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返回上级目录】

慢慢的动怒

内容简介

面对教会中所存的不良风气,雅各教导信徒要「快快的听」,知道问题的症结,思想如何照神的旨意而行,为了使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得到全体教会的共识,就必须「慢慢的说」,使大家有所共识。可是当时的教会内似乎充斥着暴戾之气,有争战斗殴之事,容易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因此雅各劝勉信徒看清楚他们易于动怒之因,也就是要他们「慢慢的动怒」。

为什么人易于动怒?因为在人的百体中存在着战斗的私欲,是人难以克制的;人若无法控制私欲,所要成就的事必然一无所成,尽管有人不择手段,甚至于妄求神的帮助,结果都要落空。因为人的私欲是与神为敌,人的私欲叫人贪图肉体的好处,轻忽了爱主的心,人的心就易偏于邪,不行正道,在信仰上对主不忠,成了淫乱的人!这是主所不容许的,神必管教这些骄傲的人,例如看重外貌、重富轻贫、偏心待人、好作师傅、易于动怒的、放纵私欲的;但是对于那些勇于面对试炼的、追求成长的、忍耐受苦的,神必施恩祝福。

雅各在此具体的教导信徒如何控制私欲及动怒。

首先「要顺服神」,也就是顺服圣灵的引导,靠圣灵除去内心的不满、忿怒、嫉妒、纷争,魔鬼自然就无处可容,必逃跑了!

其次「要亲近神」,如同浪子在父面前悔改,得天父恩宠,赐下能力,以清洁的手服事贫困的以及孤儿寡妇,以清洁的心勇于面对教会中的软弱,不再心怀二意。看清了问题的严重性,会为自己的软弱而哭,因着责任感的驱使,在神面前自卑,多听多受教,慢慢说以建立共识,顺服神的引导,不再有争战斗殴,惹动怒气。

雅各接着说明人不易动怒是因为尊重律法的判断,在律法之前,谁能无过,岂可论断或批评别人?凡是论断人的,只是显出人无自知之明,并且也行不出「爱人如己」的诫命,自己也成了犯罪的人;更何况有资格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神,因为神是无所不知,人若信靠祂,就不致于论断人而动怒。

除此之外,雅各又提醒信徒勿自以为是,张狂夸口,不要目中无神,因为人无法掌管明天,人应当谦卑地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因此人若不自以为是,并且尊重掌管生命的神,才会看清问题,不会凭血气去面对难题。

控制怒气是一件美好的善行,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大纲

. 为何需慢慢动怒(16)。

私欲使人容易动怒(1)。

私欲使人一无所获(23)。

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妄求。

因为私欲是与神为敌(46)。

1. 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4)。

淫乱的人当知。

2. 神以忌邪的爱待我们(5)。

3. 神阻挡骄傲的人(6)。

神赐更多恩典给谦卑的人。

.如何慢慢动怒(710)。

要顺服神(7):魔鬼必离开逃跑了。

要亲近神(8):神就必亲近你。

务要悔改(9):将来有喜笑和欢乐。

务要自卑(10):神必叫你升高。

.慢怒的真义(1117)。

尊重律法的判断(1112)。

1.论断人的乃是无自知之明(11)。

因人皆有罪。

2.唯有设立律法的神才能判断人(12)。

尊重掌管生命的神(1317)。

1.因人无法掌管明天(1314)。

2.主若愿意,始能成事(15)。

3.凡张狂夸口,皆为恶事(16)。

4.知善不行,就是犯了罪(17)。

内容批注:

在信仰上要经得起考验,作者告诉信徒们要「快快听」,并且思想自己的行为是否配合信心;要「慢慢说」,是为提醒自己在言语上的表达是否来自天上的智慧,始能避免在许多事上犯错;最后要「慢慢动怒」,才不致陷入欲望的陷阱里。在每天的生活中,由于人们过度贪求这世界的享乐,常让人们陷入私欲的争战中,忘了人活着应当尊重生命的主,因此任凭私欲勾引人不断地争战斗殴,触动人的怒气,互相批评与攻击。在此作者提醒信徒,「慢慢动怒」是得胜私欲的要诀。

. 为何需要慢慢动怒(四16

私欲使人容易动怒(1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那里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么?」

1.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那里而来的呢?(1a

「你们中间」:

指信主的犹太人,它们自以为有智能、有见识,以教师自居,而引发了争战斗殴,挑起教会的争端和混乱;雅各知道他们动机不纯,危害教会甚大,为此作者提醒他们要悔改(雅三16,四38)。

教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圣职人员,也应以此为戒,不要因为有一点圣工经历及圣经知识,就自以为是,每当意见不协调时,彼此互不让步,就会有纷争,严重的话就是争战斗殴,是极不能荣耀神的事。

「争战」(polemos):

指口头的争吵,言词的争辩,易生出忌妒、纷争、毁谤、妄疑(提前六4 );法利赛人常在主耶稣的言行中,挑起不必要的争辩,却抵不过主的真理,而恼羞成怒,心生嫉妒,甚至想要除灭耶稣(可三16)。

言词的争吵易惹气伤身又伤和气,并且一事无成;若是每一个人存着和平共处的心,各自把事情的本末讲清楚,若无法取得共识,应再耐心等待神的时候,让圣灵在每个人心中运行,必可免去无谓的争战。

「斗殴」(machia):

指打架或刀剑之战。通常起因于私欲的牵引诱惑,造成思想上的冲突,最后诉诸武力。例如亚哈贪爱拿伯葡萄园而谋财害命;大卫为了夺取拔示巴,而谋杀乌利亚;押沙龙为夺取政权而想追杀其父。这些历史事件,至今仍不断重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内在的私欲,不要让它成为犯罪的根源。

曾经有位太太,因为丢了千元钞票一张,就咬定自己的丈夫偷了钱,虽然丈夫再三否认,却因过去有赌博恶习,不得妻子的信任;结果这对夫妻唇枪舌战,闹得火气上升;正当这时,奶妈带了他们四岁的小女儿来,说:「你的小孩手上玩着千元钞票,是不是你们丢了钱。」此时此刻,被妻子误会的丈夫,怒火中烧,一怒之下,赏了两记耳光在女儿脸上,顿时之间,稚龄无知的小孩哭个不停,后来妈妈哄她时,发现孩子有了异样,经送医之后,医生宣告孩子耳朵严重受损,将永远失去听觉。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传来,孩子的爸爸后悔莫及,因着孩子耳聋,抹不掉内心的愧疚,从那时开始,痛改前非,并且立下心愿,每个月为孩子储蓄千元至其长大成人,这笔存款将作为女儿的嫁妆,为弥补心中的亏欠。

