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
第一章 神完全的救恩(1:) 一、父神的重生——宝贵的恩(1-7) 二、圣灵的启示——宝贵的信(8-12) 三、基督的救赎——宝贵的血(13-25) 第二章 新生命的长大(2:) 一、爱慕灵奶被建成灵宫(1-8) 二、谨慎自守品行应佳美(9-12) 三、敬畏神跟主的脚踪行(13-25) 第三章 学主为义受苦(3:) 一、在婚姻生活中的义(1-7) 二、在一般生活中的义(8-12) 三、归服耶稣基督的义(13-22) 第四章 只从神的旨意(4:) 一、用基督受苦时的志向武装自己(1-6) 二、作神百般恩赐之供应的好管家(7-11) 三、因着有分于基督的苦难而欢乐(12-19) 第五章 进入神的真恩(5:) 一、与主同受苦必与主同得荣耀(1-4) 二、都要谦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5-9) 三、神在基督里召我们进入荣耀(10-14) 主题:跟从基督——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进入神的真恩并在其中站得住 神使跟从基督的彼得从尘土到石头到宝石 彼得前书是彼得写的。路6:13告诉我们,彼得是主在地上亲自从门徒中间挑选的十二使徒之一。约1:42说,他的原名是西门,就是创29:33的希伯来文的西缅,意思是“听见”。矶法是主给他起希伯来文新名,翻出来就是彼得,意思“石头”。 我们知道,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以及保罗,都是主给起的新名,都有新的意义,表明他们和神发生了新的关系,在神的道路上有一个新的起点。彼得由这个起点开始,跟从基督;从尘土变成了石头。 彼得前书可能是写在主前64年左右。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跟从基督,这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当时教会的处境,既被异教的邪风摇动,又受各种患难的波涛冲击,且被正在酝酿中之大逼迫的狂风暴雨所威胁;真是乌云压境,山雨欲来,魔鬼正如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圣灵藉彼得启示众圣徒,务要进入神的真恩并在其中站立得住。 当尼罗王逼迫教会的时候,许多基督徒都逃离了罗马。曾有这一个彼得殉道的传说。当时因着弟兄们的劝说,彼得曾逃出了罗马城。在那一夜,彼得正在那名为亚比乌路上的时候,他在异象中看见一个人向罗马城走来,像是很面熟。仔细一看,原来是钉十字架的主耶酥。他说:“主啊,你要往哪儿去啊?”于是彼得感到十分羞愧,说:“主啊,你走吧﹗我回去。”回去就被逮捕了,要钉他十字架。他觉得自己不配与他的主以同样的方式被钉十字架,就要求把他倒钉十字架。这不过是一个传说,我们并不知道其中究竟含有多少历史事实的成分在内。但约21:19耶酥却是早就指出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了。 在约翰福音开始,主耶酥说“跟从我”,到约翰福音末了,在21:19、22主耶酥在复活以后,又两次对彼得说“跟从我”。主说的“跟从我”,原文的意思就是“和我同走一路”。 弟兄姊妹,让我们想想看,如果彼得没有遇见主,他可能是一个成功的渔夫,仅此而已。他来去匆匆,经过几十年的汗流满面,就跟所有的尘土一样,直到他归了尘土。正象创3:19神所说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但是,感谢主,在这么多平凡的尘土里,我们的主呼召了他,主看着他说,你要叫彼得,意思是你要变成一块石头,石头就从尘土中分别出来。就是因为主呼召了彼得,彼得开始有了前途——和主同走一路。 当他撇下了今世的所谓一切来跟从主的时候,他得着了永世。特别到了启示录最后,在第21章里,神给我们看见“由神哪里从天而降的圣城新耶路撒冷”的城墙有十二根基,这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彼得是十二块宝石里的一块。看到这儿。我们怎么还能说,今天基督徒跟从主是一件苦的事呢?认识神的人都要说,主呼召我们跟从他,这是莫大的恩典。怎样从尘土到石头、到宝石呢?是我们的主开始这个工作,也是我们的住完成这个工作。实在说,跟从主不是我们受苦,而是我们的主受苦。我们的基础越差:没有学问,人又笨,又不肯努力,作人胡涂,主受就苦越多。读过四福音的人都知道,主所挑选的十二个门徒,大都是没有学问的小民;他们很明显是非常胡涂。主拿五饼两条鱼叫五千人吃饱,等一等,主又拿七个饼几条小鱼叫四千人吃饱,连我们读圣经时全都明白了,这些门徒就是不明白。 在客西马尼,主特别对彼得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可是门徒却睡着了;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我们的主所拣选的,就是彼得这些人。主是辛苦了,可是对我们来说,幸好是这些人,因为他们有希望的话,我们也有希望。他们能从尘土变成石头,成为建造灵宫的材料,我们也能。他们能被摸成神儿子的形象,我们也能。 在大学里面指导过学生作文的都知道,所有的教授都希望能收最好的学生。不但最省力,而且能帮教许多的忙;如果他的学生不够好的话,不是他帮教授的忙,而是教授要花好多时间去开导他,告诉他怎样作。我们有何德,我们有何能,今天主却这十年、这二十年、这五十年,不是我们受苦,乃是我们的主受苦;我们的主要有多少的忍耐,我们的主要有多少的温柔,我们的主要有多少的谦卑。 