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一、历史背景:
1. 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统治巴勒斯坦时期。 2. 景况:(1)当政者的迫害(彼前四12) *暴君尼罗(AD54~68) 塔西图「年鉴十五44」记载: 「刑罚花样繁多,由身体被包以兽皮,任由狼犬撕碎而死, 至被钉十字架上,或被火焚烧,以充日落后的照明灯。尼罗开 放其花园为此残忍活动的场地,且在其中设一马戏班以娱观 众。他更穿上车夫之服,穿插于群众之间,或高站于车上。虽 罪犯作奸犯科,判以极刑,死有余辜,但对这些基督徒所受的 惨刑,许多人竟生同情之心。」 (2)社会的不容(彼前二12) *无中生有的控告: 甲、圣餐与爱筵的错解。 乙、信徒与家人的张力。 丙、与罗马宗教不符。 丁、与社会风气相异。 (3)日期:公元64~68之间。 (4)对象: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加、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参第一课所附的地图)。本书又称作大公书信或普通书信。 二、本卷书重要的主题(钥词): 1. 寄居的、客旅的(一1、17、二11) 2. 神的旨意(二15、三17、四2、19、五2) 3. 重生(一3、23) 4. 盼望(一3、21) 5. 信心(一7、21、五9) 6. 受苦(二20、21、三14、17a、b、18、四1a、b、四13、15、16、19、五9、10) 7. 彼此相爱(一22、四8、五14) 8. 谨慎自守、儆醒(一13、四7、五8) 9. 拣选(一2、二4、9) 10.禁绝私欲(二11、四2) 11.行善(二15、20、三11、13、四19) 12.顺服(二18、三1、5、五5) 13.蒙福或祝福(三9、10、14、四14)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