愤怒的两巴掌,夺去孩子一生的幸福,堪为每个人作为鉴戒。

「是从那里来的呢?」:

作者在此让读者去思考「争战与斗殴」是从哪里来,好去对付它。「寻根问底」是我们处理问题应有的态度。

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应让怒气有适当舒解的管道,因此作者问:「争战斗殴是从那里来的呢?」是让我们明白怒气来自何方,明白了之后,应避免继续身陷其境,要让自己的情绪换个跑道。

曾经有一位年纪九十多岁的长者,被问及如何处理夫妻吵架的问题,这位长者提及在六十多年前,他在新婚之后,与妻子立了约:「婚后双方若有吵架时,理亏的那一方,就要出去花园散步,绕花园三圈后才可回家。这位长者说,这六十多年来都是我去绕花园,顿时引来大家哄堂大笑,有人以为为什么这位长者那么笨,每次吵架都是他理亏,事实上,这位长者是最有智能,他认为夫妻吵架,丈夫是一家之主,应负全责;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让不良的情绪换个跑道,这是最明智的方法。

让情绪换个跑道,还有一个良方,就是在神面前安静祷告,可以平息内心不稳定的情绪。

2.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

「百体」(melos):

指人身体的器官(雅三56)。人只要活着的一天,透过身体的器官,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欲,而情欲通常牵引人去犯罪,放纵肉体,如奸淫、污秽、仇恨、恼怒等等(加五1921)。这是我们不能不知的事情。必须要努力靠主治死它(西三5)。

法国名将拿破仑曾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但是他却说:「我胜不过自己的脾气。」的确,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战斗的私欲」:

「私欲」(hedone)指任何贪恋、宴乐等(彼后二13),人们常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知善却行不出来,知恶反倒去作,因此在百体之内常有战争,内心不得安宁,甚至败坏他人(雅一14;罗七23),例如婚外情、贿赂、自高狂傲,都因私欲而起,私欲促使世界成为野蛮的战场。今日民攻打民、国攻打国,都是因人的私欲引起。对付战斗的私欲要靠主领受超自然的圣灵,始能胜过私欲。例如夫妻吵架时,则赶紧关门祷告,不可发怒到日落,应尽快和解。凡因私欲而引发的争吵,应如同爬山者,遇滚石就应立即闪避,才是智者。

大卫被扫罗追杀,他有两次机会可以取扫罗的生命,他却放弃了,因为他尊重神,也尊重神的受膏者,足见讨神喜欢的人,就知道如何去战胜内心战斗的私欲。

私欲使人一无所获(23

「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1.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2a

「贪恋」(epithumeite):

指强烈的欲望,导致人们不择手段去争取所要的东西(太五2728;雅一14)。例如:渴望金钱、地位、温饱或其它看来无害的东西,原本都是合理而且正当的,但是当我们渴望的太多、太急,或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或是在损人利己的情况之下争取这些东西,就是贪恋的表现。这种私欲如同无底深坑,是无法填满的。

有一则故事谈及两位朝圣者,在朝圣的旅途中,遇见一位老者,老者送给他们特别的礼物,就是让他们许愿,哪一位若先许愿,必定应验,第二位就不必许愿,却可得到第一位所许的愿的两倍礼物,老者讲完就离开了。这二位朝圣者莫不欣喜若狂。那么到底谁要先许愿呢?每一个都想得到加倍的礼物,结果谁也不愿意先许愿,为了贪恋加倍的礼物;二位朝圣者就起了争执,在僵持不下之际,其中-位怒气冲冲地说:「好吧!我先来许愿,我愿瞎一只眼!」结果另一位就瞎了两只眼。人心真狠毒,原本是同行的好友,为了利竟然反目成仇。也让我们明白「贪恋」的可怕。

「还是得不着」:

在神所颁布的十条诫命之中,教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奴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出廿17),凡是不听从诫命的,神的咒诅必临到,一切所得的都必归于无有(申廿八1557)。

贪恋不义之财是不应该,会受法律的制裁。但是更可怕的是贪恋世上的好处,若赔上了信仰,最后所得的一切,仍然是虚空。

有一段话如是说:「结婚经常不是为了钱,离婚却常是为了钱。」贪财常造成家破人亡(提前六910)。家若不和,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2.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2b

「杀害」(phoneuete):

可译为「谋杀、处死、毁灭」。当私欲无法满足时,心中必生出仇恨,而恨人就如同杀人(太五2122;约壹三15),有的虽然不曾自己动手杀人,却借刀杀人,就如同主耶稣被杀害是出自那些仇恨耶稣的文士、法利赛人及祭司们,他们借巡抚的手杀害了主,但是他们流义人血的罪,必归到他们身上。

「嫉妒」(zuloute):

与「恩典」的意思相反,指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想要破坏别人。使徒时代的教会,因神迹的彰显及福音的大能,吸引众人归主,却引起犹太人、法利赛人及撒都该人的嫉妒,因此教会受到这些人的百般阻扰及逼迫(徒五17,十三45)。这些人不但阻止不了福音的传播,同时丧失永生的福分。

假如我们容易和别人比较而生嫉妒,那么我们无论得到什么东西,或已经拥有很多东西,都不会得到满足,常会因嫉妒带来憎恨,憎恨带来杀害,最终要得到神给予应有的报应。因此我们当谨慎自己的心思意念,不让嫉妒潜入我们的内心。

有人生来个子不高,被称为矮子而大感不快,有时埋怨他人太现实了,只重外表;有时埋怨父母为什么不给他好的身材,甚至于气自己不好好运动。这都是嫉妒在内心作祟。

但是一旦明白外表其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就是要热心行善,发挥神赐的优点,就可以快乐地生活了。

「又斗殴争战」:

指上文因贪恋、嫉妒得不到所要的东西,就引发争吵打架,无形中隐藏了仇恨、凶杀的动机,这就是所谓「私欲怀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但是斗殴、争战的结果,也是无所得;世上的财物、地位原本是无定的,若非主的赏赐及怜悯,谁都难以保守所拥有的一切。

埃及法老为剥削以色列民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以逞其目的,但却敌不过神藉摩西的手所行的十灾,最后不但一无所得,国中又灾祸连连,如同神对摩西所言:「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18)。

雅各提醒信徒不要因私欲而起贪恋,凡是神所不喜悦的,任何人都无所得(犹11)。

3.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2c

人凭着私欲行事,不知尊重创造万物的神,不懂或不愿向天上的神祈求,至终一无所得。犹大国亚哈斯王面对北方以色列与亚兰的强敌,心生惧怕,一心想求靠亚述,不但不求神的帮助,并且变本加利引进外邦的神来敬拜,为犹大国种下灭亡的祸根(赛七17)。

