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返回上级目录】

◆ 经文:腓利门书1-3节
◆ 内容:
  今天在节目中所要跟你分享的经文是:腓利门书1-3节

  「1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2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3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简介说明
  这一封书信我们很容易认定这是保罗写给腓利门的私人信函,特别是针对腓利门个人与一名奴隶彼此的关系,不过保罗似乎也希望全体教会同时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因为它不单是处理一个个案的问题而已,书信中所提到的内容更是当时候很容易普遍遇到的情形,可以这麽说腓利门书的内容将成为认识彼此接纳与合一的重要典 。所以我们可以从保罗的问安就知道这包括了腓利门的家人(亚腓亚并亚基布)和在他家里的教会。

  书信的开头保罗往往按当时写作的格式先介绍写信人的身分或职分,再来是受信人的身分或职分,然後给予问安或祝福,他说:「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直接翻译就是「耶稣基督的囚犯保罗」,这个称呼值得注意的有几项:

  1.首先;保罗说他是「耶稣基督的囚犯」,他似乎以这个称呼为荣,在保罗的书信中他多次提到自己是耶稣基督的囚犯(弗3:1我保罗为你们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稣被囚的、弗4: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提後1:8你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或说自己是为了福音而受捆锁,「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门 13),在人看来他是罗马皇帝的囚犯,但他不如此称呼自己,因为他不是为皇帝受苦,他是为了耶稣基督和福音的缘故受苦。当时犹太人控告保罗是扰乱天下的,所以保罗就上告於当时的罗马皇帝,以为他所传的福音辩护,而且从腓立比书知道,他当时是受皇帝的禁卫部队所囚禁:「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馀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腓1:13),保罗是以他的诸般患难为荣(林後11:23-33)。

  2.其次;保罗也没有使用「使徒」这个职分,来称呼他自己,在保罗的十叁卷书信中问候语用到使徒这个职称的有: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後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後书、提多书,一共有九卷,我们可以发现保罗使用他「使徒」这个名称时,都是在强调他本身所具有的权柄和权威性,目的是为了吩咐教会遵守他所传纯正的福音(以防止异端的偏差)或是对传道职分的神圣托付(提摩太、提多)。另外有四卷保罗书信是没有用「使徒」这个称呼的,有腓立比书(腓1:1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帖撒罗尼迦前书(帖前1:1保罗、西拉、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稣基督 的教会)、帖撒罗尼迦後书(帖後1:1保罗、西拉、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神我们的父与主耶稣基督 的教会)、腓利门书(门 1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从这四卷书信,我们可以发现保罗为何不用使徒这个称呼,是因为腓立比教会和帖撒罗尼迦教会正面临受苦的光景,而且为信仰的缘故付出很多的代价,怎麽说呢?保罗曾对哥林多教会这样说:「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林後8:1-2),马其顿的众教会就包括了腓立比教会和帖撒罗尼迦教会,由此我们知道保罗对腓利门也没有使徒的权柄来要求他,是因为腓利门曾为阿尼西母这位逃跑的奴隶,他的家中曾受了亏损,或是钱财的损失,或是精神的损失,所以保罗才会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麽,都归在我的账上。」(门 18)

  3.再来;值得思想的是有关:「同兄弟提摩太写信」这句话,可见腓利门是与提摩太认识的,在保罗的书信中有六卷是和提摩太共同具名写的(林後1:1、腓1:1、西1:1、帖前1:1、帖後1:1、门 1),只是保罗从未称呼提摩太为使徒,但却称呼他为「兄弟」,这没有贬低的意思,他称呼亚波罗也是兄弟(林前16:12),这是强调职分的不同,兄弟是一种身分,使徒是一种职分(只有主耶稣和圣灵所特别拣选的人,才能称他为使徒,例如巴拿巴也是使徒,使徒行传14:14)。使徒彼得也曾称呼保罗为兄弟:「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彼後3:15),由此看来,保罗是使徒,也是一名兄弟。

  保罗写信给腓利门(友谊Friendship的意思),腓利门又是谁呢?由经文我们知道保罗称他为所亲爱的同工(门1),同工就是为了福音与保罗一同事奉的人,这是一种夥伴关系。这表示保罗不但曾经接触过他,而且彼此还相当友好;因为,从十九至二十一节看来,他是保罗带领信主的。我们如果将这封信比较一下歌罗西书四章九节,就明白当时腓利门是住在歌罗西的,阿尼西母就是被保罗打发回到这个城 ,因为阿尼西母以前就是住在歌罗西,而且是住在腓利门的家中。有可能腓利门是一个富有的人家,拥有不少奴隶,是当时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而且他又是基督教的一个领袖,保罗指出他家中有一个教会(第2节),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认为腓利门的家庭教会必然也认识阿尼西母这个人。

  「亚腓亚」和「同当兵的亚基布」可能就是他的妻子和儿子。我们记得保罗没有到过歌罗西,所以一定是腓利门风闻保罗的讲道,不惜长途跋涉,东行一百二十多里路去到以弗所(保罗在以弗所有叁年之久),他听保罗的讲道,因此信主又结为好朋友。至於腓利门的儿子亚基布,後来就成为歌罗西或老底嘉教会的牧师(西四17)。当以巴弗从歌罗西往罗马探望在狱中的保罗时,亚基布似乎是受托,负起牧养的职责,「同当兵」的意思是指一同参加战斗,且曾面临同样的危险,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战友。保罗写这封书信是第一次在罗马坐监时所写,那应是公元 62到63 年左右,此时保罗已经事奉主大约叁十个年头了。

