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書名 ?「希伯來」:「渡過」之意思,指亞伯拉罕離開吾珥,後來渡過河到迦南,人稱呼他為渡過河之人,他們的子孫也稱為希伯來人(創14:13),也是今日我們所講的以色列人。 2.作者 ?本書沒有著名作者是誰,但很多人都覺得是保羅所寫,因為書中題及得多律法的事情,有誰比保羅更明白律法背後的真理,另外來13:23-24題及作者與提摩太有關,他應到過義大利,所以作者極有可能是保羅,但書中沒明確表示,這也不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神啟示作者將真理講明,無論作者是誰,也不影響啟示下來的書信之地位。 3.對象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來5:11-12 「親愛的弟兄們,我們雖是這樣說,卻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來6:9 「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來10:32-34 ?從經文內容所看,我們看到他們應是信徒,對舊約律法熟悉(應是希伯來人,書名也顯示),信主年日不是短的,本可作師傅,而且曾為主受難處、受逼害的。 4.日期 ?應不是耶路撒冷被毀(公元後70年,羅馬提多將軍曾攻打耶路撒冷),因書中提及獻祭的事,而書中也提及提摩太,及信徒已受某程的逼迫,逼迫已開始一時間,所以可能主後63-68年。 5.背景 ?當時希伯來書信徒面對甚麼問題? A.異教勾引 「你們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來13:9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就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有古卷:這等人窺察所沒有見過的),隨著自己的慾心,無故的自高自大。」西2:16-18 ?當時信徒可能被猶太教引誘,叫他們返回律法主義,要死守規條,敬拜天使,嚴守飲食,這才能使他們更敬虔。 B.苦難逼迫 「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來10:32-34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12:3-4 ?熱心猶太教的人,他們是罪人,已開始逼迫基督徒,要他們放棄信仰,甚致奪去他們的家業,身體也受到捆鎖。 C.靈性軟弱 a.追求膚淺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5:12 b.有人倒退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10:25 「只是義人(有古卷:我的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10:38 ?有人似乎忍受不了逼迫,或受異教吸引,已停止聚會,返回以前不信的光景。 c.有人灰心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12:3 「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12:12 ?他們走這條天路,遇著很多攻擊時,或許也感到灰心及疲乏。 6.重點 A.「更美」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貴,就遠超過天使。」1:4 「他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3:3 「(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7:19 「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8:6 「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10:34 「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12:24 ?本書題及「更美」或「更」比較的字眼超過十多次,目的是藉基督,新約的更美,吸引信徒繼續持守信仰,不要羨慕猶太教,律法主義,其實信徒所相信的才是更美,不要再受異教勾引。 ?而信仰更美之處是甚麼? a.更美之約的中保 b.更能除罪的方法 c.更美之祭物 d.更美的家業 e.更美的家鄉 B.「信心」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分了。」3:14 「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4:11 「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6:12 「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10:22-23 「只是義人(有古卷:我的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10:38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11:1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12:2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13:7 ?本書出現超過40多次關乎「信」「不信」「信心」等字眼,因為如要激勵他們在異端引誘及逼迫中,仍不灰心,仍持守信仰,仍忍耐到底,就要他們學習信心的功課,人有了信心後,就會有以下表現: a.可以看到未見之事的實底 b.可以不至動搖 c.可以坦然來到神面前 d.可以得神喜悅 e.可以得稱為義 f.可以歡喜走前面的路 g.可以更有瞻量 h.可以不灰心 7.主題 ?因著上面所說的背景與重點,我們可以給本書的主題:「超越的信仰」,基督教的信仰比起其它宗教所說的更完全、更美、更超越,信徒不需響往這些異道,反而要欣賞及堅守自己確信的,而信仰之超越、更美之處就在於我們所相信的基督。 ?而信仰本身有“faith”“belief”意思,信仰本身就是信,因有信心時,就能超越重重困難,繼續有力走前面的路程。 8.大綱 超越的信仰 A.認識基督之超越(1-10:18) a.更美的使者(1-2) b.更美的首領(3-4:13) c.更美的祭司(4:14-10:18) B.活出信心的表現(10:19-13:25) a.信心的表現(10:19-39) b.信心的見証(11) c.信心的路程(12) d.信心的生活(13) 9.價值 A.更明白約聖禮、會幕、獻祭、律法的屬靈意義 「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總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10:1 B.更明白「信」之真理、定義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11:1 C.更能掌握舊約歷史的意義 「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11:30-32 D.更全面認識基督 「又說:主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1:10-11 E.更認識將來更美之家鄉 「所見的極其可怕,甚至摩西說:『我甚是恐懼戰兢。』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12:21-23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