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返回上级目录】

壹、完全成功(成熟全備)的人

──雅各書第一章──

一、 忍耐成功的人(一:1--4):

1. 作者雅各本身是個什麼樣的人?(一:1)

(1)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比我們說什麼樣的道理更重要。

雅各自己如果不是忍耐成功的人,他就不能勸別人在百般試煉中要大喜樂。但他若自己經歷過、活出見證,再以此勸勉別人就更有說服力,也才能真正感動人。
更重要的是當他被聖靈感動如此勸勉別人時,他並不能以為這是為別人寫的、與他自己無關,他乃要自己先奉行到底,所以最後他自己面對最大的試煉時,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得勝。我們領受神的話語都要以此為標準,我們固然可以勸勉別人,但更應該要求自己做到,而且不是一時做到而已,乃要一生奉守不渝。

(2) 雅各是否活出忍耐成功的生命(見證)呢?

他自稱是神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雅一:1),事實上他是主耶穌肉身的弟弟(太十三:55,可六:3),本來應該沒有信主(約七:1-5),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徒十二:17,十五:13,廿一:18),但他活著時是否有忍耐成功的見證已未可考。
惟依教會歷史家的考據,在保羅被押付羅馬之後,猶太人因為沒有能殺死保羅,失望(也覺得沒面子)之餘轉而逼迫當時身為耶路撒冷教會之首的雅各,他因而為主殉道,且是寧可粉身碎骨而死也不屈從猶太人的逼迫,確是最榮耀的見證。

2. 我們如何能忍耐成功?(一:2-4)

(1) 在面對試煉時要能夠喜樂。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十七:22),能夠喜樂已經先贏了一半;反之憂傷的靈使骨枯乾,若不能夠喜樂,就很難忍耐成功。
換句話說,即使遭遇不順也不失去對神的信心,仍然堅信萬事都互相效力為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只要我是愛神的人(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不是出於任何人的意思來教會想掙點名聲、或建立形象、甚或逃避責任的),所有的事最後對我都是大有益處的,這樣當然能夠逆來順受,喜樂的接受好事與順境,也喜樂的歡迎不好的事與逆境;這樣也才能忍耐成功。

(2) 在面對試煉時要有真知識(智慧)。

要知道如何分別試煉(出於神,通常也是為了大家或為了別人)與試探(出於自己的意念或惡者利用我們的意念所製造出來,通常是為了自己,即使好像是為別人結果還是為自己的益處),也就是要有從神來的智慧,有分辨的能力。
若能確定是試煉(不是試探),就要進一步知道試煉是神給我們的考試(試驗),為要讓我們生出忍耐的品質,並從而讓我們的生命可以長大成熟、毫無缺欠,這樣當然就可以忍耐成功。
換句話說就是要有真智慧,所以雅各接下來就在第五節談到智慧的問題,如果你缺乏這樣可以讓你忍耐成功的智慧,你就要向主求。

二、 祈求成功的人(一:5-8)

1. 知道向神祈求的人有很多(可能甚至有些外邦人都知道可以向主禱告),但能真正求到成功(蒙應允、有果效)的人並不多。
2. 祈求能夠成功的條件下:

(1) 要向主求,而且單單向主求,不要向人求。

我們若有任何的缺乏,不論是生活上的、物質方面的不足,或者是生命上的、缺乏智慧能力,都不應該向人求,而應該向神求,單單向神求。

(2) 要知道我們真正缺乏(欠缺)的是什麼。(求對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是智慧,但我們以為我們缺乏的是運氣,我們以為我們缺乏的是環境或機緣、背景、關係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是智慧,但我們以為我們缺乏的是金錢、健康或者是關心我們、幫助我們的人。

(3) 要知道神是非常慷慨的,寧可多求、絕不少求。

神是慷慨的神,祂是厚賜予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你求越多祂一定給越多。
即使你真的求太多了(太多了反而對你不好),神頂多不多給你就是了,祂仍然會按著祂原先所定準的給你,不會因此反而少給你,更不會罵你。(你仍會與原來所當得的得到一樣多)
但是,如果你求少了、少求了,神有可能將原先所定準要給你的減少(因為是你自己少要了)。
因此,禱告永遠不嫌多,向神祈求寧可多、不可少,越多祈求越好,祈求太多並不會反而使事情惡化;反之,若求得不夠多確實有可能使事情惡化。(太十四:23-32彼得求說要走到主那裡去,沒說要風平浪靜的走,所以功虧一簣就是一例;王下十三:14-19以色列王約阿施打地打少了,所以不能將亞蘭人滅盡,也是一例)