教会中的领导者不知祷告和信靠神的重要,只知效法世俗的牧养方法,教会将得不到神的赐福,甚至更将俗化了。

不祷告是最大的罪,因为没有机会看见自己内心的私欲,也不用心去明白神的心意,这样的人永远陷入私欲的泥沼中,永远得不到好处(耶廿三161830)。

4.你们求也得不着(3a

上文指出凭血气行事的人,通常不会尊重神,也不会祈求神的帮助;本节假设这些凭血气的人,若也想借着祷告,祈求神的帮助,也得不着。因为凭血气的人心怀私情邪欲,是与神敌对的,求也得不着神的帮助。亚哈王凭私意想联合约沙法王去攻打亚兰军,约沙法王要他请神的先知求问神,他勉为其难的同意,结果先知所求问的答复与王的本意不合,王仍执意悖逆神出征,结果战死沙场。由此可见,亚哈王藉先知祈求明白神的旨意,却不愿顺服神的旨意,所求的仍无益于他。

祷告若不重视认罪悔改,祷告是毫无功效;扫罗王屡次悖逆神,最后神决意不再听他的祈求,他至终被神唾弃,危急中求救无门,战死沙场。

5.是因为你们妄求(3b

正确的祈求,祈求就必得着(太七79),主耶稣指出正确的祈求,其动机就是先求神国(接受神的领导)、神义(行出合神旨意的事);「妄求」就是所求的动机不对,只为私利祈求,要神听他的祷告是不可能的,否则便是提供他犯罪的途径。

主耶稣曾斥责他的门徒妄求在神国的高位(太廿二22),却不知当付出的代价。在教会中,我们不可有逐名求利的妄求,理当如主的教导,为首的当学习作众人的仆人。

人若不与他人同心,却求神与他同工,岂不是妄求吗?

6.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3c

妄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祈求要得着某些东西,以便能尽情享乐,这是一种浪费,如同浪子「耗费」父亲的家产相同(路十五14)。

早期教会,已经有许多教法师出现,到处招摇撞骗,谋取私利,贪图钱财(提前六35910;提后三2;彼前五2),因此雅各警告信徒在祈求上当注意祈求的动机,否则祈求的结果是虚空的,毫无益处。

为何教会圣工会有不冷不热的现象?不就是教会当中普遍存在重视享乐的风气,至于教会中有那些软弱?圣工为何停顿?却无心思考、检讨,把神的恩典浪费在宴乐之中,那么教会中的各种祈求,就成了妄求。

因为私欲是与神为敌(46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淫乱的人」原文作「淫妇」),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你们想经上所说

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但祂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1.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4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4a)。

「淫乱的人」(moichalidas)原文作「淫妇」。在旧约圣经里,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常以「夫妻」来比喻;当以色民背道时,则被称为信仰上的淫妇(结廿三7184445)。

本节所说的「淫妇」是「与世俗为友」之意;而不是指肉体上的奸淫。在新约圣经中,常把教会比喻作基督的新妇。因此凡是「与世俗为友」,生活败坏的信徒就是在信仰上犯了对主不贞的淫乱罪。雅各指责那些在私欲之中贪恋、嫉妒、争战、斗殴的人为「淫乱的人」。这不是一种污辱,而是一种忠告。

保罗曾提醒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我曾把你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林后十一23)。基督徒最大的罪就是「不爱主」,这是可咒诅的(林前十六22)。因此在平顺的生活中,当时刻儆醒,我爱主有多少?「对主的爱」若减少了,与世俗为友的心就大增,「淫乱之心」就油然而生。

当我们少灵修,与主渐离渐远,就当省察自己,我们的生活目标何在?远离主能成就我们的目标吗?

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4b)。

「世俗」:

原文是(kosmos),可译作「世界」,这个字常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因不信神而产生的道德与价值观。因此「世俗」就是形容任性放荡的生活,与「神圣」的生活全然对立。

基督徒的生活应当圣与俗有所分别,因为神是圣洁的,我们也当圣洁(彼前一16),如何脱离世俗的生活?就是要以圣经的道理作为生活的指南,无论吃、无论喝,无论做什么都当荣耀神(林前十31),才不致于俗化了(雅一27)!

人追求秀雅俊美的外貌,易受试探而犯罪;若有人天生的外貌俊美,这不是罪,当问的是在「秀雅俊美」之外,你还拥有敬畏神的心吗?(创卅九9)。

「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

本句强调「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的这件事,信徒理当十分明白。主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看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十24)。

使徒约翰也发出警告:「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17)。因此对于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及今生的骄傲当克制,唯一的办法就是爱父的心更深,重视与父的灵交,以此为乐,才不至于与世俗为友,而敌对神了。

底马原本是保罗亲爱的同工(来四14),后来因为贪爱世界,不但离弃保罗(提后四10),竟成了与神为敌的人,这是我们当引以为戒的事。

我们要常自问:我爱教会的心有多少?人若失去关心教会的发展,那么我们的心所关心的岂不是世界的事,爱神的心渐渐失去,并且世俗化了。

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4c)。

本句可译为「所以谁愿意(boulethei)与世俗为友,就是故意使自己成为神的敌人。」也就是说经过受教的人,并且也透过深思熟虑,仍与世俗为友,这是明知故犯的人,他就成了神的敌人。

自古以来,有不少人把神的大恩变成放纵情欲的机会(犹4),贪爱钱财的如犹大,贪爱地位的如扫罗,他们有好几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还是硬着心选择了与

世俗为友的道路;因此他们不但与神仆为敌,更是与神为敌了。因此犹大书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2021)。

人通常在顺境中,易忘记神的恩典,不知保守在神的爱中,有的全心投入「财富」的赚取,有的逐名求利,有的追求学问,更有的只为儿孙打算今生的好处,忘了自己的家是否尊主为大,这是多危险的事,记住,「凡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

2.神以忌邪的爱待我们(5

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5a

「经上所说」指旧约的那段经文不清楚,但是根据上文下理,大概是指「出廿5,卅四14」说明神是忌邪的神,祂要求祂的选民圣俗应有分别。

新旧约的真理是一贯的,不会随时代而改变,如同主所说的:「天地要废弃,我的话却不能废弃。」(可十三31)。

神话语的信实成为我们生活最佳的指南。我们理当昼夜思想,才不致于偏了人生道路。

「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雅各用这种反问的口气,要使信徒觉悟灵性最大的危机,就是对神的话失去尊重的态度和信心,导致信徒追求今生暂时的罪中之乐,与世俗为友,与神为敌。

我们对于神的话尊重吗?神的应许会落空吗?我们若能如此的反省,才能看清自己的灵性是否有潜在的危机。例如每天重视祷告、读经吗?经常奉献什一捐吗?常守安息日吗?我们若是力行神的话,必能印证神是不说谎的神(多一2),并且可以领受神应许的福气。我们的灵性就不致陷入危机中。

