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论
一·著者 本书的作者是否彼得本人,圣经学者的意见分歧,主要原因是由于本书正式被列为经典为时甚晚,直迟到主后三九七年迦太基会议之后(Council of Carthage),且本书的笔法与前书颇不相同。其实若留心研究本书的内容,便不能不承认本书确系彼得所写,例如: 1·本书的1:1著者自己承认是使徒彼得所写。 2·著者与受书人的关系颇深(1:12-13)。 3·著者预知自己行将殉道(1:14-15)。 4·著者曾在荣光中亲自听见神为基督所作的见证(1:16-18)。 5·本书的3:1说:“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 6·著者与使徒保罗相熟识,且系同辈的同工(3:15-16)。 7·本书有甚多论题或常用字与前书相同。如:
A·宝贵的(1:1,4──彼前1:7,19)。 二·著书时地 按本书的1:14可知本书约着于彼得殉道前不久,约为主后六六至六八年,可能写于罗马(参彼前5:13)。 三·受书人 “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这些人大概就是前书的收信人(3:1)。但彼得在此这样称呼那此受书人,似乎有双重的意义,他一方面说出他们所同得的信心有何等的价值与功效,另一方面又显示他们和那此没有信心的假师傅有实质上的不同。 四·著书原因 使徒预知自己行将殉道(彼后1:14;约21:18),又知道教会中必有假师博出来败坏信徒的信心(彼后2:1),特别是有关主再来的应许和将来审判的道理(3:3-7),将会受到异端的扰乱和毁谤;因而他极力劝勉信徒在信德上追求长进(1:5-8),好在自己去世之后,信徒仍可以常常记念也的教训(1:15)。 另一方面,使徒也详细地列举那些假师傅的行事和危险,促使信徒谨慎提防;同时又警告那些胆大任性,以敬虔为得利门径,知羲路而故意背弃的人,必不能逃避神公义的审判和刑罚。 五·与犹大书之关系 本书有许多经节与犹太书相似,因而有人以为本书常引用犹大书,其实刚刚相反;因本书著者彼得是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殉道,即主后七十年之前,而犹大书是写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后,主后七十五年至八十年间。并且本书论及假师傅的出现及其陷害人的道理是用将来式的(参2:3-14),表示是将来出现的;但犹大书劝勉信徒谨记先前的使徒教训时,却引用了本书的3:3的话,显见本书应在犹大书之前,且证明了犹大也承认本书是使徒的著作。 兹将本书与犹大书相类似的经文举例如下: “永不失脚”(1:10──犹24) 六·全书分析 第一段 追灵命的长进(1:1-15) 一·引言(1:1-2) 二·应追求灵命长进的理由(1:3-4) 三·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态度(1:5-7) 四·追求灵命长进应有的品德(1:5-7) 五·灵德充足后的情形(1:8-11) 六·使徒爱心的表白(1:12-15) 第二段 提防异端的迷惑(1:16-2:22) 一·论基督降临的真确(1:16-2:22) 二·论假师傅的危险(2:1-22) 第三段 预备主来的日子(3:1-18) 一·防备讥诮主来的人(3:1-7) 二·预备主来的日子(3:8-13) 三·最后的劝勉──结语(3:14-18)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