(4) 要相信神一定會給,而且神給的一定是最多、最好的。

我們如果能夠儘可能多求、也不要少求,儘可能求得越明確當然越好,然而人總是軟弱的,所以我們也實在沒有把握我們求得到底夠不夠多,所以還要注意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論我們求得夠不夠,都要堅信不疑,相信神一定會賞賜、會成就。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也不要疑惑;不要管我們究竟求得夠不夠多,也不要因為環境中的變數而信心動搖,更不要被撒但製造的風浪、煙幕所欺蒙。
無論如何,要有堅定的信念,堅信神一定會給,而且一定是在最恰當的時刻給最多而且又最好的。

三、 喜樂成功的人(一:9-11)

1. 好事、順境能使我們喜樂,這是很正常的(9),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喜樂(通常這只是快樂而已)。
2. 真正的喜樂、真正完全喜樂的人是不順利的時候也喜樂的(10上),也就是說,不論什麼光經都能喜樂才是真正的喜樂。
3. 如何能夠這樣真正的喜樂呢?(10下--11)
(1) 要知道不論好事或壞事,這世界和這世界上一切的事都是短暫的,都將要如過眼雲煙般的消逝(約壹二:15-17),不具有任何永恆的意義與價值。(當然也就不必在意)
(2) 所以面對自己的際遇不論順與不順,都視如糞土,不必斤斤計較(順也不必特別猖狂,不順若不是因為你自己放縱情慾所導致的,也不必感到難過),自然能夠擁有真正的喜樂。
(3) 所以面對別人的際遇也不必在意或吃味,完全喜樂到底。

* 你喜歡的人遭遇不順,你也不必要難過,因為這也要過去。
* 你討厭的人飛黃騰達,你也不必生氣,因為這也是一時的。(伯二十:5)

四、 勝過試探的人(一:12-15)

1. 我們要忍受(忍耐)的是試煉。(12)

(1) 忍受試煉(trial)的人是有福的。(與第2節的試煉同一個字)(中文在此翻譯為「試探」,不是很妥當)
(2) 因為試煉是神給我們的考試(試驗test)。(與第3節的試驗同一個字)
(3) 因為通過這個考試的人生必得生命的冠冕(生命就可以長大成熟、毫無缺欠)。

2. 但我們卻要逃避『試探』(tempt)(13-15)

(1) 因為試探是從惡者來的,要叫我們死。
(2) 人會被試探是因為人有私慾(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神就不會被試探(神不被惡試探)。
(3) 試探藉著人的私慾(的牽引、誘惑)而出來,然後生出罪來,然後就生出死來,所以我們一定要逃避試探。
(4) 所以即使是那與情慾(私慾)沾上一點點邊的事物,我們都要厭惡、都要遠避(猶24、帖前四:3-5)。

五、 聽道成功的人(一:16-21)

1. 聽道要能夠成功就不能忽東忽西、飄忽不定又亂發脾氣(16-20)

(1) 聽道要能成功(有果效)要先想清楚你究竟是要什麼?

可以參考士十八:3的三個問題:「1.『誰領你到這裡來?』,2.『你在這裡做什麼?』,3.『你在這裡得什麼?』」以此三個問題自問、自省,究竟你要的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誰領你到這裡來?』:是神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是神領我們到這裡(恩典裡)來的。(雅一:18)
第二個問題『你在這裡做什麼?』:神要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也就是說我們人生的目標、意義只有一個,就是成為救恩初熟的果子,成為神愛世人的見證人,成為萬物中首先歸給神的祭,然後萬物也才能得贖、得從咒詛的轄制中被釋放出來(羅八:19-23)。(雅一:18)
第三個問題『你在這裡得什麼?』,我們來到基督裡應該是要得各樣美善的恩賜(good and perfect gifts)。(雅一:17)
我們有沒有這樣仔細想清楚我們究竟想要什麼很重要,因為我們如果沒有先想清楚,就很容易被撒但欺騙、蒙蔽(be deceived),以致於常常埋怨神,或向人發怒(16、19);所以當年耶穌也曾問猶太人「你們究竟想要什麼?」。
(太11:7-9,路七:24-26)耶穌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甚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麼?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甚麼?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麼?那穿細軟衣服(穿華麗衣服、宴樂度日)的人是在王宮裏。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甚麼?是要看先知麼?我告訴你們,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今天同樣的問題還是存在,我們如果是要看眼睛看得順眼的(穿細軟衣服)、生活令人心生羨慕的(穿華麗衣服、宴樂度日、今生豐盛享福的),應該到世界上去看,不要到教會裡看,因此,在教會裡沒有「我看得順眼」或「看不順眼」這一類的事。我們也不是要來找使人舒服的(風吹動蘆葦、微風輕撫臉龐、享受大自然當然使人舒服),這也是要到世界上去找,不應該到教會裡來找,所以若有人認為教會使他不舒服,也是把問題搞錯了,教會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要使人舒服的。總而言之,你追求的若是今生的成功,應該到世上的王那裡去找。
我們唯一要看的應該就是先知,但我們還不是要看先知這個人,而是要看神如何興起他、使用他,神如何賞賜他各樣美善的恩賜,也就是說我們唯一要得的應該就是從神來的至真至善至美(good and perfect gifts)的恩賜,若為得這樣的恩賜,需要赴湯蹈火(賽四三:2),需要使我不舒服我都願意,這才正確。
但我們常常沒有想清楚,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要什麼,自己(因為想要的都還是今生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即使服事神想要的都還是名聲與掌聲)變來變去、忽東忽西,事情當然就一團混亂,到頭來我們又怪神不對,埋怨神不愛我們,甚至對教會、對弟兄姊妹生氣。(只求今世的短利當然易變、易怒、愛說)
其實神從未改變,神從頭到尾都始終如一,連轉動的影兒都沒有,是我們自己變來變去才出問題的(17),所以聽道要能夠成功就不能忽東忽西、飄忽不定又亂發脾氣。