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5b)。

本节有种种翻译,是难解之句,较好的解释为「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以嫉妒的爱思慕我们。」(参考:歌七67),在旧约里没有相同的经句。神与信徒的关系既然是以夫妻为喻,夫妻之间的爱是思慕的爱,彼此之间不容许有不忠的事。否则思慕的爱会成为嫉妒的爱,也就是一种忌邪的爱(申卅二1621;亚八2),神也不容许我们的心偏于邪,祂的灵会督责我们持守圣洁的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神的爱中。

非尼哈以忌邪的心为神的百姓除去罪恶,得神的恩典,使他和他的后裔在神面前永远为祭司(民廿五113)。我们要让神的灵常内住在心中,就必须认识神的爱是忌邪的,因此我们的生活当分别为圣,不可与世俗为友,过同流合污的生活。如同约瑟以「岂可作这大恶得罪神」的忌邪之心,胜过了主母的引诱。

3.神阻挠骄傲的人(6

但祂赐更多的恩典(6a)。

神对人的要求是绝对的圣洁,但是人在世上带着肉体,私欲常牵引诱惑人,教人犯罪,如何才能满足神的要求呢?「但」表示人的处境虽是这么败坏,但并非绝望。

因为「神所赐的恩典更多(更大之意)」,神是一位乐意施恩者(雅一516,二5),祂所赐的恩就是宝血与圣灵,祂的宝血不断作洁净的工作(约壹一9),祂的圣灵亲自作教导、安慰及帮助的工作(约壹二27),凡事谦卑地信靠祂,必能脱离私欲的牵绊,过圣洁的生活。

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6b)。

「神阻挡骄傲的人」:

因为骄傲的人,心中不尊重神,任意而行,他所行的路必不亨通,因着他的罪成为他的跘脚石。例如论断人的,反被人论断;不怜悯的,反受不怜悯的对待。约拿起初向尼尼微的人不存怜悯的心,受神管教,在他逃往他施的海上,遇上大风浪,神阻挡了他的路。

神阻挡骄傲的人,为让他们明白人的有限与无能,并且能够悔改归向神。例如保罗未信主之前,狂傲地迫害基督徒,神以荣光阻止他,使他能在悔改中,谦卑的归向神。

「赐恩给谦卑的人」:

谦卑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的无能与无知,能够在神面前虚心悔改,如同诚心悔改的税吏(路十八914),得到神的怜悯与饶恕(赛五十七15;诗五十一17)。人会忿怒、争战、斗殴,就是因百体中之私欲而来,看清了这些软弱,也明白神赐更大的恩典够我们用,我们就不可效法世俗,轻易动怒,而应顺服神的带领;过圣洁的生活,以胜过一切的罪恶。

. 如何慢慢动怒(四710

要顺服神(7

「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1.故此你们要顺服神(7a

为避免因私欲引起争战斗殴,也避免因与世俗为友而成为与神为敌的人,雅各教导当代信徒应该顺服神,靠主的恩典胜过私欲。

「顺服」原文(hupotogeete)译为「情愿把自己谦卑下来」。在人面对抉择时,有三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常发现自己的无知与有限。第二种是:为环境所逼,顺应环境,随世俗而误入歧途。第三种是: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顺服神,深信祂的旨意全备,祂必指引我的路,我的好处不在祂以外。前二者的选择无法抗拒世俗诱惑,唯有后者的选择包含了「择善固执」的顺服,必定胜过世俗的诱惑。主耶稣曾三次受恶者试探,正因祂在天父面前谦卑下来,顺服神的话而得胜试探(太四110)。

在社会上有官员的贪污事件、有不法商人贪财事件,有的人以为别人都这样作,我自己也以身不由己为由,逃避归正的责任,这都是因为没有把神的话作为内心抉择的最高原则。

曾经有对闹意见的夫妻,因着家中一块「基督是我家之主」的匾额,而悟出了「以基督为主」,当顺服基督的道理,最后家庭就和睦了。

2.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7b)。

有了顺服神的心志,如同穿上军装(弗六1120),勇敢与魔鬼争战,必战胜魔鬼。

「抵挡」原文(antisteete),译为「阻止、抵抗」。

魔鬼能引人犯罪,但人犯罪却不可把责任全部归给魔鬼。因为人愿不愿意顺从魔鬼的诱惑,在乎人的选择,假如人顺从魔鬼的引诱而犯罪,不但魔鬼要负其责而受刑罚,人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同与魔鬼受刑罚。

因此「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箴一10)。一个有信仰的人,当他顺服神时,神必赐他力量,武装自己(腓四13),抵挡魔鬼的诱惑。

约瑟站稳真理的立场,不屈服主人的太太之诱惑,恶者就无计可施(创卅九9)。在社交场所,应拒绝酒色的诱惑,让恶者无法得逞。

「抵挡」魔鬼的力量在乎平日的灵修,才能让自己的灵命得到武装,以战胜魔鬼。

「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魔鬼」其意为敌挡者、控告者(伯一611,二15;启十二910),但是魔鬼无法敌挡神,牠认识神,却是战惊(雅二19)。

主耶稣曾经主动去抢救受污鬼附着的人,污鬼见到主,就大声呼叫主,不要叫牠受苦,但是主吩咐牠从这人身上出去,牠就出去了(可五613)。使徒们顺服神,勇敢抵挡魔鬼,魔鬼常落慌而逃(徒十六1618)。靠着主的大能,必可赶走魔鬼;但是一个人若不愿给魔鬼留地步,魔鬼知道自己无计可施,牠也会离开而逃。有些信徒识破鬼计,立即悔改顺服主,魔鬼就会仓皇而逃。

要亲近神(8

「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1.你们亲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8a

「亲近」的原文(eggisate),译为「献祭、相信、敬仰」。以色列的祭司在会幕或圣殿中事奉神,履行祭司的职务,就是亲近神(出十九22;利十3;结四十三19,四十四13)。祭司履行职务时必先献祭赎罪,才能得神的响应。

雅各面对那些饱受各种试炼的信徒(雅一14),劝勉他们不要受私欲牵绊,与世俗为友,当像祭司一般先悔改求神赦罪,神必亲近他们(代下十五2;亚一3;玛三7;路十五20),帮助他们抵挡魔鬼。

俗语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每天接近什么,就不知不觉受它影响。那么每天亲近神,就必体会神无时无刻的恩助,不再受罪的污染,不再恐惧于罪中的刑罚,而是胜过私欲,过喜乐的生活。

