母逃走了,他伤了主人的心,偷窃了主人的东西,亏欠了主人,这样的人岂不是没有最好吗?今天我们对弟兄姊妹的戚觉如何?若有弟兄在真理上看法和你我不一样,他会亏欠你、顶撞你、找你麻烦,你是不是觉得他不来聚会最好?是否觉得没有这人也罢?有这种心态的人,即使他满口教会,实际上他是不认识教会的人。
因此,请记得,如果我们看见教会,就知道没有一个弟兄是可以失去的,如果少厂一个弟兄,你就难过,有如失去整个世界一般。弟兄姊妹!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呢?若是我们里面厌烦某弟兄,觉得他吵闹、噜苏,希望他少来或少讲。弟兄姊妹! 什么时候我们心里这样想,就是错了!如果站起来明讲,那更是大错特错!这种做法证明有宗派的灵,即使他外面不挂什么牌子,但他里面宗派的灵远超过外面看得见的藩篱!
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看见如果有弟兄因着某种原因暂时离开我们,叫我们有个祷告在主的面前:主啊!但愿因着他暂时的离开,叫我们能永远得着他。因为他是宝贝的,我们不能没有他。弟兄姊妹!我们能不能向主有这样的祷告?今天有许 多弟兄姊妹离开了我们,不在一起聚会,你是否觉得他们不在这里最好!他们不在,我们清静多了!别人可以这样说,但是如果你有保罗的心肠,你不能说。若你是被亏负的、被拒绝的、被伤过的,你能不能说那个弟兄对你有益处?许多时候我们不 能。但保罗却说:对你,对我都有益处。 多少服事保罗的人都比阿尼西母服事得好,而且阿尼西母回腓利门家的时候,难处是大的:一个偷窃的人怎能保证他不再偷?然而保罗在此劝腓利门学一个很深的功课:别人可以厌烦某弟兄,希望他们不在最好,但是为着主的见证,我们不能 这样想。我们要日夜在主面前祷告,求主给我们保罗的心肠。任凭别人伤害、得罪我们,但我们要听主借着保罗所说的话:「他对你有益处」。 亲爱的弟兄姊妹!当你聚会久了,人也看多了,弟兄姊妹之间常起磨擦,不像刚聚会时那样新鲜活泼。请记得,什么时候你我不肯收纳我们的弟兄,圣灵就要借着十字架做求情的工作。有时我们会埋怨:为什么神给我这样的丈夫?为什么神给 我这样的妻子?为什么神给我这样的一班弟兄?怎么办?要不要离开?非常希奇,在这种情况之下,圣灵常常会说这句话:「但如今与你、与我都有益处。」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我能不能得着这个益处?如果你我接纳了他们,就和腓利门书一样有保罗的灵了。 因此,我们实在需要圣灵来感动我们,给我们看见:所有弟兄——与我们意见不同的、顶撞我们的、会经为难我们的——都是与我们有益处的,都像宝贝一样,我们要欢迎他们回来,巴不得彼此在一起能有交通。当我们有这样的灵,在一起聚会、交通的时候,你就觉得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宝贝的,绝对没有一位是可以少的。果真如此,这个教会中所包括的就是所有神的儿女,这个见证才是教会的见证,也是保罗所说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的丰满。
哦!每一个弟兄姊妹都是要紧的,都是我的益处,那个噜嘛的、爱睡觉的、不起眼的……都是我的弟兄,都与我有益处,我必须接纳他。因为接纳他就是接纳主;拒绝他就是拒绝主。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呢?如果我们能如此行,那就是进入了腓 利门书所启示的实际 与我同工的马可——另一个阿尼西母
门24说:「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很有趣的,整卷腓利门书中,提到十—个名字,前面五人,后面五人,当中是阿尼西母。前面的五人提过之后,保罗在最后介绍他的四个同工,就是: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读到这节圣经,我里面有很深的感觉:在保罗同工的名单中,第一个怎么可能是马可?因为马可是有前科的!在我们的感觉中,第一个应该是写使徒行传的那位「亲爱的医生路加」。而亚里达古是把他自己的命摆上,和保罗一同坐监的,似乎也该放在第一位。但是非常奇妙,圣经这里的顺序却是: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真感谢主!