(2) 聽道要能成功(有果效)要多聽、少說,不亂生氣

我們聽道結果若是常常發怒(因為覺得讓我不舒服、令我不滿意),就不可能結出(義的)果子來(就不會有果效),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並不能帶下神所要給我們的、公義的生命)。(20)
不論是向神生氣、對教會不滿、向別人發怒,或者是對自己生氣,都不能成就神的義。而要能不生氣,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想清楚你究竟是要什麼?(小孩子會亂發脾氣就是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所以這是一種幼稚而不成熟的表現)
所以我們要快快的聽、要多聽,要慢慢的說、要少說,更要慢慢的動怒、最好根本不要動怒,聽道才會有果效。

2. 聽道要能夠成功就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21)
(1) 聽道要能夠成功(產生果效、結出果子),需要思考幾個層面的問題,耶穌曾用一個比喻教訓他的門徒關於這一方面的道理,我們也要借用這個比喻來思想。

【可四:2-8/14-20,太十三:3-8/18-23】

主耶穌引用的比喻是說:有人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主耶穌並為門徒解明這個比喻說: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裏的道奪了去。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但他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還有那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2) 第一個層面就是要脫去一切的污穢。

聽道以後第一個可能是被撒但奪去,問題是道聽了以後是在我們心裡,撒但如何能將之奪去呢?這表示我們心裡有破口,撒但可以來去自如,而這破口就是一切的污穢,因此要除去一切的污穢,聽道才能有結果。
我們需要除去一切的污穢,包括身、心、靈三方面,我們的身體與靈魂都可能有污穢,這一切的污穢都需要除去。(林後7:1)
污穢英文NIV的翻譯是moral filth,可說是指道德上、倫理上一切的不潔與骯髒,也包括言語上的下流、猥褻與失禮在內(弗四:29),也就是說不論是我們心裡有污穢的想法或進而有污穢的言語出口(這是一體的兩面,心裡有才會在言語上發出來,而污穢的言語一句都不可出口),都是污穢的。
如果我們靈裡有污穢的靈(亞十三:2,啟十六:13/十八:2),更是不可能讓我們聽道之後能有結果,這污穢的靈是假先知所倚靠的,特點是會隨夥裝假,所以保羅要當面抵擋彼得(加二:11-13),因為彼得的身上這時候出現了這種污穢的靈的現象。
污穢的靈的另一個特點是只體貼人的意思,不體貼神的意思,就如基督也曾面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當時彼得的身上也出現這種現象。(太十六:23,可八:33)
這種存在假先知身上的污穢的靈,會使人不敢說真話、只說討好人、對自己有利的話,會使人因形式的變化而見風轉舵、表裡不一、前後不一,在先知巴蘭身上出現過(猶11,彼後二:15,啟二:14,民廿二至廿四章),在米該雅先知所面對的與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及與他同夥的一群假先知的爭戰中,也出現過(王上廿二章),我們一定要將之趕出去。