记住!撒但诡诈,就是尽力把我们推向绝望的地步,但是只要我们乐意亲近神,只要有两三个人同心祷告,主必同在,施恩帮助。

2.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8b

上文提及「要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那么当如何亲近神呢?就是要洁净自己的手。

「有罪的人哪!」这是措辞严厉的称呼。上文雅各称他们为「淫妇」(雅四4)。在此突然改变对他们的称呼,为表达他们犯罪的严重性,因为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与神恩隔绝,这是极可怕的罪。

罪的影响常是慢慢的侵蚀,叫人不知不觉的受害,如同罗马帝国皇帝嗜酒如命,却不知所用的铅壶与铅盘,叫他们中了慢性的铅毒,因此罹患痛风、失眠、精神异常,罗马帝国崩溃与铅毒有关。铅毒所影响的是身心,但是「不亲近神」则必逐渐中了鬼计而活在罪中,因此有罪的人要亲近神,就要「洁净自己的手」。

「洁净」的原文(katharisate),译为「洗净、清洁」。祭司入会幕事奉之先,必须在洗濯盆洗净自己(出卅1721)。犹太人的习俗也以洗手作为表明洁净的重要(可七14)。

「洁净自己的手」指外在的行为上要追求圣洁。例如亲近神的人,不可轻忽祷告生活,不可停止聚会,不可忽视对他人的帮助(因为作在一个小子身上,就是作在耶稣的身上)。作诗的人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祂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廿四34)。

我们的手是愤怒的手?还是祷告的手?

我们的手是拆散了家庭?还是建立了家庭?

我们的手是与人互攻?还是与人同工?

我们的手是放荡的手?还是行善的手?

要洁净我们的手,就是不断地反省,求神让我们有圣洁的生活,不要放纵私欲,惹神愤怒。

3.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8c

亲近神不但要洁净自己的手,也要洁净自己的心。

「心怀二意」的原文(dipsuchoi)译为「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灵魂存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双重人格」。这里是指他们在「与世俗为友」及「与神为友」之间举棋不定。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失去信心(雅一8),听道无法与行道配合(雅一19),有表面的信心,无真实的行为(雅二26),说话常一口两舌(雅三910),心怀苦毒的嫉妒与分争(雅三1415),在生活上与世俗为友(雅四4),过着放纵私欲的生活,永远体会不到亲近神的好处。

昔日以利亚对悖道百姓发出挑战:「你们三心两意要到几时呢?如果耶和华是神,你们就应当随从耶和华;如果巴力是神,你们就应当随从巴力。」(王上十八12)。

通常人们在疑惑时,失意时,甚至情绪欠佳时常会有心怀二意的念头,如何面对这样的心境?就是应当清洁自己的内心。

「要清洁你们的心」就是心思意念要纯净,扫除内心的疑惑、焦虑、不满,才不致于胡思乱想。

要如何扫除内心的疑惑呢?

与同灵分享内心的困惑,多听别人的意见(箴十七17)。

写出当时的心情,作为祷告的目标,尤其在内心不平衡时,勿作任何决定,唯

有求主开心眼,如同哈巴谷先知不断向神寻求答案,以解决内心的困惑。

每当人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常会走上绝路;可是信靠神的时候,信心帮助他征服「疑惑」,而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验。凡是懂得借着祷告除去内心的不信及种种的私欲,必能经历神的同在,藉此开创新的前途。

务要悔改(9

「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

1.你要愁苦、悲哀、哭泣(9a

雅各如同旧约先知一般,呼唤信徒悔改,不要与世俗为友。

「愁苦」(talaipooreesate):

译为「非常悲伤、哀痛」。雅各劝勉信徒看清追逐世俗的享乐,将带来极大的灾祸,唯有在神面前表示悔改,才不致于后悔(林后七10)。

凡是天天亲近神的人,必然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诚如经上所说:「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愿看的。」但是要小心下一句话,「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神必审问你。」因此懂得为罪愁苦的人,才能免去将来的审判。

世俗享乐满足人的感官,叫人沉溺其中,例如烟酒商为促销烟酒,常用美女与酒,俊男抽烟的神气姿态,让人们也喜欢陶醉在其中,结果烟酒销只量大增,但是人的健康却受了伤害。

世俗的享乐如同魔鬼的宣传片,为勾引人下地狱;当我们愈亲近神,才会看清楚魔鬼诱惑的可怕,要为自己在安逸中缺乏灵修所带来的后果感到忧愁,确实悔改,求助于主。

「悲哀」(pentheesate):

指情绪上的伤痛。懂得为自己的灵性软弱,悔改、哭泣,如同保罗曾为自己的软弱,大声疾呼:「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罗七24)。

税吏为自己的罪,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着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13)。他的悲哀得到神的称许,他比法利赛人更有义。

尼尼微城的人,全国上下为自己的罪,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不吃不喝,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切切求告神(拿三59)。

禁食祷告可以表明我们真诚悔改与信靠主的决心(赛五十八110)。

「哭泣」:

指压不住内心的忧伤,流出痛苦的眼泪,真正表达痛悔之心。以斯拉为了百姓在婚姻上的败坏,认罪、哭泣,俯伏在神殿前祷告,他的诚心感动了神,也感动了众民,带来信仰的复兴(斯十14)。

有些人在临终之前,为自己的信仰急切地祷告、痛哭悔改,蒙主怜悯,赐下宝贵圣灵。

今日我们理当为自己、子女及未信主的亲朋好友的灵命,急切祷告,甚至为他们而哭(路廿三2728),多抢救一些人归主。

2.将喜笑变成悲哀,欢乐变作愁闷(9b

雅各并非反对基督徒在生活中的喜乐与欢笑。但是喜笑在旧约中常是指「愚昧人」嘲弄的笑声(传七6)。他嘻嘻哈哈的,拒绝认真地对付罪行,对来世的审判也毫不关心。因此主耶稣警告说:「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悲痛、哭泣」(路六25)。

今日的世代,表面的喜乐及脆弱的笑声,完全漠视了灵性贫乏的真象,过分地将神怜悯的本性视为当然。所有的信徒必须用心的自省,才能为罪哀恸,全然地悔改。雅各在此大声急呼,要把「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为愁闷」,在这不冷不热的世代,岂不也应唤醒信徒全然地知罪、认罪、悔罪!才能享有真正的喜乐。

务要自卑(10

「务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们升高。」

人在现实的生活中要能「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不但不易,同时也反应出人的灵性贫乏,极需神的帮助。事实上神爱我们如同丈夫爱自己的妻子,祂全然负起责任来,主动赐下更多的恩典要帮助那信靠祂的人,因此我们要自卑。

1.「务要在主面前自卑」

因为主的愚拙总比人智能,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一25)。我们要在今生得到属灵的胜利,得到神的重用,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地位或金钱,以提升自己的身分,而是要懂得完全信靠主。凡是有什么成就,或可夸的,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31)。

一个十分兴旺的教会,为了记念牧者多年牧养教会的劳苦,有意把他的名字刻在教会的基石上,牧者风闻此事,感谢众人的好意,他建议在基石上刻着:「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来代替他的名字。今天如果你开车经过这所教会,你会看到基石上刻着「为要荣耀神」这几个字。

现在就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基石上,刻上「为要荣耀神」这几个字吧!

