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神子民在世上的寄居生活 2章11节至4章11节
神子民在世上的客旅寄居生活 2:11-4:11
一、信徒在世寄居的一般性原则:禁戒私欲、品行端正,使毁谤者终究可以归 荣耀给神。2:11-12 ●「客旅」:「异乡人」。 ●「寄居的」:指「住在原居民中间的外乡人」。 ●「外邦人」:这是一种象徵性的说法,是「教外人」的意思。使用以往 以色列人称呼「非犹太人」的名词,来表达「非同道」的 意思。 ●「品行」:「生活方式」、「行事为人」、「态度举止」。 ●「鉴察的日子」:比较可能是指「最后审判的日子」。 ◎彼得用寄居的和客旅来描述基督徒,很贴切的形容基督徒在世间所受到 的「非我族类」待遇,受到众人异样的眼光检视,人们用严苛的标准来 衡量基督徒的行为。这其实也不是别人的不对,只因信徒的身份特殊。 基督徒只能勇於面对这种无時无刻的高标准要求,正面的活出高過这些 标准的生活。 ◎对於信徒周遭一般的非信徒而言,对於基督信仰的不解、怀疑与毁谤都 是很容易发生的。但是基督徒如果活出好行为,最后这些非信徒就能够 了解神的作为与荣耀。彼得在此没有要信徒去「据理力争」、「追求平 反」,反倒是要信徒用好行为来换取其他人最后能够衷心信服神的作为 。 二、顺服的生活方式 2:13-3:12 (一)要顺服人的制度与掌权者。2:13-17 ●「顺服」:与 1:2,14,22 中对神、对真理的「顺服」用字不同, 1:2 的顺服是5218。此处的顺服是5293,这個字常用来 表达人对掌权者、丈夫的应有态度,跟对神的绝对顺服 是有区分的。 ●「制度」:原文是「被造之物」、「治理体系」、「权柄体系」的 意思。这里很明显是后两者的意思。 ●「臣宰」:彼拉多 太 27:2 与腓力斯 徒 23:24 的职衔就是此字, 和合本翻译为「巡抚」。 ●「遮盖」恶毒:「覆盖」、「掩饰」。此处与保罗在 加 5:13 观念 相近。 ●「尊敬众人」:这在当時充满奴隶的社会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劝 告。 ◎ 2:13 一開始就陈明了信徒要顺服人的制度的原因,不是因为那些制 度本身有何值得顺服的,而是因为「主」的缘故,信徒願意尽量去顺 服、尊重人造的制度。 (二)作仆人的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即使因为行善而受苦也要忍耐。 2:18-25 ●「仆人」:「家仆」、「佣人」、「奴隶」。当時罗马居民中,大 约有85到90%是奴隶身份,罗马帝国中有六千万個奴隶。 这些人没有公民权,没有個人私產。此处用字与 2:16 不同,这两個称呼并无实质上的分别,彼得可能只是要 与前文「神的仆人」做一区隔,所以选用不同的字。当 时的教会中有很多奴隶身份的信徒。 ●「敬畏的心」:可能是对著「家主」或者是对著「神」。后者比较 可能。 ●「乖僻」:原意是「弯曲的」,引申为「乖戾的」、「顽固的」。 ●「可夸的」:「得到美好的声誉」。 ●蒙召原是为「此」:指的应該是 2:19-20 的「因行善受苦」、「忍 受冤屈的受苦」。 ◎这里提出彼得要求信徒忍耐行善而受苦的理由,就是「耶稣已经亲 自成为我们的榜样」,所以我们可以效法他的榜样而行。 ● 2:22 引自 赛 53:9 。 ●掛在「木头」:「木头」、「木制品」,也可以翻译为「十字架」 ,这個用词让人想起 申 21:22-23 的记载:犯罪 被掛在木头上的人是受咒诅的。 ●「鞭伤」:「淤青」、「伤痕」、「鞭痕」。 ●「受的鞭伤....」:引自 赛 23:5 。 ●「归」到:「转向」、「归回」。 ◎上帝不是救完信徒,给了新生命就任凭信徒自生自灭。反倒是像牧 人照顾羊群一样,找回迷途的羊之后,还继续照顾、引领(监督) ,使得羊不会再迷途。 (三)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要体谅妻子的软弱。3:1-7 ● 3:1 前面有一個「同样的」或「照样」,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表 示妻子是要有如基督徒顺服掌权者、仆人顺服主人一样的顺服丈夫。 ●「他们虽然不听道」:原文是「没有说话」,意思应該不是「丈夫 不听道」而是「并非透過妻子的言语」。 ●「感化」:「得到」、「赢得」。 ●「贞洁」的品行:「纯净」、「圣洁的」。 ●「妆饰」:原文也是「世界」、「宇宙」的意思,不過这里就是「 外表的打扮」之意。 ●「长久」:「不能朽坏的」、「不能消灭的」。 ●「安静」:「安静的」、「有条理的」。 ●称他为「主」: 创 18:12 记载撒拉称亚伯拉罕为「主」。现代或 者彼得写书信的時代,妻子通常都不会称呼丈夫为「 主人」。 ●「按情理和妻子同住」:「依照知识与妻子交往」,这句话广泛的 涵盖了夫妻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 ●「软弱」:应該是指「女性在身体方面比较不强壮」。 ●「阻碍」;「切断」。 ◎「不因恐吓而害怕」,应該是鼓励妻子不要因为丈夫的恶言而对丈 夫仅剩下畏惧。不過当丈夫的也应該避免让妻子陷入这种困境之中 ,常常用温和的语言取代恶言恶语。 ◎夫妻关系好,可以让祷告没有阻碍。许多解经书都在讨论祷告为何 会有阻碍。其实夫妻关系不好,每天烦心两人的关系,大概要好好 祷告也很困难,如果两人关系良好,应該就很容易可以有稳固的灵 修生活。夫妻关系,真是值得我们花更多的心力来维系。 (四)基督徒要彼此体恤,不要以恶报恶,反倒要以祝福报恶,这是蒙召基 督徒应有的行为。3:8-12 ●「总而言之」:「最后」。 ●「体恤」:「感同身受」的意思。 ●「慈怜」谦卑:「有怜悯」、「心肠柔和的」。 ●「不以恶报恶」:与 罗 12:17 几乎一样。 ● 3:10 引自七十士译本 诗 34:12-16 。 ●「離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離恶、行善、寻求和睦、 追求之」。 ●「寻求」、「追赶」:是同义词,用来强调对「和睦」的追寻。 ◎这里的「和睦」,由上下文中可以推论是指与未信者之间的和睦关 系。彼得要我们付出代价来追寻。 三、願意为义受苦的的生活 3:13-4:6 (一)信徒为义受苦,总比因为行恶受苦来得好。信徒应做好准备以面对为 义受苦的处境。3:13-17 ●「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这個問句期待的答案是「没有 」。照理说不会有人逼迫行善 者。 ●「回答」各人:「辩护」、「答辩」,常用在法庭的场景中。 ●「不要怕人的威吓....惊慌」:引自 赛 8:12 。 ●「无亏的」:应該是「良善的」、「美好的」。 ●「诬赖」:「威胁」、「恶待」、「侮辱」、「错误地控诉」。 ◎在彼得心目中「盼望」是基督徒的特徵,所以他认为一定会有人来 问基督徒心中盼望的缘由。别人可以由我们身上看到「充满盼望」 的样子吗? (二)基督也曾经经历過为义受苦的事情,他的受死与复活甚至震惊灵界。 我们受的洗礼,有如挪亚的洪水,拯救有信心的人。耶稣已经得胜了 。3:18-22 ●「按著肉体说,他被治死;按著灵性说,他复活了」:意思是「在 肉身生命领域来说,基督是被处死了。在属灵生命的领域上,他已 经活過来了。 ●藉「这灵」曾去:原文只是「这」,可能是指「这灵」,也可能是 指「这事(耶稣死里复活的事)」。 ●「藉」这灵曾去:可能是「藉著」或「在....情况下」、「为.... 缘故」。此处不一定是「藉著」的意思,也可能 是「因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缘故」或「在耶稣死里 复活的情况下」。 这個字后面接间接受格,所以不可能是「在.... 当中」、「当....時」的意思,也因此不可能是 「当耶稣受死复活時」的意思。 ●「藉这灵曾去」:和合本圣经少翻译了一個「也」,亦即应該是「 藉这灵『也』曾去」,意思是「除了复活外,还 去传道给监狱里的灵听」。 ●「传道」:「公開宣讲」。原文编号是2784与彼得用的「传福音」 2097是不同字,不一定是传正面的消息,只是「传消息 」,也有可能是「传噩耗」。 ●「监狱里」的灵:可能是「邪灵被拘禁的地方」、「阴间」。如果 解释成「阴间」,还可以解释成「基督死后到阴 间向挪亚時代的死人传福音」或「基督的灵透過 挪亚传福音给当時代的人听,那些人不信,所以 现在已经被拘禁在阴间了」。 ●监狱里的「灵」:这個用词在新约单独使用時,通常是指「灵界的 灵体」,而非指「人的灵魂」。 ◎ 3:19-20 主要有三种解释:「耶稣在道成肉身之前曾经藉挪亚传 道给当時的人」、「基督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曾经去传福音给堕落 的天使听」、「耶稣在死亡与复活之间,曾经去传福音给挪亚時代 的恶人听」。 ◎根据前面的解释 3:19 应該就不可能是「基督死后到阴间向挪亚時 代的死人传福音」(因为那個灵单独使用時通常不用来指人),也 不可能是「基督的灵透過挪亚传福音给当時代的人听」(因为事件 是与耶稣复活同時发生的),比较可能是「基督死里复活宣告他的 权柄给被监禁的邪灵听」。而且,就受逼迫的读者而言,彼得没事 讲耶稣跟以前時代的恶人灵魂有什么意义?如果彼得的意思是「死 去的恶人还可以得救」,那更是让受逼迫的人失望。只有「耶稣的 复活,甚至是向邪恶的灵界宣告『基督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救赎工作 ,末日即将来临』」,这样的信息才真的可以安慰被逼迫之人的心 。 ● 3:20 直译大概是「不信从的,当神忍耐等候時,在挪亚的日子里 ....」,「不信从的」不一定是指「人」。有可能是指 创 6:1-4 中「神的儿子们」(犹太传统认为是「堕落的天使」,彼得跟读者 可能也熟知这個传统。这個传统不一定正确,但很可能是彼得和读 者熟悉的),这也被犹太除统认为是大洪水的起因之一。 ●「八個人」:「挪亚」、「挪亚的妻子」、「三子」、「三媳」。 ●水所「表明」:「预表」。 ●「除掉肉体的污秽」:指旧约洁净条例中的洗滌仪式之功用。 ◎基督徒可以忍耐逼迫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督已经得胜了,所以即使 被逼迫到失去生命,仍然无法剥夺基督徒所要获得的永生。 (三)要把效法基督受苦的心志当兵器,不随从外邦人行恶。4:1-6 ●「心志」:「思想」、「知识」、「洞见」。 ●「作为兵器」:「武装」、「准备好」。 ●「因为在肉身受過苦....断绝了」:原文动词都是单数,意义应該 是跟 罗 6:7 相近,耶稣的死 已经让信徒与罪的关系结束了 。 ●「你们存这样的心」:原文并没有这句话。 ●「光阴」:指「時间」。 ●「随从」外邦人的心意:「实行」、「做」的意思。 ●「邪淫」:「自我放纵」。 ●「荒宴」:「過度的宴乐」。 ●「同奔」:「一起跑」。 ●「放荡无度」:「放荡挥霍没有节制」。 ●「就以为怪」:「惊讶」、「惊奇」。 ●「死人」也曾有:应該是指「死去的基督徒」,而非指一般的「死 人」。 ●按著人受「审判」:这個动词是被动式,可能指「肉身的死亡有如 被神审判」,或者指「被人迫害经审判而肉身 被处死」。 ●「灵性」:「灵」,与「肉体」成为对比。 ◎彼得认为基督徒既然過著与众不同的圣洁生活,被迫害本是理所当 然的。但迫害信徒的必需要面对神的审判,被迫害而死的信徒,因 为有福音的关系,反倒有了永生。 ◎在彼得的日子中,邪淫、荒宴、群饮等恶行,如果基督徒不同流合 污,受到的压力可能还比较小,但是拜偶像的事情如果不随从去做 ,恐怕被毁谤的机会就会很大。但是对现代人来说,状况似乎是相 反的。对大部分人来说,信仰已经不那么重要,但是「群体的活动 」,要拒绝反倒是比较困难的。 四、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要儆醒、相爱、彼此服事。4:7-11 ●「万物」:「一切事物」。 ●「结局」:「终点」、「终局」。 ●「切实」:「热烈的」、「迫切的」。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与 箴 10:12 「爱能遮掩一切過错」观念相通 。本句也出现在 雅 5:20 。这里并非是说「 人的善行可以补偿罪恶」,而是说「因为透過 爱,很多本来会產生的罪行将不会產生」。 ●「照」所得的恩赐:「依著」、「按照程度」、「按照限量」。 ●「百般」:「各式各样的」、「多样的」。 ◎ 4:10 说出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我们有時很想接待人,但是接待人其实 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因此又难免发怨言。因此彼得提醒信徒要由心里认 真想款待别人(其实各样服事都一样,难免有繁琐的地方),避免因为 事务繁琐而发怨言。 ◎恩赐是要拿来服事人、服事教会的,我们仅仅是恩赐的管家,可以运用 却没有所有权。这点是彼得在此强调的,我们不能拿恩赐来管辖人或为 恩赐而骄傲。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