(3) 第二個層面就是要脫去盈餘的邪惡。

聽道以後第二個可能是不能持守,聽的時候很高興,但一遇到風浪就放棄了,不能付代價去持守,一遭患難或受逼迫就跌倒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有盈餘的邪惡在我們身上的緣故,這需要進一步詳加解釋。
盈餘的邪惡英文NIV的翻譯是evil that is so prevalent,是流行的邪惡之意,所有世俗的流行、世界所歡迎的、世人所喜好的都是邪惡的,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6)。所以如果我們對世界有留戀、還貪愛著世界,當然一遭遇困難就放棄真道了。
中文聖經翻譯為盈餘的邪惡也可說是正確的,這是指殘存的邪惡,因為我們本來都屬世界、都是邪惡的,如今信主之後我們本應該是聖潔的,但我們的身心靈都可能還殘存一些邪惡,所以需要將之除去。

(4) 第三個層面是要除去舊的酵。

這些殘存在我們身心靈的邪惡,除了會讓我們留戀世俗的一切、以致於使我們不能為道付代價之外,它也是一種酵,一種舊的酵,這種酵的本質是惡毒、苦毒、邪惡的(林前五:7-8),在我們信主之後仍隱藏、殘存在我們的某處,若不將之除去,它會漸漸發起來(漸漸又將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帶進來,讓我們心裡長出荊棘和蒺藜),把道擠住了,於是我們聽道就不會有果效,所以要將之除去。

(5) 第四個層面就是要存溫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

溫柔的心土就是那好土,就能讓我們所聽的道有果效,結實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溫柔的心就是已經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的心,還有污穢和邪惡的心是不會溫柔的。(還有罪的人是會頂撞的--來12:3)
溫柔的心是主基督親自活出的榜樣。(太11:29,林後10:1)
溫柔的心是聖靈給的(恩賜),也就是各樣美善的恩賜之一(加五:22-23)。
屬靈的人是溫柔的(加6:1),聖潔的人是溫柔的(西3:12),屬神的人是溫柔的(提前6:11),有智慧的人是溫柔的(雅3:13),這些都是聽道有果效、聽道成功的人。

六、 行道成功的人(一:22-25)

1. 只聽道而不行道是自己騙自己(22)

(1) 單單只是聽道,卻從不行出來,當然是自己欺哄自己。

就好像你到一家店裡去買東西,你一直告訴自己這裡的東西真好、而且又便宜、你好喜歡,所以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到這家店裡去,但如果你就是從不曾真正買下任何一樣東西,這是什麼意思呢?這當然表示你告訴自己說這家店好乃是口是心非、自己欺哄自己。
如果你單單只是聽道而從不行道,你的良心不可能受得了,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一:37),除非你自己欺騙自己,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其實根本沒做到),或者認為這不是神要我做的、這道是講給別人聽的,否則絕對過不了關;即使這樣你一定還是無法逃避神大能的催逼,因此,聽道而不行道不但是自己欺哄自己,而且要完全的遮蔽自己、完全的規避事實的真象,所以這樣的欺哄自己是很嚴重的欺哄自己,是一種捆綁與被遮瞎了心眼,不只是一般的自己欺哄自己而已。

(2) 單單只是聽道而不行道的人,會長成屬靈的畸型兒。

人單單只是聽道而不行道,會長成耳朵很大、其他部位都很小,會長成頭重腳輕、頭很大身很小的畸型模樣來。
當我們成為屬靈的畸型嬰兒之後,當然不可能滿意於自己的長像,於是又得為自己找一些藉口來自我安慰、欺哄自己,否則一定活不下去。

(3) 單單只是聽道而不行道的人,會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或者是過份輕看自己,結果也是欺哄自己。

我們如果單單只是聽道而不去行道,並不能真正懂得所聽到的道,但我們卻會自以為我已經懂了,這也是自己騙自己。
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們單單只是聽道而不行道,就無從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到做不到,這時候你不管認定自己是做得到或認定自己是做不到,都是自己騙自己。因為你若自認為自己做不到,但或許其實你是做得到的,這就輕看自己、而且是欺騙自己;反之亦然,你實在是做不到的,但因為你根本沒去做,卻自以為自己做得到,這也是欺哄自己。
最嚴重的是,我們若單單只是聽道而不行道,很容易流於律法;很容易就會去指責別人、看不起別人,認為別人真沒用,活不出見證;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這要行出來有多難,所以很容易瞧不起別人,而當你瞧不起別人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去指導別人,但其實你自己根本從來也沒做過,所以此時你也是在自己欺哄自己。

2. 只聽道而不行道,會忘了自己是誰(忘了你本來的面目)(23-24)

(1) 只聽道而不行道,就好像加入軍隊或上軍訓課,卻從未打過靶一樣,但因上課上多了、或是在軍隊呆久了,你漸漸誤以為自己是老手,忘了你根本連最基本的射擊都不會(忘記你本來的真面目),最後在戰場上當然死得快。
(2) 只聽道而不行道將無法認清自己。