2.「主必叫你们升高」

这是自卑的必然结果,主耶稣说:「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的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十44)。雅各在本书信前已提及「富有」的基督徒要夸自己的「降卑」

(雅一910)。不以世上的财富自傲,反而奉献一切,谦卑的事奉主,在好事上富足,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819)。

.慢怒的真义(四1117

教会中会有争战、斗殴的忿怒行为,通常是因批评、毁谤所引起的,因此雅各禁戒他们「不可批评人」,并且为这项禁戒作了非常有意思的辩护:批评弟兄就是不尊重律法。

尊重律法的判断(1112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

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1.论断人的,乃是无自知之明(11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11a

「弟兄们」:

这种称呼与前面所用的严厉称呼,似乎缓和了一些。但是雅各在本节三次用「弟兄」(adelphos)这个词,最主要的是强调情同手足的弟兄岂可彼此批评,实在对不起拣选我们的神。

好比当年以色列百姓埋怨神和摩西(民廿一5);暗中毁谤他人(诗一○一5),不但造成全体的亏损,自己也受了应得的刑罚。

许多年前的某日,一位音乐家举行演奏会,在当时弹奏管风琴,必须有人在后台打气,把气送到风琴管里面,每弹完一首曲子,听众都热烈为音乐家喝采。「现在我要弹一首曲子是……」,介绍完了,音乐家便坐下开始弹,这是一首高难度的乐曲。可是管风琴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时他听到后台的人告诉他:「你要说『我们』……才对!」

一个人若是自满,很容易忽略别人的功劳。别忘了打气者需要演奏家,演奏家也不能没有打气者!

「你们不可彼此批评」:

「批评」原文(katalaleoo),意为以反对的态度说坏话,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言语上作人身攻击。雅各认为这样的事要立刻停止,因为「彼此批评」已带给教会极大的分争,并且会使分争延续下去,至终将更难解决。灵性健康与否可以由人的言谈得知。健康者常说感恩及造就人的好话,有病者则常说埋怨与批评人的话,而批评人的就是犯了自以为是的大罪,也是高傲的表现,这些都是不蒙神赐福的。

因此凡是在神面前自卑的人,当谨慎自己的言行,不可批评别人。

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11b)。

「批评」是心存恶意,说别人的坏话。在此又提到更重的罪是「论断」。

「论断」:

原文(krino),译为判断或定罪。似乎站在审判官的地位定人的罪。当一个人心存不正的动机,说别人的坏话,岂能扮演公正的判官来判断是非?这是非常荒唐的事。何况人都有罪,岂可去定别人的罪。

文士和法利赛人曾经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并且质问主耶稣该如何定这淫妇的罪,主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他们听见这话,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可见一个有罪的人岂可定他人的罪,除非由政府授权的审判官或教会授权的圣职人员之外,谁也不可以任意去论断人。

批评或论断「弟兄」就是批评或论断「律法」:

在此雅各所说的「律法」可能与旧约经文「不可在民中往来搬弄是非」有关(利十九16),但是在(雅一25,二812)里,雅各似乎把律法作广义的教导,焦点特别集中在耶稣所强调「爱的诫命」上。总而言之,律法就是神的话,它成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假如有人批评或论断「弟兄」就是藐视神的话语或权威,以自己的主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这是多么无知的一件事。保罗说:「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罗二13)。

浪子的比喻中,长兄无法原谅浪子回头,也不尊重父亲的赦免之爱,反而顶撞父亲,这真是一个「论断」弟兄的典型例子,当他责备弟弟犯错的时候,自己反而违背「爱人如己」的诫命,并且顶撞父亲,犯了执迷不悟的罪!值得我们自我警愓。

在教会处理人事问题的时候,应保持纯正的动机,虽然凡事以「爱」作为处事的准则,但也不可失去「公义」的原则,这才符合律法的精神,同时被教会授权处理人事的圣职人员,也不可在事后泄漏人事问题的处理过程,以免造成困扰,引起教会中另一件的批评与论断。

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11c)。

上文说:「论断弟兄就是论断律法」,无形中就犯了藐视神话语的全备,同时也没有遵行「爱人如己」的诫命。因此「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更严重的是自己以为是公正的审判官,僭越了神的地位,随己意论断人。

保罗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论断我的乃是主。」林前四3)。真正懂得尊重主的人如同保罗,不敢论断人!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唯有设立律法的神才能判断人(12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12a):

雅各面对那一些自高自大,任意批评弟兄,随意取代律法立场的人,雅各强调「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这一位当然就是神(出廿12;徒四12),除祂以外,再也没有别神,从祂所设的律法看,神是公义的,所以一切的冤屈,由神为我们伸冤,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赛卅三22;罗十二19);神又是全智的神,祂的判断永不差错,值得我们信靠(代下十六9)。

约瑟受主母的诬告,蒙受不白之冤,但是他能尊重天上的神,结果神使他高升为埃及的宰相。

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12b):

指神是一位赏善罚恶的神,神的公义含有救赎及审判的意义,以西结先知说:「恶人若回头离开所作的一切罪恶,谨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与合理的事,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他所犯的一切罪过都不被纪念,因所行的义,他必存活。主耶和华说: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吗?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吗?义人若转离义行而作罪孽,照着恶人所行一切可憎的事而行,他岂能存活吗?他所行的一切义都不被记念,他必因所犯的罪、所行的恶必亡。」(结十八2124)。

当神看到人的罪恶,总是用各种方法帮助人回头离开一切的罪恶,而不是马上定人的罪,除非人执迷不悟,神才会审判人。

因此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恶行时,我们应当效法神,第一个念头就是帮助他离开恶行,而不是定他人的罪或论断人。因为我们与其它犯错的人一样,当我们犯错时,就是出于自己的无知,或是自己无力解决眼前的难题,才会陷入罪恶中;所以我们应有同情心去了解他人的软弱,并且求靠神帮助他离去恶道;倘若犯错的人不愿悔改,我们更应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也就是继续为他代祷,求神感化他,同时也应警惕自己,不可在罪中执迷不悟(犹23)。

我们不能像神一样掌握生死大权,因此对于犯错的人,我们不可论断他,经上说:「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十二14),也就是说对于犯错的人,我们要为他代祷,盼望他悔改,让他配得神的赐福。

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12c)。

「你是谁」:

雅各以反问的口气提醒当时的信徒,要看清楚自己的身分,人又不是神,无权批评、论断人。

当时的信徒因苦毒、自私的灵(雅三1318)引发了教会对某些问题的争吵及辩论(雅四12),在这些争论中,显然口舌的使用非常不易受控制,有时一口两舌(雅三10),彼此批评、论断(雅四1112),这些都是世俗的表现(雅三15,四14)。因此雅各提醒他们:「你是谁!」假如是属神的人,岂不应该祈求上头的智能,以温柔、和平的态度互相对待,更何况对待自己属灵的弟兄,更要以「手足之情,爱人如己」的心互相对待。

在教会里,我们应存「想办法」帮助他人变得更好的念头,对于软弱的弟兄姊妹,要帮助他灵性更刚强;对于长执的缺失,要鼓励他在灵性上加油;对于传道人的无力感,我们要扶持他,让他更有能力,这就是我们当尽的本分。

「竟敢论断人呢」:

可见论断别人的主要原因是无「自知之明」;人对于事情的判断,原本无法考虑得十分周到,若对人有成见,必然会作错误的判断,如法利赛人出于嫉妒的心,

而误以为耶稣赶鬼是靠鬼王的力量(太十二24),因此凡论断人的,正如主说:

「人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却只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太七3)。

神并非吩咐我们闭目,不可看别人的错;却吩咐我们不可「论断」人(太七1),也就是不当刻意找人的毛病,不当以成见看别人的错,而是用爱心说造就人的话,去医治他人身上的亏欠(太十二36;赛五十4)。

话语上若无过失,这人就是完全人了(雅三2)。

尊重掌管生命的神(1317

雅各在本章中提及教会中的争吵、动怒是因私欲而来,不但事后一无所得,甚至成了与神为敌的,假如要减少这类的事发生,除了要多亲近神,顺服神,洁净身心之外,同时也当明白遇到问题时,要遵守「爱人如己」的律法,不要轻易论断他人,这是尊重律法的主,同时也是尊重掌管生命的神,人若尊重神就不至于张狂夸口,随意批评,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1.因人无法掌管明天(1314)。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甚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13

「嗐」(agenyn):

译为「听着」(now listen)通常用在责备人之前的警告语。当代信徒世俗化的行为,除了不明白律法的精义之外,就是不懂尊重掌管生命的神,因此雅各要他们专心听着下列的警告。

雅各对于信徒的弊病毫不讳言发出警告,充分表达了他的关切及焦急之情。

神也教导以西结先知,为了引导百姓悔改,必要时须以肢体动作唤醒百姓的注意力(结六11)。

今日我们也当效法古圣徒能洞察教会内的危机,本着灵里的良知,毫无讳言,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根源及解决之道,以帮助他们脱离各种的无知与试探。

「你们有话说」:

「说」这个动词,是现在时态的分词,表示有些信徒常喜欢发表高论,他们常无法安静祷告求问神,就随己意而言,心中不知尊神为大,这是教会中最大的危机。

士师时代的败坏就是犯了「各人任意而行的大罪」(士廿一25)。拿俄米深知他们一家人,过去就是凭己意而行,迁往摩押地,后来遭受神的惩罚(得一21)。今日我们岂可再重蹈覆辙!

教会不长进,常常是因为我们凭私意说太多的话,总以为自己的话对于教会有造就,结果教会仍然处在软弱之中。

今日我们的社会是言论自由开放的社会,人人都有话要说,此时我们应该先安静在神前,求神教导我们说造就人的话。

「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

表示说话的人非常有把握和自信能依计画行事。就像未信主的人常说,一个人的成功只要有能力再加上意愿,即可如心所愿,到达他所预定的目标,完成他的计画。

人的通病就是在人生的计画中,忽略了把神的旨意放在计画中去思考,即使赚得全世界,赔上生命又有何益(太十六26)。因此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意愿与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外,不可忘记神的旨意却是获致成功的绝对条件。可见寻求神的旨意,是每一个人不可轻忽的大事。

「在那里住一年」:

表示为了赚取钱财,得先付出代价,就是离乡背井,往他乡异地住一年,这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这种积极冒险的事原本值得赞扬,但是生活若不是「为主而活」,在世上所忍受的苦楚,究竟是一场空。如同所罗门王所说:「我专心用智能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历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一1314)。

当我们在为生活忙碌时,当静下心来思想: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值得吗?我的信仰守得住吗?我的家庭幸福吗?

「作买卖得利」:

不宜把赚钱视为贪爱钱财,只要取财有道,又懂得尊荣神,知道赚钱的机会及能力都是神的赏赐,「作买卖得利」原是好的。但是根据上文得知,这些生意人的自负,不尊荣神的表现,就成了无知的人,只是为了追求世上的短暂好处,忘了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尊荣神、敬畏神(传十二13),若没有神的保守,一切岂不成为虚空?路加福音第十二章所描述的无知财主,即为一例。

当我们努力赚钱时,不要忘了问问自己:「我赚更多钱时,能更爱主吗?我赚了更多钱时,我更爱我的家庭吗?」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甚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14)。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

这里是针对第13节,向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提出警告,要他们看清楚自己不是神,因为连「明天如何」都无法掌握,怎么可以对一年之后的事有把握呢?这是告诉我们「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廿七1)。

但是这并不是叫我们作事不要计画,而是要我们明白人的有限,如耶利米先知所说:「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十23)。这就是告诉我们作事要有计画(路十四2829),但不可忽略圣灵的引导(徒十六610)。

未来的日子充满许多不知的变量,会令人感到焦虑,但是我们深知主耶稣掌管我们的未来,只要我们尊重生命的主,他会指引我们的路,这是我们信主的人面对未来时,最感到稳妥的事。记住!当您在计画未来时,不可忘了倚靠主。

「你们的生命是甚么呢?」:

「什么」(poia)是指什么性质。这是每一个世人在一生当中,应冷静去思想的人生问题。人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人将来又要往何处去?人现在活着的生存意义是什么?了解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知道生命是什么?