腓利门有个阿尼西母;保罗有个马可。大家都知道马可的故事。马可本来是巴拿巴的同工。我们读圣经要小心,似乎很多人误会了巴拿巴。圣经明明说巴拿巴是好人。当初保罗得救时,没有人敢接近他,大家都不知道他到底是真信还是假信,但圣经说是巴拿巴去把保罗带出来的。巴拿巴的心胸太广阔了,他真是个度量大的人。那一次保罗和巴拿巴分开,大概不是巴拿巴的错而是保罗的错。当初是他把保罗带来做同工的。圣经起先记载的顺序是巴拿巴、保罗、巴拿巴、保罗,后来,却变成保罗、巴拿巴,保罗,巴拿巴。过没有多久,保罗就跑到巴拿巴前面去了。在这段期间,有一次他们到耶路撒冷,就把马可带出来做工。
马可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有一回彼得从监牢里出来,他想了一想(不要以为基督徒是不用思想的),就往马可家去。敲门之后,有使女来应门,听见彼得的声音,高兴得忘了开门,就先跑进去告诉大家说,彼得回来了。所以我们知道,马可的家很大,而且是祷告聚会的地方。不但如此,主耶稣最后的晚餐也可能是在他家的楼上举行的,因为马可福音形容说:主耶稣和门徒们都来了。「来」字说出了很可能那个晚餐是在他家举行的。你看!马可和主耶稣及彼得的关系如此接近,而且彼得称呼马可为儿子,因此在他出监以后,便往马可家去。马可是个非常热心的少年人,看见保罗和巴拿巴后很高兴,就跟他们出去做工。但是富家子弟常常吃不了苦,平日安逸娇养惯了,发起热心,就愿意到穷乡僻壤传福音,但是到了乡下,晚上又是蚊子又是跳蚤的,失眠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不干了。马可大概就是这样,他性格不行,起初满怀热心跟着他们出去,到了中途受不了就回耶路撒冷去了,不再和保罗、巴拿巴同行。
后来有—次,当他们要再出去看望的时候,巴拿巴建议带马可同去,保罗不同意。我想保罗是个有原则的人,而且是讲权柄的。一个讲权柄的人是不可能被得罪的。何况那时已经变成「保罗和巴拿巴」了,所以那次保罗或许觉得这个年轻人不 行,没有什么用处,带着他似乎有害无益。但是巴拿巴却觉得应该带马可同去。有的人说,因为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所以巴拿巴坚持要带他去。然而那是误会巴拿巴。巴拿巴的心胸素来宽广,他大概觉得不能因着马可以往的失败就永不录用。世 界的做法可以如此,教会中却不能这样。可是那时保罗是血气方刚,大有作为的一个人,他觉得像马可这样三心二意的人不能同工。他和巴拿巴起了争执,很不幸地两人就分开了。
然而,想不到的是,在保罗写腓利门书的监狱里,他却说:我的同工马可问你们安。这证明那个曾经离开他、被他认为永不录用、间接拆散他和巴拿巴的马可,现在变成了他在监牢中的第一个同工。先前的保罗个性真是强,教会中的难处都是这样来的。有的人强到一个地步,在意见不合的时候宁可拆散,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然而这个有了年纪的保罗,现在重新接纳了马可,马可回来了。
在歌四:10保罗说:「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己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 」保罗不但介绍了阿尼西母,也介绍了马可。这两人的背景相同,都是离开过的,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大户人家娇养的子弟。你看见没有?保罗会受伤、被得罪,可是,到了晚年,在美好的仗打过、当跑的路跑尽、所信的道守住了的时候,却能对提摩太说:你来的时候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与我有益处。不要忘记,「阿尼西母」就是「益处」的意思。难怪保罗在腓利门书中,第一个提到问安的同工就是马可,因为马可的光景很像阿尼西母,他们都开过小差,虽然一个是一无所有而另一个是什么都有,但他们的背景有些相似。保罗能重新收纳马可,表示他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人,超越了他本来的原则和个性。
你我是大还是小,乃在于我们对弟兄的看法如何。我们是否断定某人没有用,他就永远没有用?是不是有弟兄夸一个人,大家就都夸他;贬一个人,这个人就永远被踩在脚底下?保罗却不是这样,马可离开过他、不与保罗一同作工,现在他却能接纳马可,而且说马可与他有益处。这是因为现在他是耶稣基督的囚奴,因着十字架的呼吁,他能将马可请回来,仍旧成为他的同工,并知道马可与他有益处。 最后,在门20,他说:「兄弟阿!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原文是因你得益处。腓利门也使保罗在主里得着益处。 所以弟兄姊妹!你看保罗实在是个认识教会是基督身体的人,他的的确确看见每一个肢体都是有益的。他之所以能写腓利门书,相信是十字架在马可这件事情上,把这个勇敢、顽固、有主见、有权柄、有原则、威严无比的保罗,割得又深又准。因着十字架的剥夺,保罗才能做这些事,照着保罗自己是无法办到的。经过十字架多年的雕刻,果然到了有年纪的时候,他能写出腓利门这样一本美丽的书来。我们的的确确有把握相信,当保罗复活的时候,他能像大卫一样说:我有了祢的形像就心满意足。 我们从以弗所和歌罗西到腓利门,分别看过了这个发光的保罗是个有了年纪的保罗,并做了基督耶稣的囚奴。但愿这些话能够成为我们真实的帮助。 祷告 主阿!我们真是感谢祢!但愿祢能借着这些话向我们的深处来说话。多少时候我们像保罗一样,坚持所谓的原则,以致于许多弟兄姊妹不能与我们同行。求祢赦免我们,因为我们何等得罪祢!但愿我们知道,他们暂时离开我们,是要我们永远得着他们,像得着宝贝一样。为此,主阿!我们为着祢在这个城市里面许多的宝贝向祢祷告。我们的主阿!我们不敢把自己比作保罗,但我们求祢把神的儿女们聚集在一起。但愿今天神的儿女暂时分开,是叫大家能永远相处,彼此相属,能永远成 为彼此的心上人;能彼此接纳就像祢接纳我们一样。我们的主!但愿以弗所和歌罗西的启示能成为我们的启示,更愿这个启示因着十字架的工作成为我们的经历。让我们能像保罗一样,做基督耶稣的囚奴,也成为有年纪、成熟的人。好叫我们也能像大卫一样说:当我们醒来的时候,因为有了祢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主阿!愿祢被高举,永远得胜!而愿我们更衰微!听我们的祷告,靠主耶稣基督可爱的名。阿们!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