聽道時神如果讓我們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一定不會是只要我們多認識一下本來的我而已,這太消極了,這不是神做事的法則(方法),因為神的話語既出,必不徒然返回,一定要帶出美好的功效(賽55:11)。所以神若光照我們,必是要我們知所長進(改過、更新),所以一定是有行動要我們去帶出來的。
但是,神也不會為難我們,神給我們的挑戰都是我們能承受的(林前十:13),所以神也不會一次給我們多澈底的光照(否則我們一下子要做很大的改變,一定做不到、也會受不了),祂乃是一次、一次漸漸的光照、改變我們,這樣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改、一步步的進步,很容易做到、也比較承受的了。
所以若神一光照,我們就付諸行動,接著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我們就會漸漸的澈底的認識自己;但若我們未付諸行動,神就無法繼續光照,我們當然就不能認識自己了。
聽道時神的話(句句都帶著能力)確實會打中我們的心坎,會光照出我們的本相,使我們一時之間,居然真正的認清、了解自己,但是若過後我們又忘了(因為沒有去行出來),這樣的了解就無法累積,我們就無法漸漸的越來越認識自己,每一次都得從頭來,你對自己的認識就會停留在很膚淺的層面,而且久而久之(因為沒有不斷進深),你的靈覺也麻痺了,於是你連最基本的認知自己的感動都失去了,當然就更難以認識自己。

3. 聽道而且行道則必蒙福(25)

(1) 行道(而不是聽道)才是蒙福的鑰匙。

聽道而不去行,就是把房子蓋在沙土上,經不起考驗就會倒塌了。(太七:26-27)
聽道而能去行,就是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可以經得起考驗,房子總不會倒塌。(太七:24-25)
行道比行神蹟(醫病趕鬼)更偉大、更真實、更重要,會醫病趕鬼的人有時候還不是真的得救。(太七:21-23)
聽道而且行道比什麼都更重要、更蒙福。(路11:27、28)

(2) 聽道到行出來(行道)的過程是這樣子的(25):

聽道之後不要立刻就去行,乃要先去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也就是先去查考(核對)神的話。
這樣詳細查看全備的律法(也就是聖經),至少有兩個作用,一是讓我們知道行出來的步驟,以免我們衝動、胡亂而行(這樣我們行道也不會如曇花一現);二來也讓我們知道神真正的用意(心意、靈意)何在,以免我們行道行成律法。
其次,經過與神的話對照查考之後,才真正去行出來;而且是按著神的話語所指示的或神特別啟示的次序去行出來,這樣才真正是行道,而且能持之以恆。換句話說,聽道到行道之間還要加上查考神的話。因為我們不只應該聽人傳講神的道,更應該直接接觸神的話(參閱約4:42) 。

(3) 聽道之後要真正去行出來,不是一次兩次的問題,是每次都應該如此,要時常如此。

七、 虔誠成功的人(一:26-27)

1. 真正有價值、有能力的虔誠(篤信、堅信)是言語受約束。(26)

(1) 真正篤信、完全相信神的人,一定不會多言多語,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也因此,言語若不受約束,權能也很難彰顯。(也就是說你再虔誠也不會有能力)
(2)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0:19)。因此,真正虔誠的人當然會儘可能勒住他的舌頭,以免得罪神。
(3) 如果我們一方面很虔誠,另一方面卻未約束自己的言語, 不去禁止自己的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彼前3:10);我們的虔誠就毫無價值(毫無能力)。

2. 真正的虔誠是實際去關懷、去付出。(27)

(1) 我們是否虔誠不是以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多愛主、為教會瞻W多少)來決定的,而是以我們(為了主)不做什麼(不亂說話)來決定的。
(2) 我們是否虔誠不是以我們在主前做了什麼(我們多愛主、為教會擺上多少)來決定的,而是以我們(為了主)在人前做了什麼(是否真有愛心、且去付出)來決定的。

3. 真正的敬虔是不被世俗所污染。(27)

(1) 我們是否虔誠不是以我們有多麼愛神來決定的,而是以我們(為了主)有多麼的不愛世界來決定的。
(2) 我們是否虔誠不是以我們作了什麼(我們多愛主、為教會擺上多少)來決定的,而是以我們(為了主)不做什麼(不貪愛世界、不被世俗所同化)來決定的。
(3) 這就是那能被神接受的、清潔而沒有玷污的虔誠,也就是父所尋找的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的人(約四:23),換句話說,心靈和誠實的敬拜的真意與此虔誠相同。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