主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十二15),我们当思想人的生命是为叫人分享神的荣耀,活出神的形像(创一27;赛四十三7),因为人在今生的生命结束之后,都要回到永恒的家乡,人在今生只不过是寄居,故当追求神的国,活在神的旨意中,这短暂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十31)。

有不少自杀的人,他们就是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他们找不到活着的理由,所以任意的残害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们不但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来,也要勇敢地见证「生命是什么?」让人们知道如何快乐地活下去。

「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这里强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虽然我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打算,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年日如烟云消灭(诗九十56,一○二3),人实在太渺小。但是神所赐的生命却是尊荣的,祂是照祂的形像造我们,因此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当知道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使我们不致虚度此生。将来在生命结束时,对于来生充满活泼的盼望,如同诗人说:「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诗十七15)。

生命虽然如同云雾一般,漂浮不定,但是活着就是恩典也是机会,只要我们谦卑祈求神,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神必赐我们智能的心(诗九十12),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2.主若愿意,始能成事(15)。

「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

「你们只当说」:

上文提醒信徒,人的生命如同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所以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时,应当有「自知之明」,明白(A)生命在乎主、(B)人生的计画当合乎神的旨意、(C)生活的目标是尊荣主、(D)把握今生的机会,荣耀主。

人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也知道生命的意义,就不致于迷失方向。人活着最了不起的一件事,就是把握方向,勇往直前。

「主若愿意」:

它提醒我们,遵从神的旨意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我们世人如同小孩不明白世界的险恶,而天父却了如指掌,当我们顺着天父的指示而行,就不致于受害。因此我们要明白神的旨意,就应借着祷告(罗一10)、神的话(提后三15)、异象、异梦(徒十六910)及良心的判断(林前四19,十六7),让我们知道何为主所愿意的,靠着主的恩典,活出人性的尊荣。

「主若愿意」不可以成为油腔滑调的口头禅,而是出于内心真诚地喜欢神掌管我们的一切事。

「我们就可以活着」:

我们活着出于于主的恩典,因此活着就是机会,也是一件尊荣的事,我们可以照着「神的形像」去营造我们的生活,体会神的荣耀。

尽管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只要出于神的美意,就可以分享神一切的丰盛。主耶稣在艰苦的环境中,祂的一言一行都彰显出神的荣耀。保罗在穷乏困苦之中,他见证说:「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六10)。

有一位姊妹参加丧礼之后,让她感触很深,他想假如有一天去世,人们为她办理丧礼时,如果在活着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些嘉德懿行,为她介绍故人略历的人必感到为难;为此她立志在往后的日子,把握活着的机会做些荣神益人的事。

「活着就是机会」,你是否已计画好要如何活得有意义了吗?

「也可以作这事或那事」:

它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生命、有气力、有意愿、有能力、有机会,再加上合乎神的旨意。事实上,只要我们敬畏主,我们所需要的,主都会赏赐(太六33)。

约瑟敬畏神,神赐给他机会、能力,使他为法老解梦,而荣登宰相宝座。大卫敬畏神,成为合神心意的人,得神赐福,使他的后裔中出了救主。保罗敬畏主,无论在任何环境,他都能作所当作的事,完成主在异象中所托付的工作。

敬畏主使我们脱离世俗的生活,不再有分争、斗殴的事,更可贵的是在神的恩典中,能自由自在去开展更美好的事奉空间,因为主的恩典够用,我们更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意,可以作这事或那事。

3.凡张狂夸口,皆为恶事(16)。

「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张狂夸口」:

「张狂」原文(alazonia)自夸、骄傲(约壹二16),是出于自以为是的心态,其实这种的心态是毫无基础、毫无把握的。

「夸口」原文是(kauchacmai)有夸耀、欢欣的意思,也有狂喜、傲慢之意。当时信徒所夸的是对于他们未来的计画非常自信,以此表现傲慢与自大。雅各劝导信徒要谦卑敬畏神,但他们不听,相反的,竟然张狂夸口。除此之外,他们为了贪权谋利,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更直截了当的说他们轻看了神的恩典与公义的原则;可拉党的人论断摩西,自以为是,不顺服神藉摩西来领导他们,这就是向神挑战。

祭司、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论断主耶稣也是含有自视甚高的张狂意味;使徒约翰曾悲痛地指斥第一世纪末的教会也有这种「今生骄傲」的属世特征(约壹二16;罗一30;提后三4)。

今日我们理当分外谨慎,稍为有一点成就,千万勿张狂自傲。人在神的眼中何其渺小,却蒙神的恩眷,享有神的形像与尊荣,我们应把一切的荣耀归给神,若有什么可夸的当指神夸口(林后十1617;加六14),对于别人的软弱与无知,才会存怜悯的心宽恕别人,不致于有狂傲的批评及争吵。

「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人在计画自己的生活时,不仅是不理会神,他们夸耀的是自我,「我」取代了神,成为生活的中心,如同旷野中埋怨神的以色列人,不仅不理会神的应许,并且指责摩西的引导是错误的,他们张狂、背道的举动,深深得罪了神,是故,凡这样的夸口都是「恶的」(罗三27,四2;林前一29,五6)。

1812年法国拿破仑欲举兵攻打俄国时,俄国大使劝告他不要动武,免得两败俱伤,并引用古人所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话,叫他不要轻举妄动。拿破仑却狂傲地说;「我拿破仑可不同凡人也,我乃是:谋事在我,成事也在我。」所以他执意孤行,不听规劝,按照计画带领四十多万大军北攻俄国。未料到,突然发生一场大风雪,单单冻死的兵丁就有十几万人,加上战死的,无可估计,真是一败涂地。最后他只带着九千多残兵败将退回法国,情况凄惨可怜。从此以后,拿破仑的军队就无法重振雄风,每下愈况,直到败亡。

历史学家库鲁瓦(K.K.Kruwacher)论起此事时,他说:「明显的,有一只手在掌管着整个欧洲的命运,是我们的眼睛所看不见的。」拿破仑他张狂夸口的结局,就是高抬自己,自己看不到神,甚至于离弃神,这是罪恶的根源,自己也受了极大的亏损。

4.知善不行,就是犯了罪(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罪了。」

上文提及自以为是的夸口的「恶事」(poneera又译为「邪恶」)。与此相反的是倚靠神,以神夸口的,就是「善事」(kalon)。例如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一27),不重富轻贫(雅二14),不嫉妒分争(雅三1518),懂得亲近神,照神的旨意而行(雅四715),这些都是已经「知道」的善事。

「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罪了。」圣经中指出「罪」的型态有两种,一是射不中鹄,就是「不及」,达不到标准,例如「爱人如己」的目标没有达到,就是「罪」。二是行事出轨就是「过」,超出了范围。例如我们越过了「不可杀人」的界限,就是「罪」。因此有人以为不喝酒、不打人、不批评人、不贪恋就是好人,事实上更积极的善事若被忽略了,也是犯了「罪」。

在此强调「忽略行善」,这种「忽略的罪」(sins of omission)与「犯过的罪」(sins of commission)同样的严重。在好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中,强盗是犯了「犯过的罪」,另一种是「忽略的罪」,就是祭司袖手旁观,不助人也不行善,在神的眼中也是大罪人;作恶事是罪,不行善事也是罪!

雅各书积极教导我们信心与行为的配合是何其重要啊!我们当如何「为盐」、「为光」更是不可轻忽的!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