作过父母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怎样爱他们的儿女,又是怎样服事他们的儿女。可是,多少时候,儿女不领情,觉得父母管得太严。儿女不高兴,甚至要离家出走。有位弟兄的儿子刚三、四岁时,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这位弟兄曾问过他的儿子,说:“那你为什么不走呢?”他的儿子说:“我一个人不会穿马路。”你看见吗?那么小的孩子就觉得父母给他很多压力、束缚;这个不许拿,那个不让碰,吃、喝、拉、撒、睡,样样受管制。他喜欢走自己的路,不愿意安息在大人的翅膀之下,他要自由。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希望能多懂得些、更能干些,要学一门技术,得到更多的知识,那就应该去找一位好老师来帮助自己;所以都是学生来找老师。但是,就是我们的主在那里呼召门徒。你觉得希奇吗?今天我们蒙了何等恩典,是因为主呼召我们,我们成了他的门徒。 多少年来,我们说要跟从主,但是我们跟从得怎么样呢?年轻时候,我们想要用所有的时间来跟随主:“请等一等,现在我还没有成家,正在谈恋爱,等我成家以后,一定来跟从主。”等到成了家,有了孩子,新的问题又来了。现在孩子还没有长大呀!等到孩子长大,也成了家,一定来跟从主。就这样,不知不觉自己老了,可是觉得还有几样心愿没有了,还有让主再等一等。我们的主,从我们年轻时候等起,从我们黑头发时等起,等到我们头发都白了。许多人就说:“如果我退休了,我把全部的时间都给主。”实际上许多人都还没有兑现。主不是不要在我们身上作工,但是,我们的主就象旧约(歌2:7)。 每一个时候,主都要作工;但在作工之前,他要等我们。我们有一点点不愿意、一点点的不肯,他就不作。爱是恒久忍耐,多少时候,我们的主,一等就是两年,一等就是十年、二十年。约13:1说主“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多少时候,我们也许会自暴自弃,但主爱我们的爱没有改变,主对我们的拣选没有后悔。不在乎我们如何,乃在乎拣选我们的主。彼得在这一点上有很深的经历。 读过四福音的人都看到,彼得确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而且是一个喜欢夸张的人。太26:33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顾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这就是他夸大的心态。他不单要表示自己多么坚强,同时也把别人贬低了。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这样的人常是意志薄弱、很容易屈服。你看见彼得的失败,不是在一个大官的面前否认主,他是在一个小小的使女面前否认主。当时,那个环境都是反对住耶酥的人,都在极力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在那仇敌四布的大祭司院子里,彼得竟然好象若无其事地到里面去烤火,其实他是故作镇静,要获得这个世界的认同。 一个情感重的人,他如果在爱主的人包围里面,他可以作一个爱主的人;他如果跟爱世界的人在一起,他就会爱世界。他最容易随大溜,因为他怕孤单。如果他到某一种场合,在场的每个人都赤着脚,他马上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有没有错?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穿鞋。”过不了几分钟,他一定顺风转舵、脱下鞋来,他需要大家认同。弟兄姊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时候我们很容易爱世界,我们很容易向撒但屈服的缘故。 后来,彼得不只否认主,而且太27:74说,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他发咒起誓,他是在一个很诚实的记号底下,说了不诚实的话;彼得跌倒了。 一个靠天然生命活着的人,主观的心愿自以为是美好的,但言行是违背神的旨意的。兴奋时,勇敢的心情热如烈火;颓丧时,低落的情绪冷若冰霜。接触到属灵的争战时,如同在大风中摇动的一根枯干脆弱的芦苇。 当主耶酥被卖的那一夜,门徒都逃走离开他,彼得三次否认他,正如路22:31主对彼得所说的:“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象筛麦子一样。”主允许门徒跌倒,是主给他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天然生命经历一次破碎。主更成全彼得,叫他回头以后,坚固自己的弟兄。 约21章告诉我们,主复活以后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第三次显现,并且两次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跟从基督是彼得前书的主题,彼得认识自己所信的是谁。他不但自己跟从主直到为主殉道,并且圣灵还启示他,以自己的经历来坚固自己的弟兄,活出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进入神的真恩,并在其中站立得住。 但愿主那爱我们到底的爱把我们融化,答应主的呼召,紧紧地跟从他。现在让圣灵引导我们进入彼得前书。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