  保罗请求腓利门在主 赦免与再接纳阿尼西母。阿尼西母原本是腓利门家中的奴仆(西4:9;门16),但是在主人家中犯了某项罪行,可能是偷窃金钱(门18),然後逃到罗马。在第一世纪是盛行奴隶制度的,根据罗马律法,奴仆是应该终生服事那个买他回来的主人,在当时,奴仆并不算是个「人」,是被当成一件「活的工具」,主人有绝对的生杀大权、责打和处罚他的奴隶。当时罗马帝国至少有一千万的奴隶,据说有一个贵族,他的遗产留下4116个奴隶,而富有的家庭,家中有几名奴隶是普遍的现象,倘若逃跑的奴隶被捉回来的时候,幸运者,只是在他的额头前烙印上一个文字「F」(fugitive),代表「逃跑者」;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就会被处死。保罗当然非常清楚被遣返的阿尼西母将会面临何种可怕的命运,所以他写了这封信,交由推基古且陪同阿尼西母一起回歌罗西教会。

  由腓利门书我看见保罗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也有着基督耶稣怜悯的心肠,他为了一个奴隶,宁愿放弃他的使徒权柄,低声下气的为的是使这个主人与他的奴隶和好,其实保罗的这种宽容精神不也反映了基督的爱,因着爱,他甘愿降卑为人,为要使我们与神和好,然後我们一切的亏欠都归算在耶稣基督的账上。

  保罗为一名奴隶的请求也没有违背当时的社会传统,根据罗马的法律,奴隶是没有进收容所的权利的,倘若他逃走了下场是可悲的,不过奴隶还有一个特别的例外,就是他可以求助於主人的朋友。他可以逃到他那 去,不是为躲藏,乃是为公然的庇护。原先的主人仍然是有全权处罚他的,不过他所投靠的新主人有权替他求情。原主人为朋友情分的缘故,或许会接受他的请求,尤其是代求者是原主的同工,就更容易接受,倘若主人喜欢的话,他可以得自由,甚至接纳他做自己家中的人,像一些忠心的奴隶有时被接纳一样。

  按照以上的罗马法律,岂不正说明腓利门书与福音救人的方法类似吗?我们既是人类,就是属於神的产业;但我们犯罪,偷了神的东西走了,我们的罪是严重的,我们的刑罚是大的。律法要控告我们,良心把我们捉住。但是虽然律法定我们的罪,恩典给我们求助的权利。正如阿尼西母逃到保罗那 一样,我们可以逃到耶稣那 ,他不但是罪人的朋友,也是我们主神的同等朋友,是神的同工。所以他可以作我们的代求者和重生者,正如保罗作阿尼西母的代求者,又领他得到新生命一样(第10节)。

  再者,正如保罗对腓利门说:「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麽,都归在我的账上。」同样的,我们各人的罪都归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并藉着他的死里复活为我们还了罪债。现今正如阿尼西母与腓利门和好了,又甘心回到他那 去,作他的仆人;同样我们也藉着主耶稣与神和好了,并且我们甘心又欢喜快乐的归向他,不再是他的仇敌,也不是因为被迫作他的奴隶,而是被他所收纳,永远属他的家人(第15节)。他叫阿尼西母回去向腓利门赔罪,保罗认为阿尼西母的归回不只是一位奴仆,而且还是一位亲爱的弟兄(门16)。

  我们不知道什麽原因,在罗马与被囚禁中的保罗如何与阿尼西母相遇并且认识的。学者们对这"相遇"有叁个推测:(一)可能是经由保罗的一位同工所引见的;(二)或许推基古以前曾与阿尼西母相识,最後在罗马碰见他;(叁)阿尼西母以前在歌罗西就认识保罗。不管是哪一种原因,终究阿尼西母是在保罗的带领下归主(门10),然後对保罗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有益处(门11,13)。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第3节),这是保罗最常用的祝福问候语,在他的书信中至少出现了九次(罗一7;林前一3;林後一2;弗一2;腓一2;西一2;帖前一1;帖後一2;门3)。这祝福的源头是来自圣父与圣子。恩惠在先,平安在後,恩惠是根,平安是果。

  .恩惠(cavri" ,Grace)是我们原本不配得的却临到我们身上,恩惠(恩典)这个字是指慷慨给予的意思,恩典是有内容的,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包含了恩赐、赦罪、称义、今生和永生的福分,上帝的恩典可以说涵盖了我们一生的需求和满足「因为,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恩惠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善工来赚取或换得的,上帝把他的恩惠白白的给予人,这不是因为我们有什麽好的,所以保罗说,上帝拣选他的子民,不是因为他们行为的结果,而纯粹是出於他的恩惠(恩典),「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罗十一6)。

  .平安(eijrhvnh ,peace)平安是希伯来人的问候语shalom,是神主动与人恢复和好的关系,也是人内心平静和谐的状态,总结平安有叁个向度,就是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己都有和好、和睦与和谐的状态。

  当保罗写这封腓利门书信的时候,或许他也没有想到,这封短短的书信竟然会流传了许多个世纪,被人研究,被人讲解,造福了千百万人!这证明他所写的是有生命的,书信的大纲可以这样分:一至七节论到跟腓利门个人有关的事情;八至十七节论到保罗跟阿尼西母有关的事;十八至二十五节论到保罗跟腓利门有关的事。第一段是保罗称赞腓利门的话,这是他为阿尼西母求情的手法。第二段是保罗用爱心和灵巧的话,为这个曾一度偷东西又逃走的阿尼西母求情。第叁段是保罗以严肃的态度来求,无论阿尼西母偷了什麽,他都愿意替他偿还。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